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合集下载

中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中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

中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预防对策目的研究中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与预防对策。

方法将我院中西药联合应用产生不良反应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中西药的联合药物剂型分为4类:第一类:中药注射剂+西药注射剂;第二类:中药固体制剂+西药固体制剂;第三类:中药注射剂+西药固体制剂;第四类:西药注射液+中药固体制剂,分析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第一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3.33%,与第二类16.67%、第三类16.67%、第四类23.33%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中西医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关的预防对策,能使患者的治疗质量得以提升。

标签:中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在药物治疗中出现的非治疗所需的反应,包括毒性反应、心理副反应以及变态反应等[1]。

药品本身都会具有一定的毒性,在联合用药过程中更会对患者的自身情况提出更高的要求,若两药联合使用不当,则会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

当下国家对药品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还是不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出现,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就中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与预防对策问题进行分析,意在使中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进而使患者的治疗质量得以提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中西药联合应用产生不良反应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42例,男48例,年龄7~80岁,平均年龄(39.8±10.4)岁。

1.2方法通过对本组患者的相關资料以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2],将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同时将中西药的联合药物剂型分为4类:第一类:中药注射剂+西药注射剂;第二类:中药固体制剂+西药固体制剂;第三类:中药注射剂+西药固体制剂;第四类:西药注射液+中药固体制剂。

研究的9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探讨中西药联合应用是现代药物治疗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从药物的命名、用药原则、联合应用的好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药物的命名1、西药与中药在名称上的表达方式不同,西药多采用统一的化学名称,而中药的命名方法十分多样,每个方剂都有专有名称,因此在联合应用中必须要进行精准的药物命名和匹配。

2、在联合应用中,对于中药的命名需要标注清楚其学名、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及其含义。

3、对于西药来说,命名需要注明其化学名称、通用名称、商品名称等。

二、用药原则1、选择性联合:药物联合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联合,不同药物之间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因此需要选择药效相同、作用机制相似并具有协同增效的药物进行联合。

2、安全性: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药品评估和监测,确保联合应用后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3、适用症:联合应用需要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体质和心理因素,对于不同的患者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三、联合应用的好处1、提高疗效: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疾病的治愈和缓解,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疼痛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并增加治愈的概率,提高治疗效果。

2、减轻副作用: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由于联合应用可以降低单个药物的用药量,从而减轻了单个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3、适应症扩大: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扩大药物的适应症,缩短药物的治疗周期和提高治疗效果。

4、减少药物耐受性发生:药物联合应用能够减少药物耐受性的发生,加强药物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现代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但是在联合应用中需要注意安全性和效果的平衡,精准的药物命名和用药原则是联合应用的关键。

中西药联合用药的优势及风险分析

中西药联合用药的优势及风险分析

中西药联合用药的优势及风险分析摘要:随着医学不断发展,疾病临床治疗方案也得到合理优化改进,中西医联合用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疾病治疗当中,并体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中西药联用虽说可以实现中西药效互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然而若是中西药配伍出现问题,不仅无法发挥疾病治疗作用,甚至会产生一定毒副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基于此,下文针对中西药联用优势、联用风险及风险控制策略三个重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希望与同业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关键词:中西药联合用药;优势;风险分析引言疾病是人类的最大敌人,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与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困扰,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对疾病治疗效果给予了充分关注,随着随着中西医交流日益深入,中西药联用也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俗语说是药三分毒,中西药合理配伍,可以体现出药效互补、疗效提升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中西药物在药理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中西药联用也存在一定风险,要想确保中西药联用的安全有效性,最重要的是深入了解中西药配伍禁忌,以便保障中西药联用合理性。

1.中西药联合用药的优点1.1药物的互补性与协同效应中西医结合可增强疗效,显示出明显的协同治疗效应。

例如,青蒿素和磷酸伯喹联合使用,能降低疟疾的短期复发率,显示出较好的抗疟作用。

有关研究表明,“天智颗粒”和“多奈哌齐”联合使用,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化学药物,二者联合使用,既能抑制AChE,又能改善脑内代谢;中医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或替代疗法。

通过对抑郁治疗的临床跟踪发现,柴胡舒肝散具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若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应用,其疗效较单一化疗药物更佳。

