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鉴于《药一》化学部分难度较大,为确保听课效果,网校建议化学基础薄弱的学员先行学习《药学基础知识(2016)课程讲座》;

学习内容及顺序如下:

第二部分第六章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第一专题有机化合物的划分和命名

第二专题官能团和特定组成的性质

第三专题取代基对药物性质的影响

第四专题药物的立体化学

第二部分第五章氧化与还原反应

药学专业知识(一)——涵盖了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及药理学的药学基础知识综合科目。

大纲要求——本科目要求在正确认识药物结构与构效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药物常用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和临床应用,药动学、药效学及药物体内过程;熟悉与药品质量管理直接相关的国家药品标准和药典的通则等内容;并能够运用药学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认识药物与疾病治疗的客观规律。

【学习思路】

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第一节药物与药物命名

一、药物的来源与分类

【药品概念】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品分类】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

(一)药物常见的化学结构及名称

1.脂肪烃环、芳烃环

2.杂环

①五元杂环

②六元杂环

③稠合杂环

④碱基

3.甾体

(二)常见的药物命名

——商品名、通用名、化学名

芬必得 = 布洛芬 = 2-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

1.药品的商品名

①药物最终产品(剂量剂型已确定)

②药物成分相同的药品,不同厂家(或国家),商品名也不同

③企业确定药品商品名,可进行注册和专利保护

④商品名不能暗示药物的疗效和用途,且应简易顺口

2.药品的通用名

概念——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名称。INN通常是指有活性的药物物质,而不是最终的药品,是药学和医务人员使用的共同名称。一个药物只有一个通用名,比商品名更方便。

原则——遵循WHO的原则,不能和已有的名称相同,也不能和商品名相似。

中国——《中国药品通用名称(CADN)》来自INN;音译、意译或音译和意译相结合,以音译为主;药典中使用。

3.药物的化学名

参考: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会(IUPAC)公布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中国化学会公布的“有机化学物质系统命名原则(1980年)”;美国化学文献(CA)。

命名原则:

①选定基本母体结构;

②规定母体的位次编排法;

③母体以外部分均为取代基;

④手性化合物规定立体或几何构型。

【药物的结构和命名举例】

药剂学——哪一章都很重要

>>1.2 药物剂型与制剂

>>3 药物固体制剂(片)、液体制剂(分散系统)与临床应用

>>4 药物灭菌制剂(注射)和其他制剂(气雾、栓)与临床应用

>>5 药物递送系统(DDS)(速释、缓控释、靶向)与临床应用

>>6 生物药剂学

>>9 药物的体内动力学过程

>>10.1 药品标准与药典

药物剂型与制剂

大纲

>>药物剂型与辅料

>>药物稳定性及有效期

>>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

>>药品包装与贮存

药物剂型与辅料

要点

·剂型的分类

·剂型的作用和重要性

·药用辅料分类、功能与一般质量要求

几个概念

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制剂: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

命名原则: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

方剂:按处方,为某一病人调制

药剂学: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

剂型的分类

>>按形态——制备工艺相近

·液:溶解、分散

·固:粉碎、混合

·半固体:熔化、研和气

>>按制法——浸出、无菌

>>按作用时间——速释、普通、缓释、控释

A:属于非经胃肠道给药的制剂是

A.维生素C片

B.西地碘含片

C.盐酸环丙沙星胶囊

D.布洛芬混悬滴剂

E.氯雷他定糖浆

『正确答案』B

>>按分散系统:分散相、分散介质

X:以非均匀分散体系构成的剂型包括

A.溶液型

B.高分子溶液型

C.溶胶剂

D.乳浊型

E.混悬型

『正确答案』CDE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剂型与给药途径相适应

>>变性:硫酸镁口服泻下,外用消炎、注射镇静>>变速:注射、吸入急救,丸剂、缓控释长效>>降低/消除不良反应:缓控释-血药浓度平稳>>靶向:脂质体、微球、微囊→浓集于肝、脾>>提高稳定性:固>液

>>影响疗效:制备工艺不同,影响药物释放

X: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A.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B.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C.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降低/消除不良反应

D.不影响疗效

E.可产生靶向作用

『正确答案』ABCE

药用辅料

处方中除主药以外的一切药用物料的统称

药用辅料的作用

药用辅料

两大应用原则

>>最低用量

>>无不良影响(降疗效、产毒副、干扰质量监控)分类:

>>按来源:天然、半合成、全合成

>>按作用与用途

>>按给药途径

药用辅料的一般质量要求

>>1通过:安全性评估

>>3符合:药用要求

残留溶剂

微生物限度/无菌

(注射用——热原/细菌内毒素、无菌)

>>3不影响:主药、其他辅料、制剂

>>3无:降疗效、产毒副、干扰质量监控

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

要点

·药物制剂稳定性及其变化

·制剂稳定化影响因素与稳定化方法

·药物稳定性实验方法

·药品有效期和t0.9

稳定性研究意义

通过稳定性试验

考察药物不同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线)下制剂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认识和预测制剂的稳定趋势

为制剂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的确定和有效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补充:药品质量特性

药品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1.有效性(效应程度)进销存:近效期预警

我国——痊愈、显效、有效

国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

2.安全性

3.稳定性——物理、化学、生物学(微生物污染)

4.均一性

不稳定性

>>化学:水解、氧化、还原、光解、异构化、聚合、脱羧

>>物理:混悬剂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分层、破裂,胶体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生物:内在-酶解

外部-微生物污染发霉腐败分解

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水解

>>酯类(内酯):酯健→醇+酸

盐酸普鲁卡因、硫酸阿托品

>>酰胺类(内酰胺):酰胺→酸+胺

例:青霉素头孢、氯霉素、巴比妥

>>其他:苷类、 V B

酯类酰胺易水解

卡因脱贫青梅干

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氧化

>>酚类(酚羟基):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水杨酸钠

>>烯醇类:V C

>>其他: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

V A、 V D

酚类烯醇易氧化

省吧费水没有B

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异构化

光学异构:左旋肾上腺素(外消旋化)毛果芸香碱(差向异构)

几何异构:VA

>>聚合:氨苄西林钠浓的水溶液、塞替哌>>脱羧:对氨基水杨酸钠

左旋毛果爱异构

岸边聚合对水脱

A:酚类药物易产生

A.水解反应

B.氧化反应

C.聚合反应

D.变旋反应

E.差向异构

『正确答案』B

维生素C降解的主要途径?

