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还原反应教材
人教版化学《氧化还原反应》ppt完美课件【新教材】1(1)

___燃_料__的_燃__烧______等。
易燃物的自燃
食物的腐败
(2)对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铁的锈蚀
_______________等。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失去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 C.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氧化剂 D.作氧化剂B的物质不能是还原剂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
物质种类
常见物质
氧 (1)活泼非金属单质
O2 、 Cl2 等
化 (2)含有高价态元素的 浓H2SO4 、___H_N_O_3____、
剂 化合物
___F_e_C_l3_____、__K_M__n_O_4 ____等
(3)活泼金属单质
__A_l___、_Z_n___、__F_e___等
3、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 反应类型依次是( D )
C―C高― u温 O→CO2―H―2O→H2CO3C― a― O→ H2CaCO3―高―温→CO2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D.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9、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2.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
表现氧化性的是( B )
A.S C.SO2
B.Na2S D.H2SO4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金属单质作反应物时一定是还原剂。( ) (2)在反应C+O2=点==燃==CO2中,CO2作氧化剂。( ) (3)在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氢气作还原剂。( ) (4)在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中,水作氧化 剂。( ) (5)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升高。( )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优秀)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会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的深入研究,深刻体会自然现象中的对立与统一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知识,什么是氧化反应,什么是还原反应,能不能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呢?【学生回答】氧化反应:碳与氧气、铁与氧气……还原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环节二:新课讲授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提出问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碳与氢气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提出问题】观察一下所列举的几个化学方程式,除了得失氧之外,从化合价的角度思考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得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失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
【教师引导】由此可知,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就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回答】是,铁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都出现了变化。
可知并不是只有得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
本质【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出现化合价的升降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电子转移)有关。
【教师引导】那么就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揭秘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提出问题】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Na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NaCl是怎样形成的?【提出问题】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HCl,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角度思考HCl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思考,教师讲解】从原子结构来看,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可获得1个电子而形成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

化合价升降的 角度
2.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来认识什么是氧化还原反 应,什么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
于氧化还原反应? (1)2Na+Cl2 2NaCl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2、红热的木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
气
3、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
问题1:以上反应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谁发生 了还原反应,谁发生了氧化反应,表面上看,
NaOH也失去了氧生成NaCl ,NaOH被还原了
吗?
问题2:氧化还原反应中是否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呢?
下面呈现氧化还原反应的正反例证,请同学们归
还原性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4、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分析,学生从化 合价变化中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应用有关实验探究,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第二课时: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剂、还原
剂。
二、教法分析及程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的生
