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三研”

“一课三研”
“一课三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c11598459.html,

“一课三研”

作者:程春梅

来源:《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19年第17期

“一课三研”是指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有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的多次实践研究活动,它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活动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目的是让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提高自己专业化的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改进,提高教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2019年5月24日—5月27日,我们幼儿园再次开展了中、大班组“一课三研”活动,本次活动以“性格涵养教学法”语言活动《阳虎问路》和《子路染布》为题目,分成两组,分别由3位不同教师进行执教。本次活动以活动设计—组织教学—研讨—再研磨四部分构成。第一次教学活动结束后,教研组立即组织教师进行研讨,由执教教师提出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疑惑,参与研讨的教师共同商讨,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教育活动过程。而后进行第二次教学和研讨,再次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研结束后,继续集体讨论、改进,为第三研做准备。经过一二研的研讨,第三研后执教教师对全园教师进行了公开教学活动。通过充足的教具、学具,有趣的游戏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课堂异彩纷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形式多变的教学方法、师幼的互动、知识点的把握等都给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们又一起进行了研讨小结,在宽松的研讨氛围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学的选材、活动目标的制定、材料提供和幼儿发展等各方面进行了自评和互评,大家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亮点。

两年来通过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老师们纷纷表示自己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研讨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教育观念到教学行为都有了极大的转变,理论与实践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1)“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执教老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发现了自己从未意识到的教育理念,不断的执教、反思,在磨练中提高了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实践、研讨、反思的循环中,逐渐改进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加快有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步伐。

(2)“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老师们的研究兴趣,提高了教师们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一课三研”的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了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通过组内合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体验到了新的方法运用,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老师们极大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通过一课三研,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开展“一课三研”活动,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期课改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培训成为各个幼儿园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一课三研”作为幼儿园教研组的一种活动形式,最初是为了组内教师展示公开观摩活动而开展的多次试教活动,目的是使活动方案更为优化,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发现这样一个活动的过程,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样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由此,便把“一课三研”活动作为校本培训中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几所幼儿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一课三研”活动的界定 “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主要指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由同一教师或不同教师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它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等。目的是使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反思的习惯,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师自主地发展。 二、“一课三研”活动的实施阶段和特点 1、“一课三研”活动开展的形式和要求 “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分两种:一种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年级组长负责,每周一次。另一种是全园性的,有业务园长负责,每月一次。在确定活动的主题后,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准备;在研讨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活动结束后,每一位老师都要写下自己在参加本次活动后的体会与反思。 2、“一课三研”活动的特点: “一课三研”活动作为培训教师的一个途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体性:“一课三研”活动是一种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于一体的研讨活动。它不同与以往教研活动中的单纯的理论学习和单纯的实践活动,而是把 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学、做、研、思、再学、做、研、思的循环,发展教师的整体的能力。 (2)主体性:以往我们老师参加的职后培训,以课堂培训为主,老师们只是被动地接受。“一课三研”活动是一种参与式的培训,教师们能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一课三研”活动中,每一个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3)反思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的问题并对问题作出价值判断。每一堂经过精心设计的课,都值得反思;每一个教学突发事件,也值得反思;每一个幼儿学习状态的独特性,更值得反思。“一课三研”活动

小班美术图形灯笼一课三研

一课三研过程性资料 一、教材分折: 正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之际,小班的孩子们对元宵节了解不是很多,通过这次美工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操作水平,提供了不同形状的彩纸,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开关的图形进行组全,感受不同图形组合成灯笼后的变化和效果,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节日气氛。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小班:图形灯笼(重点领域:美术)(第一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张相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片制作灯笼。 2.能根据提供的范例推测灯笼的制作方法,并进行验证。 3.能够简单地描述自己制作灯笼的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做好一个图形灯笼范例。 2.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蜡光纸(同种形状大小要统一),彩绳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形灯笼的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小朋友画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灯笼。自己做了一个图形灯笼。你们看看它是什么子的?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也来做一个这样的灯笼呢? (二)幼儿仔细观察范例,推测图形灯笼的制作方法。 1.教师: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正面跟反面是什么颜色的?图形灯笼怎么会两面都有颜色呢? 2.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也来做一个这样的灯笼呢? (三)幼儿制作图形灯笼 1.提醒幼儿找到相同形状、相同颜色的几何图形片进行粘贴。 2.教师根据幼儿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教师:谁愿意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做图形灯笼的?你觉得哪盏灯笼最好看?为什么?我们下次在灯笼上贴好灯谜,请爸爸妈妈们来猜一猜好吗?那宝宝们回家邀请好。活动延伸: 可以用废旧纸盒、塑料餐盘、一次性纸杯等制作灯笼。 第一次讨论意见: 优点略

