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化学行为

合集下载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实验三十四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一、实验目的见《仪器分析实验》p123二、方法原理见《仪器分析实验》p123。

三、仪器和试剂1.JP—303型极谱分析仪2.铁氰化钾标准溶液:5.0×10-2mol/L3.氯化钾溶液:1.0mol/L四、实验步骤1.铁氰化钾试液的配置准确移取1.0mL5.0×10-2mol/L的铁氰化钾标准溶液于10mL的小烧杯中,加入1.0 mol/L 的氯化钾溶液5.0mL,再加蒸溜水4.0mL。

2.测量手续(1)打开303极谱仪的电源。

屏幕显示清晰后,输入当天的日期:××.××.××,按【INT】键。

(2)屏幕显示“运行方式”菜单后,选取“使用当前方法”项,按【YES】键。

屏幕将显示“线性循环伏安法”的方法参数菜单:导数(0~2)0量程(10e nA,e=1~4) 4扫描次数(1~8) 4扫描速率(50~1000mV/s)50起始电位(-4000~4000mV)-100终止电位(-4000~4000mV)600静止时间(0~999s)0如果显示的参数不符合,请按提示修改。

(3)测量铁氰化钾试液在教师指导下,置电极系统于10mL小烧杯的铁氰化钾试液里。

按【运行】键,运行自动完成后,“波高基准”项闪烁,用∧∨键确定“前谷”方法处理图谱,按【YES】键。

请记录波峰电位和波峰电流数据。

按两次【退回】键,再按【方法】键,选取“使用当前方法”项,按【YES】键,显示“线性循环伏安法”的方法参数菜单。

修改扫描速率为100mV,按【ENT】键。

再按【运行】键,照上述的过程一样进行测量。

直至完成扫描速率为50、100、150、200、250mV/s的测量。

上述的循环伏安图打印样本见附图。

五、结果处理见《仪器分析实验》p127五的1、3、5题。

六、问题讨论见《仪器分析实验》p128六的2题。

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

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电极反应过程一、实验目的:(1) 学习固体电极表面的处理方法;(2) 掌握循环伏安仪的使用技术;(3) 了解扫描速率和浓度对循环伏安图的影响二、试验原理循环伏安法(CV)是最重要的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之一。

在电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其操作简便、图谱解析直观,因而一般是电分析化学的首选方法。

CV方法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

这种方法也常称为三角波线性电位扫描方法。

图1中表明了施加电压的变化方式:起扫电位为+0.8V,反向/起扫电位为-0.2V,终点又回扫到+0.8V,扫描速度可从斜率反映出来,其值为50mV/s。

虚线表示的是第二次循环。

一台现代伏安仪具有多种功能,可方便地进行一次或多次循环,任意变换扫描电压范围和扫描速度。

当工作电极被施加的扫描电压激发时,其上将产生响应电流。

以该电流(纵坐标)对电位(横坐标)作图,称为循环伏安图。

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如图2所示。

该图是在1.0mol/L的KNO3电解质溶液中,6×10-3mol/L 的K3Fe(CN)6在Pt工作电极上反应得到的结果。

从图可见,起始电位Ei为+0.8V(a点),电位比较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电极铁氰化钾电解。

在一定扫描速率下,从起始电位(0.8V)正向扫描到转折电位(0.181V)期间,溶液中[Fe(CN)6]3-被还原生成[Fe(CN)6]4-,产生阴极电流(b点);随着电位变负,阴极电流迅速增加(bcd曲线),直至电极极表面[Fe(CN)6]3-浓度趋近零,电流在d点达到高峰,然后迅速衰减(def)因为表面附近溶液中的[Fe(CN)6]3-几乎全部转变为[Fe(CN)6]4-而耗尽,即所谓贫乏效应,当电压扫直-0.15v,虽然已经转向开始阳极扫描,但此时电极电位相当负,扩散至电极表面的[Fe(CN)6]3-仍在不断还原,故仍呈阴极电流而不是阳极电流。