除此之外,益气健脾方药在肿瘤化疗中的运用,能够显著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但也不是所有的联合用药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是要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地组合,才能发挥出联合用药的最大作用。

1.2减少副作用,拓宽应用领域只要配伍合理,中西医结合,就能使副作用减少到最小。

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性问题分析

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性问题分析

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性问题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性。

方法:对我所在的药店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相关管理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本次研究中从以下方面反应发生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问题:(1)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特点(协同增效、减低毒副作用、剂量的减少);(2)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的问题(吸收问题、影响分布、拮抗作用、代谢影响);(3)中西药联合使用的处方审核情况.结论:对中西药品联合使用的合理性问题进行分析,不仅能有效的提高联合使用药物的药效,还能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率。

【关键词】中西药品;联合;合理用药在中国有一句话是形容中药的药性“是药三分毒”,从这句话说明,中药还是具有毒副作用和不良发应的。

中医学虽然尽力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如今也形成了其完整的治疗体系。

自中医学中要以辨证施治为主要的原则,在应用药物的过程中,为首的是严格按照其科学的规律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并且遵从医嘱,能预防和减少中药毒副作用的发生。

中西药品联合使用是我国临床上治疗的方法和普遍的现象,我国中西医并存和中西药物共同使用也是我国医药的重要特点,中西药联合使用,不仅可以增加治疗的效率、缩短治疗的时间,特别是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能降低其药效,还能引起不良发应和副作用的发生[1]。

故中西药品联合使用和合理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将出现的问题分析如下:1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特点1.1协同增效在临床治疗中有很多中西药联合使用后,治疗效果出奇,还能呈现协同的作用,如黄柏和四环素以及呋哺唑酮治疗痢疾和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

1.2减低毒副作用西药虽然能提高治疗的效果,但是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若如适合的中药联合使用,不仅性能提高治疗疗效,还能明显减低毒副反应,特别针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能有效的减少因气阴两虚导致的不良反应。

中药通过炮制除增加治疗的疗效,还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是降低毒副作用,故科学的炮制中药,遵照医嘱进行煎服,是必须的炮制过程。

针对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分析

针对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分析

针对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情况分析目的:调查研究中成药与西药联用比例,并查找不合理联用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方法:对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所开具的21023例门诊处方进行回顾式调查分析。

结果:21023张处方中中成药联合西药处方共计7518张,约占总处方数的35.7%。

其中联用不合理处方数共计362张,占中成药联合西药处方数的 4.8%。

其中因不合理联用致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处方共计198张,占不合理联用药方的54.7%。

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不适、头痛失眠、血糖升高、损害肝肾功能等。

结论:中成药和西药联合应用比例以及不合理联用的比例相对较高,药物不合理联用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且会降低临床治疗效果。

故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严格审查用药处方对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处方;中成药;西药;不合理联用;不良反应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combination proportion,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find the unreasonable situation,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countermeasures. 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21023 case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of the research analysis to review. Results:of 21023 prescription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cription for a total of 7518 pieces,accounts for about 35.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rescription. Combination of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 for a total of 362,accounting for 4.8% of the number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prescription. Patients with adverse reactions due to any unreasonable combination of the prescription of a total of 198,accounting for 54.7% of the unreasonable combination prescription. Adverse reactions mainly gastrointestinal discomfort,headache,insomnia,high blood,damage the 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etc. Conclusion: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application proportion and unreasonable combination ratio is relatively high,irrational drug combination will lead to adverse reactions to patients,but also reduc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Therefore,raise the level of medical staff’s professional knowledge,strict censorship drug prescription to improve patients’ drug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words :the prescription;Chinese patent medicine;Western medicine;Unreasonable combination;Adverse reactions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愈趋广泛,因其具有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故多数患者认为将中成药与见效快的西药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1]。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问题的讨论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问题的讨论

关于中西药联合应用问题的讨论【摘要】一般来讲,中西药联用,与疗效的协同作用、互补和新增作用一样,不良反应也是增强、增多和增生等,这是作用与反作用共存的一般道理,所以,联用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中西药本身固有的、联用增强后显现的和新增的三类。

