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城市主要指标对比
中国省会城市国际化水平比较研究

关 键 词 :国际化水 平; 界城 市; 世 因子分析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 .3 3 2 1 )4 0 5 .3 0 3 26 (0 10 . 0 1 0 中图分类号 :F 9 20
0 引 言
在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区域间交流越来 越频繁的形势下 , 城市 国际化已是不可 逆转 的潮流 。
收 稿 日期 :2 1 00—1 0—1 ;修 回 日期 :2 1 0 2 0 1— 5—1 8
1 城市 国际化排名计算及 比较分 析
( 中国人 民大学 区域与经济研究所 , 北京 10 7 ) 0 8 2
摘要 :城 市国际化 不仅是 一个结果更是一个与其他国际城市逐 步接 轨的过程 , 此过程 中, 在 通过 与其他城 市的
物质 、 文化 与信 息的交流 , 实现城 市发展 利益 的最大化 。在 目前城 市 国际化 比较 研 究的基础上 , 对现有 方法的 不 针 足 , 用因子分析 法 , 运 进行 了分 因素排 名比较 分析和 综合得 分排 名的分 类比较分 析 , 最后根 据综合得 分通过 类 间距 法将所有省会城 市分为三类 , 并提 出各类城 市在不 同城 市国际化发展 阶段应 选择 不 同的发展 策略。
水平研究 。李立勋 于 19 94年提 出: 城市 国际化是指
城市经济 、 社会 、 文化 的发 展与 国际经济、 社会 、 文化发 展的联系与融合 , 成为 国际发展体 系的有机组成 部分 , 并根据专家打分法设计 了一套指标体系 ; 孙革 在 19 96
国际大都市的标准

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国际化大都市"这个概念的起源,究竟是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的,还是英国学者霍耳在1966年提出的,无关紧要。
在中国,它业已成为一顶给城市加冕的皇冠,高于现有一切奖项,而且是一个城市有幸被视为伟大的城市的最佳搭配。
在全球化的深刻背景下和中国城市的"狂飙突进"运动中,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厘清国际大都市的人性化指标和必备条件,令城市的努力不致于迷失方向。
标准一:区域中心国际大都市不单纯等于拥有跨国公司、国际航班、五星级酒店、酒吧、别墅、高尔夫球场、地铁、西餐、外国乐队、巨型建筑这些符号化的东西。
与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和城区规模这些必要前提相比,国际大都市的意义更似一种能量的聚合体,在全球版图上举足轻重、舍我其谁。
以纽约计,它的GDP值单拿出来可以在全世界国家中排位第14,超过澳大利亚;如果将美国5个最大的城市合起来看做一个国家,它在全世界可以达到第四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
作为社会能量的聚合体,国际大都市的对全球技术、资金、人才流动的控制功能超出了国家的范畴,城市高度职能化,服务于全世界,成为世界经济市场体系中的控制点。
在本国区域内,它是绝对的区域中心。
从这个层面来看,中国未来的国际大都市只有可能从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4个城市中产生,它们各有环渤海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为依托。
北京作为首都聚集了全国的精英而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上海是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广州是华南的中心和世界性商埠,香港则是亚洲都会和购物天堂。
除此之外,其余的中国城市至多只能达到专业功能的国际化,比如国际旅游城市等。
标准二:移民之城国际大都市需要国际化人才,外来人才的加入与常住暂住人口的增加、移民的速度是同步的,而其中外国人的多少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可量化指标,反映了城市在国际分工中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外国企业、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国人才移民。
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研究

张采用“银行数”和“跨国公司总部”这些指标来衡
量国际化城市的地位②。Friedman在论证“世界城 市假说”的过程中采用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 国际性机构、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制造业中心、交 通运输节点和城市人口规模这7方面的指标作为 标准来衡量国际城市③。Castels则从“节点城市”的 概念出发用“国际城市信息流量”来衡量城市国际 化④。此外,在对美国纽约、华盛顿、波士顿等城市
际化水平的核心指标层⑪,而吴洁也强调城市现代 化可以从现代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对外交流水平两 方面来评价⑫。与此相类似,杨立勋也采用这些基 础指标和核心指标对深圳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评 价,认为城市现代化包括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科
技、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人权8个方面的指标⑬。
表1伊斯坦布尔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
表2分析城市国际化程度的三维度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基础性指标基础设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经济结构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生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流动性指标人口流动留学生数量常驻外籍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入境旅游人数占本地人口比重投资流动经济外向依存度外贸直接投资占本地投资比重贸易流动港口货物吞吐量国际直飞航线数量影响力指标政治影响力友好城市数目外国驻华大使馆和总领事馆数目经济影响力跨国公司指数总部经济指数国际组织数量文化影响力举办国际会议次数举办国际赛事次数社会生活影响力市民运用英语交流的普及率外国人参与社区活动次数三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效用的验证为了检验设立的这一指标体系的效用我们可以一方面考察一些现有的国际发展指标排名信息来反映各个城市所具有的国际化影响力另一方面采用基础条件流动性和影响力三方面的指标进行计算得出城市的排名
超大城市的划分标准

