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6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65例临床分析

生 儿期 后 脑 的 发 育 有影 响 , 严 重 者 可 发生 神 经 系 统 后 遗 症 J 。 因此 , 对新生儿 惊厥必须 紧急对症 处理 , 并积 极寻找病 因 , 有
天者 3例 ( 4 . 6 %) 。男 4 0例 , 女 2 5例 , 男 女 比例 1 . 6 :1 。胎 龄 < 3 7周者 1 5例 ( 2 3 . 1 o k) , 3 7— 4 2周 者 4 3例 ( 6 6 1 . %) , > 4 2周者 7例( 1 0 . 8 %) 。出生 体重小 于等 于 ≤2 5 0 0 g 者 1 2例 ( 1 8 . 5 %) , 2 5 0 0— 4 0 0 0 g 者4 6例 ( 7 0 . 7 %) , >4 / 0 0 0 g 者 7例
[ 2 ] 曾亚 琴 , 徐恒 昀 .优质 乳腺 钼靶 片的标 准化 摄影技 术 [ J ] .中外 医疗 , 2 0 0 9 , 2 8 ( 4 ) : 1 5 2 .
[ 3 ] 赵乐 岳 . 乳 腺 规 范化 摄 影体 会 [ J ] .医疗 卫 生 装备 ,
2 o o 8 , 2 9 ( 1 0 ) : 1 7 5 .
[ 4 ] 姜 燕, 等 .乳腺癌显示 的最佳 摄影位
洪, 海
鹰, 蔡
崧, 等. 计算机乳腺摄影 影像处理
[ 1 ] 张 静, 曾勇明 , 周
参考 的探讨 [ J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2 0 0 2 , l 8 ( 4 ) : 3 8 6 . [ 收稿 日期 : 2 0 1 2—0 8—1 7 编校 : 王丽娜 ]
新生儿惊厥98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9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和临床疗效,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方法:对98例新生儿惊厥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新生儿惊厥的发病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6例,颅内出血15例,低钙8例,此3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2/3以上。
结论:早期发生惊厥与围产期窒息有关,因此做好围生期保健和高危新生儿进行监护是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惊厥病因治疗新生儿惊厥是由多種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是新生儿期危重症之一,死亡率较高。
反复严重惊厥发作往往影响脑发育,出现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
故早期明确病因,有效控制惊厥发作并及时对症处理,对减少病死率及后遗症发生极为重要。
我科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98例新生儿惊厥病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9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新生儿惊厥病例98例,男57例,女41例。
足月儿69例,早产儿22例,过期产儿7例;发病日龄7天9例。
其中有生产史异常49例,剖宫产37例,臀位产11例,胎头吸引器助产13例,窒息史56例。
出生体重4000g 8例。
疾病分类: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67例(68.37%);各类感染性疾病19例(19.4%)(其中新生儿败血症8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化脑5例);电解质紊乱10例(10.21%)(低血钙8例,低血糖2例);新生儿胆红素脑病2例(2%)。
惊厥的病因及发作类型:98例均进行头颅CT检查和血生化及血、尿、大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
要根据病史、分娩史、临床表现及上述检查结果来诊断。
发作的类型根据实用新生儿学对新生儿惊厥发作形式的分类[1]:包括微小型、强直型、多灶性阵挛型、限局性阵挛型、肌阵挛型。
在98例病例中,微小型45例(45.92%);多灶性阵挛型18例(18.37%);限局性阵挛型12例(12.24%);强直型8例(8.16%);肌阵挛型7例(7.15%);两种发作形式并存8例(8.16%)。
58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

11 一般资料 : . 本组 资料均来 自我 院收治的新生儿。本组 资料男 4 例 (89 %)女 1 例(1 4 。 0 6. 6 , 8 3 . %)胎龄 3 — l 4 0 74 周 6 例 ( 93 %)胎龄 <3 7 .1 , 7周 1 2例 (06 %) 2. 9 。出生体重 > 2 0 g 8 (55 %) 出生体重 <20 g 0例 (4 8 。 5 0 例 6 . 3 2 , 5 0 2 3 . %) 4 1 . 惊厥发作 日龄 :惊厥 发作 <3日龄 1 2 5例 (58 %) 2. 6 ,
5 8例 新 生 儿 惊 厥 临床 分 析
刘 勇 高在 芬 贾 士清 (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神经科 , 山东 济 南 ,5 0 2 202 )
【 摘要 】 新生儿惊厥发作是新生儿期常见 的危重急症之一 , 对新生儿期后脑 的发育有严重 的影 响。惊 厥病因复明确患儿惊厥发病原 因 , 以及时 的治 疗 , 予 对减少惊厥 病儿的后遗症 至关重
4 讨 论