联用得当,不但可避免许多不良反应而且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配伍不当,则不但不能治病和康复保健,反而产生新的药源性疾病,引起多种副作用,严重的还会导致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关键词】疗效降低;配伍禁忌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疾病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此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中药的应用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实践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中西药的配伍禁忌在临床上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现从中西药配伍妨碍吸收而降低疗效和中西药物注射剂不能配伍两个方面讨论:1.下列中西药配伍可产生络合物妨碍吸收而降低疗效1.1含有鞣质的地榆、石榴皮、五倍子、大黄等中药以及麻仁丸、利胆片等中成药与某些西药制剂联用会使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与四环素类、红霉素等甙类,麻黄素、阿托品等生物碱以及亚铁盐制剂、碳酸氢钠制剂联用会产生沉淀,影响吸收。

1.2含有槲皮素的中药柴胡、桑叶、槐角及含有这些中药的制剂与含各种金属离子的西药合用会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1.3含有酸性药物的五昧子、女贞子等酸性中药与氧氧化铝、氨茶碱等碱性西药合用,与含有碱性药物的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碱性中药与胃蛋白酶合剂、乙酰水杨酸等酸性西药合用都会起中和反应,使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硼砂、海螵蛸、瓦楞子、皂角等碱性中药及其制剂与心得安、氯丙嗪、硫酸亚铁等联用会使其吸收降低,与奎宁、氯奎、强力霉素、新斯的明联用会使其从尿排出,促使血药浓度降低,与奎尼丁联用会导致排出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而引起中毒;碱性中药如硼砂、煅牡蛎等,使尿液酸化药等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中药西药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药西药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药西药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西药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旨在通过对中药西药联合应用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寻找中药西药联用在临床治疗中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指导性建议,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药西药联用积累经验。

二、研究背景传统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与此同时,西医药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日益完善。

因此,中西医药的结合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的一大趋势。

中药西药联用,就是指在合理的基础上,中药与现代西药的有机结合,以发挥两者的优势,加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优化治疗方案。

在目前临床实践中,中药西药联用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然而不同医生对于中药西药联用持不同的观点。

三、研究内容1. 中药西药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 中药西药联用的临床应用价值3. 中药西药联用的优势和不足分析4. 中药西药联用规范操作建议5. 中药西药联用的风险评估与安全性研究6. 中药西药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综述和规范化临床试验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中药西药联用的现状、临床应用价值、优势和不足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实地调研:对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中医中药和西医西药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中药西药联合应用的实际情况。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中药西药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综合总结和分析。

规范化临床试验: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设计规范化的临床试验,探讨中药西药联合应用在特定病种或症状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

五、研究预期1.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中药西药联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中的应用情况,发现中药西药联用的优势和不足。

2. 通过文献综述,总结国内外中药西药联用的临床应用价值和不良反应情况,为中药西药联用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 通过规范化临床试验,探讨中药西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为中药西药联用在特定病种或症状中的应用提供实践指导。

结合实际论述对中西药联用的现状-作用机理的认识

结合实际论述对中西药联用的现状-作用机理的认识

结合实际论述对中西药联用的现状\作用机理的认识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中西药联合运用的情况已日趋广泛。

中西药合用的效果正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1中西药联用现状现在的临床上,在应用中药时,首先是应用中医理论和诊断方法,对疾患进行辨病与辨证综合分析;其次是在辨病与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则与治法,并依法选用对证、对病或对症的药物组成方剂,进行整体治疗;最后达到调理人体,驱邪扶正,使人恢复健康之目的。

在应用西药时,首先是应用西医理论和诊断方法,对疾患进行辨病求因;其次是在辨病求因的基础上,制定治疗方案,选用对因对症的药物,进行专一治疗;最后达到祛除病邪,使人恢复健康之目的。

若将上述两种模式合二为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中西药联用,就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标本兼治。

中西药联用,在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均十分普遍,在许多基层医院已成临床用药的常规。

据北京市中医院的统计,该院应用汤剂为主并用西药的患者,占用汤剂患者的1363%;用中成药为主并用中成药的患者,占有中成药患者的247%;用西药为主并用中成药的患者,占用西药患者的5734%。

