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发泡方法和发泡原理
泡沫塑料发泡方法

泡沫塑料发泡方法泡沫塑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包装、保温、隔音等领域。
而泡沫塑料的发泡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发泡方法。
1.发泡剂法发泡剂法是制备泡沫塑料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在塑料材料中添加化学发泡剂,使其在加热过程中释放气体,从而形成泡沫结构。
一般来说,发泡剂可以分为物理发泡剂和化学发泡剂两种。
物理发泡剂是指那些可以在加热过程中升华或分解产生气体的物质,例如硬质泡沫塑料常用的物理发泡剂有氨水、三氯甲烷等。
而化学发泡剂是指利用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例如聚氨酯泡沫塑料常用的化学发泡剂有TDI(联二异氰酸酯)、MDI(甲苯二异氰酸酯)等。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发泡剂。
例如,对于要求发泡均匀细腻的产品,可以选择化学发泡剂,而对于要求发泡速度快,发泡体积大的产品,可以选择物理发泡剂。
2.加压法加压法是一种通过使发泡材料中的气体压力升高,从而形成泡沫结构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使用加热设备来提高材料的温度和压力。
一般来说,加压法适用于高分子材料(如聚丙烯、聚乙烯等),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待发泡的材料放入加热设备中,并加热至一定温度。
然后,通过加压装置,将气体注入材料中,使其内部气压升高。
在气压升高的作用下,材料中的气体会膨胀并形成泡沫结构。
最后,材料冷却固化后,即可得到泡沫塑料制品。
加压法是一种常用的泡沫塑料发泡方法,可以制备出质量较好的泡沫塑料制品,其发泡体积和密度也较为均匀。
3.远红外线发泡法远红外线发泡法是一种通过远红外线辐射加热材料,从而使其内部发生气泡膨胀的方法。
该发泡方法适用于热塑性塑料,其发泡过程如下:首先,将待发泡的塑料材料制成片状或颗粒状,并放置在远红外线辐射设备中。
随后,通过操控设备,调节辐射温度和时间,使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
在加热过程中,材料内部的气体会由于温度升高而膨胀,从而形成泡沫结构。
最后,材料冷却固化后,即可得到泡沫塑料制品。
pe发泡工艺

pe发泡工艺PE发泡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技术,可以制造出轻量化、绝缘性能优良的发泡产品。
本文将从原理、工艺步骤、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PE发泡工艺。
一、工艺原理PE发泡工艺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在聚乙烯(PE)中加入发泡剂,通过加热使发泡剂分解产生气体,从而在塑料内部形成气泡,使塑料呈现轻质、蜂窝状结构的一种加工技术。
发泡剂的选择和控制是影响PE发泡工艺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工艺步骤1.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聚乙烯树脂和发泡剂,根据产品要求确定比例。
2. 配料混合:将聚乙烯树脂和发泡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可以通过机械混合或溶解混合的方式进行。
3. 加热融化:将混合均匀的原料放入发泡机中,加热融化至一定温度,使聚乙烯树脂完全熔化。
4. 发泡膨胀:在聚乙烯熔体中形成的气泡逐渐膨胀,使整个塑料体积增大,形成发泡产品。
5. 冷却固化:待发泡产品膨胀完全后,通过冷却使其固化,保持气泡结构稳定。
三、应用领域PE发泡产品具有轻质、绝缘、吸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包装行业:PE发泡材料可以制作各种包装箱、包装垫等,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保护物品不受损坏。
