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研究综述_李振福

合集下载

北极航线通航环境分析

北极航线通航环境分析

的商 业 开发 与利 用 极 为不利 。[ 1 - 4 ] 本 文对 北极 航 线 的通
航安 全 因素 进行 具体 分析 。
1 北 极 航 线 现 状
据北 极 理 事会 各成 员 国 的不完 全 统计 ,包括 亚 欧 之 间 的北太 平 洋大 圆航 线 中经 过 阿 留 申群 岛附 近 的船
目前 , 从 摩 尔 曼 斯 克 港经 巴伦 支 海 、 喀拉 海 、 拉 普
捷夫海 、 东 西 伯利 亚 海 、 楚科奇海 、 白令 海 峡 至俄 国远 东 港 口已经 开辟 了季 节性 海上 航线 :从 摩 尔曼 斯克 港 到 挪威 的斯 瓦尔 巴群 岛 、冰 岛的 雷克雅 未 克 和英 国 的 伦 敦等 欧洲 航 线也 已通 航 。加 拿大 地 区的 西北 通道 冰
俄 罗斯 、美 国和加 拿 大北部 沿 海一 年仅 有几 个 月 的 时 间 能够通 航 。即使在 短暂 的通 航期 内 . 某 些航 段也 必需 靠破 冰船 开道 方 可航行 。 统计 发 现 .北极 地 区海 上 交通 事故 主 要发 生在 挪 威北 部 海岸 ,围绕 阿 留 申岛链 和 白令海 沿 拉布 拉 多海 岸 、加 拿大 哈得 逊海 峡沿 岸 ,冰 岛和法 罗 群 岛周 围地
也 占有很 大 比例 。海 上 事故 并 没有 出现 严 重 的季节 性
分布, 2月 、 7月 和 1 0月 事故 发 生最 多 ,但 不代 表发 生
随 着 全球 变 暖 ,北极 航线 商业 通 航 的 可能 性越 来
越大 , 全 世 界对 北极 航 线 也越 来 越 关 注 。2 0 0 9年 北 极 航 运评 估 报 告 ( AMS A 2 0 0 9 ) 中的数 据 显 示 , 2 0 0 4年 , 有

北极航线 航程缩短 改变世界

北极航线 航程缩短 改变世界

北极航线:缩短航程改变世界李振福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冰层消退,使北极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

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

狭义的北极航线只包括北极航海线,它分为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两部分:绕过西伯利亚北部为东北航道;绕过加拿大北部的为西北航道。

这两个航道更接近球面上两点的最短连线(大圆航线),是连接太平洋北部与大西洋北部的最短的航线。

北极航线由于长年由浮冰覆盖、又极其寒冷、环境恶劣,致使一直无法正常通航。

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层消退,开发北极航线成为可能。

北极航线已经引起多个国家的高度关注,有的甚至还企图将其划入本国的领海,以便及早掌握丰富的交通和自然资源。

这一新的国际战略通道的形成,将使世界贸易和战略格局产生重大调整。

1北极航线将大大缩短东亚至西欧和北美的航线与传统习惯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航程大大缩短,降低航运成本,将西欧、北美、东亚三大经济区紧密快捷地联系在一起,而且不受船型、通航能力的限制,因此北冰洋的通航必将使全球的航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此外,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长,而全球能源供给量不断减少的态势日益严峻。

北极被视为地球上最后一个能源宝库,因此北冰洋的开通为全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极大的舞台,同时也将进一步加速北冰洋航道的开发和利用。

北冰洋的通航同样对我国的航运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可以减少我国目前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我国资源贸易机会。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北极航线开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一艘集装箱船投入远东(上海)——西欧(汉堡)航线的运营。

该船的基本数据如下:船长295米、宽32.2米,吃水13.5米,载重7600吨,可装载5000TEU (以满载为例),船上工作人员(含船员)共23人,船员日薪合计12500元-20000元,以24节航速行驶,主机耗重油约40吨/日,辅机耗轻油约2吨/日,国内目前重油油价为约500美金/吨,折合人民币约为3173(1美金=6.345元)元/吨,轻油油价约为800美金/吨,折合人民币约为5076元。

