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备考 PPT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1-1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1-1
地理 (教师用书)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
2.等值线特征的描述 (1)描述某一特定线条:如年等降水量线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 考虑。如果等值线有拐点,就要分段描述。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总体分布特点:描述其分布特点、 数值变化趋势,可从极值(最大值、最小值)、疏密、延伸方向(走 向)、弯曲方向等分析。 (3)描述延伸方向:沿纬线(东西)方向;沿经线(南北)方向;沿河 流;沿地形;沿海岸等。 (4)描述弯曲凹凸:向低纬凸出;向高纬凸出;向南凸;向北 凸 ;向高海拔凸;向低海拔凸;向河流上游凸;向河流下游凸等。
地理 (教师用书)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
地理 (教师用书)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
地理 (教师用书)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夜弧计算 昼 长 = 昼 弧 所 跨 经 度 数 /15° , 夜 长 = 夜 弧 所 跨 经 度 数 /15°。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图示如下: ①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②夜长=(24-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2 注:公式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均指地方时。
地理 (教师用书)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 【特别提醒】 (2)(3)中要注意太阳直射点南北纬的确定:
若北极点周围出现极夜或北半球昼短夜长,则太阳直射点在 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如图1太阳直射23°26′S ,图2太阳直射23°26′N。
地理 (教师用书)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 2.根据太阳直射点判断与昼夜长短相关的地理现象
地理 (教师用书)
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
时间为4:00,到达时间为凌晨,即将迎来日出,A错误;如 果 北 京 时 间 11 : 00 出 发 , 到 达 时 间 为 洛 杉 矶 当 地 时 间 早 上 8:00,B错误;如果北京时间16:00出发,到达时间为洛杉 矶当地时间13:00,位于正午时间左右,C错误;如果北京时 间21:00出发,到达时间为洛杉矶当地时间18:00,即将进 入晚上,最容易倒时差,D正确。故选D。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1-2-4章末整合

高考地理人教版二轮复习课件1-2-4章末整合

冬季寒冷 干燥, 夏季 高温多雨
南 北 纬 亚欧大陆 温带大
冬季严寒,
40°~ 60° 和 北 美 大 终年受大陆 夏季高温, 常年干旱 少雨 冬季温和, 西欧 全年受西风 夏季凉爽, 带控制 全年降水 均匀
陆性气候 之间的大 陆 的 内 陆 气团控制 温 带 温带海 陆内部 南 北 纬 40°~ 60° 地区
南北回归 撒哈拉沙 热 带 热带沙 漠气候 线~南北 漠、阿拉 副 热 带 高 纬 30° 之间 伯 半 岛 、 压 带 或 信 的 大 陆 内 澳 大 利 亚 风带控制 部或西岸 南 北 纬 亚热带 25°~ 35° 中西部 冬季温 我国秦岭 —淮河以 南地区 冬夏季风 交替控制 和 少 全年高 温少雨
章末整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与判断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等 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 气 候 带 气候 类型 分布 规律 典型 地区 刚果河流 热 带 热带雨 林气候 南北纬 域、 亚马孙 10° 之间 河流域、 印 度尼西亚 气候 成因 气候 特点
夏雨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0℃< T 冷<15℃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温带季风气候 ③ T 冷<0℃ 少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④0℃< T 热<10℃→苔原气候 ⑤ T 热<0℃→冰原气候
(2)根据地理位置推断气候类型: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 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 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 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 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 )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 ), 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 类型。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6、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法等。
注意:我们在区域定位时要多种方法相结合,
找到最佳方法。
.
10
二、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1.构建网格状的“心理地图”
2.叠加自然地理要素
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粗略的“心理地图”。对于世界地 图和中国地图,我们要把握一些关键的经纬线通过的地形区, 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网格状 。
哈的 孙湾
东欧西西伯 .平原利亚平原
E
31
北冰洋
00

