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酒店管理模式比较

合集下载

酒店管理课程《中外酒店管理的差异》

酒店管理课程《中外酒店管理的差异》
7
提供的服务
• 国内
•国外
会议厅 商务中心 接机服务 外币兑换服务 商场 理发美容中心
自动取款机 票务服务 专职行李员 叫醒服务 送餐服务 停车场 电梯 免费停车场 前台保险箱 医务室 酒吧 大堂吧 残疾人客房 中餐厅 西餐厅咖啡厅
个人
儿童活动 儿童菜单 婴儿床 家庭套餐
高脚椅子 ATM自动提款机 行李寄存
15
The end,thank you!
16
得酒店管理具有较重的人情色彩,同时国内酒店 兴起较晚,且受到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加 之酒店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不够 • 国外酒店 • 重视网络发展,重视发挥品牌效应,集团化发展, 高度重视企业建设,重视员工的作用
14
四、国内酒店如何成长
①以人性化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②重塑酒店经营经营风格 ③重视员工培训,开展多途径的岗位培训 ④改进和完善激励制度
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除了到处都充满了微笑外, 在组织结构上,尽力创造一个尽可能完整的系统, 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机构。
9
二、中外酒店之管理比较
• 外国总经理每天必然抽出时间去一线巡视,与客人 与员工沟通,当在他偶然在大堂发现地上有纸屑, 他直接弯腰捡起来,旁边的前厅经理看到后会怎样 想?以后他发现地上有杂物也马上捡起来,你认为 前厅主管看到会怎样?以后怎么做?员工呢?那酒 店的清洁是不是就很好了呢?
租车服务台 服装店 电梯 外币兑换
礼品商店 宾客娱乐 服务柜台 洗烫
服务本地交通 休息室 贵重物品保管箱
多语种服务人员 报刊亭 内设便利
店客房送餐服务 保险箱 旅游服务柜台
商务
视听设备租赁 商务中心 商务电话服
务 快递
传真 会议室 公证

酒店六常管理测试题一(含答案)

酒店六常管理测试题一(含答案)

六常管理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每题1分,按实际答对情况得分,即:一道题有四个空,答对1空得0.25分,)1、划分物品存放的三个维度:(按照使用频率来分类);(按照物品高中低用量分别存放);(按照操作顺序放置)。

2、常规范是指岗位职责(明确化)、工作内容(程序化)、员工行为(规范化)。

3、要使员工的工作行为养成习惯,就要对员工进行批评教育,在批评教育员工时应注意三个要点:(工作现场即使批评、批评负责人、批评与表扬相结合)。

4、每小时都要使用得物品,我们称之为服务员得三宝,具体是指(打火机)(开瓶器)(笔)。

5、在提示“需注意、有危险”得地方应画上(红色)颜色的线。

6、按照酒店六常管理要求,员工每天下班前5分钟必须检查六常实施情况,具体检查内容为(当日工作情况)(物品是否整齐归家)(检查卫生及清洁情况)(检查是否关掉电灯、空调等设备)。

7、傻瓜式管理模式就是要实施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

8、冰箱的冷藏温度是(1-5度)冷冻温度是(-10至-5度)。

9、餐具清洗消毒工作需要流程化,主要分为:(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10、六常法为企业的费用节流,主要包括:(降低水电费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物品积压)。

11、清洁程序三部曲:(清洁)(检查)(维修);清洁的类型分为(日常清洁)和(计划清洁)。

12、检查的方法一般有(眼看)(耳听)(鼻闻)(手模)。

13、充分利用空间,解决物品杂乱的方法有:(吊起来、装进去、不使用)。

14、物品四定是指(定位、定名、定量、定人)。

15、用(报表)和(数字)说话是酒店六常管理的最基本概念。

16、倒推分类法:(按照物品使用频率,将长期不使用的物品分出)。

17、一套工具分类法:(将工具或文具分出一套,将多余的全部退回总仓)。

18、酒店中应标明所有电气设备的(使用时段)(使用标准)(负责人姓名)。

19、客流或服务高峰时间部门经理必须在工作现场(监督)(检查)(指导)员工工作。

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

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

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随着国家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酒店业作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随着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内的星级酒店管理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适应国际化的趋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目前国内星级酒店管理的重要议题。

因此,本文将从国内星级酒店管理与国外星级酒店管理的模式比较入手,研究两种管理模式的异同点,以期为国内星级酒店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建议。

