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
航道的等级

国际标准GBJ139-9.中航道等级划分为7个级别.最低级为七级,即通行50吨级船舶的航道尺度标准.六级100t五级300t四级500t三级1000t二级2000t一级5000t1.按航道的等级划分根据《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我国航道等级由高到低分I、Ⅱ、Ⅲ、Ⅳ、V、Ⅵ、Ⅶ级航道,这7级航道均可称为等级航道。
通航标准低于Ⅶ级的航道可称为等外级航道。
2.按航道的管理属性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将航道划分为以下三种:1)国家航道:构成国家航道网、可通航5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上海船的沿海干线航道;以及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和国家指定的重要航道。
2)地方航道:可以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下(含不跨省可通航300吨级)船舶的内河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下海船的沿海航道、地方沿海中小港口间的短程航道;非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其他属于地方航道主管部门管理的航道。
3)专用航道:由军事、水利电力、林业、水产等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自行建设和使用的航道。
3.按航道所处地域划分1)内河航道:是河流、湖泊、水库内的航道以及运河和通航渠道的总称。
其中天然的内河航道又可分为山区航道、平原航道、潮汐河口航道和湖区航道等等。
而湖区航道又可进一步分为湖泊航道、河湖两相航道和滨湖航道。
2)沿海航道:沿海航道原则上是指位于海岸线附近,具有一定边界可供海船航行的航道。
5.按航道的通航条件划分1)依通航时间长短可分为:(1)常年通航航道,即可供船舶全年通航的航道,又可称为常年航道;(2)季节通航航道,即只能在一定季节(如非封冻季节)或水位期(如中洪水期或中枯水期)内通航的航道,又可称为季节性航道。
2)依通航限制条件可分为:(1)单行航道,即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供船舶沿一个方向行驶,不得追越或在行进中会让的航道,又可称为单线航道;(2)双行航道,即在同一时间内,允许船舶对驶、并行或追越的航道,又可称为双线航道或双向航道;(3)限制性航道,即由于水面狭窄、断面系数小等原因,对船舶航行有明显的限制作用的航道,包括运河、通航渠道、狭窄的设闸航道、水网地区的狭窄航道,以及具有上述特征的滩险航道等。
中国内河航道等级

中国内河航道等级中国的内河航道的等级划分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 GB 50139—2004》规定,粗略如下:
航道等级船舶设计载重吨
•一级航道:可通航3000吨水深3。
5—4。
0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70—125米,弯曲半径670-1200米;
•二级航道:可通航2000吨水深2。
6-3.0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40-100米,弯曲半径550-81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4米,直线段双线底
宽60米,弯曲半径540米;
•三级航道:可通航1000吨,水深2。
0—2.4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30-55米,弯曲半径480-72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3.2米,直线段双线
底宽45米,弯曲半径480米;
•四级航道:可通航500吨,水深1。
6—1。
9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30—45米,弯曲半径330—50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5米,直线段双
线底宽40米,弯曲半径320米;
•五级航道:可通航300吨,水深1.3—1。
6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22—35米,弯曲半径270—2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5米,直线段双线底
宽35米,弯曲半径250米;
•六级航道:可通航100吨,水深1。
0—1.2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5米,弯曲半径1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
0米,直线段双线底宽20米,
弯曲半径110米;
七级航道:可通航50吨,水深0。
7—0.9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2米,弯曲半径13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1.5米,直线段双线底宽16米,弯曲半径100米;。
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水运网>> 科教>> 行业知识>> 正文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周俊安中国水运报更新时间:2009-7-28航道是水运的三大要素之一。
航道是水运赖以发展的基础,有“航运之母”之称。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航道概念航道是指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及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的水位期通航的水域。
