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课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课

教案(总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

复习内容:

课本P84~85总复习中“空间图形”的3—6题。

复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长、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含义。

2、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1、进一步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2、正确、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

一、宣布本节内容。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空间与图形中的角的认识部分,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这部分内容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二、指导复习:

1、提出问题,回顾知识点。

2、课堂交流,归纳整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整理归纳。

列表如下: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对比

三、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P84~85。

1、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填空,然后汇报交流。

2、第4题,可以由学生独立填空,完成后再组织交流。

3、第5题,先帮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本题解答过程可参照如下:

6×4=24(平方米) 2×2=4(平方分米)

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1×1=1(平方分米)

2400÷4=600(块) 2400÷1=2400(块)

5×600=3000(元) 3×2400=7200(元)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便宜。

4、第6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如下:(1)5×2×+(20+1×2)×2×1=74(平方厘米)(2)20×2×1+(15+1×2)×2×1=74(平方厘米)

四、综合练习:

(一)、填表。

(二)、应用题。

1、同学们出的墙报,长 18 分米、宽 12 分米。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2、学校篮球场的宽是15米,长是宽的2倍还少2米,这个篮球场有多大?小明绕篮球场跑了2圈,他跑了多少米?

3、小红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她绕着小区里的正方形荷花池跑步,跑一圈正好是240米,这个正方形荷花池的面积是多少?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六、布置作业:

P85第4、5题

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有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要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首先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接着让学生从附页中剪下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解决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单纯依靠观察难以判断,要鼓励学生尝试寻找其他的比较手段和途径。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剪一剪,拼一拼;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先画格子,再数一数。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还为后来学习面积的度量埋下了伏笔。 第二课,是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测量封面,以及交流各自测量结果的过程,并在对彼此不同的测量结果的质疑与反思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认识1厘米2的面积单位,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使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变得直观、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有了对1厘米2这个面积单位体验后,让他们再估一估数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并用格子纸量一量,检验估测得准不准。这样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估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后续教材引导学生认识1分米2与1米2等面积单位的活动,也要经历与认识1厘米2大体相同的认知过程,特别要体会学习1分米2与1米2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它们所示面积大小的具体体验。因为不同大小的面积单位是根据具体情境或场合加以选择使用的。 第三课“摆一摆”是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探索活动从估测3个长方形的面积开始,培养估测意识;然后用1厘米2的小正方形放在3 个长方形上摆一摆,看需要摆几行几列,能够分别把这些长方形铺满,从而获得每一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数据;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长方形面积与乘法的联系,从而建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实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体验合情推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抽象思维的过程。有了建立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经验,经过类比推理,学生就能够得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第四课“铺地面”,学习面积单位的换算关系(进率)。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分米2与1厘米2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1分米2=100厘米2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米=100分米2、1米=10000厘米2等结论。在掌握厘米2、分米2和米2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之后,再认识米2、公顷和千米2之间的换算关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例如,1米2=10000厘米2、1公顷=10000米2,这两个换算关系有相同的进率;1分米2=100厘米2、1米2=100分米2、1千米2=100公顷,这三个换算关系也相同的进率--利用这种形式上的联系,也许有助于保持对它们的记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感受1厘米 2、1分米2、1米2、1公顷、1千米2的实际大小。 2、会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3、会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5、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会应用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教学重点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的整理复习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复习整理 海盐县天宁小学马红 教学目标: 1.通过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分清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2.通过回顾整理,学会用思维导图(表格、罗列)梳理知识,系统、条理地巩固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尝试编制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学生复习整理的作品。 一、引导对比,出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提前画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板书),还能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吗?(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长的这组对边叫长,短的这组叫宽,有4个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叫边长,也有4个直角。从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来看,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粉笔标注))。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用梳理知识的方法来复习整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注意粉笔颜色板书,并圈) 二、梳理知识 1.请你们把辛苦整理的材料拿出来,同桌两个小朋友悄悄交流,你梳理了哪些知识,看看同桌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的。 2.汇报交流:你在梳理时,想到了周长和面积的哪些知识? 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概念贴)你能描一描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吗?(一生用粉笔,其他小朋友伸出手指)那面积呢?周长的关键词是长度,用的单位是(长度单位);面积的关键词是大小,用的单位是(面积单位)。 你知道我们还需要梳理的知识是(单位),它有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贴)。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手势表示1毫米……有多大,进率。常用的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举例。)……进率。常用的面积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还梳理了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这个公式万一不小心忘记了,你怎么办?根据概念,4条边全部加起来。长方形面积=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复习》教案设计 陈新庄小学谢夫磊 教学内容:新苏教版教材期末复习第107页第18—2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牢记常用的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地化聚。 2、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积累认识平面图形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复习课,由于学生在前阶段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等有关知识时,学得不够扎实,所以在备复习课时,针对本班的学生实际,用自己编写复习题与教材例题相结合,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中注重通过长度与面积的含义;周长计算方法与面积计算方法比较;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概念,掌握方法,提高认识水平。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辨别比较、故事讲解、,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及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渗透变与不变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昨天由于风大、雨大,老师家阳台的一块玻璃窗不巧给打碎了,老师打算到玻璃店去配一块新的玻璃。想一想,老师该怎么做?那配上的玻璃有多大?这其实指的是什么? 引出:今天,我们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知识整理: 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图形方面的好多知识,想一想,你都学到了些什么? 生:互说 师:你能把这些知识整理一下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由组长执笔记录。比比哪组整理得既完整又简洁。 学生活动 反馈,展示,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一)面积的含义: 提问:面积是指物体的哪个部分?(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周长是指物体的哪个部分?(物体的边线的总长) 小结:面积是一整片,周长是一条线。 练习: 学生用手指出数学封面周长、面积。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教案总复习:第5课时 图形与测量

