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机械振动及控制
船体振动试验规范

船体振动试验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船体振动测量的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海上和内河商船由推进装置和机械设备的激励所引起的船体与上层建筑中正常工作和居住场所的的稳态振动测量。
舰艇可参照执行。
2 试验目的测定船体振动特性,用于评价商船工作和居住场所的振动。
3 试验仪器、设备3.1 一般应选用多通道并能长期保存记录的电子测量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放大器、滤波器和记录器组成。
3.2 应具有较宽的频率范围和幅值线性,要满足被测部位的频率和幅值要求,并能适应船上温度、湿度和噪声等环境条件。
3.3 传感器安装要牢固,方向正确,导线走向和布置合理。
3.4 仪器的灵敏度、幅频特性、幅值线性必须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取得合格证证书方可使用。
3.5 在能满足测量要求前提下,可以使用单点测量的电子仪器或手持机械式测振仪。
4 试验条件4.1 水面保持平静,气象条件不应对测量值有较大的影响,一般应在3级海况以下。
4.2 水深不小于船舶吃水的5倍,离岸距离应不小于船宽的2.5倍,为测定营运船舶的振动级,测量也可在营运水域进行。
4.3 船舶应处于满载或压载状态,压载时尾吃水应确保螺旋桨全部浸没在水中。
测量时船舶应保持自由航行状态。
4.4 拖(推)船应在单船航行状态或带驳船航行状态下测量,内河船应在逆水或静水中测量。
4.5 船舶应保持稳定航向,操舵角应保持在±2o之内。
4.6 主机和其他机械装置应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多桨船应使各桨轴转速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
4.7 主机运行工况一般为额定转速和营运转速。
4.8 如有需要,个别机械装置可单独运行。
5 试验项目按如下的测量位置和方向进行振动测量。
5.1 船体尾部上(主)甲板纵中剖面尾端,方向:垂向、横向和纵向。
5.2 上层建筑5.2.1 驾驶甲板上,纵中剖面与前缘围壁的交点,方向:垂向、横向和纵向。
5.2.2 上(主)甲板上,纵中剖面与前缘围壁的交点,方向:垂向、横向和纵向。
5.3 生活舱室5.3.1 起居室中央部位,方向:垂向、横向和纵向。
轮船阻尼器的原理是什么

轮船阻尼器的原理是什么轮船阻尼器是一种用于减少轮船振动和减缓船体运动的装置。
它的原理是通过吸收和转化船体内部和外部的能量,降低船舶在波浪和风浪中的运动幅度,提高船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轮船阻尼器的原理。
首先,轮船阻尼器可以通过液体或气体的粘滞阻尼来减少船体振动。
液体或气体通过缓慢流动的方式,吸收并分散船体振动的能量,从而减少振动幅度。
当船体受到外部冲击或波浪的作用时,液体或气体阻尼器会根据船体的运动状态产生相应的压力差,使液体或气体通过孔隙流动,从而产生粘滞阻尼。
这种粘滞阻尼将船体振动所带来的能量转化为热能,使船体振动逐渐减弱,达到减震的效果。
其次,轮船阻尼器利用弹性材料的变形来减缓船体的运动。
当船体发生运动时,阻尼器内部的弹性材料会产生形变,这种形变可以吸收并储存船体振动的能量。
同时,弹性材料的恢复力也会逐渐释放能量,使船体振动逐渐减小。
这种弹性材料的变形特性使得轮船阻尼器能够在船舶运动过程中起到减震和减振的作用。
此外,轮船阻尼器还可以利用液压或电动机械系统来减少船体振动。
液压系统通过调节流体的流动和压力来实现阻尼效果。
当船体振动时,液压系统可以根据船体的运动状态自动调整油压和流量,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电动机械系统通过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扭矩来调节船体运动的频率和幅度,从而减少船体的振动。
此外,一些轮船阻尼器还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
根据船体的运动状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自适应阻尼器可以自动调整阻尼力和阻尼系数,以实现最佳的减震效果。
这种自适应性能能够提高船舶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综上所述,轮船阻尼器通过液体或气体的粘滞阻尼、弹性材料的变形、液压或电动机械系统的调节以及自适应功能来减少船体振动和减缓船体运动。
这些原理的应用使得轮船阻尼器能够有效地提高船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减少船体的振动幅度,为船员和乘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航行环境。
