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重庆市区域经济增长失调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重庆市区域经济增长失调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1. 6 17
第二 产业 占 G P的 比重% D
4.5 22
第 三产业 占 G P的比重% D
4.9 59

渝东北 渝东 南
2 .o 6 o 2 .4 6 6
3.5 45 3. 1 55
3.5 94 3.6 7 8
注: 数据 来源于{ 05 20 年重庆统计年鉴》 并经作者计算获得
(-)“ 圈两 翼 ” - 一 区域经 济增 长绝对 和相 对失 调现 状分 析 以人均 国 内生产 总值作 为测度 区域经 济增 长差 异 的主 体指标 , 用标 准差 ( ) s 和变 异 系数 ( 分 别衡 V)
维普资讯
重庆师 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 0 8年第 1期
重 庆 市 区域 经 济 增 长 失 调 的现 状 、 因及 对 策 成
杜 家

邓 正




( 重庆师范大 学
经 济与管理 学院 , 重庆
404 ) 0 07
摘 要 : 目前 , 重庆 市“ 圈两翼”区域经 济增长 出现 了明显 差异 , 现 出一种失调 的趋 势。本文从 “ 圈 一 表 一 两翼” 区域经 济增 长失调 的现状 出发 , 区域经 济增 长失调 的原 因进行 深入 剖析 , 对 并构 建相应 的 区域 经济增 长 协调机 制 , 对促进重庆 市“ 圈两翼” 一 经济 协调增 长具有重要 现 实意义。
G P 亿元 ) D(
1 9 .8 65 6
人均 G P 元 ) D(
15 9 1 37 .7
工农业总产值 ( 亿元 ) 均工农业 总产 值 ( ) 人 元
2 2 .6 7 5 5 13 3 O 5 2 .O

重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重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

重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引言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以期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重庆第三产业发展现状重庆市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

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据重庆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最新统计周期,重庆市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逐年提升。

从2015年到2019年,重庆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0.5%、42.0%、43.7%、45.2%和46.6%。

这表明重庆市的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

二、重庆第三产业发展差异分析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影响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差异的几个主要因素:1. 区域差异重庆市由市辖区和县级市组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市辖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较高,第三产业发展也较为成熟。

而一些县级市则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受限,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 产业结构差异重庆市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例如,市辖区的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达,而一些县级市则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 技术水平差异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重庆市一些先进的科技园区和创新型企业在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推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然而,一些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4. 教育水平差异教育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重庆市一些地区拥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培养了大量人才,为第三产业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2023年重庆市区域经济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重庆市区域经济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重庆市区域经济行业市场前景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的龙头城市,其区域经济也在持续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9年重庆GDP达到2.8万亿元,成为西部地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本文将从行业市场前景的角度,对重庆市的区域经济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制造业市场前景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优势的制造业城市之一,其装备制造、汽车、家电、钢铁等行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竞争力和优势。

尤其是在机床、电力设备、锅炉、物流设备等领域,重庆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产业集群。

未来几年,随着自主创新技术的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家政策对于制造业的大力扶持,重庆制造业市场前景广阔。

二、服务业市场前景重庆市的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日益增长。

作为重庆的“三大经济支柱”之一,重庆的服务业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重庆的服务业市场前景更加光明。

未来几年,重庆市的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等服务业领域将得到更为快速的发展,整个服务业市场规模和数量都将得到显著提升。

三、建筑业市场前景重庆市的城市化进程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成为了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未来几年,随着“两山”理念的深入推进,重庆市政府将会大力加强干净公共事业建设,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将进一步加强,大力挤压非法建设,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推动各方面城市建设进程,建设千年重庆新亮点。

四、生物医药市场前景生物医药作为重庆的新兴产业领域,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增长。

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生物医药市场前景及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几年,重庆将会加大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推进与国际水平接轨,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促进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综合来看,未来几年重庆市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强劲,并且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十分明显。

