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

内容

92.3.

测试目的.............................................5测试站点.............................................5测试环境.. (5)

3.1。3.2。

服务器,客户端环境.............................................5测试工具. (5)

4。测试过程、结果、总结 (5)

4.1。4.2。

测试模型..........................................................5本体查询. (6)

测试场景...........................................6测试数据...........................................6平均响应时间............................................6错误率统计 (7)

本体查询性能测试总结 (8)

4 . 2 . 1 . 4 . 2 . 2 . 4 . 2 . 3 . 4 . 2 . 4 . 4 . 2 .

5 . 4 . 3 .

家庭任务查询 (8)

测试场景...........................................8测试数据...........................................9平均响应时间............................................9错误率统计.............................................10家庭任务查询性能测试摘要. (11)

4 . 3 . 1 . 4 . 3 . 2 . 4 . 3 . 3 . 4 . 3 . 4 . 4 . 3 . 5 . 4 . 4 . (11)

测试场景..........................................11测试数据..........................................12平均响应时间...........................................12错误率统计.............................................13主页知识查询性能测试摘要. (14)

4 . 4 . 1 . 4 . 4 . 2 . 4 . 4 . 3 . 4 . 4 . 4 . 4 .

5 . 4 . 5 .

访问erm系统用户、角色、部门 (14)

测试场景..........................................14测试数据 (15)

4.5.1。4.5.2。

30-2

性能测试报告

4 .

5 . 3 . 4 . 5 . 4 . 4 . 5 . 5 . 4 .

6 .

平均响应时间...................................15错误率统计.............................................15呼叫erm系统用户、角色、部门测试摘要. (16)

知识查询 (16)

测试场景..........................................16测试数据..........................................17平均响应时间...........................................17错误率统计.............................................18知识查询性能测试摘要.. (19)

4 . 6 . 1 . 4 . 6 . 2 . 4 . 6 . 3 . 4 . 6 . 4 . 4 . 6 .

5 . 4 . 7 .

知识统计 (19)

测试场景..........................................19测试数据..........................................19平均响应时

间...........................................20错误率统计.............................................20知识统计性能测试摘要.. (21)

4 . 7 . 1 . 4 . 7 . 2 . 4 . 7 . 3 . 4 . 7 . 4 . 4 . 7 .

5 . 4 . 8 .

知识问答 (21)

测试场景..........................................21测试数据..........................................21平均响应时间...........................................21错误率统计.............................................22知识问答性能测试总结.. (23)

4 . 8 . 1 . 4 . 8 . 2 . 4 . 8 . 3 . 4 . 8 . 4 . 4 . 8 .

5 . 4 . 9 .

知识创造,文档上传至 (23)

测试场景..........................................23测试数据..........................................23平均响应时间...........................................23错误率统计.............................................24新知识,文档上传性能测试摘要. (25)

4 . 9 . 1 . 4 . 9 . 2 . 4 . 9 . 3 . 4 . 9 . 4 . 4 . 9 .

5 . 4 . 10 .

知识预览 (26)

测试场景..........................................26测试数据 (26)

4.10.1。4.10.2。

30-3

性能测试报告

4 . 10 . 3 . 4 . 10 . 4 . 4 . 10 .

5 . 4 . 11 .

平均响应时间...................................26错误率统计.............................................27知识预览性能测试摘要. (27)

专家咨询 (27)

测试场景..........................................27测试数据..........................................28平均响应时间...........................................28错误率统计.............................................29专家查询性能测试总结.. (30)

4.11.1。4.11.2。4.11.3。4.11.4。4.11.5。

30-4

性能测试报告

1。测试目的

本报告旨在确保系统集群的功能完整性和高可靠性。其主要目的是验证系统架构设计决策的正确性,检查架构设计是否能够承受知识问

答、知识统计、知识查询、本体查询、专家查询等高并发操作。,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典型服务,验证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发现现有系统可能存在的性能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从而尽可能降低后续工作风险,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2。测试站点

3。测试环境

3.1。服务器和客户端环境

本测试中使用的设备列表如下:设备类型、服务服务器、客户端、网络设备类型、操作系统Win7 IE8、LoadRunner 11数据库/软件内存中央处理器4*i3-550 4G局域网:1Gbps 3.2。测试工具

测试项目性能测试工具加载运行程序11.0监控协议:网络/HTML 4。测试过程,结果,总结

4.1。测试型号

为了使性能测试尽可能准确,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被测功能属于系统应用峰值状态的功能范围

?虚拟用户的在线或并发数量应模拟实际用户的在线或并发数量?虚拟用户执行功能的方式应该模拟实际用户执行功能的方式。?数据库的数据大小尽可能与联机时的数据大小相等。

性能测试报告

根据上述条件,我们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性能测试模型,包括预期响应时间、测试环境、测试场景、测试数据,使用不同类型的测试方法和监控方法,以正确检查系统的性能指标

4.2。本体查询

4.2.1。测试场景

本测试使用单用户并发专家查询操作,其中:每个测试过程的场景如下:

?加压方法:每15秒钟加载一个用户?稳定运行时间:1小时

?解压缩模式:每30秒停止一个用户?思考时间的设置:忽略思考时间

?其他设置:完全模拟IE浏览器的行为;模拟浏览器缓存;仅当有错误时才记录

日志;网络带宽不限于

4年2月2日。测试数据总数

个本体术语:6033

个“三级”描述:10个本体与上、下和对等本体中的每一个相关联。此外,这些本体分别与相应本体

: 100文章4.2.3的10个“运动”描述相关联。平均响应时间

平均响应时间(秒)分别与上、下和协同定位的本体相关联序列号业务操作单个用户1 2 3 4 5 6 7登录单击KE单击本体术语查看详细信息查看本体映射查询本体_100查询“运动”

30-6

性能测试报告

8 9 10 11 12 13 14

“运动”详细信息“运动”映射单击错误率统计序列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登录单击KE单击本体术语查看详细信息查看本体映射查询本体_100查询“运动”详细信息“运动”映射单击与本体关联的映射查询\级别3 \ \级别3 \详细信息\级别3 \ 地图服务运营商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1 11 1 1 1 1 1 1 1 1 1失败交易数1 12 12 12 11 11 11 11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错误率0% 0% 0% 0% 0% 0% 0% % 0% 0% 0% 0% 0%

30-7

性能测试报告

单用户事务摘要(通过总数:147次失败总数:0停止总数:0)

4.2.5。本体查询性能测试总结

本次并发性能测试,新建的东西包括:登录,100个数据查询等模拟服务节点的单用户操作测试的性能参数包括:运行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系统错误率等测试结果总结如下:

(1)大多数服务运行的平均响应时间小于2秒,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只有少数事务查看本体映射,由于本体本身关联的数据较多,页面加载时间超过47S

,为本体映射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的脚本。在脚本中,直接访问本体

映射的网址,单个用户运行1小时,平均响应时间为0.015秒(2)系统差错率在可接受范围内,系统差错率均为0%

4.3。主页任务查询

4.3.1。测试场景

该测试使用100个虚拟用户同时查询主页任务。测试过程场景如下: ?初始化:每3秒初始化一个用户?加压方法:每2秒钟加载1个用户?稳定运行时间:运行时间是否设置为1小时?解压缩方法:每1秒停止一个虚拟用户?思考时间的设置:忽略思考时间