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李振福
【期刊名称】《内蒙古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1(032)001
【摘要】北极航线问题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加快,而变得愈来愈重要.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不能失去话语权,要争得北极航线问题国际机制上的主动权,需要对北极航线的地缘政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成功争取北极航线权益提供理论依据.在使用"五力模型"分析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动力机制和演变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当采取的地缘政治策略,即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维护和发展我国的海权;努力构建中国的北极航线地缘政治理论体系;制定北极及北极航线地缘政治问题危机处置预案等.【总页数】6页(P13-18)
【作者】李振福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0;F50
【相关文献】
1.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能量地形仿真 [J], 李振福;闵德权;马玄慧
2.日本海洋国家战略与北极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研究 [J], 李振福;何弘毅
3.北极航线地缘安全格局演变研究 [J], 李振福;刘同超
4.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北极航线安全机制研究 [J], 刘同超;李振福;梁珊珊
5.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演变趋势分析 [J], 李振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极航线,重塑已经开始——访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

北极航线,重塑已经开始——访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

高端访谈 Top Talk本刊记者 薛龙玉北极航线,重塑已经开始—— 访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李振福教授近年来,全球变暖步伐明显加快,北冰洋冰层亦随之加速融化,北极科考数据显示,极有可能在2050年出现夏季无冰状态,连接东北亚与北美、北欧的新的海上航线有望开通。

那么,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世界格局以及国际海运格局将发生哪些改变?中国海洋强国战略针对北极航线应做出哪些思考?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北极航线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首席专家、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李振福教授。

记者:北极航线的开发现状如何?李振福:从目前来看,北极航线的航线利用、资源开发、破冰技术开发程度还较弱。

北极航线的过境货运船舶类型主要包括油轮、化学用品运输船、杂货船、散货船以及冷藏船;货物类型包括杂货、散货、冷藏食品、石油产品、金属制品、煤炭、器械等。

受通航环境以及破冰能力的影响,北极航线开发程度较弱,尽管货运总量呈持续增长,但多为俄罗斯北方海沿岸运输,过境运输量极少,北方海尚不具备国际过境运输通道的特征。

线的运营将为收集海冰情况、航道条件、通导设备运行状况等信息提供便利条件,对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极地考察、科学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记者:北极航线将对我国海运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李振福:北极航线不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有的国际运输网络和全球贸易格局,更会对中国的港口航运、海洋经济贸易、海洋船舶制造、海洋石油开发等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北极航线的开通将提高我国海运安全性和经济性。

北极航线复杂的地理环境和高规格的船舶技术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海盗和恐怖分子袭击的可能性。

同时,北极航线将改变中国沿海港口区位条件,其吸引货源的能力也会提高,进而扩大港口的腹地范围,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内陆进出口货物对于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的选择,进而促进中国内陆运输网络的发展。

同时,北极航线通航后,将会推动沿海地区加快油气码头建设,促使油品储存、运输、加工等相关产业向其周边集聚,进而推动海洋交通运输发展。

北极航线问题的KIEA方法研究

北极航线问题的KIEA方法研究

北极航线问题的KIEA方法研究李振福【摘要】北极航线问题因为北冰洋的融化预期加快,而变得愈来愈重要.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不能失去话语权,要争得北极航线问题国际机制上的主动权.针对在处理北极航线问题中遇到的复杂和异常的现象,提出利用管理技术中进行定性分析的KJ法和ISM法以及可拓层次分析法(Extension AH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问题诊断,理清了决定北极航线问题的主要因素.可拓层次分析法是基于可拓集合理论,研究当相对重要性程度不确定时如何构造AHP判断矩阵的方法.在进行实际分析的基础上,进而讨论了3种方法相结合的优点及应用的局限.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了解北极航线问题现状,发现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帮助实施.【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09(000)012【总页数】7页(P124-130)【关键词】北极航线问题;KJ法;ISM法;可拓层次分析法【作者】李振福【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2.1+5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冰层消退,使北极成为各国争夺的“新战场”。

北极问题的焦点是北极航线权益的竞争。

狭义的北极航线只包括北极航海线,它分为西北航道和东北航道两部分:绕过西伯利亚北部为东北航道;绕过加拿大北部的为西北航道。

这两个航道更接近球面上两点的最短连线(大圆航线),是连接太平洋北部与大西洋北部的最短的航线。

北极航线由于长年由浮冰覆盖,又极其寒冷、环境恶劣,致使一直无法正常通航。

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层消退,开发北极航线成为可能。

北极航线已经引起多个国家的高度关注,有的国家甚至还企图将其划入本国的领海,以便及早掌握丰富的交通和自然资源。

北极航线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引发了关于北极航线争端的国际问题。

北极航线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

人类目前尚未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大约有1/4分布在北极地区,数量至少100亿t;其次,在未来50年里,北极航线很可能会对目前通过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海上航线形成挑战。

