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件

如何处理班级管理中的突发事件

上学期初二五玫有一个女孩子要辍学,班主作家访后得知,原来她的父亲去世了,因为这一变故,她自卑了起来,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像这样的突发事件往往事先难以预料,但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突发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八方面:

1.成员间的分歧。由于班内学生家庭状况、社会生活条件等客观因素不同,加之在性格、兴趣、能力、情绪等主观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他们对校内、班内以至社会上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情很难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思想见解上的不一致,意见或建议的差别,在班级活动中随时都可能表现出来。这种必然的反映,就是成员间的分歧。这些分歧,一开始可能是无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分歧也会逐步倾向有意性,如对丢失东西的态度会因人而异,对待打架斗殴也要看是谁和谁打。

2.财物失窃。丢失橡皮,掉支铅笔,已司空见惯;丢书、丢笔、丢笔记本不足为奇。丢自行车、丢钱、丢物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丢东西的人心理不平衡,如丢了自行车,又不敢向家里说,只好瞅准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3.同学早恋。早恋一般指人在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年龄及社会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发生的恋爱。同学早恋现象大多发生在中学生中间。中学阶段正处于青春期,青年人思想单纯,求知欲强,记忆力最佳,想象力丰富,易于接受新事物。有的同学不能珍惜这大好时光,听任青春意识的驱使和“爱神”的摆布,在卿卿我我的早恋中消耗大量的时间。有的同学试图把恋爱和学业统一起来,但到头来只能是一种徒劳和幻想。

4.家庭变故。家庭主要成员,由于突然病故或因意外事故造成死亡或伤残给缺乏承受力的学生形成了直接伤害;一些有钱或有权的父母违法违纪,被绳之以法,给家庭造成残缺,无端地给未成年地孩子戴上痛苦地枷锁;一些父母自我改造差,手脚不地道,偷蒙拐骗,锒铛入狱,给正在成长地孩子造成了心灵创伤……这些变故都是孩子的人生经历中从来没有过的。家庭变故给予学生情感伤害之大是难以想象的,给予学生经济生活的直接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5.打架斗殴。所谓打架斗殴,主要是指在校学生间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打斗事件。有校内班与班之间的矛盾白热化的争斗,有班内同学间矛盾化形成的打架吵闹,有校外因素参与下校内学生间的打斗等。

6.与教师顶撞。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在班会上,还是运动会大型集体活动中,由于教师对学生或事情本身缺乏全面了解,处理问题不注意场合,判断失当等原因;或者由于学生情绪烦躁,性格倔强,对问题理解偏激等因素,都容易引发或形成学生与教师顶撞的局面。

7.厌学辍学。在中学阶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对教师反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地现象。也有因怕班主任打骂、罚款而旷课地问题存在,这类事件对班集体建设的影响是较大的。

8.恶作剧。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突发事件,不但始料未及,而且使人非常难堪。这类事件我们把它看作恶作剧。不如,学生千方百计找难题,试图难倒老师,当堂要老师的好看;有的学生故意把一道题的某个条件去掉,让老师讲解,要老师难堪,如此等等。突发事件虽然其内容和形式各异,作为班主任在进行处理时,也有一定的原则来遵循。

1.了解情况、把握分寸的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一般都处在不冷静的状态中,从而会形成一种紧张的气氛。这种气氛常常会影响班主任的心理使班主任容易冲动和急于解决矛盾。由此使班主任忽视对事件成因和来龙去脉的认真了解,这样就难以把握处理事件的分寸,甚至会造成处理不当或处理失误。遵循了解问题把握分寸的原则,班主任在突发事件出现后,要即刻了解情况,认真分析,并把握处理的分寸,不能偏听偏主观臆测,或是只从现象来认识问题。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不要急于判定是非,而只要把矛盾暂时平息,再在进一步了解了详情后,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2.冷静沉着的原则。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出现很极端的情况,这时学生十分激动,集体也十分紧张,同学们十分关注班主任的态度和情绪。所以班主任在处理时,尽量做到态度积极而爱增不形于色。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使他们也养成临急不乱的作风。

3,诚恳亲切尊重学生的原则。处理事件时,比较常见的麻烦是学生与班主任不协调,甚至存有戒心,或是存有敌意。班主任在处理事件时,要用诚恳亲切的态度让学生感到温暖,这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条件,以保护学生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翻算老帐,不能孤立学生,更不能贬损挖苦,使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下的学生,感到失去了老师的信任,失去了班级集体。

4.教育大多数的原则。突发事件多半使比较孤立的事件,也多半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处理事件却要着眼于大多数,着眼于教育的效能。除了有某种隐私不宜在学生中公开的事件以外,多数的突发事件都是可以作为教育的内容的。班主任要借题发挥,从个别的事件中,让学生找处某种必然性,某种值得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某种问题的处理方法。不要就事论事,不要仅仅着眼于解决突发事件,更不能去掩盖矛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