2. 建筑领域:PE发泡材料可以制作保温隔热材料,用于建筑墙体、屋顶等部位,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3. 汽车行业:PE发泡材料可以制作汽车内饰件、座椅垫等,具有减震、降噪的效果,提升乘坐舒适性。
4. 电子电器:PE发泡材料可以制作电子电器包装、保护材料,具有绝缘性能,保护电子元件不受损害。
四、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产品轻量化、环保性能要求的提高,PE发泡工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一些新型发泡剂的研发应用,使PE发泡产品在保温隔热、吸震减震等方面性能不断提升。
同时,工艺技术的改进和设备的升级也为PE发泡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PE发泡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技术,通过在聚乙烯中加入发泡剂,使其形成轻质、蜂窝状结构的发泡产品。
该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包装、建筑、汽车等行业。
物理发泡知识

物理发泡知识一.发泡分为两种方式:物理发泡&化学发泡1.物理发泡是选择合适分子量的HDPE,在使用过程中用专用N2压缩设备N2混入螺缸中融熔在料里.经螺杆搅拌均匀,并产生较大压力在挤出后瞬间膨胀,形成质轻多孔的发泡PE.2.化学发泡是在HDPE中添加了发泡剂,其主成份一般为氨类化合物,其在高温时会分解并产生N2,利用较小的外模,使其机头内获得较大压力.当挤出后,因压力释放,而使其内部N2膨胀成气孔,成为发泡PE.因在其中添加了发泡剂,利用化学反应来达到发泡效果,故称为化学发泡.二.发泡的目的及优点1.使制品轻量化,同时可以降低材料成本,但降低材料的介电系数才是主要目的.2.介电常数小、介质损耗低、高频衰减低、性能稳定、防水防潮和弯曲性好、电缆外径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3.机械性能和电性性能良好.三.发泡的缺点.机械强度小、易损伤;不耐磨,耐热性能差,对导体附著力小、易燃.四.发泡的原理1.物理发泡是利用塑料挤出过程中直接注入气体或液态气体来实现发泡绝缘,物理发泡的制造方法是采用不产生损耗的气体用发泡齐,所以消除了化学发泡剂的弊端,即绝缘内不存在化学发泡方法产生的残余物或水份,使绝缘的介质损耗大幅度下降,物理发泡可消除化学发泡的许多工艺加工限制,易于制得泡孔微小、发泡均匀的优质绝缘,特别是可制得发泡高达80%的绝缘,而化学发泡绝缘的发泡度仅40%左右.2.物理发泡绝缘材料是由于基本树脂(绝缘塑料)、发泡剂和成核剂构成,物理发泡法主要应用于聚乙烯,也同样应用于氟塑料.进行物理发泡时,聚合物(即PE绝缘料)应同成核剂混合,同时把气态或液态的发泡剂注入熔融的聚合物中,并令其从熔解状态析出,使之在挤出过程中不断产生凝聚中心与气泡,成核剂能使气泡的大小及分布变得均匀.3.氮气发泡是通过压缩空气启动注入泵,在一定的压力下使氮气高压泵升压,并通过稳流阀行控制,然后从喷头把氮气注入挤出机中,当氮气在高压作用下,像雾状一样喷入挤出机内熔融的聚乙烯之中,同时与聚乙烯中的成核剂发生核化,挤出后在空气中形成发泡绝缘.氮气物理发泡的主要过程就是将氮气溶解于熔融的聚乙烯(PE)之中,形成微细的泡孔结构,在挤出机螺缸内,含有少量成核剂的PE料经加热搅拌充分塑化后,将氮气注入.4.物理发泡过程中为了易于泡孔生成,还在PE材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成核剂,常用的主要成份为偶氮二洗胺.五.工艺设备及工艺设计1.高压氮气注射系统,范围50~700bar,其稳定性、密封性要好.2.内导体预热设备要有足够的功率,能实现导体温度调节范围在常温50℃.3.芯线的牵引要稳定而有力,冷却水槽要有足够的长度.4.由于成核剂分解诱导期较长且具有突发性,挤出后仍有残余,故模口温度要低,否则在高温环境中,绝缘层的内部会出现泡孔过度生长,导致泡孔破裂、并泡,大小不均,甚至产生开孔状态破坏绝缘结构.5.工艺实践中发现成核剂含量0.5%左右即能满足要求,且单对发泡度而言,PE发泡料产品在恰当工艺条件下均右达到80%以上.6.PE发泡料的熔体温度一般为180℃,实际上由于注气段之前塑化段较短,温度应设置得高一些,以实现熔体较充分的塑化.