物理化学-试验十七:铁氰化钾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行为

物理化学-试验十七:铁氰化钾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行为

铁氰化钾在玻碳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行为实验十七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 2.熟悉伏安法测定的实验技术; 3.学习固体电极表面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记(CV)循环伏安法扫描电压(V)/s时间图1 循环伏安法的典型激发信号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

称以电流对电位作图,当工作电极被施加的扫描电压激发时,其上将产生响应电流,为循环伏安图。

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如下:)、阴极峰)i、阳极峰(E从循环伏安图中可得到几个重要的参数:阳极峰电流(papa电流()、阴极峰电位(Ei)pcpcθ'对可逆氧化还原电对的式量电位E 与E pc和E pa的关系为:E?E?pcpa'?E2 1)(而两峰之间的电位差值为:2)(是多少?从实验求出来与理论值比较。

对铁氰化钾电对,其反应为单电子过程,ΔE p Savcik方程可表示为:对可逆体系的正向峰电流,由Randles–1/23/21/25υ(3)c 10 i = 2.69×n AD p22,为扩散系数(cm为电极面积(cm/s)), D其中:i为峰电流(A),n为电子转移数,A p。

c为浓度(mol/L)υ为扫描速度(V / s),1/2都是直线关系,对研究电极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可C和根据上式,i 与υp逆电极反应过程中,4)(是判别电极反应是否可逆体系的重要依据。

式(2)和式(4)对一个简单的电极反应过程,三、仪器与试剂;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为工作LK2005A电化学工作站(天津市兰力科公司)仪器铂丝、铂片、铂柱电极(或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极(电极,Ag/AgCl ;)电极均可-3。

溶液(含0.2mol/L KNO)mol/L K[Fe(CN)](铁氰化钾)试剂 1.0x10336四、实验步骤循环伏安法。

.选择仪器实验方法:电位扫描技术——1 .参数设置:2;扫描;等待时间:3-5s;开关电位2:-0.20V0.60V初始电位:;开关电位1:0.60V;放50HzA次;灵敏度选择:10μ;滤波参数:速度:根据实验需要设定;循环次数:2-3 1. 大倍数:.操作步骤:3-3,0.20,0.10,0.05溶液为实验溶液。

2_实验八铁氰化钾体系的循环伏安实验

2_实验八铁氰化钾体系的循环伏安实验

实验八 铁氰化钾体系的循环伏安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和实验技术。

2. 了解可逆体系的循环伏安图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与技术循环伏安法(CV)是最重要的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之—。

在电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

由于它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图谱解析直观,常常是首先进行实验的方法。

CV 方法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

这种方法也常称为三角波线性电位扫描方法。

当工作电极被施加的扫描电压激发时,其上将产生响应电流。

以电流(纵坐标)对电位(横坐标)作图,所得的图形称为循环伏安图。

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如图(1)所示。

该图是在0.4 mol/L KNO 3电解质溶液中,5.0⨯10-4 mol/L K 3Fe(CN)6在Pt 工作电极上的反应所得到的结果。

由图(1)可见,扫描电位从起始电位E 1(a 点,E 1= +0.5 V)开始沿负电位i / μAE / V图1. Pt 电极在5.0⨯10-4 mol/L K 3Fe(CN)6 + 0.4 mol/L KNO 3溶液中的CV 。

的方向变化(如箭头所指方向),当电位至Fe(CN)63-可还原时,即析出电位,将产生阴极电流(b点)。

其电极反应为:Fe III(CN)63- + e-→ Fe II(CN)64-在析出电位后随着电位的变负,阴极电流迅速增加(b→d).直至电极表面的Fe(CN)63-浓度趋近零,电流在d点达到最高峰。

然后电流迅速衰减(d→g),这是因为电极表面附近溶液中的Fe(CN)63- 几乎全部电解转变为Fe(CN)64-而耗尽,即所谓的贫乏效应。

当电压扫描至-0.05V(f点)处,虽然已经转向开始阳极化扫描,但这时的电极电位仍相当的负,扩散至电极表面的Fe(CN)63-仍在不断还原,故仍呈现阴极电流,而不是阳极电流。

