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2020年春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件: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 定“__一__个__中__心__,两个基本点”的基本 路线
历史必修③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过程
内容
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__怎__样__建__设__社__会__主__义__”
“南方谈话” 本质:解放___生__产__力___、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一、伟大的转折…………①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观点严重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2)1978年5月,掀起了关于_真__理__标__准___的讨论。 (3)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___实__事__求__是_的观点,号召 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成为建设___中__国__特__色__社__会__主__义_ 新理论的宣言书。
为什么邓小平能受到中国及世界人民的热爱?他对中国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 贡献呢?
返回导航
历史必修③ · 人教版
历史必修③ · 人教版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学习目标诠解
返回导航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重难透视
学法指导
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主要内 1.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对中
返回导航
历史必修③ · 人教版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①『点拨』 “两个凡是”的错误 (1)“两个凡是”利用了人民热爱领袖的淳朴感情,打着维护毛泽东的旗号, 对毛泽东的决策和指示盲目地执行,给党和国家的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2)“两个凡是”神化了领袖和领袖的决策,是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表现, 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返回导航
课件1: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2.毛泽东思想的地位
(1)精髓:群众路线,实事求是。 (2)实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3)实践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 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
3.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提出的背景。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 年,针对“两个凡是”, 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这成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 策,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道路。
的主题之间连线。
遵义会议
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Hale Waihona Puke 中共七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中共十二大
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解析 回顾所学知识作答,1934 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
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1945 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 的指导地位。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战 略决策。1982 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的理论。一一对应连线作答即可。
①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②确立毛泽东思想 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将科学发展 观写入党章
中共七大________;中共七届二中全会________;中共十 七大________。
答案 ②;①;④
(2011·上海文综)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多次重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3)(共41张PPT)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时间:1992年10月
内容:明确提出了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酝酿阶段: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2、国内形势:A.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
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B.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 与时俱进的新问题。
内 容: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本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 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核 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 质:执政为民
(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 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标准论(三个“有利于”)
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酝酿阶段: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体系完整: 中共十四大
时间: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
内容: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 党,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 革开放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 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 设搞上去。明确提出了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意义: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指导地位 ,标志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一次飞跃。我国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标志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6.18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同步课件(共34张)说课[ 高考]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6.18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同步课件(共34张)说课[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3bc847f650e2524de4187e07.png)
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 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 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 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 已经初步形成。
2.邓小平理论之内容
⑴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⑵ “一国两制”构想 ⑶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阐述
程
1.2001年在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 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2.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
容
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⑶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
人教版 历史必修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标要求: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 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 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新 时 期 的 理 论 探 索
(三)情感与价值观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活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 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该 课的学习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以及学习老一辈革命前辈的无 私奉献精神。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表格过程:
过程 1982年中共十二大 主要理论 特色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
2.邓小平理论之内容
⑴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⑵ “一国两制”构想 ⑶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阐述
程
1.2001年在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 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 2.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
容
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⑶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
人教版 历史必修三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标要求: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 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 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新 时 期 的 理 论 探 索
(三)情感与价值观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活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 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该 课的学习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以及学习老一辈革命前辈的无 私奉献精神。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提出。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表格过程:
过程 1982年中共十二大 主要理论 特色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
人教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ppt课件

“_两__个__凡__是_”的禁锢、促进了思想解放。
栏
目
(2)1978年底中共_十__一__届__三__中__全__会_召开。
链 接
①确立_解__放__思__想_、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社__会__主__义__现__代__化__建设。
(3)国际: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 的发展等。
课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
要
样建设党的理论问题,是21世纪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
旨
民族复兴的指导思想。
展。⑤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⑥战略步骤:分三步走战略。⑦领导核心:坚持中共
领导核心。⑧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
分子,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
栏 目
链
的统一战线。⑨祖国统一:一国两制。⑩经济体制:市场 接
经济体制。
(4)地位确立:1997年中共十__五__大____把邓小平理论确
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栏
目
3.意义: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链
代化建设。
接
温馨指引:南方谈话理论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思想认识的根本问题。
应用 思考
1.为什么说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和1992年南 方谈话是当代中国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1.了解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和基思想的内容,指出其地
位和作用。
栏 目
3.比较分析三大理论之间的异同。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一、邓小平理论
1.形成背景: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件汇总

3.评价:
(1)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___________。 (2)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 _________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
大旗帜。
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新变化。 与时俱进 (2)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 _________的新问题。 2.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 _________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 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探究讨论】 材料一 “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
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
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11
材料二
“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
4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十二大
中国特色
初级阶 段 一个中心
5
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 生产力
共同富裕
邓小平
市场经济体制
指导 思想
6
2.内容:
(1)对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_________的论述。 一国两制 (2)提出“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和平 与发展 (3)阐述了_____ _____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9
【警示钟】 “三个代表”的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 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 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能否从根本上 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
2018版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追忆邓小平】
1973年复 出
年 旅 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与刘伯承共事 法 13年) 杂志封面 勤 工 俭 学
1920
◆邓小平(1904--1997)的“三落三起” 1933年,由于毛泽东受排挤而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 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 文革爆发后被打倒。1973年,周恩来推荐下复出,是为 二落二起。 1976年再次被打倒。1977年复出,是为三落三起。
D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 1.背景 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 (1)“文革”结束后,两个“凡事”造成思想混乱;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2.内容
⑦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 刊》封面标题: 下一个中国: 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 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 喜欢的超级力量?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C
3、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体系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四大 D.“南方谈话”
D
4、下列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问题 B.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涉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D.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结晶
1995年5月
【追忆邓小平】
1973年复 出
年 旅 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 (与刘伯承共事 法 13年) 杂志封面 勤 工 俭 学
1920
◆邓小平(1904--1997)的“三落三起” 1933年,由于毛泽东受排挤而被解除党内职务。后被 王稼祥任命为政治局秘书,是为一落一起。 文革爆发后被打倒。1973年,周恩来推荐下复出,是为 二落二起。 1976年再次被打倒。1977年复出,是为三落三起。
D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 1.背景 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 (1)“文革”结束后,两个“凡事”造成思想混乱;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思想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2.内容
⑦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祖国统一问题上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邓小平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
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 刊》封面标题: 下一个中国: 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 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 喜欢的超级力量?
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
C.“两个凡是”问题
D.“以阶级斗争为纲”问题
C
3、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体系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四大 D.“南方谈话”
D
4、下列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问题 B.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涉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D.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结晶
1995年5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共30张PPT)