长,是同化和顺应构成的平衡过程”。学生从得氧失
磁县第一中学 李金洲
《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看化学 反应的视角,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看物质性 质的视角。
教材从分析初中熟悉的化学反应入手,观察元素的化 合价有无变化,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锌与 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思考与交流”使学生理解氧 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化合价发生变化。通过钠与氯气 反应,使学生理解氧化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在中 学阶段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 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 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 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 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 实质。因此,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 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1本节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推断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二、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1.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3.根据反应:①I2+SO2+2H2O=H2SO4+2HI ②2FeCl2+Cl2=2FeCl3③2FeCl3+2HI=2FeCl2+I2+2HCl 可知:I-、Fe2+、Cl-、SO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I->Fe2+>Cl->SO2 B.Cl->Fe2+>SO2>I-C.Fe2+>I->Cl->SO2 D.SO2>I->Fe2+>Cl-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进行,也应遵循“由强到弱”的规律,即反应式中的物质应符合“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例4 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Cl-Br2>I2>S(含常识性知识),还原性:NaCs+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还原性渐弱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Sn2+ Pb2+(H+)Cu2+ Fe3+ Ag+ 氧化性渐强4.①据原电池电极:负极金属比正极金属活泼(还原性强);②据电解池中放电顺序,先得(或失)电子者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其规律为:阳离子得电子顺序(即氧化性强弱顺序):参考3中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真正理解反应的实质,正确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贯穿于整个中学阶段化学知识的学习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
本节的教学思路是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通过分析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所承担的角色,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通过熟悉的化学反应,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建立氧化还原的概念。
(2)通过实验和思考,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出生产生活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提出问题,引入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有利有弊。
只有充分学习和研究,才能避免有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让更多的氧化还原反应造福于人类。
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包含三部分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以往教学通常将本节分为3课时,每一部分为一课时。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线索,通过“化合价变化”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揭示其实质为“电子的转移”。
本节课在设计时注重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由学生熟悉的五彩缤纷的焰火引入,以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结束,交相呼应。
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

一、本课题结构1.地位与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第三节的内容。
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
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
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
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2.教学内容框架三、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2.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2)、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3)、使学生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理清对概念的关系(氧化剂和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及它们与化合价、电子得失的对应关系。
过程方法(1)、思维能力的培养: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2)、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教学要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是本节学习的重点。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课件教学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课件教学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课件教学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有变化的一类反应。
