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堂内外,美的素材无处不在。字的美,词的美,句的美,文的美……语文教师要

充分把握美的特征,运用正确的方法和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开展美育活动,实施审美教育,可使枯燥乏味的语文训练化为生动美好的形象,可使干巴巴的道德说教变成

吸引人,震撼人心灵的人物形象,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实施

愉快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诵读—欣赏美的语言,体验美的情感

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

发学生情感,在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老师

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

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的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情实感。

如《火烧圆明圆》一课,它通过介绍圆明圆当年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历史,激发学生对

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老师可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范读、齐读、评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对诸如“不可估量”、“瑰宝”、“精华”、“化为灰烬”等重点词句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诵读加以处理后,学生的情感就能很快地与作者情感同步,从而深刻地受

到了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的暴行的情感熏陶,同时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又如课文写“圆明圆的建筑特点”时,可采用引读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者谋

篇布局的用意所在,也同时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是多么勤劳而富有智慧。

二、想像—感知美的形态,拓展美的意境

写景的文章是最直接的形象美的展示。如《荷花》这一课,作者对荷花的描写是众所周

知的美的典范,学生在初读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深入进去,感知荷花的高洁之美。在教学时,可以有意穿着绿色与白色搭配的衣服,在课堂上播放

轻柔舒缓的音乐,音乐中刻意选择带有水声的部分,这些情景的设置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想象。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手段。引发想象缺少不了极具蛊惑力的范读。教师在学生中间边走

边读,课文读完之后,闭着眼睛的同学仍显得意犹未尽,闭目享受音乐的熏陶。

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

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

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

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

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

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推理—理解美的哲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作为审美客体的许多课文蕴含哲理美。记人叙事类文章事中寓理,状物

写景类文章景中寓理……在审美活动中,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揭示客观规律的事理,以正确鉴赏、体会文章的哲理美。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更侧重于形象思维,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把理性因素溶入

直觉之中进行形象思维,即教师对教材中美的形象作出相应的理性判断,让学生融和理性的

判断,细细去体会,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凡卡》等

文章时,教师应相应地向学生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在阅读时融入理性的判断。

又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学生往往只看到表面—雪景的壮观,而不能理解深层的含义,这

时老师就要点拨,让学生细细观察渔翁,使学生理解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位渔翁竟然不怕

寒冷,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从而产生

对渔夫的敬意,达到审美的目的。

四、写作—进行美的创造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美的创造最直接的应该是写作。写作是学生用文章来表现美、创造

美的高级美育活动。创作活动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同寻常的,它比一般的审美活动的美感更

强烈、更深刻。

(1)要善于发现美。美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他们的慧眼去发现。首先

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大自然中去发现。大自然千姿百态,精彩纷呈:春天,莺啼燕啭,秀色满园;夏天,鸣蝉不绝,崇山如碧;秋天,果实累累,遍地金黄;冬天,白雪皑皑,冰河莽莽。早晨,红日东升,朝霞满天;夜晚,星空皎皎,月色溶溶……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山光水色,处处奇观。雄伟的泰山,奇险的黄山,秀丽的峨眉,清凉的庐山,还有壮丽的三峡、浩淼的洞庭、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创造美、捕捉美的广阔天地。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大千

世界,通过观察,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从各种内容不同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的事业、美的风尚、美的构思,在社会中发现美的精神、美的气质、美的人格。

(2)要善于表现美。教师应在学生发现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的写作向表达优美的方向

发展,即写作表达时,要有美的观点、美的探求和美的实践,要从立意、章法、意境、语言

等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写作实践,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 《教学美学》

