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理论与溶剂化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
2.1.2 软硬酸碱原理 (Hard and Soft Acids and Bases,HSAB)
2.1.2.1 软硬酸碱的分类 作为Lewis酸的金属离子可分为两大类:a 类和b类
a类:IA、 IIA、 IIIA和 IIIB族具有惰性气体结构的离子 氧化态大于+1的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原子 与电子对给予原子形成酸碱加合物稳定性的次序为:
F-
+
••
BF3 +
F
F B F F
-
Cu2+
NH3 NH Cu NH + 4 NH3 3 3 NH3
••
••
2+
2.1.1.5 酸碱氧化物-----离子理论
2.1.1.6 酸碱正负理论
SO42Baidu Nhomakorabea,
N2, C6H5N , SCN–, R3P, C6H6, R2S,
PO43–, ClO4–
Cu Pd Ag Cd Ir Pt Au Hg Tl
典型的软酸三角形
注: (1)一种元素的分类不是固定的,随电荷不同而改变 Fe3+ 和Sn4+ :硬酸 Fe2+ 、Sn2+和Cu2+ :交界酸 Cu+ :软酸 SO42- :硬碱 SO32- :交界碱 S2O32- :软碱 (2)结合在酸碱上的基团有影响 BH3:软酸 BF3 :硬酸 B(CH) 3交界酸 NH3 :软碱 C6H5NH2 :交界碱 (3)溶剂性质影响

Cd(CN) CN

4
的稳定性
软酸
NH3硬碱
软碱
自然界中,Mg, Ca, Sr, Ba, Al 等多以氧化物、氟化物、 硫酸盐、碳酸盐存在 Cu, Ag , Au , Zn , Pb, Hg , Ni 等多以硫化物存在
人体内,Na +, K +, Ca
2+,
Mg
2+与氧结合
Fe(II/III) , Co (II/III)与氧和氮结合 Cu(I/II) , Zn(II) 与硫结合
阿累尼乌斯提出的酸碱概念,对于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 了极大的贡献。这种概念只限于水溶液中。
2.1.1.2 酸碱溶剂理论 1905年美国化学家Franklin首先提出了溶剂体系的酸 碱定义,即: 在任何溶剂中, 酸:能增加和溶剂相同阳离子的物质; 碱:能增加和溶剂相同阴离子的物质; 酸碱中和反应:具有溶剂特征的阳离子与阴离子相互作 用形成溶剂分子。
碱(2) 酸(1)
NH4Cl水解:
H+
NH 4 + H2O
酸(1) 碱(2)
+
H3O+ + NH3
酸(2) 碱(1)
④ 非水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 子转移反应。例如NH4Cl的生成:
H+
+ 4 -
HCl
酸 (1)
+
NH
碱 (2)
3
NH
酸 (2)
+
Cl
碱 (1)
液氨中的酸碱中和反应:
H+
2N2O4(l) 2NO+ + 2NO3BrF2+ + BrF42COCl+ + 2ClPOCl2+ + POCl4H3SO4+ + HSO4H2F+ + FIF4+ + IF6-
2BrF3(l) 2COCl2(l) 2POCl3(l) 2H2SO4(l) 2HF(l) 2IF5(l)
在溶剂中所增加的阴、阳离子,可以有溶质本身电离产 生,如前述的NH4Cl和NaNH2在液氨中电离产生的NH4+和 NH2-;也可以是由溶质和溶剂发生反应而产生。 如,KF在液态BrF3中是碱,因为它与溶剂发生如下反应, 增加了溶剂阴离子浓度,
硬,软和交界(绿)阳离
子和碱结合的稳定常数
1、化合物的稳定性
椐此原则,可大概解释有关化合物的稳定性
HF 比 HI 稳定
H+ 硬酸, F HI硬软匹配 试解释
-
硬碱
I