(58 %) 2. 6 ,脐 带绕 颈 1 3例 ( 24 %) 2 .1 ,有 窒 息史 3 0例 (1 2 , 5 . %)羊水胎粪 污染 l (72 %)先兆 流产 1 7 0例 1 . 4 , 0例 (72 %)前 置胎 盘 5例 ( . %)妊高 症 6例 (03 %) 1. 4 , 86 2 , 1. 4 , 胎膜早破 2例( . %)妊娠糖尿病 1 (.2 。 35 , 4 例 1 %) 7
动性睡 眠无法分辨 6例 , 左颞 区尖波样 4 ; 例 右侧枕后颞 区
为监测 HE的重 要指标, HE的诊断及预后评 估具有重 I 对 I
要价值 。 新生儿脑部发育 尚不完全 ,惊厥 时因脑组织 中葡萄糖
新生儿惊厥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新生儿惊厥42例临床分析及治疗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的特点和急救措施。
方法:对我院42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急救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新生儿惊厥的病因顺位依次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9例,颅内出血8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7例,此3种病因占全部病例的80%。
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
结论: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关键是做好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
新生儿轻微型惊厥在临床上不易被发现,需密切观察,及时诊治。
止痉药首选苯巴比妥钠静脉推注。
标签:新生儿;惊厥;病因;治疗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损害所造成,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
因此,一旦发现惊厥需紧急寻找病因,及时合理的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现对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惊厥进行综合分析,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儿科接诊有惊厥症状的患儿42例,男27例,女15例,男∶女为1.8∶1。
入院日龄<1 d30例,1~3 d 14例,>3 d 4例。
足月儿30例,早产儿9例,过期产儿3例。
出生体重<2 500 g 8例,2 500~4 000 g 32例,>4 000 g 2例。
1.2 产科高危因素有围产高危因素者34例,其中有异常分娩史20例,因胎位不正、宫内窘迫、前置胎盘等因素行剖宫产12例,胎头吸引助产4例,早破水2例,脐带绕颈8例,羊水胎粪污染5例,有窒息史30例。
1.3 惊厥病因及发作日龄本组研究表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新生儿惊厥的首位原因,HIE的患儿23例,占55%,其中11例(48%)于生后1 d内惊厥发作,颅内出血(ICH)为新生儿惊厥的第二大因素,共10例,占24%。
1.4 惊厥发作类型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的新生儿惊厥分类法[1],病因与发作类型的关系,42例新生儿惊厥分别为轻微型25例(60%),局灶性阵挛型6例(14%),多灶性阵挛型5例(12%),全身性肌阵挛型5例(12%),强直型1例(2%)。
60例婴幼儿高热惊厥急救与护理体会论文

60例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高热惊厥60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原因,研究其护理方法,并总结护理体会。
结果:60例患儿经治疗和完善的护理后,临床惊厥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未发现任何后遗症,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
结论:认为早期干预、迅速控制惊厥、缓解高热,对高热惊厥治疗及预后起着积极的作用,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减少患儿惊厥复发次数及后遗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婴幼儿;高热惊厥;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30-02小儿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多见于婴幼儿,多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等因素有关,年龄因素是首要因素,感染、高热是主要条件,其发病率为3%~5%,惊厥可引起暂时性脑功能障碍,通常并不严重,但惊厥时间持续时间过长或多次反复发作可使脑细胞受损,影响智力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干预,及时诊治,有效地护理是避免后遗症发生的关键[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5例,女 25例;年龄分布:年龄 6个月~ 2岁 38例,占 63.3%,2岁~3岁15例,占25%,3岁~6岁 7例占11.7%;惊厥时体温:38℃~ 39℃,26例,占43.3%,39℃~ 40℃,30例,占50%,体温在 40℃以上的4例,占6.7%;惊厥持续时间:小于10秒,42例,占70%,10~30秒,8例,13.3%,30秒~1分钟,6例,占10%,大于1分钟4例,6.7%,基础疾病:43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占71.6%,9例为支气管肺炎,占15%,6例为小儿肠炎,占10%,2例为幼儿急疹,占3.4%;既往有高热惊厥病史12例。
