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_0

合集下载

肾母细胞瘤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肾母细胞瘤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YANG -i XU a n,ZHAN G ng H u Lil, Xi o Ya Yi a, e l ta
( p rme t f P too y, De a t n ah lg A i ae u rHop tl o l td T mo s i ,Xija gMe i lU ies y, i a n n d c nvri i a t
sn e ph s if r nta i n. n 23 c s s n p ob a t m a t r e e 1 a e ih t r e p s f e e ta i gl a e d fe e ito I a e e hr l s o he e w r c s s w t h e ha e dif r n i ~ 5
Twe t h e a e t e hr bl s o r nayz d r t os e tv l . The ci c lma e i l n y t r e c s s wih n p o a t ma we e a l e e r p c i e y lnia t ra ,pa ho o y t lg
( 疆 医 科 大 学 附 属肿 瘤 医院 理 科 , C 室 ,新 疆 新 病 T 乌鲁木齐 80 1 ) 30 1
摘 要 : 的 探 讨 肾母 细 胞瘤 的病 理 及 影 像 学 特 征 。 方 法 对 2 目 3例 肾 母 细 胞 瘤 患 儿 的 临 床 、 理 及 影 像 学 病 表现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2 3例 肾母 细 胞 瘤 中 1 5例 肿 瘤 由未 分 化 的 胚 芽 组 织 、 胚 叶 性 问 质 和 上 皮 成 分 组 成 ; 问 5例
中图 分 类 号 : 3 . 1 R7 0 4 R7 0 2 ;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95 5 ( 0 1 0 — 7 20 1 0 — 5 1 2 1 ) 70 5 —4

髓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髓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髓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髓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一、引言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起源于神经嵴胚层的髓母细胞。

其特点是具有广泛的组织学异质性和多样化的影像学表现。

正确地识别和鉴别诊断髓母细胞瘤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影像学表现⒈超声影像学髓母细胞瘤在超声影像上呈现为不规则的、有界清晰的肿块,常常伴有混合性的回声。

肿块内可见囊性区域和囊实性混合区域,以及内部钙化灶的存在。

当肿块较大时,可出现局部压迫及侵犯周围结构的表现。

⒉CT影像学(1)肿瘤密度:髓母细胞瘤通常为稍高于周围组织的软组织密度,但因肿瘤内含有多种细胞成分,如囊性区域、出血区、坏死区和钙化区,因此在CT上呈现出复杂的密度特征。

(2)肿瘤形态:髓母细胞瘤可呈现为球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或模糊不清,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者应高度警惕恶性髓母细胞瘤。

(3)强化特征:髓母细胞瘤在增强CT中可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强化方式,如均匀强化、囊实性区域强化、环状强化等。

结合肿瘤的形态特征和强化方式,可以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⒊MRI影像学(1)T1WI序列:髓母细胞瘤常呈等或稍高信号,但在囊性区域和出血区可呈低信号,而在钙化区呈高信号。

(2)T2WI序列:髓母细胞瘤的T2WI呈高信号,可显示出肿瘤的囊性区域、出血区及坏死区。

(3)增强扫描:髓母细胞瘤的增强扫描可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强化,部分病例可见到囊性区域的强化。

三、鉴别诊断⒈肾母细胞瘤:与髓母细胞瘤相比,肾母细胞瘤在影像学上较为典型,常呈现为边缘清晰、均质性的肿块,CT增强扫描可出现特征性的大血管征象。

⒉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一般较为均匀,囊性变、出血和坏死区较少,肿块较大时可见到播散性转移。

⒊神经支持细胞瘤:神经支持细胞瘤较少见,通常位于脑干、小脑或脊髓。

神经支持细胞瘤的强化常呈斑点状、环状或囊状,在T2WI上呈高信号,与髓母细胞瘤有所不同。

四、附件⒈髓母细胞瘤CT影像⒉髓母细胞瘤MRI影像⒊髓母细胞瘤超声影像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髓母细胞瘤:一种起源于神经嵴胚层的恶性肿瘤。