北 冰
N洋
英 吉 伦敦利海峡
比利牛斯山地中海特拉斯山脉撒沙哈漠拉
几 内 亚 湾大西洋
S
.
32
阿尔泰山
900E
西
西



利 亚
冰平
N洋 原
阿 尔 泰 山

昆 仑
拉 雅 山恒河
印 孟加 度
山 青藏高原 三角洲拉湾 洋S
.
2
区域地理的考试方向
解决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的问题
区域
在哪里 有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位置 事物分布 联系与差异 环境与发展
区域特征 人地关系 区域差异 可持续发展
.
3
区域地理的解题思路
1、确定空间位置 2、分析区域特征(自然和人文) 3、分析区域差异和联系 4、分析区域发展优势、问题和方向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区域空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 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 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 分析、推理其他特征。如果空间判断错 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正 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 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及空间联系的规律, 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

2025届高三地理微专题二轮复习课件:冻土

2025届高三地理微专题二轮复习课件:冻土

冻土地貌组合
冰楔:在多年冻土区,地表水周期性注
入到裂隙中再冻结,使裂隙不断扩大并为 冰体填充,剖面成为楔状,称为冰楔。
冰楔形成的条件: ①有深入到永冻层中的裂隙,并 为脉冰所填充。 ②冰楔的围岩是可塑性的,水在 裂隙中才能冻结、膨胀,围岩不 断受挤压变形,冰楔不断展宽。 ③需要严寒的气候条件,年平均 温度一般为-6~-3℃。
3.坡向、坡度的影响 坡向和坡度直接影响地表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阳坡日照时间长,受热多于阴坡, 因而在同一高度、不同坡向冻土的深度、分布高度和地温状况都不同,冻土的厚 度也不同。【根据观测,昆仑山西大滩不同坡向的山坡,在同一高度和同一深度 的阴坡地温比阳坡地温要低2~3℃,阴坡冻土的厚度也要大一些,冻土分布下界 高度较阳坡低100m)
多年冻土层从高纬度(左)向低纬度(右)的变化示意图
一般来说,活动层冬季冻结时可与下部的永冻层连接起来。
如果冬季气温较暖,活动层冻结时的深度达不到永冻层的顶部,这时在活动层与 永冻层之间就出现一层未冻结的融区。
如果来年夏季较凉,活动层的融 化深度较小,结果便在活动层下 部留下隔年冻结层。隔年冻结层 较薄,只有10cm左右厚度,它 可保存一年至数年。当某一年夏 季较暖,活动层融化较深,隔年 层即消失。
2.铁路通过季节冻土层地段,下列措施最经济有效的( ) A.设计冷冻系统,全年处于冻结状态
√B.打穿冻土层,将承重分散到基岩 C.设计遮盖系统,使路基避免阳光照射 D.利用冻土层,固结铁路桩基
材料:中俄石油运输管道——漠(河)大(庆)线,全长953千米,其中北部的512 千米穿越了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层上下两层。地理学者研究 发现多年冻土区的融沉、冻胀丘、冰锥等对管道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冻胀 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 表变形隆起,称冻胀丘,按其存在时间可划分为季节性冻胀丘和多年生冻胀丘。季 节性冻胀丘每年冬季发生,夏季消失。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共19张PPT)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策略(共19张PPT)

四月 六大专题,打通联系
•专题一:自然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专题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三:人文地理表象和原理专题 •专题四: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题五:选修部分 •专题六:地理综合技能培养
•1