第5课时图形与测量 教学目标1.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 2.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将这些知识点条理化。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难点:体会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周长和面积的不同。 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94页“回顾与交流”第1~4题和第95~96页“巩固与应用”的第1~9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认识的相关知识。 提问:我们认识哪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角按大小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图形与测量”。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8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回顾与交流”的第1题,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再问: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追问:这些单位在什么时候使用?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厘米、毫米在测量比较小或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使用,千米在测量很长的物体,如:高速公路、长江等的长度时使用;平方厘米在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面积时使用,普通房子的面积一般用平方米,很大的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如广场、森林、海洋的面积。 让学生练习教材第95页第1题,指名学生回答,教师讲评。 2.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回顾与交流”的第2、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北师大版(2022秋)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北师大版(2022秋)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下册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 面积、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及用 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 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对空间形式认识的一次飞跃。 本单元不仅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且重视常用的面积单位表象的 形成过程。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 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 下基础。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 计算长、正方形的面积。 2.在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函数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出 长方形面积和正方形面积。

教学难点: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推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1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一个长5厘米,宽3 厘米的长方形。 教师准备60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60个长5厘米,宽4厘 米的长方形,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软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什么叫面积2.常用的面积 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厘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 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3.引入:有了面积单位,我们就可以 量出图形的面积了。 二.新授1.请同学们拿出绿色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1)要想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该怎么办?(2)请同学们量一量,边 量边说,你是怎样量的?(3)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演示)2.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长方形(长5厘米,宽4厘米)(1)请量 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量的要求:不准借别人的正方形,只准用 自己的量。 该怎样量?每组同学商量商量。 (2)学生操作(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先请学 生演示,老师再用多媒体演示)(4)这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你 是怎样知道的?(5)小结3.推导出面积公式(1)出示5厘米(2)思考并讨论: a.去用面积单位量一量,它的面积是多少?b.如果不用面积单位量,怎样能较快确定它的面积?c.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3)学 生分组操作(4)学生汇报结果(5)小结(6)谁来总结:长方形的面积=?4. 巩固新知,迁移类推(1)练习P1251.(2)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口答)8 分米(3)(演示)将长缩短至6分米,变成6分米求面积?(4)(演示)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教案+反思