当电极电位继续正向变化至Fe(CN)64-的析出电位时,聚集在电极表面附近的还原产物Fe(CN)64-被氧化,其反应为:Fe II(CN)64- + e+ → Fe III(CN)63-这时产生阳极电流(i→k)。

铁氰化钾循环伏安曲线测定实验报告

铁氰化钾循环伏安曲线测定实验报告

2、 绘制铁氰化钾溶液的 ipa 与 ipc 相应浓度 c 的关系曲线,绘制 ipa 与 ipc 与相 应的 V1/2 关系曲线 上面的图线为 Ipa,下面为 Ipc
Ip-c
0.000018000 0.000016000 0.000014000 0.000012000 0.000010000 0.000008000 0.000006000 0.000004000 0.000002000 0.000000000 0 0.0005 0.001 0.0015 0.002 0.0025
Epa/v
0.000 0.112 0.133 0.135 0.139 0.134 0.132 0.132 0.130 0.130 0.128
Δepa/v
0.000 0.115 0.087 0.079 0.073 0.080 0.085 0.086 0.090 0.091 0.094
Ipa/A
0.000000000 0.000001949 0.000004134 0.000008923 0.000015290 0.000023140 0.000032390 0.000035870 0.000038990 0.000041820 0.000044420
0 0.112 0.133 0.135 0.139
0 0.227 0.220 0.214 0.212
0 0.069 0.090 0.092 0.096
六、思考题
1、 铁氰化钾的 Epa 对其相应的 V 是什么关系?由此可表明什么?
第5页
能源与化学工程实验报告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浓度 c 的不断增大,Epa、Epc 并未发生较大变化。说 明此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2、 由铁氰化钾的循环伏安图解释它在电极上的可能反应机理

循环伏安法有关性质的测定铁氰化钾

循环伏安法有关性质的测定铁氰化钾

循环伏安法有关性质的测定铁氰化钾循环伏安法通常采用三电极系统,一支工作电极(被研究物质起反应的电极),一支参比电极,一支辅助(对)电极。

外加电压加在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反应电流通过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

循环伏安法施最重要的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之一。

在电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广泛应用。

其优点有:(1)操作简单、快速、自动化程度高、重复和再现性好、测定结果准确;(2)灵敏度高,其测定最小灵敏度可达其测定最小灵敏度可达5 x 10-" (AN),测定范围广,其测定范围从5 x 10-"(A/V)到0.001(AN) ; (3)与价格昂贵的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仪器相比,伏安法测定仪器价格低廉,适于用户自行测定和野战化验;(4)循环伏安法还可以对样品的总酸值、总碱值进行测定;(5)测定仪器体积小、重量轻、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要求简单、测定时间短。

可用于:(1)抗氧剂伏安测定技术; (2)总酸值(TA N)的测定技术;(3)总碱值(TBN)的测定技术;(4)反应过程可逆性的测定等。

其具体应用有: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丹参酮ⅡA、聚苯胺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阿米卡星、循环伏安法沉积石墨基PbO_2电极及其超级电容器应用、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辛硫磷、循环伏安法测定铁胺络合物还原强度、聚亚甲基蓝修饰铅笔芯电极-扫描循环伏安法测定果蔬酸度等。

【1】刘长久,李延伟,尚伟.电化学实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王圣平.实验电化学.武汉:中国地质出版社.2010【3】王德岩,褚建林. 石化技术, Petrochemical Industry Technology, 2006年 02期实验仪器及试剂:超声波清洗机、CHI660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池、分析天平、容量瓶、烧杯、移液管、玻璃棒等;铁氰化钾、KCl、蒸馏水。

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

循环伏安法测定亚铁氰化钾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电极反应过程一、实验目的:(1) 学习固体电极表面的处理方法;(2) 掌握循环伏安仪的使用技术;(3) 了解扫描速率和浓度对循环伏安图的影响二、试验原理循环伏安法(CV)是最重要的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之一。

在电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其操作简便、图谱解析直观,因而一般是电分析化学的首选方法。

