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桥桥梁工程毕业设计 精品

合集下载

公铁两用大桥毕业设计

公铁两用大桥毕业设计

目录第一章绪论 (4)第一节工程概况 (4)第二节技术指标 (4)一、公路正桥主要技术指标 (4)二、铁路正桥主要技术指标 (4)第三节斜拉桥方案 (5)一、斜拉桥概况 (5)二、主桁 (5)三、铁路桥面系 (5)四、公路桥面系 (5)五、主塔 (5)第二章斜拉桥主桁模型建立 (6)第一节建模思路 (7)第二节建模过程 (7)一、节点编号 (7)二、节点自由度 (7)三、同位移约束 (7)四、杆件单元 (9)第三章恒载及活载荷载计算 (12)第一节计算思路 (12)第二节公路恒载 (12)一、正交异性板处 (12)二、混凝土结合板 (13)三、交接处节点 (13)第三节铁路自重荷载计算 (14)一、一级干线铁路自重荷载计算 (14)二、客运专线铁路自重荷载计算 (14)三、转化为节点荷载 (15)第四节活载荷载计算 (15)一、公路活载 (15)二、铁路活载 (16)第四章斜拉索初张力确定 (18)第一节拉索初张力确定思路 (18)第二节拉索初张力确定 (18)一、恒载索力 (18)二、活载索力 (20)三、拉索初张力 (23)第五章斜拉桥结构内力分析 (25)第一节恒载内力 (25)一、确定控制断面 (25)二、恒载作用下跨中断面内力 (25)三、恒载作用下支座处断面内力 (26)第二节公路桥面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26)一、汽车荷载横向分布计算 (26)二、求弹性支承的刚度系数 (26)三、建立横梁模型 (27)四、用移动荷载法求影响线 (27)五、确定最不利桁架 (28)六、求中桁的横向分布系数 (28)第三节公路桥面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29)一、计算方法 (29)二、求横向分布系数 (29)三、确定最不利桁架 (30)第四节活载内力分析 (31)一、分析思路 (31)二、求汽车活载下的内力 (31)三、求列车活载下的内力 (32)第六章结构验算 (34)第一节内力检算 (34)一、上弦杆件检算 (34)二、下弦杆件检算 (35)第二节疲劳检算 (36)一、上弦杆件21单元疲劳检算 (36)二、下弦杆件117单元疲劳检算 (37)第三节刚度检算 (38)一、中桁上弦控制节点(40)的垂直挠度值 (38)二、中桁下弦控制节点(119)的垂直挠度值 (38)三、刚度检算 (38)第七章性能评价 (39)一、恒载内力 (39)二、活载内力 (39)三、结构刚度 (39)四、不妥之处 (39)结束语 (40)致谢 (41)参考文献 (42)附录 (43)1.英文文献及翻译2.斜拉桥总图3.主桁杆件截面图4.斜拉桥主塔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工程概况这个公铁两用大桥位于二桥下游9.5km处的这个分汊河段上,北岸为江岸区谌家矶,南岸为青山区建十路,大桥横越江山,连通太阳,土星两镇。

三孔连续刚构梁拱组合桥结构设计

三孔连续刚构梁拱组合桥结构设计

三孔连续刚构梁拱组合桥结构设计1 概述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高速铁路工程于亳州跨涡河、阜阳跨沙颖河两个工点采用(88+168+88)m连续刚构梁拱组合桥。

桥型立面见图1。

柱状图一般用于展示二维数据,在一般情况下,用横坐标表示数据的类别,纵坐标表示相应的数据的数值,即利用柱子的高度反映数据的差异,因此柱状图是对单一维度的数据的一种有效的比较方法。

主要技术参数:双线正线(ZK活载),线间距5m,设计速度350km/h。

采用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顶到梁顶高738mm。

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动峰值加速度0.1g。

图1 桥型立面图(单位:m)2 结构设计2.1 主要结构构造2.1.1 主梁犹记得小时候,一个陕西的木偶戏班子来王爷他们村演出,正是台上那些武将如此这般“铿锵铿锵铿锵锵”的,简直把他的魂都给勾去了,晚上做梦都是那些木偶的影子。