五月 微专题术,回扣基础
【选择题专练】 等值线图分析型,地理统计图表分析型 地理定量 分析计算型,示意图、关联图和景观图分析型,空间定位型,文 字材料分析型,地理原理与规律运用型,实验演示型,季节判断 分析型,区位分析型,特征分析判断型,差异比较型,时政热点 引领型,中国微观区域判断型,世界微观区域判断型。 【压轴大题专练】 特征描述类,区域对比类,原因分析类,对策
5
近两年全国卷的素材选取
徒步旅游
太阳能光热电站
工业遗产
蓝水和绿水
雨水花园
大气氮沉降 深度游 握手楼 坡耕地切沟
海洋渔业 热棒 卤虫产业
新的文字材料
新情境 新角度
新的图表信息
“融入情境” 6
我们复习和考题之间的距离 信息与情境
视野与视角
7
思辨与探究
结论与表述
8
一、一个导向----能力
9
一、一个导向----能力 收纳于问题中
地理复习步骤
重复再现
重组再认
内在联系 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重叠再生
生成问题 现实问题 设问问题
10
一、一个导向----能力 收纳于问题中
是何 为何 如何 若何 由何
11
一、一个导向----能力 显现于窗户外
天空之镜 亚洲鲤鱼 北极漩涡 跑赢时间 冰岛火山
12
3.多线图
x1
X
y1
(x1,y1)

高三二轮地理复习(课堂PPT)

高三二轮地理复习(课堂PPT)