[4]《语文教育心理学》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小学语文教研论文)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小学语文教研论文)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山东张店科苑小学郭彩霞 “文以载道”,这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在长期的文学探索、实践中提炼出的精萃。文学作品不仅是“美”的产物,更是传播“美”的工具。文学作品天生就是“美”的代言人,它向人们诉说着人世间的美;或婉约,或激昂;或低沉,或高亢;或欢愉,或悲怆;或感人肺腑,或催人泪下,不一而足。而语文教学最大的作用绝不仅仅在于知识传授,而是如何将语文教学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音乐之美 如果说文学作品是用语言文字来给人以美的熏陶,那么音乐便是用音符来震撼人们的心灵。 为此,得与狼》 个时候绘画便可以作为一种最佳的辅助手段,学生对于绘画日记也具有浓厚的兴趣,因为绘画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的发挥,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尽情的张扬。所以在小学生的日记本上,便有了那一幅幅虽然稚嫩却也不乏想象的图画,还有图画旁边那一行行真挚的文字。每每看到学生那图文并茂的日记时,我们就感觉到艺术的种子正在学生的心灵里悄然滋长…… 2.古诗配画 有人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有很多古诗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意境,不妨让学生给古诗配画。例如在学习了柳宗元的《江雪》之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诗的理解进行想象作画。学生纷纷画出了一幅幅《独钓寒江图》,用一笔笔浓墨重彩的渲染,将垂钓者的郁闷和寂寥表达的淋漓尽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也真正体会到了“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深刻意蕴。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美育 教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外延和有益的补充。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同样在实践活动中美育也是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1.课本剧表演,展示学生的艺术品位 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故事深深吸引着学生,有盖世的英雄,有伟大的科学家,有平凡善良的普通人,那一个个形象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他们渴望模仿的对象,课本剧表演便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小小舞台。师生可共同设计剧中人物的服饰,描绘舞台背景,选择背景音乐,活动之余学生虽很辛苦,但却其乐无穷。 2.设计门牌,展示学生的非凡创意 街道上林立的高楼大厦,五花八门的店铺门牌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的好素材。 我们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走向街头,去观察商店、饭店等经营单位的门牌设计,然后选出自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美育一度被人轻视,美育的缺位导致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感情贫乏的“文化人”,精神庸俗的“废品人”。语文是工具学科,它所包含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文学更是人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与美育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关系。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书面符号创造的,这就决定它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不像视觉艺术有形象在眼前,听觉艺术有声音在耳边那样直观,而是间接的表现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创作形象于字里行间,把握它需要阅读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转换来实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就应该把握语文的这一特殊规律,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引导他们根据作品的内容、表现的方法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作品的形象美。 如学习朱自清的《绿》,要让学生领略到作者笔下表现的梅雨潭的绿的艺术美,就必须紧紧抓住铺垫和对比描写这一特点,通过对描写性语句的赏析,即捕捉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去感受美不胜收的直觉形象,从而产生美感。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

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段描写运用铺垫、对比的方法,用全国各地名胜绿色来衬写梅雨潭的绿色是兼各家之长而去其短,惟有有它不淡不浓不明不暗恰到好处。教学中学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使之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壮美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近年来,各种语文实验教科书百花齐放,百花争鸣,虽然选文的角度、审美眼光有所不同,但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美的,司马光示儿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训诫是美的,对别里科夫“套中人”的本质揭露是美的,对葛朗台守财奴的“人生就是一场交易”的剖析也是美的……。这种阅读作品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教育以及与写作中的情景产生共鸣的现象,就叫做艺术欣赏。欣赏美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上,教师尤其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共鸣,完善欣赏美的活动。 吕叔湘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宣传,或枯燥的进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美育是一种以美为核心,以文化为内容,以教育为目的的育人活动,它涵盖了美术、音乐、文学、舞蹈、戏曲等多方面的艺术领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可以通过课文、名言警句、诗歌、散文等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配合,以及语言表达的熏陶,来促进学生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修养的提高。 1.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接触和感受到优美的语言和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形象和背景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 2.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底蕴,在语文教学中加入美育元素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让学生明白文化的意义和作用,增强文化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实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觉。 3.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借助文学、音乐、艺术、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深化学生的文化修养,拓宽思维和视野,引导学生形成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空间。 4.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精神,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创造力。 三、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1.课文的选择和设计 语文课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精选适宜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 名言警句的探究 名言警句是社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传承和文化渊源,更能够让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扬其作用。 3. 诗歌、散文等艺术形式的欣赏 4. 学生作文的指导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美育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将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如何将美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美育,即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首先,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充满了感悟、肯定、享受之美。通过美育,可以让学生在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感官和认知的能力,增强语文的艺术性和美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运用语言。 其次,语言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而美育可以参照语言中的文本元素,如韵律、声音、形式、意象、情感等等,通过美的展现和表达形成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也恰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想象力的重要方法。 第三,美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审美情感和能力,还包括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等社会性属性。因此,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提升和人文素养发展。