?其他设置:完全模拟IE浏览器的行为;模拟浏览器缓存;仅当有错误时才记录

日志;网络带宽不限于

30-8

性能测试报告

4.3.2。测试数据

待办设计任务:100待办审批任务:100已完成设计任务:100已完成审批任务:100由我发起的任务:200 4.3.3。平均响应时间

平均响应时间(秒) 序列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业务运营100用户查询我的所有任务_10单击待办任务查询待办任务_10单击待办设计任务查询待办设计任务_10单击待办审批任务查询待办审批任务_10单击待办审批任务查询待办审批任务_10单击待办审批任务_10单击待办任务查询待办任务_ 10单击待办设计任务检查查询待办

设计任务_ 10单击完成审批tasks _10单击任务

30-9

性能测试报告

100用户平均事务响应时间

4.3.4。错误率统计序列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业务操作查询所有我的任务_10单击要执行的任务查询要执行的任务_10单击要执行的设计任务查询要执行的设计任务_10单击要执行的审批任务查询要执行的审批任务_10单击已完成的任务查询已完成的任务_10点单击已完成的设计任务,查询已完成的设计任务_10,点击已完成的审批任务,查询已完成的审批任务_10,点击我发起的任务,用户统计失败的事务数,以及事务错误率

30-10

性能测试报告

100用户事务摘要(通过总数:55,130失败总数:72停止总数:0)

4 主任务查询性能测试摘要

此并发性能测试选择业务操作频率最高的14个测试用例:查询所有我的任务_10、单击待办任务、查询待办任务_10等模拟100个用户同时操作服务节点测试的性能参数包括:运行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系统错误率等。测试结果总结如下:

(1)运营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大部分交易时间约为3S。“查询完成任务_10”和“点击我发起的任务”的交易时间分别为4.88秒和5.327秒(2)系统错误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中\单击我启动的任务\失败70次(HTTP 400)和\查询我的所有任务\失败2次(HTTP 500)

4.4。主页知识查询

4.4.1。测试场景

该测试使用100个虚拟用户同时查询主页知识。测试过程场景如下: ?初始化:每3秒初始化一个用户?加压方法:每1秒钟加载1个用户?稳定运行时间:运行时间是否设置为1小时?解压缩方法:每1秒停止一个虚拟用户?思考时间的设置:忽略思考时间

?其他设置:完全模拟IE浏览器的行为;模拟浏览器缓存;仅当有错误时才记录

日志;网络带宽不限于

30-11

性能测试报告

4.4.2。测试数据

总上传知识:150总发表知识:1566总认可知识:50总评论知识:50总拒绝知识:50总他人推荐知识:50总提出问题:2156总问题我回答:50 4.4.3。平均响应时间

平均响应时间(秒)序列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业

务运营100用户主页知识选项卡查询已上传知识_50已发布知识查询已发布知识_100我的申请查询批准_10已批准查询批准_10已拒绝查询拒绝_10我的收藏分类我的订阅阅读我的问答,查询我的问题_100,我将回答查询,我将回答_10,

30-12

性能测试报告

18 19其他推荐查询_10其他推荐

100用户平均事务响应时间

4.4.4错误率统计序列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知识选项卡查询已上载知识_50已发布知识查询已发布知识_100我的应用程序查询批准_10已批准查询批准_10已拒绝查询拒绝_10我的收藏收藏分类我的订阅我的问答查询我的问题100我回答查询我回答10用户计数失败事务错误率

30-13

性能测试报告

18 19其他推荐查询其他推荐_10

100用户事务摘要(通过总数:8,800次失败总数:100次停止总数:100)

4.4.5。家庭知识查询性能测试摘要

此并发性能测试选择业务操作频率最高的19个测试案例:打开家庭知识选项卡、查询上传的知识_50、发布的知识等模拟100个用户同时操作服务节点测试的性能参数包括:运行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系

统错误率等。测试结果总结如下:

(1)操作的平均响应时间大多在2秒左右,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他人推荐”和“查询他人推荐_10”的交易时间分别为92.808秒和82.394秒(2)系统错误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中“主页知识标签”事务停止100次,“我的订阅”事务失败100次在运行“我的订阅”事务的过程中,系统最终崩溃了

4.5。转调erm系统用户、角色和部门

4.5.1。测试场景

该测试使用100个虚拟用户同时转移erm系统用户、角色和部门。测试过程场景如下:

?初始化:每3秒初始化一个用户?加压方法:每1秒钟加载1个用户?稳定运行时间:运行时间是否设置为1小时?解压缩模式:停止虚拟用户

30-14

性能测试报告

?思考时间的设置:忽略思考时间

?其他设置:完全模拟IE浏览器的行为;模拟浏览器缓存;仅当有错误时才记录

日志;网络带宽不限于

4.5.2。测试数据

用户总数:200个角色总数:50个部门总数:50个知识总数:5000 4.5.3。

平均响应时间

平均响应时间(秒)序列号1 2 3 4 5 100业务运营用户(知识)推荐用户推荐角色推荐部门推荐

100用户平均事务响应时间

4.5.4。错误率统计序列号1 2业务运营(知识)建议推荐的用户统计失败的事务数量。事务错误率为

30-15

性能测试报告

3 4 5推荐角色推荐部门推荐并确认

100用户事务摘要(失败总数:20,100失败总数:0停止总数:0) 4.5.5。erm系统用户、角色和部门测试摘要

此并行性能测试选择业务运营频率最高的五个测试案例:(知识)推荐、推荐用户、推荐角色、推荐部门、推荐和确认模拟100个用户同时操作服务节点测试的性能参数包括:运行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系统错误率等。测试结果总结如下:

(1)运营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除了“(知识)推荐”的交易时间小于2秒,其余都在3秒左右

(2)系统差错率在可接受范围内,系统差错率均为0%

4.6。知识查询

4.6.1。测试场景

该测试使用100个虚拟用户同时查询知识。测试场景如下:初始化:每

1秒初始化5个用户?加压方法:每1秒钟加载1个用户?稳定运行时间:1小时?解压缩方法:每1秒停止一个虚拟用户?思考时间设置:忽略思考时间

30-16

绩效测试报告

?其他设置:完全模拟IE浏览器的行为;模拟浏览器缓存;仅当有错误时才记录

日志;网络带宽不限于

4年6月2日。测试数据

总知识:5000

“三个层次”描述:10条相关参考、10条同行和10条参考知识。此外,这些知识分别与相应知识的10条

“运动”描述相关:100条4.6.3相关参考,100条对等参考和100条参考知识。平均响应时间为

平均响应时间(秒) 序列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业务操作100用户查询知识_100查询3级3级3详细信息3级3建议3级3注释3级3映射3级3扩展关系返回主页知识导航开关知识库操作详细信息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建议操作操作操作地图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操作扩展关系