降解口诀!QIAN

酯类酰胺易水解

卡因脱贫青梅干

酚类烯醇易氧化

省吧费水没有B

左旋毛果爱异构

岸边聚合对水脱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处方因素

pH(H+、OH-催化水解)、广义酸碱催化(缓冲剂)、溶剂(苯巴比妥钠+丙二醇)、离子强度(无机盐)、表面活性剂(胶束屏障,吐温80+V D)、基质或赋形剂(乙酰水杨酸+滑石粉/硬脂酸)>>外界因素

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固体药物-液膜)、包装材料

QIAN 酸碱盐用三季温室光氧金宝财

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

·控制温度(抗生素、生物制品-无菌操作、冷冻干燥)

·控制水分及湿度

·遮光

·驱逐氧气(煮沸、通CO2、N2,真空包装)

·调节pH

·改变溶剂

·加入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

常用抗氧化剂

>>水溶性

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偏酸

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偏碱

V C、半胱氨酸(注射剂)

>>油溶性-V A、V D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二叔丁基对甲酚(BHT)/V E

金属离子络合剂

EDTA-2Na、酒石酸、枸橼酸

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

>>改进剂型与生产工艺

制成固体:青霉素粉针

制成微囊/包合物:V A、V C、硫酸亚铁;异丙嗪、苯佐卡因直接压片包衣:氯丙嗪、异丙嗪、对氨基水杨酸钠、V C

>>制成衍生物:盐类、酯类、酰胺类,前体药物

>>加入干燥剂:二氧化硅

>>改善包装

A:关于药品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A.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稳定性受湿度和水分影响,与pH值无关

B.药物的降解速度与离子强度无关

C.固体制剂的稳定性和赋形剂无关

D.药物的降解速度与溶剂无关

E.零级反应的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正确答案』E

A:对于易水解的药物制剂生产中原料的水分一般控制在

A.0.5%以下

B.1.0%以下

C.2.0%以下

D.3.0%以下

E.4.0%以下

『正确答案』B

X: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不包括

A.光线

B.湿度

C.广义酸碱

D.空气

E.金属离子

『正确答案』ABDE

A: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环境因素是

A.溶剂

B.pH

C.光线

D.离子强度

E.表面活性剂

『正确答案』C

X:关于药物氧化降解反应表述错误的是

A.维生素C的氧化降解反应与pH无关

B.维生素E可促进药物氧化降解反应

C.含有酯键、酰胺结构的药物极易氧化

D.金属离子可催化氧化反应

E.药物的氧化反应不受温度影响

『正确答案』ABCE

X:提高药物稳定性的方法有

A.对水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制成固体制剂

B.为防止药物因受环境中的氧气、光线影响,制成微囊包合物

C.对遇湿不稳定的药物,制成包衣制剂

D.对不稳定的有效成分,制成前体药物

E.对生物制品,制成冻干粉制剂

『正确答案』ABCDE

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

>>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

高温、高湿、强光,10天→筛选工艺、选择包材、确定贮存条件>>加速试验

化学动力学理论:含量降低与分解速度有关

6个月,预测稳定性

>>长期试验(留样观察法)

接近实际贮存条件下贮藏,1-2年,确定有效期!

A:不属于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的是

A.高湿试验

B.加速试验

C.随机试验

D.长期试验

E.高温试验

『正确答案』C

药品有效期

半衰期(药物降解50%所需的时间)

有效期(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有效期至XXXX年XX月

有效期至XXXX年XX月XX日

有效期至XXXX.XX.

有效期至XXXX/XX/XX

有效期若标注到日,应当为起算日期对应年月日的前一天,若标注到月,应当为起算月份对应年月的前一月。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与相互作用

要点

·配伍使用与配伍变化

·配伍禁忌及其类型

·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配伍禁忌的预防与处理

几个概念

配伍:在药品生产或临床用药过程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在一起。

配伍变化:药物配伍使用时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药理学(协同、拮抗、增加毒副)方面的变化。

配伍禁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药物配伍变化。

药物配伍目的

>>协同增效:复方阿司匹林片、复方降压片等

>>提高疗效,延缓或减少耐药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配伍、磺胺药+甲氧苄啶

>>拮抗,克服不良反应:吗啡+阿托品

>>预防或治疗合并症或多种疾病

配伍变化的类型

>>物理

溶解度改变(↓)、吸潮/潮解/液化/结块

粒径或分散状态改变

>>化学

化变口诀!QIAN

酸碱产气无休止

变色羟基遇铁盐

胃炎多痰安静躺

流感爆发吃点糖

浑浊沉淀药效无

A:下列不属于药物或制剂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是

A.光照下氨基比林与安乃近混合后快速变色

B.乳剂与其他制剂混用时乳粒变粗

C.两种药物混合后产生吸湿现象

D.溶解度改变有药物析出

E.生成低共熔混合物产生液化

『正确答案』A

A: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是

A.含酚羟基的药物遇铁盐后颜色变深

B.高锰酸钾与甘油混合研磨发生爆炸

C.乌洛托品与酸类药物配伍产生甲醛

D.氯霉素注射液与少量葡萄糖输液混合时产生沉淀

E.生物碱盐溶液遇鞣酸产生沉淀

『正确答案』 D

A.药物异构化、混悬剂结晶生长、片剂溶出速度改变

B.药物水解、结晶生长、颗粒结块

C.药物氧化、颗粒结块、溶出速度改变

D.药物溶解、乳液分层、片剂崩解度改变

E.药物水解、药物氧化、药物异构化

1.均属于药物制剂化学稳定性变化的是

2.均属于药物制剂物理稳定性变化的是

『正确答案』 E、D

X:属于药物制剂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有

A.结块

B.变色

C.产气

D.潮解

E.液化

『正确答案』ADE

X:下列配伍变化,属于化学配伍变化的是

A.水杨酸遇铁盐颜色变深

B.硫酸镁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产生沉淀

C.芳香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可使挥发油分离出来

D.维生素B12与维生素C混合制成溶液时,维生素B12效价显著降低

E.乌洛托品与酸性药物配伍产生甲醛

『正确答案』 ABDE

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详见7.5

第7章药效学

第五节药物相互作用

A.改变尿液pH,有利于药物代谢

B.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C.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D.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