各行各业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这也对重庆基层的企业和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拥抱新时代带来的更多机遇和挑战。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3
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高新技 术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柱。
重庆市产业结构分析
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逐渐向多元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重庆市的传统产业如机械制造、汽车制造 等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集群效 应,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重庆市的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 物医药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 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市人均收入水平分析
人均收入持续增长
随着重庆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城乡差距缩小
重庆市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比较全国人均收入
将重庆市的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重庆市人均收入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逐渐缩小。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
01
环境保护
02
资源利用
重庆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 力,空气质量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
重庆市在资源利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需要加强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 方面的措施。
03
社会公平
重庆市在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 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 的权益和福利。
04
的影响。 • 城乡发展不平衡:重庆市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 2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 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强环境保Leabharlann 和治理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严格环保法规和 标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重庆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问题及思考重庆存在显著的高于全国水平的二元经济结构,二元结构严重影响了重庆经济发展,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发展过程呈二元性,行政体制调整、工业扩张能力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加剧了二元性。

加快二元经济的转换,应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标签:重庆经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1 重庆市经济结构现状及二元特征从历史上看,解放前重庆市的工业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解放后一方面在“三线”建设时期,由于行政因素移植了大批工业,奠定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国家工业基地的基础,机械、化工、冶金、食品和纺织工业实力较强,交通机械、仪器仪表、通用机械和常规兵器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重庆市地缘辽阔,广大的丘陵山区存在大量的传统农业经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重庆直辖后,传统农业经济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典型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并存的现象不但没有消失,而且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特征日显突出。

1.1 传统农业比重较大且发展滞后(1)在产值结构方面,重庆市传统农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大,且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8年重庆市农业产值比重为36.8%,高于全国8.7个百分点,1995年重庆市农业产值比重为25.9%,仍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在这将近20年的时间里,重庆市农业产值比重下降较慢,始终高于全国5-8个百分点。

从经济发展的规律来讲,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其相对规模应缩小、产值比重应下降。

1997年,重庆直辖后,农业产值比重才较快与全国水平接近,2001年时只高出全国1.47个百分点,但自身比重仍高达15.23%,2004年占GDP的比重为16.2%。

(2)从就业结构来看,农业就业劳动力转移缓慢、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8年重庆市就业人员在农业部门的占77.1%,比全国高6.6个百分点,1997年占57.2%,比全国高7.3个百分点,2000年占53.4%,仍比全国高3.3个百分点。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

都市发达经济圈正处在工业化中级向高 目前对中国区域 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 , 主要 不同阶段 , 级阶段 过渡 的时期 , 西经济 走廊则 处于工 业化 的 渝 有: 刘树成 等 (94 用加 权 变异 系数 , 用人 均 国 19 ) 使 民收入标准 差 指 标 , 计算 1 5 - 19 9 2 9 0年 三 大 地 带 初 级 阶段 , 三峡 库 区生 态经济 区则要 以 自己的特 色 20 ) 地 区差别 的变 化 , 结论 表 明三大地带 间 的差 异表 现 启 动工业 化 。胡 传东 等 (04 运 用 主成 分方 法 分
(9 6 计算 1 7 - 19 19 ) 9 8 9 4年 人 均 G P的变 异 系数 由于生产力 空 间布 局 的不 平衡 和 区县 的经 济 增长 D
[ 收稿 日期 ]09— 2 20 7— 2
[ 基金 项 目] 育部 2 0 教 07年度人文社科项 目( 7A 9 10 0 J 70 4 ) [ 作者简介 】 曹学明( 9 3一) 男, 西九 江人 ; 18 , 江 硕士研 究生 , 在西 南 大学学 习, 主要从 事城 乡统 筹 与协调 发 展
21 00年 2月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i dt Ju a o hn qn eh ooya dB s esU ie i ( oilS i n es E i on ) orl f og i T cnlg n ui s nvr t S a c e c n C g n sy
呈 19 ) 重庆 市作 为 中西部地 区唯一 的直辖 市 , 又是 全 降外 , 扩 大 之 势 。魏后 凯 (96 采 用 泰 勒 系 数 9 5 9 5年 国统 筹城 乡综 合配套 改革 的实验 区 , 在促 进 区域 协 计 算 1 8 - 19 间三大 地带 间的居 民人 均 收入