中国参与北极航线国际机制的障碍及对策

中国参与北极航线国际机制的障碍及对策
的利 益 争 取 提 供 支持 。
关键词 : 路运输 ; 极航线 ; 极航线问题 ; 水 北 北 国际 5 D 9 . 文献标志码 : A
Ob t c e o Chi sa lst na’ r i i a i n i he I e na i n lAr tc S Pa tc p to n t nt r to a c i Ro t e h nim n u e me s r s u e M c a s a d Co nt r a u e
LIZh T f el u —
( le e o a s ora i a a e n ,Da in M a ii Co l g fTr n p t ton M n g me t la rtme Uni e st v r iy,Da in 1 6 2 la 1 0 6,Ch n i a)
第 3 2卷 第 2期
20 0 9年 6月
中 国 航

Vo . 2 No 2 13 .
N AV I ATI G ON OF H I C NA
Jn 09 u .2 0
文 章 编 号 : 0 0 4 5 ( 0 9 0 —0 9 —0 10 — 6 32 0 ) 2 0 8 5
中国参 与 北极 航 线 国 际机 制 的障碍及 对 策
李振 福
( 大连海 事大 学 交 通运输管 理学 院 , 宁 大 连 1 6 2 ) 辽 1 0 6
摘 要 : 极 问题 的焦 点 是 北 极 航 线 权 益 的 竞争 。北 极 航 线 问 题 因 为 北 冰 洋 的融 化 预 期 和 随 之 而 来 的 巨 大 利 益 , 北
北 极 航 线 是 连 接 太 平 洋 北 部 与 大 西 洋 北 部 的最

北极治理研究:主体对象、模式路径、评价与展望

北极治理研究:主体对象、模式路径、评价与展望

但在具体目标、形式等方面存有差异。
住民组织的从属地位,他们在北极事务中的决定
美国参与北极事务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其竞 权仍较低。因此,他们仍无权决定北极治理的国 争优势,保持“领导地位”。[9][10]其中,国家安全、 际走向。[25]对于域外参与者而言,原住民的知识
经济利益、能源开发与安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可以帮助确定研究的重点领域,理解自然界及其
202104 No04,2021
学 术 探 索 AcademicExploration
2021年 4月 Apr.,2021
北极治理研究:主体对象、 模式路径、评价与展望
李振福1,韩春美2,张琦琦1
(1.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大连海事大学 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摘要:全球变暖和北极海冰融化,导致北极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国内外学者针对北极治理展开了大量的 研究,涵盖北极治理的主体、对象、模式、路径等方面。通过分析发现,伴随北极问题全球化发展态势,北极治理主 体日渐多元,北极治理对象由域内自然问题向全球北极自然与社会问题转变。针对北极治理模式与具体路径的 探讨,不同学者各持己见。北极治理的研究虽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未来还需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背景 等方面进一步突破,丰富北极治理的研究成果,为实现北极有效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北极治理;全球化;多元主体;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1)04-0034-10
伴随 全 球 气 候 变 暖,北 极 海 冰 消 融 加 剧,北 极环境、航道、资源地缘等问题日渐凸显,北极逐 渐展向全 球,[1]逐 渐 由 专 注 于 能 源 开 发、资 源 开 采等安全区域转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象征性顶 点区域。北极问题由北极区域公共问题转向全 球公共问题,北极问题治理水平事关全球治理成 效和北极 可 持 续 发 展。 在 “人 类 共 同 遗 产 ”原 则 下,北极治 理 应 遵 循 一 定 的 法 律 路 径,[2]而 北 极 由“边缘军事战区”已经转变为“地缘政治博弈区 域”,由“被动客体”转变为“活跃主体”,步入“以 管辖权冲 突 为 特 征、以 自 然 资 源 开 采 为 核 心、以 全球性大国为主角的‘大竞争’时代”。[4]众多公 共问题逐渐显现,北极问题全球化发展趋势日趋 明显。区域角度,北极治理是国际社会为实现北 极“善治”,追 求 北 极 地 区 和 平 稳 定、安 全 与 可 持 续发展目 标 的 过 程;[5]全 球 角 度,北 极 问 题 是 当 前国际法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关涉区 域治理规则体系在未来的演化方向,需要国际社 会重点关 注,同 时,实 现 北 极 善 治 将 直 接 关 乎 北 极地 区 未 来 发 展,间 接 关 乎 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北极航线货流的现在和未来