轮船阻尼器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对于提高船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检验中的常见机械故障及其处理措施

船舶检验中的常见机械故障及其处理措施摘要:随着水运和水上交通的迅速发展,这一现象也导致了造船工业的发展人们可以借船进行大规模参观,也可以成为有关部门在水上做作业的工具,使许多渔民能够在水上工作。
由于其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船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检查船舶至关重要。
关键词:船舶检验;船舶机械故障;处理措施;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海运领域也有了很大改进在运输过程中,水面运输和水面货物运输的情况有着广泛的发展范围。
这些方面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交通建设和经济建设。
其中,船舶检查非常重要,因为这一进程对于我国内陆河流的运输和航行以及各种海洋的运输和航行都非常重要和重要。
一、船舶机械的故障类型1.螺旋桨故障:船舶机械的动力系为螺旋桨。
一旦螺旋桨发生故障,将给船舶的运行速度和控制带来隐患。
一旦失控,将造成严重后果。
当螺旋桨分离甚至断裂时,船舶加速功率明显不足,加速后振动增大,船体不稳定。
螺旋桨失效是影响船舶安全的主要故障之一。
2.备用油泵缺失或配件不足。
为了控制造船成本,一些航运企业经常在电动舵机上使用一组油泵。
这使得船舶在紧急情况下转向更加困难,舵面不灵活,操作不便,不仅给船舶安全带来严重风险。
但同时,它也会损坏船舶的机械系统。
3.水故障和爆缸故障。
在试验过程中,船停了下来,在短途航行后又停了下来。
飞轮工作不正常。
发现水温超过100℃,需要对船舶进行检查。
检查船舶油管、进气管、活塞套,油路、喷油泵、进气管是否正常,螺旋桨是否缠结。
柴油机可拆卸进行维护。
长期使用会导致大量沉积物在车身间隙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塞和缸套会混合,这就是水破裂和气缸爆裂的问题。
必须定期清理间隙中的沉积物。
4.舱底管道故障:船舶在水上航行时,经常发生一系列舱底管道故障。
舱底管道故障通常有两个原因:(1)一些船舱没有舱底管道;(2)脱水管道的故障不仅会影响脱水检测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船舶运行安全和脱水系统的一系列故障。
船舶机舱辅机设备振动监测系统设计

第38卷第1期2021年2月江苏船舶JIANGSU SHIPVol.33No.1Feb.3221船舶机舱辅机设备振动监测系统设计王之民,陈松涛,胡祥平(镇江赛尔尼柯自动化有限公司,江苏镇江212002)摘要:针对传统振动检测方式无法第一时间检测到辅机设备异常振动的问题,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设计了振动状态采集模块,在Modbus协议的基础上结合WPF框架开发了上位软件,并结合《智能船舶规范》实现了对船舶辅机设备振动状态的实时监测。
经“中华复兴”号客滚船应用证明:该系统运行可靠,能够及时发现辅机设备异常振动并提供连续的振动数据存储,以便管理人员及时排除隐患。
关键词:振动监测;WPF框架;船舶辅机;健康管理中图分类号:U664.3文献标志码:ADOI:10.19646/ki.32-1230.3222323080引言船舶辅机设备运行工况为短时大功率、连续启 停或连续高速运行等,变工况和辅机设备所处的复杂工作环境共同加快了设备磨损,且自身产生并叠加船体振动,易导致设备故障。
如不及时排除隐患,将造成辅机设备不可逆的损坏,增加设备额外的维修费用⑴。
受制于国外价格高昂的振动监测系统,船东无法为船舶大面积装配在线式振动检测系统,更多采用手持式振动检测装置。
虽然手持式振动检测装置检测速度快且结果精确,但是完成众多设备的单次检测周期仍耗时较长。
此外,还因为周期性监测的原因,无法在第一时间检测到设备故障的发生。
本文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设计了振动状态采集模块。
该模块在ModUus协议的基础上结合WPF框架开发上位软件并根据振动烈度评价标准,实现对船舶辅机设备振动状态的实时监测,并能够及时监测到异常振动状态,从而避免了有害振动对辅机设备造成进一步损害。
1监控系统总体设计1.1系统功能要求收稿日期:2222-04-18基金项目:舱室辅机智能管控系统研制(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MC-021712-P02)作者简介:王之民(1988—),男,硕士,工程师,从事船舶集成自动化系统、智能船舶方面研究;陈松涛(1968—),男,高级工程师,从事船舶集成自动化系统、智能船舶方面研究;胡祥平(1994—),男,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智能船舶方面研究。