第2课时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1.了解学过的各种图形,并会辨别。 2.理解平移和旋转,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牢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认识 1.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有关图形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 生1:我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生2:我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生3:我还知道很多角:锐角、直角和钝角。 …… 师:回答得很好。我这里有一个问题:怎样辨别锐角、直角、钝角呢? 生:可以用三角尺测量。用三角尺的直角去量,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师:回答得完全正确。看来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很好。 2.课件出示下列图形。 师:哪个图形是长方形?哪个是正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 让学生观察交流,集体评价。 3.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93页2、3题。 二、复习图形与测量 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说一说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课件出示: 千米错误!米错误!分米错误!厘米错误!毫米 平方米错误!平方分米错误!平方厘米

2.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 3.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学生回顾计算公式 课件出示: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巩固练习:教材第95页3、4题,第96页8、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然后集体交流,教师评价。 三、复习图形的运动 1.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图。 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判断图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2.让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 3.巩固练习:教材第97页“巩固与应用”1题,第98页3题。 四、复习图形与位置 1.让学生在教室中用上、下、前、后、左、右说一说物品之间的相互位置,在操场上找一找东、南、西、北。学生自由回答 2.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2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课教案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 复习内容: 课本P84~85总复习中“空间图形”的3—6题。 复习目标: 1、能正确理解长、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含义。 2、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1、进一步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2、正确、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过程: 一、宣布本节内容。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空间与图形中的角的认识部分,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这部分内容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二、指导复习: 1、提出问题,回顾知识点。 2、课堂交流,归纳整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整理归纳。 列表如下: 三、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P84~85。 1、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填空,然后汇报交流。