30-17

性能测试报告

100用户平均事务响应时间

4.6.4。错误率统计序列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业务运营查询知识_100查询3级3级3详细信息3建议3级3注释3级3映射3级3扩展关系返回主页知识导航开关知识库稳定详细信息稳定建议稳定映射稳定扩展关系用户通过事务失败事务的错误率

30-18

性能测试报告

100用户事务摘要(总通过次数:146,800总失败次数:0总停止次数:0)

4.6.5。知识查询性能测试摘要

此并发性能测试选择业务操作频率最高的15个测试用例:查询100、查询级别3、返回主页等模拟100个用户同时操作服务节点测试的性能参数包括:运行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系统错误率等。测试结果总结如下:

(1)运营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均在2s以内(2)系统差错率在可接受范围内,系统差错率均为0%

4.7。知识统计

4.7.1。测试场景

该测试使用100个虚拟用户同时执行各种类型的统计查询操作。测试

过程场景如下:

?初始化:每3秒初始化一个用户?加压方法:每3秒钟加载1个用户?稳定运行时间:1小时?解压缩模式:每3秒停止一个用户?思考时间的设置:忽略思考时间

?其他设置:完全模拟IE浏览器的行为;模拟浏览器缓存;仅当有错误时才记录

日志;网络带宽不限于

4年7月2日。测试数据

总知识:14760

30-19

性能测试报告

4年7月3日。平均响应时间

平均响应时间(秒)序列号1 2 3 4 5 6 7业务运营100用户知识统计个人统计分类统计分数统计问题回答统计专家统计本体统计

100用户平均事务响应时间

4.7.4错误率统计序列号1 2 3 4 5 6 7业务运营知识统计个人统计分类统计评分统计问题回答统计专家统计本体统计用户计数失败事务错误率

30-20

性能测试报告

100用户事务摘要(通过总数:198,100总失败数:0总停止数:0)

4 知识统计性能测试摘要

本次并行性能测试选择业务操作频率最高的7个测试用例:知识统计、个人统计、分类统计、分数统计、问答统计、专家统计和本体统计模拟100个用户同时操作服务节点测试的性能参数包括:运行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系统错误率等。测试结果总结如下:

(1)运营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均在2s以内(2)系统差错率在可接受范围内,系统差错率均为0%

4.8。知识问答

4.8.1。测试场景

该测试使用100个虚拟用户同时提交问题的答案。测试过程场景如下: ?初始化:每5秒初始化一个用户?加压方法:每1秒钟加载1个用户?稳定的运行时间:运行到完成(每个用户50次迭代)?思考时间的设置:忽略思考时间

?其他设置:完全模拟IE浏览器的行为;模拟浏览器缓存;仅当有错误时才记录

日志;网络带宽不限于

4.8.2。测试数据

知识问题总数:5000 4.8.3。平均响应时间

序列号业务操作的平均响应时间(秒)

30-21

性能测试报告

100用户1、2、3、4我将回答未决问题提交答案查看所有问题100用户平均事务响应时间

4.8.4错误率统计序列号1.2.3.4业务操作我将回答未决问题提交答案查看所有问题用户计数000总故障:0总停机:0)

30-22

性能测试报告

4年8月5日。知识问答性能测试摘要

此并发性能测试选择业务操作频率最高的四个测试案例:我将回答、打开问题、提交答案和查看所有问题模拟100个用户同时操作服务节点测试的性能参数包括:运行服务的平均响应时间、系统错误率等。测试结果总结如下:

(1)运营业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除了“提交应答”的交易时间为5.071秒,其余约为2秒或更少

(2)系统差错率在可接受范围内,系统差错率均为0%

4.9。知识创造和文档上传

4.9.1。测试场景

此测试使用100个虚拟用户在主页的知识选项卡上同时创建知识和导入文档。测试过程场景如下:

?初始化:每3秒初始化一个用户?加压方法:每3秒加载一个虚拟用户

?稳定的运行时间:运行到完成(每个用户50次迭代)?思考时间的设置:忽略思考时间

?其他设置:完全模拟IE浏览器的行为;模拟浏览器缓存;仅当有错误时才记录

日志;网络带宽不限于

4.9.2。测试数据

|第19,920: 5000页的文档数4.9.3。平均响应时间

平均响应时间(秒)序列号1 2 3 4新选择库和模板添加知识内容_分类(视图)添加知识内容_第一贡献者业务操作100用户

30-23

性能测试报告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添加知识内容_第二贡献者添加知识内容添加关系_新添加关系_搜索添加关系_选择添加关系新完整文档导入文档导入_分类文档导入_分类确定浏览附件保存上传文档100用户平均事务响应时间25 6+ 4.9.4。错误率统计序列号1 2 3 4 5新选择库和模板添加知识内容_分类(查看)添加知识内容_第一参与者添加知识内容_第二参与者业务操作用户计数事务失败数

错误率

30-24

性能测试报告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添加知识内容添加关系_新添加关系_搜索添加关系_选择添加关系新完整文档导入文档导入分类文档导入分

电介质的电学性能及测试方法

电介质材料的电性包括介电性、压电性、铁电性和热释电性等。 1介电性、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介质中电场与原外加电场(真空中) 的比值即为相对介电常数,又称诱电率,与频率相关。介电常数是相对介电常数与真空中绝对介电常数乘积。 介电常数又称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常用ε表示。它是指在同一电容器中用同一物质为电介质和真空时的电容的比值,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贮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对介电常数越小即某介质下的电容率越小,应该更不绝缘。来个极限假设,假设该介质为导体,此时电容就联通了,也就没有电容,电容率最小。介电常数是物质相对于真空来说增加电容器电容能力的度量。介电常数随分子偶极矩和可极化性的增大而增大。在化学中,介电常数是溶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它表征溶剂对溶质分子溶剂化以及隔开离子的能力。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有较大隔开离子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溶剂化能力。 科标检测介电常数检测标准如下: GB11297.11-1989热释电材料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 GB11310-1989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相对自由介电常数温度特性的测试 GB/T12636-1990微波介质基片复介电常数带状线测试方法 GB/T1693-2007硫化橡胶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的测定方法 GB/T2951.51-2008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51部分:填充膏专用 试验方法滴点油分离低温脆性总酸值腐蚀性23℃时的介电常数23℃和100℃时的直 流电阻率 GB/T5597-1999固体电介质微波复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 GB/T7265.1-1987固体电介质微波复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微扰法 GB7265.2-1987固体电介质微波复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开式腔”法 SJ/T10142-1991电介质材料微波复介电常数测试方法同轴线终端开路法 SJ/T10143-1991固体电介质微波复介电常数测试方法重入腔法 SJ/T11043-1996电子玻璃高频介质损耗和介电常数的测试方法 SJ/T1147-1993电容器用有机薄膜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和介电常数试验方法 SJ20512-1995微波大损耗固体材料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测试方法 SY/T6528-2002岩样介电常数测量方法 服务范围:老化测试、物理性能、电气性能、可靠性测试、阻燃检测等 介电性能 介电材料(又称电介质)是一类具有电极化能力的功能材料,它是以正负 电荷重心不重合的电极化方式来传递和储存电的作用。极化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构成电介质材料的内部微观粒子,如原子,离子和分子这些微观粒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分离,并沿着外部电场的方向在一定的范围内做短距离移动,从而形成偶极子的过程。极化现象和频率密切相关,在特定的的频率范围主要有四种极化机制:电子极化(electronic polarization,1015Hz),离子极化(ionic polarization,1012~1013Hz),转向极化(orientation polarization,1011~1012Hz)和 空间电荷极化(space charge polarization,103Hz)。这些极化的基本形式又分为位 移极化和松弛极化,位移极化是弹性的,不需要消耗时间,也无能量消耗,如电子位移极化和离子位移极化。而松弛极化与质点的热运动密切相关,极化的建立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此页为模板文档本身的版本控制记录表,按模板生成的正式文档中不需要此页。