1.通航水域就术语的含义而言,船舶及排筏可以通达的水面范围都是通航水域,则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水位期的通航水域即为航道。
要明确界定通航水域,首先要明确船舶和排筏的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指明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船、筏、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则规定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的船艇和移动式平台”。
前者将排筏列入船舶的范围,后者则未作这样的明文规定。
船舶种类很多,有大有小,其作为水上运载工具的属性是相同的,但不同类别和大小的船舶其功能相异。
具有能让营运船舶和大中型排筏通达条件的水域定为有真正意义的通航水域,当然,这类水域同样可供小艇和小排筏通行。
2.航道广义上必须把航道理解为水道或河道整体,它可以不包括堤防和整个河漫滩,但不能不包括常遇洪水位线以下的基本河槽或者是中高潮位以下的沿海水域。
航道的狭义理解等同于“航槽”。
因为航道应当有尺度标准和设标界限,航道位置可以随河床演变或水位变动而随时移动,航道尺度也可以随季节与水位变化以及治理工程的实施而有所调整。
除了运河、通航渠道和某些水网地区的航道以外,航道宽度总是小于河槽的宽度。
在天然河流、湖泊、水库内,航道的设定范围总是只占水面宽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用航标标示出的可供船舶航行利用的这一部分水域,受到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
在天然条件下,不同水位期能供船舶安全通航的那一部分水域,既有尺度要求,也有水流条件的要求。
航道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水运网 >> 科教 >> 行业知识 >> 正文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周俊安 中国水运报 更新时间:2009-7-28航道是水运的三大要素之一。
航道是水运赖以发展的基础,有“航运之母”之称。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航道概念航道是指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及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的水位期通航的水域。
1.通航水域就术语的含义而言,船舶及排筏可以通达的水面范围都是通航水域,则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水位期的通航水域即为航道。
要明确界定通航水域,首先要明确船舶和排筏的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指明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船、筏、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则规定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的船艇和移动式平台”。
前者将排筏列入船舶的范围,后者则未作这样的明文规定。
船舶种类很多,有大有小,其作为水上运载工具的属性是相同的,但不同类别和大小的船舶其功能相异。
具有能让营运船舶和大中型排筏通达条件的水域定为有真正意义的通航水域,当然,这类水域同样可供小艇和小排筏通行。
2.航道广义上必须把航道理解为水道或河道整体,它可以不包括堤防和整个河漫滩,但不能不包括常遇洪水位线以下的基本河槽或者是中高潮位以下的沿海水域。
航道的狭义理解等同于“航槽”。
因为航道应当有尺度标准和设标界限,航道位置可以随河床演变或水位变动而随时移动,航道尺度也可以随季节与水位变化以及治理工程的实施而有所调整。
除了运河、通航渠道和某些水网地区的航道以外,航道宽度总是小于河槽的宽度。
在天然河流、湖泊、水库内,航道的设定范围总是只占水面宽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用航标标示出的可供船舶航行利用的这一部分水域,受到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
在天然条件下,不同水位期能供船舶安全通航的那一部分水域,既有尺度要求,也有水流条件的要求。
三级航道标准

三级航道标准三级航道是指船舶可以安全通行的航道,它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和顺利通行。
三级航道标准是指针对三级航道所制定的标准要求,下面将从航道宽度、水深、标志标志、通航条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航道宽度是指船舶在航行时所需要的宽度。
一般来说,三级航道的航道宽度要求在多大范围内,以确保船舶的安全通行。
根据国际惯例,三级航道的航道宽度一般在多少米到多少米之间。
在实际测量时,需要考虑到船舶的大小、航行速度以及其他因素,以确定最适合的航道宽度。
其次,水深是指航道中水的深度。
在三级航道标准中,水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通常情况下,三级航道的水深要求在多少米以上,以确保船舶在航行时不会因为水深不足而受阻。
水深的测量需要考虑到潮汐、季节变化等因素,以确定最准确的水深标准。
此外,标志标志是指在航道上设置的标志和标志,用于指示船舶航行的方向和安全区域。
在三级航道标准中,标志标志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标志标志需要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确保船舶在航行时能够清晰地看到并遵循。
同时,标志标志的颜色、形状和亮度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其在不同天气和光照条件下都能够清晰可见。
最后,通航条件是指航道通航的一些特殊条件。