机头区域温度要降低,整个温度设置由前到后逐步收敛,呈类似正弦波分布曲线,效果较好.7.氮气的注入位置在机身的中段,其工艺参数的设置对能否实现高发泡度至关重要,由分子热力学原理可知分子热动力越快(温度高),密度越大,其表现出来的压力越大.随著熵的增加,分子热运动不一样的两个系统发生交流后,将趋于均衡.8.由于物理发泡绝缘层厚度为泡沫结构,冷却时由外向内逐步固化,过程很慢,故应采用压力式或半压力式模具.六.物理发泡绝缘的隔层挤出技术1.三层绝缘与传统的线缆发泡绝缘技术不同的是,隔层挤出工艺可使绝缘获得内层、发泡层和外层的三层结构.各层均有特别的作用,其中:1).内层挤包在导体上,这是一层很薄的实心层,标称厚度为10um,它使得导体和绝缘层间有良好的附著性,因厚度很薄,故对绝缘整体的性能影响很小,内层应尽可能薄,导体上的内层厚度越薄,则要求挤出机的挤出量越稳定.2).发泡层作为绝缘介质,要求其发泡度尽可能高,对于线缆而言,计算和实际生产均倾向要求有60%的发泡度;对于较厚的绝缘层(如小同轴电缆),发泡度高达70%,聚乙烯通常用作发泡层的材料.3).外层则可保证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表面质量,提高整个绝缘层的耐磨性,目前线缆绝缘用的聚乙烯也适用于表层材料,外层的厚度约为50um,它取决于电缆的结构和要求.七.模具的选择1.绞合外径:d=√N×1.155×d2.外模:DX=√D2×0.5+d2×0.5(经验得出)发泡芯线内模:D=d+k(k=0.6~1.5)D-内模孔径d-导体外径k-内模放大值,单支导体放大值较小,多支导体放大值较大发泡模套计算方法:Dx=[(1-F)*(D2-d2)+d2]1/2*k Dx-模套尺寸mm F-发泡度D-芯线外径mm d-导体外径(或内芯外径)mm k-系数0.95~1.0内模、模套间距L=1.5~2.5D L-间距D-模套孔径八.发泡的控制方法及成品电性关系控制方法:1).温度2).模具3).氮气流量4).导体预热5).绝缘内层电性关系:C=(单芯同轴线)C=24.13εlg(复合线)Zo=C→电容d→导体直径ε→绝缘的介电常数D→绝缘外径K→导体系数dW→编织导体OD Zo→阻抗导体条数导体系数绝缘物料介电系数1 1.000发泡LDPE 1.8 70.939发泡HDPE 2.2 19 0.970发泡PVC 5.0 37 0.980发泡PP 1.8 61 0.985化学发泡PE 1.8 91 0.988物理发泡PE 1.5九.发泡注意事项1.前水槽根据室温尽量使水槽水温不超过50℃,线材由于水温过高而继续发泡.2.机器开正常以后,尽可能不要调节引取速度和主机转速,这样使芯线OD不稳及发泡度也不稳,导致水中电容有变异.3.如断线后,应去挤料,因螺缸里的料通过氮气的分解使发泡料过度,导致外观粗糙,并有断胶现象.4.导体需过预热,预热时温度不可太高,会导致外径不圆并有发黄现象.5.需过内层PE,增加附著力.6.发泡印环机要尽量靠近机头,以免水中电容的差距才不会太大.7.OD控制或电容控制可移动前水槽跟眼模的距离.十.物理发泡线生产常见问题解决1.表面粗糙、破裂原因分析:1.1材料熔体流动速率较小(LD PE≤0.5g/10min,HDPE 0.2~1.0g/min),开机速度较快易引起熔体破裂。
塑料发泡方法和发泡原理

塑料发泡方法和发泡原理塑料发泡是一种将塑料制品制作成具有空气导热性的泡沫结构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包装、交通工具等。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塑料发泡方法和发泡原理。
首先,我们来介绍常见的塑料发泡方法。
1.物理发泡法:物理发泡法是通过加热和加压的方式使塑料发生膨胀,形成泡沫结构。
常见的物理发泡方法有:热流动法、发泡剂法和压缩发泡法。
热流动法是将热塑性塑料料粒经过预加热后,通过熔融挤出机加热融融塑化、均匀混合的方法,在挤出机挤出口处加装铝箔纸,使得融体通过狭窄的缝隙流动时,产生高速剪切和气泡的切割,从而形成具有均匀细小气泡结构的发泡塑料板材。
发泡剂法是在塑料料粒中加入特定的发泡剂,通过加热融化的方法使发泡剂分解膨胀,形成气泡,从而实现塑料的发泡。
压缩发泡法是在特定条件下,将融化的塑料料粒装入模具中,通过速冻方法使塑料料粒迅速冷却,形成高温下固态下进行加压成型,从而实现塑料的发泡。
2.化学发泡法:化学发泡法是通过在塑料料粒中加入化学发泡剂,通过加热使其分解释放气体从而形成泡沫结构。
常见的化学发泡剂有:有机氮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等。
