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学4-2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质详解
合集下载
5-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分解

➢碱对玻璃侵蚀是不会产生高硅保护膜的, 侵蚀会不断的进行下去。
➢碱的侵蚀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侵蚀中形成 的硅酸盐的溶解度,溶解度小侵蚀慢。
➢玻璃的耐碱性与R-O键强有关,键强越大, 耐碱性好。因此,高场强的阳离子能提高玻璃 的耐碱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玻璃表面涂以对玻璃具有良好粘附力,对侵蚀 介质有低亲和力的物质。可涂有机物与无机物。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5.2.4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5.1.5 大气对玻璃的侵蚀
大气中含有H2O 、CO2、 SO2等对玻璃都有 一定的侵蚀作用,其中潮湿大气最为严重。
过程:玻璃表面吸附水分子后,形成一层水膜 类似于水的侵蚀开始,并且在玻璃表面释 出碱而在原地不断的积累,到一定程度类 似于碱的侵蚀,其速度大为加快。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工艺学“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College of Chemistry & Materials Science
(2) 原溶液中存在(或出玻璃中溶出)的多价金属离 子,在玻璃表面层形成含水硅酸盐薄膜后剥离。
(3) 保温瓶脱片的主要成分是含低SiO2和高CaO、 MgO等物质
结论
蒸馏水几乎不发生脱片;自来水易脱片;pH 值低的不易脱片,高的易脱片;同样条件下 的水,对于碱溶出量多的玻璃和组成中引入 MgO的玻璃,易发生脱片;温度↑和侵蚀时 间延长,则脱片加剧。
第八节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2.酸对玻璃的侵蚀:高碱玻璃的耐酸性 小于耐水性,而高硅玻璃的耐酸性大于 耐水性。因酸不与硅质玻璃发生反应, 只是酸中的水与玻璃起作用。同时,玻 璃侵蚀产生的碱可被中和,阻止侵蚀反 应进一步进行。
3 . 碱 对 玻 璃 的 侵 蚀 : Si-(OH)4+ NaOH==[Si(OH)30]-Na+( 硅 酸 钠 ) +H2O 可破坏玻璃中的 Si-O键,从而腐 蚀严重。
第二篇 玻璃工艺学
第一章 引言
一、定义
广义:凡是具有非晶钛结构的固体材料 统称为玻璃。 狭义:从熔体中冷却,在室温下还保持 熔体结构的固体材料。即无机玻璃。
二、分类
按成分:单质玻璃、有机玻璃、无机玻 璃。 按用途:平板玻璃(建筑、日用玻 璃)、光学玻璃、器皿玻璃、工艺玻璃 (医用、仪器、激光玻璃)。 平板玻璃按生产工艺又分为:浮法玻 璃、垂直引上玻璃(提拉玻璃)、压延 玻璃等。
四、玻璃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总体上玻璃粘度与温度成反比。图 2 ~ 2 。 满足: Logη =a+b/T (a、b为常数)
图2~2 硅酸盐玻璃弹性、粘度与温度关系图
五、玻璃粘度的近似计算
1.奥霍琴法:适用于含MgO、Al2O3的Na-CaSi系玻璃。且各主要氧化物含量范围为 Na2O 12%~16%,CaO+MgO 5%~12%, Al2O3<5%,SiO2 64%~80% T=AX+BY+CZ+D T—某粘度对应的温度;X、Y、Z 分别为 Na2O 、(CaO+MgO)、Al2O3的质量百分数; A、B、C、D为各氧化物的特性常数,见表2~ 1。
三、玻璃工业发展史
15 万年前人类首先就利用天然黑曜岩薄 片做窗户玻璃, 7000B.C. 海盗船无意中 发现了人造玻璃的配方。3500~1500年 前开始制造玻璃纤维。直到200A.D.才开 始“平板”玻璃。 1957 年,英国首先首 先发明浮法玻璃专利, 1963年美国购买 了该专利。 1975 年,美国发明新浮法专 利。我国 1971 年在洛阳首先引进浮法生 产线,现有 30 多条生产线。目前我国浮 法玻璃供不应求,各地正在加紧上线。