在三级航道标准中,通航条件包括了天气条件、潮汐条件、航行限制等。
这些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规定,以确保船舶在航行时能够安全通行。
总的来说,三级航道标准是船舶安全通行的重要保障。
航道宽度、水深、标志标志、通航条件等方面的要求都需要严格执行,以确保船舶在航行时能够安全、顺利地通行。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中国内河航道等级

精心整理
中国的内河航道的等级划分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规定,粗略如下:
航道等级船舶设计载重吨
∙一级航道:可通航3000吨水深3.5-4.0米,单线
∙六级航道:可通航100吨,水深1.0-1.2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5米,弯曲半径18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2.0米,直线段双线底宽20米,弯曲半径110米;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精心整理
七级航道:可通航50吨,水深0.7-0.9米,单线直线航道宽度12米,弯曲半径130米;限制性航道水深1.5米,直线段双线底宽16米,弯曲半径100米;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四级航道标准

四级航道标准四级航道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重要性的航道,通常用于国际航行。
为了保障船舶的安全和顺利通行,四级航道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本文将从四级航道的定义、标准要求、管理和维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四级航道的定义是指水深、航道宽度、弯道半径、通航标志等均符合国际航道标准的航道。
其水深通常在10米以上,航道宽度在100米以上,弯道半径在500米以上。
通航标志包括航标、灯塔、浮标等,用以指示航道的方向和水深情况,保障船舶的安全通行。
其次,四级航道的标准要求包括航道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通航维护等方面。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考虑航道的水深、宽度、弯道半径等参数,确保航道符合国际标准。
在建设施工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航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通航维护阶段,需要定期对航道进行清淤、维修和标志维护,保障航道的畅通和安全。
再者,四级航道的管理是保障航道安全和畅通的重要环节。
航道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航道管理制度,对航道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同时,航道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好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最后,航道的维护是保障航道持续畅通的关键。
航道的维护工作包括清淤、疏浚、标志维护、灯塔维修等,需要航道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共同努力,确保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综上所述,四级航道标准是保障船舶安全通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四级航道的建设和管理,共同努力,确保航道的安全和畅通。
5级航道通航标准

5级航道通航标准
航道通航标准是指船舶在某一航线上航行所需满足的各项条件,其中5级航道通航标准是最高标准,下面我们将逐一分析。
一、水文条件
1.航道深度:航线上的水深应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最低深度,以保证船舶航行安全。
2.流速:航道上的流速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船舶的航行,因此需要进行规范。
3.水位变化:如果航线上存在较大的水位变化,将会对船舶航行带来困扰,因此需要对水位进行监测和测量。
二、航道港口
1.港口深度:要求港口的水深足够船舶进出港。
2.港口结构:港口应设有吊车、码头等,以方便船舶的进出和货物的装卸。
3.导航标志:要求港口设有导航标志,以指引船舶进出港口。
三、航道规划和管理
1.航道规划:需要制定详细的航线图和规划,以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和顺畅。
2.航道管理: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管理航道的修建、维护和改善工作,以确保航道安全可靠。
四、导航设备和通信
1.导航设备:对于高级别的航道,需要安装导航仪表和雷达等测量设备,以保证船舶航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通信设备:船舶应配备通信设备,与其他船舶和港口进行联系和沟通。
总结
以上是5级航道通航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水文条件、航道港口、
航道规划和管理、导航设备和通信。
这些标准是为了保障船舶和人员的安全,保证经济运输的顺畅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水运网 >> 科教 >> 行业知识 >> 正文航道的等级划分与通航条件周俊安 中国水运报 更新时间:2009-7-28航道是水运的三大要素之一。