主梁采用双室截面,直腹板。

梁高呈二次抛物线变化,跨中梁高4.515m,中支点梁高10.015m,截面见图2。

疏勒河昌马灌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是流域内重要的农业开发区。

本区在气候上属于暖温带干旱区,气候的基本特点为:降水少,蒸发大,干燥度高;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多大风和沙尘暴。

根据玉门镇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气温6.9℃,降水量为63.4 mm/a,蒸发量为2 897.7 mm/a。

桥面顶板宽16.6m,厚0.45~0.6m;底板宽13.2m,厚度0.4~1.2m;腹板厚度0.4~1.3m。

主梁端隔板厚2m;中隔板厚2m,与刚构墩截面正对;中跨跨中设一道横隔板;边跨跨内3道横隔板。

吊杆位置设吊点横梁,全桥共17道。

0号段长30m,跨中合龙段长2m,边跨不平衡段长3.9m,悬浇节段长为3~4m三种。

主梁平面位于缓和曲线上,按曲梁曲做布置,梁体结构中心线与线路分界线重合,吊点横梁、横隔板按径向布置[1-3]。

本科桥梁专业毕业设计(连续T梁,跨径40m)

本科桥梁专业毕业设计(连续T梁,跨径40m)

1 设计基本资料1.1 概况湘西沪溪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 T 梁结构;其下无不良地质构造且地面起伏较平缓;设计时遵循施工过程进行,共分为六个施工阶段,预应力钢筋的布置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最大、最小弯矩构成的包络图进行;设计时必须遵照“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同时应充分考虑建造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纵断面设计需满足两个要求,一是满足设计水位的要求,二是满足两线交通控规的要求;横断面设计应满足规划红线宽度要求,行车道数和宽度与前段岳麓大道基本保持一致,满足远期交通量增长需要,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1.2 主要技术标准(1)设计跨径:40m;(2)设计荷载:公路—Ⅱ级;(3)桥面宽度:0.5m+3.75x 2m+0.5m;(4)设计纵坡为0.8%,桥梁横坡:1.0%1.3 主要材料(1)混凝土:预制T 梁、预制主梁及横隔梁、湿接缝、封锚端、墩顶现浇连续段、桥面现浇层均采用C50混凝土,桩基采用C25 混凝土;其余构件采用C30 混凝土;(2)水泥应采用高品质强度等级为62.5,52.5和42.5的硅酸盐水泥,同一座桥的板梁应采用同一品质的水泥,质量应符合GB175—1999标准;(3)粗骨料应采用连续级配,碎石宜采用锤击式破碎生产。

碎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0mm,以防止混凝土浇筑困难,或振捣不密实。

(4)预应力钢材:预应力钢筋要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中规定的低松弛钢绞线(1×7 标准型),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 MPa,抗拉强度设计值f pd=1260 MPa ,公称直径15.2mm ,公称面积140mm2 ,弹性模量 E=1.95×105 MPa。

(5)钢材:普通钢筋采用R235、HRB335 钢筋其标准应符合GB13013-1991 和GB1499-1998 的规定。

凡钢筋直径≥12mm 者,均应采用 HRB335 热轧带肋钢;凡钢筋直径<12mm 者,采用 R235 钢,钢板应符合 GB700-88 规定的 Q235 钢板。

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学习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学习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取得重要进展
•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桥梁结构形式不断创新 • 隧道施工技术逐渐成熟,如隧道掘进机等设备的发明和应用
20世纪以来,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高速铁路的兴起,对桥梁与隧道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推动了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发展
02
铁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提高隧道 施工质量 • 严格材料质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 设计要求 •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隧道施工管理 水平
04
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铁路桥梁工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高速铁路桥梁工程
• 工程概况:桥梁位于某高速铁路线上,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结构 • 施工难点:桥梁跨越某河流,施工环 境复杂,需要进行水上作业 • 施工技术:采用预制构件施工工艺, 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政策创新:如政府加大对铁路桥梁与 隧道工程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管理创新:如采用项目 管理、工程总承包等现 代管理模式,提高工程
管理水平
制度创新:如推动铁路 桥梁与隧道工程领域的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
完善和创新
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理念 的推广:如桥 梁与隧道工程 的设计、施工、 运营等环节的
05
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未来发展
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技术创新
01 新材料的应用:如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钢材等新材料的应用 02 新工艺的研发:如预制构件施工工艺、3D打印施工工艺等新工艺的研发 03 新技术的应用: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桥梁与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铁路桥梁与隧道工程的政策与管理创新
案例二:某城市立交桥桥梁工程