许多地、市尤其县级和县级以下医疗单位则比率更高。

究其原因,人们普遍认为,中药药性平和、安全,与西药合用可以增强疗效;有些患者求愈心切,看过中医,又看西医;有的医师求稳,用药是多多益善,中西医双保险。

这些都是目前中西药合用的主要因素。

但关键是在于如何深入开展中西药联合运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扬长避短,经济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西药物,这将是适合我国国情,有着广阔前景的研究课题。

中药在我国的运用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已积累起极其丰富的药物作用知识。

中药学产生、丰富和发展的全部历史表明,其主要内容如药物的产生、用药理论,药物选用等都体现着医药结合的整体观思想。

中药的合用强调辨证论治,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一张处方中的药物构成一个有机的功效整体,而不是简单地药症对号入座。

近年国内对于单味中药的药理研究有长足的进步,但不能脱离或取代传统的中医理论和辨证论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现状与问题的分析

目前我国已形成中医、西医两大医疗体系并 存的状况。由于中医药在临床上的良好治疗效果, 中药不仅中医医师在使用,而且西医医师也在使用,这种状况不仅在我国存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我国中药与西药联用 的情况几乎涵盖了临床治疗的各个领域。合理的中西药联用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发表。但不合理联用非但达不到 治疗目的,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重视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问题,充分发挥中西药合理配伍 的优势,避免不合理的中西药配伍,对于提高疗 效、降低毒副作用、正确评价中药的安全性,具 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现 状以及对文献资料的调查与分析,主要从以下4 个方面进行讨论。①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的状 况调查;②临床上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以及 可能出现的问题;③在中药制剂或保健品种非法 加入西药的现状与危害;④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 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提醒临床医生重视中西药 联合使用问题,安全合理用药。 1 中成药中合法添加西药的情况分析 按我国现行的药品审评体系以及药品标准, 经过研究并通过审批得到批准文号的中成药中, 有些也含有西药成分。我们对我国2000版药典及 中药部颁标准1~20册中收载的有关含有西药的 中成药的情况进行了收集整理。含西药的中成药 有200余种,其中所含的西药主要有8大类:①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中含有格列本脲;②解热药及 治疗感冒的中药中含有西药解热镇痛药、抗过敏 药、抗病毒药等;③止咳平喘中药中含有麻黄碱、 氯化铵、克仑特罗等;④降压药中含有氢氯噻嗪、 盐酸可乐定、芦丁;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药 中含有普鲁卡因、阿托品、次硝酸铋、硫糖铝等; ⑥含有抗生素;⑦含有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药物; ⑧外用药中含有水杨酸甲酯、普鲁卡因、氯苯那 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1]。此外有些按西药 审批的药品,也含有中药,并且名称也貌似中药, 如复方罗布麻片等。 2 中药与西药临床联合使用的情况分析 2·1 中药与西药临床联合使用情况 中药以及中成药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加了中药 与西药联合应用的机会,大多为合理的有益的联 用,但是也存在不合理使用问题。如李钟勇等[2] 对其所在医院门诊处方4207张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中西药联用处方1802张,中西药联用处方占 了42·38%,不合理用药8·51%。