航道是水运赖以发展的基础,有“航运之母”之称。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航道概念航道是指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及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的水位期通航的水域。
1.通航水域就术语的含义而言,船舶及排筏可以通达的水面范围都是通航水域,则沿海、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运河内可供船舶、排筏在不同水位期的通航水域即为航道。
要明确界定通航水域,首先要明确船舶和排筏的含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指明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船、筏、水上飞机、潜水器和移动式平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则规定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非排水的船艇和移动式平台”。
前者将排筏列入船舶的范围,后者则未作这样的明文规定。
船舶种类很多,有大有小,其作为水上运载工具的属性是相同的,但不同类别和大小的船舶其功能相异。
具有能让营运船舶和大中型排筏通达条件的水域定为有真正意义的通航水域,当然,这类水域同样可供小艇和小排筏通行。
2.航道广义上必须把航道理解为水道或河道整体,它可以不包括堤防和整个河漫滩,但不能不包括常遇洪水位线以下的基本河槽或者是中高潮位以下的沿海水域。
航道的狭义理解等同于“航槽”。
因为航道应当有尺度标准和设标界限,航道位置可以随河床演变或水位变动而随时移动,航道尺度也可以随季节与水位变化以及治理工程的实施而有所调整。
除了运河、通航渠道和某些水网地区的航道以外,航道宽度总是小于河槽的宽度。
在天然河流、湖泊、水库内,航道的设定范围总是只占水面宽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用航标标示出的可供船舶航行利用的这一部分水域,受到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
在天然条件下,不同水位期能供船舶安全通航的那一部分水域,既有尺度要求,也有水流条件的要求。
在某些特定的航段内,还受到过河建筑物如桥梁、过江管道、缆线的限制。
因此,狭义的航道是一个在三维空间尺度上既有要求、又有限制的通道。
二、航道分类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海岸线漫长,航道流经的地质条件和水量补给等因素差异很大,同时,各地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航道建设、航道管理的水平和投入程度不一,航道有条件分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按航道的等级划分根据《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我国航道等级由高到低分I、Ⅱ、Ⅲ、Ⅳ、V、Ⅵ、Ⅶ级航道,这7级航道均可称为等级航道。
通航标准低于Ⅶ级的航道可称为等外级航道。
2.按航道的管理属性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将航道划分为以下三种:1)国家航道:构成国家航道网、可通航5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上船舶的内河干线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上海船的沿海干线航道;以及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和国家指定的重要航道。
2)地方航道:可以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下(含不跨省可通航300吨级)船舶的内河航道;可通航3000吨级以下海船的沿海航道、地方沿海中小港口间的短程航道;非对外开放的海港航道;其他属于地方航道主管部门管理的航道。
3)专用航道:由军事、水利电力、林业、水产等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自行建设和使用的航道。
3.按航道所处地域划分1)内河航道:是河流、湖泊、水库内的航道以及运河和通航渠道的总称。
其中天然的内河航道又可分为山区航道、平原航道、潮汐河口航道和湖区航道等等。
而湖区航道又可进一步分为湖泊航道、河湖两相航道和滨湖航道。
2)沿海航道:沿海航道原则上是指位于海岸线附近,具有一定边界可供海船航行的航道。
4.按航道形成的因素划分1)天然航道:是指自然形成的江、河、湖、海等水域中的航道,包括水网地区在原有较小通道上拓宽加深的那一部分航道,如广东的东平水道、小榄水道等。
2)人工航道:是指在陆上人工开发的航道,包括人工开辟或开凿的运河和其他通航渠道,如平原地区开挖的运河,山区、丘陵地区开凿的沟通水系的越岭运河,可供船舶航行的排、灌渠道或其他输水渠道等。
3)渠化航道:位于渠化河段内的航道。
5.按航道的通航条件划分1)依通航时间长短可分为:(1)常年通航航道,即可供船舶全年通航的航道,又可称为常年航道;(2)季节通航航道,即只能在一定季节(如非封冻季节)或水位期(如中洪水期或中枯水期)内通航的航道,又可称为季节性航道。
2)依通航限制条件可分为:(1)单行航道,即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供船舶沿一个方向行驶,不得追越或在行进中会让的航道,又可称为单线航道;(2)双行航道,即在同一时间内,允许船舶对驶、并行或追越的航道,又可称为双线航道或双向航道;(3)限制性航道,即由于水面狭窄、断面系数小等原因,对船舶航行有明显的限制作用的航道,包括运河、通航渠道、狭窄的设闸航道、水网地区的狭窄航道,以及具有上述特征的滩险航道等。
3)依通航船舶类别可分为:(1)内河船航道,是指只能供内河船舶或船队通航的内河航道;(2)海船进江航道,是指内河航道中可供进江海船航行的航道,其航线一般通过增设专门的标志辅以必要的“海船进江航行指南”之类的文件加以明确;(3)主航道,是指供多数尺度较大的标准船舶或船队航行的航道;(4)副航道,是指为分流部分尺度较小的船舶或船队而另行增辟的航道;(5)缓流航道,是指为使上行船舶能利用缓流航行而开辟的航道,这种航道一般都靠近凸岸边滩;(6)短捷航道,是指分汊河道上开辟的较主航道航程短的航道,这种航道一般都位于可在中洪水期通航的支汊内。