铁路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毕业论文

铁路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毕业论文

目录第一局部、桥梁工程 (5)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 (5)一、编制范围 (5)二、编制依据 (5)三、编制原则 (6)第二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量 (7)一、地理位置 (7)二、气候及水文条件 (7)三、地质条件 (8)四、桥型桥式 (9)五、技术标准 (10)六、主要工程量 (10)第三章、施工场地布置及施工准备 (11)一、施工场地布置原则 (11)二、施工场地布置 (11)三、施工准备 (12)第四章、施工组织机构安排和主要劳动力安排 (16)一、施工组织机构概述 (16)二、主要职责范围 (16)三、主要劳动力安排 (17)第五章、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安排 (19)一、总体施工方案 (19)二、施工进度安排 (20)第六章、主要工程工程的施工方案及保障措施 (22)一、钻孔灌注桩 (22)〔一〕、陆地及滩地钻孔桩 (22)〔二〕、水中钻孔灌注桩施工 (30)二、承台施工 (30)〔一〕、采用套箱钢围堰施工承台 (31)〔二〕、明挖法施工承台 (32)三、墩台身、墩帽施工 (33)四、主桥连续箱梁施工 (38)〔一〕、墩顶0# 块现浇施工 (38)〔二〕、挂篮悬浇箱梁施工 (39)〔三〕、主桥边跨直线段施工 (39)〔四〕、合拢段施工 (40)〔五〕、桥梁附属工程施工 (42)第七章、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44)一、主桥连续箱梁施工监控 (44)〔一〕、实施施工控制的必要性 (44)〔二〕、施工控制方法及流程 (44)〔三〕、施工控制的原则 (44)〔四〕、箱梁的施工测量措施 (44)二、箱梁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45)一、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46)〔一〕、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施工 (46)〔二〕、预应力施工 (47)五、混凝土施工要求 (49)〔一〕、混凝土集料 (49)〔二〕、混凝土拌和物用水 (50)〔三〕、水泥 (50)〔四〕、混凝土配合比 (50)〔五〕、混凝土灌注前的准备工作 (51)〔六〕、混凝土拌制及运输 (51)〔七〕、混凝土灌注 (51)第八章、特殊环境下施工保障措施 (54)一、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54)二、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55)三、风季施工技术措施 (56)第九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57)一、质量方针及质量管理目标 (57)二、质量保证及预防措施 (57)三、人员、机械使用方案 (64)四、工期的重要保障措施 (65)第十章、平安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67)一、平安措施 (67)二、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70)第十一章、环境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73)一、设立环保机构 (73)二、建立环保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 (73)三、水土保持措施 (73)四、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73)五、防废物污染措施 (74)六、防止水污染措施 (74)七、噪音控制措施 (74)第一章、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范围为新建铁路迁曹线LC-02标段小青龙河特大桥工程,起讫里程为DyK4+153.49~DyK7+441.67,全长3288.02米。

最新-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 精品

最新-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 精品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设计1设计思路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第四学期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鉴于提前明确就业岗位使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具体化,特别是提前上岗,已经使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状态。

基于现状,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大量删减了理论性过强且艰涩难懂的课程。

同时,为强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了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比重,重构了学作结合课程体系。

2课程开发与设计21设计依据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研,总结归纳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学生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线路工,主要工作内容有作业防护;线路基本作业;钢轨作业;轨枕作业;道床及路基作业;简易测量和识读工程图;检查作业及故障处理。