建议: 1.观察范例和教师示范结合为一个环节,便于幼儿理解灯笼地制作重点是正反面和灯穗。 2.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合并为一个环节,不罗嗦,简洁明了。 3.第3个目标中是技能方面的,放到第2个目标中,第3个目标为情感目标。 4.经验准备中应该加一项:已看过或欣赏过各种花灯。 5.要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灯笼的图片,拓展幼儿的经验。 小班:图形灯笼(重点领域:美术)(第二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张相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片制作灯笼。 2.能根据提供的范例推测灯笼的制作方法,并简单地描述制作的过程。 3.体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各种灯笼。 2.物质准备:教师事先做好1个图形灯笼的范例。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蜡光纸(同种形状大小要统一),彩绳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图形灯笼的范例,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宝宝们看,这是什么呀?(灯笼)上个星期天呀是元宵节,街上、广场上、商场里都挂了好多灯笼来庆贺。老师看了以后,自己做了一盏图形灯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幼儿仔细观察范例,推测图形灯笼的制作方法,教师进行示范。 教师:它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正面跟反面是什么颜色的?图形灯笼怎么会两面都有颜色呢? 这是灯笼的什么呀?(灯穗)我们用绉纹纸做灯笼的灯穗,那这个灯穗怎么会夹在中间的呢?我们先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涂上浆糊,再把绉纹纸贴在正方形纸的中间的下面一点,最后把另外一张正方形纸边对边角对角贴整齐就行了,记住要让漂亮的颜色在外面噢!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也来做一个这样的灯笼呢? (三)幼儿制作图形灯笼 提醒幼儿找到相同形状、相同颜色的几何图形片进行粘贴。 教师根据幼儿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XXXX学年第一学期“一课三研”说课稿——小班美术教育活动漂亮的帽子doc

XX-XX学年第一学期“一课三研”说课稿——小班美术教育活动《漂亮的帽子》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本次“一课三研”,我们小班教师根据幼儿园统一的选课要求及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在的季节,选择了山东省新省编教材主题《过新年》中次主题一《冬天到》里面的一节美术教育活动---《漂亮的帽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选择:大家都知道,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而且随着年龄的发展,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在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更加喜欢直接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玩中学,玩中获发展。正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此活动《漂亮的帽子》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较好的为幼儿接受。 二、目标与重难点: 《纲要》在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中明确规定:“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

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一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欣赏漂亮的帽子,知道棉帽能保暖。 2、在装饰帽子的活动中,巩固幼儿对红黄蓝等常见颜色的认识,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涂、添画、印等技能装饰帽子。 根据目标,我把重点定为:能较好的运常见颜色。难点是运用棉签添画、印等技能装饰帽子。 三、说准备: 1、活动前搜集有特点的帽子布置成小型展览会; 2、美术活动用的棉签、宣传色、彩笔、小毛巾每桌一份等。 3、已折好的帽子底图每人一份。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及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本活动采用了示范与演范例法,观察分析法,操作法来帮助幼儿建立各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大胆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帽子。

一课三研活动反思

一课三研活动反思 一课三研活动反思范例 我园为了提升我们老师的专业素质,开展了“一课三研”,一课三研活动反思。“一课三研”看似只是一个老师的展示活动,可是 事实上,在每一个活动的背后都是凝聚了许多老师的智慧和汗水, 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正因此,这一活动为我提供了一个向其他教 师学习的绝好机会。虽然现在的我还不是很成熟,但与以前的自己 相比,我觉得自己进步了不少,那个曾经对“课题研究”、“案例 研讨”、“教师专业成长”一无所知的我,在园领导老师的帮助下,一点点的成长着。一次次的教研参与都是那么值得回味的……当活 动教案初步形成以后,一个活动下来,我深刻地体会到,“好课是 靠磨出来的”这一道理,明白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周到,注 意到每一个细节,才能让我们的课尽善尽美。我上的是小班科学 《谁的小脚丫》,幼儿都已经认识了小动物,而且是我们生活当中 可见的,但是平常在看小动物的时候都不会仔细的去看小动物的脚 长什么样子,所以我选择这节课,让幼儿通过找动物的脚来跟身体 配对,教学反思《一课三研活动反思》。 一研就是说课,在小班级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一研说课完成了,接下来是二研,就是上课,我是在小二班上课的,一节课下来感觉 跟幼儿的互动不是很好,没有完全调动起幼儿的'兴趣。 课后大家指出:课上的平平的没有起伏,幼儿说的不多。 提出的调整建议是:1、利用情境引出四个小动物。2、最后可以加入音乐让幼儿动动脚,呼应主题。 三研是在我们自己班上课的,根据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我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改动,幼儿与我的互动很积极,而且课堂气氛很活跃,幼儿能大声的说出来,在操作中幼儿也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配对。