E.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克服某些毒副作用

说明以下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

1.乙酰水杨酸与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联合使用

2.吗啡与阿托品联合使用

『正确答案』B、E

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输液的配伍禁忌

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

A:安定注射液与5%葡萄糖输液配伍时,析出沉淀的原因是

A.pH值改变

B.溶剂组成改变

C.离子作用

D.直接反应

E.盐析作用

『正确答案』 B

A.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B.给药途径的变化

C.适应症的变化

D.物理学的配伍变化

E.化学的配伍变化

1.将氯霉素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氯霉素从溶液中析出

2.多巴胺注射液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渐变成粉红色

3.异烟肼合用香豆素类药物抗凝血作用增强属于

『正确答案』DEA

X:一般注射剂和输液配伍应用时可能产生

A.由于pH的改变药物析出

B.药物的含量降低

C.引起溶血

D.使静脉乳剂破乳

E.输液剂中的氯化钠能使甘露醇从溶液中析出

『正确答案』ABCDE

配伍禁忌的预防

·肉眼观察有无变化现象

·测定注射液变化点pH

·稳定性实验:药物效价、含量降低≤10%(6h或24h)

·应用分析仪器:UV、TLC、GC、HPLC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实验

配伍变化的处理原则

·了解用药意图,发挥制剂应有的疗效,保证用药安全

·在审查处方发现疑问时,首先应该与相关医师联系,了解用药目的·配伍禁忌是相对的。

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

·改变贮存条件

·改变调配次序

·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

·调整溶液的pH值

·改变有效成分(替换药物)

·改变剂型

药品包装与贮存

要点

·药品包装及其作用

·常用包装材料的种类和质量要求

·药品储存和养护的基本要求

药品包装的作用

>>保护

阻隔、缓冲

>>方便应用

标签、说明书、内外包装标志(OTC专有标识)

便于取用和分剂量

>>商品宣传

药品包装材料的分类(使用方式、材料、形状)

>>I类: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塑料输液瓶/袋、固体或液体药用塑料瓶)

>>Ⅱ类:直接接触药品,经清洗后消毒灭菌(玻璃输液瓶、输液瓶胶塞、玻璃口服液瓶)>>Ⅲ类:其他(输液瓶铝盖、铝塑组合盖)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同学们考得一个好成绩,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史上最全的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 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 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 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 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证类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六)《本草纲目拾遗》:清代赵学敏,载药921,新增716种,创古本草收新药之最,完成第六次大总结。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能够减轻或消除 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 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回 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确立依据:1.药 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 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三、五味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50题含答案

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50题含答案 单选题 1、下列辅料中,可以用作栓剂油溶性基质的是 A巴西棕榈蜡 B尿素 C甘油明胶 D叔丁基羟基茴香醚 E羟苯乙酯 答案:D 可作为栓剂抗氧剂的有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没食子酸酯类等。 单选题 2、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无吸收过程,生物利用度为100%的给药途径是 A皮内注射 B皮下注射 C肌内注射 D静脉注射 E静脉滴注 答案:B

药物皮下注射的吸收较肌内注射慢,因皮下组织血管较少及血流速度比肌肉组织慢。一些需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可采用皮下注射,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 单选题 3、制备碘甘油时加入碘化钾的作用是 A苯扎溴铵 B液体石蜡 C苯甲酸 D聚乙二醇 E羟苯乙酯 答案:B 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状石蜡、油酸乙酯、乙酸乙酯等)。 单选题 4、痛风急性发作期应选择 A秋水仙碱 B别嘌醇 C苯溴马隆 D丙磺舒 E阿司匹林 答案:C

痛风急性发作期应选择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及水杨酸钠禁用)和秋水仙碱;别嘌醇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来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促尿酸排泄药有丙磺舒和苯溴马隆,苯溴马隆是苯并呋喃衍生物;长期应用秋水仙碱会产生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是严重中毒的前兆,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药。 单选题 5、某患者,男,58岁,肺癌晚期,为缓解疼痛医生开具吗啡控释片。关于吗啡控释片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可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患者用药顺应性 B血药浓度平稳,减少峰谷现象 C相对普通制剂价格高 D可减少用药总剂量 E可避免首过效应 答案:E 吗啡控释片是口服制剂,不能避免首过效应,只有不经胃肠道给药的缓控释制剂可以避免首过效应。 单选题 6、表示红外分光光度法的是 AUV BIR CHPLC DTLC EGC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二

第二节药物剂型与制剂 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一)制剂和剂型的概念 1.剂型的概念 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2.制剂的概念 药物制剂系指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根据制剂命名原则,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如维生素C片、阿莫西林胶囊、鱼肝油胶丸等。 凡按医师处方,专门为某一病人调制的并确切指明具体用法、用量的药剂称为方剂,方剂一般是在医院药房中调配制备的,研究方剂的调制理论、技术和应用科学称为调剂学。 (二)剂型的分类 形态、给药途径、分散系统、制法、作用时间 1.按形态学分类 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和气体剂型。 2.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口服给药虽然简单方便,但有些药物易受胃酸破坏或被肝脏代谢,引起生物利用度的问题,有些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包括:①注射给药;②皮肤给药;③口腔给药等;④鼻腔给药;⑤肺部给药;⑥眼部给药;⑦直肠、阴道和尿道给药等。 3.按分散体系分类 ①真溶液类。②胶体溶液类。③乳剂类。④混悬液类。⑤气体分散类:如气雾剂、喷雾剂等。⑥固体分散类: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等普通剂型。⑦微粒类:主要特点是粒径一般为微米级或纳米级,这类剂型能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等方面特征,是近年来大力研发的药物靶向剂型。 4.按制法分类 不常用。 5.按作用时间分类 根据剂型作用快慢,分为速释、普通和缓控释制剂等。 剂型分类: 形态:固、半固、液、气 给药途径:口服、注射、皮肤、口腔、鼻腔、肺部、眼部、直肠、阴道、尿道 分散系统:真溶液、胶体溶液、乳剂、混悬剂、气体分散类、固体分散类、微粒 制法 作用时间:速释、普通、缓控释

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总结.

