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囊虫病的防治
包虫病的预防与控制

包虫病的预防与控制包虫病是一种由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食用被包虫感染的动物肉类或接触被包虫污染的土壤、水源而传播。
为了预防和控制包虫病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 提高公众意识:宣传包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包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在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等方式来提高公众意识。
2. 畜牧业管理:加强畜牧业管理,提高养殖场的卫生条件,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检查和消毒,防止包虫的传播。
同时,加强对养殖场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包虫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3. 食品安全控制: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严格检查和控制肉类产品的质量,确保肉类产品的安全性。
对于可能被包虫感染的动物,如猪、牛、羊等,应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筛查,确保其不会成为包虫病的传播源。
4. 卫生环境改善:加强农村卫生环境改善工作,改善农村地区的卫生条件,减少包虫病的传播途径。
包括改善饮水条件,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对农田、草原等环境的管理等。
5. 畜禽粪便处理:加强对畜禽粪便的处理,避免粪便中的包虫卵进入土壤和水源。
可以采用合理的粪便处理方法,如堆肥处理、沼气池处理等,确保粪便中的包虫卵被有效地杀灭。
6. 定期体检:对于容易接触包虫的人群,如养殖业工作者、农民等,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者,减少包虫病的传播。
7. 防止食用生肉:提倡不食用生肉,特别是未经烹饪的肉类产品。
生肉中可能存在的包虫幼虫很难被杀灭,因此,食用熟透的肉类是预防包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8. 接种疫苗:对于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可以考虑接种包虫病疫苗,以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包虫病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监督、改善卫生环境等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包虫病的传播。
同时,个人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可能被包虫感染的食品和环境,以保障自身的健康。
猪囊尾蚴病流行与检疫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30 ·2021.230 引言猪带绦虫(又称有钩绦虫、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是引起猪囊虫病的病原,属于带科、带属[1],猪囊尾蚴病便是由该病原寄生于猪的肌肉、心、脑、眼等器官中引起的一种疾病。
临床上猪囊尾蚴外观是近似椭圆形的乳白的半透明囊泡,囊内充满液体,囊壁上有一头节,其构造与成虫头节相似,头节上带有两圈小钩的顶突和4个圆形吸盘。
猪囊尾成虫阶段为有钩绦虫,有钩绦虫为大型绦虫,虫体扁长如带,半透明乳白色,由成百上千个节片组成。
头节小呈球形,其上有顶突,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呈两行排列。
顶突后有4个圆形吸盘[2]。
1 猪囊尾蚴感染危害及症状猪囊尾蚴在临床上对生猪的影响不明显,病猪感染后,体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为慢性消耗病,病情严重的病猪会发生营养不良,肌肉颜色变淡,呈贫血症状,轻度水肿,常显两肩显著外张,臀部不正常肥胖,呈哑铃形体型或狮体状(病猪表现明显的前后不对称,呈葫芦状),发出嘶哑声音,呈现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难。