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摘要:船舶机械设备维修原则是以原样修复为主,排除故障、消除故障隐患,保持和恢复其战、技术性能,尽量本着节约的精神,节省修船费用和缩短修船时间。
及时准确地排除现有故障或根据某些物理状态、工作参数而事先判断出设备即将发生的故障并予以消除,这就要求轮机维护人员不断提升船舶维修保养技术水平,察觉机械设备故障征兆,从而分析故障原因,进而排除故障,对故障进行分类、总结并发现规律可较快地提升技能水平。
本文就在轮机维修中对船用柴油机常见故障、泵类振动故障、液压系统故障的经验总结,供学习交流。
关键词: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常见故障;排除方法1船用柴油机常见故障排除船用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时,伴随出现柴油机漏水、漏气、冒白烟、黑烟等现象,柴油机运行异常,出现烧焦味道,发出细微撞击声,水箱内温度升高,油和水进行了混合,燃料消耗量增加等。
以上这些问题即为柴油机出现机械故障的表征,船舶机械维修工作人员可依据感官判断柴油机的各种故障,初步查验,判断引发故障的原因,根据实际情况对故障处进行检修。
1.1柴油机故障诊断的原则检查船舶柴油机发生故障的表征,从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出发,全面判断引发设备故障的内因,从柴油机外表到设备内部依次进行检查,完成分阶段故障检测,切勿在未查找到故障原因的情况下擅自拆卸柴油机。
1.2柴油机故障实例分析与检查方法燃油路密封不严检查方法:1)低压油路出现密封问题:喷油泵处于松开的情况下进行手动操作泵油时,燃料中出现一定数量的气泡,这些气泡在手动操作压力的作用下能够进行排出,表示船舶柴油机输油泵的燃料输送口与喷油泵连接处的封闭位符合规定要求。
在这一情况下大气压力低于油压,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输油泵密封性差,只有少量的空气被吸入柴油机中,排查漏油位置,解除故障。
采用手油泵进行燃料抽取时,拧松喷油泵的放气螺丝钉,燃油内产生的大量气泡无法全部排干净,则表示柴油机油路充进了一部分的空气,气体经过油箱进入到输油泵的油路内。
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设计

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机械领域中,振动控制系统设计日益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设计是其中的重要一个分支,它是指通过不断地监测和调整系统参数,使其能够自动适应外界的振动环境,从而达到最优的振动控制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的。
一般来说,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三部分组成。
传感器负责获取振动信号,控制器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计算,并以此来调整执行器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系统的振动状态。
为了实现自适应控制,一般采用自适应算法来不断地调整控制器中的参数,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然而,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系统的建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振动系统进行精确的建模,并从中提取特征参数。
这些参数将作为自适应算法的输入,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控制效果。
因此,建模的准确性对于系统设计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次,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设计还面临着参数辨识的挑战。
参数辨识是指通过实验数据来估计系统的未知参数。
由于振动系统往往具有较为复杂的非线性特性,因此参数辨识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提高参数辨识的准确性,需要采用更加精确的方法,结合系统建模的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