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总结 第1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一、药物与药物命名 (一)药物来源与分类 药物主要包括化学合成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 (二)药物的结构与命名 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通用名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 二、药物剂型与制剂 (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1、制剂与剂型的概念 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制剂: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如维生素C片、阿莫西林胶囊、鱼肝油胶丸等。 药用辅料的作用:赋型、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3、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控制温度、调节pH、改变溶剂、控制水分及湿度、遮光、驱逐氧气、加入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改进剂型或生产工艺、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 4、药品有效期: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称为十分之一衰期,记作t0.9。 (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 1、配伍变化的类型 2、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溶剂组成改变、PH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直接反应、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的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 (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 药品包装的分类

三、药学专业知识 1、药物化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特征、与此相联系的理化性质、稳定性状况,药物进入体内后的生物效应、毒副作用及药物进入体内的生物转化等化学-生物学内容。 2、药剂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5个方面的内容。 3、药理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 4、药物分析学专业知识:主要研究化学药物的结构确认、质量研究与稳定性评价,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与标准制定,体内药物的检测方法研究与浓度监测及数据评价。 第2章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 一、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 (一)药物的溶解度、分配系数和渗透性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是在水相和脂相间经多次分配实现的,因此要求药物既具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根据药物溶解性和肠壁渗透性的不同组合将药物分为四类: 内吸收就取决于该因素。 (二)药物的酸碱性、解离度和pKa对药效的影响

202X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复习笔记(5).doc

202X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复习笔记(5) 为你整理了“202X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复习笔记(5)”,更多有关资讯本网站将持续更新。 202X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考试复习笔记(5) 药物作用的不良反应 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 副作用:药物本身固有的,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 急性毒性:用药后立即出现。多损害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 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后出现。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少数免疫反应异常患者,受某些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免疫异常反应。与毒性反应的区别:与剂量和疗程无关;与药理作用无关;不可预知。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因心内膜病变溃烂或脱落,又称溃疡性心内膜炎。此类心内膜炎起病急剧,症状迅猛而严重。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由毒力较强的化脓菌引起,其中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型链球菌,由肺炎球菌也可引起。此类心内膜炎多发生于正常心内膜上,多单独侵犯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很少受累。病变多发生在二尖瓣的心房面和主动脉瓣的心室面,这与血流冲击瓣膜发生机械性损伤有关。 二、病理变化

肉眼观,瓣膜闭锁缘处常形成较大的赘生物。赘生物呈灰黄*色或灰绿色,质地松软,易脱落形成带有细菌的栓子,引起某些器官的梗死和多发性小脓肿(败血性梗死)。严重者,可发生瓣膜破裂或穿孔和/或腱索断裂,可致急性心瓣膜关闭不全而猝死。 镜下,瓣膜溃疡底部组织坏死,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赘生物为血栓,其中混有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菌落及肉芽组织。 三、临床病理联系 近年来由于广泛应用抗生素,使本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但因瓣膜破坏严重,治愈后可形成大量瘢痕,可引起瓣膜口关闭和/或瓣膜口开放发生障碍,导致慢性心瓣膜病。

2019年最新药学专业知识二模拟与答案二

2019 年最新药学专业知识二模拟与答案二 单选题 1、仅在体内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是 A产生协同作用 B竞争性对抗 C减少吸收 D与其竞争结合血浆蛋白 E诱导肝药酶加速灭活,作用减弱 答案:E 双香豆素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药物合用,会诱导肝药酶加速灭活,进而使双香豆素抗凝血作用减弱。双香豆素与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合用,可增强其抗凝血作用。 单选题 2、主要用于耐氯喹的脑型疟的药物是 A吡喹酮 B 乙胺嗪 C甲硝唑 D 氯喹 E 阿苯达唑 答案:D 吡喹酮为广谱抗蠕虫药,对各种血吸虫、肺吸虫、肝片吸虫、姜片虫、囊虫和绦虫均有杀灭活性,对眼囊虫也有较好的活性。甲硝唑是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氯喹能杀灭红细胞内期的间日疟、三日疟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药效强大,能迅速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对恶性疟有根治作用,是控制 疟疾症状的首选药。阿苯达唑是治疗蛔虫病和鞭虫病的首选药。

单选题 3、耐氯喹的恶性疟虫株,首选 A氯喹 B青蒿素 C咯萘啶 D乙胺嘧啶 E 氯喹+伯氨喹 答案:E 对于间日疟和三日疟,目前氯喹和伯氨喹为首选药。前者杀灭红细胞内裂殖体,控制急性发作;后者可杀灭肝脏内无组织型裂殖体与血中配子体,防止复发与传播。 单选题 4、仅在体内有抗凝血作用的药物是 A产生协同作用 B 竞争性对抗 C减少吸收 D与其竞争结合血浆蛋白 E诱导肝药酶加速灭活,作用减弱 答案:E 双香豆素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药物合用,会诱导肝药酶加速灭活,进而使双香豆素抗凝血作用减弱。双香豆素与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合用,可增强其抗凝血作用。 单选题 5、可引起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的抗甲状腺药是 A卡比马唑片 B 复方碘口服液 C甲巯咪唑片 D 甲状腺片 E 丙硫氧嘧啶片 答案:E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药学重点知识总结

总论 一、中药的概念 1.“中药”:是指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一部分天然药及其加工品。 2.“草药”:实际也是中药的一部分。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占多数,所以历来就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3.“本草学”:人们习惯称记载中药的典籍为“本草学”。 中药分类: 天然药: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合成药、半合成药:有机药品类、 无机药品类、 生物制品类 二、中药学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中药学的内容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劳动创造了医药 中药的起源,是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 二、夏商周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酒剂、汤剂的发明和应用 《诗经》 《山海经》 三、封建社会中药学的全面发展 1.秦汉时期(公元前220年~公元264年)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本书载药365种,根据药物功效分为上、中、下品三类。 上品120种,当时认为有补益作用,无毒,可以久服的药物。