超大城市的划分标准
超大城市是指人口数量超过一千万人的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世界级城市、全球城市或者世界之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模、密度和特点不同,因此对超大城市划分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超大城市划分标准:
1. 人口数量:一般认为人口数量超过一千万人的城市可以被归类为超大城市。
2. 面积:有些超大城市面积非常广阔,比如发达国家的洛杉矶和悉尼,即使人口数量不到一千万,但是由于面积巨大,仍被视为超大城市之一。
3. 经济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知名度也被用来划分超大城市的标准。
例如,像伦敦、纽约、东京等城市,无论是从经济实力还是国际影响力方面,都被广泛认为是世界级城市和超大城市之一。
4. 各种指标的综合考虑:包括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经济活力、文化影响力、交通规划、科技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可以综合考虑来划分超大城市。
需要注意的是,各国和地区对于超大城市的划分标准可能不同,例如中国在2019年发布的城市群发展规划中,采用了城市群作为超大城市的划分标准,即按照相邻城市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和人文交流程度,将一组城市视为一个城市群,其中城市群总人口超过1千万才能被归类为超大城市。
因此,超大城市的划分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首先,国际化大都市应当具备开放的经济环境。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具备较高的国际贸易水平和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各种国际化企业和金融机构也会在这里纷纷落户,从而形成一个开放、活跃的经济环境。
其次,国际化大都市应当具备多元化的文化氛围。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融合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一个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
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尽情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魅力,不同的文化交流和碰撞也会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此外,国际化大都市还应当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网络。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拥有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网络,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在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进行出行。
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企业和人才来到这座城市。
最后,国际化大都市还应当具备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
这意味着该城市应当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先进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技术。
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们可以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和医疗服务,从而提高了整个城市的人才素质和生活水平。
总之,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不仅仅是一个城市规模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所具备的开放经济环境、多元文化氛围、完善基础设施和优质资源。
只有具备了这些特征的城市,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国际化大都市。
希望各个城市都能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努力发展,为全球化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际化城市的理论研究评价指标与经验启示

国际化城市的理论研究评价指标与经验启示作者:李俊许迪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年第04期一、国际化城市的概念发展国际化城市的概念雏形最早出现于1889年,德国学者Goethe将罗马和巴黎描述为世界城市,即当时最早的国际化城市。
格迪斯(Patrick Geddes)于1915年在《进化中的城市》一书中,最早提出了“世界城市”的概念,这是对国际化城市的最早洞见。
20世纪60年代以后,城市之间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交错,由此引发了霍尔、弗里德曼、萨森等学者对国际化城市这一概念的交锋。
学界对国际化城市的诠释不尽相同,其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衡量国际化城市的指标。
美国学者Saskia Sassen提出,国际化城市是指在劳动分工国际化、国际贸易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类具有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功能的中心城市。
这是目前较为公认的国际化城市的概念。
二、国际化城市的理论研究对于国际化城市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对国际化城市概念的讨论,以弗里德曼、泰勒为代表的国外学者,提出了诸如世界城市体系理论、世界城市网络理论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论,促使国际化城市相关理论的研究逐渐完善和成熟,使城市研究从局限于“国家城市体系内”的传统研究范式逐步扩展为“世界城市体系内”的国际化研究范式,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化城市的发展。
三、国际化城市的评价指标(一)国外评价指标对于城市国际化的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研究不断进步更新,理论成果丰富,无论是基于识别性的指标体系,还是基于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指标体系,都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公认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
1.单项指标法单项指标法是国外学者根据自身对国际城市的认识,提出的单一的识别性指标。
比如,Cohen在其研究中使用“跨国指数”和“跨国银行指数”两个指标来判别世界城市;BenDerudder&Frank Witlox则认为,基础设施规模能够反映国际城市的作用,因此提出用航空客运量来评价世界城市的地位。
北京与国际城市的比较研究