玻璃4-玻璃耐水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此外,H2O分子也能对硅氧骨架直接反应,而 导致玻璃网络骨架的破坏。 由于大多数玻璃都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这 就使得完全按实际条件来测定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变 得很困难。因此,采用强化实验条件的方法,如增 加试祥表面积、提高实验温度、加大侵蚀介质的浓 度等缩短测试时间。
三、测试仪器及设备
1.水浴锅 1台 2.酸式微量滴定管 1支 3.带盖聚四氟乙烯烧杯 6个 4.烘箱(公用)。 5.钢制研钵。6.筛子(孔尺寸0.42mm及0.25mm) 7.分析天平(公用) 8.水银温度计(100℃)1支 9.镊子1把 10.无水酒精 11.中性蒸馏水 12.0.01N标准盐酸 13.甲基红指示剂(0.1%) 14.磁铁1块 15. 量筒50m1 16.×5或×10放大镜
废;
特别是医用的包装瓶,如药瓶、盐水瓶等,会因玻璃溶解而影响瓶中
药液的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这些玻璃制品的生产中必须严格检测其化学 稳定性,对于化学稳定性不合格的产品应禁止出厂。
测定玻璃化学稳定性的方法很多,如重量法、 滴定法、比色法等,目前工业上最常用的粉末法 和表面法。粉末法是在规定的粒度范围和条件下, 测定玻璃粉末的侵蚀量,表面法是在规定的测试 条件下测定玻璃制品单位表面的侵蚀程度。 本实验根据国际委员会推荐方法,采用德国 工业标准DIN12111测定玻璃的耐水性。
将0.42~0.25mm的玻璃粉末铺在光滑的白纸上, 用磁铁吸去研钵上落下的铁屑。
将玻璃粉末倒在倾斜光滑的木板上(其大小约为 70×50cm) ,用手轻敲木板的上部边缘,圆粒即滚 下。而扁粒停留在木板上弃去。将滚落下来的玻璃 颗粒撒在黑纸上,(借助放大镜)用镊子选取大小相 近的圆形颗粒,尖角的、较小的以及针状的颗粒弃 去。选好的颗粒用无水酒精洗掉粉尘,在 110~120℃的温度下烘干,装在磨口玻璃瓶中,存 在干燥器内备用。
2016材料科学4-2

1、实验 玻璃的x-衍射图
说明:a
. 由于石英玻璃和方石英的特征谱线重合,瓦伦认为
石英玻璃和方石英中原子间距大致一致。峰值的存在并不说
明晶体的存在。计算晶体的尺寸:7.7A0, 方石英晶胞的尺
寸:7.0A0 b:石英玻璃中没有象硅胶一样的小角度衍射,从而说明
是一种密实体,结构中没有不连续的离子或空隙。(此结构
B、多面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 ≤ 4。
C、多面体共点而不共棱或共面。
D、多面体至少有3个角与其它相邻多面体共用。
4、硅酸盐玻璃的结构网络
(1)硅酸盐玻璃的结构
通过桥氧形成网络结构的玻璃称为氧化物玻璃,典型的玻璃形成的氧 化物是SiO2、B2O3、P2O5、和GeO2制取的玻璃。其中石英玻璃是由[SiO4]四面 体以顶角相连而组成的三维网络,Si的配位数为4,O的配位数为2,Si-O键 长为0.162nm,O-O键长为0.265nm 。 在石英玻璃中加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 则这种硅酸盐玻璃的结构网络和硅酸盐熔体结构 一样出现网络的破裂。当R2O、RO等氧化物引入 石英玻璃,形成二元、三元甚至多元硅酸盐玻璃 时,由于O/Si比增加——三维骨架破坏——玻璃
与晶子假说的微不均匀性相矛盾。)
2、用傅利叶分析法,画出石英玻璃的径向分布曲线
峰的位臵:表示原子的间距 ;峰的面积:表示配位数
10.000
Si-O 间距1.62 A0 面积4.3 第一峰: O-O 间距2.65 A0 第二峰:
8.000
6.000 4.000 2.000
第三峰: Si-Si
性 质
Tg
Tf
温度
第一类性质:玻璃的电导、比容、黏度等
第二类性质:玻璃的热容、膨胀系数、密度、折射率等 第三类性质:玻璃的导热系数和弹性系数等
说明:a
. 由于石英玻璃和方石英的特征谱线重合,瓦伦认为
石英玻璃和方石英中原子间距大致一致。峰值的存在并不说
明晶体的存在。计算晶体的尺寸:7.7A0, 方石英晶胞的尺
寸:7.0A0 b:石英玻璃中没有象硅胶一样的小角度衍射,从而说明
是一种密实体,结构中没有不连续的离子或空隙。(此结构
B、多面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 ≤ 4。
C、多面体共点而不共棱或共面。
D、多面体至少有3个角与其它相邻多面体共用。
4、硅酸盐玻璃的结构网络
(1)硅酸盐玻璃的结构