中品120种,能治病补虚,有毒或无毒,酌情使用的药物。 下品125种,能治病多毒,祛邪破积,不可久服的药物。 本书对中药学的贡献: (1)是按药物功效分类的创始。三品分类法。 (2)所载药物功效大多也都是行之有效的。如:麻黄治喘、常山截疟,黄连治痢、海藻疗瘿、苦楝子驱虫、当归调血、阿胶止血、乌头止痛、水银疗疥等等。 (3)将当时的用药经验,上升为理论。提出四气五味、配伍禁忌、“七情合和”在临床的应用规律。 (4)并介绍了中药的产地、采集、炮制、制剂、配伍、禁忌、服法等用药原则问题。 (5)书中介绍了水银、铅丹、雄黄的提炼在世界制药化学史上也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6)它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是我国最早的珍贵的药学文献,被奉为医药学的四大典籍著作之一,后世医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补充和发展。 2.两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65年~580年) 《本草经集注》梁代·陶弘景:载药730种 《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时代,雷敩,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 《抱扑子》:晋,葛洪,撰写了完整的炼丹著作。 3、隋唐时期(公元581年~907年) 《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经政府批准,由长孙无忌、李…T领衔编修,由苏敬实际负责。全收药844种,新增药物 114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4、宋金元时期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 ,全书 33卷,载药 1558种,较前增加 476种,附方3000余首。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的宝贵文献. 5、明代 《本草纲目》, 李时珍,该书共52卷,载药1892种,改绘药图1160幅,附方11096首,新增药物374种,本书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为16纲,60类。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十一毙考题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十一 1.有效成分:具备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化学成分。如麻黄碱、甘草皂苷、芦丁、大黄素。 2.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化学成分,如淀粉、树脂、叶绿素、蛋白质等。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相对性:某些过去被以为是无效成分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备新生物活性或药效。 鹧鸪氨酸(驱虫);天花粉蛋白(引产);茯苓多糖、猪苓多糖(抗肿瘤) 第一节绪论 三、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办法 (一)中药化学成分提取

1.浸渍法:常温,适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及含淀粉、黏液质、果胶较多中药。缺陷:时间长,效率低,易发霉,体积大。 3.煎煮法:必要以水为溶剂。 缺陷:对含挥发性和加热易破坏成分不合用。 4.回流提取法: 长处:效率较高 缺陷:不合用遇热易破坏成分,溶剂消耗大。 5.持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 长处:提取效率高,节约溶剂,操作简朴。

缺陷:不合用遇热破坏成分。 7.升华法:具备升华性成分。 如樟树中樟脑、茶叶中咖啡因。 8.超声提取法:运用超声波产生强烈空化效应和搅拌作用。 9.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最惯用CO2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物质。 长处:低温下提取,对热敏性成分特别合用。 缺陷:对极性大化合物提取效果较差,设备造价高。

(二)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与精制 1.依照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结晶及重结晶 原理:运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差别。 ①结晶条件结晶核心:选取适当溶剂。 ③溶剂选取 原则:依照相似相溶原则,即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难溶于非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相反。 a、不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映。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执业药师笔记整理

第二章处方调配 不合格处方: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 超常处方:无适应症用药、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 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机制相同药物的 用药不适宜处方:适应症不适宜的、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的、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的、 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的、用法用量不适宜的、重复给药的、 联合用药不适宜的、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其他用药不适宜的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相符的典型 非适应症用药流感、咳嗽——抗生素 1类手术切口——第三代头孢 肠球菌感染——克林霉素 非淋球菌泌尿道感染——大观霉素 超适应症用药黄连素——降糖 坦洛新——降压 阿托伐他汀钙——补钙 二甲双胍——非糖尿病患者减肥 黄体酮——输尿管结石 罗非昔布——结肠癌、直肠癌 撒网式用药轻度感染——使用抗菌谱广或最新的抗菌药物 “随意”无依据或不作抗菌药物敏感试验便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经验用药 盲目联合用药病因未明、单一抗菌药已能控制的感染、联合应用毒性较大药物、 “盲”、“合”大处方,盲目而无效果应用肿瘤辅助治疗药、一药多名 过度治疗用药滥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人血白蛋白、二磷酸果糖及肿瘤辅助药 “滥用”无治疗指征盲目补钙 剂型与疗效的典型 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脑水肿、颅内高压、青光眼 冲洗剂:经尿道作前列腺切除术 醋酸氯已定——水溶液、醇溶液:外用杀菌剂 栓剂:阴道炎、宫颈糜烂 硫酸镁——外敷:消除水肿 注射剂:降压、抗惊厥 口服:导泻50%、慢性胆囊炎33% 尿素——静滴:降低颅脑内压 外用:软化指(趾)甲甲板,抑制真菌治疗甲癣 皮肤病——急性期局部有红肿、水疱、糜烂:溶液剂湿敷 有渗液者:先用溶液剂湿敷,后用油剂 亚急性期红肿减轻,渗液减少: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 慢性期皮损增厚,苔藓样变:软膏剂、乳膏剂 皮试品种: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碘造影剂、局麻药、生药制品 青霉素钠(钾)注射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青霉素V钾片等,皮肤敏感试验的药物浓度均为500U/ml

推荐-20XX药一第一章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习题 精品

第1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一、最佳选择题 1、临床药理学研究实验分为 A、3期 B、4期 C、5期 D、6期 E、10期 2、地西泮(安定)注射液与5%葡萄糖输液配伍时,析出沉淀的原因是 A、pH改变 B、溶剂组成改变 C、离子作用 D、直接反应 E、盐析作用 3、易发生水解的药物为 A、酚类药物 B、烯醇类药物 C、杂环类药物 D、磺胺类药物 E、酯类与内酯类药物 4、氨苄青霉素在含乳酸钠的复方氯化钠输液中4小时后损失20%,是由于 A、溶剂组成改变引起 B、pH值改变 C、离子作用 D、配合量 E、混合顺序 5、下列属于药物化学配伍变化中复分解产生沉淀的是 A、溴化铵与利尿药配伍产生氨气 B、麝香草酚与薄荷脑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C、水杨酸钠在酸性药液中析出 D、高锰酸钾与甘油配伍发生爆炸 E、硫酸镁遇可溶性钙盐产生沉淀 6、一般药物的有效期是指 A、药物降解10%所需要的时间 B、药物降解30%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降解50%所需要的时间 D、药物降解70%所需要的时间 E、药物降解90%所需要的时间 7、下列表述药物剂型重要性错误的是 A、剂型决定药物的治疗作用 B、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C、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D、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 E、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8、下列不属于药剂学任务的是 A、新机械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B、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C、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D、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E、新原料药的研究与开发 二、配伍选择题 1、A. 化学合成药物B. 天然药物C. 生物技术药物D. 中成药E. 原料药 <1> 、通过化学方法得到的小分子药物为 A B C D E <2> 、抗体、疫苗和重组蛋白质药物属于 A B C D E 2、A.强氧化剂与蔗糖 B.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 C.异烟肼与乳糖