1987年
(2)内容:
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 了“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意义: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作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的创立者是邓小平,后 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根本 问题
内容
意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 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 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
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
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
各族人民的忠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
进。
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
(3)意义:改革开放揭开了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
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建国 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邓 小 平 理 论 的 形 成
1、中央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
2、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内容:
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 了“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3)意义:第一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作了系统概括。这个理论的创立者是邓小平,后 来被称为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大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根本 问题
内容
意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 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 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 民的生活水平
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
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
各族人民的忠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
进。
想路线,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
(3)意义:改革开放揭开了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
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建国 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 索 (1)(共30张PPT)
邓 小 平 理 论 的 形 成
1、中央工作会 议上的讲话
2、十一届三中全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精品
22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是
A、两个凡是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邓小平理论
2、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江泽民
3、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会
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意义 宣言书 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精品
14
(2)十四大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 的科学体系,提出用这一理论精武品装全党,肯定邓小平的重大贡15 献
(3) 十 五 大
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中国 共产党章程》,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精伟品大旗帜,明确回答了国际国内普遍16关 注的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政治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战略步骤 三步走战略
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依靠力量 祖国统一
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 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 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一国两制
解放思想 实事求精品是
18
第四目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 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 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伟大旗帜;是强大精神支柱。
精品
19
两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宣言书是指什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南方谈话”
精品
20
概念破解:
作了系统的概括
精品
12
第三目“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南方谈 话”
精品
13
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 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
扭转了
确立了
内容: 战略决策
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答案:C
精品
10
第二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一、中共十二大
到底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 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精品
21
思考探究: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精品
23
4、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体系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南方谈话”
5、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是 在中共十三大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6、两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精品
1
精品
2
精品
3
精品
4
精品
5
精品
6
精品
7
第一目“伟大转折的宣言书”
(1)“两个凡是”与“文化大革命”后的两 年徘徊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意义:否定了 “两个凡是”
(3)中央工作会议
讲平邓 话的小
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意义
冲破了“两个凡是” 的禁锢,开辟新时 期 道路、开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理论的宣精品言书 。 三中全会的指导思8 想
和
。
精品
24
•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 集中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 1~3卷中。1992年,江泽民在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邓小平 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 面。
精品
17
容邓 小 平 理 论 的 主 要 内
精髓
发展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 解放发展生产力 发展动力 改革 外部条件 和平与发展
内容: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这个基本理论,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
意义:
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精现品 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1
二、中共十三大
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
内 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容
第一次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精品
22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是
A、两个凡是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邓小平理论
2、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江泽民
3、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会
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意义 宣言书 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精品
14
(2)十四大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 的科学体系,提出用这一理论精武品装全党,肯定邓小平的重大贡15 献
(3) 十 五 大
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中国 共产党章程》,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精伟品大旗帜,明确回答了国际国内普遍16关 注的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政治保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战略步骤 三步走战略
党的领导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依靠力量 祖国统一
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 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 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一国两制
解放思想 实事求精品是
18
第四目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 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 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 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是伟大旗帜;是强大精神支柱。
精品
19
两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宣言书是指什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南方谈话”
精品
20
概念破解:
作了系统的概括
精品
12
第三目“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南方谈 话”
精品
13
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 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 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
扭转了
确立了
内容: 战略决策
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答案:C
精品
10
第二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一、中共十二大
到底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 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精品
21
思考探究: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精品
23
4、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体系的标志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南方谈话”
5、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是 在中共十三大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6、两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精品
1
精品
2
精品
3
精品
4
精品
5
精品
6
精品
7
第一目“伟大转折的宣言书”
(1)“两个凡是”与“文化大革命”后的两 年徘徊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意义:否定了 “两个凡是”
(3)中央工作会议
讲平邓 话的小
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意义
冲破了“两个凡是” 的禁锢,开辟新时 期 道路、开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理论的宣精品言书 。 三中全会的指导思8 想
和
。
精品
24
•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 集中体现在《邓小平文选》第 1~3卷中。1992年,江泽民在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邓小平 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 面。
精品
17
容邓 小 平 理 论 的 主 要 内
精髓
发展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 解放发展生产力 发展动力 改革 外部条件 和平与发展
内容: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这个基本理论,成为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
意义:
整个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精现品 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1
二、中共十三大
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
内 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
容
第一次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