肾母细胞瘤影像表现

肾母细胞瘤影像表现
• 肿瘤境界比较清晰,早期位于肾包膜内,在肾脏表面形成局限降起, 破坏病变处肾实质;
【影像学表现】
• 2. CT平扫 肿瘤继续生长可突破肾包膜,肾周脂肪组织受侵犯而 模糊不清,残存肾实质被肿瘤推压变形。
• 较大肿瘤可以跨越中线侵犯到对侧腹膜后间隙。
【影像学表现】
• 2.CT表现 肿瘤晚期,区域淋巴结及肺转移较常见,肺转移时应注 意观察心脏后方和后肋膈角处的肺转移灶。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肾母细胞瘤需要与肾母细胞瘤病、肾透明细胞肉瘤、肾横纹肌样 瘤、先天性中胚肾瘤、多发囊性肾瘤、肾细胞癌等鉴别,影像学 表现与肾母细胞瘤有许多相似特征,仅据影像学检查鉴别较为困 难,需组织学确诊。
• 晚期可在肾静脉、下腔静脉内甚至右心房内形成瘤栓,表现为静 脉、右心房内充盈缺损。
【影像学表现】
• 3. MRI肿瘤在T1WI上呈不均匀中等信号,其中出血呈高信号,坏 死囊变呈低信号。在T2WI上肿瘤呈不均匀高信号,信号强度I上显示血管内流空信号消失。同时可显 示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
• 本病预后与构成成分有关,病理上分为良好组织型(favorable • histologytype)和不良组织型(unfavorablehistologytype)两类; • 前者发生率高,包括上皮型、间叶型、胚芽型和混合型,预后较
好;后者瘤细胞有间变,也称间变型,细胞核大、分裂,染色深, 预后差,发生率较前者低。
【影像学表现】
• 1.X线 肾母细胞瘤发现时体积已很大,腹部平片可见一侧腹部致 密的肿块影像。
• 排泄性尿路造影显示相邻的肾盏、肾盂受压变形和破坏,如全肾 被肿瘤破坏,则常不显影。
【影像学表现】
• 2. CT平扫显示一侧腹膜后较大的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低于正常 肾实质,其内常见坏死囊变出血灶,钙化少见。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血沉、骨髓检查、X线检查、静脉肾盂造影、CT、磁共振图、B超小儿肾母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象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正常,一般有轻度贫血,但也有少数有红细胞增多,这可能与红细胞生成素增高有关。

可作为治疗时追踪了解有无骨髓造血抑制的指标。

2.血液检查肾功能正常。

红细胞沉降率一般均增快,15~90mm/h,特大的晚期肿瘤沉降率增快更显著,认为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

血尿素氮、肌酐等化验反映肾脏受损情况。

肾脏破坏严重时血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减少。

肝功能检查可用作观察治疗的毒性反应。

3.尿液检查尿显微镜检查不少有血尿和蛋白尿,但尿中多不能找到癌细胞。

尿化验及培养可查知血尿及泌尿系感染。

4.骨髓检查此病转移至骨髓者甚为罕见,而神经母细胞瘤常常有骨髓转移,故骨髓检查对此两病的鉴别诊断颇有帮助。

5.穿刺活检近年有人报道用细针快速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诊断法,手术前即能确诊,方法简单,正确率达90%。

穿刺活检对巨大肿瘤并估计无法切除者有一定意义,因为在术前可明确组织学类型,估计患儿的预后,以利于制订术前和术后的化疗和放疗的方案。

但已有穿刺径路肿瘤种植的报道。

1.X线检查(1)腹部平片: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及范围,常见肠管被推向对侧。

在大多数病例可见患侧肋腹膨胀,充气的肠管绕着肿瘤的软组织密度阴影,并被肿块推移向腹中部。

钙化斑点极为罕见,如有则多数出现在边缘呈弧线状。

侧位片见脊柱前软组织块物阴影,将充气的胃肠道推向前方。

(2)胸部平片:进行胸腔后前位、侧位及斜位照片以寻找肺部的转移病灶。

肺转移约占10%。

2.静脉肾盂造影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对拟诊为肾母细胞瘤的病例均应做造影检查。

约2/3的患儿显示肾盂、肾盏变形、移位或缺损,肿瘤挤压肾盂时,它就被显著拉长或积水,以上各种形态都应在正位和侧位照相上仔细观察。

肾上极肿瘤可能很少改变肾盏的形态,或仅有转位和下降;肾下极肿瘤往往将输尿管向中线推移,形成一个凹度向外的弧形。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

成人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

PET/LT主要表现:病灶呈多发弥漫性、大小不等的低密度结节影,主要位于肝包膜附近,放射性呈轻中度摄取,延时呈高摄取。

有研究[5]报道显示,通过双时间点成像,延迟PET/CT成像有助于肝脏EHE的诊断,尤其对碘禁忌不能行CT、MRI增强患者诊断有帮助,PET既可以提供病灶部位的解剖结构,又可以提供功能代谢,同时一次性扫描完成全身检查,对其诊断、分期、疗效评价预后等作用优于CT、MRQ病例1中CT、MRI增强显示最大的肿瘤边缘呈环形进行性强化,病灶中心为低密度,边缘为高密度强化,呈“晕环征”,与转移瘤的“牛眼征”,难以在影像上区别,而行PET/LT检查提示病灶呈轻中度摄取,延时呈高摄取,符合肝EHE征像;同时全身其他部位扫描未见高摄取原发肿瘤病灶,基本可排除转移瘤。