放 的政策 环境 、 善 的公共 服务 体 系 、 完 发达 的生 产者
服务业 、 高 的办事效 率 。 很
基 金 项 目 : 京 市 科 委 软 科 学研 究 资助 项 目,编 号 :7)2 北 z 43 A
1 4 0
为城 市 的持续 发展 提 供 了 不竭 的人 力 资 源 , 快 了 加
【 关键词 】国际城市;北京 国际化 大都市 ;指标 比较 【 中图分类号】F9 20 【 文献标识码 】 A
进入 2 世 纪 , 1 北京 提 出建 设 国际化 大都 市 的战 略 目标 , 即北 京 将 用 1 0年 左右 的时 间 , 构造 起 现 代 化 国际化 大都 市 的基 本 框 架 , 经 过 1 再 0年 的 努 力 ,
( ) 有 国际水 准 的城 市管 理水 平 , 3具 城市 的高效 运转 离不 开科学有 序 的管 理 , 高素质 的城 市居 民 、 开
国际城 市 的明 显 特征 之 一 , 有 很 强 的 人 口聚 具
集能力 , 方面 , 一 国际 城 市 的强 大 的经 济 实 力 , 提供
了高 于其 他地 区 的就业 机会 ; 另一 方 面 , 人才 的 聚集
城市 的发 展 。
城市发展研 究 l 5卷 2 0 0 8年 2期 U b nSu isV 11 o 22 0 ra tde o .5 N . 0 8
城区国际化建设指标

城区国际化建设指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国际化建设成为了许多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城区国际化建设指标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区国际化建设指标,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指标经济是城市国际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经济指标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首先,城市的GDP总量和增长率是衡量城市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FDI)是衡量城市吸引外资能力的重要指标。
此外,城市的贸易额、外贸比重以及对外贸易伙伴的多样性也是评估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人文指标人文因素是城市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指标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多样性和国际交流程度。
首先,城市的国际学校数量和国际学生比例是衡量城市国际化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其次,城市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和国际艺术展览的举办频率也是评估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此外,城市的国际会议和展览活动的规模和数量也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三、交通指标交通是城市国际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交通指标反映了城市与国际间的联系程度和便捷程度。
首先,城市的国际航班数量和航线网络覆盖范围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其次,城市的国际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也是评估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此外,城市的港口和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也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四、科技指标科技创新是城市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科技指标反映了城市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城市的科研机构数量和科研成果产出是衡量城市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其次,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创新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评估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此外,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互联网普及率也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城区国际化建设指标涵盖了经济、人文、交通和科技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的提高将促进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和人才,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
82.5*
2007
82.5*
2007
79.32*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5.92
..
3.04
2004
7.99
2004
5.52
2004
3.52
..
15.93
..
注释:1、带*为国家口径数;
2、福田失业率为登记失业率;3、数据来源:《香港2010年统计年鉴》、《新加坡2010年统计年鉴》、《日本2010统计年鉴》、《东京2009年统计年鉴》、《韩国2008统计年鉴》、世界银行数据库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13.19
..
33.20
..
民生
人口
万人
120.61
..
700..80
2008
880.6
2008
1042.18
2007
人口密度
万人/平方公里
1.54
..
0.62
2009
0.56
2009
0.59
..
0.46
..
1.72
..
万人医护人员数
人
79.52
..
108.97
2007
国际化城市主要指标对比
项目
单位
福田区
香港
新加坡
日本东京
日本大阪
韩国首尔
数值
年度
数值
年度
数值
年度
数值
年度
数值
年度
数值
年度
经济
GDP
亿元人民币
1623.13
2009
14383.6
2009
12453.6
2009
59548.70
2007
25038.00
2007
20096.72
2008
面积
平方公里
78.66
..
1104
..
707.1
..
2187.65
2008
1898
2008
605.3
..
三产结构
%
0.04:12.26:87.70
..
0:8:92
2007
0:26:74
2008
0:13:87
2006
0:20:80
2006
3:36:61*
..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
0.45
..
0.10
..
0.24
2007
0.36*
2007
0.36*
2007
0.24*
..
GDP增长率
%
10.1
..
-2.7
2009
-3.1
2009
0.7
..
0.6
2006
1.5
..
人均GDP
万元
13.55
..
20.54
..
24.97
..
46.38
..
28.44
2007
19.28
..
地均GDP
万元
20.80
..
13.03
..
17.61
..
27.22
74.59
2007
99.15
2007
251.32
2006
62.52
..
失业率
%
2.01
..
5.2
2009
3.2
2009
4.46
..
11.7
2005
3.9
2008
人均受教育程度
年
11.5
..
10.0
..
8.8
..
11.5*
2009
11.5*
2009
11.0*
2007
平均预期寿命
岁
78
..
82.3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