该寄生虫寄生于生猪大脑时可导致很严重的神经症状,甚至突然死亡。
寄生于眼内时,引起视力减退、眼神痴呆、眼球外凸,眼结膜充血,深处可发现粒大小的结节。
安静状态下咬肌、肩胛肌颤动。
2 猪囊尾蚴生活史患病猪排出的粪便可能带有猪带绦虫的虫卵、孕节片,虫卵、孕节片被生猪直接或间接吞食,进入肠内后逸出六钩蚴,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再随血流散到全身各处,寄生于某些组织,70 d 左右发育为囊尾蚴。
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称为“米猪肉”,囊尾蚴在生猪股内侧肌最多,其次为深腹肌、肩胛肌、咬肌,也见于心、脑、肝、胃、肺等器官。
囊尾蚴在生猪体内生活可长达3~5年,不同品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用途的猪都被囊尾蚴侵害感染,其中仔猪被感染后发病率相对较高,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并且容易变成僵猪,降低饲料报酬,失去饲养价值,给养猪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猪带绦虫

囊虫病是由猪带绦虫幼虫猪囊尾蚴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病。
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以发展中国家多个省(市、区)存在囊虫病感染病例,以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发病率较高,猪囊尾蚴可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内脏、脑、眼等不同部位,其中脑囊虫病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
我国屠宰场检出囊虫病猪多时可达10%,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多,该病的流行呈现城市患者增多和儿童患者比例增高的新特点。
该病防治存在化学药物的残留和抗药性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妊娠节虫和虫卵被猪和牛吞食后,卵壳在其二脂肠内消化,六钩虫蚴脱出,钻过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及淋巴循环运往全身,以横纹肌为主要寄生部位发育成囊尾蚴,称囊虫。
绦虫病是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疾病。
猪肉绦虫由于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虫的猪肉而患病,人为终宿主,并且还可由于吞食其虫卵成为其中间宿主而患米虫病。
“米猪肉”又叫“豆猪肉”是一种称为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在猪的肌肉内造成的,在有囊尾蚴寄生的猪瘦肉上,可见黄豆大小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囊内充满液体,并有米粒大小的头节,其上有小钩和吸盘,囊尾蚴在猪体的寄生部位以腿、腰、肩、心、舌、颈处的肌肉为多见,人吃了生的或未熟的米猪肉后,囊尾蚴的头节受消化道内胆汁的刺激而翻出,借助头节的小钩固着于小肠壁上,经2~3个月后发育为成虫称猪带绦虫,由其引起的疾病称猪绦虫病。
猪肉绦虫又称猪带绦虫,或钩绦虫,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带形科动物。
虫体白色带状,全2—4m,宽7—8mm。
虫体分头节、颈部和节片三部分。
(厌氧生物.但是其幼虫和虫蚴都是在有氧环境下长大)头节圆球形、直径1mm。
头节前中央为顶突,其上有大小相间或内外两圈小钩,顶突下面有四个吸盘,靠小钩和吸盘钩挂和吸附在寄主的小肠壁上,通过体表吸收人体小肠内已消化的养料。
探析基层兽医治疗常见猪病的用药常识

探析基层兽医治疗常见猪病的用药常识基层兽医是农村地区畜牧养殖的重要一环,他们负责着兽医治疗、预防、检疫、营养等工作。
而针对常见的猪病,基层兽医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用药常识,以保障猪的健康和生产。
接下来,我们将对基层兽医在治疗常见猪病时的用药常识进行探析。
一、常见猪病及其用药常识1. 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高病死率的疾病。
治疗猪瘟主要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以及解热镇痛药。
