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52例

合集下载

颈牵引配合穴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头痛

颈牵引配合穴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头痛

颈牵引配合穴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头痛发表时间:2009-12-15T15:09:58.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6期供稿作者:张保球[导读] 眩晕、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引起头晕、头痛的原因众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为颈椎病,称为颈性眩晕或颈性头痛张保球(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广东佛山 528000)【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261-01 【摘要】目的探讨在颈牵引下配合穴位推拿治疗颈性眩晕头痛的方法。

方法经过中医辨证分型使用穴位按摩配合电动牵引机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眩晕,并作颈椎X光检查于治疗前后作对比以检查治疗效果。

结果通过1-2个疗程,X光检查结果提示60例病例中,治愈46例,占77%;显效12例,占20%;无效2例,占3%。

结论颈椎电动牵引配合穴位手法推拿对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头痛有确切的疗效。

【关键词】颈性眩晕颈性头痛颈椎电动牵引穴位推拿颈椎X光检查眩晕、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引起头晕、头痛的原因众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为颈椎病,称为颈性眩晕或颈性头痛。

患者除以眩晕或头痛为主诉外,或伴有颈项部酸痛或一侧上肢的麻痹、疼痛,而且头痛多为双侧头痛或颞顶、前额疼痛为主。

部分为一侧的偏头痛。

在诊断的过程中需排除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肿瘤压迫,美尼氏综合症等病。

其鉴别诊断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人,眩晕患者30人,头痛患者20人,眩晕合并头痛患者10人。

年龄35岁-78岁,男性25人,女性35人;均拍头颅CT或MRI 排除头颅占位性病变或脑血管意外,作颈椎X光片检查大多提示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等改变,颈椎病退行性改变明显,可诊断为颈椎病。

1.2治疗方法使用电动颈牵机(牵引机:丹迪公司生产的Rehatrac Rc-200)牵引,根据各患者的体质、形态及耐受性程度使用不同的重量,其范围波动于8-16公斤。

针刀配合整脊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78例

针刀配合整脊和牵引治疗颈源性头痛78例
余 健
( 重庆 市时珍 阁 医院针 灸科 , 重庆 4 0 2 ) 000
[ 图分类 号 ] 2 6 5 [ 中 R 4 . 9 文献标 识码 ] [ B 文章编 号 ]0 4— 8 4 2 0 )3—19一 1 10 2 1 (0 9 0 6 O
[ 摘 要] 目的 : 观察针 刀 配合 整脊和 牵引治疗 颈源性头痛 的临床 疗 效。方 法 : 7 用针 刀松 解枕后 软组 织后 再 配合 8例
骨 感染病 。
2 治 疗 方 法
行性改变 和肌 肉痉挛 , 为 颈源性 头 痛可称 为颈 神经后 支 认
源性疼痛 。其可根 据神经 根 的不 同受 累部分 , 为神经 源 分
性疼痛 和肌源 性 疼痛 。神 经 根 的感 觉 根纤 维受 刺 激引起
针 刀松解治疗 : 患者 俯 卧 于治 疗 床 上 , 者 胸 前垫 一 患 薄枕, 并放于治疗 床边 , 患者 头伸 出治 疗床 边 , 头部 前倾 使
1 临床 资料
7 例中, 3 例 , 4 ; 小 1 , 大 7 ; 8 男 6 女 2例 最 6岁 最 O岁 病 程最短 2 个月 , 最长 2 ; 5年 学生 8 , 例 教师 2 例 , 0 计算机 工
作者 2 4例 , 司机 1 , 5例 其它 1 。均 有不 同程 度 的后 枕 1例 部疼痛 , 多伴 麻木 、 颈部不 适 ; 时牵 及 头顶 、 额及 眼眶 , 有 前 有紧箍 、 压力 感 , 天气变化 、 头 时 间过长 、 绪 紧张 、 冒 低 情 感 等症状加重 。查 枕 大 神经 、 小 神 经 穿 出肌 肉筋 膜处 , 枕 颈 部肌群在上下项线 之间的附 着点 , 横 突后结 节等 处有 固 C 定性压痛点 , 在痛点处 可触 及 硬性 条索 或结 节 。x线 正 位 片可见钩椎关节增生 、 突偏 歪 。侧位 片可 见 颈椎生 理屈 棘 度变直 , 后关 节 双影 征 , 韧 带 钙化 。开 口位片 可 见 寰 枢 项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142例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142例