2 急救与护理2.1控制惊厥:2.1.1惊厥时间持续过长可引起脑部缺氧,严重时可使脑细胞水肿,造成脑损害,因此,医务人员应该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立即使患儿头偏向一侧,松开衣扣,应用压舌板防止舌咬伤,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新生儿惊厥54例诊治分析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54例新生儿惊厥患者,其中男37例,女17例;足月儿38例,早产儿11例,超产期儿为5例;顺产21例,剖宫产33例。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前进行头颅CT、脑脊液以及血生化等三大常规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分娩史等进行综合诊断,对患者的发病原因、发作类型等进行分析。
新生儿惊厥54例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发作类型和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54例新生儿惊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惊厥患儿发病原因主要为缺血缺氧性脑病、产伤以及颅内出血;其中微小型、肌阵挛型、局灶性阵挛性、多灶性阵挛性和强直性惊厥患儿依次为18.12.10.8.6例;对54例惊厥患儿采取积极的抗惊厥治疗和病因治疗后,共有35例痊愈,好转12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3例。结论 新生儿惊厥主要由缺血缺氧性脑病、产伤以及颅内出血引起,经过早诊断以及积极的抗惊厥治疗和病因治疗可以有效提onatal seizures Seizure types Cause of treatment
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5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以及其与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和新生儿发病日龄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
结果:新生儿惊厥的治愈率为90%;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以轻微型(44%)和多灶性阵挛型(26%)为主;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主要是缺氧缺血性脑病(44%)和颅内出血(22%),出生≤3 d的新生儿发病率最高,随着新生儿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降低。
结论:熟练掌握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与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日龄间的关系,必定能进一步提高此症治愈率,改善新生儿的预后情况。
标签:新生儿;惊厥;癫痫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是新生儿期的常见急症之一,它会影响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1]。
因此,如何及时找出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并实施有效治疗的问题引起了儿科医生的广泛关注。
本文回顾分析了本院在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在2008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惊厥患儿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
胎龄:≤37周者11例,38~42周者32例,>42周者7例;体重:<2 500 g者10例,2 500~4 000 g者31例,>4 000 g者9例;首发惊厥日龄:32例≤3 d,9例在4~7 d,5例在8~14 d,4例>14 d;分娩方式:顺产20例,剖宫产16例,臀位产6例,胎儿吸引器助产8例,除顺产儿外其他新生儿在围生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氧窒息情况。
1.2 诊断标准参照金汉珍等[1]编写的《实用新生儿学》制定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确诊。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主要有5种[2]:轻微型、局灶性阵挛型、多灶性阵挛型、强直型以及全身性肌阵挛型。
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主要有: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低血糖症、低钙血症、核黄疸、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高热等。
新生儿惊厥80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

新生儿惊厥80例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以有效控制新生儿惊厥,减少其带来的后遗症。