通过桥氧形成网络结构的玻璃称为氧化物玻璃,典型的玻璃形成的氧 化物是SiO2、B2O3、P2O5、和GeO2制取的玻璃。其中石英玻璃是由[SiO4]四面 体以顶角相连而组成的三维网络,Si的配位数为4,O的配位数为2,Si-O键 长为0.162nm,O-O键长为0.265nm 。 在石英玻璃中加入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 则这种硅酸盐玻璃的结构网络和硅酸盐熔体结构 一样出现网络的破裂。当R2O、RO等氧化物引入 石英玻璃,形成二元、三元甚至多元硅酸盐玻璃 时,由于O/Si比增加——三维骨架破坏——玻璃
与晶子假说的微不均匀性相矛盾。)
2、用傅利叶分析法,画出石英玻璃的径向分布曲线
峰的位臵:表示原子的间距 ;峰的面积:表示配位数
10.000
Si-O 间距1.62 A0 面积4.3 第一峰: O-O 间距2.65 A0 第二峰:
8.000
6.000 4.000 2.000
第三峰: Si-Si
性 质
Tg
Tf
温度
第一类性质:玻璃的电导、比容、黏度等
第二类性质:玻璃的热容、膨胀系数、密度、折射率等 第三类性质:玻璃的导热系数和弹性系数等
玻璃工艺学___第一章玻璃的物理化学特性(共47张PPT)

晶子学说 无规那么网络学说
结束
主要的玻璃结构学说之晶子学说
1) 晶子学说〔1921年前苏联学者列别捷 夫提出〕
2) 列别捷夫主要论点:
3) 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晶子 是具有晶格变形的有序排列的区域,分散 在无定形的介质中,从“晶子〞局部到无 定形局部是逐步过渡的,两者之间没有明 显的界限。晶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玻璃的 化学组成
4)过渡键 〔离子-共价、金属-共价〕
形成大阴离子,易成玻璃。
如离子-共价键,既有离子键的易变键角、形成 无对称变形的趋势,造成长程无序;又有共价 键的方向、饱和性,不易改变键长、键角倾向, 造成短程有序。
Ⅳ孙光汉单键能理论
键能大,键的破坏、重组也难,成核位垒 高,不易析晶。
键能>335 KJ/mol的氧化物可单独成玻。
Mn+2[Sin+1O3n+4 ]+MO
②负离子团形状不规那么,短程有序
③负离子团的种类、大小随熔体组成及温度变化而
变化。
④离子半径大而电荷小的的氧化物可使硅氧集团断
裂出现,负离子团变小;
⑤硅酸盐熔体中的分相现象是普遍的
3)玻璃结构与熔体结构的关系
①继承性
②结构对应性
Ⅱ熔体结构
熔体冷却时,分子、原子动能减小,聚合形成大阴离
结束
玻璃的结构、性能和成分的关系
玻璃性能
提供离子的电价、大小
玻璃 总的规律:玻璃的成分 玻璃
成分 通过结构结化学构等决规律定性质 结构
热、电、光、机械力、化学介质等
结束
性质的分类:第一类性质和第二类性质
第二一类性性质质::是是属属于于可与以玻依璃据的玻成璃分的不成是分简和单
的某加些和特关性系的,加并和可法以那用么离进子行迁推移算过,程并中由克玻服璃的 势网垒络的单能独量起来作标用志或的网性络质与。网如络:外电离导子、共电同阻作 粘用度的、性介质电。损如失:、折离射子率扩、散分速子度体和积化、学色稳散定、 性密等度。、玻 弹璃 性从 模熔 数融、态扭经变转模变数区、域 硬冷 度却 、时 热, 膨这 胀 些系性 数质和一 介般 电是 常随 数温 等度 。的 玻变 璃化 从而 熔逐 融渐 态变 经化 过的 转。 变 区域冷却时,这些性质将产生突变。
结束
主要的玻璃结构学说之晶子学说
1) 晶子学说〔1921年前苏联学者列别捷 夫提出〕
2) 列别捷夫主要论点:
3) 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晶子 是具有晶格变形的有序排列的区域,分散 在无定形的介质中,从“晶子〞局部到无 定形局部是逐步过渡的,两者之间没有明 显的界限。晶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玻璃的 化学组成
4)过渡键 〔离子-共价、金属-共价〕
形成大阴离子,易成玻璃。
如离子-共价键,既有离子键的易变键角、形成 无对称变形的趋势,造成长程无序;又有共价 键的方向、饱和性,不易改变键长、键角倾向, 造成短程有序。
Ⅳ孙光汉单键能理论
键能大,键的破坏、重组也难,成核位垒 高,不易析晶。
键能>335 KJ/mol的氧化物可单独成玻。
Mn+2[Sin+1O3n+4 ]+MO
②负离子团形状不规那么,短程有序
③负离子团的种类、大小随熔体组成及温度变化而
变化。
④离子半径大而电荷小的的氧化物可使硅氧集团断
裂出现,负离子团变小;
⑤硅酸盐熔体中的分相现象是普遍的
3)玻璃结构与熔体结构的关系
①继承性
②结构对应性
Ⅱ熔体结构
熔体冷却时,分子、原子动能减小,聚合形成大阴离
结束
玻璃的结构、性能和成分的关系
玻璃性能
提供离子的电价、大小
玻璃 总的规律:玻璃的成分 玻璃
成分 通过结构结化学构等决规律定性质 结构
热、电、光、机械力、化学介质等
结束
性质的分类:第一类性质和第二类性质
第二一类性性质质::是是属属于于可与以玻依璃据的玻成璃分的不成是分简和单