在塑料料粒中加入化学发泡剂后,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发泡剂分解并释放气体,气体扩散到周围形成气泡,从而实现塑料的发泡。
3.物理-化学发泡法:物理-化学发泡法结合了物理发泡法和化学发泡法的工艺特点。
首先,在塑料料粒中加入化学发泡剂,然后经过预加热和成型工艺,使发泡剂分解释放气体,进一步利用物理发泡法将气体质点均匀分布并在塑料中膨胀,实现塑料的发泡。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塑料发泡的原理。
塑料发泡的原理是利用气体在塑料中膨胀的力学作用形成泡沫结构。
物理发泡法通过加热和加压使塑料料粒熔化膨胀,形成气泡。
化学发泡法通过加热使化学发泡剂分解释放气体,形成气泡。
物理-化学发泡法则将物理发泡法和化学发泡法结合起来,实现更好的发泡效果。
在发泡过程中,塑料料粒中的气体扩散到周围形成气泡,塑料料粒形成固态泡沫结构。
epe发泡原理

epe发泡原理EPE(Expandable Polyethylene)是一种由聚乙烯发泡制成的材料,具有轻质、柔软、耐压、耐冲击等特点。
EPE发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物理发泡方法来制造孔隙结构,使聚乙烯形成发泡状态。
EPE发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聚乙烯料的预处理:首先,将聚乙烯树脂料经过破碎和干燥等预处理工序,以提高料浆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2. 加热融化:将预处理好的聚乙烯料送入加热融化装置中,在高温下使聚乙烯料融化成为高粘度的熔体。
3. 挤出发泡:将融化好的聚乙烯熔体通过挤出机挤出,同时通过掺入发泡剂(通常是低沸点的液体碳氢化合物)来实现发泡过程。
4. 发泡剂蒸发:挤出的熔体在经过挤出机的机头后,进入大气压环境,此时发泡剂开始蒸发,形成大量的气体泡沫。
5. 冷却固化:气体泡沫状的聚乙烯经过一定的冷却时间,温度降低,气体泡沫内部的压力减小,并固化成为坚固而轻盈的发泡聚乙烯。
EPE发泡原理的核心是通过加入挥发性发泡剂来实现起发泡作用。
挥发性发泡剂在高温下能够从液态迅速转变为气态,从而蒸发掉,形成气泡。
当挤出的聚乙烯熔体来到低压环境时,发泡剂开始蒸发,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隙,从而形成发泡聚乙烯的孔隙结构。
EPE发泡原理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 重量轻盈:由于发泡聚乙烯内部充满了大量的气泡,使得材料的重量相对较轻,比其他塑料材料更加轻盈。
2. 良好的隔热性能:气泡及其之间的空隙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使得发泡聚乙烯成为一种优秀的保温材料。
3. 良好的缓冲性能:气泡充当缓冲材料,在承受外部冲击力时能够有效减少冲击传导,起到良好的缓冲保护作用。
4. 良好的吸震性能:在外力作用下,气泡能够受到压缩,因此EPE发泡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震性能。
总之,EPE发泡原理通过物理发泡的方法制造出具有良好性能的聚乙烯发泡材料。
发泡过程中加入的发泡剂在高温环境下蒸发,形成大量气泡,使材料变得轻盈且具有良好的隔热、缓冲和吸震性能。
注塑发泡工艺(3篇)

第1篇一、引言注塑发泡工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生产中的成型技术。
它通过在注塑过程中引入发泡剂,使塑料在熔融状态下产生气泡,形成多孔结构,从而降低塑料制品的密度,提高其性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塑发泡工艺的原理、流程、设备、应用及优缺点。
二、注塑发泡工艺原理注塑发泡工艺的原理是在塑料熔融状态下,将发泡剂均匀地分布在熔体中,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使熔体产生气泡。
这些气泡在注塑过程中逐渐长大,最终形成多孔结构的塑料制品。
发泡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气体发泡剂:如二氧化碳、氮气、氩气等,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产生气泡。
