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镜头和场面调度
大学影视课程——视听语言:4 镜头形式

晕等效果。
3.拍摄方法 可采用从起幅急速甩出,再组接一个固定的落 幅画面。 现在也有的摄像师单独拍摄一个完全虚的甩镜
头,连接在两个固定镜头的中间,以造成同样
的效果。
八、特殊运动镜头的拍摄
1.旋转镜头
①水平旋转拍摄是一种曲线拍摄。可以
起到提升画面感染力的效果,经常用于 抒情段落,或表达人物关系。(泰坦尼 克号、黑客帝国、失恋33天、大话西游) ②垂直旋转,用于特殊场景:物体倾倒、 醉汉、船在风浪中行驶、太空漫游等。
唐伯虎点秋香-广告时段
3.拍摄方法
1)速度 一般来讲,摇摄的全过程要求画面运动平稳、起
幅落幅准确、摇摄速度均匀。
要与画面的情节发展相适应,如果有同期音乐 声,就应与音乐的节奏相适应。
2)广角镜头摇摄速度比长焦镜头快。 3)注意画面内地平线的水平。
4)随时注意调焦。 5)一般不能连续反复地进行方向相反,中 间又没有停顿的上下左右来回摇。
匀,即摄像机机身或者镜头的握好运动的节奏 以及与上下镜头节奏的协调
固定机位作为一种艺术技巧,在 造型意义上起到隐藏摄影机的作 用,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候意识不 到摄影机的存在,在表现功能上 可以达到不去打扰拍摄对象、冷 眼旁观的态度。
美国导演安迪· 沃霍尔 , 将固定机位发挥到了 极致,《帝国大厦》 就是摄影机连续不断 拍摄帝国大厦11小时。 波普艺术:pop art
2.表述功能 ⑴拓展视野,交待人物 之间的关系或主体所处 环境。(一般伴随上升 的动作)
⑵表达人物特殊的心境,疏离、被抛弃、遗 弃或分别的悲伤。(女生日记、毕业生片段) ⑶造成联想、悬念的艺术效果。(唐伯虎点 秋香片段、鹿鼎记、喜剧之王)
片段中场面调度5

◆
◇
◇
◆
50,000 产出(增值)
最终购买5者0,000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二、核算的支出法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二 核算的支出法
➢ 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 计算出该年内生 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 消费(C)指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 劳务的支出; 投资(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 的支出;政府购买(G)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 劳务的支出;净出口(NX)指进出口的差额。
➢ 折旧包括物质磨 GDP = C + I + G + (X-M)
损和精神磨损。
6.2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6.2.1 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算
1)投资估算及其作用
➢ (1)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是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工艺 技术及设备方案、工程方案及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研究并基本确定 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所需资金总额并测算建设期分年资金使用计划。 投资估算是拟建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任务二 直线的投影
项目三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二、一般位置直线
任务二 直线的投影
项目三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任务二 直线的投影
三、各种位置直线投影图的识读
项目三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一、平面的表示方法
任务三 平面的投影
项目三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任务三 平面的投影
二、平面的三种空间位置——投影面水平面
(1)设计概算的内容
借:生产成本—A产品 80 000 —B产品 40 000
制造费用
5 000
销售费用
2 000
场面调度——精选推荐

一、电影场面调度场面调度应用到电影中,则应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
