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优教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声乐教案《松花江上》

大学声乐教案《松花江上》

教学对象:大学声乐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曲《松花江上》的背景和意义,培养爱国情怀。

2. 通过演唱技巧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演唱技巧。

2. 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歌曲中高音区的处理。

2. 歌曲的节奏把握。

教学准备:1. 歌曲伴奏带。

2. 歌曲歌词。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歌曲《松花江上》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爱国情怀。

2.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二、歌曲分析1. 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节奏和旋律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高音区,讲解高音区的演唱技巧。

三、演唱技巧讲解1. 歌曲的呼吸技巧:讲解胸腹式呼吸,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2. 歌曲的咬字吐字:讲解咬字吐字的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3. 歌曲的发声技巧:讲解发声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四、演唱练习1.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2. 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歌曲的演唱技巧,强调高音区的处理和节奏把握。

2. 学生进行分组演唱,教师点评。

二、情感表达1.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变化,讲解如何通过演唱表达歌曲的情感。

2. 学生进行分组演唱,教师点评。

三、总结与反馈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松花江上》的演唱水平。

2. 学生对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歌曲情感表达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演唱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松花江上说课稿

松花江上说课稿

《松花江上说课稿.doc》松花江上说课稿...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xiaoxue./shuokegao/245590.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难忘九一八

难忘九一八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导航课堂演练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 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能力目标
让学生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利用政史互融的 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 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
3.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二、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经过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返回主界面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入日 寇之手。其根本原因是( C ) A.日军的攻势太猛 B.东北军防守不力 C.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 D.张学良为了保全东北军的实力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 ( D ) A.七七事变 B.“八 • 一三”事变 C.柳条湖事件 D.九一八事变
3.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的是 的努力 (
A.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和周恩来等人 B.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的爱国热情和
行动 C.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积极奔走营救蒋介石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A



中共高瞻远瞩,从全民族的 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 变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 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 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返回主界面
课堂小结
一、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1.经过 2.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东北三省的沦陷
《松花江上》
导入新课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播放 结束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离开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优教课件

《松花江上》优教课件

爱国主义
影片中多次展现了人们的爱 国情怀,尤其是反对日寇的 场景。
乐观向上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在面对生 活困境时,始终保持乐观向 上的精神面貌。
家庭观念
影片中的家庭观念表现非常 重要,母爱和亲情是主人公 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
对读者的启示和思考
《松花江上》通过展现人物们的顽强生命力和信仰,表达了人类的美好愿景和对未来的期望。它提醒我 们始终保持一颗赤诚之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奋斗与希望
追求未来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通过自己的 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也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启示和 思考。
影片还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 懈的努力和自我超越,才能实 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更为美好 的未来。
寻找美好
这部电影中所展现的美好与赞 美,也在提醒人们要持续追寻 美好,学习感悟美好,创造美 好。
影片制作和表演的亮点
2005年
2
经过多年沉淀和筹备,该片进入实拍
阶段。
3
2007年
《松花江上》在北京电影节上首映, 受到好评。
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介绍
《松花江上》的主要人物有李铁漫、多爸爸、箭嘴福、淘气、李铁蛋等。故事主要分为三段,分别是 “养家糊口”、“走出大山”和“寻找幸福”。
李铁漫
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她展现出了强大的母 爱和生存能力。
箭嘴福
即便黑暗与困难降临,他也不失去勇气和希 望。
多爸爸
多爸爸的出现给全家带来了改变,他是一个 充满智慧和善良的人。
淘气
淘气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和李铁漫一起 度过了很多困难的时期。
作品中所展现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影片中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贫穷落后的社会现象,也表达了人民对于社会发展、变化的期望和渴求。

《松花江上》优教课件

《松花江上》优教课件

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
01
通过立法手段加强对松花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污染行为进行
严厉打击。
推广绿色技术
02
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03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对生态保护地区进行补偿,保障当
地居民的利益。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松花江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
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松花江在历史上起到了连接内陆与海洋 、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近代以来松花江的变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松花江的水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近年来 政府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
文化特色
1 2 3
松花江流域的民族文化
包括满族、汉族、朝鲜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 术,如满族的剪纸、刺绣,朝鲜族的舞蹈等。
旅游开发
自然景观
松花江流域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 ,如江面宽阔、山峦起伏、风景 秀丽等,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
值。
人文景观
沿江两岸还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迹和民俗文化,如古建筑、传统 村落、民族节庆等,为旅游开发提 供了独特的人文资源。
旅游设施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建设和完 善旅游设施,如住宿、餐饮、交通 、导游服务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
水质状况
总结词
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的加强,松花江的水质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存在一些污染 问题。
详细描述
经过多年的环境治理和保护,松花江的水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政府加大对排污口的 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使得水质逐渐恢复。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流域内
一些工农业污染,松花江水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总磷、氨氮等污染物超标问题。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2课《松花江上》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2课《松花江上》教案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2课《松花江上》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湘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第12课《松花江上》。