二、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有许多,下面依次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合方式。 1.说话表演中的语音美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时候需要在文章朗读中培养同学们的语音艺术性和声音美。而这一点可以从美育中找到支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一些诗歌、歌曲、传统文艺表演等,分析其语音表达,再结合教材中课文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不同场合和内容下的语音表达技巧,提高朗诵的美感和艺术性。 2.形象思维和诗词鉴赏 在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是至关重要的。而形象思维的培养,往往需要通过美育中的视觉鉴赏和创作来实现。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沉浸于美的氛围中,从而创造美感和美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诗词,在欣赏和朗读这些诗词的过程中,通过学会从诗词中提取表达情感、描绘美景、刻画人物等元素,寻找文本中的美。 3.语文表达与作文创作 美育的艺术气息也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得到体现。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与此同时,美育中的绘画、书法、手工等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可以与作文创作相互激发。通过美育的创造性发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2篇 第一篇 美育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综 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看到,语文教育中的美育,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作品本身,同样与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的发挥,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好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审美教育的成效。 1.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审美 审美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审美,关键是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只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学习,就是自主学习。过去因 为教学大纲规定了较多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用简单的“填 鸭式教学”来进行灌输。现在实行的教学大纲作了重大调整,知识点 减少了很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余地,强调在语文教学审美 教育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的尊严和获得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语文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十分优越的便利 条件。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计算机、幻灯片、录像、录音等技术手段,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感动学生,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 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行教材中的美文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结构的形式美、语言的诗意美等的挖掘塑造和再现,从视觉、听觉等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升认知美和鉴赏美的能力。比如,在运 用多媒体手段讲授《琵琶行(节选)》和《再别康桥》一文时,学生能 够愉快地进入情境之中,在美育的引领下触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从 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文学欣赏中审视美,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

