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附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附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化学复习综合题专项综合练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与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Ⅰ.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性质。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C可以收集氧气,这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的性质。

(3)装置B与D组合制取并验证CO2的某些性质。

①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______。

②若装置D中盛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则没有明显现象产生。

Ⅱ.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同学多角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实能发生反应。(4)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将收集满CO2的两支试管(相同规格)分别倒立在水和NaOH溶液中,轻轻晃动试管,产生了如下图所示现象。

①小明根据______,判断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5)小菁同学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为13.5,通入二氧化碳一会儿,测得溶液的pH为11.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再测得溶液的pH为9.2,溶液的pH 降低的原因是______,该实验可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6)小菁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设计了另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答案】长颈漏斗2KClO32KCl+ 3O2↑(或其他合理答案)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关闭止水夹,往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形成稳定的水

位差说明装置气密(或其他合理答案)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乙试管内液体高度比甲试管

内的液体高得多(或其他合理答案)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对比实验(或其他合

理答案) 溶液中 NaOH 减少,溶液碱性减弱 取少量 NaOH 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一定量

二氧化碳后,再往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解析】

(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 是长颈漏斗;(2)A 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

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

式为:32KClO 22KCl+3O ,C 装置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3)①检查装置B 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注入一

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与锥形瓶中的液面形成稳定的水位差说明装置气密,说明装置气

密性良好;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装置D 中若盛

放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若盛放氢氧化钠

溶液,则没有明显现象产生;(4)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小明根

据乙试管内的液体比甲试管内的液体高得多,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化学

方程式为:22322NaOH+CO ==Na CO +H O ;②甲实验中液面的高度对比乙实验中液面

的高度得出结论,所以甲实验的目的是对比实验;(5)溶液的碱性强弱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

子浓度有关,所以小菁取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pH 计测定溶液的pH 为13.5。往溶液

中通入二氧化碳一会儿,测得溶液的pH 为11.2,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再测得溶液的pH 为

9.2,溶液的pH 降低的原因是:溶液中氢氧化钠减少,溶液碱性减弱,该实验可以说明二

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6)二氧化碳和碱反应会生成碳酸盐,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

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

碳后,再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冒出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2.央视《是真的吗?》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某实验小组同学取某种

“锡纸”进行了以下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

是 。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 锡(Sn )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不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填序号)。A.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反思应用)

电器短路会引起火灾,我们要严加防范。如果电器着火应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探究拓展)该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g合金样品,将60g稀硫酸分为6等份依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3)表格中,m= 。

(4)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 。

(5)计算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6)计算当加入第4份硫酸溶液且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温度达到了着火点;(2)Ⅱ;2Al+3ZnCl2=3Zn+2AlCl3;除去表面的氧化物;ABC;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者用沙土盖灭;(3)2.5g;(4)2.4g;(5)20.4% ;(6)23.9%

【解析】

探究一:“锡纸”与氧气接触,但是开始“锡纸”不燃烧而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探究二:【进行实验】铝比锌活泼,而锡不如锌活泼,所以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若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铝,若没有深灰色固体析出则为锡;铝与氯化锌反应生成锌和氯化铝;故答案为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ZnCl2=3Zn+2AlCl3;

【交流讨论】(1)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2)选择的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应介于铝和锡之间,铜和银均排在锡的后面,钠排在铝的前面,而铁介于二者之间,硫酸亚铁满足条件,故答案为ABC;

【反思应用】

因水能导电,则如果电器着火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扑灭或

者用沙土盖灭;

【探究拓展】

(3)第2和3实验对比中可知,每10g稀硫酸能与0.5g镁反应,可知第一次剩余固体为3g-0.5g=2.5g;

(4)由最后剩余0.6g固体可知,镁的质量为3g-0.6g=2.4g;

(5)根据每10g稀硫酸能与0.5g镁反应,设10g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Mg+H2SO4=MgSO4+H2↑

24 98

0.5g x

240.5 98g

x

=,解得:x=2.04g

则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4

10

g

g

×100%=20.4%;

(6)设加入第四份硫酸后生成的MgSO4质量为y、生成的氢气为z,Mg+H2SO4=MgSO4+H2↑

24 120 2

2g y z

241202

2g y z

==,解得:y=10g、z=0.17g;

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402g0.17

g

g+-

×100%=23.9%。

点睛: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

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

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至关重要的;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

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

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

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3.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写字母编号)。

(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C所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________。