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分析报告

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分析报告

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报告旨在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旨在全面了解重庆市经济的概况、区域经济市场的特点以及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重庆市的经济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企业机构以及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促进重庆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报告希望通过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市场的繁荣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报告的布局和组织进行介绍,以及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重点。

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文章结构:本报告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本报告的概述、文章结构、目的和总结。

正文部分包括重庆市经济概况、区域经济市场分析和市场发展趋势三个子部分。

在重庆市经济概况中将对重庆市的经济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包括GDP、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数据和趋势分析;在区域经济市场分析中将对重庆市区域经济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各个区域的特点、产业布局等内容;在市场发展趋势部分将对未来市场发展的预测和趋势进行分析。

结论部分包括主要发现、建议和展望三个部分。

在主要发现部分将总结本报告中的重要发现和结论;在建议部分将提出针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发展的相关建议;在展望部分将对未来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发展的展望进行描述。

整篇报告将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展望,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全面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竞争格局和未来趋势。

通过对区域经济市场的分析,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业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推动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本报告还旨在为学术界和各界人士提供关于重庆市经济市场的全面资料,促进更深入的研究和交流。

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

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
收 稿 日期 :0 7 0 — 6 20 — 42
本文 以重 庆市 各 区 县为 基 本 的分 析 单 元 .用 20 ~ 00
20 0 5年 的连 续 时间序 列 数据 .数 据来 源 于历年 的重庆 统
作 者简 介 : 曾国平 (9 5 ) 男 , 15 一 , 重庆 市人 , 重庆 大学 贸 易与行 政 学 院教授 , 士生 导师 , 委书 记 , 硕 党 主要从 事 产业 经济 、 行政 管理 、 国际 贸易 研究 , 发表 论文 1 0 篇 , 0余 出版 主编 、 主编 的著 作 、 副 教材 3 O多本 ; 斌 (9 3 ) 男 , 庆 市人 , 沈 18一 , 重 重庆 大 学 贸易 与行政 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 从事 产业 经 济研究 。
但 是 .重 庆市 作为 具有 典 型城 乡 二元 经 济结 构 特征 的城市 , 区域 经 济 的非 均衡 发展 . 地理 空 问上 就形 成 其 在 了以 主城 地 区为 核 心 的城 市 发 达经 济 带 和 以 三峡 库 区 、 渝东 南少 数 民族 聚居 区 为主 的广 大农 村 为腹 地 的落 后 地 区 本文 认为 第 三产 业 在三 大经 济 区 的发展 与 重庆 市 区
三产 业人 均 增加 值 . 。l 分别 代 表全 市 在 时间 2和 时 间 1 、 , , 1的第 三产业 人 均增加 值
223 地域 单元 划分 与时 间序 列 ..
性进 行定 量 分析 和论 证 . 提 出相应 的对 策和 建议 。 并
2 重 庆 市第 三产 业发展 水 平地 区差 异 的分析 方法
Vo .6 N o4 11 、
Jl 2 0 u、 0 7
重庆 市第三产业发展 水平 的地 区差异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二级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阅教师时间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1、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的理论基础 (3)2.1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现状 (3)2.1.1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3)2.1.2国内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4)3、各区县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趋势分析 (6)3.1各区县经济差异的测定指标 (6)3.2各区县经济发展差异趋势分析 (7)4、主成分方法的简介 (9)4.1主成分分析概述 (9)4.2主成分分析方法 (9)5、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12)5.1指标的选取 (12)5.2主成分分析 (12)5.2.1确定主成分个数 (13)5.2.2确立主成分Fi的表达式 (14)5.2.3主成分综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4)5.3聚类分析 (16)6、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 (18)6.1消费、投资两大因素 (18)6.2自然地理因素 (18)6.3政策因素 (18)7、结论与建议 (20)7.1结论 (20)7.2缩小重庆市经济增长地区差异的政策建议 (20)7.2.1加强落后地区的政策扶持和创新体制机制 (20)7.2.2建立对口支援、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20)7.2.3引导人才、科技、资本的合理流动 (21)7.2.4扶持龙头产业和特色产业 (21)7.2.5建立和培育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22)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23)文献综述 (25)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