软碱, HF硬硬匹配,
HOI : 稳定 HOF:不存在
试比较 Cd(NH3) Cd
2+ 4
HO +软酸, F
2+
-
硬碱,I
2-

软碱
化学治疗金属中毒,常用含硫的药物
2、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反应均是自左向右进行。因软-软、硬-硬匹配 较好。由稳定化合物取代较为不稳定化合物。
3、物资的溶解性
物资的溶解可看成是溶剂和溶质之间的酸碱相互作用。 相似相溶法则在这里就是软硬原则,硬溶质溶于硬溶 剂,软溶质溶于软溶剂 溶剂作为酸碱有软硬之分。 水:硬性的两性溶剂 氨:硬性的碱性溶剂,其硬度比水小 SO2 (l): 较软的溶剂
碱金属,碱土金属,轻和高价的金属离子
软酸:其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离子)正电荷低或电荷为零, 半径大,极化率大,易变形,对外层电子拉得不紧的物种。 如:Fe 、Hg2+ 、Cu+ 、 Ag + 、 Au +
重过渡金属离子,低价或零价金属
交界酸:介于软酸和硬酸之间的酸
Cu(I), Cu(II),氧化态增高,硬度加大
2H2O 2NH3(l) 2SO2(l)
H3O+ + OHNH4+ + NH2SO2+ + SO32-
例如: NH4Cl(酸) + NaNH2(碱)
NH3 (l)
NaCl + 2NH3(溶剂)
酸碱溶剂理论对溶剂是有要求的,即它必须是能够发生自 偶电离的极性溶剂,除上面提到NH3(l)的和SO2(l)外, 还有一些例子,例如:
N2O4
NH2OH
NO+
H+
NO3NHOH-
NOCl + AgNO3 = AgCl + N2O4
NH2OH.HCl + KNHOH = KCl + 2NH2OH
酸碱溶剂理论扩大了溶剂范围,也扩展了酸碱概念,它 包容了Arrhenins的酸碱理论,其局限性表现在它不适 用与不电离的溶剂(如苯,四氯化碳等)中的酸碱体系, 更不适用与无溶剂的酸碱体系。
A + : B A : B 酸 碱 酸碱加合物 酸
Cl Cl
Cl
Al Cl Al
Cl
Al
Cl Cl
BCl3, BF3
Cl
Cl