2. 液体发泡剂:如水、醇类等,通过蒸发产生气泡。
3. 固体发泡剂:如碳酸氢钠、碳酸钠等,通过加热分解产生气泡。
4. 混合发泡剂:将多种发泡剂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三、注塑发泡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塑料原料和发泡剂,确保原料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2. 熔融混合:将塑料原料和发泡剂送入注塑机料筒,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熔融混合。
3. 注塑成型:将熔融混合物注入模具,通过模具冷却、固化,形成多孔结构的塑料制品。
4. 后处理:对注塑成型的塑料制品进行脱模、修整、检验等工序。
5. 包装:将合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储存或销售。
四、注塑发泡工艺设备1. 注塑机:用于将塑料原料和发泡剂熔融混合,并注入模具。
2. 模具:用于成型多孔结构的塑料制品。
3. 冷却系统:用于冷却模具,提高生产效率。
4. 辅助设备:如料斗、输送带、自动脱模机等。
五、注塑发泡工艺应用注塑发泡工艺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家用电器: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电的隔热层、隔音层等。
2. 建筑材料:如保温板、隔音板等。
3. 交通工具:如汽车、船舶、飞机等内饰件。
4. 包装材料:如泡沫塑料托盘、缓冲材料等。
5. 纺织品:如泡沫填充物、运动鞋等。
六、注塑发泡工艺优缺点1. 优点:(1)降低塑料制品密度,减轻产品重量。
(2)提高塑料制品的隔热、隔音性能。
朝林街发泡的原理

朝林街发泡的原理
发泡是指将液体转化为泡沫状或有孔状的物质。
朝林街发泡是一种常见的制作泡沫塑料的方法,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泡剂:朝林街发泡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是物理发泡剂,例如氟利昂等低沸点气体。
发泡剂可以溶解在液体基材中,并在脱水或升温过程中释放出气体形成气泡。
2. 基材:朝林街发泡通常使用的塑料基材为聚乙烯(PE)或聚丙烯(PP)。
这些塑料具有较低的熔融温度和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升温过程中可以熔化并与发泡剂混合。
3. 挤出机:发泡过程中需要使用挤出机对塑料基材进行加热和挤出操作。
挤出机将塑料颗粒加热熔化,并将发泡剂均匀混合其中。
4. 升温:混合后的熔融物质经过挤出机的高温加热区域,使其温度上升到高于基材熔点的温度。
在高温下,发泡剂溶解在塑料中,并在脱水作用下释放出气体。
5. 挤出:由于融化的塑料混合物中包含发泡剂产生的气体,当熔融物质通过挤出机的模具时,气体会被堵塞在狭窄的空间中,形成气泡。
6. 冷却:挤出后的泡沫材料经过冷却处理,使其固化、稳定并形成所需的形状。
总结来说,朝林街发泡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加入发泡剂,在挤出机中将发泡剂溶解在塑料中并脱水释放气体,进而在挤出过程中形成气泡,最终通过冷却固化形成泡沫塑料。
塑料发泡原理

塑料发泡原理
塑料发泡原理即指的是在塑料制品中加入发泡剂,通过发泡剂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气体,使塑料材料膨胀成多孔结构的过程。
这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塑料的密度,提高塑料制品的轻量化效果,同时也可以增加塑料制品的绝缘性能和吸音性能。
塑料发泡的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物理发泡,另一种是化学发泡。
物理发泡是指在高温下将发泡剂加入到塑料中,其中的发泡剂会在加热的过程中分解产生大量气体。
这些气体在塑料中形成微小的气泡,使塑料变得蓬松轻盈。