秘密XXXXXX软件项目 系统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部 200X/XX/XX

目录

(正文一般采用五号字,如需提交对外文档,则改为小四号字) 1.引言 本测试报告的具体编写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范围。(3-4句) 本测试报告为(系统名称)系统测试报告;本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描述系统是否达到需求的目的。 本报告预期参考人员包括测试人员、测试部门经理、项目管理人员、SQA人员和其他质量控制人员。 2.测试参考文档 《软件项目计划》; 《用户需求说明书》;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可能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执行程序; 测试脚本; 《软件测试计划》、《软件集成测试用例》、 《软件系统测试用例》、《软件确认测试用例》; 《需求跟踪矩阵》。

3.测试设计简介 3.1测试用例设计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那些用例将采用这类方法(3-4句) 测试用例的设计采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错误推测等方法, 3.2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测试环境: 数据库服务器 Oracle9i (地址,数据库版本,下同) 中间件服务器 weblogic8 客户端 windowsXP Oracle9i IE6.0 网络公司内部局域网 10M/100M 3.3测试方法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如黑盒测试方法,工具为可选本次测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4.测试情况 4.1测试执行情况 测试范围和要求: 测试版本: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试 实验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氢氧燃料电池性能测 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冯铖炼 指导老师:索艳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2.通过记录电池的放电特性,熟悉燃料电池极化特性 3.研究燃料电池功率和放电电流、燃料浓度的关系 4.熟悉电子负载、直流电源的操作 二、工作原理 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燃料为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氢氧燃料电池,通过燃料的燃烧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向氢电极供应氢气,同时向氧电极供应氧气。氢、氧气在电极上的催化剂作用下,通过电解质生成水。这时在氢电极上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在氧电极上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接通电路后,这一类似于燃烧的反应过程就能连续进行。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氧气)。氢在负极上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则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氧气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 氢氧燃料电池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装置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物都在电池外部它只是提供一个反应的容器 氢气和氧气都可以由电池外提供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出的能量,直接将其变换为电能。从这一点看,它和其他化学电池如锌锰干电池、铅蓄电池等是类似的。但是,它工作时需要连续地向其供给反应物质——燃料和氧化剂,这又和其他普通化学电池不大一样。由于它是把燃料通过化学反应释出的能量变为电能输出,所以被称为燃料电池。 具体地说,燃料电池是利用水的电解的逆反应的"发电机"。它由正极、负极和夹在正负极中间的电解质板所组成。最初,电解质板是利用电解质渗入多孔的板而形成,2013年正发展为直接使用固体的电解质。 工作时向负极供给燃料(氢),向正极供给氧化剂(空气,起作用的成分为氧气)。氢在负极分解成正离子H+和电子e-。当氢离子进入电解液中,而电子就沿外部电路移向正极。用电的负载就接在外部电路中。在正极上,空气中的氧同电解液中的氢离子吸收抵达正极上的电子形成水。这正是水的电解反应的逆过程。此过程水可以得到重复利用,发电原理与可夜间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有异曲同工之妙。 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惰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碳电极等。 利用这个原理,燃料电池便可在工作时源源不断地向外部输电,所以也可称它为一种"发电机"。 一般来讲,书写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高度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在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不是孤立的,它往往与电解质溶液紧密联系。如氢—氧燃料电池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若电解质溶液是碱、盐溶液则

铁电性能综合测试概要

铁电薄膜的铁电性能测量 引言 铁电体是这样一类晶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自发极化,自发极化具有两个或多个可能的取向,其取向可能随电场而转向.铁电体并不含“铁”,只是它与铁磁体具有磁滞回线相类似,具有电滞回线,因而称为铁电体。在某一温度以上,它为顺电相,无铁电性,其介电常数服从居里-外斯(Curit-Weiss)定律。铁电相与顺电相之间的转变通常称为铁电相变,该温度称为居里温度或居里点Tc。铁电体即使在没有外界电场作用下,内部也会出现极化,这种极化称为自发极化。自发极化的出现是与这一类材料的晶体结构有关的。 晶体的对称性可以划分为32种点群。在无中心对称的21种晶体类型种除432点群外其余20种都有压电效应,而这20种压电晶体中又有10种具热释电现象。热释电晶体是具有自发极化的晶体,但因表面电荷的抵偿作用,其极化电矩不能显示出来,只有当温度改变,电矩(即极化强度)发生变化,才能显示固有的极化,这可以通过测量一闭合回路中流动的电荷来观测。热释电就是指改变温度才能显示电极化的现象,铁电体又是热释电晶体中的一小类,其特点就是自发极化强度可因电场作用而反向,因而极化强度和电场E 之间形成电滞回线是铁电体的一个主要特性。 自发极化可用矢量来描述,自发极化出现在晶体中造成一个特殊的方向。晶体红,每个晶胞中原子的构型使正负电荷重心沿这个特殊方向发生位移,使电荷正负中心不重合,形成电偶极矩。整个晶体在该方向上呈现极性,一端为正,一端为负。在其正负端分别有一层正和负的束缚电荷。束缚电荷产生的电场在晶体内部与极化反向(称为退极化场),使静电能升高,在受机械约束时,伴随着自发极化的应变还将使应变能增加,所以均匀极化的状态是不稳定的,晶体将分成若干小区域,每个小区域称为电畴或畴,畴的间界叫畴壁。畴的出现使晶体的静电能和应变能降低,但畴壁的存在引入了畴壁能。总自由能取极小值的条件决定了电畴的稳定性。 参考资料 [1]钟维烈,铁电物理学,科学出版社,1996。 [2]干福熹,信息材料,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3]J.F.Scoot,Ferroelectric Memories,Springer,2000。 实验目的 一、了解什么是铁电体,什么是电滞回线及其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了解铁薄膜材料的功能和应用前景。 实验原理 一、铁电体的特点 1.电滞回线 铁电体的极化随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但电场较强时,极化与电场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在电场作用下新畴成核长,畴壁移动,导致极化转向,在电场很弱时,极化线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实用版)

言简意赅,远见卓识。望君采纳。谢谢!删除水印可,编辑页眉,选中水印,点击删除。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实用版 2019年06月