常用的药物有利福平、头孢呋辛、磺胺类药物等。
2. 猪伪狂犬病3. 猪肺炎猪肺炎是由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治疗猪肺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消炎药以及支持疗法。
常用的药物有青霉素、头孢菌素、氨苯青霉素等。
4. 猪霍乱5. 猪囊虫病猪囊虫病是由囊尾蚴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厌食、疲乏等症状。
治疗猪囊虫病主要采用驱虫药、抗寄生虫药和维生素。
常用的药物有多威、多杀虫等。
二、用药常识1. 合理用药基层兽医在治疗猪病时,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对于不同的疾病,应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滥用药物造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 药物剂量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根据猪的体重和年龄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的使用药物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同时要注重药物的使用频率和疗程,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3. 药物存储兽医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存储条件,避免药物受潮、曝晒或过期失效。
一般来说,药物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食品和饲料,以免造成交叉污染。
4. 注意药物禁忌一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对猪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兽医在使用药物时,需要了解药物的禁忌症,避免给猪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5. 观察疗效在用药治疗猪病后,应及时观察疗效,如症状有所改善或消失,可继续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如未见好转或症状恶化,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更换药物。
通过对基层兽医在治疗常见猪病时的用药常识进行探析,我们不难发现,合理选药、合理用药和科学用药是基层兽医在治疗猪病时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
猪囊尾蚴病的检疫与综合防治

5 猪囊尾蚴虫病的防治
猪囊尾蚴病是危害人畜健康十分严重的疫病 ,在我 国 , 其一直 以来为检疫部门重点关注的动物疫病之一 。 目前 , 我
国检疫部 门在猪囊尾蚴病检疫和防治上取得 了显著 的成绩 , 但是 , 存在 的问题也不容 忽视 : 首 先是 国内的一些猪 场养殖 环境极 差 , 养殖 人员对牲畜 的检疫意识淡 薄 , 使 得人猪 之间 感染疫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第二 , 国内一些小城市生猪私 屠滥宰 情况十分严重 , 存在检疫 部 门监管 真空 的状 况 , 因此 造成大量感染猪囊尾蚴病 的生猪 肉流人市场 。第三 , 很多消 费者缺乏对猪囊尾蚴病猪 肉危害性 的认识 , 在购买猪 肉时只 关 心新 鲜度和价格 , 对疫病 的了解知 之甚少 , 这就大 大增加 了人畜感染 的可能性。
2 猪囊尾 蚴病 发病原 因
层薄膜 、 膜 内见一Hale Waihona Puke 粒大的乳 白色结节 即可确定为猪囊尾
猪囊虫病的诊治

贵州畜牧兽医
21 0 0年
第3 4卷
第 6期
金
鸿。 ,胡
奎 周 春香 龙 文波 汪 , , ,
俭 钱德 兴。 ,
凯里 56 0 5 00; 56 0 ; 50 0 凯里
(. 1 贵州省凯里市动物疫病 预防控制 中心 , 贵州
3 贵 州 省 动 物 疫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 州 . 贵
脂培养基 、 血琼脂培养基和厌氧 培养基 ,7℃培 养 2 3 4小时 , 4 5 猪瘟、 . 圆环病毒病 、 高致病性 猪蓝耳病检验 用猪瘟直
接荧光抗体染色法 、 圆环病毒 P R检测法 、 C 高致病 性猪蓝耳
