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李胜

2
2.1
2.1.1
根据已知条件 ;
查表2-1得H(0)=1;
查附录表6得 ;
2.1.2
根据弹丸三维图测得弹丸的侧表面积 ;
图2.1 弹丸表面面积测量
2.1.3
查附录表5得C=341.1;
2.1.4
2.1.5
根据弹体图纸得弹丸尾锥角 ,弹丸底部厚度为32mm
2.1.6
(1)计算头部波阻系数
根据弹丸三维图得引信半顶角
0.20
54.13
Ⅲ
55.17
0.2196
0.22
54.33
Ⅳ
55.46
利用差值法计算,则有
3.2
易知,在顶点处射角 =0,查弹道表计算顶点诸元。
3.2.1
表3.5弹丸弹道顶点高
CV0
600
628
650
0.20
6487
Ⅶ
7738
0.2196
0.22
6580
Ⅷ
7530
利用差值法计算,则有
4
4.1
4.1.1
飞行过程中速度达到超音速或跨音速时,会出现弹道波。弹道波包括弹头波、弹带波和弹尾波。在弹道波出现处,总是形成空气的强烈压缩,其中以弹头波为最强。弹头愈钝,扰动愈强,产生的激波愈强,消耗弹的动能也愈多。既然弹道波消耗弹丸的动能,则弹丸的速度逼因之而逐渐减小。这就意味着弹丸在运动中受到阻力的作用。这种由于弹道波的形成而产生的阻力,叫波阻。
内弹道课程设计

《内弹道学》课程设计报告题目:《152mm榴弹炮内弹道设计》学号:**********姓名:梁庆同组同学:陈周迪刘佳黄双帅指导老师:张小兵杨均匀时间:2011.9.151. 内弹道设计1.1 已知条件(1)口径 152mm(2)炮膛断面积 s=1.905dm 2(3)弹丸质量(kg )51kg (4)药室扩大系数 1.05(5)全装药 Pm (膛底铜柱压力,kg/cm 2) 3400 (6)对应最小号装药Pm (膛底铜柱压力,kg/cm 2)950(7)采用双芳-3火药,火药力f =950000kg.dm/kg ,压力全冲量 I k =2408kg.s/dm21.2 设计要求进行152mm 榴弹炮内弹道设计,要求初速达到V 965/g m s =,全装药压力小于给定压力。
设计炮膛构造诸元,火药参数,并进行正面计算。
1.3 设计过程简述(1)取定装填密度和相对装药量;本组选择数据范围为:0.6~0.9∆=,0.25~0.6mω=(2)取次要功计算系数1 1.02ϕ=,将指标铜柱压力转化平均最高压力;11(1)=1.12(1)33d d P P P m mωωϕϕ=++电测铜柱 (3)根据选定的∆,m p 计算出有弹道设计表中查出相应的gΛ;(4)计算ω及0W ;(5)求解g l 和g W ;2000g g s g l W W l S d Sl W η==Λ==(6)根据选定的 1.05k χ=,求解炮膛结构诸元;求药室长度kw l l χ00=0W q qωωω==•∆炮膛全长 0w g nt l l L +=炮身全长cw g sh l l l L ++=0cl 为炮闩长=(1.5~2)d(7)根据已知的∆,m p 查弹道设计表求出B,由下式计算出压力全冲量k I =,进而可求出火药的厚度(8)选取火药型号,进行适当修约规整后,进行正面计算,检验设计准确与否。
2.方案评价标准内弹道设计,有诸多评价标准,利用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判断方案的优劣。
弹道脉冲分析器课程设计

弹道脉冲分析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弹道脉冲分析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流程及组成结构。
2. 学生能掌握弹道学基本概念,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并运用这些概念解释实际弹道问题。
3. 学生能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弹道脉冲数据,得出有效结论。
技能目标:1. 学生能操作弹道脉冲分析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弹道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弹道分析实验。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据讨论和结果分析,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弹道学产生兴趣,培养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学生认识到弹道学在国家安全、民用安全等领域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中物理学科,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弹道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弹道学领域培养后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弹道学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位移、飞行轨迹等,对应教材第2章。
2. 弹道脉冲分析器原理:介绍弹道脉冲分析器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对应教材第3章。
3. 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如何使用弹道脉冲分析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对应教材第4章。
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弹道案例,让学生了解弹道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对应教材第5章。
5. 小组讨论与实验设计:分组进行讨论,设计简单的弹道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课堂讲解:共计4课时,分别介绍弹道学基本概念、弹道脉冲分析器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实际案例分析。
2. 实践操作:共计2课时,学生分组操作弹道脉冲分析器,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 小组讨论与实验设计:共计2课时,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实施弹道分析实验。
内弹道课程设计报告