2桥隧工,主要工作内容有桥面作业;桥跨作业;桥台作业;涵渠、隧道作业;施工作业;桥隧检测;桥隧巡守。

3施工员,主要工作内容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管理。

4测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构筑物施工放线、监控测量及数据分析;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按时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保养。

5试验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各种原材料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化验、检验、复验工作及报告;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物自检、抽检等试验工作。

22构建基于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面向铁路工程施工与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企业,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岗位技能要求,参照国内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规范、标准,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铁路线桥隧工程施工、养护维修、施工组织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线路养护维修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若干教学模块,将相关的知识、模块,通过对各教学模块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具备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的职业能力。

高铁桥梁——精选推荐

高铁桥梁——精选推荐

⾼铁桥梁铁路桥是为让线路跨越河流、低地、深⾕、公路或另⼀条铁路线⽽修建的建筑物。

就⾼速铁路桥梁⽽⾔,可分为⾼架桥、⾕架桥和跨越河流的⼀般桥梁。

其中,⾼架桥⽤以穿越既有交通路⽹、⼈⼝稠密...铁路桥是为让线路跨越河流、低地、深⾕、公路或另⼀条铁路线⽽修建的建筑物。

就⾼速铁路桥梁⽽⾔,可分为⾼架桥、⾕架桥和跨越河流的⼀般桥梁。

其中,⾼架桥⽤以穿越既有交通路⽹、⼈⼝稠密地区及地质不良地段,通常墩⾝不⾼,跨度较⼩,桥梁往往长达⼗余公⾥;⾕架桥⽤以跨越⼭⾕,跨度较⼤,墩⾝较⾼。

由于⾼速铁路的运营密度及对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均⾼于普通线路,因此⾼速列车对桥梁结构的动⼒作⽤也就更⼤。

在这个前提下,⾼速铁路桥梁在设计、施⼯中形成了⾃⼰的特⾊。

⾼铁桥梁有特点桥梁⽐例⼤,⾼架长桥多。

⾼速铁路设计参数限制严格,曲线半径⼤、坡度⼩,并需要全封闭⾏车,因⽽桥梁建筑物⼤⼤多于普通铁路,⾼架长桥的数量也很多。

⽇本近2000公⾥的⾼速铁路中,桥梁占线路总长的47%,我国京沪⾼速铁路桥梁占线路总长的86.5%,武⼴客运专线桥梁占线路总长的 42.14%。

以中⼩跨度为主。

由于⾼速铁路对线路、桥梁、隧道等⼟建⼯程的刚度要求严格,因此,⾼速铁路桥梁跨度以中⼩跨度为主。

以京沪⾼速铁路上的桥梁为例,绝⼤多数为中⼩跨度,常⽤桥式为等跨布置的双线整孔简⽀梁,跨度有24⽶、32⽶、40⽶⼏种,以32⽶梁居多,其中20⽶以下跨度的桥梁由4⾄5⽚ T梁组成。

刚度较⼤,整体性好。

⾼速铁路桥梁必须具有⾜够⼤的刚度和良好的整体性,以防⽌桥梁出现较⼤挠度和振幅。

同时,必须限制桥梁的预应⼒徐变上拱和不均匀温差引起的结构变形,以保证轨道的⾼平顺⾏。

⼀般来说,⾼速铁路桥梁设计主要由刚度控制,强度基本上不控制其设计。

尽管⾼速铁路活载⼩于普通铁路,但实际应⽤的⾼速铁路桥梁在梁⾼、梁重上均超过普通铁路。

纵向刚度⼤。

⾼速铁路要求依次铺设跨区间⽆缝线路,⽽桥上⽆缝线路钢轨的受⼒状态不同于路基,结构的温度变化、列车制动、桥梁挠曲会使桥梁在纵向产⽣⼀定位移,引起桥上钢轨产⽣附加应⼒。