即指演员的位置、动作与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位置、角度、距离与运动方式。
镜头调度与演员调度结合起来,才能产生电影的场面调度但人物的调度是电影场面调度的核心、支柱。
摄影机是代表作者、剧中人或观众的视线的。
确定观众从那个角度看,带着什麽心情看,看后裕达到什麽效果,也是要导演以生活为依据来精心设计的。
生活中表达思想、感情不仅靠语言,而且包括人的动作。
人的动作受其思想支配,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不同性格,在不同场合,不同情绪下、会产生不同的动作。
人们在家,坐着、躺着、脚放在凳子上都可以,比较随便。
在办公室,随便躺着,或把脚跷在凳子上就不雅观。
描写一个性格粗鲁、缺乏教养、不拘小节的人,和描写一位娇气十足或处处谨小慎微的人的举止会完全不同。
再如,一个人平时的一举一动我们都很熟悉,突然有了变化,我们就会琢磨:他怎麽啦?出了什麽事?他为什麽站着不说话?为什麽走来走去心神不安?这些在生活中是自然存在的,也许一般人不会去注意。
但艺术工作者、作家、导演、摄影师、演员则会注意它们,因为它们是产生场面调度的生活依据。
在电影中,一部影片或某一场戏的内容。
意义、情绪的表达,不仅通过台词和演员的动作,还要结合镜头的调度和组接。
电影场面调度应当包括演员的调度和摄影机的调度。
演员调度是中心,但它又是通过镜头调度来体现的。
二、电影场面调度与舞台场面调度的区别1、演出形式不同舞台本身是立体的,观众直接观看同一场戏,一千多个观众有一千多个视点,其透视效果各不相同,对其场面调度的感受就有差别。
电影是由摄影机代替观众的眼睛,把立体的现实空间拍摄在平面的胶片上,经过放映,在两度空间的银幕上展现出来,因此观众无论坐在什麽位置上都不会改变透视效果,都会看到同样的场面调度。
2、展示的空间范围不同戏剧受舞台的限制,它展示的空间有限。
因此人物的出场、下场、动作等都会受到制约。
第七讲 场面调度文字版

二 场面调度中的轴线原则
1、轴线是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 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一条虚拟直线。
2、电视中的轴线分为三种:方向轴线、关系轴 线、运动轴线。
方向轴线பைடு நூலகம்
处于相对静止的人物视线方向构成的轴线。
关系轴线
两个以上静态主体每两者之间的假设连接线。
运动轴线
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动轨迹构成的轴线。
• 优点:可以保证关系和方向都正确 • 缺点:机位选择余地小
处理双轴线办法之二: 以关系轴为主
汽车行进中的正副驾驶员
三 场面调度的三角形原理
对两个主体的拍摄,通常会采取这样几个方法:
大三角形布局
8
9
1
2
3
10 4
11 5 6
7
多个主体:
三个以上主体,每两者之间可以形成一条 轴线。 拍摄总方向一般能确定在每两条轴线的夹 角之内
总结 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的含义 场面调度的轴线规律 场面调度的三角形机位布局原理
4、场面调度中如何合理越轴
摄像机运动,机位跨过轴线,在同一镜头内实现越 轴过度;
越过关系轴线:
利用拍摄对象运动路线的改变,在同一镜头内实现越轴 越过运动轴线:
在越轴的两镜头之间插入中性镜头过渡
利用场景中不属于这一轴线的某一角色
A
3 B
2
C 31
1
汽车行进中的正副驾驶员
处理双轴线办法之一: 在两条轴线的夹角范围内拍摄。
3、轴线原则
同一场景中拍摄相连的镜头时,摄像机只能 在轴线一侧180°之内调度机位。
越过这条轴线所拍的镜头,将破坏空间统一 感,造成跳轴或越轴现象。
后期编辑时,也要正确把握轴线,校对拍摄 时的跳轴错误。
场面的调度

位置一(面
对面):过
肩镜头
120mm
位置一(面对
面):远摄镜
头的过肩镜头
200mm
真正意义上的
过肩镜头,框
取前景人物的
肩膀和脖子的
一部分
位置一(面对
面):低角度
反拍镜头
1、2轻微的仰
拍;3、4仰拍
的角度加大,
人物关系分离
加重;5、6前
景失焦焦距加
长,强调后景
人物。
位置二(肩并肩):正面拍摄,比其他角度拍摄
四、三人对话场景的调度
I形态是简单的建构单位,它可以在形态 A和L中出现;
形态决定摄影机的位置,而摄影机的位 置又是根据动作轴线而来的;
位置决定演员在画面中的站发,而站法 的位置又要依据基本的调度形态。
1、形态A和L的差异
黑衣演员框在另外两个中间
黑衣演员被单独放 在画面的另一边
2、基本的形态位置
只使用了过肩镜头,整体而言比上个段落轻松稳定。
L形态:二
1双人镜头开场, 保留场景的全貌
4~7使用三人镜头, 4~6过肩镜头构 图,7稍有不同(画 中人物更亲密)
L形态:三
主要运用“视线”
剪切,1三人镜头
开场,2反拍男孩
转头注视,反拍3
栏杆后的男孩,4
男孩扔下小石子,
5栏杆后男孩向上
来变化节奏。
A形态:二
面向观众原则的 使用
重叠空间和非连续空间的对照