病例2中CT、MRI增强显示肝内多发病灶呈弥漫性,边缘欠清,中心呈低密度,包膜呈环形强化,考虑为肝包虫病可能,而行PET/LT病灶部位摄取呈不间断环形增高,可排除肝包虫病,高度提示肝EHE诊断。

由此可见PET/LT在肝EHE诊断中较普通CT、MRI存在一定优势,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3.3诊据统计⑷肝EHE的初次正确率仅为25%,肝包虫病、转移瘤、胆管细胞癌等疾病与肝EHE在影像学较难鉴别。

随着PET/CT的应用广泛,虽其能提高术前诊断率,但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率,需与其~相似疾病相鉴别:1)转移瘤:转移瘤一般有恶性肿瘤病史,肝肿大并触及包块常提示为肝转移瘤,在PET/CT多数可发现原发性病变。

肝EHE病灶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周围可见晕征,放射性呈环形增高,延时像呈高代谢,两者相似。

存在一定的误诊可能性;2)胆管细胞癌:好发肝左叶,沿着胆管生长,大多数情况下在PET表现呈环状FDG摄取,虽与肝EHE表现相似,但胆管癌呈高摄取居多,伴存病灶远端肝内胆管扩张,而EHE患者呈轻中度摄取;3)肝包虫病:病灶边缘存在不同数量的小囊泡,18( FDG在病灶边缘摄取不是完全环绕,而是大部分为半环、结节样浓聚,小囊泡聚集区域呈摄取不高,可与之鉴别;4)肝癌:好发于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大多数肝癌PET/LT放射性摄取与肝实质一致,少数放射性增高,可与之鉴别。

肾母细胞瘤病理诊断要点

肾母细胞瘤病理诊断要点

肾母细胞瘤病理诊断要点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之一,其病理诊断是评估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肾母细胞瘤病理诊断的要点。

1. 组织形态学特征:肾母细胞瘤的组织学特征是其病理诊断的关键。

肾母细胞瘤主要由胚胎期肾组织中的幼稚肾母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富含淡染颗粒,核大而染色体丰富。

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团块状或巢状,常伴有胚胎期组织如软骨、肌肉和腺体等。

2. 核学特征:肾母细胞瘤的核学特征有助于其病理诊断。

肿瘤细胞的核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浆比常规肾细胞大,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或粗颗粒状,核仁明显。

染色体核型分析也可辅助诊断。

3. 免疫组化特征:肾母细胞瘤免疫组化特征可用于鉴别诊断。

肾母细胞瘤细胞常表达WT1、CD56和N-cadherin等标记物,而不表达肾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如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或抗肾管上皮抗体。

4. 分子遗传学特征:肾母细胞瘤分子遗传学特征的研究对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肾母细胞瘤中常伴有WT1和CTNNB1等基因的突变,这些突变可用于鉴别肾母细胞瘤和其他肾脏肿瘤。

5. 分期和分级:肾母细胞瘤的分期和分级对预后评估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肿瘤的侵袭深度和转移情况,可将肾母细胞瘤分为不同的分期。

分级则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异型性和核分裂象的数量进行评估。

6. 鉴别诊断:肾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还需与其他肾脏肿瘤进行鉴别。

如与肾母细胞瘤相似的肿瘤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等。

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肾母细胞瘤的病理诊断是综合考虑以上要点,结合临床病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的综合评估。

