高考第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47页PPT

合集下载

《高考风向标》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第二十章 第一节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高考风向标》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部分 第二十章 第一节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课件

3.治理对策 环境问题并不是城市和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 由技术落后、观念陈旧、管理不善、环保意识淡薄等主 观原因造成的,因此,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应当以技术 进步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手段,以更新观念和提高环 保意识为根本,制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有 效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建立城市环境保 护和治理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城市的发展中解决环境问 题。
图 20-1-4
1.左右两图所表示的聚落分布特点,分别是( ) A.左图——位于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地带;右图—— 依山而建,大致沿等高线延伸
B.左图——位于港口附近;右图——位于林区的边 缘
C.左图——位于交通线附近并沿交通线延伸;右图 ——依山而建,垂直于等高线延伸
D.左图——位于河流两岸;右图——位于地势较为 平坦的地区
【典例 1】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位于 19°N、海拔 约 2 250 米的盆地中,人口已达 2 000 万,是拉丁美洲最 大的城市。40 多年来,墨西哥城的人口每 10 年约增加 一倍。大量人口的流入,给墨西哥城带来了许多城市环 境问题。据此读图 20-1-1,回答下列问题。
图 20-1-1
(1)墨西哥城每年 11 月至次年 4~5 月经常发生严重 的光化学烟雾污染,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成比较大的集市
风俗民情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节庆,大都约定
指向
俗成在特定的地点举行
【典例 2】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 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 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 20-1-2 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读图 回答(1)~(2)题。
①宗教中心 ②自然资源丰富 ③地形开阔 ④河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第24讲城市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课件

【优化方案】2012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第24讲城市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课件

2.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 发达国家 起步早 ________ 水平高 逆城市化 出现_________ _________现象 出现_________现象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_______ 起步晚, 发展快 较低 水平______ 水平______ 城市发展 _________不合理 _________不合理
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城市化 具体内容
(1)___________ 下降 环境质量 (2)交通拥挤 ______条件差 交通拥挤, 居住 主要问题 (2)交通拥挤,______条件差 (3)_____ 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就业 困难, (1)建立 卫星城,开发 新区 建立______,开发______ 建立 解决途径 (2)改善城市 交通和居住条件 改善城市__________条件 改善城市 (上海 上海) 上海 (3)___________ 城市环境 保护和治理
解析: 解析:第(1)题,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题 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目前城市化水平高, 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目前城市化水平高,速 度慢。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 度慢。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为发展中 国家的城市化,目前水平低,速度快。 国家的城市化,目前水平低,速度快。第(2)题, 题 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乡村 环境优美, 环境优美,随着小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及交通业的发展, 及交通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城市向乡村及小 城镇流动。 城镇流动。 答案: 答案:(1)D (2)C
【命题立意】 第(1)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命题立意】 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地理信息的能力和描述、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地理信息的能力和描述、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2)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思路点拨】 【思路点拨】 第 (1) 题,从 1982 年和 2004 年 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地表温度变 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变化情况分析, 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 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城市风的方向应由郊 区吹向城区。 区吹向城区。第 (2) 题,该城区高温区域的范围 扩大,应是建筑物面积增加的结果; 扩大,应是建筑物面积增加的结果;从高温区域 的变化来看,其商业区应是向城区南部集中。 的变化来看,其商业区应是向城区南部集中。 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 (1)C (2)A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典型例题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典例1
材料一: 图1为1980-2015年枣庄市、上海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统计图, 图2为2018年枣庄市、上海市产业结构图。
图1
图2
枣庄比(上1海)城比市较化当起前步枣晚庄;市城与镇上人海口市比城重市小化;进目程前的处差于异城。市化中期阶段,发展速度快;
矸石等造成水体、大气、固体废弃物 ③进行灾害治理、生态恢复和绿地建设,
污染);
⑤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完善交通设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案例探究
材料三: 2000年枣庄市在薛城区东 侧紧靠京福高速公路,依 托薛城区、高新技术开发 区的新城开始动工,正式开 启枣庄新城的建设。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案例探究
材料二:
(1)据材料二,分析枣庄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案例探究
(1)据材料二,分析枣庄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问题:
措施:
①城镇化发展滞后,城区空间结构松 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城市形态和
自然灾害影响大
本质:城乡之间经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水平差距。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城市
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 转变为城市地区
高考地理:城市化ppt优质课件