中学阶段的文学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课堂。组织学生观看 著名作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或指导阅读原著。通过对课内学习的《边城》《平凡的世界》《红楼梦》等作品章节的延伸阅读,领会作品的 意蕴,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沟通,让学生自己去 品味、去感受,进行一番再创作,真正做到与作者的心灵感应,能够 抓住文学作品美的内涵。 4.在写作教学中提升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作文是学生心灵的外化表现。在写作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外,还要重点指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美感素材,通过思 考加工,写成作文来表达美。通过学生自己感受审美的愉悦,来培养 审美情操,提升学生感知美、认知美、评价美的能力。同时,将课堂 内外审美教育相结合,如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访问、观看演出或文体比赛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 细致观察发现身边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认知大自然的美,开阔学 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在提升教师自身审美能力的 同时,培养学生准确、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的综合运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 立准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在今 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长期坚持,持续挖掘,将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 育的各个环节中,切实提升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第二篇 一、社会美的教育 社会美即是社会现象的美,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的美,即人的 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美。语文课本中,体现社会美的内容比比皆是。学习《挥手之间》、《一次难忘的航行》、《清贫》、《梅岭三章》等,我们可以认识毛泽东、周恩来、方志敏、陈毅这些美的人物身上 所表现出的革命家的胆识、气概和大无畏的壮美情怀。学习《梁生宝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堂内外,美的素材无处不在。字的美,词的美,句的美,文的美……语文教师要 充分把握美的特征,运用正确的方法和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开展美育活动,实施审美教育,可使枯燥乏味的语文训练化为生动美好的形象,可使干巴巴的道德说教变成 吸引人,震撼人心灵的人物形象,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实施 愉快教育,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诵读—欣赏美的语言,体验美的情感 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 发学生情感,在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老师 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 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的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情实感。 如《火烧圆明圆》一课,它通过介绍圆明圆当年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历史,激发学生对 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老师可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范读、齐读、评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对诸如“不可估量”、“瑰宝”、“精华”、“化为灰烬”等重点词句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诵读加以处理后,学生的情感就能很快地与作者情感同步,从而深刻地受 到了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的暴行的情感熏陶,同时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又如课文写“圆明圆的建筑特点”时,可采用引读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者谋 篇布局的用意所在,也同时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是多么勤劳而富有智慧。 二、想像—感知美的形态,拓展美的意境 写景的文章是最直接的形象美的展示。如《荷花》这一课,作者对荷花的描写是众所周 知的美的典范,学生在初读时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深入进去,感知荷花的高洁之美。在教学时,可以有意穿着绿色与白色搭配的衣服,在课堂上播放 轻柔舒缓的音乐,音乐中刻意选择带有水声的部分,这些情景的设置有效地引发了学生的想象。读是语文课堂的重要手段。引发想象缺少不了极具蛊惑力的范读。教师在学生中间边走 边读,课文读完之后,闭着眼睛的同学仍显得意犹未尽,闭目享受音乐的熏陶。 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 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 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 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 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 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推理—理解美的哲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作为审美客体的许多课文蕴含哲理美。记人叙事类文章事中寓理,状物 写景类文章景中寓理……在审美活动中,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揭示客观规律的事理,以正确鉴赏、体会文章的哲理美。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更侧重于形象思维,教师应注重引导,帮助学生把理性因素溶入 直觉之中进行形象思维,即教师对教材中美的形象作出相应的理性判断,让学生融和理性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语文教学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除了传授 语言知识和提高语言能力外,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育在语文教学 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 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力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浅 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语文教学中广泛涉及文学作品的阅读,这些文学作品 所展现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和丰富多样的内容都是美的表现。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 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美,进而激发自己的情感和兴趣。学生在欣赏美的也会不知不觉地提高 自己的审美情操,培养自己对美的独特感悟和鉴赏能力。在审美情操的熏陶下,学生的内 心也会变得纯洁美好,更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心态和态度。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美育不仅是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还包括了表达和创作。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可以将自己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融入到自己的 文字和表达中。这种创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 想象力。通过自由创作和表达,学生也可以更好地释放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 能力,从而实现心智和情感的统一,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平衡和健康。 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修炼语言能力,更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接触到丰富的文化内容。文学作品中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懂 得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从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学到道德观念、人生哲理等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美育不仅是对美的欣赏和理解,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和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美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美的力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学 作为培养学生基本素养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内在的美育要求也是与之相辅相成的。通过美 育的渗透和融合,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更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从而激发 自己的创造力和潜能。在美的熏陶下,学生的人格也会更加完善,从而使他们在日后的成 长和发展中更具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学生的美育。美育是 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还可以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文将从美育的角度探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通过优美的语言、传统文化和精选文章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 同的艺术形式,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的语言艺术,传授 诗歌的韵律、修辞和韵律等技巧,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能力不仅可 以提高学生品味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力和文化素养,从而赋予学生更多 的人生价值。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每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阅读可以触发学生的求知欲 和好奇心,同时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兴趣,那 么阅读也会成为一种负担。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让 学生能够自发地阅读各种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宽眼界,因此阅读是非常重要 的一项丰富学生的美育。 三、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语文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品尝生活的美好。比如在阅读《红 楼梦》时,学生可以感受到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和红楼群芳的悲欢离合。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学生的生活品质可以得到 提高,他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生活的真正意义。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阅读和写作,更是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教学通过教授修辞手法、语法、句法等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同时也要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启发学生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敏捷和 扎实。 总之,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品味语言艺术,学 生可以拓宽眼界、提升思维、增强情感,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道德高尚的人才。因此,我 们应该注重美育的培养,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教育环境。