一课三研:小班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一课三研:小班故事《小猪变干净了》 时间:2011年4月15日班级:星星二班执教者:张丽婷活动目的: 1、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故事名称、角色,并复述故事中角色的 对话 2、学习词:干净、脏 3、教育幼儿要讲卫生、爱清洁 活动准备: 1、干净和脏的小猪各一只;小猪、小白兔、小白鹅图片 2、背景图、kt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干净和脏的两只小猪引起幼儿兴趣,学习词:干净、脏教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客人,我们一起看看是谁? 教师:原来是小猪,这只小猪身上怎么了?小猪这么脏该怎么办?教师:小朋友说给小猪洗澡,我们一起给小猪洗澡吧,这下小猪发生什么变化了? 2、教师小结:我们给小猪洗澡,小猪变干净了,可是,你们知道 吗?本来这只小猪是不爱洗澡的,自从发生了一件事以后它就愿意洗澡了,我们一起听听故事,看看小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教师讲第一遍故事,幼儿欣赏,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教师表演故事,幼儿倾听 2、提问:故事里有谁?(出示图片) 刚开始,小猪找到朋友了吗? 最后,小猪找到朋友了吗?为什么? 三、教师演示教具,再次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 容,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教师:小猪遇到小白兔、小白鹅,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听听看它们都说了什么。 1、小猪想去找朋友,它先遇到了谁?小猪是怎么说的? 2、小白兔是怎么回答脏小猪的? 3、小猪走到草地上,碰到了谁?小猪是怎么对小白鹅说的? 4、小白鹅对脏小猪说了什么? 5、最后,小白鹅怎样帮助小猪变干净的? 四、律动《洗澡歌》 1、教师:小猪改正了坏习惯,变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小猪,我们小朋友平时也要爱干净,天气热了,要勤洗澡、勤换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中表演洗澡,结束活动 教师:小朋友平时都是怎么洗澡的? 教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一下洗澡吧。

幼儿园一课三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一课三研活动总 结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幼儿园一课三研活动心得这学期幼儿园教研组开展了“一课三研”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收获,使我们在活动中成长起来,从而也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办园质量的提高。细细想来总结如下: 首先,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架起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以往,老师们不管是设计活动方案还是观摩评课,较多地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来选择教学方法、策略和指出别人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法,不会深入地思考“为什么”。在一课三研活动中,确定教学内容以后,所有的教师都要考虑“如果我来组织,准备怎样做?”、“我为什么要这样组织?”;在观摩活动时,要思考“活动中有什么好的经验,为什么?”、“这样提问有什么不妥之处,为什么?”、“如何提问幼儿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指向性更明确?”。老师们在活动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时刻问自己“为什么?”。因此每一个老师都必须牢固地掌握幼教法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从而激发了教师主动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理论学习中被动学习的无效局面。 第二、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一课三研活动,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能根据培养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材,在制订教育目标时,会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和适切性,做到明确具体。在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并服务于教育目标。教育教学技能和随机教育的机智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提高和幼儿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三,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教师们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教师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

一课三研活动方案

一课三研活动方案 活动意图: 我们针对本月我园有三位老师参加了第十六届苏浙沪优质园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的机会,为了达到更好的外出学习后的教学效果。我们利用此次外出学习的良好机遇开展了一课三研活动,进一步发挥教师间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培养教师们的团结协作精神,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教学相长的目标。 此次活动以外出学习的优质活动课为载体开展“一课三研”的教研活动,并通过组织全体教师在这一教学活动全过程中的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学会互动式研讨,学习理论,感悟理念,以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师在转变教育观念后的教育行为跟进和教育技能提高。 一课三研的形式与要求: 以年级组为单位,由年级组长负责,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准备;在研讨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活动结束后,每一位老师都要写下自己在参加本次活动后的体会与反思。 一研活动: 通过观看优质课视频→集体研讨、说课。说说你对这些优质课的想法或感想。(全园保教教师) 二研活动: 执教者:俞爱花张莉肖月

三位教师分别对全园教师进行了教学活动展示。活动结束后以年级组为单位立即组织教师进行研讨。首先执教者提出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困惑和不足。然后每位教师分别对这三节课进行研讨。大家共同分析诊断。 三研活动: 执教者:李云王锦丽李春香骆倩倩唐从銮 让这几位青年教师在一研、二研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三研教学展示活动。活动的内容可以随意任选一节课,但是必须运用在“第一、二研”中,共同探讨提问策略的有效迁移,尤其是语言问题与游戏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情境的依存性问题进行三研教学活动。积累关于“什么是适宜的教育策略”“如何迁移”的方法,加速观念向行为转化的进程。提高活动的效率和师生、生生互动。 此次一课三研活动执教者要做好对活动前期准备及活动方案背景的分析。要扎实,流程要规范,每一次的听课、评课活动要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发言、人人受益”。 建湖恒济实验幼儿园 二0一一年