下面是本文库给大家带来高一化学课件:《氧化还原反应》,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望对同学们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课件教学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学生已学习了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已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特殊例子,通过分初中概念的逐步分析,使学习能从初中的特殊例子转移到高中扩大的概念的实质了来。
若能从理论上、其它概念的发展的类比上进行分析,学习对其实质的理解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刻理解,一定会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定会理解许多反应的进行的实质,对电化学知识也一定会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
对知识的理解一定会使学生的能力提高,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对学生的今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会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3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新上高一的学生从心理上还未完全从初中的心理、思维方式上转变过来,理解能力还不十分强,但上高中后都有一种好奇心、好胜心,同时也都有一定的进取心,特别是考入重高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正确引导,逐步培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时期。
3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酰氯的催化氢化——醛
Rosenmund (罗森蒙德)反应:硝基、卤素、酯基等 基团不受影响。
O R C Cl
H2/Pd-BaSO4
喹啉-硫/二甲苯
O RCH
3)含氮官能团的还原
硝基、氰基、叠氮基团的还原(引入氨基的常用方法)
O2N
CN
CH2NH2
Raney Ni, H2
NH3 CH3OH
300Kg/cm2 140℃
H2/Ni
100Kg/cm2 200℃
COOH H2,Rh/C 5Kg/cm2
NH2
COOH NH2
芳香杂环化合物的氢化还原
注意:含硫化合物的毒性、苯酚和苯胺类化合物的毒性
2)羰基的氢化还原
醛、酮根据催化剂及反应条件的不同,可氢化还原成醇 或还原脱氧成烃 。
锇-碳、Raney镍-铬催化剂选择性氢化还原醛成醇(可保留双键)。
催化氢化反应的相对活性:
催化氢化机理——syn addition
注意:空间位阻效应(从位阻较小的方向进攻)
CCHH33 CCHH33
PPtt/H/H22
HH HH 位位阻阻较较小小
CCHH33
++
7700--8855%%CCHH33
CCHH33
CCHH33
1155-3-300%%
707-805-8%5%
。
HO
HO
1atm,25 c ,Ph=8
OH CH2CH2COOEt
特殊催化剂:Lindlar催化剂得顺式烯烃
常用催化剂是铂或铑,反应条件温和,Raney镍催化则需 要加热、加压才能反应,Ru碳也可以催化氢化苯环。
催化还原苯的催化活性: Rh>Ru>Pt>Pd >> Ni>Co
H2/Ni
电子从金属表面转移到有机分子中,生成“自由基负离 子”;与质子结合生成自由基,后者再从金属表面接受一 个电子形成负离子,负离子从供质子剂中取得质子完成还 原反应。
151-350-3%0%
CHC3H3 + +H2H2
CHC2H2
PtPt
CHC3H3 ++
CHC3H3
707%0%
CHC3H3
CHC3H3 303%0%
CCHHC33HC3位HC2阻位H2较阻大较大 H2H2
H2,PtO2,EPttOPHt ~100MPa,25°C H3C C位H3阻位较阻小较小
H3C H CHC3H3 CHHC3H3 H H not
• 有点:避免烯烃异构化及氢解等副反应。
机理:
还原末端双键 不易氢解
二、溶解金属还原
金属/供质子剂还原(包括酸、醇、碱等)还原
• 常用的金属: • 碱金属:Li, Na, K • 碱土金属:Ca, Mg, • 其它金属:Zn , Al, Sn,Fe, 汞齐
• 供质子剂:盐酸,ROH,NH3等
金属与供质子剂还原反应机理
注意:条件选择影响氢化产物。
OH
120℃
O
Raney--Ni / H2
OH
9.81× 106Pa 260℃
炔烃的氢化还原
碳—碳叁键比碳—碳双键相对易氢化还原,但在常用 的催化剂如铂、钯、Raney镍催化下,炔烃氢化加成, 得到饱和的烷烃。
OH C C COOEt
H2/RaneyNi/EtOH
1atm, 25℃
COOCH3
Raney NCiO, HO2CNHH3 3
O CHO 90kg/cm2 Raney Ni, H2 NH3 CH3OH
CH3OH
O CHO 90kg/cm2
O2N
O OCCH22HN5H26kgR/camne2,y1N3i0, H~12
O CH2NH2
Raney Ni, H2 OC2H5 6kg/cm2, 130~140℃
Pd/c是断裂苄-氧、苄-氮键的有效试剂
示例: Raney Ni是断裂C-S键的有效试剂
通过缩硫酮还原 (中性条件)
O
H
+ HS
SH
SS
R R'
R R'
H2 Raney Ni
HH
R R' + NiS
+ CH3CH3
3、均相催化氢化
均相催化剂: 铑、钌和铱配位催化剂,如 (Ph3P)3RhCl、 (Ph3P)3RuHCl、 [(Ph3P)2I r(CO)C1
Raney-Ni / H2
Et2O
R
R
H
H
Raney-Ni和Pd/C是烯键选择性氢化的常用催化剂, 在酮基、氰基、硝基共存时,烯键优先氢化。
MsO
AcO
CN
H2 / Pd-C EtOAc / HOAc
MsO
O H2/Pd _CaCO3/EtOH
1atm,25
_30
。 c
AcO
CN
(92%)
O
H
Rh催化剂:含碳氧和碳碳双键的体系中,优先氢化碳碳双键。 Pt催化剂:优先还原环外双键。
Raney Ni (兰尼镍或雷尼镍)
Ni(Al) + NaOH Ni + NaAlO2 + H2
PtO2 (Adams catalyst )
催化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保存、中毒(Pd)(胺、含硫化合物)、回收
反应活性:H2压力(atm,psi, kg/cm2 )、炭, 氧化铝, 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钡等。 溶剂: EtOH, EtOAc, Et2O, hexanes等。
H2N
OC2H5
H2N
OC2H5
注意:其它氢源试剂——转移催化氢化反应
供氢体: 不饱和脂环烃、不饱和萜类及醇类, 如环已烯、环已二烯、四氢化萘、α-蒎烯、 乙醇、异丙醇、环已醇等。
2、氢解反应
结构特征: 烯丙位、苄位C—O键,C—N键易发生氢解反应。 含有C—X、C—S单键的化合物也可发生氢解反应。 N—N、N—O、O—O单键 小环C—C键、三元杂环的C—O、C—N键均可发生氢解反应。
第十章 还原反应
催化氢化 溶解金属还原 负氢转移还原 其它还原剂还原
一. 催化氢化
CC
催化剂 + H2
CC HH
非均相(多相)催化剂(heterogeneous catalyst) 均相催化剂(homogeneous catalyst [(C6H5)3P]RhCl)
Pd/C
Ni
常用催化剂: Pd/C 、Ru/C、 Rh/C (活性炭等负载)
H3C CH3
H3C H H
H3C CH3
基团对催化剂的亲和力导致同面进攻。
溶剂也会影响氢化的立体选择性。
官能团的催化氢化
1)不饱和烃的氢化还原
炔键和烯键均易催化氢化还原(钯、铂和Raney镍) 一般条件:条件温和(常温常压) 。
烯烃的活性: 位阻大的烯烃难氢化。 通常孤立的烯键的活性大于共轭双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