CH3
As CH3 CH3
PPh3, NH3 , RO2, RS2
HCl +
H H N H + Cl NH 3 H
H3O+(aq) + F-(aq)
②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也是质子 转移反应。
H+
H2O(l)+H2O(l)
H3O+(aq) +OH-(aq)
酸(1)
碱(2)
酸(2)
碱(1)
③ 盐类水解反应也是离子酸碱的质子转移反应。 例如NaAc水解:
H+
Ac-+H2O
碱(1) 酸(2)
OH- + HAc
[Fe(OH)(H 2 O) 5 ]
2+
H + [Fe(OH) 2 (H 2 O) 4 ]
① 酸碱解离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如HF在水溶 液中的解离反应是由给出质子的半反应和接受质 子的半反应组成的。 HF(aq) H+ + H2O(l) H+ + F-(aq) H3O+(aq)
HF(aq) + H2O(l)
溶剂 H2O 阳离子 H+ 阴离子 OH典型的酸碱反应 HCl + NaOH = NaCl + H2O
COCl2
SO2 BrF3
COCl+
SO2+ BrF2+
ClSO32BrF4-
COCl+.AlCl4- + KCl = KalCl4 + COCl2
SOCl2 + CsSO3 = 2CsCl +2SO2 BrF2+.AsF6- + KBrF = KAsF6 + 2BrF3
KF + BrF3 K+ + BrF4-
而SbF5在液态BrF3中却表现为酸,因为它与溶剂反 应,产生了BrF2+增加了溶剂阳离子的浓度, SbF5 + BrF3 Al3+ + 2H2O CO32- + H2O BrF2+ + SbF6Al(OH)2+ + H3O+ HCO3- + OH-
表2-1某些溶剂体系中的酸碱反应
试解释
AgF , LiI , AgI,
LiF 在水中溶解度
AgF , LiI是软硬结合的溶质,晶格能不是很大,溶于水 时,水分子强烈水化其中的硬酸硬碱, 在水中溶解度 比较大。从水溶液中结晶出来常形成水合盐。 LiF,硬硬结合,晶格能很大,本身很稳定,F离子难 以被水取代,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AgI,软软结合,很稳定,不溶于硬性溶剂中。
第二章
酸碱理论与溶剂化学
2.1 酸碱理论
2.2 溶剂化学
2.1 酸碱理论
2.1.1 各种酸碱理论简介 2.1.2 软硬酸碱原理
2.1.1 各种酸碱理论简介
酸碱理论实际上是指酸碱定义,从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 理论观点来看,称不上化学理论。酸碱理论是试图对化 学反应进行分类而形成的。下面介绍各种酸碱概念时, 着重指出其差异性。 2.1.1.1 酸碱电离理论 (阿累尼乌斯Arrhenius)
NH 4 Cl + NaNH
2
2NH
3
+ NaCl
酸 (1)
碱 (2)
酸 (2)
碱 (1)
2.1.1.4 酸碱电子理论
1923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G.N.Lewis)提出了一 个更广泛的 ,概括性更强的酸碱概念,
lewis 酸: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 离子或原子,如Fe3+ , Fe, Ag+, BF3等。 lewis 碱:凡是给出电子对的离子或分子, 如 :X-, :NH3, :CO, H2O: 等。 酸碱反应: 是电子对的转移。 lewis酸与lewis碱之间 以配位键结合生成酸碱 加合物。
Fe(II), Fe(III), Fe(VI)
硬碱:其给出电子对的原子(离子)极化率小,半径小,电 负性大,对外层电子拉得紧,难被氧化的物种。如:OH- 、 F软碱:其给出电子对的原子(离子)极化率大,半径大,电 负性小,对外层电子拉得不紧,易被氧化的物种。如:I- 、 CN交界碱:介于软碱和硬碱之间的碱
4、说明类聚效应
类聚效应:软碱的极化率大,易于变形,当与酸键合
后,由于被极化,电子对偏向于酸,使酸的软度增加,
因而导致酸更倾向于与其它软碱结合。而硬碱与酸结合
后,使酸的硬度增加,因而使酸更倾向于与其它硬酸结 合,这种软——软或硬——硬相聚的趋势叫~
例如, [Co(NH3)5X]2+和[Co(CN)5X]3当X-从F-→I-变化时,前者的稳定性是依次减小, 而后者则相反。 这是因为在前一配合物中,NH3是硬碱,使Co3+与 另一硬碱F-的配位能力增强,而在后一配合物中, CN-是软碱,使Co3+与另一软碱I-的配位能力增强。
2.1.2.2 软硬酸碱规则及应用 经验规则:硬亲硬,软亲软,软硬交界就不管 生成化合物的稳定性
最稳定的化合物:硬酸与硬碱,软酸与软碱 较不稳定的化合物:硬酸与软碱,软酸与硬碱
交界的酸碱不论对象软硬,皆能起反应,生成配 合物稳定度差别不大 反应速度 硬酸与硬碱,软酸与软碱反应较快 硬酸与软碱,软酸与硬碱反应较慢 交界的酸碱反应适中
2–,
Ni2+, Cu2+ Zn2+, Pb2+, SO2, BBr3
Au+, Tl+, Hg+, 2+, Pd2+, Pt2+, Cd2+, (BH3), M0
Bases: NO2–, SO32–, Br–, N3–,
Bases: H–, R–, CN–, I–, CO, SCN–,
NO3–,
O2–,
2.1.1.3 酸碱质子理论 1923年,丹麦化学家布朗斯特(J.N.Brönsted)和美 国化学家劳莱(T.M.Lowry)分别各自独立提出酸碱质 子理论,扩大了酸碱范围,更新了酸、碱含义。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的任何含氢原子的 分子或离子的物种。(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或离子的物 种。(质子的接受体) 它们之间存在着共轭关系
b类:较低氧化态的过渡金属离子和氧化态小于+3的重过 渡金属离子 与电子对给予原子形成酸碱加合物稳定性的次序为:
优先与a类酸键合的Lewis碱为a类碱,优先与b类酸键合 的Lewis碱为b类碱 1963年,R.G.Pearson提出了软硬酸碱(SHAB), 用“软”和“硬”表示a类和b类酸碱
硬酸:其接受电子对的原子(离子)正电荷高,半径小, 极化率小,变形性低,对外层电子拉得紧的物种。如:H+ 、 Be2+ 、Mg2+ 、 Al3+
Hard
Borderline
Soft
Acids: H+, Li+, Na+, Acids: Fe2+, Co2+, Acids: Cu+, Ag+, K+, Be2+, Mg2+, Ca2+, Cr2+, Cr3+, Al3+, SO3, BF3 Bases: F–, OH–, H2O, NH3 , CO3

HAc H 2 PO HPO NH
4 24 + 4
H+ +碱
H + Ac + + HPO 2 H 4 + PO 3H 4 H + NH 3 H + CH 3 NH 2 H + [Fe(OH)(H 2 O) 5 ]
+ + + + + -
[CH 3 NH 3 ]+ [Fe(H 2 O) 6]
3+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