A形态纵深调度一
1~4是一种很直接 的调度方式,在 男人和女人之间 建立一条动作轴 线。依据轴线, 转到第角度的双 人镜头或过肩镜 头产生一条新轴 线。
5~7用正反拍产生 越轴
A形态纵深调度二
动画视听语言-场面调度1

影像艺术对现实的描绘的四个层级
• 写真——用手描写现实中的人与物,逼真度比较差,比如传 统的二维动画片。
• 传真——用摄影机拍取现实的影像,逼真度较高,如传统的 故事电影。
• 仿真——用电脑技术模仿绘制现实中的人物,逼真度类似传 真。
• 创真——用电脑技术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人与物,逼真度也 类似传真。
31
• 5.平面式场面调度引出故事主人公
32
• 6.主观镜头中的平面式场面调度
33
• 作用: • 1.表现时间的长度
34
• 2.表现跋涉的历程
35
• 3.营造平静,宁静的镜头情绪
36
2、纵深式场面调度
• 特点:屏幕前后空间的调度,更具有三度 空间感。
• 作用:景别变化、空间深度、进入环境与 角色内心、营造运动主体的速度感、表现 丰富内容扩大镜头容量、产生喜剧效果。
20镜头组接时会产生三种关系1两个镜头原本属于同一个空间两个镜头剪接到一起之后空间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原有的空间同一空间21两个镜头属于两个空间但两个空间的距离非常挨近后一个镜头的空间明显是前一个镜头空间的延伸
第三章 动画的轴线与调度
1
轴线规律及机位三角形原理
• 一、轴线与轴线规律 所谓轴线,就是一条表现被摄对象视线、运动
7
1.内反角机位 如图,三角形底边上二个分镜头的机位【2】与【3】都
在对话双方的内侧,分镜头都是单人镜头。总机位【1】与 两个分机位【2】与【3】镜头连接后,各镜头中出现的人物 数量分别是2、1、1或1、1、2。 【2】与【3】两机位称为 内反角机位。
8
• 2.外反角机位 如图,两个分机位【4】、【5】都处于对话双方的外侧,
方向或者人物关系的假象线。 • 这条线(假想的),也是存在的(必要假象),它
什么是场面调度

什么是场面调度什么是场面调度在关于影视文学的一些基础性知识里面,“场面调度”也是一个难点,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这个概念涉及到的相关内容。
场面调度也是出自法文,原义是“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
开始用于舞台剧,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地位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
正是由于电影和戏剧在艺术处理上有某些共同性,场面调度一词也被引用到电影创作中,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比如电影《公民凯恩》中,有一组描述凯恩与前妻感情渐变过程的镜头。
场面一,凯恩与前妻亲昵地吃饭聊天,两人的服饰是温暖阳光的;场面二,同样发生在饭桌上,凯恩埋头看报,妻子嗔怪地看着他;场面三,凯恩与妻子都低头吃饭,谁也不和谁说话,此时的人物是秋天装扮的,仿佛都想赶快从餐桌上逃开;场面四,凯恩与妻子冷眼相对,再没有交流的欲望了。
这种重复表现的生活场景,形成了内在的有机联系,把观众的审美意识引向事物隐蔽复杂的深层,用最少的镜头表达丰富的含义,夫妻之间已经形同陌路,分道扬镳势在必行了。
戏剧与电影的场面调度的区别是:舞台上的场面调度,是以坐在固定位置上的观众为前提的,它所表现的形象与观众的统一视点相适应。
场面调度只局限在舞台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即使是现代化的转台、多变的灯光也无法突破舞台的空间限制。
电影场面调度则是导演引导观众从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银幕上的生活,它几乎不给观众留出选择余地,把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两者作为不可分割的创作手段统一起来加以利用,观众只需紧盯银幕,就能实现从不同的视点和距离间接地观看演员的表演和情节的进展,包括故事中的背景环境。
尽管视点变换很多,空间的跳跃性也很大,单一的叙事线往往被打破,但是由于长期的观影经验造成对电影语言的熟悉,观众仍能用联想进行空白补充,对电影所叙述的事情获得完整统一的印象。
其中,演员调度,指导演通过演员的活动,造成镜头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展现人物内心变化及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
摄影的场面调度

景深长镜头场面调度的特点
这种场面调度以静观其变的态度,最 大限度地保持了镜头的客观性。同时 长镜头的时间跨度给人一种稳重而平 和的节奏。
空间的单一性使得这种场面调度更为 关注镜头内的运动或者由声音构成的 外部空间。