的某加些和特关性系的,加并和可法以那用么离进子行迁推移算过,程并中由克玻服璃的 势网垒络的单能独量起来作标用志或的网性络质与。网如络:外电离导子、共电同阻作 粘用度的、性介质电。损如失:、折离射子率扩、散分速子度体和积化、学色稳散定、 性密等度。、玻 弹璃 性从 模熔 数融、态扭经变转模变数区、域 硬冷 度却 、时 热, 膨这 胀 些系性 数质和一 介般 电是 常随 数温 等度 。的 玻变 璃化 从而 熔逐 融渐 态变 经化 过的 转。 变 区域冷却时,这些性质将产生突变。
玻璃的性质

2013-7-31/18:29:37
17
3.2玻璃的力学性质
机械强度、弹性、硬度和脆性。
(一)机械强度
玻璃是一种脆性材料,它的机械强度一般用耐压、抗折、抗张、抗冲击强度 等指标表示。玻璃具有耐压强度高,硬度高,抗折和抗张强度不高,特别是脆性 较大,使得玻璃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改善玻璃的机械性质,可采用多种方法,例如:退火、钢化(淬火),表 面处理与涂层、微晶化,与其它材料制成复合材料等。这些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有的可能使玻璃抗折强度成倍增加,有的甚至增强十几倍以上。
2013-7-31/18:29:37 20
(1)玻璃的弹性模量与成分的关系
(2)玻璃的弹性模量与热处理的关系
应变的存在使玻璃的弹性模量下降,因此相同组成淬火玻璃的 弹性模量较退火玻璃小,一般要低2-7%。 玻璃纤维的弹性模量要比同组成的退火玻璃为低;这是由于玻璃 纤维是在几十分之一秒的瞬间凝固而成的,例如,块状玻璃的弹性 模量E为803.6×108Pa,而同成分的玻璃纤维E仅为774.2×108Pa, 这可能解释为常温下玻璃纤维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高温状态 的结构,但玻璃纤维只要在300-350C热处理若干时间后再冷却至室 温,弹性模量与块状玻璃的就相同。
水侵蚀的产物---金属氢氧化物,受到酸的中和,起着两种相反的效果: 一是使玻璃和水溶液之间的离子交换反应加速进行,从而增加玻璃的失重; 二是降低溶液的pH值,使Si(OH)4的溶解度减小,从而减少玻璃的失重。 当玻璃中R2O含量较高时,前一种效果是主要的; 反之,当玻璃含SiO2较高时,则后一种效果是主要的。 就是说,高碱玻璃的耐酸性<耐水性;而高硅玻璃的耐酸性>耐水性。
2013-7-31/18:29:37
玻璃工艺学第五章

OH- OH- OH- OHOH- OH- OH- OHOH-
OH-
OH-
OH-
2.如果Na2O、CaO等碱性氧化物含量较少,这些薄层形成后就 不再发展;如果碱性氧化物含量较多,被吸附的水膜就变成了氢 氧化物的溶液,并进一步吸收水分,使玻璃表面受到破坏。
水气的侵蚀机理:
实践证明,对于玻璃来讲,水气比溶液对其侵蚀更大。 水溶液对玻璃的侵蚀是由于玻璃中的Na+与溶液中H+的交换, 当表面层中Na+逐渐减少后,使侵蚀变得缓慢,最后趋于停止。 但是,水气是以微粒水滴粘附在玻璃表面的。释放出的碱没 有被移走,而是在不断积累。随着侵蚀的进行,碱浓度越来越 大,使PH值上升,最后类似于碱,从而大大加速对玻璃的侵 蚀。 因此,水气对玻璃的侵蚀,先是以离子交换为主的释碱过程, 后来逐步过渡到以破坏网络结构为主的溶蚀过程。
2.过滤膜。
通常采用火山灰制备的CaO-Al2O3-B2O3-SiO2系统制 备微孔玻璃膜,该体系孔径单一并且孔径大小易于控 制。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好,化学稳定性高。
2.3表面状态的影响
介质对玻璃的侵蚀首先从玻璃表面开始。 通常可以用表面处理的方法改变玻璃的表面状态, 达到提高化学稳定性的目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 一.从玻璃表面移除对侵蚀介质具有亲和力的成分, 如碱金属氧化物。通常采用酸性气体、水和酸性溶液 等来进行处理,使玻璃表面生成一定厚度的高硅氧膜, 以提高化学稳定性。
2.2热处理的影响
在退火处理的过程中,玻璃当中的碱性氧化物要转 移到表面。
当酸性气体(比如SO2)存在的条件下,部分碱性氧 化物会被酸性气体中和,而形成“白霜”(主要为硫 酸钠),通常称为“硫霜化”。这部分白霜可以阻止 碱性氧化物的继续逸出,并且容易被除掉,因此提高 了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测试实验

温等
此处添加标题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
化学反应
此处添加标题