除上述分类方法外,航道还可按所处特殊部位分别定名的,如桥区航道、港区航道、坝区航道、内河进港航道、海港进港航道等。
第二部分 通航水位与通航条件一、通航水位1.水位水位是指河流或其他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
通常以航行基准面和理论最低潮面作为水位基面。
航行基准面是不包括河口潮流段的内河航道测图上所载水深的起算基面。
理论最低潮面是沿海和河口潮流段测图上所载水深的起算基面。
由于江河、湖泊的水面受上下游多种水文因素的影响,处于涨落变化状态,因此,水位是一个经常变化的值。
我们通常把水位涨落过程中河流呈现的特性,结合对航道、航运、水利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将河流的水位上升、下落过程划分为洪水期、中水期和枯水期。
2.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是设计规定某一河段或具体部位允许标准船舶或船队正常通航的最高水位。
对船闸而言,当实际水位超过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时,船舶便不能通航;对无船闸河段,它并不是断航水位,但是,对船舶水线以上高度和航速有限制。
3.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设计规定某一河段或具体部位允许标准船舶或船队正常通航的最低水位。
当实际水位低于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航道不能保证标准维护水深,但吃水适宜的船舶可以照常航行,大型船舶(船队)需要减载控制吃水方可航行。
二、通航条件通航条件是指与通航有关的条件,包括通航尺度、水流条件、气象条件、河床边界条件和通航设施状况等的总称。
这里主要介绍通航尺度和通航水流条件。
1.通航尺度通航尺度是航道尺度、船闸有效尺度和通航净空尺度的总称。
1)航道尺度航道尺度包括航道水深、航道宽度、航道弯曲半径。
我们把为保证标准船舶和船队正常通航,航道所必须具有的最小水深、宽度和弯曲半径称为航道标准尺度。
《内河通航标准》规定了相应等级航道的航道尺度标准及确定原则、方法。
航道维护管理单位在对具体的河流进行航道维护的过程中,要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结合河流的客观条件和运输实际需要,按照相关程序确定计划维护的航道标准尺度,也称为计划维护尺度。
(1)航道水深:是指航道范围内从水面到底部的垂直距离。
就局部河段而言,通常指航道内最浅处水面到河底的垂直距离。
航道水深是体现航道维护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航行船舶合理配载、控制吃水、安全航行所不能缺少的指标。
航道水深与船舶吃水及相关因素的关系如下:H=T+△H式中:H——航道水深(m);T——船舶吃水(m);△H——富裕水深(m)。
当航行船舶利用上述公式时,船舶吃水应该以其在相应载重量时,首吃水或尾吃水中较大者为计算取值。
富裕水深是指设计船舶在标准载重静浮状态下,船底龙骨外缘至河床底部间的垂直距离。
它是航行船舶在充分利用航道水深时不可忽略的因素。
在天然和渠化河流中,船舶在确定富裕水深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项:(1)船舶航行下沉量:(2)触底安全富裕量;(3)船舶编队引起的吃水增(减)值;(4)波浪引起的影响值。
△H值通常在0.2~0.5m之间,石质河床△H值较沙质河床△H值大0.5~0.2m,装载危险品货物船舶的富裕水深大0.1~0.2m。
航道部门发布的航道水深是航道范围内的最小水深,是船舶的配载依据。
(2)航道宽度:是指航道中心线的航道两边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就局部区段而言,通常指航道最窄处的水平距离。
《内河通航标准》规定了航道标准宽度的计算方法。
航道部门公布的航道宽度是航道实际维护最小宽度。
(3)航道弯曲半径:通常指航道中心线上最小的圆弧半径。
2)船闸有效尺度船闸有效尺度包括船闸有效长度、有效宽度和门槛水深。
船闸有效长度是指闸室内可供安全泊船的长度。
船闸有效宽度指闸室内可供安全泊船的宽度。
门槛水深指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至门槛顶部的垂直距离。
3)通航净空尺度通航净空尺度是通航净高和净宽尺度的总称。
通航净高指在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通航孔两侧墩柱的内空范围内,从建筑物梁底最低点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间的垂直距离。
通航净宽指在跨越航道建筑物的通航孔两侧墩柱的内空范围内,可供船舶或船队安全航行的有效宽度。
2.通航水流条件与通航有关的水流条件包括流速、流向、流态、水面比降、波浪等。
航道仅有足够的航道尺度,而无适合的水流条件是不能满足船舶航行需要的。
1)流速流速是指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沿某一特定方向移动的距离,单位是m/s。
适宜船舶航行的允许流速不是指航道中的断面平均流速,而是指船舶在航道中实际遇到的流速。
2)流向流向是指水流流动的方向。
3)流态水流运动的形态称为流态。
水流形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航道条件的好坏。
险恶水流可以使航行船舶遭受搁浅、触礁、倾覆沉没等严重的海损事故。
内河航道中常常有如回流、泡水、漩水、滑梁水、夹堰水、扫弯水、走沙水等流态。
以上几种碍航流态,船舶航行应引起重视。
4)水面比降:指水面两点间高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
一般来说,水面比降自河源向河口逐渐减小,比降分为纵比降和横比降。
在特殊条件下也可形成反比降。
5)波浪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自由面的液体质点偏离其平衡位置的有规律的振动称为波浪。
对船舶航行有直接影响的波浪主要有风成波、船行波、泄水波。
风直接作用于水面所形成的波浪为风成波,简称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