2018年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题

药学专业知识一练习题(408)答案见最后 单选题 1、半胱氨酸的衍生物是 A苯佐那酯 B乙酰半胱氨酸 C盐酸氨溴索 D羧甲司坦 E孟鲁司特 单选题 2、来源于天然植物,长期使用会产生骨髓抑制作用的抗痛风药物是 A丙磺舒 B苯溴马隆 C别嘌醇 D秋水仙碱 E盐酸赛庚啶 多选题 3、快速释放制剂不包括 A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型状态分散在载体材料中 B不够稳定,久贮会发生老化现象 C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D药物的分散状态好,稳定性高,易于久贮 E固体分散物不能进一步制成注射剂 单选题 4、下列具有肝药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有 A药物的吸收 B药物的分布 药物的代谢C.

D药物的排泄 E药物的转运 多选题 5、下列药物剂型中属于按分散系统分类的有 A注射给药剂型 B呼吸道给药剂型 C皮肤给药剂型 D黏膜给药剂型 E尿道给药剂型 单选题 6、下列关于单硝酸异山梨酯特点正确的是 A硝苯地平 B尼群地平 C尼莫地平 D氨氯地平 E尼卡地平 单选题 7、含手性中心,左旋体活性大于右旋体的药物是A磺胺甲噁唑 B诺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左氧氟沙星 E吡嗪酰胺 多选题 8、以下哪些药物在体内直接作用于DNA 长春新碱A. B塞替派 C白消安 D甲氨蝶呤 E顺铂

单选题 9、在药品含量测定中,精密称定照品10mg,精确到A溶质(1g或1ml)能在溶剂< 1ml中溶解 B溶质(1g或1ml)能在溶剂1~10ml中溶解 C溶质(1g或lml)能在溶剂10~30ml中溶解 D溶质(1g或1ml)能在溶剂30~100ml中溶解 E溶质(1g或1ml)能在溶剂100~1000ml中溶解 单选题 10、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最常用的样本是 A血液 B内脏 C唾液 D尿液 E毛发 单选题 11、上述药物中属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是 A沙丁胺醇 B噻托溴铵 C倍氯米松 D色甘酸钠 E氨茶碱 单选题. 12、半胱氨酸的衍生物是 A苯佐那酯 B乙酰半胱氨酸 C盐酸氨溴索 D羧甲司坦 E孟鲁司特 单选题 13、药物和生物大分子作用时,可逆的结合形式有A氯胺酮

执业药师考试2018年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笔记(10)

执业药师考试2018年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笔记(10) 每天复习一点点,不断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下面是为你收集的执 业药师考试2018年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笔记(10),供你参考学习,更 多资讯请关注出guo执业药师栏目。 1805年,德国药剂师Sertüner从阿片中分离出主要活性成分吗啡。 1923年Gulland and Robinson确定了吗啡的化学结构。 1952年Gazte and Tschudi完成了吗啡的全合成工作。为结构简化、化学修饰和合成镇痛药奠定了基础。 吗啡的化学结构包括5个稠合的环、5个手性中心,5个官能团。 其镇痛活性与立体结构密切相关,左旋体对任何疼痛都有效及多种生 理活性,右旋体不具有活性。 (一)吗啡的基本化学性质 1.吗啡具有酸碱两重性。 2.吗啡分子结构中,6、7、8-位含有烯丙醇结构,D环为二氢呋喃环,在酸性加热的条件下,脱水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阿扑吗啡,兴奋 中枢系统,具有催吐作用。 3.吗啡分子中的3-位含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化成伪吗啡(双吗啡)和N-氧化吗啡。伪吗啡毒性大,故吗啡应避光保存。 (二)吗啡的结构改造及构效关系 吗啡的分子结构中含有3个极性基团:3-位酚羟基、6-位的羟基和17-位的叔胺片断。结构改造出发点是提高分子的脂溶性。

1.3-位酚羟基烷基化,得到可待因(甲基吗啡)、乙基吗啡和苄基吗啡。活性降低。可待因的镇痛活性为吗啡的1/6-1/12,成瘾性小,可作为镇咳药。体外试验的活性仅为吗啡的千分之一,体内试验的活性为四分之一,表明可待因经代谢后,产生生理活性。如果将可待因直接注入中枢神经系统,则没有生理活性。表明3-位的酚羟基是必需的药效团。 2.6-位的羟基烷基化后,得到的系列衍生物镇痛活性增强,但毒副作用也增强。异可待因的活性是吗啡的5倍。6-位去羟基吗啡的活性与吗啡近似,说明6-位的羟基不是必需的药效团。 3.17位的叔胺是活性必需的,去除甲基,活性降低;季铵化无活性,可能与药物转运有关。N原子上甲基用乙、丙、丁基代替,活性降低。用烯丙基或环丙甲基代替,活性发生逆转,由激动剂转变成拮抗剂。是研究阿片受体的工具药和临床抢救药。在增大体积活性增强,如N-苯乙基吗啡的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4倍。 4.7、8-位的双键与活性无关。将7、8-位的双键还原及6-位的羟基氧化成酮,得到氢吗啡酮,活性是吗啡的8倍。在14位引入羟基,得到的羟吗啡酮,镇痛活性明显提高,表明14位的羟基的氢和17位的N形成氢键,减低了N的电荷密度,构象发生了改变,增强了与受体的作用力。 蒂巴因(Thebaine)是天然阿片的组成之一,具有镇痛作用和产生惊厥的副作用。利用蒂巴因的双烯结构,进行D-A反应,得到埃托啡(Etorphine),镇痛活性是吗啡的2千-1万倍。但治疗指数低,抑制呼