CV方法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

这种方法也常称为三角波线性电位扫描方法。

图1中表明了施加电压的变化方式:起扫电位为+0.8V,反向/起扫电位为-0.2V,终点又回扫到+0.8V,扫描速度可从斜率反映出来,其值为50mV/s。

虚线表示的是第二次循环。

一台现代伏安仪具有多种功能,可方便地进行一次或多次循环,任意变换扫描电压范围和扫描速度。

当工作电极被施加的扫描电压激发时,其上将产生响应电流。

以该电流(纵坐标)对电位(横坐标)作图,称为循环伏安图。

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如图2所示。

该图是在1.0mol/L的KNO3电解质溶液中,6×10-3mol/L 的K3Fe(CN)6在Pt工作电极上反应得到的结果。

从图可见,起始电位Ei为+0.8V(a点),电位比较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电极铁氰化钾电解。

在一定扫描速率下,从起始电位(0.8V)正向扫描到转折电位(0.181V)期间,溶液中[Fe(CN)6]3-被还原生成[Fe(CN)6]4-,产生阴极电流(b点);随着电位变负,阴极电流迅速增加(bcd曲线),直至电极极表面[Fe(CN)6]3-浓度趋近零,电流在d点达到高峰,然后迅速衰减(def)因为表面附近溶液中的[Fe(CN)6]3-几乎全部转变为[Fe(CN)6]4-而耗尽,即所谓贫乏效应,当电压扫直-0.15v,虽然已经转向开始阳极扫描,但此时电极电位相当负,扩散至电极表面的[Fe(CN)6]3-仍在不断还原,故仍呈阴极电流而不是阳极电流。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实验讲义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实验讲义

[实验目的]1) 学习固体电极表面的处理方法。

2) 掌握循环伏安仪的使用技术。

3) 了解扫描速率和浓度对循环伏安图的影响。

[实验原理]铁氰化钾离子-亚铁氰化钾离子:])([])([6463CN Fe K CN Fe K ⇔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V 36.00=ϕ峰电流方程: 循环伏安法产生氧化电流。

为了使液相传质过程只受扩散控制,应在加入电解质和溶液处于静止下进行电解。

实验前电极表面要处理干净。

在0.10 mol.L -1 NaCl 溶液中[Fe(CN)6]的扩散系数为0.63×10-5 cm.s -1;电子转移速率大,为可逆体系(1.0 mol.L -1 NaCl 溶液中,25℃时,标准反应速率常数为5.2×10-2 cm ·s -1)。

[注意事项和问题]1.实验前电极表面要处理干净。

2. 扫描过程保持溶液静止。

3. 若实验中测得的条件电极电位和与文献值有差异,说明其原因。

53/21/21/2p 2.6910i n ACD v =⨯i —E 曲线[实验步骤]1. 指示电极的预处理铂电极用Al 2O 3粉末(粒径0.05 µm)将电极表面抛光,然后用蒸馏水超声清洗3min.。

2.配制溶液配制2⨯10-2、2⨯10-3 、8⨯10-4、2⨯10-4 mol ·L -1的K 3[Fe(CN)6]溶液。

3. 不同扫描速率K 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先对10-3mol·L -1K 3 [Fe(CN)6]溶液(含支持电解质KNO 3浓度为0.50 mol·L -1, 通氮气除氧5min )以20mV/s 在+0.8至-0.2V 电位范围内扫描循环伏安图。

再对上述溶液以10、40、60、80、100、200mV/s ,在+0.8至-0.2V 电位范围内扫描,分别记录循环伏安图。

4. 不同浓度K 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在10-4、4⨯10-4、10-2 mol·L -1 K 3[Fe(CN)6]溶液(均含支持电解质KNO 3浓度为0.50 mol·L -1, 通氮气除氧5min )中,以20mV/s ,在-0.2至+0.8V 电位范围内扫描,分别记录循环伏安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化学行为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熟悉CHI660电化学工作站的使用。
3、学会使用伏安极谱仪。
4、学会测量峰电流和峰电位。
二、实验原理
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是在固定面积的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
之间加上对称的三角波扫描电压,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位的关系
曲线,即循环伏安图。从伏安图的波形、氧化还原峰电流的数值及其比值、峰电
位等可以判断电极反应机理。可用来检测物质的氧化还原电位, 考察电化学反应
的可逆性和反应机理, 判断产物的稳定性,研究活性物质的吸附和脱附现象; 也
可用于反应速率的半定量分析等。
循环伏安在工作电极上施加一个线性变化的循环电压,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
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对溶液中的电活性物质进行分析。由于施加的电
压为三角波,这种方法也称为三角波线性扫描极谱法。