实验原理:通过测试 玻璃在不同环境下的 化学稳定性,了解其
性能和用途。
玻璃在不同环境下的化学反应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酸碱反应:玻璃在酸性 氧化还原反应:玻璃在 热反应:玻璃在高温环 光化学反应:玻璃在光 机械反应:玻璃在机械
应用于产品研发:为玻璃制品 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推动产 品创新。
04
应用于行业标准制定:为制定 玻璃化学稳定性测试的行业标 准提供参考。
05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化学物质
实验过程中,避免 眼睛直接接触化学
物质
实验过程中,避免 吸入化学物质
实验结束后,及时 清理实验台和实验 器具,避免化学物
样品处理:确保样品处理方法一致, 如清洗、干燥等
数据记录:确保数据记录准确无误, 如时间、浓度等
实验报告:确保实验报告格式一致, 如格式、内容等
实验总结
实验的收获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掌握了玻璃化学稳定性 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 加深了对玻璃化学稳定 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发展。
01
02
03
04
05
06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添加标题
数据采集:使用仪器设备采集 实验数据
添加标题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等
添加标题
数据处理:使用软件对数据进 行处理,如去除异常值、平滑
此处添加标题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
化学反应
此处添加标题
实验原理:通过测试 玻璃在不同环境下的 化学稳定性,了解其
性能和用途。
玻璃在不同环境下的化学反应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酸碱反应:玻璃在酸性 氧化还原反应:玻璃在 热反应:玻璃在高温环 光化学反应:玻璃在光 机械反应:玻璃在机械
应用于产品研发:为玻璃制品 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推动产 品创新。
04
应用于行业标准制定:为制定 玻璃化学稳定性测试的行业标 准提供参考。
05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化学物质
实验过程中,避免 眼睛直接接触化学
物质
实验过程中,避免 吸入化学物质
实验结束后,及时 清理实验台和实验 器具,避免化学物
样品处理:确保样品处理方法一致, 如清洗、干燥等
数据记录:确保数据记录准确无误, 如时间、浓度等
实验报告:确保实验报告格式一致, 如格式、内容等
实验总结
实验的收获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掌握了玻璃化学稳定性 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 加深了对玻璃化学稳定 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发展。
01
02
03
04
05
06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添加标题
数据采集:使用仪器设备采集 实验数据
添加标题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等
添加标题
数据处理:使用软件对数据进 行处理,如去除异常值、平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水中的溶出度(毫克/米2)
(一)组成
300
1. [SiO4]量越多,化稳越好。
2. R2O 使化稳减弱。
200
混合碱效应:
100
含两种碱的稳定性好
在铅玻璃中更明显
04
14 10
3. RO 压制效应使化稳性提高。
4. 在xNa2O-yCaO-zSiO2中
当 z=3(x2/y+y) 时化稳性最好
玻璃工艺学
玻璃的表面组成和结构 熔制时组分挥发使表面与内部组成不同 各种氧化物对表面能作用不同,降低 表面能 的组分在表面富集。 大气等的作用使表面富硅少碱。
新鲜表面 Si–O–Si Si–O– + Si
表面析晶能力强 使表面具有活性
玻璃工艺学