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142例【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03502颈源性头痛是指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变小、小关节紊乱以及周围软组织损伤等,导致关节失稳,软组织炎症,刺激、压迫血管和神经,引起以头痛为主,伴有颈肩、臂疼痛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长期伏案工作,致使患者此病的病人逐渐增多,须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运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14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推拿治疗学》[2]拟定如下诊断标准: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或急性头痛,疼痛部位在偏头痛或双侧痛、后枕部痛、顶颞部痛等,性质有持续性隐痛、抽触痛、放射痛,甚或入夜难安、睡后痛醒,常伴有头晕、恶心欲呕、胸闷,颈部运动、咳嗽、劳损会加重头痛,或出现颈部酸痛、僵硬、活动受限,严重者影响工作生活。

查体可见枕骨后风池穴均有明显压痛,或左侧或右侧或双侧,大部分有向头部放射痛,可触及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出口处水肿,条束状,双侧颈项肌不同程度紧张,弹性差,压痛,枢椎棘突压痛,不在正中线,头部旋转时症状加重。

同时结合颈椎影像学检查:X线片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寰枢椎半脱位,或C2~C5椎体棘突偏歪等表现。

CT检查多无特殊变化,少数患者可见颈椎间盘突出。

12一般资料:142例就诊患者来源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及病房,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中男62例,女80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6年。

所有病例均排除内科疾患所致头痛。

1.3治疗方法1.3.1推拿疗法:采用理筋与整复相结合的推拿方法。

(1)理筋手法:患者端坐,术者立于侧后方,一手扶其头部,另一手先以轻柔手法拿、揉、按颈项部、肩部数分钟,同时活动头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然后以斜滚法滚两侧颈项部、肩部,以透热为度;接着点按双侧风池、风府、率谷、太阳、印堂、肩井、大椎等穴,每穴20~30秒钟;再用拇指在项韧带、颈椎两侧横突周围、颈枕交界处及耳后乳突内下等处寻找敏感反应点(如条状物、硬结及压痛点等)用力按压、点揉,每处20~30秒钟。