北极航线货流的现在和未来

北极航线货流的现在和未来李振福【期刊名称】《中国船检》【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3页(P29-31)【作者】李振福【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极地海事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在北极航线开通的背景下,北极航线将成为未来国际海运新的聚集地,是改变世界海运格局的推动力。

分析北极航线的货流的现在和未来,能为我国合理利用北极航线,与北极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提供参考。

同时,北极地区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储备,分析北极航线货流结构也能明确北极航线未来对中国的能源通道价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货流受俄罗斯国内需求影响较大目前,俄罗斯的北方海航道是东北航线的主体部分,其货流数据可代表东北航线货流状况。

据北方海航道信息局统计数据,通过东北航线的船舶有油轮、干散货船、LNG船、渔产品(捕鱼、冷冻)船以及杂货船。

从总体来看,2011年到2014年中,通过北方海航道的商船数量在2011年到2013年保持持续增长,体现了东北航线开通的潜力。

另外,随着海冰的融化,东北航线的经济性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重视,同时俄罗斯喀拉海能源的开采需要运送到欧亚能源需求地,多方面原因导致通过东北航线的商船数量有所增长。

而2014年却有所降低,通过国际环境分析,主要是由于乌克兰危机导致了2014年起西方开始制裁俄罗斯,埃克森美孚公司撤出了与俄罗斯能源公司Rosneft的喀拉海钻油合作项目。