【答案】 22.99 B C 最外层电子数得到 Cl-

【解析】

(1)由钠元素的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由钠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表示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钠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BC的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BC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3)由图示可知A、B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

(4)C表示的粒子表示氯离子,符号为:Cl?。

4.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欲测定该品牌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一)甲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步骤)

①按装置图连接仪器,并检查_________

②称取13.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

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

④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为止。

⑤再次称量装置C的总质量

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3)如果没有B装置,则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3.0g,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药品)的质量分别为61.2g、65.6g,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5)针对上述定量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可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 B.可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

C.将C装置右端封住,可不要D装置 D.实验中应缓慢滴加稀硫酸

E.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C装置中,造成实验误差。

(二)乙组同学采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_________(填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静置混合物X,向其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出现,则氯化钡已过量B.向混合物X中继续滴加稀硫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氯化钡已过量。

(2)判断滤渣是否洗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__________(填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氯化钡溶液 B.稀硫酸 C.硝酸银溶液 D.稀盐酸

(3)根据实验数据,乙组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实验反思)

甲、乙两组同学所测该品牌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认为_______组(填“甲”或“乙”)更准确,另一组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装置气密性不产生气泡 Na2CO3+H2SO4═Na2SO4+H2O+CO2↑吸收水蒸气偏大81.5% ABC A C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

【解析】

【分析】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银离子能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详解】

(一)[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称取13.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④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不产生气泡为止;⑤再次称量装置C的总质量;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1)A装置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以防止水蒸气被氢氧化钠固体吸收,影响实验结果;(3)如果没有B装置,则水蒸气会被氢氧化钠吸收,从而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65.6g-61.2g=4.4g,设碳酸钠质量为x,

1064.444

x g x=10.6g ,

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10.613.0g g

×100%=81.5%; (5)A 、长颈漏斗不能控制液体流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盐酸具有挥发性,HCl 混在二氧化碳中,被

C 装置吸收后会影响纯度的测定,该选项说

法不正确;

C 、不能将C 装置右端封住,去掉

D 装置,这是因为如果将C 装置右端封住,去掉D 装

置,会导致二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实验中应缓慢滴加稀硫酸,目的是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钠吸收,该选项说

法正确;

E 、D 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C 装置中,造成实验误差,该选项

说法正确;

(二)(1)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静置混合物X ,向其中继续滴加氯

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出现,则氯化钡已过量;

(2)判断滤渣是否洗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果不产生沉

淀,说明洗涤干净;

[实验反思]甲、乙两组同学所测该品牌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乙更准确,另一组存在较大

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

5.(1)新时代,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目前,我国已开

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合理即可)。近年来,有些城市部分汽车的燃料改为压缩天

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A 和B 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 和D .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②该反应中,生成C 和D 的质量比是______。

(3)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天平平衡。向左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金属M ,同时向右烧杯中加入相同质量的金属N ,观

察到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边(注:反应中都生成+2价的硫酸盐)则:

①M 、N 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②M 、N 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答案】太阳能(合理即可) 42

22 CH +2O CO +2H O 点燃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14:3; M>N M

【解析】

【分析】

【详解】

(1)目前,我国已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2 CH +2O CO +2H O 点燃。

(2)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②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CH +H O CO+3H 一定条件 ,故C 和

D 的质量比是28:6=14:3。

(3)①由题意可知,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边。在反应过程中天平的指

针偏向右边,说明左边放出氢气的速率快,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氢气多,左边的金属比右

边的金属活泼;由此可知,M 与酸反应比N 剧烈,金属M 活动性比N 的活动性强。

②由题意可知,从反应开始至结束天平指针始终偏向右边,说明到反应结束时右边产生气

体较少,左边生成的氢气多,即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N 产生氢气的量小于M ,根据放出氢

气的质量=×金属的化合价金属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金属的质量相等、化合价也相同,则产生氢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N 产生氢气的量小于M ,所以金

属N 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金属M 的相对原子质量。

6.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1)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可把铁从磁铁矿石()34Fe O 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磁铁矿石样品(设铁矿石杂质不含铁元素和氧元

素)进行探究,他们称取了13.6g 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

据如图2所示。样品中34Fe O 的质量是______g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是______。

(2)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向黄铜样品中加入20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氢气.则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除了可求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外,你还能求出

的化学量有______(填序号)