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48例临床观察

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48例临床观察

住 患者 面颊 ,令 患 者低 头 4 。 ,再 向患侧 旋转 4 。, 5 5 同时令 一助 手用 双 手缓 慢用 力压 住 患者 头顶 ,保 持 4 。低 头位 ,医者扶 面 颊 ,一手 用力 向患侧旋 转 一定 5 角度 ,顶棘 突之 拇 指用 力 向对侧 推按 ,如 听 到 “ ” 喀
诉就诊 ,其 中 2 0例 伴 颈部 酸胀 ,2 6例伴 颈僵 、肩 臂
临床 治愈 :头痛 症状 消 失 ,颈部 活动 正 常 ,恢复 正 常工 作和 生活 ,随访 半年 无 复发 。显效 :头 痛症 状 基本 消 失 ,颈部 症状 基本 正 常 ,长 时 间脑 力 劳动或 颈 部长 时 间 固定与 不适 体位 会 感到 头痛 不适 。好 转 :头 痛症 状 明显 改善 ,疲 劳 时头 颈部 轻度 胀痛 。无 效 :头 痛症 状及 颈 部体 征无 改 善 。 2 结 果 4 8例 患者 ,治愈 2 6例 ,占 5 %;显 效 1 ,占 4 2例 2 %;好转 8例 ,占 1%;无 效 2例 ,占 4 5 7 %。总有效
力活 动减 少 ,一 些人 长期 伏案 工作 ,造成 颈源 性 头痛
度 ,维 持半 分钟 左右 ,然 后 再轻 揉 l i ,再 重按 ,反 mn 复3 ~5次 ,患 者往往 感 觉舒 服 ,头痛 缓 解 明显 。若双 侧 头痛 ,则依 法施 术 于另 一侧 。然 后 ,拨揉 颈 部两侧 肌 肉,重 点拨 揉椎 旁压 痛 点及 条索状 硬 结 ,点按 两侧
状 。一般 多伴有 眩 晕症 状 ,头痛 以后 枕部 多见 ,也 可 出现 头颞部 或 前额眉 棱 骨部 。本 文介 绍 用 中 医推 拿手 法治
疗颈源性头痛,效果显著 ,4 例患者,治愈 2 例,占 5 %;显效 1 例,占 2%;好转 8 8 6 4 2 5 例,占 1%;无效 2 7 例 ,占4 %。总有 效 率为 9 %。 6 t 【 关键词 】 颈源性头痛;推拿;点按颈部肌 肉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0例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0例
异 ( P>0 0 ) .5 。 2 治 疗方 法
2 1 治 疗组 :采 用 推 拿源自正 骨 方 法 患 者 端 坐 于无 靠 背 . 方凳 上 ,挺腰 自然 坐直 。以患 椎 向左 偏 歪 为 例 ,医者
注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 *P< o O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 P .l
< O. o1。
站 于其后 方 ,摸 准患 椎棘 突 ,以右 手拇 指 轻 轻 按 于患 椎 左侧 缘 ,余 四指轻 轻 扶持 于 右 侧 颈肩 部 ,左 手 前臂
托住 患者 下颌 部 ,左手 掌 抱住 枕 部 ,医者 左 手前 臂 逐
女 3 7例 ;年龄 1 ~6 8 4岁 ,平 均 3 . 1 . 8岁 ,病 8 5 ±4 7
3 2 治疗 结 果 :经 过 1个 疗 程 治 疗 后 ,进 行 视 觉 模 . 糊疼痛评 分法 ( VAs 以及 疗 效 结 果 的 比较 ,分 述 )
如下。 3 2 1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VAS分 比较 :VAS评 分 结 果 . .
迫 时可使 头痛 症状 加 重 。③ 颈 部活 动 功 能受 限 ,病 变 颈椎 棘 突 、患 侧 肩胛 骨 内上 角 常有 压 痛 ,可 触诊 到条 索状 硬 结及 颈椎椎 体 移 位 。④ 同侧 的颈 、肩 或 上 肢呈 非 根性 疼痛 ,或 偶有 上 臂 的 根性 痛 症状 。⑤X 线 正位
浙江 中医杂志 21 0 1年 9月 第 4 卷 第 9 6 期
【 拿集验 】 推
正 骨推 拿 手 法 治 疗 颈 源 性 头 痛 6 O例
全 晓彬 木 荣华
温州 医学 院附属 第 三 医院 浙江 瑞 安 3 5 0 2 20 关键 词 颈 源性 头痛 正 骨推 拿 手 法 临床 观察 颈源性 头痛 是 指 由颈椎 或 颈 部 软组 织 的器 质 性 或 功能性 病 损所 引起 的 以慢 性 、单 侧 头部 疼 痛 为 主要 表 现 的综 合 征 。笔者 自 2 0 0 8年 3月 ~ 2 1 0 1年 3月 采 用 正骨 推拿 手 法 为 主 治 疗 颈 源 性 头 痛 6 O例 ,并 与 口服 西药 组进 行对 照 ,临床 疗效 显著 。现 报告 如下 。