1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定义:玻璃抵抗水、酸、碱等化学试剂的能力。
高碱玻璃耐水性优于耐酸性
HF直接使Si-O键断裂,生成可溶的盐; 磷酸能将SiO2转化为可溶的水化硅酸盐
玻璃工艺学
6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三)碱对玻璃的侵蚀
1.侵蚀过程
①阳离子吸附
②(阳离子)吸附OH-
③生成硅酸离子或硅酸盐。
硅酸盐玻璃一般不耐碱
2.影响因素
(1) 碱中阳离子吸附能力。能力大侵蚀强。 (2) 碱性强弱。 碱性强,OH- 浓度大 (3) 硅酸盐溶解度 易溶的侵蚀强。 (4) R-O键力大,耐碱性好。 (5)侵蚀程度与时间呈直线关系
一、侵蚀机理 侵蚀剂分类
第一类:破坏网络外体,形成保护膜 第二类:不仅破坏网络外体,还破坏网络骨架,不形
成保护膜 第三类:高温气体与SiO2反应,Si沉积于玻璃表面发
黑,如钠光灯
玻璃工艺学
2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一)水对玻璃的侵蚀 1.侵蚀过程
(1)离子交换反应 - Si-O-Na + H+OH - -Si-OH + NaOH
实际是水汽、CO2、SO2等作用的总和。 水汽比水的侵蚀性强。
(五)玻璃的发霉
温度25~37 C ,相对湿度70% , PH=5的条件下,玻璃 只能储存10天左右。
1、防潮 2、杀菌剂 3、减小表面Na+含量:如曝气法、电场法 4、增加表面PH值
玻璃工艺学
9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二、影响化学稳定性的因素
8 12 K2O% 6 2 Na2O%
10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5. R2O3
* 硼反常: [BO3]时化稳性差,[BO4]时化稳性好 * Al2O3 : 少量提高化稳,四面体补网
大量减弱化稳,四面体体积较大。
6. ZrO2对耐酸、水、碱性都有提高
Al2O3 、ZnO、CaO亦有作用 BaO不好
玻璃工艺学
4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二)酸对玻璃的侵蚀 1. 侵蚀过程 酸(除HF酸、磷酸外)是通过水来侵蚀玻璃的。
稀酸的侵蚀性 > 浓酸
不同在于: (1)酸中H+浓度大于水中H+浓度,离子交换速度大
于在水中 (2)酸与ROH发生中和反应
玻璃工艺学
5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2、侵蚀特征:
SiO2含量高时,置换反应速度慢,反应以“中和”、“破坏骨 架”为主——反应更慢 R2O含量高时,置换反应速度快,反应以“置换”、“水化”为 主——反应更快 即:高硅玻璃耐酸性优于耐水性
玻璃工艺学
12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四、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一)粉末法 (二)表面法
玻璃工艺学
13
(二)表面状态
通过表面处理可提高化稳性。(霜化、涂膜)
玻璃工艺学
11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三)热处理
一般退火玻璃化稳性较好(结构紧密) •硼硅酸盐退火时会分相,可能降低化稳性。与分相形貌有关。
(五)温度和压力
高温高压 化稳降低。 <100C,T10C侵蚀速度提高50~150%
(六)侵蚀介质
种类、浓度、阳离子吸附力等。
Ba+2>Sr+2>Na+≈Li+>Ca+2
玻璃工艺学
7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3.玻璃的脱片现象
原因: ①表面 可溶性成分溶出后,不溶的高硅
氧成膜脱落。 ②溶液中(或溶出的)多价离子在表面形成含
水硅酸盐薄膜后脱落。 成分:水合硅酸钙镁
药用玻璃不加MgO
玻璃工艺学
8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四)大气对玻璃的侵蚀
(2)水分子可直接进入玻璃破坏网络
Si-O#43;半径比Na+小,玻璃结构疏松化
玻璃工艺学
3
第五节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2.影响因素
R+使化稳变差 。 R2+可提高化稳性,因有压制效应。 高价氧化物可提高耐水性:
ZrO2>Al2O3>SnO2>MgO>CaO>BaO>R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