两种及两种以 上处方401张,占中西药联用处方总数的 22·25%。联用情况在内科、儿科、五官皮肤科、 外科中均存在,分别达到38·51%、30·41%、 18·65%和12·43%。其中以内科比例最高。中西 药联用两种及以上的处方也以内科为最高,达到 62·34%,其他科室分别为8·73%、14·96%和 14%。陈彪[3]对其所在医院门诊中西药房2006年 的305 243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西 药联合应用的处方中既有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联用, 也有治疗不同种疾病的中西药联用。涵盖了内科、 外科、妇科、儿科、急诊、中医、简易诊室等。 在他分析的处方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中西药成分 重复,此类情况主要是西药成分重复,如给患者 开了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如维C银翘片(已含 氯苯那敏),又给患者开西药为氯苯那敏片,西药 成分重复的患者有29人次,中药成分重复的有7 人次。西药成分重复的29人次中, 15人次为解 热镇痛类药物重复。从中可以看出医生对于含有 西药成分的中成药的成分不够了解,导致重复用 药。 2·2 中药与西药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2·2·1 中药与抗凝药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 如方 华等[4]报道了1例因东菱迪芙(巴曲酶注射液) 联合丹参、血塞通,应用5d,出现多浆膜腔出 血。患者女, 68岁,因“腔隙性脑梗死”开始给 予东菱迪芙5BU·d-1,隔日使用,共3次,同时 予“丹参30 mL·d-1+血塞通16 mL·d-1”,连 续使用5d。患者与家人交谈中突然意识不清,随 后发现血压测不出。经检查诊断为多浆膜腔出血。 本例患者没有外伤、心肌梗死溶栓、系统性红斑 狼疮、肾功能衰竭、结核病和肿瘤等疾病的证据 根据其检查指标以及临床症状判断,多浆膜腔出 血与药物的联合应用密切相关。 2·2·2 中成药与免疫抑制剂配伍引起的不良反应 吕慧怡报道了1例因服用六味地黄丸引起环孢 素血药浓度升高的病例。患者因肾移植术后5年 一直服用环孢素,硫唑嘌呤,泼尼松3联免疫抑 制药预防术后排异反应的发生,患者于半月前监 测环孢素血药浓度为165 ng·mL-1,并自述周身 不适,四肢乏力,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分别增加了 16%和23%,询问用药情况,患者服用六味地黄 丸1个月。停用六味地黄丸后复测血药浓度,在 应用原3联药剂量不变的条件下,测得血药浓度 在理想目标水平内[5]。说明此例环孢素血药浓度 升高与服用六味地黄丸有关。 2·2·3 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混用 虽然注射剂混合 后从外观性状以及含量等指标上看没有配伍禁忌 但是如果毒理学、药效学研究证明不宜配伍,则 临床应用时就应避免配伍。否则可能导致不良后 果。如颜春鲁等[6]的研究证明:灯盏花、穿琥宁 注射液与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及抗胆碱药物配伍 后澄明、pH值、吸收度无明显变化。但将配伍后 的中西药物用于小白鼠1周后,灯盏花注射液与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肾上腺素、多巴胺、山 莨菪碱、阿托品、纳洛酮混用后,发生了肝肾组 织学改变,表现为肝脏组织的点状坏死、片状坏 死、气球样变性,肾脏组织的近曲小管颗粒变性 等损害,存在明显的配伍禁忌。穿琥宁注射液与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肾上腺素、多巴胺、山 莨菪碱、阿托品、纳洛酮混用后,肝肾组织发生 了坏死变性现象。因此灯盏花、穿琥宁注射液应 避免与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肾上腺素、多巴 胺、山莨菪碱、阿托品、纳洛酮混用。 3 中成药、中药制剂与保健品中非法搀杂西药 的案例 有些不法分子打着“纯天然”“纯中药”的 旗号,在中药中非法加入西药,以达到非法牟利 的目的,这样做的后果不仅给患者造成了经济上 的损失,还可造成身体上以及心理上的伤害,而 且给中医药的声誉造成极大的损毁,因此必须依 法严惩。下面就相关的报道进行汇总以便在实际 工作中提高警惕,增强辨识假药的能力,同时提 醒医生和药师在分析患者用药出现的问题时,需 要详细询问其用药史。 3·1 减肥“中药”加入减肥西药药 1993年Vanherweghem JL等《柳叶刀》杂志 上报道了一组为了减肥而服用减肥药“苗条丸” (含芬氟拉明、安菲拉酮、波希鼠李皮、颠茄浸 膏、乙酰唑胺、防己、厚朴)导致105名女性患 者中有70人需要肾移植或做血透治疗。