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弱化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浪费:目前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资源浪费的问题,部分地方存在着同质化竞争,不断重复建设产业集群,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2.创新不足:很多地方虽然建设了产业集群,但缺乏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面对市场的变化能力不强,导致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不够。
3.监管缺位: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范,存在一些乱象和不良竞争行为,导致产业集群的发展受到制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规划和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和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乱象,发挥政府的规划和引导作用。
2.促进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建设中,应该注重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建立监管机制:加强对产业集群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打击不良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4.加强合作和协调:不同地区的产业集群应该加强合作和协调,避免同质化、重复建设,发挥优势互补的效应,提高整体效益。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摘要:近年来,河南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已具有区域竞争优势。
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
但总体来讲,河南的产业集群大多处于成长期阶段,多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开采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少,科技含量低,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要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瞄准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提高产业关联度,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协作能力,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层次优化升级,增强其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河南省;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浙江和东南沿海不少地区依靠产业集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些年来,河南的产业集群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来讲,河南产业集群发展还相对滞后。
此外,理论界也缺乏对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产业集群的顺利发展。
因此,研究和分析河南产业集群优势及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提升河南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及优势(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分析总体来讲,河南省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竞争力。
1、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部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较大。
近些年来,河南省的产业发展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套上,都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如食品集群、纺织服装集群规模较大,关联行业多,带动作用强,对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据2006年10月15日《大河报》报道,全省现有年工业总产值1亿元以上的工业产业集群388个,涉及全省1399个乡(镇、街道)的6909个村(居)委会,共有企业单位12.9万个,实现工业总产值4501.6亿元,吸纳从业人员303.2万人,上缴税金257.6亿元,产品出口131.6亿元,产业集群已成“燎原发展之势”。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产业集群强劲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产业集群的主要竞争优势表现为外部经济、社会资本、创新和创新网络四个方面。
标签: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创新一、产业集群的内涵与特征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临近、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
产业集群不是单纯的产业空间集聚,而是根植于地方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各种正式合作关系和非正式交流的社会经济网络。
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征:1.空间集聚特征:任何一个产业集群都是大量企业在空间的汇集,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被共同“锁定”在一定区域,使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可以较容易地获得专业化的、弹性的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地域相关性。
2.专业化特征:产业集群的生产经营具有很强的专业化特征,企业成员之间围绕产业链及其服务性机构、行业组织实行精细的专业分工,形成了社会化分工网络。
3.根植性特征:所谓根植性是指通过集体性组织来建立信任和承诺,使得不同利益各方协同作用,从而获得好处,同时保持高度的灵活性。
共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集群内产业家产生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并形成集群内企业间的一种特殊黏合剂,使众多产业粘结在一起,既营造了区域创新环境,又使产业深深扎根于当地。
4.网络创新特征:集群内的成员企业和辅助机构通过长期的联系形成本地化网络,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交易、交流和互动,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的发展和产业的持续创新。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之所以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态势,在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大量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的集聚,能够形成其他区域所没有的强劲而持续的竞争优势。
1.外部经济优势。