方法:选取2009-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对其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惊厥发作类型以轻微型为主,占63.8%(51/80)。
出生3 d内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出生后1周发生惊厥的常见原因为感染、低血糖和低钙血症等。
转归情况:痊愈出院65例,治愈率为81.3%,好转后出院11例,死亡4例。
结论:新生儿发生惊厥的病因具有一定规律,且治愈率较高,医务人员应该结合临床经验,对新生儿惊厥做出及时诊断,做出正确的处置,降低新生儿惊厥所导致的死亡率及后遗症。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eonatal seizures,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appen of neonatal seizures and reduce their impact on neonatals.Method: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eonatal convulsions were treated in author’s hospital,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The types of seizure by light micro oriented,accounted for 63.8%(51/80). Born in 3 days common causes of convulsion to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a common cause of seizures occurred in 1 week after the birth of the infection,hypoglycemia and hypocalcemia etc.Out of the treatment was:65 cases were cured,the cure rate was 81.3,11 cases were improved after discharge,4 cases of death.Conclusion:The etiology of neonatal seizures have certain rules,and higher cure rates,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combine with clinical experience,to make a time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izures,and make the right disposition,reduce mortality and it impacts on neonatals.[Key words] Newborns;Convulsion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Hospital of Yongnian County,Yongnian 057150,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足月儿发病率约为2%~3%,早产儿发病率可高达10%~15%[1],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暂时性脑功能损害[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惊厥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惊厥的病因,为防治新生儿惊厥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多见于生后1 w内,其他依次为颅内出血、感染性因素、低血钙、低血糖、核黄疸、破伤风、大脑发育异常、原因不明。
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发生新生儿惊厥的常见病因,对高危患儿应加强治疗及密切观察,一旦出现惊厥应及早干预,避免神经系统进一步损伤及后遗症的发生。
标签:新生儿惊厥;缺血缺氧性脑病;临床分析
新生儿惊厥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生儿期神经元过度去极化及同步异常放电导致的大脑功能紊乱,多表现为运动功能的异常,发生率为0.1%~0.3%[1]。
因新生儿大脑发育不成熟,反复严重的惊厥发作可造成患儿脑损伤,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脑瘫、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等。
因此,早期识别高危患儿,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惊厥发生,避免神经系统损伤。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60例,其中男33例,女27例,足月儿45例,早产儿14例,过期产儿1例;出生体重4000g4例;孕母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例,糖尿病7例;异常分娩23例,其中因宫内窘迫、胎盘前置、胎位不正行剖宫产术16例,产钳助产5例,胎头吸引助产2例;在家分娩旧法接生2例;有窒息史21例,1分钟内Apgar评分≤3分3例,4~7分18例。
1.2惊厥类型[1] 60例患儿中微小发作38例,多灶性阵挛发作6例,局灶性阵挛发作4例,全身性强直发作4例,局灶性肌阵挛发作5例,全身性肌阵挛发作2例,混合型发作1例。
