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密度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2节密度教学设计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密度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密度的概念。
3.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密度公式,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将采用实验导入的方式。首先,我会拿出一个体积相同的水和冰块,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水和冰块的体积相同,那么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呢?学生可能会认为质量相同,因为它们体积相同。然后我会告诉学生,水和冰块的质量并不相同,而是冰块的质量更大。接下来,我会提问:为什么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密度问题。通过这个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重要性。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力学、光学、电学等领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密度这一章节时,学生需要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的内容相结合,形成对密度知识体系的全面认识。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将直观的实验、图片等与抽象的密度公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次,我会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密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如饮料瓶、家具等,判断它们的密度是否均匀,以及如何测量它们的密度。这样的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我还会布置一些小组合作作业,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分析实验结果。这样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 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   密度

第2节密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一、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数值上等于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公式:vm=ρ密度(ρ)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 3)质量(m )的单位:千克(kg )体积(V )的单位:立方米(m 3)3、密度的另一个常用单位是:克每立方厘米[g/cm 3],它与前面一个单位的换算如下:1g/cm 3=1.0×103kg/m 3。

4、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备注:(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

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21m m =21V V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21m m =21ρρ;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21V V =12ρρ。

二、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2、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3、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 算出它的质量。

4、判断空心、实心。

5、理解密度公式vm =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质量和密度:第2节密度》听课记录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质量和密度:第2节密度》听课记录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质量和密度:第2节密度》听课记录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手持两个体积相近但材质不同的物体(如木块和铁块),提问:“这两个物体看起来大小差不多,但哪个更重?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出密度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物体,猜测哪个更重,并尝试给出理由。

•思考质量与体积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为学习密度概念做铺垫。

过程点评:•通过直观的物体对比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过渡到密度的学习。

•学生的猜测和讨论为理解密度概念提供了初步的思维框架。

教学过程1. 密度的概念教师行为:•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强调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一般具有不同的密度。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密度的概念。

•思考并讨论不同物质密度差异的原因。

过程点评:•教师对密度概念的讲解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

•讨论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促进了思维的深入。

2. 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教师行为:•介绍密度的计算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讲解密度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³),并说明其他常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学生活动:•记录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尝试用公式表示不同物质的密度关系。

过程点评:•学生对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有了明确的认识,为后续计算打下了基础。

•通过尝试应用公式,学生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3. 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教师行为:•示范如何使用量筒、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体积和质量,进而计算密度。

•分组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密度优秀教学案例
5.作业小结: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计算和分析,巩固密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本案例的亮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同时,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让学生掌握密度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现象。
3.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从而深入理解密度的内涵。
2.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如分析影响密度的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
3.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如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如共同测量物体的密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反思,如总结密度知识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掌握密度知识后,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影响密度的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从而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在小组讨论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体系。学生可以总结密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密度公式的应用等,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浮冰、轮船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节 密度(①密度的概念及公式)

第2节 密度(①密度的概念及公式)
第2节 密度(①密度的概念及公式)
返回目录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2节 密度(①密度的概念及公式)
返回目录
第2节 密度(①密度的概念及公式)
新知概要
知识精练
课堂小测
新知概要
返回目录
第2节 密度(①密度的概念及公式)
返回目录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___正____比。
2.在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__质__量____与它的__体__积____ 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可用公式表示为__ρ_=__mV___。
d 8 71.2
e 10 27
e 10 89
答图图1 1
第2节 密度(①密度的概念及公式)
(4)分析图象和数据可知:
返回目录
①铝组件的质量与体积成____正____比,即比值是__定__值____。
②铜组件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和铝组件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__不__同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返回目录
例4 如图2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体积为20 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 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图2
第2节 密度(①密度的概念及公式)
返回目录
知识点拨 1.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比值mV 是恒定的,因此密度 ρ 不随质量 m、体积 V 的变化而变化。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等有 关。
种类有关
第2节 密度(①密度的概念及公式)
例3 阅读如下密度表,完成下列填空:

第2节 密度

第2节 密度
3
(质量/ 体积)/ (g/cm3)
(1)将表中空白处填写完整。 (2)比较 1、 2 这两次数据, 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相同, 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比较 1、3 这两次数据, 可得出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 它们的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质量大的比值大。
解析:根据 1、2 或 3、4 可看出,同种物质的体积增大几倍其质量也增大几倍, 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并且进一步看出不同物质铝与铁的质量与其体 积的比值不同。根据此规律可判断出表格中空白处的数据。
密度。
3. 为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 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 的干松木做实验, 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实 蜡块 验 次 数 1 2 3 4 干松木
体 积 质量 体 积 质量 V/cm3 m/g V/cm3 m/g 10 20 30 40 9 18 27 36 10 5 20 10 30 15 40 20
题组 B 密度的计算
3. 如图, 盒装纯牛奶的体积约为 2.5× 10 m , 牛奶的质量是 255g。(ρ 牛 3 奶=1.02 g/cm )
-4 3
解析:1 mL=1 cm3=1×10-6 m3,故 V=250 mL=250 cm3=2.5×10-4 m3,由 ρ= 得:m=ρV=1.02 g/cm3×250 cm3=255 g。
������ ������
4.(2014· 昆明)冰的密度为 0.9× 10 kg/m ,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
3
一立方米的冰, 质量是 0.9× 103 千克, 那么体积为 2 m3 的冰的质量为 1.8× 103 kg。
解析:本题考查密度的物理意义及相关计算。冰的密度为 0.9×103 kg/m3,表示的 物理意义是一立方米的冰,质量是 0.9×103 千克; 体积为 2 m3 的冰的质量为 m=ρV=0.9×103 kg/m3×2 m3=1.8×103 kg。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密度的概念和公式》精品课件

密度知识 的应用
计算物体的体积
鉴别物质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为 V=_____ρ___,m=____ρ_V____.
3.单位:m 的单位是___k_g___,V 的单位是____m_3____, ρ 的单位由 m 与 V 的单位组合导出是__k_g_/m__3__,读作 __千__克__每__立__方__米______,这是它的国际主单位;另一套常 用单位:m 用____g______、V 用___c_m__3__作单位,ρ 的单 位就是___g_/_c_m_3___,读成__克__每__立__方__厘__米____.它们的换 算关系是 1 g/cm3=__1_._0_×__1_0_3_ kg/m3.
A.ρ 甲>ρ 乙>ρ 丙,且 ρ 丙>ρ 水 B.ρ 甲>ρ 乙>ρ 丙,且 ρ 丙<ρ 水 C.ρ 丙>ρ 乙>ρ 甲,且 ρ 丙=ρ 水 D.ρ 乙>ρ 甲>ρ 丙,且 ρ 丙>ρ 水
知识点 密度 ☞ 例 3 电影《流浪地球》火爆 2019 年春节贺岁档, 木星是电影主角之一.木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气体行星, 质量为地球的 320 倍,体积为地球的 1280 倍.若把地球 和木星都看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地球的密度为 5.5 g/cm3,则木星的密度为_1_._3_7_5_×_1_0_3_ kg/m3.
知识点拨: 1.计算密度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1 g/cm3=1×103 kg/m3. 2.同一种物质(固体和液体),密度不变,根据这个 条件计算质量和体积. 3.气体是没有固定体积的,因此,密度容易发生改 变,要根据质量和体积来计算.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2节密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评价与反馈:
1.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中的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于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中的亮点,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对于随堂测试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的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对于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密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新课导入:介绍密度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实验规律。
4.知识讲解:讲解密度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
5.应用拓展:安排学生进行练习,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关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文章、科学实验案例、密度相关的科普读物等,以便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密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密度现象,如找出不同密度的物质,观察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等,并记录下来。
7.教学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教学参考书籍、学术论文、网络资源等,以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8.安全指导:针对实验环节,准备安全指导资料,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9.学生反馈表:准备学生反馈表,以便在课堂上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情感升华:
结合密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