2、第4题,可以由学生独立填空,完成后再组织交流。 3、第5题,先帮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本题解答过程可参照如下: 6×4=24(平方米) 2×2=4(平方分米) 24平方米=2400平方分米 1×1=1(平方分米) 2400÷4=600(块) 2400÷1=2400(块) 5×600=3000(元) 3×2400=7200(元)用边长2分米的方砖便宜。 4、第6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如下:(1)5×2×+(20+1×2)×2×1=74(平方厘米) (2)20×2×1+(15+1×2)×2×1=74(平方厘米) 四、综合练习: 1、同学们出的墙报,长 18 分米、宽 12 分米。墙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墙报四周贴一条花边,花边的总长是多少分米? 2、学校篮球场的宽是15米,长是宽的2倍还少2米,这个篮球场有多大?小明绕篮球场跑了2圈,他跑了多少米? 3、小红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她绕着小区里的正方形荷花池跑步,跑一圈正好是240米,这个正方形荷花池的面积是多少?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六、布置作业: P85第4、5题 教后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计划及教案试卷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较为主动,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整体较为浮躁,特别是在计算方面,粗心现象普遍存在。班里还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状态不稳定,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不尽人意,不善于学习,不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口算、笔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加强,他们面对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 二、复习内容 1.除法 (1)会计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 (2)能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3)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图形的运动 (1)能正确分辩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能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乘法 (1)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能进行较合理的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进行判断。 4、千克、克、吨 (1)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千克、克、吨有关的实际问题。 5、面积 (1)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在积,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能清晰分辩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含义,并解决相关简单生活问题。 数学好玩 6、认识分数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掌握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4)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简单交流。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5.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内容后,让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有学生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道了面积的意义,能选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面积。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观推理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难度不大,结论比较易发现,便于开展直观的操作实验。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渗透“实验——猜想——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五、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六、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准备: 师:同学们,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你已经了解了哪些面积单位?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它的大小。(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揭示课题: 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教室),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动手实验,提出猜想。 1、实验,猜想: 出示例4,一个长方形的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科《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 1.会用厘米方格来表示图形的面积,认识面积单位cm2,初步建立1 cm2的面积概念。 2.会推导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用公式进行面积计算。 (二)心理 1、培养数学探索精神。 2、发展自信心。 (三)行为 1、在学习准备题帮助下,能回忆相关旧知识,复练相关旧技能,建立学习心向。 2、初步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达到完整性、科学性。 3、学会倾听、学习相互尊重。 4、发展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含义。 三、教学媒体 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教师的教的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和心理 变化 1、学习准备环节 帮助学生回忆相关旧知: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复练刻度尺度量技能,对今天学习的内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感兴趣,为堂课作好心智准备。1.出示6个图形,让学生找 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图形。引导 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并复习 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 2.用刻度尺度量线段的长。 3.引出本堂课学习的任务“长 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4、提问:画个正方形让学生 说出它的面积是多少以此帮 助学生建立学习《长方形与正 方形的面积》的学习心向。 1.设计学习准备题,让学生 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区 别,用刻度尺如何度量, 使旧知清晰性、稳定性、 可利用性。 2.通过回忆旧知及介绍长、 宽、边长以此引出本堂课 学习的内容“长方形与正 方形的面积”。 1. 在学习准备题引导下 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 的区别,知道用刻度尺如 何度量,使旧知清晰性、 稳定性、可利用性。 2.对今天学习的内容“长 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感 兴趣,明白学习任务。 2、讨论合作环节 学生讨论合作变量处于第二阶段,即班,组讨论结合,以班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小组合作、同桌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用一张透明方格纸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过渡到用一条透明方格纸求面积,最后转化成用尺量出长与宽求面积,即通过“面”过渡到“条”最后转化成一条“线”,(一)认识面积单位—— cm2 1.出示: 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 2.出示: A占的格子多,所以面积 就大。对吗?为什么? 1.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并作学生言语指导,逐步 达到完整性、科学性。及 时表扬大胆发言、汇报时 语言完整的学生。 2.教师作讨论态度指导,让 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 3.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评, 表扬和鼓励。 4.学生“学习权威”培养, 逐步发挥小组长的作用。 5.指导学生认识小组的学 习目标。 6.指导学习任务的分解和 1.大胆发言、逐步规范 言语完整性、科学性、逻 辑性。 2.在讨论合作时,学习 相互尊重、学会倾听。 3.学习扬长补短的分工、 互助和合作。 4.学会有目标地观察, 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面积计算公式。 5.在讨论合作中发展自 信、责任、意志等心理品 质。 6.交流、共享助人之愉 A B B A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准备材料:每人一张A4纸,教师一张A4纸,一张正方形,每人一张研究记录单子,每人一个凸凹卡片。 一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带来了一个老朋友,出示A4纸,问?都认识吧? 预设1:生1:A4纸,师追问,这张A4纸是什么图形?生1:长方形 预设2:生1:长方形,师:他一针见血就看出来是一个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方形。 师:看到这个长方形,你们能给同学们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是怎么求的?板书周长 师: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长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求的?板书面积 师:这两个问题你们会求么? 生:会 师:谁求一下这个长方形A4纸的周长和面积?

预设1:生:说出计算方法。师:你说这个一种方法,还是没有求出这个A4纸的面积 预设2:现在求不出来,需要知道A4纸的长和宽,师:也就说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和它的长宽有关系,板书长宽 二、出示课件 师:这张A4纸的长为30厘米,宽为20厘米,周长是多少? 预设:孩子应该可以很快举手回答。师:同学们的反应真快。找一名汇报。生:汇报 师:同意么?出示结果,面积呢? 生:回答。师完善答案。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长方形的同时又会想到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师追问:为什么会想到正方形呢?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同意么?生:齐声同意。 师:请同学们在这个长方形上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 生:每人一张A4纸,都折一折。叫一名学生到前面展示方法, 师:同学们如果认为他折的对,就给点掌声,做的不错,折出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贴黑板上并板书正方形,有不同