版本修订记录

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项目背景 (1) 1.3术语解释 (1) 1.4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系统简介 (2) 2.2测试计划描述 (2) 2.3测试环境 (2) 3测试结果及分析 (3) 3.1测试执行情况 (3) 3.2功能测试报告 (3) 3.2.1系统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3) 3.2.2功能插件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3网站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4内容管理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2.5辅助工具模块测试报告单 (4) 3.3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4) 3.4不间断运行测试报告 (5) 3.5易用性测试报告 (5) 3.6安全性测试报告 (6) 3.7可靠性测试报告 (6) 3.8可维护性测试报告 (7) 4测试结论与建议 (9) 4.1测试人员对需求的理解 (9) 4.2测试准备和测试执行过程 (9) 4.3测试结果分析 (9) 4.4建议 (9)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xx软件项目的系统测试报告,目的在于对系统开发和实施后的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结果分析,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项目需求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领导。 1.2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xxxx系统 ?开发方:xxxxxxxxxx公司 1.3 术语解释 系统测试:按照需求规格说明对系统整体功能进行的测试。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正确。 系统测试分析: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报告,便于交流和保存。 1.4 参考资料 1)GB/T 8566—2001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原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2)GB/T 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4)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5)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汇总

编号:JYD-EP-RD-0I2 密级:公司内部公开 ××项目 系统测试报告 拟制人:刘雪桃 审核人: 批准人: [2013年3月14日] 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 JYD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系统测试报告 文件变更记录

系统测试报告 目录 1 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测试目标 (1) 1.3测试范围及方法 (1) 1.4测试环境 (1) 1.5测试中止和恢复条件 (3) 1.6测试结束准则 (3) 2 测试过程 (4) 2.1测试时间 (4) 2.2总体概况 (4) 2.3测试用例执行率 (6) 2.4遗留缺陷 (7) 3 测试结论、建议、总结 (7) 3.1结论 (7) 3.2总结 (7) 3.3建议 (8) 4 测试报告补充说明 (8) 5 遗留缺陷列表清单 (8) 6 参考文档 (8)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在此描述项目背景。此部分内容可从合同书或需求说明书中摘取。 1.2测试目标 在此描述本次测试的目的。此部分内容可从合同书或需求说明书中摘取。 [示例: 本次测试是针对[xxx]项目进行的确认/鉴定/验收/委托/登记测试,目的是为判定该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与性能指标提供客观的依据。] 1.3测试范围及方法 参照[项目名称]需求文档及相关的测试类型,在此确定测试范围,规定测试方法。测试范围从商业需求或技术需求中归纳提取,在下表逐条表述,整个测试过程遵照以下顺序进行。 1.4测试环境 以下图只是一个范例,具体项目具体处理拓扑图

4TB 以下为运行环境分类说明: 表 1-1 运行环境总体说明 表 1-2 运行环境

项目性能测试报告

XXX项目or府门户网站性能测试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第二章测试活动 (4) 2.1测试用具 (4) 2.2测试范围 (4) 2.3测试目标 (5) 2.4测试方法 (5) 2.4.1基准测试 (5) 2.4.2并发测试 (6) 2.4.3稳定性测试 (6) 2.5性能指标 (6) 2.6性能测试流程 (6) 2.7测试术语 (7) 第三章性能测试环境 (8) 3.1服务器环境 (8) 3.2客户端环境 (9) 3.3网络结构 (9) 第四章测试方案 (10) 4.1基准测试 (11) 4.2并发测试 (13) 4.3稳定性测试 (15) 第五章测试结果描述和分析 (16) 6.1基准测试性能分析 (16) 6.2并发测试性能分析 (21) 6.3稳定性性能测试分析 (28) 第六章测试结论 (29)

摘要 本文档主要描述XXXX网站检索和页面浏览性能测试中的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试策略等。 修改历史 注释:评审号为评审记录表的编号。更改请求号为文档更改控制工具自动生成的编号。

第一章概述 由于当前对系统要接受业务量的冲击,面临的系统稳定、成熟性方面的压力。系统的性能问题必将成为焦点问题,海量数据量的“冲击”,系统能稳定在什么样的性能水平,面临业务增加时,系统抗压如何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一个较为真实的性能模拟测试来给出答案,通过测试和分析为系统性能的提升提供一些重要参考数据,以供后期系统在软硬件方面的改善和完善。 本《性能测试报告》即是基于上述考虑,参考当前的一些性能测试方法而编写的,用以指导即将进行的该系统性能测试。 第二章测试活动 2.1测试用具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采用HP公司的Loadrunner11作为性能测试工具。Load runner主要提供了3个性能测试组件:Virtual User Generator, Controller,Analysis。 ●使用Virtual User Generator修改和优化脚本。 ●使用Controller进行管理,控制并发的模拟并发数,记录测试结果。 ●使用Analysis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2测试范围 此次性能测试实施是对吴忠市门户网站系统性能进行测试评估的过程,我们将依据系统将来的实际运行现状,结合系统的设计目标和业务特点,遵循着发生频率高、对系统或数据库性能影响大、关键和核心业务等原则选取需要进行测试的业务,模拟最终用户的操作行为,构建一个与生产环境相近的压力场景,对系统实施压力测试,以此评判系统的实际性能表现。 根据与相关设计,开发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本次测试主要就是针对大量用户在使用吴忠市门户网站进行信息查询,而选取的典型事务就是用户使用检索进行关键字搜索以及界面浏览和反馈回搜索结果,这是用户使用最频繁,反应最多的地方,也是本系统当前以及以后业务的一个重要压力点所在。所以本次测试只选取检索业务的性能情况和界面浏览进行记录和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Official Test Report正式的测试报告 测试项目:软件性能测试 Project Information项目信息: Project Code: 项目代码 072V24S Project Phase: 项目阶段 研发 Software Version: 软件版本 V1.2 Sample Information样品信息: Sample Level: 样品类型 BMS Quantity: 数量 1 Serial Number: 序列号 020151025 Test Operation Information测试信息: Location: 地点上海博强 Start Date: 开始日期 2015-12-18 Finish Date: 完成日期 2015-12-21 Conclusion结论: Pass通过Fail 不通过 Other其它: Performed by测试: 樊佳伦Signature Date: 2015-12-22 Written by撰写: 邓文签名:日期:2015-12-23 Checked by核查: 董安庆2015-12-24 Approved by批准: 穆剑权2015-12-25

Revision History修订履历 SN 序号Report No. 报告编号 Report Version 报告版本 Contents 变更内容 Release Date 发行日期 1 BQ-72V-BMS-0007 V1.0 New release. 2015-12-25 2 BQ-72V-BMS-0007 V1.1 RTC时间再次验证2015-1-7

电性能测试报告分解

电性能测试报告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Report 拟制 (Tested by) 黄秋霞 (Qiuxia Huang) 日期 (Date) 2015-10-16 审核 (Approv ed by) Marey 日期 (Date)