一. 国内星级酒店管理模式的现状目前,中国的酒店业市场比较复杂,酒店的类型繁多,星级酒店的数量也日益增多。

但是,星级酒店也存在诸多问题,如:1. 星级酒店标准不统一我国的星级酒店标准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标准,不同的省、市、区甚至不同的星级酒店对于星级标准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导致了消费者对于星级酒店星级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给酒店业市场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

2. 酒店服务与设施标准不高中国星级酒店中的绝大多数都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设施,很多酒店客房的卫生、床品的质量都较差,对客人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 态度服务不到位中国星级酒店中还存在服务态度不到位的问题,很多酒店员工都不愿意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给客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并且降低了酒店的口碑。

以上问题在国内星级酒店中比比皆是,这也使得国内星级酒店管理模式的改革显得尤为紧迫。

二. 国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的现状相较于国内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国际星级酒店在管理模式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目前,国际星级酒店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集团化管理模式集团化管理模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星级酒店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将酒店集中管理,实现资源的整合,提高管理效益。

在这种模式中,星级酒店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形成庞大的集团,通过集团化运作来达到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2. 联席管理模式联席管理模式是一种较为灵活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由多家企业共同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这种模式中,星级酒店由多家相关企业共同管理,各个企业之间有相互支持和监督机制,借助各自的优势,共同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

对比中外酒店管理模式

对比中外酒店管理模式

752015年7月下半月刊酒店管理研究对比中外酒店管理模式杨 丹酒店能否健康发展与其管理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酒店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酒店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酒店管理模式单一、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急需解决。

本文将从中外酒店管理常用模式、中外酒店管理模式的差异等方面进行简述。

前言由于受到过去国情发展的影响,酒店业在我国的兴起较晚。

酒店业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相互学习。

近几年来,我国酒店业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根据市场的要求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多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还未形成适合中国市场发展的特色管理模式。

一、中外酒店主要运用的管理模式(一)行政、制度、经济的管理方法行政管理法在中外酒店管理模式中常见的管理方法之一,在管理中根据酒店的行政组织的命令、指示与相关的规定、制度等具有约束性的手段来对酒店实施管理。

这样能使酒店在统一的制度下进行,但同时这种管理方法对管理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酒店业的发展是在国家相关的制度、法律、条例等要求下进行的,这就是酒店业的制度管理法。

根据国家制度来确定酒店业发展中所要遵循和应用的规章制度,使酒店经营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但是此方法存在缺乏灵活性等缺点。

经济管理方法主要是在收入、薪资制度等方面对酒店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引导和约束的方法。

经济管理法可以使酒店有限的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把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现场管理、情感管理的方法现场管理法与情感管理法都是对员工情感方面的进行的,管理者对酒店进行现场的检查、巡视等加强了与员工的互动,激励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对员工的思想情绪、爱好、需求等进行了解,同时在实际上给予员工切实利益的满足。

能更好的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教育管理的方法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技能和创造性,同时对员工进行引导启发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四)均衡管理的方法均衡管理法是从顾客着手,在对顾客的需求方面进行有效的预测,将酒店现有产品与顾客进行适配,达到对顾客提供服务供给时的有效与平衡。

中外饭店管理模式分析

中外饭店管理模式分析

中外饭店管理模式分析作者:江艳刚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10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外国酒店集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比如四季酒店,希尔顿集团等,在中国都开设不少酒店且取得不错的经营业绩,给中国酒店业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挑战。

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所管理的酒店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取得不败之绩,硬件上较为先进外,主要是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的管理是酒店最具竞争力的优势。

本文对国内外酒店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国外酒店管理集团凭借强大的资本和管理经验占领了中国酒店业的高端市场,外来的企业在中国能生存,而本土的企业却水土不服。

通过现象看本质,经营业绩只是一种表现,而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内外酒店管理模式的不同。

我们只有研究清楚自己的竞争对手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研究出适合的对策,改变在竞争中的地位。

我们研究西方的管理模式并不是要照办照抄,而是要师夷长技而治夷。

一、中外饭店经营宗旨比较分析每个酒店都有自己的经营宗旨,它表明酒店为什么存在,主要的旨趣是什么。

外国酒店的经营宗旨强调顾客利益,股东与员工利益三者的统一。

从许多酒店的经营宗旨上可以看出,至少在书面上把顾客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其次是员工的利益,最后是企业的利润,即股东的利益放在最后。

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也注重以义取利,如各种的优惠,免费服务,但这些义举的受益者是酒店的顾客而非其他,酒店更多的是致力于顾客满足,提高质量赢得顾客。

中国企业经营中强调酒店经营的社会效益。

我国酒店对经营宗旨不明确,至少没有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酒店经营的第一优先。

中国酒店的员工较外国酒店的服务意识差,顾客至上意识差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酒店的经营宗旨不明确。