的折法么?那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又是多少呢? 生:正方形的边长是20厘米? 师追问:为什么是20厘米?老师不是要最大的么?30厘米才大呢? 生:要用长方形的宽做正方形的边长,说的挺到位的。 师:课件出示,那它的周长你们会求么? 生会汇报,要完整 师:面积又是多少呢? 生:汇报,师:他们说的对不对?生:对 师:刚才这些计算简单么?生:简单师:简单,都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知识。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将继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有关知识。 三、变形 师:现在这张A4纸要发生变化了;我想对折一下,你们说我可以怎么折? 生1:汇报,老师出示课件(左右对折) 生2:汇报上下对折。 师:对折以后两个不同的长方形面积怎么样呢? 生汇报:面积是原来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师追问:图1和图2都是这样的么?生:是的 师:也就说图1和图2的面积相等?你们都同意么?生:

《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面积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知道什么是面积,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 的面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认识面积 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 解决有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第五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1.什么是面积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面积,什么是面积呢? 生: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你知道怎么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生:用观察法、割补法和摆方块的方法比较出两个图形的大小。 2.面积单位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长方形的面积 师: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吗? 生1:长方形面积=长×宽。 生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4.面积单位的换算 师:你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生1: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生2: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生3: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生4: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回忆,师生一起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基础练习 1.填空题。 (1)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和( )。 (2)常见的两个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常见的两个相 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把7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这个长 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单位换算。 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0平方分米=()平方米 3.填表格。 长11m25cm35cm6m6dm 比长少 15cm4m6dm 宽3m 面 积 设计意图:在基础练习中回忆面积公式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增强学生用公式计算面积的能力。 三、易错练习 1. 选适当的单位填空。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总复习(图形与测量)预设教学设计

《总复习(五)》预设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图形与测量的内容的复习主要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单位换算、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是对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所学知识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和整理复习。 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和周长是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在学习面积时,学生经常会将面积公式与周长公式混淆,但是经过反复练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和区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但是仍有个别学生需要加强练习。 学习目标: 1、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和面积单位。 2、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和面积。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教学流程: 一、旧知回顾 思考(一):想一想,我们一共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这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适合测量什么样的物体? 要求:独立思考,然后对子讨论,最后自由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讨论的不同形式,来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简要实录】

思考(二):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什么单位可以作为周长单位,什么单位可以作为面积单位? 要求: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然后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具体的图形,让学生经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不同,对周长和面积进行巩固认识。 【简要实录】 思考(三):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感知周长和面积的意义,探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简要实录】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面积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面积 课题什么是面积数学第六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前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并且学生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而对于面积而言,学生是第一次碰到,对面积的概念也比较模糊。 教学过程 Ò»¡¢ 游戏引入。 1、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涂色游戏。男生派一个代表,女生也派一个代表,分别拿一张大纸给男生,拿一张小纸给女生,要求在白纸上用水彩笔涂上颜色,谁涂完谁就是冠军。 2、肯定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女生:肯定很高兴 男生:肯定不愿意…… 要求公平 3、师:为什么男生不愿意?而女生却很乐意? 二、实践活动,感受面积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 (1)让学生拿出语文书和数学书,摸一摸封面,并说说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有的答案: A、很光滑…… B、平平的…… C、数学书的封面要大…… (2)再让学生摸一摸铅笔盒的面和桌子的面,谈谈感受。 (3)再摸摸自己的脸和手面…… (4)师:教师指出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并板书:物体的表面。

2、认识平面图形。 (1)师:在黑板上画几个不同大小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说说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 3、概括面积概念。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和图形是有大小的,怎么样区分它们的大小呢?我们用面积来表示。 板书:物体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图形大小的比较策略。 1、比较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小。 课前让学生把书后附页中的图剪下来,并在课堂上准备好剪刀、尺、小方块、方格纸。 2、师:谁能告诉我们哪个图形面积较大?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4、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的答案: (1)将两个图形对齐,再多余部分剪下,比一比。(这种方法可能比较少,因为在没有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一般不会去剪,他们不会去破坏学具,认为剪了就破坏了,会受到教师的批评的。) (2)利用透明的格子纸量一量,数一数格子的多少。(绝大部分学生用这种方法)(3)用尺量两个图形的周长,认为周长长的面积就大,(教师适当地做点评,但不具体展开) 四、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书本上第41页上的第1题。 数格子的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2、画一画。 完成第40页的画一画。 根据要求,让学生自由画出各种图形,然后组织交流,并让学生直观地感知:面积相同的图形其形状可以不同。 3、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培养学生直观估测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等于几个小方格。 其中第2个图形需要学生交流,互相说一说是怎么知道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全集