除了挑战,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设计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工程领域中,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控制、飞机和船舶的振动控制、汽车悬挂系统等。
在这些应用中,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小振动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研究中,人们也提出了许多关于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设计的改进方法。
例如,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控制器中,通过网络的学习和训练来适应外界的振动环境。
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模糊逻辑的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通过将模糊控制理论应用于控制器中,来适应外界的振动环境。
船舶机械设备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分析

船舶机械设备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分析许多外界因素都能影响船舶的日常运行。
比如说,湿润的空气、水下因素以及强烈的海风等。
由于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控因素,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加大对船舶机械设备的维修力度和保养力度的重视力度,以增强船舶的抗干扰能力,降低海上外界因素的限制力度。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人员需要予以船舶机械设备的常见故障相应的重视,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排除这些故障因素,以使船舶正常运行。
标签:船舶;机械设备;故障1船舶机械设备故障成因及处理方法1.1柴油机拉缸与处理方法船舶行驶主要依靠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当柴油发动机发生故障时,船舶势必无法正常航行。
例如在船舶航行实验过程中出现柴油机故障情况,此时柴油机内部出现摩擦声,且出现转速下降直至停机情况。
观察时发现柴油机曲轴箱发生冒烟情况,冷却水以及排除气体出现温度大幅度提升,综合柴油机表现情况,可以判定柴油机发生了拉缸问题,且经过振动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
在对柴油机进行检查的环节中发现,摩擦表面润滑油油膜发生了损坏的情况,出现此类问题主要是因为金属直接熔化产生的,此情况可以通过油液分析法加以验证。
造成此情况的成因应当是润滑油存在质量问题,或可能是因为润滑油碱值相对较小影响的。
当然不排除船员错误操作管理不到位等因素,这些原因也可能造成船舶柴油机发生拉缸。
为此,妥善处理柴油机拉缸情况应当从几个方面予以加强:首先,应当确认使用的润滑油品牌与性能,确保柴油发动机工作条件与实际运行条件相符;其次,充分了解所有技术参数,确定符合柴油机需要的润滑油类型;再次,开启柴油机设备之前应当对设备进行预润滑,避免出现机械设备突然加速造成的负荷问题;最后,还应当在确保柴油机额定功率条件下,对柴油机之中冷却水以及润滑油等使用数据进行及时跟踪,防治出现由于高温造成的故障问题。
1.2螺旋桨叶断裂与处理方法船舶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船舶出现剧烈震动,此时轮机人员要降低航行速度,直到船舶振动情况获得缓解。
名词解释主动隔振

名词解释主动隔振主动隔振是一种机械振动控制技术,旨在减少或消除机械系统中的振动干扰。
它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抑制或隔离振动源,从而实现对机械系统的振动控制。
主动隔振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电子设备等领域,对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机械系统中,振动是不可避免的。
机械系统中的振动源可以是内部的,如发动机、电机、齿轮传动等;也可以是外部的,如道路不平整、风力等。
这些振动源会导致机械系统产生噪音、疲劳、损坏等问题,降低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主动隔振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算法,实时监测和响应机械系统的振动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来减少或消除振动。
