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届二中全会关于社会矛盾问题分析
浅谈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

东在会议期间提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后,还存在着 中全会提出的过渡时期主要矛盾判断,不能适应中国共
015
2019 年 4 月上半月刊(总第 88 期)
政治
产党巩固政权的形势需要。刘少奇同志对社会主要矛 盾的观察和认识一直是敏锐的。1949 年 7 月,刘少奇在 一份党内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后较长 的一段时间内,主要矛盾和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 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以及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斗争,这是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这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明 确的主要矛盾是不一致的。毛泽东在 1950 年 4 月的统 一战线的工作会议上也做出指示:“今天的斗争对象,依 然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 而不是民族资产资产阶级。”这样的指示表明了毛泽东 的态度,也表明了党的主要领导人对于七届二中全会作 出的主要矛盾判断产生了变化,从他们重新确定斗争对 象,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亦可以发现,过渡时期的 社会主要矛盾需要一个全新的判断了。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历程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7-0015-03
过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积极地巩固政权,另一方 级之间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 面也要为“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做 家之间的矛盾。”[1] 这样的判断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主要有国内国际 两大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 家,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长期压 迫,同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场大规模战争的破坏, 让原本就积贫积弱的中国雪上加霜。从军事上看,人民 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 100 多万军队在 西南、华南地区和沿海岛屿兴风作浪。新解放的地区内 社会治安不稳定,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恶霸相勾结,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经济上看,国 民经济凋敝,社会生产恢复缓慢,交通阻塞,人民生活艰 难,少数资本家在市场上投机倒把、哄抬物价,通货膨胀 等现象严重,如上海先后掀起的“银元之战”和“米棉 之战”。由此国民党甚至乐观地认为,共产党可以取得 军事和政治上的胜利,却打不赢经济这场仗。从国际环 境上看,尽管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 就宣布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 主义阵营却对新中国不屑一顾,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 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企图困死新中国。
毛中特必考点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专题及相关拓展知识点

毛中特必考点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专题及相关拓展知识点为了让考生在冲刺阶段更好的进行政治考点的复习,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对毛中特必考点进行了专题总结和解析。
本文将对中公七届二中全会及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基本信息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西柏坡中心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①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②转折一: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③转折二: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⑤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⑥引导个体经济朝着集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⑦指出建国后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⑧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重大意义: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二、相关拓展考点1、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文中的主要内容是: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
(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④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2、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阐释及其重大意义

682019年10月(下)王亚冰(中共河南省西峡县委党校 河南西峡 474550)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阐释及其重大意义摘 要:对新中国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辩证认识并对其适时作出科学判断,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把握我国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创造性地探索和科学阐释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推进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
正确判断和把握我国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重要前提,事关党和国家的发展大计,事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关键词: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重大意义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各不相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刻把握我国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创造性地探索和科学阐释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推进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
一、新中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和阐释的历史回顾对新中国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积极探索并对其适时作出科学阐释,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新中国70年来,每逢重大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都能够与时俱进,高瞻远瞩,抓住转折时机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政策和策略,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能够适应时代大局,应时而上,成就伟业。
回顾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和阐释大致有五次变化。
1.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和阐释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进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最早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概括的是1948年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
浅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浅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作者:崔莉芬崔莉芳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8年第13期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7-389-02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
发现的社会问题就是社会存在的矛盾。
只有认清社会的矛盾,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进入决胜阶段的重要关头,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重大认识。
厘清这一判断的根据、内涵及其时代意义,有助于我们全面解读十九大报告精神,并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讲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的关注。
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定(一)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
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这个过渡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到底是什么,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
毛泽东在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中国尚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
第一是国内的,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我国除了对外还有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外,在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革命所要解决的矛盾。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分析,我们清晰的看到,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最紧要的工作是尽快恢复生产,恢复国民经济;尽快解决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国民党残余的问题,将精力尽可能多的放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及其经验启示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及其经验启示作者:吕健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05期〔摘要〕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判断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从强调阶级斗争逐步转向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而追求平衡和充分的发展,虽然其间也发生过曲折和调整,但在大的发展方向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认真分析和探讨党在社会主要矛盾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5-0034-04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反映。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