循经透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循经透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1 3 排 除 标 准 .
21 0 1年 1月采用循经透刺配合手法整复治疗, 效果较 为满 意,
现报道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有头痛症状但颈椎 x线摄片或上段颈椎体检正常者 ; 头痛 伴严重高血压 ; 五官科疾病及癫痫引起的头痛; 内耳前庭 神经、
颅 脑 器质 性疾 病 、脑 干 和 大 小 脑 病 变 者 。
1 2 纳 入 标 准 .
颈 源 性 头痛 (e v c g n c h a a h , E ) 临 床 常 见 c r i o e i ed ce C H 是 病 、多发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于 20 0 9年 1月一
符合 C H诊断标准;年龄 1  ̄6 E 8 5岁, 性别不限;头痛评 分[ 视觉模拟评分 (A ) V S 法 ≥6 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
侧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循 行 路 线 从 C向 C水 平 方 向 沿 皮透 刺 ( 3 ) 共 针
准 》 。① 治愈:头痛、颈肩部疼痛和体 征完全消失, 能参加
正常工作, 镇痛评分减分率 10 , 0% 随访 半年无复发 。②好转 : 头痛基本消 失, 或仅有颈肩部疼痛症状, 不影 响工 作和 生活, 镇 痛评分减分 率 6% 0% 随访期间, O ~10 , 偶有加重, 治疗后减轻 。 ③ 无效: 头痛等症状无改善或稍有减轻, 镇痛评分减分率≤6% O 随访期间, 头痛等症状时有发生, 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 4 统计 学方法 .
次。
组问比较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等级 资料采用 t 分析 。P<O 0 .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3 结果 ( 见表 2 、表 3 )
表 2 2 C H患者 镇痛 效果 比较 [ () 组 E 例 %]

推拿手法配合药枕治疗颈源性头痛64例

推拿手法配合药枕治疗颈源性头痛64例

推拿手法配合药枕治疗颈源性头痛64例颈源性头痛是一类指因颈椎病引起的椎间隙变窄导致颈神经受刺激或是椎动脉受压迫所致的头痛。

其标准定义为:由颈椎或是颈部组织的器官性或是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1]。

笔者运用药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6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相关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来自本院2010年1月至2112年6月本科住院和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39例,年龄20-60岁,平均41岁。

病程最短7d,最长2年,平均49d。

1.2 诊断标准采用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诊断标准[1],A颈部症状和体征:(1)以下情况,头痛症状加重:①颈部活动和(或)头部维持异常体位时;②按压头痛侧的上颈部或枕部时。

(2)颈部活动范围受限。

(3)同侧颈、肩或是上肢非根性疼痛(定位不明确),或是偶有上肢根性痛;B诊断性麻醉阻滞可明确诊断;C单侧头痛,不向对侧转移。

临床上符合上述两项即可确诊。

1.3 症状及体征:本组患者均有头痛,以后枕部及枕下为主,常向同侧的前额或是眼部扩散。

或是伴有头顶、颞部、前额部疼痛,疼痛以胀痛或是跳痛为主;有的患者还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眩晕等。

查体:患者颈部肌肉紧张,可有枕外隆突到乳突连线上下项线间有压痛,可向同侧头部放射,或是有异常阳性反应物,颈椎棘突旁压痛、棘突偏歪,颈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颈部时头痛加重。

1.4 影像学资料:颈椎正侧位加开口位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寰齿间隙不对称,头颅CT排除其他类型的头痛和颅内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2.1推拿①松筋理筋:用一指禅推法、滚法点按或拿法放松肌肉,从上到下从中央到两边,从健侧到患侧,力量由小到大,层次由浅至深,使颈部、后枕部、肩部充分放松。

②点揉痛点:在颈部、肩部痛点部位重点按揉、弹拨、达到止痛、缓解痉挛、分解粘连的作用。

③缓解头痛:轻抹分推前额,点揉太阳,头维,角孙,百会,四神聪等穴;梳头栉发。

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52例

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52例

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52例张婷1,2,胡小霜3,毛慧芳1,2(1.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湖北武汉430061;2.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4;3.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十堰442000)摘要目的:观察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取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治疗颈源性失眠患者52例。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评估视觉模拟评分(VAS )、颈部残障指数(NDI )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并随访2个月。

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愈显率为73.08%,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能明显降低VAS 和NDI 值,且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对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催眠药物使用均有正向影响,并降低PSQI 总分。