执业西药师题-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_0

执业西药师题-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1、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包括 A.主要药效学研究 B.一般药理学 C.药动学研究 D.毒理学研究 E.Ⅰ期临床试验 2、生物药剂学中研究的生物因素有 A.种族差异 B.性别差异 C.年龄差异 D.遗传因素 E.生理与病理条件的差异 3、下列关于制剂的正确表述是 A.制剂是指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B.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 C.同一种制剂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D.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E.红霉素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和红霉素粉针剂等均是药物制剂 4、有关药剂学概念的正确表述有 A.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制剂 B.药剂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合理应用 C.药剂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和制备工艺 D.药剂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 E.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 5、有关药品包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包装系指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 B.外包装选用不易破损的包装,以保证药品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C.非处方药药品标签上必须印有非处方药专有标识 D.Ⅱ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E.Ⅰ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并可以消毒灭菌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 6、药品包装的作用包括 A.阻隔作用

B.缓冲作用 C.标签作用 D.便于取用和分剂量 E.商品宣传 7、不适于与其他注射剂配伍的注射液有 A.血液 B.甘露醇 C.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 D.葡萄糖注射液 E.氯化钠注射液 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有 A.在含较多黏液质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量的醇后产生沉淀 B.散剂、颗粒剂在吸湿后又逐渐干燥而结块 C.混悬剂因久贮而发生颗粒粒径变大 D.维生素C与烟酰胺混合后产生橙红色固体 E.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时产生氨气 9、属于药物制剂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有 A.结块 B.变色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考点汇总【一】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考点汇总【一】 执业药师考试时间已经逐渐接近了,为了帮助考生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更好记忆知识点,下面由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考点汇总【一】”,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考点汇总【一】皮类中药别名 苦楝皮:为楝科植物苦楝的树皮或根皮。处方别名:楝皮、苦楝皮、苦楝根皮 紫荆皮:为木兰科植物盘柱南五味子的根皮。处方别名:子荆皮、紫荆皮、紫今皮、紫金皮 姜皮:为姜科植物姜的块茎皮。处方别名:姜皮、姜衣、生姜皮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处方别名:安石榴、酸石榴、石榴皮、丹若、若榴川槿皮:为锦葵科植物木槿的茎皮。处方别名:木槿皮、川槿皮、白槿皮、川荆皮 地枫皮:为木兰科植物地枫的树皮。处方别名:地枫、地枫皮、钻地风 扁豆衣:为豆科植物扁豆的种皮。处方别名:扁豆衣,扁豆皮、眉豆皮 绿豆衣: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皮。处方别名:绿豆衣,绿豆皮 大腹皮: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果皮。处方别名:大夫皮、大茯、大腹皮、槟榔皮、大腹毛、大腹绒、伏毛、腹毛、腹皮、槟榔毛、槟

榔衣、枣儿槟壳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考点【二】中药鉴定的取样规定 依据:《中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 取样规定: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鉴定用样品的原则 (1)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 (2)100——1000件,按5%取样; (3)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4)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5)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2、破碎或粉末装药材的取样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规定: (1)一般药材100——500g; (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个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存期至少一年。 2020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考点【三】中药的贮藏方法 1、中药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

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总结材料

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总结 第1章 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 一、 药物与药物命名 (一) 药物来源与分类 药物主要包括化学合成药物、来源于天然产物的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 (二) 药物的结构与命名 药物的名称包括药物的 通用名、化学名和商品名。通用名也称为国际非专利药品 名称(INN )。 二、 药物剂型与制剂 (一)药物剂型与辅料 1、 制剂与剂型的概念 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 剂型,简称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制剂: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一定规格并具有一定质量标准的具体品种, 简称制剂。制剂名=药物通用名+剂型名,如维生素C 片、阿莫西林胶囊、鱼肝油 胶丸等。 2、 剂型的分类 3、药用辅料 药用辅料的作用:赋型、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稳定性、提高药物疗效、 降低药物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增加病 人用药的顺应性。 药用辅料的分类 (二)药物稳定性及药品有效期 1、药物制剂稳定性变化

2、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3、药物制剂稳定化方法:控制温度、调节pH改变溶剂、控制水分及湿度、遮光、驱逐氧气、加入抗氧剂或金属离子络合剂、改进剂型或生产工艺、制备稳定的衍生物、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 4、药品有效期:对于药物降解,常用降解10%所需的时间,称为十分之一衰期, 记作t0.9。 (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和相互作用 1、配伍变化的类型 2、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溶剂组成改变、PH值改变、缓冲剂、离子作用、 直接反应、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的顺序、反应时间、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成分的纯度。 (四)药品的包装与贮存 药品包装的分类 三、药学专业知识

中药学笔记整理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的起源 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1.《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载药844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照法。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证类本草》,载药1558多种 5.《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1892种,集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6.《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载药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 7.《中华本草》成书于1999年,载药8980种。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中药材的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 第一节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第二节中药的采集 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决定,保护药物资源。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 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则; ①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⑤根和根茎类: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并指出“春宁宜早,秋宁宜晚”。 ⑥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根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含义: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炮制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半夏、乌头。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如生地制成熟地,生何首乌与制首乌等。 4.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5.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第二节炮制的方法 1.修治(修制) (1)纯净:保证药物质量。 (2)粉碎:便于煎煮、服用、制剂。 (3)切制:便于煎煮、炮制、制剂、干燥、贮藏、调剂称量。 2.水制洗,淋,泡,润,漂,水飞。 (1)润:便于切制。 (2)漂:去腥味、盐分、毒性成分。 (3)水飞:便于煎煮、制剂、服用。

2018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重点(第一章)

2018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 习重点(第一章) 的更新。 2018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一)《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 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奠定了本草学理论基础。 (二)《本草经集注》: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著,载药730种。在各论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 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三)《新修本草》:又称为《唐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共载药850种。 (四)《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该书图文对照,方药并收,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 (五)《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七)《中华本草》:当代。中药,民族药,包括藏药、蒙药、维药、傣药各1卷。含药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气之外,还有平性,寒热偏性不明显者。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所示作用: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作用。温热性药物,即表示其具有温里散寒、 补火助阳、回阳救逆等作用。 二、五味: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味。 确立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功能。 今药味确定,主以药效,参以口尝。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三)所示效用及临床应用 1.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2.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 3.酸:能收、能涩,生津、安蛔,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4.苦:能泄、能燥、能坚。(1)泄:①通泄,如大黄;②降泄,如苦杏仁;③清泄,如黄连。(2)燥指苦