游戏案例一课三研

幼儿园一课三研:科学区:水果沉浮 中班正在进行“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我决定把科学活动“水果沉浮”这一区域活动作为研究课例,并把操作环节的组织作为研究的重点,旨在探索中班幼儿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操作特点与组织方法。 第一次研讨 活动前,我在科学区桌子上放好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一盆水。活动一开始,我问:“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有些什么呀?”幼儿很快说出:“苹果、香蕉、橘子”接着我请幼儿把水果放到水里玩一玩。幼儿非常兴奋,纷纷拿了水果在水里玩了起来,有的拿住了水果不放,有的在水里拍拍打打,有的互相争抢,我要求他们不要玩水,仔细看看每种水果在水里是什么样子的。可幼儿并没有在意我的话,也不明白我提供材料的用意。因而,接下来的操作就更凌乱无序。我只得暂停活动。把活动要求又说了一遍.并且给每个幼儿进行指导。 小组评议:大家觉得我的教学目标定得比较合适。但活动一开始幼儿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操作也没有达到目的。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我没有意料到幼儿在当时最想做的是什么,幼儿被摆放在桌上的水吸引住了,他们感兴趣的是玩水.至于水果他们天天看见,并不感到新奇。二是我没有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导致了幼儿操作的盲目性。 反思:我一开始就让幼儿把水果放在水里来玩.是想体现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然后在玩的过程中再向幼儿交待活动的要求.事实证明这是不适宜的。幼儿不清楚老师的操作要求.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操作质量。我应该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明确具体的操作要求、训练幼儿有序的操作习惯。 第二次研讨 经过第一次的活动后,我在科学区桌子上放好苹果、香蕉、橘子等水果,幼儿围成半圆而坐,中间一只大的透明塑料筐里盛了大半筐水。我先请幼儿看看桌上有些什么,幼儿转身看了看很快说出了苹果、香蕉、葡萄等。“这些水果很想到水里去玩玩,你们猜猜苹果到了水里会怎么样呢?是沉到水底,还是浮在水面或者在水的中间?那香蕉、葡萄呢?”我一个一个问着。“沉的”“浮的”“在水中间”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言。我继续启发:“到底会怎么样呢?我们把水果一个个放到水里试一试.先请你们每人拿一个苹果放到水里看看它是怎么样的?”幼儿依次把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放进水里。许老师要求他们说一说每一种水果任水里的情况。并帮助幼儿用“沉”“浮”来表述。

什么是一课三研活动

什么是一课三研活动? 这里的一课三研活动是指教研组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同一老师或不同老师进行多次实践研究的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比较不同的教学策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在于及目标的价值方向等,使老师的专业能力将获得较好的发展。“一课三研”活动的实施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目标不同,研讨重点也不同。 一、酝酿尝试阶段 一研:选材→理论学习→说课→第一次实践课→第一次研讨反思 二研:修改活动方案→再次实践活动→再次研讨反思 三研:再次修改活动方案→第三次实践活动→第三次研讨反思→形成较合理的活动方案 这一阶段主要由同一位教师上实践课,重理论学习和课后研讨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合作意识。在研究讨论的过程中,除了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还要深入研讨“为什么”,探讨问题或经验背后隐含的教育理念。在研讨中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互相启发,互相合作,使模糊的观念变得清晰,执教者从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不断修正教育观念和行为。 二、成熟深化阶段 在这一阶段,除了运用第一阶段的操作模式外,增加了第二种操作模式: 一研:选材→理论学习→不同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说课→研究实践课1、2、3→研讨反思 二研:各自修改活动方案→再次实践活动→再次研讨反思 三研:再次修改活动方案→第三次实践→第三次研讨反思→形成各有特色的活动方案

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要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发挥教师的特长,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为此,我们在成熟深化阶段,把重点放在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上。在研讨中,我们主要分析不同活动方案中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及其背后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等;发挥集体的力量,帮助教师总结、提升教学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语言学科组进行评议,再由年轻教师根据小组意见和建议,结合本班孩子的特点及自己的认识,重新设计方案,再次组织活动。经过一次次的研讨反思,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了,他们脱颖而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经验辐射阶段 一研:选材→理论学习→提出问题→示范实践→研讨、对话、反思 二研:带教对象设计活动方案→说课→实践研究课→研讨反思 三研:带教对象修改活动方案→再次实践→再次研讨反思形成较合理的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每个教研组都由新老教师搭配组合而成,并由做得较好的教研组介绍经验,由组内向组外辐射,带动全园教师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实施的第一个环节确立活动主题,老教师和带教对象共同学习理论,分析教材,并在带教对象上示范课前提出问题,如“活动中师幼是如何互动的”“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上是什么”“如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等,让带教对象带着问题去观察、去体会,再在课后与带教对象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见解,通过研讨、反思,帮助带教对象领会活动中蕴涵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进入第二个环节,由带教对象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教育目标和活动方案,通过反复实践和共同研讨,逐步改变带教对象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