U

t
+ - +
+ - + + - +

三角波
图1 电路的接法
一次扫描过程中完成一个氧化和还原过程的循环,称为循环伏安法。
与汞电极相比,物质在固体电极上伏安行为的重现性差,其原因与固体电极
的表面状态直接有关,因而了解固体电极表面处理的方法和衡量电极表面被净化
的程度,以及测算电极有效表面积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对这类问题要根
据固体电极材料不同而采取适当的方法。
循环伏安法控制电极电位φ随时间t 从φi 线性变化增大(或减小)至某电
位φτ后,相同速率线性减小(大)归到最初电位φi 。其典型的CV 法响应电
流对电位曲线(循环伏安图)如图1示。

图2. 循环伏安曲线图
假如电位从φi 开始以扫描速度υ向负方向扫描, 置φi 较φ (研究电极的标
准电极电位)正得多, 开始时没有法拉第电流, 当电位移向φ 附近时, 还原电流
出现并逐渐增大, 电位继续负移时, 由于电极反应主要受界面电荷传递动力学控

Ag/Agcl
铂盘


制, 电流进一步增大, 当电位负移到足够负时, 达到扩散控制电位后, 电流则转
至受扩散过程限制而衰减, 使i φ曲线上出现电流峰i pc , 对应的峰电位为φpc 。
当电流衰减到某一程度, 电位达φτ 后, 反向扫描, 则原来在电极上的还原产物
成为被氧化的电化学活性物质, 若研究的电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 类似前向扫描
原理, 在较φ 稍正的电位下形成氧化电流峰ipa , 对应的峰电位φpa 。
对于固体电极,溶液中有氧化态物质O时,在电极上被还原生成还原态R,
即:O + ne-→R;而回扫时 R被氧化成O,即:R→ O + ne-。
铁氰化钾离子-亚铁氰化钾离子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


循环伏安图的几个重要参数为:阳极峰电流(ipa)、阴极峰电流(ipc)、阳极
峰电位(Epa)、阴极峰电位(Epc)。对于可逆反应,阴阳极峰电位的差值,即 △E=E
pa