浅谈语文教学的美育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的美育作用 语文密切关注着人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美”为终极目标的,而人格教育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统一,要求学生培养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高尚的情操,并能用正确的规范和价值标准来控制自己的言行,即追求知、情、行的统一。所以,语文教育与学生人格的建构是统一的。 语文美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应以塑造学生完整而稳定的人格作为终极目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以文字为桥梁结束“美”的渲染,促使学生由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进而自己追求美、创造美,使审美生活化、习惯化,成为学生自觉追求的人生境界,从而实现理想人格的建构。 一、人格塑造是语文美育的终极目标 语文美育以建构学生理想人格为终极目标,这也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的。翻开语文教材,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人生命意志的体现,无不是作家优秀人格的载体。所以语文教育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关注人的思想和感情、品格和精神,并且据此进行自我反省、自我选择、自我完善。 将充满人情、人性之美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乃至一种应试训练,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流失,这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谈到:“课堂教学要有主宰的灵魂,无论是传授字、词、句、篇的知识,无论是培养听、读、说、写的能力,都要注意渗透正确的思想观点,熏陶感染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本着因文释道,因道释文,文道统一的观点,组织教学活动。”在这里“正确的思想观点”的“渗透”、“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都是为了学生人格的建构。 二、以语文美育达成人格塑造的可行性 语文教育要实现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必须通过审美教育来完成。这是基于道德的发展、人格的建构对个性情感发展的依赖而言的。“审美,作为一个生存范畴,主要不是以思维为特征的认识过程,也不是物质性的实践过程,而是表现和升华情感,激发个体的生命活力、发展创造性、开启心智,养育性情的体验过程,有着鲜明的人文导向”。也就是说,在促进个体审美发展过程中,内在地包含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教育部近日强调,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美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够获得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审美情感和美学素养。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浅出地谈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语文课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运用,更重要的是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悟其中蕴含的美。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对语言文字的美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欣赏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培养出对美的感悟和理解。这些审美情感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美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美育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和感悟,更重要的是对美的创造和表达。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创作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通过创作,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在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使他们具备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语文教学中美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涵盖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学生通过接触这些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表达和传播,培养出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学生也能够了解到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素养将使学生更加具备包容性和开放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社会和文化环境。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其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美育的渗透和体现,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提升和成长。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使语文课程成为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相信在美育的引领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将更加丰富多彩,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还希望他们能够有全面的发展,从而成为具有艺术素养和人文气质的人才。而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素材,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对于美的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加细腻、感性和有思想。本文将从以下几点来探讨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一、关于美育的定义 美育,是指通过教育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美术、文学等各类艺术形式,引导他们接受、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美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本质在于人类自身对于美的追求和发展。美育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艺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丰富自己的人生。而在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点则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阐释和艺术素材的展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和感受美的平台。 二、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提升学生审美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感受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艺术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通过阅读诗词、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和思想,进而提升自己的情感层次和感受力。 2. 培养学生的性情品味 语文教育中的美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还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性情品味。对于文学作品的研读和欣赏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不同的风格、气质和人生态度,进而培养他们独特的人文品味和审美取向。 3. 提升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文学作品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学生可以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从而提升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语文教育中的美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造力。阅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材料和灵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通过写作和创作,学生可以实践自己的创造力,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如何进行语文美育教学 1. 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 语文美育教学必须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合理的文学作品的选择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合集5篇)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合集5篇) 第一篇: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的美育教学 爱美乃人之天性,这天性酿就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谈美。21世纪人们谈美,寻美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美育也被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所谓美育,就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育符合人类祟高理想的审美意识,从而使人们拥有健康的心灵,有高尚的情趣。文学是人学,是人写的,也是为人而写的。文学最根本的仍是深入到人的心灵,给人以启发或引导。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显然是文学首要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审美性,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欣赏能力,以及美的创造能力。具体做法为: 一、以美的人格熏陶学生。 美的人格即人格魅力。语文作为传统的学科之一,教师在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视言传,更强调身教。因此,历代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角色期待非同一般,讲求风范。语文教师的风范就是指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多意义上的体现为一种“文人”气质。所谓“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语文教师给人印象深刻的往往也就是这种内在风范。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格,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部学生。”乌申斯基也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资源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当然,教师的人格魅力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或为一种风度,或为一种姿态,或为一种境界,泛而为一副好仪表,一手好文章,一笔好字,一口纯正的国语。著名翻译家草婴回忆60年前听韦月侣女士教古文,教的文章虽枯燥难懂,但韦先生一面讲解内容,一面用形体语言把它们生动表现出来,这种独到美丽的演绎方式深深地吸引了他,几十年后这位银发长者还难以忘怀。 语文教师应注意提高丰富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美好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情操,提高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无数实践证明:没有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对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 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 审美观念。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诗词、散文、小说 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的美、形象的美和情感的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字逐 句地品味文学作品,欣赏其中的艺术魅力,并通过鉴赏分析、赏析解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批评能力和欣赏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和艺术意义,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 故事、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和写作练习,学生 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培养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创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敏 感性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语文课堂中的文学作品往往反 映了社会的各种现象和人性的各种特点。通过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人文 关怀和思想深度,了解人的本性和社会问题。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 导学生思考人生道德、人际关系等问题,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涉及到的文学作品不仅只是 中国的,还包括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 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生活,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接纳。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比较 研究和文化解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跨文化理解的能力。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美育,语文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 能力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提升学 生的文化素养。只有通过综合这些方面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实现全面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美育的渗透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深度的学习体验。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语文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重视美育的培养。在我们的教育中,美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美育一直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在语言表达、语言组织、语言思维等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那么,如何开展好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呢? 一、以古代文学为教材,让学生感受文学的历史和文化性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教材,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的历史和文化性。例如,我们可以选取《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及其随着历史的变迁所表现的不同风貌。通过这些经典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到文学的深度渊博和历史意义,寓教于乐,增强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让学生多方位的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体验和感受,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声、色、香、味、触等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让他们从各种方面去感受语言的色彩、音乐、形式和喜怒哀乐,这些会在他们