目录 1 概述 (3) (Summary) 2 测试地点、时间、人员 (3) (Test place, Time, Personnel) 3 测试引用标准 (3) (Guide) 3.1 技术指标要求 (3) (Technical Norm Requirement) 3.2 测试方法 (3) (Test Criterion) 4 测试设备 (3) (Test Equipment) 5 结论 (3) (Test Result) 6 问题报告 (3) (Problem Report) 7 测试内容和结果 (4) (Test Items and Result) 7.1 常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4)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Normal Temperature) 7.2 高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5)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High Temperature) 7.3 低温环境电气性能测试 (6) (Electronic performance Test at Low Temperature) 8 附录 (7) (Appendix) 8.1 输出电流测试值 (7) (Output Current Test Values) 8.2 效率测试数据记录 (7) (Record of Efficiency Test Date) 8.3 电压调整率计算 (8) (Line Voltage Calculation)

开关电源电性能测试标准和方法

开关电源电性能测试标准和方 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开关电源电气性能测试标准和方法 I.测试标准 一.电性能标准 1.输入电压100-240VAC 2.输入频率47-63Hz 3.总谐波失真小于20% 4.功率因数大于90% 5.效率大于90% 6.电压调整率小于2% 7.负载调整率小于2% 二.耐用性标准 1.开路保护 2.短路保护 3.过功率保护 4.抗雷击大于4KV 5.环境温度-40℃~70℃ 6.电源电压开关次数大约于1000次 7.寿命大于50000Hr 三.防护等级标准 1.IP67: II.测试方法 一.电性能测试方法 1.设备:数字电参数测量仪,万用表,调压器,可调负 载。 2.测试方法:电源接标称功率的80%-90%的负载。串于数 字电参数测量仪后,开灯测量。调压器先将电源电压调 至AC100V,60Hz。测量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并记录。再将 电源调至AC240V,50Hz。测量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并记 录。计算出输出电压相对变化量。输入电压标称值 220VAC,50Hz时,可调负载在标称值的10%-100%范围

变化,测量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并记录。计算出输出电 压相对变化量。 二耐用性测试方法: 1.设备:雷击测试仪,万用表, 可调负载,恒温箱,计数 器,时钟,老化台。 2.开路保护:电源输出端不接入负载,接通额定电压并 持续1Hr后,再接入标称负载,电源应能正常工作。 3.短路保护:电源输出端正负极直接短路,接通额定电 压并持续1Hr后,再断开正负极短路装置,接入标称 负载,电源应能正常工作。 4.过功率保护:当输出端接入超出标称值负载时,电源 应自动降低功率输出。 5.抗雷击保护:雷击测试仪 6.环境温度测试:恒温箱温度调至60℃,开关电源置于 恒温箱内,外接正常负载。开灯并持续1Hr。然后将 开关电源移至-25℃的恒温箱内,开灯并持续1Hr。如 此循环5次。 7.电源电压开关测试:在额定电源电压下,电源开启和 关闭各30s。无负载情况下循环200次。最大负载情 况下循环800次。 8.寿命测试:路灯置于老化台上,持续工作。直至开关电 源无法工作。记录时间。 三防护等级测试方法: 1.设备:水箱,时钟。 2.测试方法:在标准大气压下,开关电源置于水箱 中,样品底部距水底至少1米,样品顶部距水面至 少0.15米。时间30分钟。

软件功能测试报告

软件功能测试报告1.概述 软件名称: 软件版本: (同时注明软件软本和测试包的cvs版本) 开发经理:申请单号: 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测试内容: 备注: 2.测试环境 用途硬件环境软件环境 表2 测试环境 3.问题统计 (说明:该报告为阶段性测试的统计报告,该报表统计的bug数量为:本发布阶段内第一份申请单提交日期为起,直至填写报告这天为止的BUG数量,如果以前版本中有问题延期至本发布阶段来修正,那么该缺陷也需要统计进来;如果是功能测试报告则只统计当轮的即可,如果是功能+验证则需要统计本发布阶段的) 3.1按BUG状态统计(表格后面可以附上柱形图,以示更直观) BUG状态BUG数量备注 未分配(new) 不是缺陷(Not Bug)

未修改(open) 已修改(fixed) 不予修改(Won’t Fix)延期(Deffered) 被拒绝(Declined)无法重现信息不足重复的 已关闭(Closed) 重开启(Reopen) 合计 表3 按bug状态统计 3.2按BUG类型统计(表格后面可以附上柱形图,以示更直观) BUG 类型 BUG数量 备注未 分 配 未 修 改 不 是 缺 陷 已 修 改 不 予 修 改 延 期 被拒绝 已 关 闭 重 新 开 启 合 计 无 法 重 现 信 息 不 足 重 复 的 功能 界面 交互 3.3按BUG严重级别统计(表格后面可以附上柱形图,以示更直观) BUG 严 BUG数量 备注未未不已不延被拒绝已重合

重级别分 配 修 改 是 缺 陷 修 改 予 修 改 期无 法 重 现 信 息 不 足 重 复 的 关 闭 新 开 启 计 紧 急 严 重 中 等 轻 微 建 议 表5 按bug严重级别统计 3.4按功能模块统计(表格后面可以附上柱形图,以示更直观) 模块名称 BUG数量 备注未 分 配 未 修 改 不 是 缺 陷 已 修 改 不 予 修 改 延 期 被拒绝 已 关 闭 重 新 开 启 合 计 无 法 重 现 信 息 不 足 重 复 的 模块1 模块2 … …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总结报告

性能测试总结报告

目录 1基本信息 (4) 1.1背景 (4) 1.2参考资料 (4) 1.3名词解释 (4) 1.4测试目标 (4) 2测试工具及环境 (4) 2.1测试环境架构 (4) 2.2系统配置 (4) 2.3测试工具 (4) 3测试相关定义 (4) 4测试记录和分析 (5) 4.1测试设计 (5) 4.2测试执行日志 (5) 4.3测试结果汇总 (5) 4.4测试结果分析 (6) 5交付物 (6) 6.测试结论和建议 (7) 6.1测试结论 (7) 6.2建议 (7) 7批准 (7)

使用说明 在正式使用时,本节及蓝色字体部分请全部删除。本节与蓝色字体部分为说明文字,用以表明该部分的内容或者注意事项。 1基本信息 1.1背景 <简要描述项目背景> 1.2参考资料 <比如:测试计划、测试流程、测试用例执行记录、SOW、合同等> 1.3名词解释 1.4测试目标 <说明测试目标,例如在线用户数、并发用户数、主要业务相应时间等> 2测试工具及环境 2.1测试环境架构 2.2系统配置 硬件配置 软件配置 2.3测试工具 3测试相关定义 <以下为示例,请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

4测试记录和分析 4.1测试设计 <说明测试的方案和方法> 4.2测试执行日志 <以下为示例,项目组按实际情况修改或填写> 4.3测试结果汇总 <以下为示例,项目组按实际情况修改或填写>

4.4测试结果分析 <分析各服务器在测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情况> 1.数据库服务器 2.应用服务器 3.客户端性能分析 4.网络传输性能分析 5.综合分析 5交付物 <指明本测试完成后交付的测试文档、测试代码及测试工具等测试工作产品,以及指明配置管理位置和物理媒介等,一般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工作产品: 1.测试计划 2.测试策略 3.测试方案 4.测试用例 5.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系统项目 性能测试报告 ―――――――――――――――――――― XXX部 XXXXXXXX XXXX有限公司