产业集群的外部竞争优势包括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
产业集群 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需要明确产业集群的概念。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内,同类产业企业相对集中并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形成一种紧密的产业网络体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激烈竞争。
由于在同一产业领域内企业相对密集,相互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一些中小微企业难以生存和发展。
另外,产业集群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影响了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制约了其长期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抵抗外部竞争,实现共赢。
政府可以加大对产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在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人才和技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从个人观点来看,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产业集群才能迎刃而解,迎接更大的发展挑战。
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只有不断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对产业集群发展能够有更深入、更灵活的理解,为其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以上就是基于指定主题的文章撰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产业集群是一种以产业为核心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外部遥散化经济效应。
在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因为它可以促进产业的集约集聚,提高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

河南产业集群发展:优势、不足及对策作者:罗士喜来源:《中州学刊》2007年第06期摘要:近年来,河南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带动了相关产业和产品的发展,已具有区域竞争优势。
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实现中原崛起的一个重要战略。
但总体来讲,河南的产业集群大多处于成长期阶段,多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开采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较少,科技含量低,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要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瞄准重点产业,突出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提高产业关联度,完善产业链,增强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协作能力,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产业集群产业结构、层次优化升级,增强其竞争力。
关键词:产业集群;河南省;问题及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6—0068—04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现象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浙江和东南沿海不少地区依靠产业集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些年来,河南的产业集群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来讲,河南产业集群发展还相对滞后。
此外,理论界也缺乏对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产业集群的顺利发展。
因此,研究和分析河南产业集群优势及不足并提出相关对策,对促进河南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提升河南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及优势(一)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分析总体来讲,河南省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独特的竞争力。
1、产业集群化趋势明显,部分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较大。
近些年来,河南省的产业发展无论是在空间布局上,还是在产业配套上,都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如食品集群、纺织服装集群规模较大,关联行业多,带动作用强,对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浙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

浙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以中小企业为例内容摘要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中一类重要的产业间新的组织形式,其强劲的竞争优势成为了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产业集群也是浙江省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自发形成的。
在浙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块状经济及其创造的“经济奇迹”以其令人信服的实证展示了产业集群的神奇。
文章分析了浙江中小企业集群形成的原因,概括了浙江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特色企业为主体、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产业集群的特点及优势,最后针对浙江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浙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中小企业、产业发展THE ANALYSIS OF ZHEJIANG INDUSTRIAL CLUSTERSCOMPETITIVE ADVANTAGE——TAKE SMES FOR EXAMPLEABSTRACTIndustry Cluster is an important new form of organization among industry in modern economy, and its driving predominance makes it become a main source of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ries or regions. Industry Cluster also is the main mod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which comes into being spontaneously in an open environment. In Zhejiang, massive economic and "economic miracle" which are created by SMES clusters show the amazing power of industry cluster with convictive fac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auses of SMES cluster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general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Zhejiang, which bases on the SMEs and the specialization dividing work and cooperation, and takes the characteristic enterprises as its main body. Finally,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 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Industrial Clusters.KEYWORDS:Industrial Clusters,Competitive Advantage,SMEs,Industrial Development正文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一节产业集群的概述 (1)第二节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 (1)一、产业细分化 (1)二、企业生态化 (2)三、经营全球化 (2)第二章浙江产业集群的现状、成因 (3)第一节浙江产业集群的现状 (3)第二节浙江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4)一、历史文化因素..................................................................4二、利用比较优势 (4)三、制度创新 (4)四、政府促进作用..................................................................5第三章浙江产业集群的特点、优势 (6)第一节浙江产业集群的特点 (6)一、“块状经济”模式 (6)二、空间集聚型模式 (6)三、群落式发展模式 (6)四、家族式发展模式 (6)第二节浙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6)一、供给与需求优势 (7)二、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 (8)三、成本优势 (8)四、规模经济与外部效应 (9)五、在竞争合作中获益 (9)第四章浙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1)第一节浙江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11)一、规模小、产品档次低 (11)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且结构单一 (11)三、企业技术创新速度不快,开发新产品能力薄弱 (11)四、政府体制的不完善 (12)第二节浙江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12)一、加快区域品牌建设 (12)二、提高创新能力 (12)三、加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13)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14)参考文献 (16)致谢……………………………………………….…………………附录第一章引言第一节产业集群的概述产业集群①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域中大量相同或相近的产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及竞争优势研究

三、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业竞 争优势
1、成本优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信息和人才等资源, 降低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成本。此外,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企业间交流和合作更加 便捷,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
2、创新优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通过近距离交流和合作,能够促进知识和 技术的传播,激发创新思想的产生。同时,由于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使得每个企 业都有动力进行创新,以获取竞争优势。
纺织产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未来,绍兴市纺织产 业集群的发展将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智能化生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产业将越来越依赖智能化生 产。绍兴市的纺织企业将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智能化生产设备,提高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绿色环保:随着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将成为纺织产业 发展的重要趋势。绍兴市的纺织企业将注重环保生产,推广环保技术和环保纤维 的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3、市场优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可以通过集体营销和推广,扩大市场影响 力。同时,由于地理接近性,使得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4、品牌优势:产业集群整体的品牌效应可以提升乡镇企业的市场形象。例 如,一些著名的产业集群地区,如浙江义乌、广东中山等,其乡镇企业也因此获 得了更高的市场认可度。
四、提升基于产业集群的乡镇企 业竞争优势的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也是乡镇 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这包括但不限于通讯网络、交通设施、能源供应等基 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
2、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技术、管理 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同时,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为企 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与发展建设

约 )带来 的损失 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
而 且还会 由于 长期铭 记殃及 自己 的 亲属 和后代” 。
定领域内互相联 系的、 在地理位匿上
2 .营销优势 。营销 优势是 指价 格上有优势和销量上有 优势 。 营销优 势 主要从三个方面得到体现: 首先是 产 品的差异化 , 其次是集群营销平 台 的利用 , 次是 价格低廉 。 再 ( )专业化 的分工和柔性生 产 , 1 为集群 内企业 的产 品差异化 生产 的 实现提供 了条件 。 品差异化不仅 改 产 变了市场竞争方式 ( 以价格为主的 从 竞 争到非价格为主的竞争 ) ,而且 使 企业获 得 了超 过产 业平均 水平 的利 润。 产品的差异化足以诱使 消费者购 买产品的特殊性 , 因为差异化产品满 足 了消费者 个性化需 求 和多样化 需 求 ,得 到溢 价补偿是 理所 当然 的事 情。有了溢价补偿 , 集群 内企业会进
维普资讯
产 业 集 群 的 竞 争 优 势 与 发 展 建 设