内弹道课程设计报告题目:152mm榴弹炮内弹道设计1、设计目的榴弹炮作为最早登场的陆军武器之一,历经了几百年沧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采用新原理、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加以改进,已经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现代化的牵引式榴弹炮已经不是技术落后兵器。
所以我们要设计出优良的榴弹炮。
对152榴弹炮进行设计,通过设计研究明确身管设计方法和思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该火炮的战术技术性能。
2、设计要求已知条件(1)口径 152mm(2)炮膛横断面积 s=1.905dm2(3)弹重45.5kg(4)药室扩大系数 1.05(5)全装药最大压力Pm〈3200kg/cm2(铜柱压力)(6)最小号装药最大压力Pm>=900kg/cm2(7)采用双芳-3火药,火药力为950000kg.dm/kg,Ik=2408kg.s/dm2初速分级如下表所示:表一装药号初速(m/s)全965一803二680三592四510五443设计要求(1)对152进行弹道设计 (2)对设计方案进行正面计算(3)进行装药设计(含点火药量、除铜剂等的设计计算)(选做)3、设计步骤(1)取定装填密度和相对装药量;我们小组取∆=0.28至0.85,m ω取0.25至0.8 (2)取次要功系数ϕ,mK ωλϕ2+=。
对于榴弹炮K=1.06,将铜柱压力转化为实际压力;铜实m m P P *12.1= (3.1)ggk∧+∧+=11312χλ (3.2)(3)根据取定的m P 、∆、mω,在弹道设计表中查出相应的相对行程g ∧;(4)计算ω和o V ; m m*ωω=(3.3)V 0=ω/Δ (3.4) (5)求解g l ,g V : SV l oo =,其中201905.0m S = (3.5) og og g V V l l ==∧ (3.6)(6)根据选定的K χ=1.5,求解炮膛诸元求解药室长度kov l l oχ=(3.7)炮膛全长ov g nt l l L += (3.8) 炮身全长c v g sh l l l L o++= (3.9)其中c l 是炮闩长度,一般0.2~5.1=dl c(7)根据已知的m P 、∆、mω,在弹道设计表中查出相对应的B ,由公式 2SmBf I K ϕω=(3.10) 求得Ik ,进而求得火药弧厚。
基于工程实践指向的弹道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引言弹道学作为研究弹箭在发射全过程中运动规律及伴随发生的有关现象的科学,在军地高校兵器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一门极其重要的理论课程。
课程旨在枪炮弹箭装备结构、运用等涉及的弹道问题共性原理,装备覆盖范围跨越口径、种类、军兵种限制,重在“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武器装备技术、管理、运用等岗位上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理论基础。
弹道学上接普通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基础理论,下通武器装备构造学、设计理论、实验测试等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勤务保养、检测维修、联调联试、指挥组训等军队岗位实践,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在内容、方法上实现专业基础理论与武器装备工程应用之间的桥接,是培树工程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另外,弹道学是属于工程热物理和应用力学范畴内的综合性学科,与燃烧学、热力学、传热学以及动力学等基本理论关系密切,课程内容涉及大量基本概念、数学符号、方程和表达式,对学生的理论功底尤其是力学、数学基本功要求高,从比较意义上,学习综合难度较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窘境。
鉴于此,侧重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本文阐述了弹道学课程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的一些经验做法,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同行共鸣,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学思路和内容设计总体考虑弹道学理论性强、难度大是不争的事实,“难、繁、杂、散”往往是学生对课程的第一印象。
如果从理论到理论,从方程到方程,课程教学就成了真正的“空中楼阁”。
因此,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的理念加持下,秉承“贴近装备、服务工程、强化实践”的教学思路,注重课程的工程应用性,按照“强基础、重实用”的原则,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弹道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结合武器装备设计、运用过程中的典型弹道问题,按照“认识现象、分析机理、解决问题”的思路,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分组研讨、算例开发、实验测试等教学方法,侧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理论的认识和基本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基于工程实践指向的弹道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赵建新李鹏刘海平(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火炮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03)【摘要】弹道学是兵器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理论课程,在打牢理论基础、提高理论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导弹设计课程设计