道路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道路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道路桥梁⼯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道路桥梁⼯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精选7篇) 在⼈们越来越注重⾃⾝素养的今天,需要使⽤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道路桥梁⼯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路桥梁⼯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篇1 1、课题研究的⽬的和意义 1.1⽬的及现状 ⼈类的⽣活及发展必离不开⾐⾷住⾏,⽽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出⾏逐渐成为⼈们的必然成为,这就⾃然的要求道路和桥梁的建设要跟上历史的脚步,桥梁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桥梁是⽤于跨越障碍物(如河流、海峡、⼭⾕、道路等)⽽使道路保持连续的⼈⼯构造物,俗称道路咽喉,它便利了两岸的往来,⼜不阻挡⼭间⽔上的原有交通。

桥梁既是⼀种交通功能性的构造物,也是⼀座⽴体的造型艺术⼯程。

桥梁往往是⼀个城市或国家(地区)的象征。

我国的桥梁具有悠久的历史,⾃西周、春秋开始,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桥的创始时期。

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当时由于⽣产⼒⽔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不宽、⽔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梁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

⽽在⽔⾯较宽、⽔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浮桥。

到了秦、汉时期,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

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个璀灿夺⽬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造建筑材料的砖,⽽且还创造了以砖⽯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对⽯料的多⽅⾯利⽤,从⽽使桥梁在原⽊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柱、⽯梁、⽯桥⾯等新构件。

不仅如此,它的重⼤意义,还在于由此⽽使⽯拱桥应运⽽⽣。

⽯拱桥的创建,在中国古代建桥史上⽆论是实⽤⽅⾯,还是经济、美观⽅⾯都起到了划时代的作⽤。

⽯梁⽯拱桥的⼤发展,不仅减少了维修费⽤、延长了桥的使⽤时间,还提⾼了结构理论和施⼯技术的科学⽔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桥桥梁工程毕业设计1 绪论1.1 概述自1964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建成以来,日本、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英国、韩国等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时速250km高速铁路已达6350多km。

可以说铁路客运专线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是适应交通运输要求的必然产物。

按照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0万km,其中客运专线1.2万km。

目前已经开工建设的京津、武广、郑西等高标准的铁路客运专线规模已达3200多km。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基础工后沉降、无碴轨道技术、系统集成等方面环节多,技术难度大,虽然有秦沈客运专线建设的经验,但尚没有采用无碴轨道客运专线系统成熟的经验。

在客运专线铁路建设中尚有一些问题需要统筹考虑以保证我国未来铁路客运网的安全、先进和合理。

1.2 客运专线的线路选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新理念,由于其铁路建设标准,线路选线的控制因素多,难度大,但线路选线的优化与合理性直接关系铁路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是客运专线建设重视的首要问题。

在客运专线引入特大、大城市区段的铁路,建议加强客运专线移入地下的设计方案研究。

我国城市扩容的潜力很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人口多的国情实际,铁路作为百年大计应充分考虑今后城市发展需要,不对其造成过多的制约。

从国外高速铁路的经验看,轨道交通在进入大城市的主城区时,引入地下对城市的发展制约相对要小,比如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国际都市的地铁和城郊铁路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铁路建设投资成本的增加,到这部分投资的增加主要受益者是城市本身,应调动相关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研究确定铁路与地方政府合理的投资比例加以解决。

1.3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概况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是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沟通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的便捷通道。

线路由北京南站东段引出,沿京津高速公路第二通道至杨村,后沿京山铁路至天津站,正线全长113.544km。

2005年7月4日正式开工建设,将于2008年奥运会前正式通车运营,是我国开工建设并将最早建成的第一条高速客运专线铁路,即一流的工程质量、一流的装备水平、一流的运营管理。

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无碴轨道技术,确保列车高速平稳舒适运行,使京津两地间实现30分钟到达。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全线桥梁总长度100.171km。