结论:揿针联合枕下肌筋膜松解手法可缓解颈部疼痛,恢复颈椎功能,改善睡眠,有良好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患者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颈源性失眠;枕下肌;揿针;筋膜松解手法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6-978X (2020)05-0066-03颈椎病和失眠均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因颈椎退行性变或慢性劳损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颈源性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 2]。

本病以颈背部疼痛、难以入睡、睡后易醒等睡眠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3]。

目前西医学多用镇静催眠药物治疗颈源性失眠,但其副作用明显且病情易反复[4]。

揿针疗法取穴精少,患者治疗痛苦少容易接受,与枕下肌筋膜手法松解疗法联合使用,近期及远期疗效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 2019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确诊为颈源性失眠患者共52例,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42.4ʃ3.8)岁;病程(16.5ʃ6.1)d 。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并结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6]中关于失眠的诊断标准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肠蠕 动有 力 而规律 , 能提 高多 种 消化酶 的活力 , 并 增进食 欲, 帮助消化 , 提高机 体 防御 疾病 的能力 ; 中脘穴 , 属任 脉 , 为 足 阳明 胃经 的募 穴 , 主治脾 胃疾 病 ; 内关穴有 止呕奇效 , 和 起 胃降逆宽胸理气 之功 。笔 者通过 运用 温 胃、 理气 、 化痰 、 吐 止 类 中药 ( 参 , 党 白术 , 陈皮 , 木香 , 半夏 , 生姜 , 吴茱萸 ) 贴敷于足 三里穴 ( 双侧 ) 内关穴 ( 侧) 中脘穴 ; 日适时刺 激 , , 双 和 每 激发
3 讨 论
多卧床 , 活动量少 , 内湿易生 , 脾虚湿邪乘 虚而入 , 内外湿邪合
而 困 脾 , 胃运 化 失 职 , 脾 胃气 上 逆 则 呕 吐 。而 足 三 里 穴 是 足 阳
明 胃经“ 穴 ,合治内脏 ” 能调理脾 胃, 中降逆 , 合” “ , 和 使得脾 胃
健, 气血 和[ 。现代 医学研究证 实 , 2 ] 针灸 刺激 足三 里穴 , 可使
胃肠 道 反 应 如 恶 心 、 吐 是 乳 腺 癌 患 者 化 疗 后 常 见 的 不 呕
良反应 之一 , 严重 胃肠 道反应 , 响患者化疗 依从性 和疗效 。 影 因此 , 如何缓解化疗 胃肠道 反应 也是肿 瘤辅 助治疗 的重要 内
容 。现 代 医 学 在 防 治 化 疗 性 呕 吐 方 面 取 得 了一 定 疗 效 , 价 但
常规 ; , 肝 。 肾功能 ; 电图; 心 以上项 目于治疗 前后各测一 次 ;2 () 疗效观察 : 恶心呕吐程度及持续时间。
2 疗 效 标 准 与 治 疗 结 果
化疗药物为外来 毒邪 , 进人人体后损伤 了脾 胃运化功 能 , 致使
清阳不 升、 阴不降 。脾不运湿 , 浊 内生 。且化疗期 间患者 浊 湿
有关的头痛 , 其发生率高 、 临床表现复杂 。它是指 由颈椎或颈 部软组织的器官性或 功能性 病损所 引起 的 以慢 性 、 侧头 部 单
疼痛 为 主要 临 床表 现 的一 组综 合 征 , 痛性 质 是 一种 牵 涉 疼