病 P R检 测 法 , 说 明 书操 作 规 程检 测 , 为 阴 性 。 C 按 均 46 寄生虫检查 . 将 各 脏 器 中 发 现 的 黄 豆 大 小 半 透 明 囊 状
4. , 15℃ 鼻镜干 , 、 、 耳 唇 四肢 、 颈部 、 胸部 、 腹部 两侧及腹下
皮肤潮红 , 吸困难 , 部肿 胀 , 吐 , 便干 结 , 便赤 黄 。 呼 腹 呕 大 小
病死猪全身皮肤发红 , 眼结膜苍 白, 腹股 沟淋 巴结肿大 。
3 剖 检 变化
解剖病死仔猪及育肥猪各 2头 : 尸僵完全 , 口腔内充满 泡
中 图分 类 号 :S8 8 2 5 .8 文献标识码 : B
2 贵州省黔东南 自治州动物疫病预 防控制 中心 , . 贵州
贵阳
5 00 ) 5 0 8
文 章 编号 :10 0 7—17 (0 0 0 0 2 4 4 2 1 )6— 0 8—0 2
20 0 9年 6月 下 旬 , 州 省 凯 里 市 某 猪 场 暴 发 一 起 以 高 贵 热 、 卧 、 吸 困 难 、 腹 肿 胀 为 主 要 症 状 的疫 病 , 综 合 治 喜 呼 肚 经
猪绦虫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措施

3 结 语
猪 绦虫 病 为 1 类较 为 常见 ,同时危 害广 泛严 重
的人畜共患病 , 将对文明、 健康的社会生活环境造成 不 良影响, 危及人身安全。为此 , 只有针对该类病种 特征 ,产生 的显著影响制定科学有效的临床诊断与
2 防治 措 施
为有 效 预 防猪绦 虫 实 现 牲 畜有 圈 的健 康
上 。在持 续 2 ~ 3 个 月 的生 长发育 时间后 , 便 会 成为 成
虫, 进而形成猪绦虫病。猪带绦虫成片粒衔接状 , 通 过肠 腔 汲 取 营养 并维 持生 长 。轻度 患 病 者将 有感 腹
部 不适 , 并伴 随 消化不 良现 象 。重 度患病 者会 由于 头 节 小 钩令 肠 壁受 损并 引 发肠 穿 孔 ,严 重 时还 会 造 成
腹 膜炎 病症 。
蠕动 , 而形成孕节落下 , 以及虫卵返到尾部被逐步消 化, 可 位 于 十二 指肠 中孵 化 形成 六 钩 蚴 , 并 可 伴 随人 体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肌肉之 中。还有一类为体外 自身 患病 感染 ,发病 原 因 为绦 虫病 人 排便 后 没 有 清 洗双 手 而沾 染 到体 内排 出的绦 虫 虫卵 ,并 通过 直 接
全 腹 的隐 隐作痛 , 并 出现腹 泻 以及 食 欲亢进 等 问题 。
轻 度 患病 猪通 常 较难 发 觉 ,而在 患 病感 染 较 重
时, 其颈 、 头、 肩、 舌 以及 眼 睑会 形 成 突 出囊 尾 蚴 , 还
会 伴 有 急促 呼 吸 、 打 呼噜 等症 状 。进 行剖 检 阶段 中 ,
头部 位 与 颈部 肌 肉 中显 见 。人食 用 患 病生 猪 肉以及
未 煮熟 猪 肉后 ,将 会令 囊 尾 蚴 头节 在 消化 道 胆 汁作
猪囊尾蚴病

诊断
猪囊尾蚴病的生前诊断比较困难。
轻度感染的病猪生前无任何表现。只有在重 度感染时,患猪表现肩部(肩胛骨处)肌肉严重 水肿,增宽,后臀部肌肉水肿隆起,外观呈葫芦 状似亚铃形,有的呈狮子形。走路时前肢僵硬, 后肢不灵活,左右摇摆。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或 有憋气现象,睡觉时发鼾。
本病在黑龙江省的分布、发生和流行以农区 为主,半农半牧区次之,山区、林区少见。安达、 肇东、肇州、肇源、讷河、龙江、依安、依兰、 桦南、富锦、双城等地污染面广,发病率高。
如果我们能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严 格把住病从口入关,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改变不科学的卫生习惯,讲究饮食卫生,人有钩 绦虫的感染率即可迅速降低。
用手指反复触摸舌面、舌下、舌根部有无囊 尾蚴结节寄生,当摸到感觉有弹性,似豆粒大小 的一个或数个囊状物存在时,即可确认是囊尾蚴 病猪。
应用血清免疫学方法诊断猪囊尾蚴病,多采 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 验(ELISH)进行诊断,随着抗原的存化和技术 的改进,检出率可达90%以上,但仍难排除与细 颈囊尾蚴和棘球蚴的交叉反应。
虫体囊状,故又称猪囊虫。有钩绦虫的幼虫 也可寄生在人体内,引起人的囊尾蚴病。猪囊尾 蚴是有钩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存在形式,猪和 野猪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而人则是有钩绦虫的 终末宿主。在分类学上有钩绦虫属于带科 (Taeniidae)中的带属(Taenia)。
本病主要危害人、畜,所以是肉品卫生检验