1.3头颅影像学检查60例患儿中行头颅影像学检查52例,表现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改变21例,脑实质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硬膜下出血2例,先天性脑发育不良2例。
1.4惊厥发作病因60例患儿中常见惊厥病因为HIE,多见于生后3 d内,其次为颅内出血及感染性因素。
见表1。
1.5治疗①病因治疗:即针对不同病因采取对因治疗,HIE者予吸氧、营养神经控制及预防脑水肿;ICH者予止血药及脱水剂;低钙血症者予补钙;低血糖予补充葡萄糖;感染患儿予抗菌素控制感染;核黄疸患儿予光疗、白蛋白及换血等治疗;②对症治疗:止惊首选苯巴比妥钠注射液,20mg/kg静脉注射,若仍抽搐,每10~15min追加5mg/kg至惊厥停止,总量不超过40mg/kg,如达负荷量仍未控制,则加用地西泮注射液0.3~0.5mg/(kg.次)静脉注射或水合氯醛保留
灌肠。
如抽搐控制,则予苯巴比妥片3~5mg/kg·d分2次口服;对破伤风患儿则首选地西泮注射液控制惊厥;③发热:对伴中高热患儿,首选物理降温治疗,如温水浴等;④支持治疗:如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补液、营养支持等。
2 结果
本组患儿中经治疗后痊愈45例,好转10例,转院1例,死亡或放弃治疗4例。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能引起新生儿惊厥的疾病有多种,最常见为HIE,其次为ICH,且多在出生后3 d内发病。
HIE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可产生永久性脑功能障碍[2],主要临床表现除惊厥外,尚有意识改变及脑水肿等,多由于围生期窒息所致,如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胎盘早剥等。
ICH临床表现与HIE类似,部分伴贫血,多见于产伤和窒息缺氧,分娩时胎儿头部受挤压是产伤性颅内出血的重要原因,多由于胎头大、产道小、产钳及吸引器助产等,HIE尚能引起ICH,重要是由于缺血缺氧致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溢所致。
提示我们要加强新生儿围产期的保健及预防,对高危孕母应提前住院待产,密切监测胎心,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等窒息先兆,则立即吸氧,做好窒息抢救准备必要时行剖宫产术,并尽量避免分娩过程中的器械产伤。
本文显示,感染性疾病为新生儿惊厥的第三大病因,且见于生后3 d后的患儿,常见为颅内感染、败血症及破伤风等,多为脐部感染后所致,其中在家分娩的2例患儿均出现破伤风,提示我们要加强新生儿产后护理,尤其是脐部消毒护理,加强妇儿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尽量避免旧法分娩。
此外,新生儿低血糖、低钙血症、核黄疸及脑部发育不良也是造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因此,对新生儿惊厥患者,需注意行血糖、电解质、胆红素、血培养及脑部影像学检查。
本文研究显示,新生儿惊厥发作类型以微小发作多见,占63.3%,与以往的报道接近[3-4]。
主要表现为身体某一部位,如肢体或眼睑、面部的反复刻板性运动,如眼睑反复抽动、眨眼,嘴唇反复吸吮、咀嚼、伸舌,四肢游泳或踏车样运动或某一肢体的固定姿势或震颤,甚至呼吸暂停,其发作轻微、持续时间短暂,脑电图表现常无异常,且易与足月新生儿的正常自主运动相混淆而难以及时、早期发现,但新生儿惊厥微小发作多呈反复性及刻板性,而足月儿的自主运动则无规律且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且无呼吸暂停,经过仔细观察,可与之鉴别。
与大龄儿童及成人不同,新生儿惊厥较少见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考虑可能为新生儿大脑皮层发育未成熟,神经元、树突、突触及髓鞘的形成未完善,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间的正常联系尚未建立,当皮层出现异常放电时,难以向邻近组织传导及扩散引起同步放电,故难以出现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
综合以上所述,新生儿惊厥病因主要归于两点即围产期因素及护理因素,预防上即主要加强围产期孕母的保健,筛查高危孕产妇,采取必要有效的观察监护及预防措施,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强
新生儿产时及产后护理,加强产科儿科合作,注意观察新生儿,早期识别新生儿惊厥发作,采取有效措施。
新生儿惊厥治疗包括对因治疗及对症治疗,目前苯巴比妥仍为新生儿惊厥发作的首选药物,除有镇静作用外,尚能降低脑代谢率,减轻脑水肿,起到脑保护作用,且半衰期相当较长,对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小,多短期用药,无需长期预防用药。
参考文献:
[1]周丛乐,主编.新生儿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7-397.
[2]周文浩,邵肖梅,陈超,等,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临床安全性评价[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2,5(3):35.
[3]许志有,董战玲,张雪梅.新生儿惊厥5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7):983-987.
[4]胡娉婷,刘剑锋,徐巍.35例新生儿惊厥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1,46(4):35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