专题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细目内容
大气运动 水体运动 地壳运动 整体性和差异性 人口、城市与交通 农业(因素与区位选择 、地域类型、可持续发
展) 工业(因素与区位选择 、地域形成、工业化城
市化、产业转移) 区域特征分析
环境、资源与区域发展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长成了乔木呢?
29
我们要探讨留给学生地理思想和方法,要用学科思想方法支撑高 中地理教学
1.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 2.系统思想 3.尺度思想 4.人地关系思想 5.因地制宜思想 6.区位论思想 7.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
30
• 微专题 干旱河谷与潮湿河谷导学案截图
31
提纲
1
专题规划
2
专题设计
3
专题实施
11
• 曾几何时,还是人人QQ的年代,转眼现在是人人微信的年 代。
• 微信支付月活跃账户、日均支付交易笔数,都超过了6亿 !这个数字还在风速的发展,衣食住行娱乐消遣等都能在 微信找到。微信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 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微博
• 微专题 正在改变我们的复习。
• 简单就是高效 合适就是最好
40
以高考题为素材设置任务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 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 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
任务一:文字材料中涉及到了哪些地理要素?试用图示表达它们之间
的关系。
41
以高考题为素材设置任务
——积累阶段 第二轮:抓提高;把几个月的复习积累转化为卷面成绩, 目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网络,滚动提高。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要点ppt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要点ppt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主要专题举例A
专题一 地理等值线图分析及地形剖面图绘制 专题二 地理位置判断及距离计算 专题三 地球运动分析及时间和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专题四 大气运动分析和气候类型判断及自然带分布特征探讨 专题五 水体和地壳地表物质运动分析及水利工程探讨 专题六 资源、能源问题分析及跨地区资源调配探讨 专题七 人口与城市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探讨 专题八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空间结构分析及区位选择探讨 专题九 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分析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专题十 世界热点地区焦点问题分析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探讨 专题十一 中国区域发展特征分析和中国国土整治与开发探讨 专题十二 高考题型分析及其解法探讨
地势高低
地形分布 寒、暖流
地势升高气温降低
山地高原边缘等温线延伸方向与等高线一致 暖流流经地区气温升高,寒流相反
地面反射率
季节变化
反射率大气温低、变化大
低纬、高纬地区气温季节变化小, 中纬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明显,夏高冬低
★气候类型判断、特征描述及其成因说明
试题特征1:
根据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所 反映出来的气候特征判断气候 类型,确定分布区域,解析气 候成因。
例2 模拟题 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 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 低的时段是 ,其形 成原因是 。 (2)A—C时段,经济与 环境的关系是 , 这一时段属于人类社会发 展的 时代,此阶段 人地关系属于 阶 段。
(3)如进入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 应是图中所示的 时段,其形成原因是人类进入了 社会,这是人类谋求与环境 发展的结果。 (4)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C点以后, 其原因是:( )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减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3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2023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甲 30°W 5:00
乙 75°E 1?2:00
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A
A.24日2时52分
B.24日2时08分
C.23日3时08分
D.22日2时52分
103°W 5月23日12:00
120°E 5月2?4日2:52
(103+120)/15=14余13°
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计算公式为: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小时)(注意: 正负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2.日期变更
(1)图示日期变更
165°W
120°E
180°
昨天 今天 3月18日0:00
3月18日9:00
今天 昨天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 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 来,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是几小时, 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思维导图
核心点1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1.地方时与区时 (1)时间计算遵循“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和“东加西减”两个规律 已知甲地(30°W)地方时为5时,求乙地(75°E)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①按格式写出已知条件 ②求出两地经度差 ③求出两地时间差 ④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求出所求时间
3.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D
A.1/4
B.1/3
C.1/2
D.3/4
6月22日12:00+14=6月23日2:00
90°E
120°E 6月23日
6月23日0:00 6月23日2:00
180°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 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 来,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是几小时, 6:00 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再现】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
37 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 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 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高考启示2】
综合性强的试题需要调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知识整合,不仅要把“气、地、 水、土、生”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整合,而且要把自然地理要素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 文地理要素进行整合。例如,在深入理解气候这一自然地理要素时,不仅要分析其对地形、河流、土壤、 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还要分析其对农业、聚落、人口、交通等人文要素的影响,在知识整合的基础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乏
题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 的塑造,题中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是人们遵 循自然规律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人地协调在生活中的体现,该 地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农业生产活动若不遵循自然规律,因地 制宜,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
脑中复杂的世界
脚下真实的世界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一)在“人地观念” 方面:
2017年高考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通过考生解答问题中的自然流露的价值取 向,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看得见,碰得着, 可评价的真实行为。 全国卷(Ⅰ)8题: 全国卷(Ⅱ)第8题:“古埃及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 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题干就隐含了“因地制宜”的思想。 全国卷(Ⅱ)9—11题: 全国卷(Ⅱ)36题:该题以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和工业污染,本题共24分,其中16分都是在考查环境问题,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治理措施等。环境保护方面的试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环境观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备考 研讨会
目录
1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及启示 2 高考地理考试范围与要求解读 3 高考地理命题趋势分析 4 高考地理二轮备考复习策略
01 第一部分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
心中和谐的世界
眼中独特的世界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
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如农业生产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因事因地制
宜,避免产生生态破坏等问题;工业生产方面要发展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 造成污染。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二)在“综合思维能力” 方面: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重视思维过程。而地理学是一 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 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 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 圈层组成的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 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并制约着人类活 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 求我们打破传统教辅限定的知识模块,不断更新知识重组的线索,构建知识的内在 联系,形成知识脑图。
上,构建知识脑图(见下图)。
“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三)在“区域认知” 方面: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价值的集中体现。2017年全国卷试 题仍坚持诸多地理要素在特定区域内融合叠加,突出空间分析与区域发展,引导考生在“知地识像、 析因究理”中认识区域特征与差异。如全国卷(Ⅰ)第11题,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区域位置;全国卷 (Ⅱ)第4题,根据经纬度及文字信息推测轮胎测试场的路面特征;全国卷(Ⅲ)第1题,根据剪纸 所反映的景观推断其区域位置等等。2017年全国(Ⅱ)1—3题,选择苏北、苏南的划分和秦岭—淮 河一线为素材,重点考察了学生将地图上的地理界线与实际状况相对应的能力,引导考生了解区域界 线以及河流对地理分异的作用,体现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两个核心素养。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 理由。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 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该题以分割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白令海峡为切入点,首先从时间 维度分别考查气候对古代人们和现代人们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影响, 然后再考查该地地理环境对修建跨海大桥的影响,从而将区域自然 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 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真题再现1】
(2017·新课标全国卷Ⅰ) 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 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高考启示1】
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由于人
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 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 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预测高考试题 会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 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 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

D.湖水盐度增大
考查人地关系。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各组成要 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如果西北内流区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其直接结果是盐湖面积缩小,进而加剧荒漠化,人地矛盾更 加突出。
【真题再现2】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 耕种条件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