准确的病理诊断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医生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应准确无误地判断肿瘤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核学特征、免疫组化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征,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5例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25例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医学 影 像 学 杂 志 2 1 第 2 00年 0卷第 4期 JM dI aigV 12 o421 e m g o.0N . 00 n
2 儿 童 肾母 细 胞 瘤 的 C 5例 T诊 断 分 析
叶信 健 , 陈雄 飞 , 徐
( 州医学 院 温 浙江 温州
丽, 白光辉 , 志ຫໍສະໝຸດ 汉 严儿童 肾母 细胞瘤在 C T检查 中有特征性表 现 ,T平 扫加 增强对其定位定性诊 断具有重要价值 。 C
【 关键词 】 病理 ; 肾母 细胞瘤 ; 儿童 ; 体层 摄影术 , X线计算 机
中图分 类号 : 77 R 1 .2 R 3 ; 84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6—91 (ooo 10 0 12 l)4—0 1 —0 55 4
350 ) 20 0
【 摘
要 】 目的 : 探讨儿童 肾母 细胞 瘤的 C 诊 断价 值。方法 : 经手术 和病理 证实 的肾母细胞 瘤 2 例 C 影像 资料 , r 回顾 5 r
男 l , 1例, 4例 女 1 年龄 4月 ~1 , 均 3 2 。其 中 3例 只作 C ’ 0岁 平 .岁 I 平扫 ,2 2 例作 平扫加增强 。结果 : 发生 于左 肾者 1 , 4例
C g so 5 p dar t nsw t e ho ls ma whc a e b e o f me y s r ia p rt n a d b o s too y w r e T i e f2 i t c p i t i n p rb at i h h v e n c n r d b  ̄ ge lo a i n ip y p h lg ee r - ma e i a e h o i e o a v e e t s e t ey 4 m l ,1 e l ,a e rn e 4 mo ts 1 e r ,  ̄ l . e r .3 e s sh d pan C c n ,2 a e a iw d r r p ci l ,1 a e 1fmae g a g : nh - 0 y as me/ 3 2 y as a e a l i T s a s 2 c s sh d e o v a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神经母细胞瘤是原始神经靖细胞的恶性肿瘤。

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及肾上腺髓质。

【病理】神经母细胞瘤外形不规则,表面呈结节状,外被血管丰富的结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

切面呈灰白色的髓样组织,间有出血、坏死及钙化。

镜下,未分化型,小圆形,核深染的母细胞呈密集分布;低分化型瘤细胞较大,核染色浅呈菊花状排列,菊花形团中心有神经纤维,前者多见于新生儿,后者多见于婴幼儿。

电镜下肿瘤细胞内存在神经分泌颗粒聚积在细胞浆内的儿茶酚胺,及具微管的神经突起为本病的特征。

有些肿瘤混有细胞浆丰富的神经节细胞,构成神经节母细胞瘤,如完全由神经节细胞组成,则为神经节细胞瘤,多见于肾上腺以外的部位。

神经节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迅速生长,突破包膜,向周围发展,早期出现血道和淋巴道转移。

但不论原发或继发性肿瘤,均有自发或经治疗诱导转变为神经节细胞瘤,或自行消退的现像。

【临床概况】临床表现,由于原发瘤部位不同及分泌儿茶酚胺等原因,症状和体征各异。

腹部肿瘤,近半数病人表现为固定、坚硬、分叶状肿块,位一侧上腹部或中线部位,可伴腹胀,腹痛,50%患儿初诊时已有转移症状,如头部包块,眼球突出,贫血,骨关节疼痛,肝大,表浅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多汗,体弱等。

少数病人有高血压,心悸,腹泻。

血管活性肠肽综合征或婴儿肌痉挛性脑病。

部分病例有家族史,以及染色体异常。

【肿瘤分期】临床对腹部神经母细胞瘤大多采用儿童肿瘤小组Evans等提出的分期并加以修改:I期:肿瘤限于原发器官或组织。

I1期:肿瘤扩散在原发器官或组织以外,但不超过中线。

有同侧区域淋巴结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一侧淋巴结受侵。

侵入椎管。

H1期:肿瘤超过中线,有双侧淋巴结转移。

中线部位肿瘤有双侧扩散或双侧淋巴结侵犯。

侵犯大血管。

IV期:远处转移至骨骼,骨髓,软组织,实质脏器,中枢神经系统或远处淋巴结。

IV-S期:I或H期原发瘤伴肝、皮肤或骨髓中之一处或多处转移。

凡是同位素扫描或骨骼照片有转移征象者不属此期(1岁以内婴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附 8 例分
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医学影像科830000 刘建军臧建华付明花白玲摘要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的 B 超、 CT、 MRI 的影像学综合表现。

方法:
对 8 例患者分别进行上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边缘、内部结构及增强情况。

结果:
各项检查结果有相同之处,但显示程度和细微结构有所差异。

结论:
上述各项检查均能对此病作出诊断, MR 最具诊断价值。

综合各项资料能明显提高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CT MRI 肾母细胞瘤( nephroblastoms 简称 NB)又称 Wilm s 瘤,是一种复杂的胚胎性肾肿瘤,占所有肾肿瘤的 6%,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 20%。