药理学重点汇总笔记全

药理学一、名词解释: 1不良反应:对机体带来不适,痛苦或损害的反应。 2血浆半衰期:是指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表示药物消除速度的一种参数。 3选择性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多数药物吸收后,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性称为选择性。 4激动剂:药物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活性。它兴奋受体产生明显效应。 5拮抗剂: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较强,但无内在活性,故不产生效应,但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因而对抗或取消激动药的作用。 6部分激动剂:本类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较强,但只有弱的内在活性,能引起较弱的生理效应,较大剂量时,如与激动药同时存在,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7半数致死量(LD50):如以死亡为指标,则称为半数惊厥量或半数致死量。 8安全范围:有人用1%致死量与99%有效量的比值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称为药物的安全范围。 9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反之,则药物吸收差。10首关消除:口服某些药物时,在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粘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称首关消除。 12.首过效应:口服经门静脉进人肝脏的药物,在进人体循环前被代谢灭活或结合储存,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 11肝肠循环: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 12量效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靶部位的浓度成正相关,而后者决定于用药剂量或血中药物浓度,定量地分析与阐明两者间的变化规律称为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之间的规律性变化为量效关系。 13有效量:出现疗效的剂量。 14肝药酶诱导剂:是指有些药物长期使用后能加速肝药酶的合成并增强其活性,这类药物就称为肝药酶诱导剂。15最小有效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 随剂量的增加药物效应逐渐增强,出 现疗效的最小剂量称为最小有效量。 16耐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 后,病原体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17身体依赖性:是由反复用药造成 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产生一系 列痛苦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 18抑菌药:指仅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繁 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19首剂现象:即部分患者首次给予哌唑 嗪(2mg以上)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心悸、昏厥等。 20稳态浓度: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 律,如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药浓度 平稳上升,没有任何波动,约经5个 半衰期达到稳态浓度,此时给药速率 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其血药浓度称 为稳态浓度。 21反跳现象长期用药因减量太快或 骤然停药所致原病复发加重的现象。 22半数有效量:是指药物在一群动 物中引起半数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23二重感染:正常人体内的菌群处于 一种平衡共生状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 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乘 机在体内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 为二重感染。 2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 降低到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25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 26抗菌活性: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 微生物的能力称为抗菌活性 27钙拮抗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 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 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 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 官功能改变的药物。 28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 (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 比值,用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 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安全。 29替代疗法:用于补充身体内生理 剂量不足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慢 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脑垂体前叶 功能减退症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 30细菌耐药性:细菌耐药性是细菌 产生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现象,产生原 因是细菌在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 药和获得性耐药。 3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 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 来不适或痛苦。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药效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 用或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 生变化。 药动学:药动学是研究药物的吸收、分 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变化 规律。 药物: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在理论上,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 及细胞代谢的物质都属药物范畴。对药 物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 适应症、用法和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 符合有关规定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制剂:是药物经加工后制成便于病人使 用,能安全运输,贮存,又符合治疗要 求的剂型如片剂、注射剂、软膏等。 效能:药物所能达到的最大效应的能力 就是该药的效能,即最大效应。如再增 加药物剂量,效应不再进一步增强。 效价强度:产生相同效应的各个药物在 其达到一定治疗强度时所需要的剂量。 最小有效量:刚能引起效应的剂量称最 小有效量,亦称阈剂量。 半数有效量:能引起半数实验动物阳性 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 剂量。 对因治疗:应用药物消除致病原因的治 疗。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物。 对症治疗:应用药物来减轻或消灭疾病 症状的治疗。如发烧时的解热作用。 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 的无关的作用。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由于用药剂量过大而产生的 药物中毒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甚至 危及生命。可有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急 特殊毒性。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到 阈浓度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变态反应:人体对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反 应,与用药剂量无关。 选择性作用:治疗剂量的药物吸收入血 后,只对某个或几个器官组织产生明显 的作用,对其他器官组织作用很小或不 发生作用。 质反应:药物效应以阳性或阴性表示的 反应。 量反应:可以数量分级表示的药理效应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治疗指数:指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以 LD50/ED50的比值表示,此值越大越安 全。 安全范围:指ED95与LD5之间的距离。

等级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题50题

等级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题50题 单选题 1、气雾剂中可作抛射剂的是 A乙醇 B七氟丙烷 C聚山梨酯80 D维生素C E液状石蜡 答案:D 维生素C可作气雾剂的抗氧剂使用,故选D。 单选题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药物 A血液循环好、血流量大的器官与组织,药物分布快 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仍能透过血管壁向组织转运 C淋巴循环使药物避免肝脏首过效应 D血脑屏障不利于药物向脑组织转运 E药物制成微乳等剂型静脉注射后能够改变分布 答案:B

药物与蛋白质结合后,不能透过血管壁向组织转运,不能由肾小球滤过,也不能经肝脏代谢。只有游离型的药物分子才能从血液向组织转运,并在作用部位发挥药理作用。 单选题 3、与5α-葡萄糖苷酶有类似结构,临床用于降血糖的是 A米格列醇 B吡格列酮 C格列齐特 D二甲双胍 E瑞格列奈 答案:C 常用的磺酰脲类降糖药: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 单选题 4、某药物静脉注射时静注剂量为3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0m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20L B4ml C30L D4L E15L 答案:D 表观分布容积计算公式:V=X/C 式中,X为体内药物量,V是表观分布容积,C是血药浓度。

单选题 5、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或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A药物的分布 B物质的膜转运 C药物的吸收 D药物的代谢 E药物的排泄 答案:D 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称代谢。 单选题 6、下列关于老年人用药中,错误的是 A对药物的反应性与成人可有不同 B对某些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 C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D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与成人相同 E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反映在药效学和药动学上 答案:D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偿适应能力逐渐减退;对药物的代偿和排泄功能降低,对药物耐受性较差,故用药量一般应低于成年人的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