-Epc ≈56 mV/Z,峰电位与扫描速度无关。而峰电流ip=2.69×105n3/2AD1/2V1/2C,i
p

为峰电流(A),n为电子转移数,A为电极面积(cm2),D为扩散系数(cm2/s),

V为扫描速度(V/s),C为浓度(mol/L)。由此可见,ip与V1/2和C都是直线关系。
对于可逆的电极反应,ipa ≈ ipc。
三. 实验仪器与所需试剂:
仪器: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电解池、铂丝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做参比
电极,Pt工作电极;
试剂:2.0×10-2mol·dm-3铁氰化钾标准溶液,1.0mol·dm-3的氯化钾溶液,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1、铁氰化钾溶液的配置:
准确移取1.0mL 2.0×10-2mol的铁氰化钾标准溶液于10mL的小烧杯中,加入
1.0mol·dm-3的氯化钾溶液1.0mL,再加入蒸馏水稀释至10mL。
2、 电极的制备:
通过电焊把铜导线焊接在镍层上,并且用还原树脂把能导电的部空位包裹住,
露出面积大约为1×1 cm2。
3、 电化学实验:
(1) 打开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和计算机的电源预热10min;
(2) 工作Pt电极和Pt辅助电极,用蒸馏水冲洗净,擦干后放入已经洗净并装
有2.0×10-2mol/L溶液的H型电解池中的一边,而在插有饱和甘汞电极的一面加
入1.0mol·dm-3的氯化钾溶液,分别安装好各电极后,并按照图1所示接好测量
电路(红色夹子为Pt辅助电极、绿色Pt工作电极、白色接甘汞参比电极);
(3) 打开CHI660B的【Setup】下拉菜单,在Technique项选择Cyclic-Voltmmetry
方法,在parameters项内选择参数。各参数设定如下:
一初始电位(Init E)——设为所测得的开路电位;
—最高电位(High E)—即为开路电位;
—最低电位(Low E)—比起始电位低0.5V;
一终止电位(Final E)——系统给定;
一扫描速率(Scan Rate)——设为0.01 V/S;
一采样间隔(Sample Interval)——设为0.001 V/S;
—初始电位下的极化时间或为停止时间(Quiet Time)——设为2S;
一电流灵敏度(Sensitivity)——设为0.001 (按照合适的进行设置)。
(4) 完成上述各项,再仔细检查一遍无误后,点击“OK”键;然后点击工具栏
中的运行键,此时仪器开始运行,屏幕上即时显示当时的工作状况和电流对电位
的曲线。测量完成后,保存。
四、 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图3为用循环伏安法测定1.0mL 2.0×10-2mol·dm-3K3Fe(CN)6溶液在
1.0mol·dm-3的KCl溶液的电化学行为—循环伏安曲线。从图中可看出,起始电
位为+0.3V,电位比较正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电极接通后Fe(CN)63-发生电解。然后
沿电位小的方向(即为负)扫描,当电位至Fe(CN)63-可还原时,即析出电位,
将产生阴极电流。其电极反应为:Fe(CN)63- + e = Fe(CN)64-。随着电位的变小,
阴极电流迅速增加,直至电极表面的Fe(CN)63-浓度趋近于零,电流达到最高峰。
然后迅速衰减,这是因为电极表面附近溶液中的Fe(CN)63-几乎全部因电解转变
为Fe(CN)64-而耗尽,及所谓的贫乏效应。当电压扫描至-1.8V处,虽然已经转向
开始阳极化扫描,但这时的电极电位仍很小,扩散至电极表面的Fe(CN)63-仍在
不断的还原,故仍呈现阴极电流,而不是阳极电流。当电极电位继续正向变化至
Fe(CN)64-的析出电位时,聚集在电极表面附近的还原产物Fe(CN)64-被氧化,其
反应为Fe(CN)64- -e = Fe(CN)63- 这时产生阳极电流。阳极电流随着扫描电位高
(正)移迅速增加,当电极表面的Fe(CN)64-浓度趋近于零时,阳极化电流达到
峰值。扫描电位继续正移,电极表面附近的Fe(CN)64-耗尽,阳极电流衰减至最
小。当电位扫至+0.3V时,完成一次循环,从而获得了循环伏安图。
同时,在此图中峰电位差值ΔEp= Epa- Epc-=0.235+0.40=0.635;可见,电化
学反应的可逆程度很好,那么库仑效率高,循环性能也好,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图3 1.0mol•dm-3的KCl溶液中2.0×10-2mol·dm-3K3Fe(CN)6电化学行为结果图
五、 结论
(1) 通过应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铁氰化钾的电化学行为,得到了Pt电极
Fe(CN)63- 与Fe(CN)64-的转化过程。
(2)
从循化伏安曲线可知,该Fe(CN)63- 与Fe(CN)64-转化的电化学过程是可逆的,并

且可逆程度很好,库仑效率高,循环性能也好。
六、 参考文献
1. 吴浩青,李永舫. 嵌入电极反应循环伏安曲线的理论研究化学学报.2001,59
(6),871876.
2. 何为,唐先忠,王守绪,王磊. 线性扫描伏安法与循环伏安法实验技术. 2005
年10月增刊,126—128
电化学原理实验报告
姓 名: 张玉德
学 号: 200911104112
学 院: 理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应用化学091
任 课 老 师: 司 云 森
实 验 日 期:2011 年 4 月26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