董相勇。 侯 锐
( 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 管理 学院, 尔滨 10 0 ) 哈 哈 5 0 1
产业 集 群是 当今世 界经 济 中颇 具影响力的产业组织形式 , 通过集群 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 产生出强大的 溢 出效应 , 带动经济 的发展。纵观世 界经济繁荣的区域 , 都可以发现产业 集群的影子。 据统计 , 美国大约有 30 8 个跨产业部 门的公司集群 , 它们拥有 5 %的劳动力 , 7 创造 了 6 %的国民生 1 产总值 。 作为一种能大力提升区域 竞 争力 的经济组织形式 , 产业集群越来 越 受到 专家 、学者 和政府 的高度关
一
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产业集群 包 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 、 相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及其弱化崔利兵1,王慧芳21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89)2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E-mail:Cuilb1982@, Nblack@摘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是其存在的根据,从本质上说,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自于群内企业可以获得而群外同类企业难以获得的资源,这些资源是以集群内部结构为基础带给群内企业的特殊利益。
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又是利益和风险同步锁定的过程,当风险锁定到足够量时会引致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弱化。
此时产业集群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优势,集群转移中图分类号:F062.91. 引言近年来,产业集群现象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产业集群的发展也是各界关心的问题。
从经济层面上说,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可以带动区域经济迅速崛起。
世界上很多具有竞争力的发达区域经济体都是因为其中产业集群的存在与发展,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硅谷和中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产业集群现象呢?企业为何而集聚?从根本上说,产业集群可以使群内企业享有外部同类企业所难获得的某种独特资源,这会导致其竞争力提高,群中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又反过来形成了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那么,这些“独特资源”又是什么呢?这些独特的资源是否能可持续地获取并如何获得呢?如果这些资源难以为继,那么产业集群及其内企业又如何发展呢?近年来,在中国某些地区出现的产业集群衰落甚至是消亡现象影响深远,引人深思。
事实上,从本质上说,产业集群的衰落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弱化。
那么,产业集群为何会出现竞争优势的弱化呢?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解释。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提出产业集群相关问题;第二部分是概述产业集群,解释产业集群产生的动因;第三部分分析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以上两部分是下文的基础,明确我们分析的对象;第四部分分析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所在,主要从成本和创新两个视角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分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弱化问题,初步探析产业集群可能的发展趋向;最后是全文的总结。
2. 产业集群概述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定义,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1。
完整的产业集群可能延伸到销售渠道的经销商、原料供应商及与技术或者投入相关的公司与部门,也往往包括可以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研究及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
根据不同的视角,产业集群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照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大小的分布及其关系,可将产业集群分为意大利式产业集群、卫星式产业集群和轮轴式产业集群。
若以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关联度和创新度为核心指标,将产业集群区分为非正式产业集群、有组织的产业集群及创新型集群三个类型。
产业集群的分类方法的转变,一方面说明产业集群本身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同时也说明学术界对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和认识的深化。
现已逐步从产业集群内企业布局深入到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关联分析,并涉及了产业集群的创新升级问题,表明学术界已经关注产业集群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发展问题。
产业集群的产生动因是个热点问题,相关研究也较多。
有意思的是,产业集群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的偶然因素”。
在什么地方出现产业集群是随机的,具有很大的“历史性”或者“偶然性”。
虽然在产业集群产生的区域一定有其背景条件,比如历史传统、地区内工艺沉淀、而别企业家的创业精神[]2,但就产业集群产生本身而言却可能是偶然的。
其次,知名企业的带动效应[]3。
如果在某区内存在某个产业的知名企业,其生存和发展促生了一批专业化分工生产和提供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而后逐步集而成群。
再者,在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群居链复制”也是产业集群产生的一大动因。
比如在中国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某些地区,首先是跨国公司旗舰公司的产业转移,然后是与其有着紧密生产业务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陆续进入该区,伴随着本地企业的加入,从而形成产业集群。
最后,最新进入研究视野的集群转移现象,也是某些地区出现产业集群的重要动因之一。
它是研究由于某些原因,某地产业集群出现整体或者部分搬迁,导致转入地突然出现产业集群的现象。
目前对此问题研究较少。
对于某个地区产业集群的产生,以上所述动因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产业集群的产生可能是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不过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主次之分。
3. 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有复杂的内部结构,主要在于产业集群内存在多种机构,数量也较多,各机构间也往往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是集群内部各个企业机构的关联性。