具体来说,主动隔振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振动传感器:主动隔振系统需要安装振动传感器来实时监测机械系统的振动状态。
传感器可以采集机械系统的振动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2. 控制算法:主动隔振系统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来分析振动信号,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常用的控制算法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
3. 执行器:主动隔振系统需要安装执行器来实施控制策略。
执行器可以根据控制算法的输出信号,对机械系统施加力或扭矩,从而减少或消除振动。
4. 控制系统:主动隔振系统需要一个完善的控制系统来实现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算法之间的协调工作。
控制系统可以采用硬件控制器或软件控制器,实现对主动隔振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主动隔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改善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首先,主动隔振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机械系统的振动干扰,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精度。
其次,主动隔振技术可以降低机械系统的噪音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和人员健康。
此外,主动隔振技术还可以延长机械系统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
在航空航天领域,主动隔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等载具中。
通过减少飞行器在起飞、着陆和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可以提高飞行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
船舶机械振动及控制
对船舶的机械有害振动的控制措施主要有防振和减振两个方面,防振是指
在船舶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振动的容许标准而采取降低振动的措施,减振则是指
使营运船舶的振动下降到容许的标准。
防振措施和减振措施仅仅是对象的差异及处理的角度有些不同,其基本原
理是一样的,即:
(1)避免共振。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或激励频率防止共振的产生。
(2)减小激励力。进行动平衡或结构改型减小激励幅值。
(3)减小振动或激励力的传递。增加阻尼以防止吸收振动能量,装设减振
装置以达到减小幅值的目的。
一柴油机振动控制
柴油机时引起船体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之一,因此在船舶设计初期,选择什
么样的机型是至关重要的。在满足功率等指标的情况下,应注意选择具有较小
不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矩的柴油机做主机。柴油机的缸数越多,其一般平衡性就
越好。
(一)防止共振
选择主机时应配合螺旋桨考虑是否与船体发生低阶共振的可能性,尤其应
避免在主机常用转速下的低阶共振问题。在设计阶段,先计算船体总振动的几
个主要谐次的固有频率,以避免与柴油机和螺旋桨的各阶激励力共振。主机的
选型应与减速齿轮箱、螺旋桨在一起考虑,在改变主机营运转速较困难时,也
可改变变齿轮箱减速比或改变螺旋桨页数以达到改变激励频率的目的。
(二)减小激励力
对于存在外部不平衡力或者不平衡力矩柴油机,可以通过安装平衡补偿装
置来减小振动激励力。这是一种普遍应用的防止有害振动的措施。
2 / 6
平衡补偿装置是使偏心质量以与主机激励频率相同的转速旋转,产生补偿
力或者力矩以抵消柴油机的不平衡力,减少他们对振动的影响。按运转驱动方
式可将平衡器分为两大类:一是由电动机驱动,或称电动平衡器;二是由曲轴
驱动直接附装在主机上。按被平衡激励的形式又可以分为一次力矩平衡器、二
次力矩平衡器和组合平衡器。
电动平衡器一般安装在船体垂向振动振幅相当大的舵机底甲板上。
(三)减小振动传递
1,隔振器