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记。 三、发扬个性化教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思维特点,发掘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语文学习和美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跨学科整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整合和拓展。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历史和艺术、哲学的背景知识,这样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跨学科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五、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校不能仅仅是纯学术教育的场所,我们还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体验和阅读机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课外阅读,《中学生文摘》等杂志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它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图书,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把阅读习惯延续到平常的生活中。 美育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2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2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的美育教育 一、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从文章中彰显出来的美 在美的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形象,美也是一个生动而又形象的事物。对于美来说,要和形象相联系起来,如果一旦离开了形象这一特点就根本谈不上美与美感。比方:在?窦娥冤?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因为作者运用了善良的表现形式,将人类伟大的灵魂表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心中激起温情的赞赏,促使学生受到灵魂的熏陶。再比方:一些优美的写景散文中描写的景物等,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可引领学生感悟作家笔下这些我们熟悉的季节、风景等中蕴含的美,并找出其中重点描写的某些景物形象,让学生重点感受其美。 二、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美好,感受人物的美 在初中语文教程中,大多数都是讲述的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有些是为党与人民所奋斗的人物,有些是建功立业的领袖,还有一些是不惧牺牲的烈士模范。他们的光芒形象对学生有着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可以为学生的开展和成长指明方向,相关教师要注意领导学生向他们学习。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人物精神和品质以及生活习惯都给学生塑造了完美的形象,如果相关教师可以捕捉到重要特点,实际挖掘得越深,就越会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就会促使学生们成为更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大局部采用的都是比拟有教育性的作品。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实际审美方向出发,用感情的方式来激发每个学生,要用情传情,要让课堂中充满诗情画意,要努力让学生处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气氛中,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文章的情感美和语言美。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积累 相关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内的朗读性教学来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要让学生喜欢参与,这也是学生目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赖群华前要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声情并茂的形式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熏陶学生。也可以通过课文的内容来指导学生进行不同角色的感情体验。总而言之,只有对学生充分激发朗读的兴趣,初中朗读教学才可以见效。 〔二〕进行教师示范指导性朗读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作用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为 美育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具有魅力和感染力。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讨在语 文教学中融入美育的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 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学习美术、音乐等专业课程,更是通过文字、语 言本身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 秀的文学作品,学习欣赏文字的艺术之美,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情节展开等对语文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认识到语言可以如何表达情感、塑造形 象以及传递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培养情感体验 美育教学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要阐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 作品的感染力,深刻体验到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语文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生活感悟,通过美育的引导和解读,可以激发学生对人生、社会的感悟,增强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 过美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体验。 3. 培养创新思维 美育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语 文教学中,融入美育元素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创造,并 且将新的观点和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从课文选择入手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首先要从对课文的选择入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 际情况,精心策划课文内容,选择一些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的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 到美的魅力。通过合理的课文选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文教 学的热爱。 3. 引导学生参与创作