酒店盲目经营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许多酒店不是真正的商业酒店,还带着浓厚的政治接待性质,酒店的经营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政治服务目的。

因此部分酒店把大量工作放在满足上级上,而非改进服务质量上及满足顾客赢得利润。

中国酒店的一些“以利取利”行为是向政府的寻租或是社会公关。

电大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电大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电大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电大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篇一」1、浅析饭店服务质量制约因素2、谈我国经济型饭店连锁化扩张路径3、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4、中国民营酒店人才流失分析5、我国经济型酒店生存发展状况分析6、浅析我国中、高档酒店的客房布局7、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饭店经营中的运用8、论酒店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9、论酒店的品牌策略10、中国饭店业文化竞争评析11、浅析饭店婚宴产品的组合开发12、如何有效防止优秀员工“跳槽”13、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政策的可行性研究14、提高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15、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思考16、我国酒店发展的法律缺陷及完善办法17、市场营销观念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8、饭店的信息化管理研究19、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0、对饭店餐饮成本的控制研究21、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22、分时度假的现状与发展23、浅析饭店无干扰服务24、体验式思维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25、饭店业的体验式营销26、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研究27、国内饭店如何对抗国际酒店集团的对策研究28、饭店顾客关系管理29、酒店式服务在餐饮行业的应用30、浅析汽车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31、浅析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32、有效执行饭店战略33、饭店企业文化问题研究34、如何实现餐饮服务的个性化35、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36、旅游与环境的关系37、论星级服务38、怎样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做好服务工作39、心理调控与自我激励40、浅论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41、“假日经济”剖析42、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43、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44、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45、饭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46、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47、浅论酒店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原因48、试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49、试论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50、试论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论我国商法典单独制定欠缺的条件2、论我国商法体系的构建3、商法的独立性与商事审判的独立化分析4、浅析我国网络交易的商法规制5、中国民商立法及其模式选择探讨6、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完善路径探析7、《日本商法典》的修订8、合作社商人化的共生结构9、浅议商法的社会责任理念及其规则体现10、商事行为制度浅析11、商法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12、商法中加重责任理念的司法应用及立法构想研究13、我国商事登记制度问题研究14、商法形成过程对今天我国建立商事制度的启示15、商法学研究必须重视国际化与中国经验16、民法典之外制定商法通则应为科学选择17、电子可转移记录相关法律问题研究18、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19、商事仲裁与商法思维20、商行为立法问题研究21、商法思维法律适用性微观辨析22、商事审判组织的专业化及其模式23、论商法理念的时代动因24、论商行为在相对商事法律关系中的不对等性25、商事留置权及其扩张适用研究26、商法的双向运动与现代商法的生成逻辑27、日本法上的提单效力问题研究28、组织机构数字证书在全流程网上商事登记的应用29、案例教学在商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30、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反思与完善31、对当代民商法调整对象的探讨32、商事行纪制度比较研究33、我国商事失信惩戒法律制度的构建34、商事登记效力问题研究35、基于商法理念下营业转让的法律规制36、从全球经济危机反思现代商法的制度价值37、外观主义思维模式与商事裁判方法38、浅析我国商主体的划分--试论个体工商户制度39、商法解释理论的基点与法则分析40、商法理念及其在商事立法与司法中的适用情况探讨41、论商事裁判的代理成本分析进路42、工商登记改革后商事司法权的定位及价值功能43、我国商事登记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44、商事代理制度的比较法研究--基于两大法系理论和立法的分析45、论我国商事登记审查模式46、浅析现代民商法树立系统调整观念的必要性47、民商法与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的现实融合48、商主体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探析49、依法治国语境下的商法建设50、有关商事审判中的商法理念与审判思路探讨51、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制度的影响与完善52、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的体系构建53、商事仲裁裁决法律适用方法研究54、论商事代理商制度与完善构想55、由“囚徒困境”引发的对商法互惠互利原则的思考56、论中国商事立法法典化--以商人习惯法为视角57、商法理念及其在商事立法和司法中的适用58、商法总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59、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事登记制度的几点思考60、民法总则法律行为无效制度的商法思考电大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篇二」1、浅析饭店服务质量制约因素2、谈我国经济型饭店连锁化扩张路径3、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4、中国民营酒店人才流失分析5、我国经济型酒店生存发展状况分析6、浅析我国中、高档酒店的客房布局7、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饭店经营中的运用8、论酒店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9、论酒店的品牌策略10、中国饭店业文化竞争评析11、浅析饭店婚宴产品的组合开发12、如何有效防止优秀员工“跳槽”13、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政策的可行性研究14、提高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15、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思考16、我国酒店发展的法律缺陷及完善办法17、市场营销观念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8、饭店的信息化管理研究19、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0、对饭店餐饮成本的控制研究21、