新中国成立近70年来,历经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多次历史性变迁,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判断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精准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于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历程(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厘清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摆在了全党面前。
1948年9月初,刘少奇在《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设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他认为,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不仅存在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还存在着大量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私营经济,“这些资本主义成分,即使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下,也必然要与国家经济及合作社经济发生竞争……这就是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社会中的基本的和主要的矛盾” 〔1 〕。
第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
会议听取并集中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批准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国民党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并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决议。
1参会人员出席这次中央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中央委员出缺4人,由候补中央委员递补出席3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
会议主席团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轮流主持会议。
毛泽东主持开幕会议,并于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工作报告。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27人在会上发言。
2全会背景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
列席会议的11人。
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
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于1949年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27人在会上发了言。
会议听取并集中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批准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国民党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并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决议。
3全会内容主要内容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强调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
【doc】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的二重性

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的二重性2005年l1月第7卷第6期宁夏党校JournalofNingxiaCommunistPartyInstituteNov.,2005V o1.7No.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的二重性杨荟娟(陕西师范大学政经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论中所确定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建设,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与主要矛盾具有二重性.对这种二重性的正确认识,为今后党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关于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关键词:新民主主义理论;主要任务;主要矛盾;社会性质;经济建设中图分类号:D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O5)06—0013—03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毛泽东思想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所独创出来的.在这一理论中,党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模式进行了比较科学的设计,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方针,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之后,又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但是党在其中也有一些疏漏的地方,如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在民主革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并且强调恢复和发展生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于是,使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要任务和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主要矛盾就产生了不一致的地方. 一,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任务的认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具有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献的报告中就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成分作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的政策,强调恢复和发展生产是党的中心任务.毛泽东反复要求全党全军高度重视经济建设,还把是否重视经济建设作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的标准之一.他认为:"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一切军民人等凡不注意生产反而好吃懒做的,不算好军人,好公民.一切未脱离生产的农村党员,应以发展生产为自己充当群众模范的条件之一."l(Pgn)毛泽东还指出:"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Eli(Plo24)关于新民主主社会的主要任务,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观点也是十分明确的,就是经济建设.如1949年春,党中央进京后,刘少奇也特别强调新民主主义社会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主要任务,他曾提出:"如果不能联系人民,发展经济,即使供给有保证也不能战胜,发展经济是一切斗争的终极目的0-[2](mrs)他还反复强调,全国军事时期结束以后"中国就要进入建设时期,特别是经济建设"3(P112),"中国革命斗争的中心在城市,任务就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4J(P167),"今后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眦(P426),"在国内,只要第三次世界大战不爆发,我们的任务就一直是经济建设,是中国工业化"5(P6o),"经济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和人们的中心任务".4(I:'222),"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除了必要的国防建设外,其他各项都要配合经济建设"3(P205),"国防建设也是围绕经济建设进行"口(P205),等等.党的领导人将这个问题一再地加以强调,可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主要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1948年9月,刘少奇在《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一文中,提出并论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他指出:"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社会中的基本和主要的矛盾,就是新民主主义与旧民主主义或旧资本主义的矛盾,就是收稿日期:2005—09—20作者简介:杨荟娟(1982一),女,宁夏银川人,陕西师范大学政经学院硕士研究生.13资产阶级和富农与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的矛盾."(v3o)1948年9月13日,刘少奇在政治局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分析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构成,其目的在于发现社会经济中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_3(P4)毛泽东在同一天所作的会议总结中也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J.同年lO月,刘少奇修改东北局于9月3o号送交中央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的提纲》加写的内容中更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和资产经济的矛盾,是在彻底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_3(P14—15)同年lO月30日,中共中央对东北局《在高干会上关于政权建设法案提纲》的修改意见中形成了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矛盾的规范的提法,即"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胜利以后,在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在今后社会发展中,将逐渐明显和激烈起来". 三,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二重性的原因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所作的报告中对当时的各种经济成分状况作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强调恢复和发展生产是党的中心任务.但是,毛泽东又提出在民主革命胜利并解决了土地革命问题以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是国内的主要矛盾,这样,毛泽东在报告中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就产生了不一致性,具有了二重性.这既不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毛泽东所一直主张的主要任务即主要矛盾的思想.其次,毛泽东认为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特定的历史原因.毛泽东曾多次论述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问题.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性质"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v65o).在随后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1,677).1944年,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但又是人民大众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老资本主义,而是新资本主义."u81948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上说还是叫新民主主义经济好.