①锌的质量 ②锌的质量分数 ③铜的质量分数 ④硫酸锌的质量 ⑤硫酸溶液的体积

(3)铝是一种比较耐腐蚀的金属材料,这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生成一种薄膜______(填化学式),如果用铝来制取氢气,那么需要操作______(填编号),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A 用砂纸打磨表面

B 用水浸泡

C 用稀盐酸浸泡一段很长时间 【答案】34

2 4CO+Fe O 3Fe+4CO 高温 8.7 生铁 4.9% ①④ 23Al O A 【解析】

【详解】

(1)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把铁从磁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42 4CO+Fe O 3Fe+4CO 高温。

设样品中34Fe O 的质量是x ,用m 表示固体减少的质量,

34

2++Δm 232

1684C 6O Fe O 34x

13.6g Fe 4CO -11.2g 高温

232x =6413.6g-11.2g

,x=8.7g 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故含碳量较高是生铁。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 ,

2442

Zn+H SO=ZnSO+H

982

200g x0.2g

?

98200g x

=

20.2g

?

x=4.9%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可以计算出锌的质量、硫酸锌的质量;但由于不知道黄铜的质量,因此不能计算出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锌的质量分数;由于不知道硫酸溶液的密度,因此也不能把硫酸溶液的质量转变为体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质量可由参加反应锌的质量+所加稀硫酸的质量-放出氢气的质量而计算出来,因此,还可以计算出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选项,应选①④。

(3)铝的活动性较强,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结实的氧化铝薄膜,化学式为:23

Al O,

在实验前可以用砂纸将氧化膜打磨掉,也可以放入稀盐酸将氧化铝反应掉,但放入盐酸中时间过长会将铝消耗掉,故选A。

7.盐城濒临黄海,海盐文化全国知名.某兴趣小组同学去盐场参观,带回了部分粗盐样品,并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填序号)

A.研钵B.量筒C.烧杯D.试管

(2)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④中用到玻璃棒,作用为_____。

(3)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 7.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精盐与砝码放反了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查阅资料得知:粗盐中除含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假定可溶性杂质只有MgCl2一种),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小组同学将所得的“精盐”又作了如下处理:

①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在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

③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损耗,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答案】A 过滤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①② Mg(OH)2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大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粗盐的由大变小,采用的是研磨的方法,故需要的仪器是研钵,选A。

(2)通过操作3得到了固体和液体,故采用的方法是:过滤;操作④是蒸发,蒸发要用到玻璃棒,作用是搅拌,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溶质的质量偏小或溶剂的质量偏大造成,①②都造成氯化钠质量偏少,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水偏少,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会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因为溶液是均一的;因此本题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有:①②。

(4)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是氢氧化镁,化学式是:Mg(OH)2;由于加入的氢氧化钠是过量的,即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要把氢氧化钠除去,加入稀盐酸的目的就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由于除杂质的过程中生成了氯化钠,故最终到的NaCl固体的质量将大于原精盐中NaCl的质量。

8.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3)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此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大小关系是________。

(4)若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A。

【答案】t2℃ 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60g B>A>C降温结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代表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样。

(2)依据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0g,故溶液的质量为50g+10g=60g。

(3)A、B的物质此时依然为饱和溶液,t2℃时B的溶解度大于A,则B的质量分数大于A,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则应该使用t3℃时C的溶解度进行计算,C的溶解度明显小于A、B。则其大小关系为:B>A>C。

(4)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9.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

请回答:

(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3)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答案】质量和化学性质 1.6 5%

【解析】

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特点和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反应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过氧化氢的质量。

(1)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2)根据质量守恒,反应产生氧气的质量=70g-68.4g=1.6g;

(3)设:产生1.6g氧气需要H2O2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68x

=

x=3.4g

32 1.6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4

68

g

g

×100%=5%。

10.A ~F是六种常见的物质,分别由H、O、C、Cl、Ca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一种氧化物,可用作干燥剂,A与C反应能生成E,A的俗称为___________。(2)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C,B的化学式为

_______。

(3)对NaOH溶液依次进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D和E两种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②加入F的溶液后,沉淀溶解并产生大量气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______。

③最后得到的红色溶液中含有的物质有水、石蕊、_______,下列离子不能与该溶液中的离子共存的是__________。

aOH- bMg2+ cCO32- dNO3-

【答案】生石灰 H2O2 CO2 Ca(OH)23222

CaCO+2HCl=CaCl+H O+CO HCl、CaCl2、NaCl ac

【解析】

【分析】

A~F是六种常见的物质,分别由H、O、C、Cl、Ca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A是一种氧化物,可用作干燥剂,所以A是氧化钙,氧化钙俗称生石灰,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C,所以B是过氧化氢溶液,C是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E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D,得到无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钙,能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加入E,能产生气泡,说明产生的沉淀是碳酸盐,最后加入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F是酸,所以D可能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D是二氧化碳,F是盐酸,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A的俗称为生石灰;