区域经济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本文根据1999—2009年数据,采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加权变异系数等方法来定量的测算重庆市各区县的经济差异发展趋势,再根据2009年40各区县的15个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从各区县综合打分得出重庆市内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通过对总体差异的各项指标的进一步分析,探究出重庆市各地区经济存在差异的原因,并相应提出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对策,以促进重庆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字:地区差异绝对差异相对差异主成分分析Abstract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terior in a unified country, some regions than in other regions have a faster growth rate, higher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reater economic strength, resulting in space developed regions and developed regions show the coexistence of pattern.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that affect the basic factor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al problem.According to 1999-2009 data, using range,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and the weight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ethod to the quantitative measure of Each District's economic disparities, according to 2009 in 15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40 economic indicators,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40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Chongq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osite score drawn from various districts of the county of Chongqing city,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overall difference through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indicators to explore the regional economy in Chongqing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and propose reducing regional economic gap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Key words: Regional differences Absolute difference Relative differenc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1、前言1.1研究背景经济增长在物质形态上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在价值形态上是指一定时间内国民收入的增加。

经济增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特定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现象。

由于不同区域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历史发展基础等众多方面具有差异的客观存在性。

因此,区域经济差异必然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适度的区域经济差异对宏观经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过度的区域经济差异会产生消极作用。

区域经济差异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但是,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

2007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这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1.2研究目的和意义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以丘陵、低山为主,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城。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地形起伏有致,立体感强。

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 又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实验区, 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重庆市直辖十年来, 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成就。

但是,长期面临着城乡差距明显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小马”拉“大车”一直是困扰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道难题。

然而, 重庆市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的直辖市,共有40个区县, 以重庆主城区特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区域, 涵盖了23个区县, 这一区域集中了全市近六成的人口, GDP 占全市总量的80%左右, 是重庆的经济主体和产业聚集区。

而以三峡库区为主的渝东北11个区县和渝东南6个区县,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制约和历史条件的影响, 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总量偏小、贫困人口集中, 还面临着长期落后与限制开发的双重压力。

重庆市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既要加快发展速度, 又要考虑各区县的协调发展和合理分工。

因此,准确分析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问题和积极寻求有效措施以保持适度平衡,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可以找出产生地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

这样有利于重庆市更直接、更清晰的开展经济建设;有利于重庆市更好、更快的发挥其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重庆市在经济发展中取长补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2、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

区域经济差异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中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已取得空前发展,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失衡现象也日益严重。

我国由基尼系数所反映出来的收入差距,总体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2.1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现状2.1.1国外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2.1.1.1地区差异的构成与分解近些年来,学术界开始运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对地区差异的构成与来源进行分解,以揭示引起地区差异变动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采用费景汉等人提出的方法,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二是采用加权变异系数方法,对地区差异的产业或部门构成进行分解;三是采用锡尔系数和广义熵指数,对地区差异的地理构成进行分解。

2.1.1.2区域收敛和发散理论近年来,不少学者从区域的内生增长和递增收益的角度研究区域之间的收敛与发散问题。

主要的研究成果是:(1)贝克尔(Becker,G. ) 、墨菲(Murphy,K. ) 和塔莫拉( Tamura,R. )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论证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他们在1990年共同发表的《人力资本、生育和经济增长》一文中认为,内生生育和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决定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收益率是其存量的递增函数。

当人力资本丰裕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就高于生育小孩的收益率,而当人力资本稀缺时,人力资本收益率就低于生育小孩的收益率。

对处于“马尔萨斯陷阱”(Malthusian Trap) 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父母的最优选择就是专门投资于小孩的数量而不是对小孩作任何人力资本的投资,因而生育率较高,经济增长滞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