如果我们将每个机构都抽象地看做一个点,而各个机构之间的各种关系用线来表达。
那么从整体上看,产业集群就是一个由有限个点和线联结而成的复杂的网络。
从产品视角上来看,产业集群类似一个大企业,是由众多企业集中在一起共同提供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柔性生产综合体” []4。
企业之间存在提供上下游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从而在集群内部形成了一条贯穿各个企业的产业链[]5。
每个企业从本质上说都是产业链上的一个附着点。
需要注意的是,集群内产业链上的某个环节的工作一般不是由单个企业完成的,而是由若干生产同样或者同质产品的企业共同完成,形成多个企业的集合共同占据产业链的某个环节的情况。
因此,我们在分析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时,可以采取横向抽取产业链、纵向归类企业的方式来进行。
首先,我们以产业链的环节为依据将企业归类。
产业集群内部存在两类企业:第一类是彼此之间存在大量生产、业务关系的企业,从本质上说它们是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关系,每个企业既是中间产品供应商,同时也往往是中间产品的需求商。
每个厂商也往往有多个中间产品供应和需求对象,存在着复杂的交叉关系。
从整体来看,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此产业链的起始端是初始原材料供应商或者初始加工商,末端就是直接和各地代理商甚至是消费者相联系的销售终端。
需要强调的是,原材料供应商有可能不是产业链的起始端,因为某个产业集群所形成的产业链有可能也是另外更高层次产业产业链的某个环节。
第二类是相关的配套机构,比如政府服务、科研咨询及其他服务机构等等。
我们假设产业集群内产业链存在N ()N=1,2,3......个环节,每个环节上的企业有i N ()i=1,2,3......个企业。
那么仅考虑第一类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链可以图示如下:环节1 环节2 环节3 环节4 ...... 环节N1N 个企业 2N 个企业 3N 个企业 4N 个企业 ..... i N 个企业图1产业集群内企业产业链图以上图形表达了由集群内第一类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链。
我们将政府和科研咨询企业等服务机构加入,那么产业集群内部结构可以表达为:环节1 环节2 环节3 环节4 ..... 环节N1N 个企业 2N 个企业 3N 个企业 4N 个企业 ....... i N 个企业图2产业集群内部结构图通过观察集群内部结构,我们发现,产业集群内部企业可以分为生产性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两类(我们将政府也认为是企业)。
从横向来看,集群生产产品存在若干个环节,分属不同环节的企业之间是生产的上下游关系,它们之间主要是合作关系,共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纵向来看,每个环节都是附着在产业链上同一点上的企业的集聚,属于同一环节的企业之间是竞合关系,共同形成了企业的集聚状态。
集群内企业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共同构成复杂的集群网络。
政府和科研机构及其他服务机构则是提供均等的服务。
那么,从直观上说,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就是作为横向的产业链上分属各个环节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和纵向的产业链内各个环节内部企业集聚、竞争关系的综合。
4.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关于集群竞争优势的讨论也较多,各个学者的观点也不一致。
韦伯的聚集经济理论强调企业空间上的规模化效应,认为聚集使专业化成为可能,从而带来规模经济效益。
基于马歇尔的具有创新环境的小企业集聚区理论的新产业区学派认为基于灵活性和专业化的“弹性专精”是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欧洲GREMI 小组则认为合适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引导创新行为,从而带来竞争优势;波特则认为集群的竞争优势受到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相关要素的影响,集群竞争优势的延续关键是否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兰诺维特等人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其网络性,集群内企业的网络组织化程度高低决定着集群的竞争力大小;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重新强调了规模经济和运费因素的影响[]6。
以上是极具代表性的观点,由于他们研究的视角和对象不同,所以得出的 结论也有所差异。
应当说各个结论之间是互补性的,它们共同给出了集群竞争优势来源这一问题答案的全貌。
我们发现,从根本上说,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体现在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上,而竞争优势是一个比较概念,要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应将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同类企业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通过这一过程将以上结论综合起来。
首先,成本领先。
我们从企业的微观视角来分析。
企业的经营活动要衡量成本和收益,其实,成本和收益从本质上说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假设集群内外企业收益是一定的,或者可以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使其处于相同的水平上。
那么有竞争力的企业就是拥有较低成本的企业。
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本质上可以归结为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生存问题之一就是以更低的成本生产产品。
然后我们再对照比较集群内外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我们发现,处于集群中的企业所获得的很多资源都可以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降低企业生产生存成本。
如规模化就是使企业生产处于U型曲线的最低点,而专业化就是通过“干中学”[]7提高生产效率;而克鲁格曼强调的运费因素显然也能归结为成本的降低效应等等。
其次,市场效应。
企业生存问题之二就是产品的销售。
当然,销售也存在低成本销售的问题,但将其划归为成本领先是不确切的,产业集群带给集群内企业销售的便利不能用成本来全面概括。
产业集群会形成比较完备的销售网络,这无疑会给群内企业的产品销售带来便利。
不过,我们想要强调的是产业集群的形成本身形成的品牌效应,并且这一效应可能对于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产业集群品牌本质上是区域品牌[]8,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品牌扩散能力,会直接给区内企业带来收益。
比如意大利的皮革名闻遐迩,法国的香水世界闻名,这会成为区内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使其产品身价倍增。
最后,创新与升级。
每个处于集群内的企业,都是集群网络体系的一个结点,处于集群内复杂的网络中组织之中。
在与众多其他企业的竞合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及时传播给其接受创新和自我创新带来了巨大便利。
特别是对于缄默知识的传播,集群内企业的地理位置的集中优势更加明显。
同时,以创新网络的视角来看,集群内企业的竞合关系共同形成集群创新网络体系,可以完成单独一家企业无法完成的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