修订控制页

目录 1.测试目的 (4) 2.测试地点 (4) 3.测试环境 (4) 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4) 3.2.测试工具 (5) 4.测试规模及限制 (5) 5.测试过程说明 (5) 5.1.测试模型 (5) 5.2.测试案例 (6) 5.3.测试场景 (6) 6.测试结果 (7) 6.1.平均响应时间 (7) 6.2.差错率统计 (9) 6.3.主机系统资源消耗 (10) 7.性能测试总结 (10) 8.大数据量业务测试数据 (11) 8.1.测试参数 (11) 8.2.测试结果 (11)

1.测试目的 本报告是针对XXX系统的功能完整性、高可靠性的集群、系统容量等多方面而进行的。其目的主要是验证系统架构设计决策的正确性,检验架构设计是否有能力承受高并发登录系统进行交易和大数据量的批量处理业务,根据用户提出的业务需求组织利用典型业务来验证XXX系统是否能够适应,发现现有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性能方面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尽可能降低后续工作风险,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主要测试目标如下: 1、获得XXX系统的性能表现,为系统上线提供依据。 2、考查XXX系统的并发性和效率情况,为代码优化提供指导。 3、获得系统性能较优的参数配置,为XXX系统调优提供依据。 4、获得XXX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主机资源消耗情况,为硬件配置提供依据。 2.测试地点 ××。 3.测试环境 3.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 本次测试的服务器环境为XXX系统的生产主机,客户环境为1台P4 1.6G 的便携式笔记本。 本次测试使用的设备清单如下:

家用电器安全性能的简易测试方法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410 家用电器安全性能的简易测试方法通 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家用电器安全性能的简易测试方法 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为了确保家用电器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对于电热电器和电动电器要进行泄漏电流和绝缘电气强度试验。 在家用电器产品标准中,一般规定要测试工作温度下的电气绝缘和泄漏电流,试验比较复杂。为了简化,下面介绍的三种电器安全性能测试,均是在冷态、不连接电源情况下进行。 1 绝缘电阻测试家用电器产品绝缘电阻是评价其绝缘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绝缘电阻是指家用电器带电部分与外露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的电阻。随着家用电器工业迅速发展和这类产品的普及率大大提高,为确保使用者人身安全,对家用电器的绝缘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规定测量带电部件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时,基本绝缘条件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MΩ;加强绝缘条件的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7MΩ;Ⅱ类电器的带电部件和仅用基本绝缘与带电部件隔离的金属部件之间,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MΩ;Ⅱ类电器的仅用基本绝缘与带电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OfficialTestReport 正式的测试报告 测试项目:软件性能测试 ProjectInformation 项目信息: SampleInformation 样品信息: TestOperationInformation 测试信息: Conclusion 结论: Pass 通过 Fail 不通过 Other 其它: Performedby 测试: 樊佳伦 Signatur e Date: 2015-12-22 Writtenby 撰写: 邓文 ?签名: ?日期: 2015-12-23 Checkedby 核查: 董安庆 2015-12-24 Approvedby 批准: 穆剑权 2015-12-25 RevisionHistory 修订履历

Contents目录 SoftwarePerformanceTestReport Purpose目的 验证该BMS的软件性能指标是否在产品规范内。 References参考文件 Specification产品规格书:

Standard执行标准:GS95024-1,ISO26262 Glossary术语 SampleInformation样品信息 GeneralInformation基本信息 Hardware&SoftwareInformation软硬件信息软件版本:V1.2 硬件版本:V1.2 Equipment&DeviceInformation设备信息 Approach测试方法和步骤

Pass/FailCriteria通过标准 如章节6 Results分析与结果 共18项测试,其中6项未做,分别是:报文稳定性,死机复位,模拟故障,接收的Buf滤波(Bootloader),接收的Buf滤波(正常工作),信号传输时序要求;其中一项不通过测试,是ECU时序; 其余12项测试的试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如下: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1 概述 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XXXX网站的性能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网站是否符合需求。 背景 XXXX网站,XXXXXX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性能测试。考虑到用户数量及数据的增多给服务器造成压力不可估计,因此计划对XXXX网站负载性能测试,在系统配置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行为表现,便于对系统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及评估。 范围 本次测试主要是XXXX网站系统的性能测试。 引用文档 下表列出了执行测试过程所引用的文档: 2 测试概要 测试环境

下图描述测试该项目所需要的硬件环境: 下图描述测试网络的拓扑结构: 客户机测试环 境服务器测试环境 测试机与被测服务器在同一局域网进行,排除了网速限制及网速度不稳定性。 系统采用B/S架构模式,客户端通过中间件访问数据库,中间件和数据库分别部署在两台服务器上。 人力资源 下表列出了所有参与此项目的测试人员: 测试工作量

3 测试内容及方法 测试需求/目标 在大用户量、数据量的超负荷下,获得服务器运行时的相关数据,从而进行分析,找出系统瓶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测试内容 本次测试主要是对XXX网站“首页登录”、后台“成长记录”及网站信息页面访问操作在大负荷情况下处理数据的能力及承受能力。 测试方法: 注释:所有用户登陆、没有权限限制。 测试工具 主要测试工具为: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 辅助软件:截图工具,Word 4 测试结果及分析 XXX处理性能评估

这次测试属于局域网环境进行,排除了外网的网速限制及不稳定性。 并发登录用户测试 测试内容: 这次测试属于模拟真实环境,加入思考时间(think time);用户输入网址登录首页,加入1~5秒思考时间,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按钮。 说明:用户的整个执行流程都录制在Action(循环)部分,所以Vuser_int (开始)和V user_end(结束)部分为空。Action_Transaction部分的时间为运行整个Action脚本所需的时间。 整个Action的平均响应时间为:秒;登录操作的平均响应时间为:秒。 说明:所有响应事务数为:8720次(个) 服务器平均每秒响应事件:次/秒;其中登录的平均每秒响应事件为:次/秒

开关电源电性能测试标准和方法

开关电源电气性能测试标准和方法 I. 测试标准 一.电性能标准 1. 输入电压100-240VAC 2. 输入频率47-63Hz 3. 总谐波失真小于20% 4. 功率因数大于90% 5. 效率大于90% 6. 电压调整率小于2% 7. 负载调整率小于2% 二.耐用性标准 1. 开路保护 2. 短路保护 3. 过功率保护 4. 抗雷击大于4KV 5. 环境温度-40C?70C 6. 电源电压开关次数大约于1000 次 7. 寿命大于50000Hr 三.防护等级标准 1. IP67: II. 测试方法 一. 电性能测试方法 1. 设备:数字电参数测量仪,万用表,调压器,可调负载。 2. 测试方法:电源接标称功率的80%-90%的负载。串于数字 电参数测量仪后,开灯测量。调压器先将电源电压调至 AC100V,60Hz。测量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并记录。再将电源调至 AC240V,50Hz。测量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并记录。 计算出输出电压相对变化量。输入电压标称值220VAC ,50Hz 时,可调负载在标称值的10%-100%范围变化,测量开关电源 的输出电压并记录。计算出输出电压相对变化量。