而气泡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发泡剂在高温下变成气体,然后在塑料体内产生气体泡沫。
化学发泡则是在塑料中加入一种特殊的发泡剂,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气体。
这种发泡剂又称为发泡剂,它能够在塑料中产生大量的气体泡沫。
发泡剂通过与塑料反应,产生气体使塑料膨胀,形成多孔的结构。
无论是物理发泡还是化学发泡,都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高温可以促使发泡剂分解产生气体,并使气体在塑料中均匀分布。
当气体泡沫扩散到整个塑料体内时,停止加热,塑料冷却后,气泡会固定在塑料中形成多孔结构。
在发泡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调节发泡剂的用量和发泡时间,以控制塑料的密度和孔径的大小。
综上所述,塑料发泡原理的关键是通过加入发泡剂,在高温下
分解产生气体,使塑料形成多孔结构。
这种发泡处理方法可以降低塑料制品的密度,提高其轻量化效果,同时也能够改善其绝缘性能和吸音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发泡方法及发泡原理简介
泡沫塑料的品种很多,常用的发泡方法有物理发泡法、化学发泡法和机械发泡法等
(一)物理发泡法
是指利用物理原理发泡的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①在加压下把惰性气体压入熔融聚合物或糊状复合物中,然后降低压力,升高温度,使溶解的气体释放膨胀而发泡。
目前聚氯乙烤和聚乙烯泡沫塑科等有用这种方法生产的。
优点是气体在发泡后不会留下残渣,不影响泡沫塑料的性能和使用。
缺点是需要高的压力和比较复杂的设备。
②利用低沸点液体蒸发气化而发泡。
把低沸点液体压入聚合物中或在一定的压力、温度下,使液体溶入聚合物颗粒中,然后将聚合物加热软化,液体也随之蒸发气化而发泡,此法又称为可发性珠粒法。
目前采用该法生产的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交联聚乙烯泡沫塑料。
作发泡剂用的低沸点液体有:脂肪族烃类(丁烷、戊烷等)。
含氯脂肪族烃类(如二氯甲烷)和含氟脂肪族烃类(如F—11,F—12,F—114等)。
此外,脂环烃类、芳香烃类、醇类、醚类、酮类和醛类等也可使用。
常用低沸点液体发泡剂的。
③在塑料中加入中空微球后经固化而制成泡沫塑料。
此种泡沫塑料称为组合泡沫塑料。
(二)化学发泡法
发泡气体是由混合原料中的某些组分在成型过程中发生的化学作用而产生的。
包括以下两种。
(1)发泡气体是由加入的热分解型发泡剂受热分解而产生的,这种发泡剂称为化学发泡剂。
常见的有碳酸氯钠、碳酸铵、偶氮二甲酰胺(俗称AC发泡刑)、偶组二异丁腊和N,N—二甲基N,N-二亚硝基对苯二甲酰胺等。
化学发泡剂的分解温度和发气量,决定其在某一塑料中的应用。
理想的分解型发泡剂应具有以下性能:
①发泡剂分解温度范围应比较狭窄稳定;
②释放气体的速率必须能控制并且应合理地快速
③放出的气体应无毒、无腐蚀性和具有难燃性
④发泡剂分解时不应大量放热
⑤发泡剂在树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⑥价廉,在运输和贮藏中稳定
⑦发泡剂及其分解残余物应无色、对发泡聚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无影响
⑧发泡剂分解时的发气量应较大。
(2)发泡组分间相互作用产生气体的化学发泡法。
此法是利用发泡体系中的两个或多个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或氮气)而使聚合物膨胀发泡。
发泡过程中为控制聚合反应和发泡反应平衡进行,保证制品有较好的质量,尚需加入少量催化剂和泡沫稳定列(或称表面活性剂)。
聚氨酯泡沫塑料常用此法生产。
(三)机械发泡法
此法是采用强烈地机械搅拌使空气卷入树脂乳液、悬浮液或溶液中成为均匀的泡沫体,然后再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使之胶凝,固化成为泡沫塑科。
为缩短时间可通入空气和加入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
常用该法生产的有聚甲醒、聚乙烯醇缩甲醛、聚醋酸乙烯、聚氯乙烯溶胶等泡沫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