本病的诊断一般来讲不难,在检查手段
不断发展的今天,确诊率明显提高。

但综合影像资料很少,尤其是 MR 报道更少。

1 / 5
本文就该病的 CT、 MRI、超声表现及诊断要点
作一探讨
1一般材料本文 8 例患儿于 98 年 1 2 月至2003 年 5 月收治入院,均经 CT、 B 超及 MRI 检查,后经手术、穿刺或尸解病理予以证实。

年龄 8 月 11 岁,男 5 例、女 3 例,肿瘤发生在左侧 6 例,右侧 2 例。

2方法 CT 检查用机为西门子公司 PIUS4C 型螺旋 CT 机,采用自膈顶向下连续扫描至双肾或肿块下方,层厚 / 层距 1 0/1 0mm或 1 0/5mm,静脉注射碘造影剂( 2ML/Kg ), B 超使用日立EUB 4 型。

MRI 采用 PHILIPS GYROSCAN NT1 .0。

TSE 序列,压脂( SPIR )层厚 / 层距 8/0.8
mm 。

3 结果 3 .
1 CT 扫描肿块密度多不均匀CT
值1 0 30HU
,略低于正常肾密度,肿瘤内
可见
不规则
低密度影,还可
见高密度钙化影及脂肪

度影。

注射造影剂后肿瘤边缘及残肾强化明显肿瘤实质强化较
轻。

2 例见肿瘤侵犯肾门血管,肾周围

肪间隙
消失,后腹淋

结肿大。

3 .2 B 超检查因肿瘤内部结构不同,而出现
高低不同回声,
回声不均匀。

钙化病灶出现高回声光斑,后部出
现声影。

最新资料推荐
又可见肾积水、腹水、瘤栓及肝转移。

3.3 MRI 检查,肿瘤信号明显不均匀,T2WI 以高信号为主,囊变部分呈更高信号,T1 WI 以低信号为主,囊变信号更低,出血灶为较高信号,MRI 显示正常肾与受累肾组织界限分辨较清,对肾肿瘤的邻近关系显示强于 CT 及B 超,淋巴结肿大、瘤栓、脂肪侵润均得到满意图像。

4讨论肾母细胞瘤系恶性胚胎性混合瘤,可发生于肾的任何部位,大多于肾内生长,极少数发生在肾外。

临床表现为腹部无痛血尿、高血压、尿血、消瘦等症状,NB 起源于后肾胚芽,病理典型组织图象由肾胚芽上皮细胞及肉瘤样间质细胞二者构成,即在分化不成熟的肉瘤样间质中混杂一些发育不全(胚胎性)的肾小球和(或)肾小管。

此外,NB 还含有骨、软骨、神经组织和横纹肌等多种分化的组织,因而影像表现复杂多样。

3 / 5
囊性部分分化性 NB 是较特殊的类型,以形
成大小不等的囊肿为特征,晚期 NB 侵润并穿破肾包膜,直接扩散到肝或其他器官者死亡率高,侵犯淋巴结及肾静脉或下腔静脉者约
50%有发生远处
( 肺、肝 ) 转移的危
险。

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形成的瘤栓,可脱落引
起肺功能栓塞至猝
死。

影像学检查 NB

有所长,应用中应相互
补充,B 超价廉、经
济、
快捷、安全、无损伤
可将之作为诊断 NB 和术后随访的首选方
法。

缺陷是对骨转移、肾功能囊性鉴别有困难。

CT 分辨力高、瘤栓检出率高,尤其对出血及钙化鉴别有其长处。

MRI 以其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而使
定性、定位准确,对肾组织及肿瘤内部结构及出血、坏死、液化、囊变等极具鉴别意义。

NB 主要与肾癌、多房性囊性肾瘤、多囊
肾、畸胎瘤及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鉴别。

关于 NB 的预后,影响因素很多,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关系密切,血管受侵、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预后好,肿瘤
大小、部位及是否有钙化与预后相关性差。

参考文献 1 卜涛. 小儿肾母细胞瘤与腹膜后神经母细胞
瘤侵犯肾脏的 CT 鉴别点 .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7;1;21.
2 李冬凌 . 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 CT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7;1;67.
3 董淳强杨
体泉 .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术前动
最新资料推荐
脉化疗栓塞。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6;75. 4 何健垣.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 CT 诊断。

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2006;4;55. 5 Gow Ks ,Robert
IF , Tamieaon DH etal. local staging of wilms tumor comperterized tomography correlation with histological findlings. Pediatric surgery,2019;35;671-677.
5 /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