同时,俄罗斯与欧洲国家贸易联系有所下降,综合导致了2014年通过北方海航道的船舶数量不增反降。

从具体船型来看,其变化不尽相同:油轮是东北航线通过商船的主要船型,油轮数量在2011年到2013年从17艘增长到31艘,而在2014年降到26艘,体现了西方制裁对东北航线能源运输的重要影响;干散货船2011年到2013年变化不大,2014年直接降到了1艘;LNG船只在2012年出现过,可见东北航线LNG运输尚未兴起,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渔产品船2011年有6艘,2012年到2014年最多只有1艘,可见渔产品发展潜力小,未来在北极航线货流中将仅占据极小部分;而件杂货船舶则保持着增大的趋势,在2014年俄罗斯受到西方制裁后反而增长到14艘,而通过件杂货船出发到达港口分析,发现杂货船装载到达港几乎都是俄罗斯北极港口,可见件杂货运输基本上是俄罗斯国内运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 颈问题作了初步分析。 Pietria 等 ( 2008 ) 提出可增 加法律约束如制定北极运输和环境管理协议 ( ASE-
。 张侠等 ( 2013 ) 认为, 北极航线
将与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航线存在潜在的竞争 关系, 与传统航线相比, 北极航线具有突出的时间优 , 势和成本优势, 若未来征收“航海碳税 ” 北极航道 集装箱运输的相对低速航行将会使其优势更加明 [20 ] 显。 其次, 北极航线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主要是 通过缩短国际间的海上运输距离进而影响货运量的 分配及贸易格局。万征等( 2005 ) 通过分析北冰洋的 现状和未来, 认为北冰洋航线一旦贯通将会大大缩 减三大洲之间的航线距离, 并提出在北极构建物流 平台将导致物流格局的变化, 带来第四方物流商机 [21 ] 和其他的辐射效应。 对于北极航线的集装箱航线 运输, 徐骅( 2013 ) 研究了在固定航次周期且无破冰 船协助的情况下, 低速航行对东北航道集装箱运输
一、 问题的提出
对于世界上的主要国家而言, 三个计划最为重 要, 即核计划、 太空计划和极地计划。 由于北极航线 资源的丰厚性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各国都将北极 航线战略作为其极地计划中的战略重点, 北极地区 因此成为世界聚焦点和问题集中点 。 北极及北极航 线问题是世界主要国家普遍高度关注的问题, 但我 国的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研究却尚未像其他国家一 样全面系统地开展, 无法为我国北极及北极航线战 略的制定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限制了我国对 于应有的北极权益和国际地位的争取, 这必将影响 我国未来在北极和全球战略中的长远利益 。 “最大限度争取北极权益, 拓展国家利益范围 ” 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识, 而深入研究北极及北 极航线问题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 目 前, 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进行 了研究探讨。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极自然条件 及北极航线通航所面临的问题、 北极航线通航价值 和北极航线政治问题及中国应对北极航线战略研究 三方面。其中, 在北极自然条件及北极航线通航所 研究
7041 ( 2014 ) 04002605 文章编号: 1671-
北极及北 锐
(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6 ) 摘要: 对北极自然条件及北极航线通航所面临的问题 、 北极 航线通航价值、 北极航线政治问题及中国制定北极航线战略 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 对现有研究进行客观评 价, 指出目前对北极及北极航线问题的研究呈现出研究领域 范围较广、 研究方法各具特色、 研究内容丰富集中但不够深 入、 一些领域研究不够具体等特点 。 提出应在研究的内容、 方向、 视角及方法上进一步探讨突破 。 关键词: 北极; 北极航线; 北极航线战略 中图分类号: U697. 33 文献标志码: A
[4 ] 根本思路。 Buzuev 等 ( 1991 ) 分析了北极的自然条 件对海上运输导航的效率和安全性产生的影响, 提 [5 ] 出了指数导航的模型。 付玉慧等 ( 2000 ) 分析了海 [3 ]
0404 收稿日期: 2014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3&ZD170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1174166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mail: lizhenfuwangzhuo@ yahoo. com. cn 作者简介: 李振福( 1969 - )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E男, 博士,
[1 - 2 ]
, 这一状态也大大
增加了北极航线通航的可能性, 对此国内外学术界 给予了广泛关注。 对北极自然条件的充分掌握是北极航线通航的 基础工作。张占海便在《快速变化中的北极海洋环 境》 一书中以 2003 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数 据为基础, 分析了北冰洋海洋环境对北极快速变化 的响应和反馈。 夏立平 ( 2011 ) 针对北极环境的变 “和谐北极 ” 化, 指出 应当成为人类解决北极问题的
第 13 卷
第4 期
2014 年 8 月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13 , No. 4 Aug. , 2014