从以上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大体上是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叫法不同而已.毛泽东之所以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定为是资本主义,主要是从当时的经济因素着眼.新民主主义沦中允许资本主义的存在,所以毛泽东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定为是资本主义性质就成为了可能.毛泽东曾多次剖析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复杂性,长期性,过渡性及发展的双重性,且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可能性:向社会主义发14展的可能性与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性,这就为毛泽东等领导人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定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留下了根源.正如胡绳所评价的:"毛泽东批评继续搞新民主主义,这是发展资本主义,是抓住了实质,即新民主主义意味着还要允许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因此,将主要矛盾定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有着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再次,在确定了主要矛盾后,中共就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即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论述了只有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主要依靠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刘少奇也曾这样论述过:"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存在着社会主义的因素与资本主义的因素和趋势之间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L3(P145)他认为斗争的方式是"经济竞争","发展经济是一切斗争的终极目的"_2(v618),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才会战胜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实现和平转变."竞争不赢,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就会被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战胜了,政治上也要失败,政权也可能要变,那就再需要一次流血革命."u3(v4—5)因此,党中央在分析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了解决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的方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最后,出现这种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二重性的原因还在于自建党以来,党就一直处在阶级斗争中.因此,在考虑新民主主义的主要矛盾上,依据惯性思维,从阶级斗争角度来认识社会的主要矛盾,则会出现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不在同一个范畴之内的现象,而没有把解决经济落后,生产力低下的问题放在主要矛盾的视野内,产生了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二者的不一致性.四,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二重性所导致的后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中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二重性,导致了这些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则产生了一些与党的设想所不同的后果.1952年6月,毛泽东重申:"在打到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因此,认为过渡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经济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因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正式出台,按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时就是社会主义革命之时.这样,之前所设想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就被否定了.毛泽东的这个观点,显然是关于我国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主要矛盾的合乎逻辑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被当作迫切的任务基于主要任务与主要矛盾不一致的情况下被提了出来.这种认识的二重性,影响到了对工业化重要意义的认识.如前所述,毛泽东通过对工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分析,制定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解决这一矛盾,因而他也接触到了落后的现状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但却从未真正认识这一矛盾,而只是强调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指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主要矛盾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根据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毛泽东所提出的工业化任务便似乎变成为仅仅是为社会主义准备巩固的物质基础而从属于社会主义化这个任务了,导致了"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利用政治的力量,人为的促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_8j.如胡绳所认为的:"直接搞完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社会主义,这是脱离中国实际的"_8J.因此,便过早地结束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追求纯而又纯的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曲折发展,甚至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尽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具有二重性,但是毛泽东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这一思想,为全党树立恢复和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正因为如此,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无论情况多么复杂,阶级斗争多么剧烈,群众运动多么频繁,全党都能始终坚定不移地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使得这一时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且取得了很多经济上的成就.并且经过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不一致的理论在实践中的贯彻, 也给后面的现代化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有利于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国情的理解,即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制度这个"卡夫丁峡谷",但是不能超越我国生产力落后这个国情,从而树立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力这一主要矛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要任务,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3卷E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金仲及.刘少奇传(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l8.[3]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4]刘崇文.刘少奇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5]刘少奇选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45.[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1O.[9]胡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J].中共党史研究,1999(13).[1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458. OntheDualCharactersoftheNewDemocraticSociety:the MajorContradictionsandMajorTaskY ANGHui-juan (PoliticalandEconomicCoUegeofShaanxiNormalUn&ersity,'an,710062,China) Abstract:,I11etheoryofnewdemocracyisanimportantcomponentofMaoZedongthought.1 11enewdemocracytheo-ryseteconomicconstructionast}lemajortaskandt}lecontradictionbetweentheproletariata ndthecapitalistast}lemajorcontradictionoft}lenewdemocraticsociety.,I11emajortaskandmajorcontradictiona rethedualcharactersoft}lenewdemocraticsociety.Therefore.acorrectrealizationoft}lesedualcharacterswilloffe rvaluableexperienceandlessonf0rthePartytomakepoliciesthatconcernmajorcontradictionandmajortaskandsuitC hina'Srealcondition.Keywords:thetheoryofnewdemocracy;majortask;majorcondition;thenatureofsociety;ec onomicconstruction责任编辑:马秀霞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届二中全会关于社会矛盾问题分析摘要:党在即将夺取政权时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科学的分析了过去政权后的社会矛盾,即国内国外矛盾,告诫全党要正确处理社会矛盾。
社会矛盾的正确分析决定了我国未来的社会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关键词:七届二中全会;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美苏冷战及中国内战开始,夺取全国政权的任务提上日程,摆在共产党面前的问题迅速复杂化,其核心问题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
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毛泽东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还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他认为国家的限制政策和资产阶级的反限制将会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
还认为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在政策方面表现为对内节制资本,对外统治贸易。