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22、分时度假的现状与发展23、浅析饭店无干扰服务24、体验式思维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25、饭店业的体验式营销26、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研究27、国内饭店如何对抗国际酒店集团的对策研究28、饭店顾客关系管理29、酒店式服务在餐饮行业的应用30、浅析汽车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31、浅析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32、有效执行饭店战略33、饭店企业文化问题研究34、如何实现餐饮服务的个性化35、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36、旅游与环境的关系37、论星级服务38、怎样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做好服务工作39、心理调控与自我激励40、浅论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41、“假日经济”剖析42、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43、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44、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45、饭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46、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47、浅论酒店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原因48、试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49、试论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50、试论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浅析饭店服务质量制约因素2、谈我国经济型饭店连锁化扩张路径3、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4、中国民营酒店人才流失分析5、我国经济型酒店生存发展状况分析6、浅析我国中、高档酒店的客房布局7、顾客让渡价值理论在饭店经营中的运用8、论酒店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9、论酒店的品牌策略10、中国饭店业文化竞争评析11、浅析饭店婚宴产品的组合开发12、如何有效防止优秀员工“跳槽”13、推行”带薪休假制度”政策的可行性研究14、提高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15、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思考16、我国酒店发展的法律缺陷及完善办法17、市场营销观念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8、饭店的信息化管理研究19、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0、对饭店餐饮成本的控制研究21、主题酒店的发展研究22、分时度假的现状与发展23、浅析饭店无干扰服务24、体验式思维在饭店管理中的应用25、饭店业的体验式营销26、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研究27、国内饭店如何对抗国际酒店集团的对策研究28、饭店顾客关系管理29、酒店式服务在餐饮行业的应用30、浅析汽车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31、浅析青年旅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策略32、有效执行饭店战略33、饭店企业文化问题研究34、如何实现餐饮服务的个性化35、饭店经营管理发展趋势分析36、旅游与环境的关系37、论星级服务38、怎样根据客人的个性特征做好服务工作39、心理调控与自我激励40、浅论旅游者与饭店员工的审美关系41、“假日经济”剖析42、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问题探析43、创建绿色饭店的意义44、论当今酒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与“失”45、饭店经营状况的调查报告46、对当今酒店从业人员培训的几点看法47、浅论酒店成为人才培训基地的原因48、试论酒店人才流失的原因49、试论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50、试论餐饮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电大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篇三」1、企业营销网络建设和管理问题2、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3、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4、客户关系管理(CRM)问题5、中外营销管理创新的案例分析6、网络广告理论与应用研究;7、客户关系管理的应用研究8、网络营销的应用研究9、电子商务的应用与模式研究10、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讨11、品牌策略探讨12、广告创意策略探讨13、各种类型的市场研究报告14、各种类型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15、关于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16、关于关系营销与建立顾客忠诚17、关于营销行为中的职业道德18、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19、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20、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21、网络营销刍议22、 WTO框架下的服务营销23、关于服务营销文化24、公关与品牌形象的塑造25、关于品牌运营的几个问题26、试论城市营销27、企业战略理论演变的研究28、多元化战略问题研究29、战略联盟问题研究30、核心能力问题研究31、我国家电企业价格大战的案例研究32、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33、战略转型问题研究34、市场营销问题研究35、企业营销策划36、品牌战略研究37、国际市场营销问题研究38、国际贸易问题研究39、关于提高我国商贸企业竞争能力的思考40、关于提高我国企业竞争能力的思考41、实施品牌战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42、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赢得市场竞争优势43、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与发展我国零售业对策44、零售业的业态创新与技术45、论农村市场的开拓46、中国零售业连锁经营与国际接轨探索47、网络广告研究48、定价策略与技巧49、消费者行为研究50、品牌战略与决策51、绿色营销中的渠道建设问题研究52、入世对我国分销业的影响分析53、物流的电子商务化发展问题研究54、我国批发业的发展转型问题研究55、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研究56、企业营销如何应对新经济的挑战57、论企业营销文化58、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之比较研究59、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60、公共关系管理研究61、对现代企业管理沟通问题的探讨62、某企业整体营销企划方案63、某企业营销现状诊断报告64、某企业年度营销计划65、产品整体概念对现代企业营销的意义66、论企业的品牌战略现状与对策67、我国企业新产品开发现状与对策68、浅谈市场竞争与道德规范69、企业产品营销中当前存在主要问题与对策70、价值工程在新产品中的应用71、论新产品开发对企业发展的意义72、企业绿色营销(意义与对策)73、论企业目标市场选择74、论销售渠道及产品促销策略75、论市场调查与企业产品开发76、市场营销策略与市场竞争77、市场营销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78、假日经济有关问题研究、79、企业的销售服务文化80、品牌经济与企业形象设计电大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篇四」1、论企业核心竞争力2、学习型组织问题研究3、企业团队管理制度4、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问题研究5、项目管理研究6、企业联盟问题研究7、消费者行为研究8、现代商务谈判9、激励理论的研究10、领导理论的研究11、组织发展与变革12、企业文化模式研究13、“虚拟企业”运作研究14、企业协同效应研究15、企业智力资