第五单元面积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能用自选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²、米²、千米²、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 4、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表示简单的分数。 计划课时:6课时 第1课时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四对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体或图形,直观说明面积的含义。 2、通过观察和直接对比容易得出谁大谁小。教学中还可以鼓励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面积的大小,丰富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面积的含义。 2、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比一比: (1)学生自己自己阅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指名汇报,什么叫面积? (4)集体读两次: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把附页2中的图5剪下) 我先用硬币摆一摆,再数一数。 我可以剪一剪,拼一拼。 我先画格子再数一数。 (两个图形的面积谁大单纯依靠观察和直接对比难以判断,学生需要寻找其它的比较手段。教材中提供了三种办法,不仅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其中摆硬币或画格子的办法所蕴含的思想,为后继学习面积的度量奠定了基础。) 3、画一画 在下面的方格里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 三、练一练 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并指出周长,用彩笔描出来。 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4、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四、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通过身边的事例,以及摆一摆、数一数、剪一剪等活动,正确理解面积的概念。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很好理解小数的意义,很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认、读、写,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灵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区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没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图形。 3、帮助学生回忆本学期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1、将知识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区别运动现象,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1、能正确地画出平移后图形。 2、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划课时:7课时。 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整理与复习中回顾整个第一学段的相关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复习有关万以内数的数的读写法,比较大小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将整数、小数、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梳理。 教学难点 利用整数、分数、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我的成长足迹。

1、师:同学们,三年的学习生活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我相信你们肯定有很 多话要对同伴和老师说一说吧,谁愿意说一说三年来你在数学上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3、作品欣赏。 将上学期在数学活动周中获奖的优秀学生作品《数学小报》进行展示。 学生的优秀作业本进行展示。 4、学生自评、互评。 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三年来在课堂上、作业方面、数学兴趣等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及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同桌互评:同桌之间或者比较了解的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二、基本练习。 1、课本第79页第1题:读数写数。 说一说,你对哪幅图中的哪个数比较感兴趣,你能读出来或写出来吗? (1)要求学生独立地写数和读数,并说说你是怎么读或写的?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课前所收集的万以内的数据。 重点是体会中间有0和末尾是0的读写。 2、第2题: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下画钩。 (1)两个数相乘,积比1000大一些,比2000少得多,可能是(); 32×70 48×19 21×51 (2)38与23的积可能是: 863 874 594 这两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如第二题,可以先判断积是个位是几,因为两个乘数的个数是8和3,所以积的个位肯定是4,因此排除863,再进行估算选出合适的答案。 3、找规律填数。 (1)2085 2090 2095 ()() (2)1200 1100 1000 ()() 先找到一组数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规律填写下一个数。 4、在括号内填上“>、<或=”。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新北师大版

2015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新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面积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运用感性思维,通过触摸和比较来感知面积,并认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通过操作来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面积换算。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并能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是在学生认识线的基础上,扩大到对于面的感知和认识。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单位,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面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给学生充分的知觉和体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环节中,

对比感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操作中总结计算面积的 方法,进而找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为后面认识更多的 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服务。“数学 好玩”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初步会用所学的图形的知识 来完成生活中的设计问题;运用计算的知识来完成租车 的问题和运用数学思维来完成生活中的简单逻辑推理等 知识,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题第一课时:什么是面积 教学目标1. 参与认知过程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 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 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 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基本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