大景深使镜头内的元素比较丰富,相 互间的有效协调是调度的关键。
景深长镜头调度的拍摄须知
运动长镜头的场面调度
这种场面调度是指摄影机的运动 是因被摄体的动作而起,在一个 镜头中完整记录动作的发生、发 展、高潮和结尾,伴随着动作的 发展,镜头的运动始终将观众的 注意力集中于重要人物动作的 “决定性过程”。
运动长镜头场面调度的特点
摄影机连续运动的方式保证了动作的 实际持续时间和节目时间相吻合,机 位的运动突破了取景器的空间限制, 使空间的还原更加完整,这些都增强 了节目的真实感。
能够毫无保留地再现被摄体正面形 象,对正面具有典型性的形象比较 适合。
能够保持和观众的“交流关系”, 营造庄重、威严的气氛。
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 不利于表现动感。
斜侧角度
是指偏离正面角度,或左或右环 绕对象移动到侧面角度之间的拍 摄角度。对角线构图是其典型的 形式。
有利于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 体感。
分切镜头调度的拍摄须知
镜头的分切要成组。也就是说,在一 组镜头中既要有环境交待的镜头,也 要有展现人物关系的镜头,当然介绍 细节的镜头也是不可或缺的。
分切镜头调度要注重对拍摄角度的选 择,多机位、多角度是成功的基础。
运动画面的分切镜头要注重动静相宜, 要保持运动速度的一致性和轴线规律。 另外,两极镜头尤为重要。
角度的选择首先要关注被摄主体的 特征。
摄影角度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角度的选择应从全篇视觉造型风 格的整体出发来决定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镜头和场面调度
运动无处不在。
无论是我们看到的影视作品,或自己拍摄的东西,都会有摄像机的运动或被摄对象的运动或者二者兼有的运动。
影视作品中,人物的出场及运动路线,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及运动路线都事先有过周密的部署。
这一部署主要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得以实现:一为摄像机镜头的运动包括焦距变化或机位、镜头光轴的变化,二为画面的内部运动即被摄对象的运动。
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镜头和镜头内的被摄对象都将是运动的,这种控制更复杂但仍在前面两者因素作用范围之内。
这种在拍摄中对表现对象运动和镜头运动的部署或控制即可粗略称为场面调度。
而完全意义上的场面调度一方面指的是对“一场戏艺术处理的空间表现,即表现对象的空间位置的目的性,逻辑性与心理状态使然的行动路线、方向范围、对象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变化、环境氛围及表现方式;另一方面则是“运用摄影手段对其进行合乎表情达意,合乎美的规律要求的协调处理”。
简言之,场面调度包括了对镜头的调度和对表现对象的调度。
(一)镜头的调度
1.固定画面及运动镜头
了解镜头的调度,除了了解上一篇中的景别等知识之外,还需要了解镜头的静止及运动方式和特点。
即固定画面及运动镜头。
固定画面:固定画面即机位不变,焦距不变,镜头光轴(上下左右)不变时拍出来的画面。
除非特殊效果,不然没有那个影视作品少得了它。
而且据统计,影视画面中70%是固定画面。
其重要性
可见一般。
许多学习影视摄像的人先从静态摄影和拍固定画面学起,是很有道理而且十分必要的。
五种主要的镜头运动方式:推,拉,摇,移,跟。
推是焦距由大到小接近被摄体,画面由大景别向小景别变化的过程。
相当于人的眼神对某一点的集中。
拉是与推相反的过程。
拉镜头常常表现人或物与环境的关系,有的时候由于镜头最终拉出内容的未知性,它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摇是机位不变,借助三角架或人本身,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或二者兼有地变动摄像机镜头光学轴线的拍摄方式。
摇有丰富的内容捕捉,上下左右摇,半圆摇或360度旋转都是可以的。
它意味注意力的转移。
移摄在正规的影视作品拍摄中通常是借助移动轨的,而对更多的人来说就得借助自己稳健的步伐了。
移摄是摄像机本身发生位移而不是光轴的变化,如同一个人边走边看的效果。
跟就是摄像机跟着被摄主体运动而同步运动进行的拍摄。
它营造的是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纪录片拍摄曾流传跟随跟随再跟随的说法,现在的许多纪实类作品都常常出现跟镜头。
拍摄运动镜头需要注意的是:避免无意义的推拉,因为推拉摇移跟不仅仅是一种随意的运动方式,更是一种有意义的内容的表达方式;其次,学习拍摄之初要努力以拍好固定画面为主要目标,走稳了再跑不迟。
除非追求某种特定效果,不然晃动不安的画面不消多久就会扼杀观众继续看下去的想法。