导弹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导弹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分类,掌握导弹设计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导弹飞行原理,了解导弹的制导、推进、载荷等关键技术。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导弹技术在国防和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导弹设计中的技术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导弹设计的简单实践项目,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导弹设计原理,开展创新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导弹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2. 学生通过学习导弹设计,增强国防意识,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爱国情怀为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导弹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技领域的兴趣,为我国国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导弹基本概念:导弹的定义、分类、结构及原理,导弹发展历程及在国防中的应用。
2. 导弹飞行原理:气动布局、推力与阻力、飞行控制、制导系统等。
3. 导弹关键技术:推进技术、制导技术、载荷技术、突防技术等。
4. 导弹设计实践:分析导弹设计案例,了解设计流程及方法,开展小组合作设计简单导弹模型。
5.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导弹创新设计,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结合教材,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导弹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气动布局原理。
第二课时:导弹飞行原理,推进技术及制导技术。
第三课时:导弹载荷技术,突防技术。
第四课时:导弹设计实践,分析案例,开展小组合作设计。
第五课时:创新设计,展示成果,总结评价。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导弹设计相关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弹道学课程设计

弹道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弹道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影响弹丸运动轨迹的因素,如重力、空气阻力等。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弹丸(如步枪子弹、炮弹)的弹道特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弹道学中的关键概念,如初速、射程、精度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弹道学原理,分析并计算特定条件下的弹丸飞行轨迹。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弹道学相关理论,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弹道学在军事、射击运动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理学,尤其是弹道学领域的兴趣,提高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3. 学生通过学习弹道学,培养严谨、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弹道学原理和实际应用,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弹道学基本知识,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弹道学基本原理:介绍弹丸运动轨迹的影响因素,包括重力、空气阻力、发射角度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2. 弹丸类型与弹道特性:分析不同类型弹丸(步枪子弹、炮弹等)的弹道特性,对应教材第三章。
3. 弹道学关键概念:讲解初速、射程、精度等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对应教材第四章。
4. 弹道计算与分析:教授弹丸飞行轨迹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应教材第五章。
5. 实践应用:探讨弹道学在军事、射击运动等领域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六章进行讲解。
6. 实验设计与操作: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弹道学相关理论,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对应教材第七章。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介绍弹道学基本原理,学习教材第二章内容。
2009302026王勋

航空外弹道学课程设计姓名:王勋班级: 08030902班学号: 2009302026时间: 2012.7.12一、已知条件及题目要求1.查表可知,标准下落时间()21.12S s s2.气象:760on h mmHg =288.4on K τ=29.27R =温度梯度35.86210G -=⨯度/米8.4on mmHg =e3. 弹丸参数:216.5q kg =0.299d m =弹长 2.11L m =9.806g =4. 空气阻力系数:00.160x C =5. 初始条件:400/u m s =0w =0p =2000m H =要求:列出弹道参数,并画出炸弹弹道曲线。