幼儿园一课三研例子

“一课三研”是指教研组内教师针对同一活动内容。由不同教师进行的多次实践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可以比较不同的执教策略、组织形式,研讨教学中的困惑、存在的问题及目标的价值取向等。 浅析“一课三研”的具体做法 一、“一研”初始 新教师A实施了《鼻子出血了怎么办》的第一研,整个活动安排了观察——讨论——游戏三个环节。A老师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中出鼻血的小朋友来引出问题:图中的小朋友怎么了?他的鼻子为什么会出血?幼儿回答最多的是他摔跤了,鼻子出血了。A老师没有顺应幼儿的回答,而是告诉幼儿挖鼻孔鼻子会出血、多吃辣的东西鼻子也会出血。随后进入了第二环节的讨论.A老师主要提了三个问题:1.怎么做才能不让鼻子出血?2.鼻子出血了该怎么办?3.小朋友的鼻子出血了,你怎么办?几分钟之后,由于孩子的答案比较单一,A老师就开始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边看边说预防鼻子出血的方法和鼻子出血后的处理方法。看完课件,活动就进入游戏环节。A老师先简单介绍了一些图片,出示了黑板上的一个哭脸,一个笑脸。然后告诉幼儿正确处理和预防鼻出血的卡片放在笑脸旁.反之则放在哭脸旁。 幼儿纷纷前来拿卡片去配对,但由于A老师讲的知识幼儿没有理解,所以配对无法完成,活动一结束.我们就组织A老师和听课的教师进行评课活动。首先,由A老师就自己组织的活动思路、活动流程及其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她认为自己高估了幼儿的经验和能力。其次,由听课的新教师提意见:整个活动主要是A老师存唱独角戏,而把孩子忽视了;另外,A老师应把常见的鼻出血处理和预防的方法以及错误的方法做成PPT。最后,由教研组长、科研主任做总评:一是活动的环节比较单一,且活动环节的层次性、递进性不强;二是活动的主线不明,重点不突出;三是活动形式忽略了小班幼儿的特点。 经过研讨,大家认为第二研前教师一要了解本班幼儿对该知识的了解程度,并给予一定的知识准备;二要充实PPT的内容:三要调整哭娃、笑娃为哭鼻子、笑鼻子的娃娃;四要在活动中增加“说鼻子”和“鼻出血的处理方法”两个环节,并以游戏形式进行。 二、“二研”紧随 新教师B执教了《鼻子出血了怎么办》的第二研。活动有“说一说——看一看——找一找——学一学”四个环节。在“说一说”这个环节中,B老师通过洒花露水让孩子感知鼻子可以闻到香味,继而又通过和孩子一起捏鼻子,引出鼻子不但可以闻气味。还可以呼吸。B老师的提问有: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瓶水,喷一喷,闻到了什么?你用什么闻的?我们的鼻子还有什么本领?在“看一看”环节中,B 老师提了两个问题:鼻子为什么会流血? 怎么做,我们的鼻子会一直很健康?因为有了先前的知识准备和PPT课件,再加上B老师的肢体语言提示,孩子们的答案丰富多了:流鼻血是因为摔跤、挖鼻孔、将异物塞入鼻孔、多吃了辣的食物等,而多吃水果和蔬菜、注意休息、加强锻炼则会让鼻子不出血。接着,就进入“找一找”环节。B老师先出示有健康鼻

幼儿园活动实录:一课三研——水果沉浮

幼儿园活动实录:一课三研——水果沉浮 以年级组为单位的课题研讨活动是我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小班组正在实施“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大家确定把科学活动“水果沉浮”作为研究课例,并把操作环节的组织作为研究的重点,旨在探索小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操作特点与组织方法。 第一次研讨: 活动前,刘老师在每张桌子上放好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一盆水。 活动一开始,刘老师问:“小朋友,你们的桌子上有些什么呀?”幼儿很快说出:“苹果、香蕉、葡萄……”接着刘老师请幼儿把水果放到水里玩一玩。幼儿非常兴奋,纷纷拿了水果在水里玩了起来,有的拿住了水果不放,有的在水里拍拍打打,有的互相争抢……刘老师要求他们不要玩水,仔细看看每种水果在水里是什么样子的。可幼儿并没有在意老师的话,也不明白老师提供材料的用意。因而,接下来的操作就更凌乱无序。刘老师只得暂停活动。把活动要求又说了一遍。并且到各个小组里指导。 小组评议: 大家觉得刘老师的教学目标定得比较合适。但活动一开始幼儿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操作也没有达到目的。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刘老师没有意料到幼儿在当时最想做的是什么,幼儿被摆放在桌上的水吸引住了,他们感兴趣的是玩水。至于水果他们天天看见(在活动室

展览了几天了),并不感到新奇。二是刘老师没有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导致了幼儿操作的盲目性。 刘老师的反思:我一开始就让幼儿把水果放在水里来玩。是想体现幼儿活动的自主性,然后在玩的过程中再向幼儿交待活动的要求。事实证明这是不适宜的。幼儿不清楚老师的操作要求。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操作质量。我应该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明确具体的操作要求、训练幼儿有序的操作习惯。 第二次研讨: 接下来是许老师在自己班级教同样的内容,她的教学目标与刘老师的基本相同。她在每张桌子上放好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幼儿围成半圆而坐,中间一只大的透明塑料筐里盛了大半筐水。 许老师先请幼儿看看桌上有些什么,幼儿转身看了看很快说出了苹果、香蕉、葡萄等。“这些水果很想到水里去玩玩,你们猜猜苹果到了水里会怎么样呢?是沉到水底,还是浮在水面或者在水的中间?那香蕉、葡萄呢?”许老师一个一个问着。“沉的”“浮的”“在水中间”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言。许老师继续启发:“到底会怎么样呢?我们把水果一个个放到水里试一试。先请你们每人拿一个苹果放到水里看看它是怎么样的?”幼儿依次把苹果、香蕉、葡萄等水果放进水里。许老师要求他们说一说每一种水果任水里的情况。并帮助幼儿用“沉”“浮”来表述。 小组评议: 改进后的这节课有三个特点:一是要求明确,操作有序;二是先