本研究16、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17、克服“克隆公司”现象18、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19、跨国企业的经营价值链设计20、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21、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22、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23、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24、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和影响25、论企业战略联盟26、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27、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28、企业的跨文化管理29、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30、企业如何应对入世后的挑战31、对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32、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33、企业成长研究34、知识管理研究35、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36、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37、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38、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39、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40、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41、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42、资本经营方式研究43、企业并购研究44、管理者收购研究45、租赁经营研究46、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47、全球化工厂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48、 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49、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50、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51、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52、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53、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54、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55、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56、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57、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58、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59、论管理创新60、试论市场经济下企业家的素质61、论组织怎样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62、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63、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64、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65、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66、 CE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67、企业的经营和发展68、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69、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70、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71、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分析72、我国入世后市场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预防73、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74、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75、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76、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途径77、国企创新对策78、论企业文化与现代管理79、人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80、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电大毕业论文选题参考「篇五」1、论我国商法典单独制定欠缺的条件2、论我国商法体系的构建3、商法的独立性与商事审判的独立化分析4、浅析我国网络交易的商法规制5、中国民商立法及其模式选择探讨6、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完善路径探析7、《日本商法典》的修订8、合作社商人化的共生结构9、浅议商法的社会责任理念及其规则体现10、商事行为制度浅析11、商法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12、商法中加重责任理念的司法应用及立法构想研究13、我国商事登记制度问题研究14、商法形成过程对今天我国建立商事制度的启示15、商法学研究必须重视国际化与中国经验16、民法典之外制定商法通则应为科学选择17、电子可转移记录相关法律问题研究18、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19、商事仲裁与商法思维20、商行为立法问题研究21、商法思维法律适用性微观辨析22、商事审判组织的专业化及其模式23、论商法理念的时代动因24、论商行为在相对商事法律关系中的不对等性25、商事留置权及其扩张适用研究26、商法的双向运动与现代商法的生成逻辑27、日本法上的提单效力问题研究28、组织机构数字证书在全流程网上商事登记的应用29、案例教学在商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30、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反思与完善31、对当代民商法调整对象的探讨32、商事行纪制度比较研究33、我国商事失信惩戒法律制度的构建34、商事登记效力问题研究35、基于商法理念下营业转让的法律规制36、从全球经济危机反思现代商法的制度价值37、外观主义思维模式与商事裁判方法38、浅析我国商主体的划分--试论个体工商户制度39、商法解释理论的基点与法则分析40、商法理念及其在商事立法与司法中的适用情况探讨41、论商事裁判的代理成本分析进路42、工商登记改革后商事司法权的定位及价值功能43、我国商事登记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44、商事代理制度的比较法研究--基于两大法系理论和立法的分析45、论我国商事登记审查模式46、浅析现代民商法树立系统调整观念的必要性47、民商法与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的现实融合48、商主体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探析49、依法治国语境下的商法建设50、有关商事审判中的商法理念与审判思路探讨51、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制度的影响与完善52、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的体系构建53、商事仲裁裁决法律适用方法研究54、论商事代理商制度与完善构想55、由“囚徒困境”引发的对商法互惠互利原则的思考56、论中国商事立法法典化--以商人习惯法为视角57、商法理念及其在商事立法和司法中的适用58、商法总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探讨59、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事登记制度的几点思考60、民法总则法律行为无效制度的商法思考。