在该文中 第一次使用了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s nephrop- athy)这一名词。在这一案例中,除了防己含有 马兜铃酸外,西药的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然而 在随后的一系列报道中都忽略了其中的西药问题, 而统统归为中药,给中医药的声誉造成极大的不 良影响。 胡娟等随机抽查市场上销售的3种减肥药, 采用TLC及LC-MS联用技术定性鉴别, HPLC外 标法定量,结果检测到不同浓度的西布曲明[8]。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医院管理局发现,非 法商人利用与违禁西药或注册药物相近的化学衍 生物,掺入瘦身产品中以避过药检,但该类衍生 物比违禁西药危险,已有人因服食含衍生物纤体 产品后导致至少1人死亡, 1人肝衰竭, 1名中年 妇人服食此产品后诱发精神病,变成疯妇。在两 种禁用瘦身产品“健美素”(SupremeQuick Slim) 及“常青春”(EverYouth)中,检测出了含已禁 用的减肥药成分“氟苯丙胺”的衍生物“N-亚硝 基二乙基苯胺”, 3名市民因服用这两种瘦身产品 导致肝脏受损;其中1名因肝衰竭而须接受肝脏 移植手术。 3·2 非法加入抗菌药物 2001年震惊全国的“梅花K”黄柏胶囊致人 中毒案,原因是非法在黄柏胶囊中加入过期的四 环素,因脱水差向四环素的毒性导致上百人中毒, 其中有些人中毒后成植物人状态,有些人因中毒 导致智力损害。 3·3 降糖药或保健品中非法加入降糖药 不法分子向患者宣传纯植物药或纯中药,更 有甚者向患者宣传无需节食,无需控制饮食,误 导消费者,不仅使购买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 且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也给中医药的声誉造成 很大的不良影响。 2009年2月新疆喀什地区有两名患者在使用 了标识为广西平南制药厂生产的糖脂宁胶囊(批 号081101)后发生死亡,经药检部门检验,发现 是不法分子在“糖脂宁胶囊”中非法添加了西药 成分格列本脲,且每粒药最多的加了12·3mg的格 列本脲,如果按其用法用量计算格列本脲每天的 用量达110·7g,是格列本脲每天最大建议用量的 7·3倍,造成患者因低血糖休克死亡。 锺?元等,检查出12个生产企业19批样品 非法掺入不同的西药成分格列吡嗪、格列齐特、 格列本脲,涉及品种降糖宁胶囊、降糖胶囊、糖 尿乐胶囊、糖乐胶囊的降糖类中成药[7]。 此外在某些批号的玉盘消渴片、怡心唐宝降糖 宁胶囊、唐必康TM降糖宁胶囊、苦瓜口含片,唐 乐舒胶囊,一生唐乐舒胶囊,苦乐康胶囊,糖乐胶 囊、绿因唐平口含片、糖乐胶囊、降糖宁胶囊中发 现非法添加西药降糖成分,如格列本脲、格列齐 特、盐酸苯乙双胍、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3·4 壮阳药中非法加入西药枸橼酸西地那非 2005年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的药品质 量公告显示,有10个药品经营企业、6个医疗机 构的11个品种共17批次的药品为假冒药品,如 江门市济源堂药业有限公司销售的标识为“洛阳 远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04011713” 的“力补金秋胶囊”,而且该假冒药品含有枸橼 酸西地那非。2004年,广东省珠海市药监局对珠 海药品市场进行专项检查,发现“补肾丸”、“力 补金秋”、“藏秘补肾丸”、“藏绝顶”等均含有枸 橼酸西地那非。 3·5 非法加入抗癫痫的西药 治疗癫痫的“纯中药”偷偷添加了抗癫痫的 西药,如王丽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PLIA法检 测血药浓度,测定45例服用“纯中药”的癫痫患 儿,结果血清中检出1~5种常用抗癫痫西药,其 中苯巴比妥最多(42例),其次为卡马西平、丙 戊酸钠、苯妥英纳和氯硝西泮,有些已达中毒浓 度,这种现象给病人造成极大的诊疗困难、中毒 危险、心理创伤及经济损失[9]。 3·6 非法掺入利尿剂等西药 2008年3月在台湾治疗脚痛的中药丸中发现 非法掺入利尿剂等西药。 4 讨论 4·1 含西药成分中成药的合理用药问题 经过配伍研究并经正式审批的含西药成分中 成药,可以方便患者用药,免去患者为中药和西 药应一起服还是分开服之困挠,但如果忽略其中 所含西药成分,盲目加大用药剂量或同时服用含 有相同或相似成分的西药,可能导致疗效过强而 出现毒副作用。如因过量服用消渴丸导致低血糖 休克甚至死亡的事件已有发生。因此此类药品应 加强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