的必检项目之一。有囊尾蚴的猪肉不能食用,因 此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肉品损失。
数小时,再煎至200~250ml。早晨空腹时先吃 下南瓜籽仁粉,半小时后服煎剂,再隔2h服泻剂 (30g硫酸镁溶于200ml水内),服药后注意卧 床休息待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鞠—~— 。 隧 ——《 _—_ 霸■■■Il■稀
疫病防治
浅谈猪囊虫病的防治 李周秀(云南省文山县开化镇畜牧兽医工作站663000) 摘要:猪囊虫病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危害性很大。笔者在畜牧兽医工作实 践中.深感该病防不胜防。理论上防 治猪囊虫痛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 实际上一些地区的防治工作缺乏宏观 指导,缺乏统筹,缺乏协调,结果是 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笔者认为: “重幼虫.轻成虫”不能消灭猪囊虫, 必须采用一套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囊虫病;防治 猪囊虫病是由于人的有钩绦虫的 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组 织中所引起,是一种为害严重的人畜 共患病。多年来猪囊虫病的发生与传 播在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 威胁着人身的健康与安全。所以,要 注意加强猪肉食品卫生检验工作,搞 好猪囊虫的防治。 1猪囊虫病的危害 1.1猪囊虫的虫体特征和它的生 活史 猪囊虫是寄生在人或畜体的有钩 绦虫的幼虫.患猪是人绦虫的中问宿 主。猪囊虫为白色半透明,黄豆大的 包囊,包囊壁为薄膜状,囊内充满透 明的液体,囊壁上有个白色头节。猪 囊虫寄生在肌肉内,以舌肌、肩胛部 肌、股内侧肌及心肌最为常见,严重 时。全身肌肉以及脑、肝、眼,甚至 脂肪内也能发现。如果人吃了未煮熟 的囊虫病猪肉或误食了粘有囊虫头节 的生冷食品,而感染有钩绦虫病,囊 虫进人了人的小肠后,在肠液作用下, 98口匾嗣匿团 2010.6 伸出头节吸附在肠壁上,经2个半月 发育成为成熟的有钩绦虫。有钩绦虫 又称猪带绦虫、猪肉绦虫或链状带绦 虫,人是有钩绦虫唯一的终末宿主。 有钩绦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呈白 带状,长约2 ̄4米,虫体内有700~ 1000个节片组成。头节很小,仅有粟 粒大,节片由前向后逐渐变大,后端 节片长3厘米,宽l厘米。里面含有 很多虫卵(3-5万个),叫孕卵节片, 成熟的孕卵节片不断脱落.随粪便排 出人体。猪吃了带孕卵片或节片破裂 后逸出的虫卵。在小肠内。虫卵里的 幼虫(六钩蚴)逸出,钻人肠壁,经 血液或淋巴流动到全身.经约1O周时 间发育为囊虫。 1.2猪囊虫病的危害 猪囊虫病在1993年被联合国卫生 组织列为根除的六大疾病之一。它是 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我 国动物检疫,特别是寄生虫病检疫的 重点控制对象之一.在生猪屠宰检疫 ]=作中,囊虫病是重点的检疫对象。 2猪囊虫病诊断及处置 2.1猪囊虫病的临床特征 一般患猪在生前无明显的临床症 状,因此在猪的生前诊断比较困难, 但只要平时注意仔细观察猪群,仍可 从患猪的临床反应中综合分析辨认患 猪囊虫病的病猪,归纳起来可总结 如下: 患猪多呈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一 般症状,常表现为营养不良,生长发 育受阻,被毛长而粗乱,贫血,可视 粘膜苍白,且呈现轻度水肿。 患猪腮部肌肉发达。前膀宽,胸 部肌肉发达,而后躯相应的较狭窄, 即呈现雄狮状。前后观察,患猪表现 明显的不对称。 患猪睡觉时,外观其咬肌和肩胛 肌皮肤常表现有节奏性的颤动,患猪 熟睡后常打呼噜,且以深夜或清晨表 现得最为明显。 外观患猪的舌底、舌的边缘和舌 的系带部有突出的白色囊泡,手摸猪 的舌底和舌的系带部可感觉到游离性 的米粒大小的硬结。 患猪眼球外凸、饱满。用手指挤 压猪的眼眶窝皮肤可感觉到眼结膜深 处有似米粒大小的游离的硬结;翻开 猪的眼睑可见眼结膜充血,并有分布 不均的米粒状白色透明的隆起物。 生前辨认猪囊虫病,应根据猪的 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屠宰 后在猪的肌肉(如咬肌、舌肌、膈肌、 肋间肌、心肌以及颈、肩、腹部肌肉) 中观察到白色半透明.如蚕豆大小的 透明状囊泡,囊泡中有小米粒大小的 自点。即可确诊,切不可以片面观察 猪的其中一点或几点临床症状而确诊, 避免误诊。 2.2剖检部位 将屠宰后的胴体。逐个对舌肌、 咬肌、颈肌、腰肌、肩胛外侧肌、膈 肌、股内侧肌和心肌等部位进行检查。 