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思维驱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

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区位优势,

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进而把重

庆市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对重庆发

展提出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从全局谋划一域、以

一域服务全局”的大局意识的具体体现。作为“渝

东门户”的涪陵,其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两点”定位能否贯彻、“两地”目标能否实现。经济

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就要勇于革新,革新就是转变经

济发展模式。大数据全新的战略思维、经济模式为

涪陵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从大数

据视角切入,分析大数据时代这一技术革命对经济

发展模式的改变,通过发挥区位优势,推进涪陵区

域经济发展。

一、大数据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舞台

(一)信息获取的便捷度和及时性大幅提升

小数据时代,网络技术处于发展的萌芽期,计

算机硬件和网络终端价格昂贵,数据的存储方式单

一且可供存储的媒介稀少。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

的到来,网络终端走下神坛,民用、商用成为发展趋

势,数据也得以在电脑、手机等价格相对低廉的网

络终端进行交换。泛化的网络终端扮演着数据生

产和收集的角色,能够使网络经济的利益相关者更

加方便地获取信息,及时地了解掌握实时数据,信

息获取的便捷度和及时性大幅度提升。

(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大数据时代,经济通过缩小信息不对称程度来

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市场资源的有效分配。信

息对称程度与数据的流通速率正相关,数据流通率

越高,经济的利益相关者越容易获取数据,得到与

小数据时代相同量级数据所耗费的时间就越少,也

就是说,降低了时间成本。此外,数据的多元化及

全体数据可以使分析结果尽可能地符合实际情况,

减少了个体因素造成的认知偏差,可有效避免因经

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失误而带来的损失,进一步提

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三)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

托改善

发展的成果能否被共享是影响社会运行效率

的因素之一。早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时,习近平总书

记就提出了共享发展这一全新的理念,和创新、协

调、绿色、开放一起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数据时代因其高度开放性使得数据容易被共享,

并且信息获取的便捷和信息多元化也使整个社会

的运行处在一个数据生态体系中,高效率的数据分

享加快了社会发展进程,节约了社会资源,加快了

社会财富积累速度,逐步实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最

优。

二、涪陵经济发展与“两点”定位、“两地”“两

高”目标存在差距

(一)涪陵现有特色产业发展概况

1.种植业

(1)青菜头:2017年,“全区种植青菜头72.5万

亩、总产量159.6万吨”,[2]菜农人均纯收入在去年

2173.78元的基础上增长了476.5元,全区菜农销售

纯收入达到12.74亿元。

(2)晚熟龙眼:2017年,涪陵区主产龙眼的南沱

镇和珍溪镇种植面积约为2.2万多亩。

(3)涪陵白茶:预计到2020年,涪陵的同乐乡、

蔺市镇、马武镇、荔枝街道梓里片区等地的12个村

将建立1万余亩白茶生产基地。

大数据思维驱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鲍旭源

2.养殖业

(1)增福土鸡:2017年1月至9月期间,“整个增福乡出栏的增福土鸡超过了40万只,养殖户同比增收5000余元”。[4]

(2)涪陵黑猪:2017年涪陵土猪存栏在76万头左右,同比增长约0.75%;出栏超过41万头,同比增长1.62%;土猪肉产量约3.1万吨,同比增长3.12%。

(3)渝东黑山羊:2017年涪陵区渝东黑山羊母羊存栏基础量约为6000只,全年产黑山羊数量约为1.34万只。

(4)蚕桑养殖:2017年全年生产蚕种约5万张,栽桑100万株,改造低产桑园2000亩,发种8.2万张,产茧6万担。预计蚕桑养殖户户均售蚕收入约为8500万元,蚕桑综合利用收入约为6500万元,蚕业总收入约为1.5亿元,全年将生产白厂丝超过50吨,实现工业产值2500万元。[5]

3.旅游业

近年来,涪陵区全面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强力推进旅游品牌创建。武陵山大裂谷创建5A 级景区进入国家终验程序;816地下核工程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巴渝原乡”乡村旅游品牌全新推出。涪陵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35%。

(二)发展现状与“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不相协调

1.产业特色不明显—制约发挥“两点”定位整体来看,涪陵区最成功的品牌标签是榨菜,其他种类产品打出品牌的并不多。现阶段,涪陵地区的产业以实物销售为主,呈现出单纯追求“特产”标签的特点。事实上,特产并不等于特色。特产只能代表本地区独有或最好,并不代表最具本地特色。特色是要反映出某一地域独特的人文风貌、深厚的历史底蕴。但现阶段涪陵榨菜的实际情况是,历史底蕴成了肤浅的促销手段,抛开广告渲染,和其他地区的产品无异。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过度消费了消费者的情怀,本质上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产业特色不明显严重制约着涪陵地区实现贯通东西的“两点”定位。

2.产业链缺失—阻碍“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涪陵地区虽有国家的宏观经济规划,但由于山地众多、平原稀少,农村土地面积众多但分布不均,规模种植难以推广,没有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涪陵地区的产业链难以形成。缺乏产业链,使核心产业难以发展,由于投资市场预判风险过大,好的资源难以“真心落户”,即使通过丰厚条件引进来,也很难持续发展。产业链缺失与加快推进“内陆开放高地”的要求背道而驰。

3.产品种类单一—影响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思想限制了涪陵地区的多元化发展。大部分人谈及涪陵,首先想到的就是榨菜,很难说出更多的产品种类。一方面,产品种类单一在需求多元且竞争激烈的经济发展中,很难站稳脚跟;另一方面,产品种类单一却要在动荡的商战中维持市场份额,就会盲目扩大生产,过度消耗本地资源,与“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战略导向相违背,影响推进重庆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宏伟目标。

三、大数据视角助推涪陵经济创新发展(一)采取数据关联分析突出产业特色采取数据关联分析,深度挖掘涪陵地区的历史底蕴,把和某一产业所有的关联数据进行云分析,凭借关联出的内容制定产业文化营销策略,不仅能够突出涪陵地区的产业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涪陵区的旅游业发展,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

突出产业特色,可通过研究历史文献,了解民俗民情,真实还原历史中该产品的特色,必要时可以打造以该产业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涪陵区盛产榨菜,可以把青菜头制作成榨菜的古法以及发展过程解释清楚,通过真实再现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既说明了特色产业的生产方法,也传达出对历史的尊重。与此同时,借鉴电子商务的营销模式,广泛利用微博、微商、涪陵论坛等社交平台,线上宣传特色历史文化,突出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价值的传播,能够极大地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加了,政府的补贴政策也会增加,从而实现双赢。旅游参观者又能通过口碑效应,在不增加企业任何成本的前提下,做了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