二耐用性测试方法: 1. 设备:雷击测试仪,万用表, 可调负载, 恒温箱,计数器,时 钟,老化台。 2. 开路保护:电源输出端不接入负载,接通额定电压并持续1Hr 后,再接入标称负载,电源应能正常工作。 3. 短路保护:电源输出端正负极直接短路,接通额定电压并持续 1Hr 后,再断开正负极短路装置,接入标称负载,电源应能正 常工作。 4. 过功率保护:当输出端接入超出标称值负载时,电源应自动降 低功率输出。 5. 抗雷击保护:雷击测试仪 6. 环境温度测试:恒温箱温度调至60C,开关电源置于 恒温箱内,外接正常负载。开灯并持续1Hr 。然后将开关 电源移至-25 C的恒温箱内,开灯并持续1Hr。如此 循环5 次。 7. 电源电压开关测试:在额定电源电压下,电源开启和关闭各 30s。无负载情况下循环200次。最大负载情况下循环800 次。 8. 寿命测试:路灯置于老化台上,持续工作。直至开关电源无法 工作。记录时间。 三防护等级测试方法: 1. 设备:水箱,时钟。 2. 测试方法:在标准大气压下,开关电源置于水箱中,样 品底部距水底至少1 米,样品顶部距水面至少0.15 米。时 间30 分钟。

认识家用电器标准跟电气安规性能跟测试方法

第二章:认识家用电器标准及电气安规性能和测试方法 家电一般按用途大致可划分以下9类产品: 一、家用电器的分类 家用电器是指用于家庭和类似家庭使用条件的日常生活用电器。 家电一般按用途大致可划分以下9类产品: 1. 空调器具:主要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以及过滤空气之用,如电风扇、空调器、空气清洁器等。 2. 制冷器具:利用制冷装置产生低温以冷却和保存食物、饮料,如电冰箱、冰柜等。 3. 清洁器具:用于清洁衣物或室内环境,如洗衣机、吸尘器等。 4. 熨烫器具:用于熨烫衣服,如电熨斗等。 5. 取暖器具:通过电热组件,使电能转换为热能,供人们取暖,如电加热器、电热毯等。 6. 保健器具:用于身体保健的家用小型器具,如电动按摩器、负离子发生器、周林频谱仪等。 7. 整容器具:如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 8. 照明器具:如各种室内外照明灯具、整流器、启动器等。 9.家用电子器具:是指家庭和个人用的电子产品。种类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 (1)音响产品:如组合音响、收录音机等 (2)视频产品:如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录像机、VCD、DVD等 (3)计时产品:如电子手表、电子钟等 (4)计算产品:如计算器、家用计算机等 (5)娱乐产品:如电子玩具、电子乐器、电子游戏机等 (6)其它家用电子产品:如家用通讯产品、电子稳压器、红外遥控器、电子炊具等。 二、家用电器安规标准概述 家用电器产品安规标准,是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和使用环境不受任何危害而制定的,是家用电器产品在设计、制造时必须遵照执行的标准文件,严格执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家用电器的安全就有了可靠保证。贯彻实施这一系列国家标准,对提高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性能将产生极大影响。 安全标准涉及的安全方面,分为对使用者和对环境两部分。 第一是防止人体触电 触电会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如果一个人身上较长时间流过大于自身的摆脱电流

性能测试报告模版.(参考)

针对XXXX内存溢出问题 性能测试报告 (仅供内部使用) 拟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修订记录

目录 1概述 (4) 2测试目的 (4) 3测试设计 (4) 3.1对象分析 (4) 3.2测试策略 (4) 3.3测试模型 (4) 3.3.1测试环境描述 (4) 3.4详细测试方法 (5) 3.4.1测试方法综述 (5) 3.4.2并发用户计算及启动 (5) 3.4.3监视统计数据 (5) 3.4.4业务模型 (6) 4测试结果 (7) 4.1CPU使用情况 (7) 4.2内存使用情况 (8) 4.3页面分解 (9) 5测试结论 (12)

XXX(针对内存溢出问题)性能测试报告 关键词: XXX系统性能测试事务响应时间测试报告 摘要: 本测试报告用于说明XXXX系统的内存溢出压力测试结果。 缩略语清单: XXXX:XXXX管理系统 1概述 本测试报告用于说明XXX系统中的内存溢出压力测试结果。根据客户反馈的情况,XXX系统存在内存溢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做任意业务操作,会引发内存溢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分析WEB服务器的配置,执行本次性能测试。 2测试目的 本次测试是重点是重现XXXX系统的内存溢出问题。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结合研发同事的建议,执行本次测试,目的在于重现XXXX的内存溢出问题,未涉及功能测试,以测试结果协助研发同事解决问题。 3测试设计 3.1对象分析 系统按照B/S(Browser/Server)模式设计。用JSP实现前台,SQL SERVER 2000 做后台数据库。 Web服务器使用JBOSS 4.0.2 ,编译器使用JDK1.4.2版本,WEB服务器日志输出调整为ERROR级。 3.2测试策略 本次测试分别模拟3个用户,虚拟5个IP,进行客户信息新增,客户列表读取,考核标准设置中的评价标准以及新增客户信息等操作,持续运行3个小时与4个小时。 3.3测试模型 3.3.1测试环境描述 1.测试环境需求 1 系统环境标准配置:

供电系统测试报告

供电系统测试报告目录 1 简介 1.1目的和范围 1.2术语和缩略语 1.3测试方案摘要 1.4测试方法 1.5测试工具 2 测试环境与配置 2.1 测试网络关系图 2.2 测试软硬件环境及配置 3 性能测试业务描述 3.1 测试需求 3.2 测试点1:点击分析按钮进行检索 4 测试结果 4.1 测试场景 4.1.1 场景设计1: 4.1.2 场景设计2: 4.2 测试结果 4.2.1 场景1结果: 4.2.2 场景2结果: 5 性能测试业务描述 5.1 场景1结果分析 5.2 场景2结果分析 6 结论 6.1 场景1结论 6.2 场景2结论

1 简介 1.1 目的和范围 完成对NLP管理系统的压力测试 主要是对硬件环境、系统设置等方面的调整来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 1)测试产品在单台应用服务器上部署时可以承受的最大并发数; 1.2 术语和缩略语 1.3 测试方案摘要 ● 应用服务器并发测试 ? 并发100用户 ◆ 总持续时间(包括加压/减压): 00:08:05 ◆ 最大运行 Vuser 数: 100 ◆ 总吞吐量(字节): 290,036,269 ◆ 总点击次数: 29,060 ? 并发50用户 ◆ 总持续时间(包括加压/减压): 00:06:24 ◆ 最大运行 Vuser 数: 50 ◆ 总吞吐量(字节): 1,027,085,669 ◆ 总点击次数:103,358 1.4 测试方法 假设最高峰时有100/50 人在线,那么该系统的最大并发数为100/50。根据系统 来进一步分析测试用户场景,并据此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案。 1.5 测试工具 ● 黑盒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