中外典型经济型酒店管理比较

中外典型经济型酒店管理比较

时, 如家提出要把欢乐 的微笑 、 亲切的问候 、 热情 的
服务、 真心 的关 爱 给予每 一位 宾 客和 同事 。 中
面的利益关系。 1 . 1 国外经济型酒店经营理念分析
8以“ 干净 、 友好 、 标 准一 致 ” 作为经营理念 , 致 力 于为商 务 客人 营造 种“ 温馨 、 舒适 、 超值” 的氛 围

要: 本 文通过 对 国 内外典 型经 济 型酒店 的经 营理念 、 人力 资 源管理 、 营销 管理 、 品牌 管理 等方 面 的 比
较, 分 析 了这些 经济型 酒店在 管理 方面 的共 同属 性和 不 同方 面 , 提 出 了我 国经济 型酒店在 管理 方 面存 在 的主
要 问题 。
发展 。 作 为酒 店业 的重要分 支 , 经济 型酒 店发 挥 的作
用 不容小 视 。然而我 国经济 型酒 店 的发 展时 日还 很
天连锁等 , 他们代表了国内经济型酒店 的发展水平 ,
同 时体 现 了上 海 、 北京 、 广 东 等地域 上 的特 点 ; 国外
经济 型酒 店 如美 国速 8 、 法 国宜 必思 、 英 国快捷 假 日
酒店 的竞争力 ,更快更好地使我国成为一个旅游强
★基 金项 目: 海南 省高 校科 学研 究 项 目“ 国际旅 游 岛 背景下 海南 经济型酒店 业发 展 战略研究 ” ( 编号 :
经 营理念 是企 业发 展所一 贯秉 承 、坚持 的核 心 思想 , 关 系着顾 客 、 竞 争对手 、 员丁 等各 方 面关 系 , 也
辩一
墅 型
刘宏兵 吴 力
Li u Ho ng b i n g Wu Li

( 琼 州 学 院旅 游 管理学 院 , 海南 三 亚 5 7 2 0 2 2 )

国际酒店集团与我国个体化酒店经营 管理模式的差异比较

国际酒店集团与我国个体化酒店经营 管理模式的差异比较
国际酒店集 团与我 国个体化酒 店经营 管理模 式 的差异 比较
◆冯 昕 谭 婉 宁
( 中国海 洋大学
山东
青岛 2 6 6 1 0 0 )
服 务 意 识 依 旧相 对 较 弱 பைடு நூலகம் 而 外 国 的酒 店 经 营 【 摘要 】 在 中国的酒店行业 当中, 许 多 国外 的连 锁酒店 一直 占据 大 国外 酒 店 的 员 工 来 说 ,
部 分市场,赚取 着高额的利润。 中国的酒店一直都没有发展 的机 理 念 ,主 要 是 强 调 顾 客 的 利 益 。 从 许 多 国 外 酒 店 的 管 理 上 可 以看 会, 始 终 处 于追 随 西 方 酒 店 的脚 步 中 。鉴 于 此 , 我 们 要 研 究 中 外 酒 出 , 外 国酒 店 强 调“ 顾客第一 ” 原则 , 其次才是 员工, 企 业 和 股 东 的 店 管理 文化 的差异 , 从价格 的错位 竞争与增加 附加值策略、 销 售体 利 益 。 其 次, 国 内很多酒店 , 并不是 真正的商业性质 的酒店, 它们还 系建立依据 的差别 、 服务 宗 旨在经营模 式 中的体现 、 标 准化 与个性 带着许 多浓厚 的政治服务 目的去经营, 是对上服务 , 并不是对客服 化、 个体化与集 团化的竞争几个方面进行差异分析。 务。国外酒店更 多的是顾客满意 , 而非上级满意 , 这就大大增加 了 游 客对 酒店 所 产 生 的依 赖 感 。 ( 四) 标 准 化 与 个 性化 背 景 对 于 酒 店来 说 , 标 准 化 可 以 说 是基 础 , 个性化是趋势 。 科 学化 、 自上 个 世 纪 8 O年 代 开始 , 我 国酒 店 引进 了许 多西 方 先进 的 技 制 度 化 、 规范化 、 程序 化 则 是标 准 化 服 务 的核 心 内容 。 基本上, 目前 术 和 管 理 模 式 。但 是 , 由于 自身 的原 因 , 中 国 酒店 对 于 国 外 酒 店 的 中国酒店的服务质量属 于情绪化服务 ,它 的弊端 就是服务质量波 管 理 经 验 只 是 处 在 单 纯 的 模 仿 阶 段 , 并 不能 真 正 转 化 成 为 自 己本 动大 , 一致性差 , 只有标准 化管理才 能克服 中国传统 的情绪服务 。 身 的管理经验 。 在 中国的酒店行业当 中, 许 多国外 的连锁酒店一直 而对于外国的一些酒店 ,标准化 的服 务叮以说不是什么时髦 占据大 部分市场 , 赚取着 高额 的利润 。 中国的酒店一直都没有发展 的方 式 了 ,而 且 目前 , 大 部 分 国外 的酒 店 已经 推 行 了个 性 化 的服 的机会 , 始终处于追 随西 方酒店 的脚步 中。鉴于此 , 我们要研究 中 务。 外 酒店管理文化 的差异 , 做 到知 己知彼 , 这样才 能百战百胜 , 才会 所 谓 个 性 化 服 务 是 指 为 顾 客 提 供 具 有 个 人 特 点 的 差 异 性 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酒店管理模式比较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外酒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经营理念,导致其经营思想、服务标准、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同点,因而决定了中外酒店在管理模式上的差异。