一课三研教研案例(精)

一课三研教研案例:《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生活常规习惯》 彭园长:小班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最棘手的是生活常规较差。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但绝不能限制孩子去遵守。小班一日生活安排有十几个环节,有几十条常规,要刚离开家庭的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不容易的。且往往使孩子们觉得苦恼。 所以说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其一,幼儿入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成自觉生活习惯。 教研方式:(1)一课三研的方式(2)交流、讨论的方(3)专业引领的方式。

教研研讨活动记录 课题名称: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习惯 组织形式:小组讨论 活动时间:2008年10月24 主持人:彭园长 记录:穆永慧 活动内容: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习惯: 一、解决盥洗的问题﹙搓手的技能﹚。 二、制定教研活动的目标。 三、活动目标的准备。 四、集体备课。 研讨记录: 彭园长:最近你们开展的幼儿盥洗问题解决的如何?我每次去班里看大部分幼儿盥洗的技能掌握的还是不错的,说明你们平时注意常规的培养。这次你们教研活动想解决什么问题。 郭维:我们通过平时观察幼儿洗手发现幼儿对挽袖子、打湿手的技能掌握的还可以。但是幼儿在用洗手液搓手时,大部分幼儿只知道搓手心,有的幼儿没有搓手的意识。只是打上洗手液就用水冲掉了;只有个别幼儿知道把手心、手背、手指、手腕搓洗出泡泡,因此我们觉得这次教研活动应解决盥洗的搓手技能。 一、目标: 1、初步学习正确的搓手方法。 2、知道洗手时要把手心、手背、手指、手腕搓洗干净。 3、逐步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 二、活动材料准备:毛巾、洗手液。 活动结果: 一、确定一研的主题内容《培养小班幼儿的盥洗能力》。 二、目标的确定: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洗手的愿望。 2、初步学习用洗手液搓泡泡的技能。 3、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习惯。 三、活动材料的准备: 小毛巾若干、洗手液、大苹果头饰一个、小盆、保温桶。

一课三研活动反思

大班语言《春天》教学活动反思 我园为了提升我们年轻老师的专业素质,开展了“一教三研”的教学活动,这学期的活动与以往稍有些不同。以往是三堂课有三个老师上,而这次是以师徒结对的形式,由徒弟一人上三堂课,我的指导教师是赵慧老师。“一教三研”看似只是一个老师的展示活动,可是事实上,在每一个活动的背后都是凝聚了许多老师的智慧和汗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正因此,这一活动为我提供了一个向其他教师学习的绝好机会。虽然现在的我还不是很成熟,但与以前的自己相比,我觉得自己进步了不少,那个曾经对“课题研究”、“案例研讨”一无所知的我,在园领导老师的帮助下,一点点的成长着。一次次的教研参与都是那么值得回味的……当活动教案初步形成以后,一个活动下来,我深刻地体会到,“好课是靠磨出来的”这一道理,明白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周到,注意到每一个细节才能让我们的课尽善尽美。 我上的是大班语言课《春天》,这首诗歌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现在正是百花盛开的四月,通过学习这一诗歌可以让幼儿更好的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说课时赵慧老师不是规定我这次的课该怎么上,说什么样的话,而是让我选择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上,还建议我使用PPT。课前我精心准备了两个PPT,一个是春天的图集,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另一个是用PPT的形式做出了3本不同的书,可以让孩子更快的掌握诗歌内容。终于一研课上完了,我自已觉得这堂课上的很顺利,活动重点和目标都完成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不错。但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们已经看出了我的不足。课后大家指出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活动中老师的话太多了,一直在给小朋友灌输却忽略了让他们自己去讨论与发言。还有我在提问时语言组织的也不是太好,有些问题是没有针对性的,没有很圆滑的将幼儿引导到下一个主题中。针对大家指出的问题,我的指导老师赵老师帮我一起又重新修改教案,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都反复斟酌。 二研课我是在班级里上的,幼儿与我的互动很积极,而且课堂气氛很活跃,幼儿能大声的说出来,在操作中幼儿也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配对。课后赵老师和何老师认为我在提问这一块语言还是有些生硬,不太能调动幼儿的参与性,这的确是我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课后我和赵老师针对教案中老师的提问进行修改,把生硬的问题改掉,没有指向性的问题统统删掉。带着三次反复修改的教案,我信心满满的上了三研,孩子们配合的很好,对于我提出的问题都积极回答。课堂气氛也轻松愉悦。这次面对十几个听课的老师我居然没有一丝紧张,活动中要进行