在剖检中发现咬肌处有白色半透明, 黄豆大的包囊,包囊壁为薄膜状,囊 内充满透明的液体,囊壁上有个白色 头节.可断定它为“猪囊虫”,也就是 我们平时所说的“豆猪肉”或“米星 肉”。 2.3猪囊虫肉的处理措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 程] (GB16548—1996)进行处理,杜 绝囊虫肉食流人市场.同时无害化处 理必须在驻场检疫员的监督下进行处 理,并由检疫员填写无害化处理记录。 3猪囊虫病的防治措施 猪囊虫病的防治措施应采取“防、 检、治”相结合的原则。 3.1防 大力宣传猪囊虫病的危害,对患 有绦虫病人采取及时治疗.改善生猪 饲养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人不吃囊 虫肉,猪不吃人粪便。做到人有厕所 猪有圈,猪圈、人厕两分开,只有两 者并行才能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各地区生猪屠宰检疫。实行 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的原则。在屠宰 检疫中按行业规定进行宰前和宰后检 疫,一旦发现囊虫肉应坚决按国家规 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坚决杜绝猪囊虫 肉上市。 加强市场肉品的监督检查工作. 对出售猪囊虫肉的不法商贩坚决打击. 并严肃处理。消费者在购肉食时.可 选择有检疫部门盖印章的猪肉。 改变落后的饲养方式.实行科学 的饲养管理,首先彻底改变过去农户 散养猪的习惯,不让猪任意采食四处 游走。实行科学养猪,圈猪圈喂,应 使猪舍与厕所严格分离。切断囊虫感 染的途径。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提倡 和引导群众实行规模化的饲养.推广 优良的品种缩短饲养周期,使用全价 配合饲料科学饲喂。猪囊尾蚴病与人 的绦虫病原是同一病原体处于幼虫和 成虫两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寄生 不同宿主身上所引起的寄生虫病。由 于猪感染囊虫病是吃了有钩绦虫病人 排出粪便及被粪便污染的饲料、饲草、 蔬菜、饮水:等所引起的。所以要想彻 底净化消灭猪囊虫病,必须抓好饲养 管理和卫生环境这一关。 加强饮食卫生,搞好环境卫生。 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防止 有钩绦虫卵随饮食进入人体内。宣传 猪囊虫病的防治知识,积极开展驱绦 灭囊工作,定期驱虫及时治疗患病者。 其次教育广:大群众不买不食用未经检 疫猪肉,不吃未煮熟的猪肉.生熟菜 板应分开使用。同时加强粪便管理. 人畜粪便必须堆积发酵经无害化处理 在使用,禁止将未经处理发酵人畜粪 便直接作肥料使用.防止虫卵直接 传播。 3.2检 加强各地生猪屠宰检疫,实行定 点屠宰、集中检疫的原则。生猪出栏 时当地饲养场(户)必须报检,动检 人员接到报检后必须亲自到场到户实 施检疫,发现患有囊虫病猪时不开检 疫证,采取: 害化处理。屠宰场的检 疫员在宰前必须亲自精心检查.通过 宰前检疫能及时发现囊虫病猪.可确 保宰后检疫中不出现漏洞。另外在屠 宰检疫中按行业规定进行宰前和宰后 的检疫,发现囊虫肉要坚决按照国家 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坚决杜绝猪囊 虫肉的上市。 宰前宰后检疫是关系到人民群众 吃“放心肉”的关键一环。如果这一 环出现漏洞,病害的肉流向老百姓的 餐桌,将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 康和安全。所以畜牧动检人员必须严 格按照行业规定的程序认真负责地进 行检疫。确保肉食安全。确保百姓能 吃上放心肉 猪宰后主要检疫部位:猪囊尾蚴 主要寄生于机体各部肌肉组织.如舌 肌、咬肌、心肌和其它器官组织中。 动检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检疫程序操 作,对必检部位内侧肌必须剖检到位, ——— ————————■■ 一。目 《 疫病防治 必要时剖检肩胛外侧肌。 此外要加强市场肉品的监督检查. 对出售猪囊虫肉的不法商贩坚决打击, 并严肃处理。 3.3治 绦虫的治疗:用南瓜籽仁炒熟, 去皮,碾成末,槟榔8O~100克煎3 次,每次加水500毫升,最后共煎成 半茶杯,硫酸镁20—3O克,溶水顿服, 早空腹时,服南瓜籽仁粉。2小时后服 槟榔煎剂,再经30分之后服硫酸镁, 驱虫后,应检查虫体头节是否已驱出, 以判定疗效,如检查驱虫效果不好, 还需要按上述疗法再治疗1次。 囊虫的治疗:精制敌百虫溶液: 将精制的兽用敌百虫碾成粉状.按病 猪体重每千克0.1克左右,加注射用水 5~10毫升,搅动溶解后装入注射器内, 将病猪倒提保定.在与病猪的最后乳 房相距2厘米处行腹腔注射。 灭绦灵(氯硝柳胺):将用量为3 克的灭绦灵碾碎,混人饲料,早晨空 腹1次服下。