浅析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发激情,领略自然美 大自然给美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祖国的锦绣河山,神州的自然风光, 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小学语文教材中,描绘自然风光,歌颂祖国壮美的内容很多,有色彩美,如春天的红花绿柳,夏日的绿树成荫,金秋的蓝天白云,冬季的灰雾 雪梅;有奇异美,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浓妆淡抹,黄山、庐山的 云雾缥缈,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九寨沟》一文在描写九寨沟自然风光时这 样写道:“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封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 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读着这些文字, 九寨沟那神奇迷离、变化无穷的景色如同一幅幅清纯脱俗、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示 在我们面前,给人以美的享受。《青海高原一株柳》《雾凇》这类作品,形象反 映现实生活,溶情于物,情景交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教学中教师首先要 善于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美,从而产 生强烈的审美愿望;然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诵读、欣赏、探究、玩味,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琢磨,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 国的思想感情。 二、启发想象,品味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文学又是通过语言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因此,语言是语文教材中艺术美的媒介。教材中的作品语言具有生动形象、 鲜明隽永、深刻等特点。有色彩美,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种颜色,黄翠青白,多色并存,展示意境,极富层次感;有形神美,如《青海 高原一株柳》:“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 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炼。它巍巍然撑立 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大的强大感召。”青海高原的这株柳树,在忍受漫长 的严寒酷暑,遭受一次次风沙雪暴、雷轰电击之后,年复一年地用绿色装扮高原,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美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美育是“美的教育”的简称。最早明确提出美育教育的人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17年他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在这以后,他大力提倡美育教育。他认为纯粹的美感可以破除人我之见,去处利害之心,因此可以陶冶人的心灵,使之日进于高尚的境地。在他看来,美育会带来“自由的”、“进步的”、“普及的”良好教育效应。如果继续向上追溯,可以追溯至我国的春秋时代的孔子,他在著名的《侍坐章》中提出了美的教化作用;在西方,早在柏拉图时代就提出了美育的思想,柏拉图认为美可以让人“洗净灵魂”。美育是教育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教育只有吸纳美的教育,才可以算得上有效、合理。可以说,在中国存在一个隐形的美育传统,继承这个传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应该努力追求的。(中国美育思想最为独特的品格与审美诉求就是对人生与人品的重视。就中国美育思想来看,所谓美,总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的,因而,美实际上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也即一种心灵境界与审美境界。) 在回过头来看,美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其独特

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也是一项美的工程,它们都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塑造着人的心灵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包含着美育的内容,美育中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因素。其共同目标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道德观、荣辱观,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明确应有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核心价值基础,使他们成为真、善、美和谐统一之人。美育的目标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通过以美求真、以美扬善、以美促美、以美益德的方式影响其思想,帮助他们培养真、善、美的人格。美和善是相统一的。古今中外的美学理论也一致认为,美和善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互融的本质属性,因此也就形成了美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互通互融的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给美育以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具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手段,通过美并利用美进行教育,提高教育的效果。 各个学科都含有审美因素,而我国的语文学科因有更

浅谈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次完整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美育在教育方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美育对于人认识世界、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还对其它各种教育活动(尤其是德育、智育)有促进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必须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教学的主要途径。而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阵地。语文学科中具有许多强烈的美育因素。如优美、丑陋、崇高、矮小、喜剧、悲剧、滑稽、荒诞、均衡、对称、典型等。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美育的实际情况,也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只能由音乐、美术等学科完成,但这些学科课时太少,而语文学科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科目。因此在中学进行美育教学,语文学科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步骤实施: 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由浅入深。下面我就谈谈对这几方面的看法。 感受美,就是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和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具有敏锐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