二、题目分析对于所给题目,取直角坐标系Oxy ,坐标原点取在投弹高度为H 的投弹点O 上,x 轴取在飞机投弹瞬间速度1v →的铅垂面(投弹面)内的水平方向,y 轴铅直向下,如图1所示。
转角方向规定顺时针为正。
设弹道上任一点M 速度向量v →在x 轴与y 轴上的分量分别为u 与w 。
图1 水平轰炸图由题目给出的条件,P=0,W=0可以知道,所要设计的题目类型为无外力的水平轰炸,由于飞机速度V 在X 轴方向上,因而初始条件为:当0t =时,u v,w 0,x=0,y 0,0.θ====建立方程组如下:()G(v )1=()G(v )+cos equations(1)sin du CH H y dt d CH H y g dt dx u v dt dy v dt v τττττωωθωθ⎧=--⎪⎪⎪--⎪⎪⎪==⎨⎪⎪==⎪⎪⎪⎪⎩()(2)(3)(4)(5) 三、相关参数计算(1)弹道系数C 的计算 0.2460.650.16C C i x0x0===2233id 0.2460.299C 10100.10158216.5q ⨯=⨯=⨯= 其中d 为弹直径,q 为炸弹的重量。
(2)288.4G*(2000)y τ=+-,其中310*862.5G -=(3)查表得)Ma (C x0,其中:v Ma a v *(288.40.005862*2000-0.005862y)^0.520.074v *(300.124-0.005862y)^0.520.074==+= Ma 可作如下近似)Ma (C x0=(4)(v )G τ的计算onH τγγ 其中0()x v C a由(3)可求得,τ由(2)计算可求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论文)评语及成绩评定综合课程设计(B2)任务书一、设计题目:100mm加农炮杀伤爆破弹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计算二、已知条件: 1 结构尺寸(见附图)2 弹丸直径D=100 ㎜3 弹丸初速v0= 900 m/s;弹丸总长度L=560 ㎜4 弹丸射角045θ=︒5 弹丸质量m =15.6 ㎏6 弹丸转动惯量比J y/J x=2.0354㎏㎡/0.2152㎏㎡=9.467 火炮缠度η=32(d)8 引信为海-时1引信,其外露长度为129 ㎜,质量为0.641㎏旋入弹体深度为29㎜,小端直径为8㎜;9 弹丸质心位置(距弹底)X=172 ㎜10弹体材料D60三、设计要求: 1 用AUTOCAD绘制弹体零件图和半备弹丸图2 对弹丸结构进行空气动力特性分析3 利用所学方法进行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计算4 根据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进行弹道计算5 进行弹道飞行稳定性计算6 总结分析计算结果7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前言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对100mm加农炮杀伤爆破弹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的计算。
是以《弹道学》和《空气动力学》为基础的综合课程设计。
是在学习课程之后对我们的知识的加深理解和检验。
《弹道学》是一门研究弹丸从发射到终点运动规律及其发生的现象的学科,全弹道可以分为:起始弹道、内弹道、中间弹道、外弹道和终点弹道。
内弹道是研究火药气体对弹丸作用的学科即是弹丸膛内运动规律;外弹道是研究空气对弹丸作用及其有关问题的学科。
都是为了达到远程压制、精确打击和大威力的目的。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和在空气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即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或物体不动而空气流过物体时,空气的运动规律及作用力(空气内部的和空气对物体对空气的)所服从的规律。
可归纳为:弹丸飞行时,周围空气的相对运动规律;空气与弹丸相互作用下的力和力矩组;寻求改善作用弹丸上的空气动力,提高飞行稳定性。
空气动力学导源于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流体中的作用力及其运动规律。
空气动力学是航天航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飞行器设计的先行官,是航天航空领域的重要专业之一。
它在学术研究内容是流体力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在航天航空的作用流体力学本身。
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吴镇远在他的1981年的学术论文说到,19世纪末开始预测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空气作用力和力矩将成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主题。
弹丸空气动力学与外弹道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外弹道学是讨论弹丸在空中飞行运动规律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
外弹道学研究对象中所谓“弹丸在空中的运动”是指弹丸质心运动——旋转和摆动;所谓“相关问题”是指弹丸在空中运动时所形成的空气动力、弹丸飞行稳定性理论和外弹道学的重要应用——射表编制和弹道设计。
主要任务:“100㎜杀爆弹空气动力特性分析和弹道计算”就是应用《空气动力学》和《外弹道学》以及相关的弹道表的相关知识,结合弹丸结构参数分析空气动力特性、计算迎角为零时的空气动力,以及空气中的弹道计算和飞行稳定性计算。