服后2小时后服硫酸镁 20—3O克作为泻剂,此外。国外试用吡 喹酮和丙硫苯脒,对人和猪的囊虫病 均有较好的疗效,驱出的虫体应深埋, 以防虫卵污染环境,引起人、猪感染。 用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6毫克, 用植物油配成5%混悬剂,一次多点深 层肌肉注射或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 口服,每隔48小时再服一次共服3 次,即可治愈;另外,用吡喹酮治疗 人囊虫病也有较好的疗效。 4讨论 从2004—2009年.文山县生猪屠 宰检疫囊尾蚴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从2004年的0.53%o下降到2009年的 0.014%o,总体上下降了0.516%o(见表 1)。2009年文山县开展生猪驱虫 437899头。占年饲养量649326头的 67.4%。由此可见,做好生猪驱虫工作 能有效地减少猪囊尾蚴的感染。 澈氆蹦蜥嘲蜊麟搿躺瑚鼬糍档黼豳豳 酾嘲暖嘲强鞴弱暇啊融霸髓嘲嘲嘲鞴 疫病防治
不同日龄仔猪腹泻的病因 万声道(江苏省仪征市马集镇畜牧兽医站211415) 腹泻是仔猪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 一。不同疾病引起的仔猪腹泻往往有 一定的日龄特异性.为此了解出现腹 泻症状的日龄阶段.十分有助于确定 腹泻的病因并科学施治,本文分别 介绍。 1 1~3日龄 多发生仔猪红痢,由C型魏氏梭 菌引起。病程急,有时不表现临床症 状即死亡.主要症状是排红褐色血性 粪便,有腥臭味,死亡率极高。预防: 母猪产前30天和l5天各注射红痢菌 苗5-lOml。防治:由于本病的病程太 急.药物治疗往往收效不佳,必要时 可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仔猪 刚出生时口服青霉素l0万单位、链霉 素500mg,每日2 ̄3次,可作为紧急 的药物预防。 2 2—3日龄 母猪感染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后, 常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弱胎、 木乃伊胎。早产的仔猪出生时立即死 亡或数天后死亡,正常分娩的仔猪在 2~3日龄多发生腹泻.早产仔猪更加严 表1 文山县生猪屠宰检疫囊尾蚴检出率 检疫量 检出数 检出率(‰) 72O04 7 0.O97 猪感染囊尾蚴病的原因,主要取 决于环境卫生及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如表1显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 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都有 了明显提高,猪的饲养方式和管理水 平也不断提高,自由放养的猪大为减 少,猪的饲养周期也大为缩短,人随 地大小便的不文明习惯也得到了极大 的改变,致使猪囊虫病发病率大大地 降低。 猪囊尾蚴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是猪 采食了含有钩绦虫孕节或虫卵的人粪 便或被此种粪便污染了的饲料、牧草、 饮水等。近年来,生猪通过人粪便或 1 O0口叵目圃口 2010.6 83025 ll O.1 3 69938 l O.O14 被其污染的饲料、牧草、饮水等感染 虫卵的机会大为减少。由于饲养方式 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饲养规模扩大, 配合饲料和添加剂的使用,使得生猪 的饲养周期由过去的12个月缩短为5 个月左右,猪囊尾蚴在猪体内的发育 期也随之缩短,感染的猪囊尾蚴未达 到成熟期而出栏,微小囊尾蚴增多。 肉眼观察到囊尾蚴的体积变小,芝麻 粒大小的囊尾蚴时有发现.个别的甚 至只有针尖般大小。 猪囊虫病是人畜共患循环感染的 寄生虫病,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断、 虫苗免疫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 重,病仔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糊 状下痢.有的排出灰色或黑色焦油状 稀粪.少数带血。预防:母猪用灭活 苗每年免疫2次,每次问隔2l天,弱 毒苗仅限3~18周龄仔猪应用。发病仔 猪应加强饲养管理,给仔猪注射抗生 素并配合支持疗法,以防止继发性感 染、提高仔猪成活率。 3 1—7日龄 多发生仔猪黄痢.由致病性埃希 氏大肠杆菌引起。病猪排黄色粘液样 腥臭的稀粪,严重的病猪粪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