①可以看出,此时主要矛盾己经具备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一、中国七届二中全会科学分析社会矛盾的原因(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阐述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强调,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立即采取步骤,消灭包括资产阶级私有制在内的一切私有制。
马克思还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②列宁则根据马克思所说写道:“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③主要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没有明确把它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提出来加以论述,但他们多次提及要把握“主要的东西”、“主要形式”、“主要环节”等问题。
从精神实质上说,这些论述都蕴含着主要矛盾思想,并在实践上指导着他们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斗争。
毛泽东是第一个明①张天荣,吕澄,钟碧惠,王延湜.《党的建设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6月版,第99页。
③《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4月版,第84页。
确提出主要矛盾概念,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他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①(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社会矛盾实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很久以来就是处在两种剧烈的基本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封建制度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②但在不同历史阶段,这两对矛盾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其具体表现形态也不同,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随着历史过程和阶段的推移,及时而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特定环境下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对内巧取豪夺。
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具体表现为人民大众同北洋军阀政府之间的矛盾。
以此为根据,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建立民主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因而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刻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指出:“窃取了大革命胜利成果的国民党新军阀,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
人民遭受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
③因此,主要矛盾就转化为人民大众与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矛盾,党也由此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深入农村,发动贫苦农民,实行红色割据。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革命的形势大大好转了。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这就使得人民大众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政府之间的矛盾降到相对次要地位。
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302、314、252、47、25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302、314、252、47、25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302、314、252、47、253页。
的方针是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巨大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反动集团为了达到其继续实行独裁统治的目的,违背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的意愿,悍然发动内战。
这样,人民大众与美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政府之间的阶级矛盾重新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我党制定了“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建立最广泛的反蒋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
蒋家王朝的覆灭,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三)理论准备在1948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成为中共中央领导人讨论的中心议题。
在9月13日发言中,刘少奇明确认为:在包含着几种经济成分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①。
毛泽东肯定了刘少奇的提法,并表示可作宣传。
关于七大对主要矛盾的表述,可分两种情况叙述。
一种是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这便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另一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
对此毛泽东说,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有很多矛盾,其中劳资关系便是显著的一种,但可以调节,并非主要矛盾。
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做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较现时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做它的基础, 是不能巩固的。
”②为此,就需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应使之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此时,毛泽东非常重视机械化与工业化的问题。
二、七届二中全会关于社会矛盾问题的阐述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说:“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
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级的①《刘少奇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61页。
②《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第78页。
矛盾。
”①这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指出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在阶级上的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因此,取得全国政权后,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意识形态各方面的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
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会违背社会主义的方向,就会失去政权,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刘少奇1949年5月6日临别天津时对天津市委同志的讲话中,也改变了“九月会议”时,“主要矛盾”的提法,对“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作了层次上的区分。
他说:“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后,中国的主要阶级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但那是要在全国彻底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官僚资本主义以后,今天还没有到那时候。
”又说:“如单以国内来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确实是基本矛盾,但马上不是消灭资产阶级的时候可以不解决,拖一下,拖十几年以后再解决。
”②七届二中全会对当时阶级矛盾的分析,在实质上都是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看成是建国以后国内的“基本矛盾”即整个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矛盾,而不是建国后几年内的“主要矛盾”。
建国后若干年内国内主要矛盾是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
这也就是党在新时期的中心工作,因为只有恢复和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政权才能站住脚跟,革命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而要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又必须团结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否则就会使自己陷于孤立犯“左”的错误,使革命遭受失败,经济建设更无从谈起。
七届二中全会的公报说得十分清楚:“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并且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从现在起,重新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城市的中心工作是“全会认为,管理和建设城市的中心关键是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其他一切工作“都应当为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这一中心工作而服务”。
③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3,第1443页。
②转引党的文献[j].北京1993,第6期,第48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427页。
由此可见党中央最初也曾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提为“主要矛盾”但最后更多的是明确为“基本矛盾”。
资产阶级不是主要矛盾的另一方面,斗争的对象而是团结的对象、合作的对象。
根据主要矛盾要解决的任,不是和资产阶级斗争,而是团结资产阶级,发展生产力。
这是很清楚的。
因此,不存在“暗含了不顾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把消灭资本主义作为第一位任务的危险”也不存在“降低在私人资本主义所应达到的发展程度问题的调子上开辟了道路”。
恰恰相反,是为了发展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避免把政权蜕变为资本主义而葬送中国革命的“危险”。
①三、科学分析社会矛盾的现实价值(一)它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政权后我党奋斗的方向和未来的目标是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国内基本矛盾的提出,明确了党的纲领、政纲、政策,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宣布了在推翻三大敌人的统治后党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
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建设资本主义。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政权这样一个历史关键时刻,党有必要告诫全体党员,中国面临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在两条道路斗争中我们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949年2月在西柏坡,毛泽东向到访的米高扬介绍将要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时说道:“这个政府的性质和宗旨,仍然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