对于不平衡的主机或辅机可以在机座下装设隔振器,以减小主机激励力对
船体的传递。
所要求的减震器应该柔软些,这通常只有对高速柴油机才能实现。
目前国内常用的减震器主要有橡胶减震器和金属弹簧减震器。
另外,钢丝网隔减震器在工程上的应用也得以发展。
2防振支撑
近代船用大型柴油机因采用长冲程和超长冲程,其机架横向振动是一个突
出问题,成为船体激励源振动之一。当横向振动比较大时,可在主机上部与船
舷左右侧间设横向防振支撑于船体连接。它通常能使机架横向振动减小50%以
上,固有频率提高5%~50%。
目前常用的防振支撑主要有机械式、摩擦式、液压式三种。
(1)机械式支撑
机械式支撑使主机的刚性得到明显的增加,机架的固有频率上升,下降。
但另一方面,机架的部分振动能量讲通过支撑传递至全体,有可能加剧船体的
振动。(2)摩擦式支撑
摩擦式支撑的断面形状为U型。
3 / 6
(3)液压式支撑
它由一个充满氮气的蓄能器,一个装压力表的节流阀,哥哥固定在船体上
装有差动活塞的减压缸及一根压杆组成。
另外,选择恰当的主机位置也能减小船体的振动。因为主机安装位置不
同,不平衡力和不平衡力矩做功也不同。
二螺旋桨振动控制
螺旋桨是激起船体振动的一个主要激励源,在设计尾型与螺旋桨时,除了
考虑快速之外,还必须考虑振动这一因素。减小螺旋桨的节流一般原理大致可
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改善伴流分布,使之尽可能均匀。在伴流分布以不可能
进一步改善时,则可改进螺旋桨设计,减小激励幅频。当上诉两者均达不到理
想时,则可在结构上采取措施,减小激励的传递和减小结构响应。
(一),改善伴流
1尾型设计
理论研究、模型试验和实船测试表明,螺旋桨盘面内伴流分布,对螺旋桨
激励起着重要作用,而船舶尾部线性对伴流场的形成由起着很大影响。设计尾
部线性时,应考虑使螺旋桨来流去去流顺畅,尽可能避免漩涡的形成,使伴流
尽可能均与。
V型呈“反曲”形并构成所谓整流穴,它改善了沿纵刨面线自上而下的水流方
向,使水流均称并降低桨盘面上部的伴流峰值。近年来对大量伴流均匀化研究
也表明,单桨船采用球形尾既能降低螺旋桨盘面内的最大伴流峰值,又能提高
盘面内的平均伴流值,因而它既能减小螺旋桨的激励又能提高船舶本身的效
率。
2加装尾鳍
安装导流管不仅可以提高螺旋桨(高载荷)的效率,而且由于导流管的存
在减小了斜流的影响,同时又能使导流管上下来流趋于均匀,因此将导致螺旋
桨的表面支撑力大大减小。
4 / 6
采用导流鳍能起到整流作用,使螺旋桨盘面内的伴流趋于均匀。
3控制去流角
去流角是船体纵剖面与后体水线的夹角,增加去流角会导致平均伴流的船
舶阻力增高,从而使螺旋桨的载荷加大。但是,只要去流角保持在30°之内,对
伴流分布的影响不大,可以得到较理想的伴流分布。
为保证光顺的水线,满载水线的去流角对单桨船一般不宜超过20°,否则伴
流便脱离船体表面在水流和船体间的空隙内停满了“死水”,对螺旋桨工作不
利。
(二)改进螺旋桨设计
1叶数
螺旋桨的设计应该注意避免引起空泡。一般来说,随着螺旋桨叶数的增
加,螺旋桨诱导的脉动压力有下降的趋势。
2侧斜
大侧斜螺旋桨可以减小螺旋桨轴承力和表面力。
3梢部卸载
螺旋桨就常规设计中,径向载荷分布,即径向环量分布都选择最佳环量分
布形式,以求最高的效率。串列螺旋桨可解决激励,从而减小船体的振动,实
船测试也证明其减振效果良好。(三)减小激励传递
1,调整间隙
螺旋桨与船体的间隙直接影响螺旋桨激励力的传递。保证间隙特别是适当
增大梢隙,将使螺旋桨的激励得到改善。
2,设置避振穴
对于浅水船因吃水小,梢隙难以满足要求时,可设置避振穴,主要作用是
利用橡皮膜及空气室吸收螺旋桨传来的脉动压力,以减小对船体的激励。
5 / 6
三设备的隔振
船舶机械如动力机械、发电机、空压机等,虽然功率范围、工作效率较差
甚大,但其本身均含有运动部件,他们在工作时产生激励。隔振就是在振源与
结构之间装设减振隔振,以减少振动的传递。
(一)隔振器的类型
1橡胶隔振器
橡胶隔振器可用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三向刚度可通过
结构予以调整,但对环境要求高、寿命有限。
2橡胶隔振器
橡胶振垫是一种表面有不同凸起的橡胶板,具有弹性,故有隔振功能。其
刚度由形状决定,如需减少刚度以降低系统的固有频率,可将两层或数层串联
使用。
3金属弹簧隔振器
金属弹簧隔振器的特点,只要是较低的隔振系统固有频率。此外,其特点
不受温度影响,适用温度范围宽,对环境影响不敏感,寿命长。(弹簧减震
器)
4钢丝网隔振器
钢丝网隔振器是一组特殊压制的钢丝网。由于钢丝网是不可压缩的,故这
种隔振器属硬性弹簧。其阻尼是由于隔振器的变形时在钢丝只之间产生摩擦形
成的。
5钢丝绳隔振器
钢丝绳隔振器是一种新型的纯金属隔振器。弹簧元件作用不同不锈钢丝绳
绕成,绳圈的上下两面有夹板夹住,夹板就作为隔振器上下的安装平面。
6隔振吊架
6 / 6
吊架可用金属作弹性元件,也可用橡胶或钢丝作阻尼元件。
主机加装隔振器后,为了保证柴油机的输出泛滥与螺旋桨轴之间有相对的
自由位移,在他们之间应安装弹性联轴器,并要求在轴向和径向有较大移位,
较大柔度和较小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