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教案(一等奖)

《论语》导读教案(一等奖)
《论语》导读教案(一等奖)

《论语》导读

——认识孔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论语》来认识一个丰富而睿智的孔子。

过程与方法:

讨论法,拓宽自己的思维,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孔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教学重点】

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

《论语》节选章节的翻译与解读。

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教学准备】

《论语》、PPT、视频文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现在特别迷恋仙侠剧,除了景色唯美仙袂飘飘,还有什么深深吸引你?——人物。比如说墨渊、白浅、扶摇、无极、旭凤等等。他们为什么让你如此着迷?因为他们身上有“仁义礼智信”,有“温良恭俭让”。这有意无意的印证了“继承传统文化”的呼声。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了解作为传统文化核心载体的《论语》,解读《论语》就得先认识孔子。

二、简介孔子

1、播放《孔子》电影片段。大家眼中的孔子是神圣的,伟大的。周润发演绎得了孔子的生平故事,却演绎不出他的神圣、伟大与丰富。

2、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本83面的“背景介绍”,梳理孔子的成就及生平经历。

成就:

孔子生于(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经历:

1、少年孤贫

2、年轻时委任下吏(委吏、乘田)

3、(前516)鲁国内乱,离鲁至齐,孔子思想未被采纳

4、鲁定公时,任大司寇,隳三都失败,被迫离开鲁国

5、带领弟子周游列国长达14年,其思想仍不被各国诸侯采用

6、年近七十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

孔子为了追求“仁政”理想,一生过得十分坎坷,在周游列国时,更是遭遇匡地之围,陈蔡之围,九死一生。当真是“天将降大任于天将

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三、介绍《论语》

孔子的言行被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下来,编纂成书,就是《论语》。请迅速阅读我提供给大家的资料。

《论语》被奉为神圣的经典,不少人认为读《论语》是一个“痛苦的仪式”,其实不然,它辞约义丰,通过这些文字,可以重现一位睿智但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孔子,会让人喜欢他,亲近他,乐意接受他的思想。

四、有血有肉的孔子及其思想

(一)、诲人不倦的孔子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以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父母身边就要孝顺父母,离开家里就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诚实,要广泛爱护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以后,如果还有精力,就去学习文化知识。

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先学做人,再学习文化知识。如果复旦大学的黄洋明白这句话的道理,就不会毒死仅仅只是看不顺眼的室友,辜负国家、社会、家庭对他培养。

《论语》里多次出现类似的话,可见他也是苦口婆心的唐僧,碎碎念,碎碎念,一念就是2500年。

(二)、迥态百出的孔子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篇》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坦诚待人;民主平等的团体会更优秀。

我们似乎可以看见那个面红耳赤赌咒发誓的孔子。在这里,孔子与弟子更像是朋友。弟子敢于质疑,说明孔子也有民主的精神。而这也不是偶然事件,不光子路逼问过孔子,其它弟子也围攻过孔子。(三)、“薄情”的孔子

孔子温厚,但也有绝情的时候。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

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

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

益:增加。

【译文】

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你如何看待这一则:仁爱,以民为本,公正无私。孔子仁爱天下,他希望弟子有担当,不为一己之私,匡济天下苍生。作为中国的青年一

代,作为桑植的精英,你作何感想?

(四)、开玩笑时的孔子

⑴闵子侍侧,訚訚(yín)如也;子路,行行(hàng)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先进篇》【译文】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悦而温顺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是温和快乐的样子。孔子高兴了。但孔子又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好死吧!”

谈谈你的感想:幽默,做人做事不鲁莽。深爱弟子,孔子此时口毒,对这位特别疼爱的弟子,最恨他总改不掉刚强急躁的脾气,担心他死于非命。

孔子为人,并不刻板,张弛有度,富有活力,生活应当多谢幽默。(五)、哭天抢地的孔子

⑴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篇》

【译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伯牛病重,老态龙钟的孔子住着拐杖颤颤巍巍的去探望,此时伯牛形销骨立,躺在破房子里,不想让孔子看了伤心,坚决不开门。孔子守在窗边劝了很久,伯牛终于伸出了手,孔子便在窗外握住他的手,房里光线昏暗,孔子老眼昏花,想看伯牛最后一眼,终究没有如愿,

他伤心欲绝。

你如何看?

孔子仁者爱人,他爱弟子,不分贫富贵贱,体现有教无类的平等思想。

(六)、小结

孔子是圣人,也是一个亲切的俗世之人。《论语》里的他,也有狂妄自负的时候;也有哭哭啼啼的时候;也有耍横夸耀的时候;也有手舞足蹈的时候;也有祷告神灵的时候……但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在践行他的仁义礼智信。这样一位感性的圣人,不去品读,哀莫大焉!

四、作业

品读下列语录,识一位别样的孔子。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

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篇》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雍也篇》

4、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5、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罕篇》

6、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述而篇》

五、板书设计:

1、诲人不倦的孔子

2、窘态百出的孔子

3、看似薄情的孔子仁、义、礼、智、信

4、不失幽默的孔子

5、哭天抢地的孔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