(2)B的化学式为H2O2;

(3)①通过推导可知,D和E两种物质分别是CO2、Ca(OH)2;

②加入F的溶液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③最后得到的红色溶液中含有的物质有水、石蕊、HCl、CaCl2、NaCl,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所以不能与该溶液中的离子共存的是ac。

11.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样,有些物质能危害健康,现代社会中,毒品的危害并未完全消除,工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依然存在,香烟的产销量依然巨大.“珍爱生命,远离有毒物质”,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理念,保护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1)1839年6月,在广州虎门,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将二百多万斤英国走私鸦片全部销毁,显示了中华名族反对侵略和坚决禁毒的坚强意志。当年销烟的方法是在海滩上挖池,池中注水,且放入__________(填“烧碱”“纯碱”“石灰石”“生石灰”之一),再将鸦片倒入池中销毁。

(2)鸦片的主要成分罂粟碱(化学视为C20H21O4N)中,C,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近期,关于某地农户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进行大姜种植的报道引人注目。“神农丹”的主要成分是涕灭威(化学式为C7H14O2N2S),在涕灭威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_。

(4)香烟中的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是一种剧毒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①吸烟能使人产生依赖性;②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③被动吸烟无害健康;④香烟中的尼古丁能诱发癌变;⑤吸烟能防治H7N9禽流感;

A.只有①⑤B.只有②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③⑤

【答案】生石灰 5∶1 氢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利用生石灰与水反应的产物及放出的热来销毁鸦片,池中放入的是:生石灰。

(2)由罂粟碱的化学式可知,1个罂粟碱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21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因此C,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20∶4=5∶1。

(3)该物质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7=8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14=14,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2=32,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

14×2=28,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32,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小,则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4)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化学知识:①吸烟能使人产生依赖性;②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1×14+14×2=162;③香烟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被动吸烟危害更大,而不是无害;④香烟中的尼古丁能诱发癌变;⑤吸烟不能防治H7N9禽流感。因此说法不正确的只有③⑤。故选D。

12.已知:①NaHCO3固体受热分解 2NaHCO3Δ

Na2CO3 + CO2↑+ H2O;

②Na2CO3受热不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 NaHCO3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填标号)。

A 俗称小苏打

B 难溶于水

C 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D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2)欲测定某 NaHCO3固体样品(只含 Na2CO3杂质且分布均匀)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将 5.0g 该样品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生成 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NaOH 溶液的 pH_____7(填“>”、“=”或“<”),用该溶液将生成的 CO2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上述 5.0g NaHCO3样品完全分解产生CO2的质量为_____ g,产生 H2O 的质量是_____ g。

③计算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答案】B >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1.1 0.45 84%

【解析】

【详解】

(1)A、俗称小苏打,正确;

B、难溶于水,错误;

C、可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正确

D、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正确。故填:B

(2)①NaOH 溶液为碱性溶液,则pH>7,用该溶液将生成的CO2完全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2NaOH = Na2CO3 + H2O,故填:>,CO2 + 2NaOH = Na2CO3 + H2O。

②由图中数据可知,样品完全分解产生CO2的质量为1.1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 H2O

的质量是5g-1.1g-3.45g=0.45g,故填:1.1,0.45。

③解:设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为 X。

Δ

32322

2NaHCO=Na CO+H O+CO

16844

x 1.1g

168x

=

44 1.1g

X = 4.2g

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4.2g

100%=84% 5.0g

?

答:该样品中 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一瓶CO2,验满后,将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发现没有变浑浊。兴趣小组对这个异常现象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

(1)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2)AgCl不溶于稀硝酸。

(提出猜想)Ⅰ.石灰水已完全变质Ⅱ.___________ Ⅲ.CO2中混有HCl

(实验方案)兴趣小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制取的气体CO2中混入了HCl,所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和___________。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一点)。

【答案】CO2过量,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CaCO3+2HCl=CaCl2+CO2↑+H2O 氯化镁没有产生白色沉淀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浓硫酸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没有干扰实验的气体成分