其中最长的桥梁为杨村特大桥,全桥长36.5km;该桥最大跨度大128m.1.4 京津城际轨道交通桥梁工程特点①技术标准高全线采用无杂轨道技术,桥梁必须满足高速客运专线无杂轨道铁路技术标准要求,桥梁的动力性能、刚度指标、变形控制等均达到目前国内铁路桥梁技术标准最高水平;②桥梁长度占线路长度的比例高桥梁总长度占线路长度比例达88.22%,其中以32、24m等常用跨度桥梁均占全线桥梁总长度的90%以上;③自然条件复杂,桥梁工程难度大沿线处于华北冲积平原,大部分地段分布有广泛的软土和松软土,地基承载力不高,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高、透水性差和强度低的特点;并且处于环渤海地震带的中心位置,沿线地震峰值加速度大,并且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普遍较高;沿线又分布大范围的地震可液化层等复杂的自然条件;④景观设计要求高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客运专线,这不仅要体现在工程结构、技术装备本身,还要体现在铁路主体形象上,必须脱离旧铁路给人们的印象,况且本线连接北京与天津两大现代化城市,更应该注重景观效果,体现时代特征,做好工程建筑美学和景观设计要求。

1.5 客运专线中常用跨度桥梁所占比重目前,我国的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正处于高潮,拟建和在建客运专线铁路项目已达10条以上。

在这些客运专线中,桥梁总长均占线路总长的30%以上,其中以32、24m等常用跨度桥梁均占全线桥梁总长度的90%以上。

常用跨度桥梁是指经技术经济比较,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或几种跨度的简支梁或连续梁桥。

综合各方面的技术经济因素,客运专线常用跨度桥梁一般以32、24m跨度为经济。

所以,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具有规模大、桥梁比重大、常用桥梁跨度为主的特点。

综合以上分析,本设计选取京津客运专线中常用跨度桥梁进行模拟设计。

2 桥式方案比选2.1 京津客运专线工程概况京津客运专线是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沟通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的便捷通道。

线路由北京南站东段引出,沿京津高速公路第二通道至杨村,后沿京山铁路至天津站,正线全长113.544km。

其中全线桥梁总长度100.171km。

2.2 京津客运专线桥梁工程特点2.2.1 技术标准要求全线采用无碴轨道技术,桥梁必须满足高速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技术标准要求,桥梁的动力性能、刚度指标、变形控制等均达到目前国内铁路桥梁技术标准最高水平。

2.2.2 以桥代路设计由于无碴轨道客运专线铁路沉降控制标准高,路基工程对沉降的控制难度更大,京津客运专线沿线分布较为广泛的软土和松软土,沉降控制问题更加突出。

根据武广、郑西客运专线,京津客运专线桥梁总长占线路总长度约88%;武广客运专线桥梁总长占线路总长度约40.6%;郑西客运专线桥梁总长占线路总长度约45.7%。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土地资源的保护,考虑环境保护等多种问题,未来客运专线将必然涉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同环境地形,以桥代路建设新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3 客运专线沿线自然条件复杂,桥梁工程难度大沿线处于华北冲积平原,大部分地段分布有广泛的软土和松软土,地基承载力不高,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高、透水性差和强度低的特点。

沿线黏性土土层厚,可达数十米甚至百米以上。

对这些土层地段在设计时需进行地基的稳定及沉降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于无碴轨道对沉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本线桥梁基础设计难度不同于一般线路。

京津地区处于环渤海地震带的中心位置,沿线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2g和0.15g,并且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T值普遍较高;况且沿线分布大范围的地震可液化层,使得桥g梁地震作用影响严重。

京津地区由于多年来对地下水进行过度开采,正在引起局部区域性地面整体沉降,其对桥梁工程会产生长期性的影响且难以预测。

所以,京津地区复杂的地形条件更加大了本线桥梁工程的难度。

2.2.4 工程景观设计要求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客运专线,这不仅要体现在工程结构、技术装备本身,还要体现在铁路主体形象上,必须脱离老铁路给人们的老印象,况且本线连接北京天津两大现代化城市,更应该注重景观效果,体现时代特征,做好工程建筑美学和景观设计要求。

2.3. 常规桥梁式样、孔径选择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全线采用无碴轨道结构,由于本线广泛采用软土、松软土地基,且处于环渤海中心带的中心位置,部分地段由于抽取地下水造成区域性地面沉降,加之施工工期短。

为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维修的便捷,需要综合分析,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合理的常用跨度桥梁梁型、梁跨。