学生签字: 寄小龙日期:2010年6月目录1 绘制弹丸零件图和半备弹丸图---------------------------------------------------------------12 弹丸结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22.1弹丸结构参数的计算-----------------------------------------------------------------------22.2弹丸所受空气动力和力矩参数-----------------------------------------------------------33 迎角为零时弹丸空气动力参数计算---------------------------------------------------------63.1弹头部波阻系数的计算--------------------------------------------------------------------63.2弹尾部波阻系数的计算--------------------------------------------------------------------73.3弹体表面摩擦阻力系数--------------------------------------------------------------------83.4弹体底部阻力系数的计--------------------------------------------------------------------94 外弹道计算--------------------------------------------------------------------------------------105 弹丸飞行稳定性计算--------------------------------------------------------------------------125.1弹丸陀螺稳定性计算----------------------------------------------------------------------125.2弹丸追随稳定性计算----------------------------------------------------------------------136 结果分析-----------------------------------------------------------------------------------------167 结束语--------------------------------------------------------------------------------------------17 参考文献---------------------------------------------------------------------------------------------18 附图1附图2附图31绘制弹丸零件图和半备弹丸图据任务书所提供的弹体结构简图和尺寸,运用AutoCAD绘制100mm加农杀爆弹弹体结构图,(弹体图,半备弹丸图和弹丸零件图)标出相关尺寸,小的地方进行放大或者解剖,以便于识图和计算。
工作内容:1. 100㎜杀爆弹的半备弹丸图即是装配图。
(见附图一)2.100㎜杀爆弹弹体图。
(见附图二)3.弹体零件图(防潮帽)。
(见附图三)通过画图可以加深我们对弹丸的认识和理解,更了解弹丸具体结构。
比如:弹丸由三部分(弹头部、圆柱部和弹尾部)组成,弹头部有锥形、圆弧形和抛物线形;弹体有一定的比例,圆柱部在1~2d左右,弹带离弹尾大于d/4,弹尾锥角在9度等。
有些弹丸还具有稳定装置。
他这些都是为了达到减小阻力,加强稳定性和扩大装药量的综合利用。
也加深了我们对CAD软件的运用,加强我们对机械制图的运用。
更加熟练的进行利用标注样式管理器,创建尺寸标注样式,根据需要,创建标准标注、带尺寸公差标注、圆柱标注等。
为了快捷画图熟练利用镜像、复制、偏移等功能,会用些%%c、%%d、%%P 在CAD上表示直径、度数和正负号等。
对特殊的地方进行放大或者解剖,便于识图和计算等!这些任务安排在第一周完成!2对弹丸结构进行空气动力特性分析2.1弹丸结构参数的计算弹丸弹体形状可看成是由一条母线绕对称轴旋转而成的,这样的物体称为旋成体。
它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削尖的弹头部,延伸的圆柱部,收缩的弹尾部。
对于尾翼稳定的弹丸还要加上稳定装置(如尾翼),弹丸的各部分的外形结构、重量与质量的分布设计是否合理,对弹丸的弹道性能、气动力好坏和威力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
头部的头顶角记为β0,一般不大于20°;在高速飞行时,头部越长,波阻越小,头部母线和圆柱部相割(而不是相切)有利。
圆柱部长度约为1~2d,圆柱部较长可以保证弹丸在膛内稳定和一定的装药空间而保证弹丸威力。
弹带离弹尾部距离要大于d/4,以避免附面层因弹带存在而和弹体分离,致使涡阻增大。
但是圆柱部增长,摩阻要增大。
为了减小尾部的波阻,采用截头锥形尾部,尾部收缩角记为βt,在6~9为好,一般小于10°。
弹体的长细比不一样,一般的旋成体长细比在4.5~6。
为分析方便,采用柱坐标系。
100mm杀爆弹的旋成体结构图如图2.1所示。
图2.1 旋成体结构图组成旋成体的几何参量如下:旋成体最大直径————D=100 mm;旋成体底截面直径———D d=87.9mm;弹头部长度——————L n=314 mm;圆柱部长度——————L c=211mm;弹尾部长度—————L t=35mm;旋成体总长度————L B =560mm ; 弹头部头顶角————β0=18.1°; 弹尾部收缩角————βt =9°; 除上述几何参量外,还有几个无量纲量: 旋成体长径比: B λ=5.60 弹头部长径比: nn mL D λ==3.14 圆柱部长径比: cc mL D λ==2.11 弹尾部长径比: tt mL D λ==0.35 旋成体收缩比: d S =22d d m mS D S D ==0.77262.2 空气动力和力矩参数弹丸在空气中飞行可以看成是以同样速度的气流流向弹丸,其间弹丸和空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样的,弹丸和空气之间存在表面力的作用,表面力有两种:一种是垂直弹体表面的力(即是法向力),一种是切于弹体表面的力(即是摩擦力),重力引起的质量力和其他引力忽略不计,另外在底部发生流动分离。
形成一个底部低压区,这些分布力沿弹体表面积分得一个总空气动力向量,这个总的空气动力向量在气流方向和垂直于气流的方向的投影称为阻力和升力。
旋成体上所受的总空气动力R 总空气动力矩M 在各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具有不同的名称。
见图2.2,在速度坐标系中:图2.2 坐标系X ——R 在ox 轴上投影,称为阻力; Y ——R 在oy 轴上投影,称为升力; Z ——R 在oz 轴上投影,称为侧向力; M x ——M 在ox 轴上投影,称为滚转力矩; M y ——M 在oy 轴上投影,称为偏航力矩; M z ——M 在oz 轴上投影,称为俯仰力矩。
计算空气动力时,经常采用它们的无量纲系数。
无量纲系数是空气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衡量气动力性能优劣的重要参量。
空气动力R 的模正比于2V S ρ∞∞,其中ρ∞、V ∞分别是来流密度和速度,S 是特征面积,对旋成体弹丸取弹体的最大截面积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