中国酒店行业迟迟不肯前进,正是与中国的根深地固儒家文化有关系,不同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直接影响到酒店的经营与运作。

如何运用现有的经营模式,不断发现中国酒店的不足,开拓出一条中国酒店业发展的道路,将成为现在所有酒店业人士的一条必经之路。

关键词:酒店经营,管理模式,中外比较一、绪论也许许多人会试问,中外酒店的管理的差异到底在哪,那么先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外国总经理每天必然抽出时间去一线巡视,与客人与员工沟通,当在他偶然在大堂发现地上有纸屑,他直接弯腰捡起来,旁边的前厅经理看到后会怎样想?以后他发现地上有杂物也马上捡起来,你认为前厅主管看到会怎样?以后怎么做?员工呢?那酒店的清洁是不是就很好了呢?如果是在国企,首先总经理只在办公室,很少来一线,而质检经理发现地上的纸屑后只是记录下来,然后离开,在第二天晨会上宣读,总经理批评前厅经理,前厅经理自认倒霉,回来批评当班主管,主管心理委屈,批评服务员,服务员争辩说是PA的责任.....然后类似的事情天天上演,大家都很忙碌,可酒店的清洁状况未见改善.这就是管理在中国酒店普遍存在的问题.但他的根源在哪,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与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人类的管理思想也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他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泰勒开始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种是源于华夏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和东方文化特色,并曾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1.1中方管理思想的内容管理思想是由物质生产所决定的,中国一贯“以农立国”,历史上,虽然经历了许多经济制度的变迁,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却一直延续下来很少变动,这种农业社会的管理形态放映在思想观念上就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管理体制上具有专制和民本相互依存的思想。

第二,在管理方法上是经验与理性相互补充的思想。

但是,中国人的这种经验理性方法和西方偏重于眼前的成功和利益的实用主义又不一样,他不大计算眼下短暂的得失成效,而善于从长远的、整体的角度来考察和估量事态的发展,从而采取恰当的、系统的长期的战略计划和管理措施。

第三,在管理规范上,避免过与不及而力争保持适中状态的思想。

周而复始的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中国人力求稳定,少走极端和反对冒险的中庸精神。

表现在管理上则力求事务不致过于偏离稳态的“过”或“不及”的状态,而能保持中和,适度,协调,平衡。

1.2.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容:西方的管理形态则是在商品经济的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他围绕着如何使工商业主和资本家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展开,因而和中国农业社会型的管理形态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西方的管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有重物不重人的倾向,重经济利益不重道德教育。

其次,在管理方法上,西方管理善于思辨,重视逻辑推理,依靠科学实验,把管理理论建立在感性丰富、知性清晰的管理试验基础上。

西方管理在市场商品经济土壤的培育下,既有严密的形式又具有创新的精神。

一方面,他依靠明确细致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进行统一的管理,尽可能把管理活动纳入严密的机械式的体系中,在这个体系中里的每个部分都有严格的责权利的规定;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剧烈变化的商品经济活动,他又不仅不得经常地超越和打破自己的管理规范:不断进行着管理思想和理论的革新和创造。

1.3中西方管理文化的差异及优缺点1.3.1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人本观:主要指以人为本的思想,表现为孔孟之道的“民为贵,君为轻”、“人性本善”、“仁爱”的思想。

《管子霸言》在中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和谐观:“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典型、最基本的泛筹之一。

它是指导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集体伦理观,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

鼓励以团体目标为导向,个人目标服从及体目标,形成利益共同体。

中庸观:“中”是恰当、妥当、合乎客观实际;“庸”是不突出、不失常。

例如: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知名度是非常重要的,过去那种“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因此,现代企业总是想方设法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但是,企业知名度之表示企业为公众所知晓的程度,它是一个数量概念,只有美誉度,即企业为公众所赞美的程度才能促使宾客对企业产生和保持忠诚感。

义利观:主要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忠孝观:“忠孝”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价值观。