【解析】

【详解】

[提出猜想]根据题意,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可能由于石灰水已完全变质、CO2中混有HCl、也有可能是由于CO2过量,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而导致没有变浑浊。故填:CO2过量,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实验方案]兴趣组用原药品继续制取CO2,并进行探究。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故填:CaCO3+2HCl=CaCl2+CO2↑+H2O

(1)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镁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澄清石灰水中仍有氢氧化钙,因此猜想Ⅰ不成立。故填:氯化镁

(2)将少量CO2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没有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管二氧化碳的量是否过量,都不会产生沉淀,则证明猜想Ⅱ不成立。故填:没有产生白色沉淀

(3)将气体通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Ⅲ成立。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故填: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再将气体通入浓硫酸溶液中干燥。故填:浓硫酸

[拓展思考]回忆课本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后,同学们尝试用排水法收集一瓶CO2,倒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成功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没有干扰实验的气体成分。故填: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且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中没有干扰实验的气体成分

1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忘记加入指示剂,为探究反应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又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猜想一:溶质是CaCl2;猜想二:溶质是CaCl2和Ca(OH)2

猜想三: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猜想四:溶质是CaCl2、Ca(OH)2和HCl

(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______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

(交流反思)边巴同学认为,只用下列一种试剂______________(填序号),也可以得出上述猜想三成立。

①AgNO3②Fe2O3③NaOH

(拓展延伸)

(1)在判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倾倒猜想三的废液前,可向废液中加入足量_______________并过滤,才能使废液中的溶质只含有CaCl2。

【答案】CaCl2和HCl四氢氧化钙和氯化氢不能共存,会发生反应酚酞溶液不变红

Fe+2HCl=FeCl+H↑碳酸钙

有气泡产生②反应物是否过量

22

【解析】

【详解】

(1)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成分,有三种可能:第一、两种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生成物溶质氯化钙,第二、其中一种反应物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第三、另一种反应物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钙和氯化氢,故填写:CaCl2和HCl;

(2)猜想四不合理,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氢不能共存,会发生反应,故答案为:四,氢氧化钙和氯化氢不能共存,会发生反应;

(3)滴入酚酞溶液,结论为猜想二不成立,说明溶液中没有显碱性的物质,故现象为:酚酞溶液不变红,填写:酚酞溶液不变红;

(3)猜想三成立,说明溶液中溶质为CaCl2和HCl,当加入铁粉时,铁粉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填写:有气泡产生;

(4)①、猜想一、二、三种都有氯化钙,加入AgNO3后,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故不符合题意;

②、Fe2O3只与稀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猜想三有HCl,可以得出猜想三成立,故符合题意;

③、NaOH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得出猜想三成立,故不符合题意;

(5)判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故填写:反应物是否过量;

(6)实验二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H↑

22

(7)因猜想三中有氯化氢,倾倒猜想三的废液前,可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碳酸钙并过滤,使氯化氢转化为氯化钙,过滤掉多余的碳酸钙,才能使废液中的溶质只含有CaCl2,故填写:碳

酸钙。

【点睛】

该题为实验探究中的探究物质成分题,解题关键是:三种猜想的确定(生成物必须有,反应物只能过量一种),验证猜想时要找几种猜想中不同的物质验证,相同的物质不用验证。

1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完毕后,小亮同学在整理仪器时,将上述实验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成液缸中,发现混合后的废液仍然浑浊并显红色,于是引起了他的质疑和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混合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有哪些?

(作出猜想)他断定混合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并对是否含有其它碱性物质作出猜想:猜想Ⅰ:;猜想Ⅱ:

(实验验证)小亮认为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于是他对混合废液进行过滤,并取少量滤液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M是__________猜想Ⅱ不正确

N是__________猜想Ⅰ正确

(反思与交流)

验证完毕,小刚同学受到启发,于是他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进一步验证混合废液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他取一定最的滤液于试管中,然后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反应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数据可以得出混合废液中含有的碱性物质一定是_____

(拓展应用)为了把以上废液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_____。

【答案】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没有白色沉淀产生饱和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适量的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

【解析】

【详解】

(1)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呈中性,故会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故填: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乙实验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作出猜想]

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其反应后溶液为红色,故断定混合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验证]

猜想Ⅱ不正确,则加入碳酸钠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故M是碳酸钠;

猜想I成立,则加入饱和石灰水会产生白色沉淀,故N是饱和石灰水;

[反思与交流]

根据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反应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开始没有气体产生,后来又有气体产生,说明开始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来与碳酸钠反应,故混合废液中含有的碱性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