本课主要介绍了松花江这条壮丽的江河以及关于松花江的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河流地理、历史文化及民歌传承。

同时让学生学习并体验唱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河流地理、历史文化及民歌传承;2.熟悉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曲调及节奏;3.认识四分之三拍及其特点;4.学会用唱歌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能力目标1.听懂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能正确地吟唱;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感受音乐的美;3.让学生学会用唱歌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松花江上》,让学生了解和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也增强民族自豪感;2.在唱歌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学习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曲调及节奏;2.学会四分之三拍及其特点;3.学会用唱歌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难点1.辨认歌曲四分之三拍的特点;2.正确吟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元化教学法、抢答竞赛法、猜谜互动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1.前奏渐出,《松花江上》的旋律在黑板上播放,引出松花江的名字,导入本课内容。

2.教师讲述国内河流地理及历史文化,让学生了解和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情况。

3.播放短片,介绍松花江的基本情况及历史文化底蕴。

4.学生大声朗读歌词,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段朗读歌词,并指导学生理解歌曲词义。

5.分段分节的边听边唱,指导学生正确地吟唱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6.教师详细讲解四分之三拍,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特点与节奏,并要求学生在旋律和节奏上达到整齐协调的表演效果。

7.在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妙与感动。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课件

《6.1 东北三省——辽阔富饶的“黑土地”》课件

东 北 冷 的 自 蒸 然 发 环 少 境 特 征 湿 的 影 响


冻土 沼泽 稻田
多湿地 多针叶林 最大林区 东北林区
你认为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民俗: 烟囱安在山墙边,窗户纸糊墙外。 四块瓦片头上戴,反穿皮袄毛朝外。 大缸小缸腌酸菜,十七八岁的姑娘叼个大烟袋。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2)充分利用东北丰富的人才,发展科技产业(信息、生 物技术) (3)充分利用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深入开发工业新新产品 (4)充分利用东北丰富的、有特色的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辽中南工业区 鲁尔区 抚顺、本溪 本地 鞍山、本溪 国外进口 辽河 鲁尔河、莱茵河 铁路、公路、海运 铁路、河运 产品供应东北和全国 产品供应欧洲
1、东北林区有哪些主要树种?森林深处有哪些珍贵的 动植物资源? 2、从实际出发,说说保护森林的原因。
东北的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宝库,这里的森 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森林可以提供新 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调节气候;提供良 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森林不仅能美 化环境,还能增加经济效益。
石油:黑龙江大庆油田、吉林松原油田、辽宁辽河油田
交通条件:本区有稠密的铁路网,便利的内河航运和海运。
工业基础:这里工业基础雄厚,曾是全国最大得重工业基 地。
小结:任何工业的生产活动都要依据实地的资源情况进行, 这叫因地制宜。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效果。
活动1
煤炭来源 铁矿来源 水源 交通条件 市场条件 活动2
目前,东北的经济发展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老化 “振兴东北”的规划
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
东北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
东北地区发展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条件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共19页21页PPT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共19页21页PPT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 森林煤矿,还有那共19页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理解感悟
这首歌词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 看,每一个层次的主题是:
怀念家乡 痛哭流亡 渴望回家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1931年9月18日,这是个黑色的 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 都难以忘怀的日子。默读7-14行, 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画出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说说每次出现的作用。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课文 欣赏
松花上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 流浪!
课文 欣赏
九一八事变。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熟读课文,试着给课文分层次。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第一部分(1-6行): 写流亡的东北民众诉说家乡的美丽富饶。
第二部分(7-14行): 写“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满怀家
乡沦陷的哀痛与逃亡生活的凄苦。 第三部分(15-21行):
用感慨发问,向故乡和亲人发出急切的 呼喊,渴望收复失地,光复故土,返回家园。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从课文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 了什么?结合文中插图说说。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____________。 一个7岁左右的小孩,____________。 一位中年男子携着妻儿,____________。
布置 作业
松花江上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会认 课后的生字。 2、学唱这首歌。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我们 要勿忘国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 学好本领,将来才能使我们的国家 更加富强昌盛。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是一首震撼人心的 抗战歌曲,歌曲诉说了东北儿女故土 沦丧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者 的野蛮暴行,表达了华夏子孙抗击日 寇的决心与早日收复失地的期望。
松 花 江 上
学习 字词
松花江上
liáng shuāi cǎn 高粱 衰老 悲惨
学习 字词
松花江上
méi kuàng liáng 煤土 矿产 高粱
shuāi pāo qì 衰老 抛 弃
学习 字词
松花江上
煤矿梁 衰抛弃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大声朗读课文,读完后说一说 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呢?
松花江上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 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一堂?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思考:
“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 情怎么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 么时候?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 了震惊中外的大事——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朗读最后3行,这几句体现了 作者什么想法?
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 国民党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拿起 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 解放,不怕流血牺牲。
课文 欣赏
松花江上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首风 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 上》。在歌声中时刻提醒自己:不 忘国耻,振兴中华!
打开“互动训练-《歌词两首》” 一起来闯关吧!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选择=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