他具体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臣事君以忠”,即对上级要尽心竭力,发扬献身精神。

同时也应该“从道不从君”,不能“愚忠”。

其次是忠于职守,对待工作要尽心尽责,做到居之无倦,行至以忠,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根植于伦理文化的中国管理属伦理型管理,注重与情感投资,擅长于谐调人际关系,追求群体和谐,对各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看的比较重,强调的是社会人格,强调个体对群体的义务和贡献。

但是传统的中国社会缺乏独立人格,不承认个性的奋斗,忽视或轻视个人个性的张扬和满足,过分重视个人对社会责任和奉献而轻视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造成了我国历史上个人的发展一直处于受压抑的状态,甚至出现了吧追求个人利益看成“资本主义的猫”,把维护集体利益视为“社会主义的草”的极“左”现象,其后果是使我国社会长期难以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以我个人观点中国酒店行业迟迟不肯前进,正是与中国的根深地固儒家文化有关系:其一,中国人看不起服务性行业,越是落后地区的中国人越是如此.学而优则仕,国内念饭店管理出于自愿的不多.这是根本原因.其二, "全面质量管理",在此也可以叫做"全员营销",是与中国几千年来的等级制度思想所抵触的,经理为什么要干拣垃圾的活,为什么要授权给员工?第三,酒店行业是对人服务的行业,是处理细节的行业.而儒家文化可以说是强调的更多的宏观的思想,受其影响,大多数人都以办大事为己任..1.3.2中西方管理文化的优缺点:中西方管理思想在各自特定的历史条件中发展起来的,从管理历史的实践经验的结果来看,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优点: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注意各种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善于从整体的长远的管理目标处罚决定各种管理措施,努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倡导群体凝聚的精神、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

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闪烁着辩证法的异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现代的管理中仍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都得益于对这种中华管理文化的借鉴。

但是,中国传统思想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它具有两个先天的缺陷:一是缺乏与近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有机联系;二是缺乏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

它自身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形态。

在管理思想的各种长处中本身也包含着各种弊端:人本观既然把人放在古管理的中心位置,却不重视个人的价值和独立的人格;整体观及科学地把管理诸要素及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确有可能成为失去活力、缺少个性、束缚生产的樊笼…….1.4酒店文化:在欧洲,那些个性十足、极度奢侈的高级酒店见证过20世纪最丰富的表情,最美貌的女人与最聪明的男人都曾安睡于此。

在中国,那些五星级酒店又是如何?独特的环境设计,闪烁于各处的精致细节,温和舒适的服务,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尽管中国的五星级酒店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各自在积累自己独特的酒店文化……文化对于酒店的重要性可以从马里奥特对文化的信仰中找到答案。

“马里奥特核心价值观驱动着文化的发展。

马里奥特文化影响着我们如何对待员工、顾客以及与我们成功休戚相关的社区。

用马里奥特的话来说‘文化是生命线和粘合剂,连接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Marriotts core values drive the culture. Our culture influences the way we treat associates, customers and the community which impacts all our success. In the words of J. W. Marriott, Jr., Culture is the life-thread and glue that links our past, present, and future.四季酒店:我们的物业,都会因非凡的设计和完善的设备而更具价值。

我们紧守严谨的道德操守,提供殷勤的个人化服务,必能满足贵客的严格要求,迎合他们的品味,以维持我们在全球高级豪华酒店机构中的崇高地位。

We create properties of enduring value using superior design and finishes, and support them with a deeply instilled ethic of personal service. Doing so allows Four Seasons to satisfy the needs and tastes of our discriminating customers, and to maintain our position as the world’s premier luxury hospitality company.(FOUR SEASONS)希尔顿:顾客是企业的生命,为了保持顾客高水平的满意度,我们不断地听取评估顾客意见,在我们所在的各个国家实行公平的制度来处理顾客投诉并尊重消费者权利。

Our customers are our business. In order to maintain high levels of satisfaction we are constantly assessing the views of our customers. We operate a fair system for handling complaints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the consumer in the countries in which we operate.(HILTON)马里奥特:马里奥特酒店优质服务的声誉来自马里奥特创立并长期秉承的传统,酒店简单的服务目标“食物好,服务好,价格合理。

”Marriotts reputation for superior customer service rises out of a long tradition that started with J. Willard Marriotts simple goal for Hot.Shoppes to provide Good Food and Good Service at a Fair Price.•-不遗余力的为顾客着想Do Whatever it Takes to Take Care of the Customer•-对顾客无微不至的关心Pay extraordinary attention to detail•-以硬件环境为荣Take pride in their physical surroundings (Marriot)圣丹特:圣丹特客户方针,我们酒店的效益来自我们客人的满意体制,这也是作为一个旅馆行业中最大的、最重要的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