在本桥设计中,主要结合本地区的地质情况和桥高情况,再充分考虑桥梁技术条件、桥梁景观、多种施工方法、经济合理工期和施工组织前提下,对于常用跨度桥梁考虑了箱梁和T梁,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简支和连续及小跨度刚构等多种形式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比选。

由于比选内容庞大,繁杂,因此将整个比选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常用跨度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技术经济比较。

比较内容见表2.1图2.1技术经济比较结果(注:摘自铁道标准设计文望青写的“客运专线桥梁设计的思考”)经综合经济、技术比较,结合本桥情况,推荐用预置架设为主,现浇和移动模架为辅的架梁方案。

梁型以32m简支梁为主,24m简支梁为辅的桥式方案(见图2.1)。

第二部分为常用跨度简支箱梁、T梁和小跨度刚构的技术经济比较,见表2.2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对本设计推荐梁型以简支箱梁为主、32m为主。

3 桥墩设计3.1 概述目前,我国的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正处于高潮,拟建和在建客运专线铁路项目已达10条以上。

在这些客运专线中,桥梁总长均占线路总长的30%以上,其中以32m、24m等常用跨度桥梁均占全线桥梁总长度的90%以上。

所以,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具有规模大、桥梁比重大、常用桥梁跨度为主的特点。

3.2 主要设计要点3.2.1 桥墩外观的选择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力的增长,人们对桥梁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实用,而开始追求技术经济合理和与环境协调的景观效果。

为此在桥墩造型选择时,按照尊重自然环境,减少人工行为对自然的坡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设计原则,选用与梁部协调统一、适当的艺术造型的桥墩外观,并考虑到实用性好、施工简便、易与养护维修等原则,对常用跨度桥墩的造型比选。

通过优化计算、合理的断面形式,并力求减小桥梁的结构尺寸,最大限度减小桥梁本身对强度的影响。

设计中选用了矩形桥墩(见图3.1 a)和圆端形桥墩(见图3.1 b)。

根据本桥的结构设计特点,笔者选用了矩形实体桥墩(见图3.1 a)作为本次设计的重点。

a 矩形桥墩b 圆端形桥墩图3.1 客运专线中常用桥墩类型3.2.2 桥墩设计的内容和设计资料桥墩设计的内容包括:①合理选择桥墩类型和截面形状;②确定建筑材料及圬工规格;③确定桥墩各部分详细尺寸。

设计资料包括:地形地质资料(见初拟方案图)、线路桥跨设计资料等(见设计任务书)。

3.2.3 桥墩初步尺寸拟定3.2.3.1 顶帽的构造及尺寸拟定 1.顶帽构造的选取顶帽的类型有飞檐式(见图3.2)和托盘式(见图3.3)两种。

8m 及更小跨度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配用的矩形或圆端形截面桥墩,其顶帽一般采用飞檐式,顶帽的形状均随墩身形状而定。

10~32m 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及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桥墩,顶帽常做成托盘式以节省圬工。

托盘式顶帽的形状除圆形墩采用圆端形外,其它桥墩常采用矩形顶帽。

托盘的形状则按墩身形状而定。

顶帽顶面要设置不小于3%的排水坡。

3.2 飞檐式顶帽 3.3 托盘式顶帽所以,在本设计中的桥墩顶帽和托盘采用矩形截面四周抹圆角形式,顶帽上设排水坡,顶帽、托盘及墩身相互间不设飞檐。

2.顶帽的尺寸拟定 ①顶帽厚度本设计中初步拟定顶帽加支撑垫石厚度为1.15m ; ②顶帽的平面尺寸支座底板的尺寸及位置是决定顶帽平面尺寸的主要依据。

由于本设计中所用钢筋混凝土梁为31.5m 通专梁,其截面尺寸及细部构造见梁图。

此外,决定顶帽的平面尺寸时,还要考虑架梁和养护时的移梁、顶梁的需要。

顶帽的纵向宽度c 应满足下式:01234c c +2c +c +2c +2c ≥ (式3.1)式中 0c —考虑梁及墩台的施工误差的梁缝,对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跨度L 16m ≤时,0c =60m m ;L 20m ≥时,0100c 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