通过预测 2030 年远东—北美东海岸和远东—西北 欧航线的货运量, 得出了 2030 年北极航线的集装箱 货运量。
[20 ]
北极航线大大拉近了中国与欧洲、 北美等 此外, 市场的距离, 其开通后对中国航运业的影响非常明 显。王杰等( 2011 ) 通过对现有中欧航线与北极航线 的经济性比较, 从航线里程、 船舶成本两方面论证了 北极航线通航的经济性及对我国贸易和航运的意 义, 同时还提出我国应动态跟踪北极航道的变化情 况, 与环北极国家及相关欧洲国家形成良好的联络
[19 ]
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 学者们也对北极航线的发展现状 、 外部环 境及通航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白春江等( 2009 ) 提出目前开辟北极航线缺乏航区数据资料、 航道状 况、 港口码头状态、 路基支援以及通航权和海事管辖 权的法律法规, 应加强对北极地区的重点考察和研 究工作。 李振福等 ( 2013 ) 构建了北极航线通航的 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对北极
面临的问题方面, 主要探讨了北极的自然条件, 北极 航线的发展现状、 外部环境及通航可行性, 北极航线 开通所面临的问题三个方面。在北极航线通航价值 方面, 主要分析了北极航线开通对世界海运格局的 影响、 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 对中国航运业和相关 产业的影响及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影响 。 在北极 航线政治问题及中国应对北极航线战略方面, 主要 分析探讨了北极地区的政治格局和中国面对北极航 线问题的应对策略。
[14 ]
及沿岸国法适用于北极航线需局部修正, 我国应积 极把握制定北极航行规则的主动权, 保障我国在北
[15 ] 极航线的航行权益。 对于北极航线安全问题, 张 瑞等( 2013 ) 对我国北极安全法律保障问题进行了评
估, 指出我国应围绕北极争议的共同点来寻找我国 [16 ] 北极安全法律保障的切入点。 张俊杰 ( 2013 ) 从极 地航行规则入手, 介绍了美国、 加拿大、 俄罗斯等主 要与北极相关的国家对待“极地规则 ” 的态度和所 采取的做法, 并指出中国应在极地水域的船舶安全 [17 ] 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努力 。 2. 北极航线通航价值研究 随着北极通航环境的日益完善, 通航时间的逐 渐延长, 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北极航线经济性的研 究, 探析北极航线的通航价值。 北极航线投身于世
二、 现有研究综述
1. 北极自然条件及北极航线通 航所 面临问题 的 近年来, 船舶大型化的趋势愈演愈烈, 巴拿马运 河、 苏伊士运河等传统航线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 的通航需求, 很多航运经营人将目光转移到一条新 — —北极航线。 此外,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的航线— 范围不断扩大, 北极海冰范围总体上呈现出一直不 断地以较大幅度减少的趋势
[22 ] 成本的变化。 张侠等( 2013 ) 从北极航线货源的角 度出发, 分析未来北极航线主要货物类型和规模 , 并
MA) 等 以 减 少 破 冰 油 轮 和 载 货 船 舶 对 北 极 的 污 [12 ] 染。 刘慧荣等 ( 2012 ) 在《海洋法视角下的北极法 律问题研究》 中总结了适用于北极的现有法律有关 [13 ] 、 海域划分 航行、 科考、 环境保护等制度。 阎铁毅 ( 2011 ) 认为北极并不像南极一样拥有专门性的国际 公约作为管理依据, 现阶段调整北极地区的法律规 范大多还只是软法性质或局部领域的多边条约。 《海洋法公约 》 、 李志文等( 2010 ) 认为 国际海事公约
“准全球化 ” 、 “持久化 ” 、 性, 认为其具有 竞争与合作 [31 ] 并存等新特点。 阎铁毅等( 2011 ) 对俄罗斯和美国 的北极战略及行政法律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析 [32 ] 两国的冲突并提出了解决建议。 李振福等 ( 2011 ) 通过人工鱼群模糊聚类和能量地形仿真等方法分析 得到北极航线地缘政治格局聚类为以美国、 俄罗斯 和英国为主的 3 个国家集团类别。 何奇松 ( 2010 ) 指出北极国家和利益相关方会针对北极权益展开激 , “冷战” 烈博弈 可能再次重现北极地区。 为保障自 身的北极利益, 美国、 俄罗斯、 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积 [34 ] 极制定有关北极和北极航线的战略 。 应积极争取 我国作为重要的北极利益相关国, 北极地区的权益, 相关学者对我国如何参与北极事 务进行了研究,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北极航线战略提 供了借鉴。郭培清等在著作《北极航道的国际问题 研究》 中提出北极航线对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 具有直接的、 重要的影响, 中国应积极开展参与北极 航线开发的对策研究。 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编著 《北极问题研究 》 的 从北极概况、 资源开发利用、 科 学研究、 交通、 军事、 中国的北极活动等角度对北极 [36 ] 问题进行论述。 肖洋( 2011 ) 认为北极航线的开通 有助于优化中国对外经贸格局, 促进国民经济的可 [37 ] 持续发 展, 当 前 应 采 取 前 瞻 性 的 战 略。 李 振 福 ( 2009 ) 运用正态隶属云代替传统模糊识别方法中精 确的隶属函数, 构建了相关正态云模型, 对中国北极 航线问题协调地位进行识别。 潘正祥等 ( 2011 ) 指 [39 ] 出制定北极航线战略必须正确考量的若干要素。 李振福( 2009 ) 探讨了中国参与北极航线国际机制的 可能障碍和应采取的策略。 张胜军等 ( 2010 ) 提出 中国应从保证能源消耗和海上运输安全的国家利益 [41 ] 理解框架中 重 新 思 考 和 定 位 北 极 战 略。 唐 国 强 ( 2013 ) 提出中国应以大国姿态在尊重北极地区国家 主权等相关权利的基础上加强与各方面的互利合 [42 ] 作。 何剑锋等 ( 2012 ) 对俄罗斯、 加拿大、 挪威、 美 国、 芬兰、 冰岛等国家的北极政策进行了总结, 综合 分析了北极科技发展的重点和趋势, 提出了中国的 北极科技发展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