痛l 。笔者运用牵 引配合 推拿 手法 为 主治疗 颈源 性头 痛 5 1 ] 2
2 1 年第 3 卷第 8 02 3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4 9
牵 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 5 2例
唐 艳
( 昆明 市 中医 医院 ,云 南 昆明 6 0 1 ) 5 0 1
关键 词 : 源性 头痛 ; 颈 推拿 手法 ; 牵引
中 图 分 类 号 : 6 15 R 8 .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7 3 92 1 ) 8 O 9 2 10 —2 4 ( O 2 O 一O 4 一O 1 临 床 资料
参考文献 :
[] 1朱慧 , 卢惠珍 , 李雪芬 .生姜贴敷 配合穴位注射 蕊防化疗后呕吐疗 效观察 _] 护理学杂志 ,0 6 1 ( ) 5  ̄5 . J. 2 0 ,9 1 :2 3
格 昂贵 , 且有其本身副作用 , 故临床应用受 到限制。中药 内服 治疗化疗性 胃肠道反应有一定 的优势 , 可提高疗效 , 降低 副作 用 , 内服 中药对 急性呕 吐效 果欠佳 , 但 特别 是 中药 气味较浓 , 患者难 于接 受。寻找一个简便易行 、 效果显著 、 易于被患者接 受 的方法是 目前急需解决 的问题 。中医外 治疗法在缓解 胃肠 道反应有其独特 的优势 。早在《 黄帝 内经 》 中就有穴 位敷贴药
颈部症状 和体征 ;1 以下情况 , () 头痛症状加重 : ①颈部活动和 ( 头部维持异常体位时 , 或) ②按压头痛侧 的上颈部或枕 部时 , () 2 颈部活动 范 围受 限 , 3 同侧 的 颈、 或 上肢 非根 性疼 痛 () 肩 ( 定位 不明确) 或偶有上肢根性痛 ; 、 断性麻醉 阻滞 可明确 , B诊
例, 取得一 定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诊断 ; 、 C 单侧头痛 , 向对侧转移 。临床上符合上 述 2项 即可 不
确诊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 观察 指标 .
() 1 安全性观测 : 一般体检项 目: , , 血 尿 大便
中国古 代文献中无化疗后 恶心呕吐症之 病名 。中医根据 其症状 和体征可归属 于“ 呕吐” 范畴 。笔者认为本 病的产生是
2 1 疗效标 准 疗 效标准 根据 wH0 对抗癌药 毒副 反应 的 . 分 度标准 。将恶心 呕吐分 为 0 I - V度 _ 。根 据恶 心 , 】 ] 呕吐控 制程度分 为完全控制 ( R) 无呕吐)部分控 制( R) 呕吐I C ( , P ( N 2 /) 轻 微 控 制 ( 次 d, MR)( 吐 3~ 5次/ ) 未 控 制 ( ) 呕 d, F ( 呕吐>5次/ ) 以 C + P d, R R为总有效控制 。 2 2 治疗结果 . 6 O例患者 , 完全有效控制 3 ; 2例 部分有效控 制2 O例 ; 轻微控 制 8例。经穴位 贴敷 治疗 , 患者 化疗 引起 的 恶心 、 吐、 呕 胃脘部胀 闷不舒等 胃肠 道反 应症状均 有改善。
经络 的经气 , 调整机体 的生理功 能 , 激发 机体固有 的抵御 疾病 和 自我修复 能力 , 使机体内部正气旺盛 , 促进和增强 机体免疫
系统 的功能 , 提高机体 的抵抗力 , 防、 预 纠正化 疗不 良反应 , 增 加 患者 的依从性 , 保证治疗的顺 利进 行 , 提高临床疗效 。 穴位贴敷疗法 为无痛 、 无创 伤性操 作 , 方法 简便 易行 、 效 果 显著 , 宜充分发 挥其独 特优势 、 广泛推 广能 预防多种疾 病 , 以适应 当今社会 的需求 。
1 1 一般 资料 .
5 2例患 者 , 2 男 O例 , 3 女 2例 , 龄 2 ~5 年 2 2
岁, 平均 3 岁 。病程最短 5d 最长 5 月 , 9 , 个 平均 3 。 0d
12 诊 断标准 .
颈源性头痛是一类 伴有 颈部压 痛 , 且 与颈神经 受刺 激 并
采用颈 源性 头痛 国际研究组诊 断标准_ , 1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