《高考风向标》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第二节 城市化课件

《高考风向标》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第二节 城市化课件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
①交通由线状转变为网状;②继水运之 后出现公路和铁路。 交通运输方式增多→构成网状交通→ 联系便捷,城市化速度加快。 答案:交通运输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__________(AB、AC、AD)
方向最快。 ①AC 向有铁路、水运、公路三种交通 方式;②AB 向有铁路、公路两种交通运输方式;③AD
(2010 年中山模拟)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图 8-2- 6),完成 1~2 题。
图 8-2-6
1.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②气候适宜、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取水方便
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 ④人口自然增长快、 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点拨:可采用排除法。京津冀都市圈是
观念等的变化。
2.不利影响
【典例 2】(2010 年江苏卷)图 8-2-4 为某区域城镇
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8-2-4
(1) 从 图 中 a 到 c , 该 区 域 城 镇 发 展 的 特 点 有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图中 a 到 c:①集镇数量减少,代之为 小城市的出现;②出现中心城市,且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提取信息①、②→该区域城镇化得 表现为:城镇数量和城市面积的变化。 答案: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数量减少
项有水运、公路两种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通达度越好→越有利于城市发展 →AC 向交通通达度优于 AB、AD 向。 答案:AC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 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区域城镇发展表现;②土地利用方面 的问题。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用地紧张→侵占其 他用地→耕地面积减少。 答案: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8.2 城市化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8.2 城市化
较慢 。 (1)第一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⑬________ 很快 (2)第二阶段:城市化推进⑭____________ ,市区出现许多 城市化问题。 (3)第三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⑮ 趋缓甚至停止 。 ______________
3.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多进入了城市化⑯后期成熟 ________阶段; 初期或中期加速阶段 。 发展中国家则大部分处于⑰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逆城市化的进行
答案:B
2.据图可知(
)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 区域
B.1950~2050 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
化的进行而下降
C.2020 年世界城市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D.未来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区域的城镇
答案:D
(2013 年广东珠海二模)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 地城市化等过程。图 8-2-10 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某年 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读图,完成 3~4 题。
(2)社会问题及措施: 表现 交通拥挤、居 住条件差 成因 措施
城市人口急剧膨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
胀,汽车数量不 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
断增加 乡村人口无序迁 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
会秩序混乱
入,城市人口急
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
岗位
【典例 2】图 8-2-6 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 7 月地表平均温 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提取信息:铁路、公路、河流分布;1990 年和 2008 年工 厂分布位置的变化。 思路整理:城市的发展,城市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城市内 部空间结构更加合理;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要求, 这就决定了工业企业需要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 利的地带布局,同时大多工业有污染,且工厂占地规模大,故 应布局在城市外围地价便宜、交通便利的地带。 答案:B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3. 地区差异
100
90
后期
80
阶段
70
60
50
加速
40
阶段
30
20
初期
10
阶段
0
1800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镇化问题
发展较慢 1850
1900
起步早,水平 高,速度减缓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1950
200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及原因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人口 比重
高低 原因
所处阶段
动力
现象
现象及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较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较晚(二战后)
工业化早
民族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通风采光好 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窑洞
特点:冬暖夏 凉,节省建筑 材料 原因:冬季寒 冷,夏季高温, 降水较少,黄 土直立
北方民居
特点:屋顶较 平,门窗少且 小,墙较厚
原因:冬季寒 冷,降水较少
1.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体现人地和谐观念
思考:图中农田和民居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 乡村民居多分布于山麓的台地或高地,高 宅可避洪水;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9章乡村和城镇第21讲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9章乡村和城镇第21讲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课件

(3)非洲:有些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低,有些国家则城镇人口膨胀,由于这些城 镇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导致城镇里的大量贫困人口集聚在贫民窟。 (4)亚洲东南部: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存在就业岗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公共设施匮乏和生活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5)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 不均衡。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资源短 积减少 用大量耕地
缺 水资源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产业和人口集中,用水量增大
短缺
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
影响
成因
应对措施
大气污染
生活、工业、交通等燃烧煤、石油, 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 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 建立绿化隔离带
比较 项目
城镇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图解
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联系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 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又出现再城市化
3.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成因
应对措施
耕地面 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 节约用地;尽量少占用耕地
A.热岛效应加强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内涝问题得到解决
D.地面沉降速度减慢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植生滞留槽可增加地表水的下渗,还可滞留大量雨水,减少地表
径流,加强水汽的蒸发;植生滞留槽并不影响大气降水。第2题,植生滞留槽
使得城市植被覆盖率提高,利于减弱热岛效应,减小气温日较差;减少地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