一课三研活动教案

礼河幼儿园展叶绿 活动目标: 1、认识物种,了解雨林生态的神秘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学习分类配对,了解生态,感知游戏的趣味性。 3、模仿生物,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感受大自然中每个存在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ppt 、各种雨林生态的图片、便便的图片、粪球 活动过程: 一、认识物种,自由选择,了解雨林的神秘性 1、(ppt1)这是一个大大的雨林,在这个雨林里居住着许多的生物,你想成为谁? 2、幼儿自由选择生物,小伙伴可以请一位客人老师,为自己讲一讲你想成为的生物(在 图片的反面有生物的名字和简介) 3、自由介绍“我是谁”“我有什么特点”“我吃什么” 小结:你们都好棒,本领都很强,都好重要哦! 二、分类配对,自由表述,感知便便多样性 1、经过消化,排出体外的垃圾,我们会把它叫做什么? 2、“便便、嗯嗯、臭臭、粑粑,屎……” 3、幼儿找一找属于“自己”的便便。 4、(ppt2),幼儿核对,重新选择。 三、趣味探知,学习模仿,感受神秘的自然法则 1、你们都很棒,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便便,请幼儿分享每个生物与它的便便的特性。 2、哇,这么多便便堆在一起,就成了粪山,有什么办法处理它们? 3、幼儿畅所欲言,大胆想象解决办法。 4、就如小伙伴思考的一样,正在这时,便便的味道引来了谁?(大闪蝶),(苍蝇也来了),几只苍蝇围着便便嗡嗡的转了好几圈,也飞走了,这时是不是需要一只强有力的军队才能把它消灭完呢? 5、粪金龟登场 6、幼儿参与游戏,一起运便便 小结:在所有粪金龟军队的共同努力下,粪山很快就被挖空,他们把便便丸子埋进了泥土里,过了好几天,埋着便便丸子的地方长出了一个蘑菇,在蘑菇的下面还长出了小小的芽,小生物们似乎听到雨林里的粪金龟对他们说“谢谢款待”。 四、抛出问题,互动延伸,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原来,大自然中的每一个存在都很重要,我们人类每天也会有排泄物,你们是怎么办的?如果我们把它利用到雨林中去,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粪金龟感谢我们? 2、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3、带着问题,结合区角,课外延伸。

一课三研的总结

一课三研的总结 一课三研的总结 “一课三研”在老师们的努力下结束了。它作为幼儿园教研组的一种活动形式,使我们老师学到了好多看到了好多,凝聚了老师的智慧,“一课三研”的活动让我们教师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我们发现通过这样一个活动的过程,每一个教师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感到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提高,都把这样的活动当作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教师自主地发展。 本学期,教师们通过两次的“靶子课”和“示范课”的一层深一层的反思,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在一研中,我们根据“地球,我们的家园”的主题,设计了学习活动《脏水变干净了》,在第一次实践后的二研中,我们发现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懂得要减少水污染,保护水资源,而老师的重点放在了孩子的操作中——水的过滤;在第二次实践的三研中,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本,让孩子操作,是让孩子知道水污染后,要让它变干净,是很难的,从而懂得保护水资源,于是我们重新修改了目标,同时调整了提供操作的材料。第

三次的实践活动中,老师通过两杯水的比较,让孩子知道水污染后,要让它变干净,是很难的,再通过水的旅行、哈尔滨水污染停水三天、污染的水与美丽的大海比较的PPT,提出多种问题,如:哈尔滨怎么会停水的?停水对我们有哪些不方便?让孩子们讨论,使孩子了解到自来水要工人叔叔经过这么多的工序以后才能让它变干净,才能让我们人使用的。真辛苦啊!知道了水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提高了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三研中,教师们的感触很深,老师们谈了自己的感想: xx老师:我们这次的一课三研能围绕主题“地球、我们的家园”开展,设计了一节综合性的活动《脏水变 干净了》,通过三实践、三研讨,找准了目标,知道了重点在哪里,如何减少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同时使教师的教学等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XX老师:通过三研,老师的教育目标逐渐清晰,提示了幼儿环保意识,一研比一研更贴近幼儿生活,更能为幼儿接受,从而使孩子能达到活动目标。 XX老师:教育观念从孩子单纯的活动,转变到教育是逐渐提高孩子的能力知识活等,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XX老师:在一课三研活动的讨论中,特别是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目标的仔细修改,体现了

幼儿园一课三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一课三研活动心得 这学期幼儿园教研组开展了“一课三研”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收获,使我们在活动中成长起来,从而也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和办园质量的提高。细细想来总结如下: 首先,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架起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以往,老师们不管是设计活动方案还是观摩评课,较多地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来选择教学方法、策略和指出别人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以及改进的方法,不会深入地思考“为什么”。在一课三研活动中,确定教学内容以后,所有的教师都要考虑“如果我来组织,准备怎样做?”、“我为什么要这样组织?”;在观摩活动时,要思考“活动中有什么好的经验,为什么?”、“这样提问有什么不妥之处,为什么?”、“如何提问幼儿更容易理解,问题的指向性更明确?”。老师们在活动过程中,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时刻问自己“为什么?”。因此每一个老师都必须牢固地掌握幼教法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从而激发了教师主动地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理论学习中被动学习的无效局面。 第二、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一课三研活动,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能根据培养目标选择恰当的教材,在制订教育目标时,会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和适切性,做到明确具体。在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教育策略,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并服务于教育目标。教育教学技能和随机教育的机智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促进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提高和幼儿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三,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教师们研究的兴趣,提高了教师开发园本课程的能力。