对于许多非专业的朋友来说,跟拍是常常有的事,这种情况下的话一定要注意脚步与主体的相同步,否则即便是自动聚集也会时虚时实的。
2.镜头调度的具体内容
镜头的调度实际上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对单个镜头的调度,另一个层面则是对整场戏的整体调度。
调度内容包括:
a.确定拍摄机位:包括拍摄的角度,景别,视点等方面。
拍摄机位需要与剧中人物的运动轨迹密切配合,寻求最佳的表现人物行为,情绪及环境氛围,空间特征的拍摄方位。
而在有较多人物的情况下必须牢牢将视点锁定在主要表现对象上。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机位的确定对于镜头调度是重要一环。
b.选择合适焦距:广角和长焦的表现力是明显不同的。
广角适合表现大环境大场景,介绍空间关系。
而长焦则可借助它在景深上的特点而突出主体或者强化画面物体之间的距离关系。
如八月照相馆中的永元的手虚化为前景抚摸玻璃后面的德琳。
(二)对象调度
相对而言,影视作品中由于更多的是固定画面,因此对画面内被摄对象的调度往往成为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的一个环节。
对象调度的具体内容是:
1.人物以怎样的方式从那个地方出场,出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物的每次出场都应该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初次出场是建立他和观众关系的关键一步,如同第一印象,应该有所讲究的。
是偷偷摸摸出现,还是一脸正气出现,是出现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地方,还是
出现在一个阴森恐怖的环境,都有其中的深意都是对刻画人物有着关键作用的。
2. 多个出场人物时各自的主次、相互关系的调度。
一出戏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在多个人物出现时就需要做更精心的调度设计,以使得主次分明而又恰当体现人物关系。
这种情况下便涉及到多个人物的行动路线的处理。
这种处理影响构图,比如我们常说的平衡画面因新的对象的出现转成非平衡画面,稳定的正三角构图转成非稳定的倒三角构图。
或者是多个人物均匀地分布在场景中运动。
更重要的是这一调度是暗示人物关系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一点看看《教父》第一部的教父在房中接见其他人时的情景便不难理解。
3. 人物的行动空间及在该空间的行动路线的调度。
人物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途有什么行为动作,在哪里停下来,最后以怎样的方式从画面中离开,这些在影片中都需要做出精心的安排。
因为对这些因素的调度直接表现人物的动作行为,情绪思想等。
同时直接关系到构图造型及光影的处理。
就是说对人物的行动路线的安排应该是有意义的,不是无目的的走动或停顿,而是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目的性的一个表现的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几个不同景别和机位的镜头组接而成,也可以以长镜头的方式表现出来。
侯孝贤作品中,就常以长镜头的方式讲人物行动路线的安排,画面内容的层次感较好呈现。
调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简单来理解是我们准备认真拍摄一部以演员表演为主体的片时对镜头和演员的安排。
对于许多以记录为主要内容比如拍拍朋友婚礼,拍好友聚会,拍爸爸妈妈炒菜做饭的作
品时,人物的调度就基本不在其中而是保持一种自然态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了调度,因为镜头的调度在这个时候就最为关键了。
能否以合适的角度,景别,镜头运动方式拍出最出彩的画面,就得要你有调度的意识,根据现场情况对摄像机的灵活驾驭了。
注意的是:忌越轴镜头,忌同机位不同景别镜头的对接。
这两个说起来似乎是剪辑的要求,其实这与前期的镜头调度是密不可分的。
前期调度失败往往导致后期剪辑的困难。
(这里涉及一个重要概念:越轴。
越轴镜头指的是违反轴线规则的镜头。
“轴线规则”是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中正确的空间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被摄对象的视线、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那条虚拟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进行拍摄。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