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了反思,学会了用新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了许多自己从未意识到的问题。通过组内合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体验到了新方法运用后的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教师们极大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我们发现课题研究不再是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领域。如在研讨中,我们发现,执教老师不同的提问方式、问话的不同表情,幼儿就有不同的理解,继而引发了不同的回答。 第四、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园形成了一个团结、合作、信任的群体氛围。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团结、奋进、互相信任的集体环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及智慧特长,如果只是孤立地发挥作用,其效能是有限的。“一课三研”创造了一个共同分享,合作与支持的条件,增进了组员之间的沟通,使大家在活动中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分享各自的体会与经验,共同斟酌更好的教学方式,思辩教育上的困惑,大胆地尝试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每一个教师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感到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提高,都把这样的活动当作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 总之,“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教师间团结合作和互相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围,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反思,引发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重新审视,从而渐渐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培养了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幼儿园一课三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一课三研活动总结 幼儿园一课三研活动总结篇一:2014年第二学期岗位练兵一课三研工作总结 2014年第二学期岗位练兵一课三研工作总结 福兴地镇中心幼儿园2014、9 本学期我园围绕县学前部的教研精神继续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今年我们以“一课三研”作为教研组的活动形式。在老师们的努力下终于完美结束了。使我们老师学到了好多看到了好多,凝聚了老师的智慧,“一课三研”的活动让我们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我们发现通过这样一个活动的过程,每一个教师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感到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提高,都把这样的活动当作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教师自主地发展。 本学期,我们根据“一课三研”、甚至“一课多研”在小班、中班、大班共进行了六次活动。活动内容有:小班健康《小兔子跳跳跳》、健康《蚂蚁搬豆》,中班健康《》、科学《可爱的小蚂蚁》,大班音乐游戏《十个小矮人》,科学《尾巴的妙用》。 首先活动从单双周带班的各年龄班组发起共六个教研小组,每组以组长组织教研小组成员进行选课,教研实效性的原则进行集体备课,分享教育策略,共同研讨教案、教师

展示活动,现场进行评价、活动再设计,再展示。 活动中,我们以多种形式,场地由室内转到室外,午后的休息场地也成了我们探讨的场所,在宽松的氛围中,教师敢于发表辩论,互 动交流的过程使教师感受着成长的快乐,体验了活动的乐趣,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一课三研”的实践研究活动帮助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理念,积累了新的教育经验,掌握了新的教育技能。在研讨——展示——评价——反思的循环过程中,教师得到的是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发现自己习以为常而不能察觉的问题,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学会提问,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评价等等。 “一课三研”的教研方式让我们形成了一个善于理解、善于合作、交流互动、共同提高的教研氛围,营造了一个“相互支撑”的氛围,群体研究的力量使活动在实施中发挥出最佳的效果,使活动在实践中得到最佳的展现,更使教师在共同分析、互相探讨、争辩反思的过程中得到了专业的发展。 总之“一课三研”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教师间团结合作和互相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教师群体的发展;有效地沟通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联系,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实现了理念向行为的转化;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反思,引发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重新审视,从而渐渐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培养了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一课三研总结

姜堰区实验幼儿园淮海大班组 “一课三研”活动总结 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又是其发展的内容。人不能离开人类群体而独立生活幼儿更是如此。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离开人类社会、离开成人的教育,幼儿根本无法生活。所以社会的发展是在幼儿与周围的人的交往中在于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基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经过我们全组教师的讨论,制定了本次“一课三研”的实施活动——社会活动《小威向前冲》。 从活动前的准备到三研顺利画上句点,本次“一课三研”在全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结束了。它作为幼儿园教研组的一种活动形式,使我们老师学到了好多看到了好多,凝聚了老师的智慧,“一课三研”的活动让我们教师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我们发现通过这样一个活动的过程,每一个教师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感到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提高,都把这样的活动当作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教师自主地发展。 本次“一课三研”活动一研的执教者是陆老师,她一名年轻教师,经验较浅。在陆老师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年轻教师施教过程中较容易存在的问题:活动重点不突出、语言不精练、过程不能紧扣目标,问题交代不清楚。活动结束后,对幼儿来说,对故事中小威的性格及他的行动过程了解得都不够透彻,幼儿只能记得“小威会游泳”、“小威最后变成了一个小宝宝”等浅显的问题。 经过研讨后,我们将活动目标修改成: 1.通过阅读,了解宝宝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发育而成的。 2.寻找自己和父母之间想象的地方,体验亲子之情。 3.引导幼儿养成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并且,建议二研时将PPT前半段过程细化,深刻挖掘幼儿情感;PPT最后可以出示幼儿与自己亲人的照片,寻找相似之处。 二研的执教者高老师是一名工作了五年以上的教师,有一定的经验,所以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得有条不紊。只是由于班上幼儿的常规问题,在有些问题的拓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