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院士讲解 西药、中药、保健品的区别
浅谈中西药区别

浅谈中、西药区别因为工作原因,有机会与中、西医临床专家接触,因此对中、西医区别,及中、西药各自优势,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西医、西药西医,就是指西方国家的医学.在现代社会里发展的西医学,该学科的完整名称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我理解其为:对抗医学,是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论,对身体异常指标进行纠正的过程.西药则指指现代医学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西药基本分类为有机化学药品,无机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成分明确,对人体作用机制清晰.看其说明书则有化学名、结构式,剂量比较精确.西药的研发思路,是通过对病症某个关键指标的进行分析,用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等试验方法,客观评价一个药物对该指标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应用到临床中进行相关治疗.例如:西医治疗,某病人出现腰背酸痛的症状,首先是进行相关检查,诊断是否为骨密度降低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如果确诊,对症给予能够调节骨代谢的相关药物,以升高骨密度.进行几个疗程治疗后复查骨密度指标,如果能够达到正常指标值,则可以判断为该病症已经治愈.后期再进行药物维持治疗,以保持骨密度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西药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症的治疗都是类似的思路.西药优点:1、药物作用机理清晰,对疗效指标改善作用确切.西药存在某些不足:1、针对于某项指标的改善,不能完全评价对身体整体机能作用.2、药物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为了排除安慰剂等干扰因素,严格规定了病例的入组要求,及合并药品的范围.该试验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出实际治疗中复杂状况.3、对于多病症的复杂、慢性病情,多种药物长期联合应用的情况下,虽然对单个指标有改善作用,但可能会导致新的药源性疾病,加重病情.二、中医、中药中药材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两个特点,一是,二是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目的是协助恢复人体的平衡,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因此中医的治疗重点是人体整体状况.类似于一棵植物叶子蔫啦,中医关注的重点是解决根出现的问题,认为只有根治好了,自然叶子也就好啦.如果用现代医学的术语解释,中医重点是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脏器功能及整体机能,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还是以病人腰背酸痛为例,中医大夫首先会四诊合参,判断证候,辨证施治,如果诊断为肝肾亏虚,则采用对应补益肝肾的药物进行治疗,待肝肾机能调节正常后,自然可以起到改善腰背酸痛症状的作用.而在中医治疗期间,骨密度等仪器检测指标只被作为参考.还有一些中、西医明显区别的例子:例1:某些中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根据西医理论完全无法解释,同种物质不能对人体产生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如果根据中医理论则完全符合,该药物通过改善人体免疫、脏器功能,把过高过低的状态都向身体机能平衡的方向调节,自然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作用.例2,中医大夫普遍比西医更加强调,病人需饮食清淡均衡,生活作息规律、调节心态等等.不是因为中医比西医有耐心,而是以上要求符合中医养生的理论,能够改善身体的免疫力及整体机能,因此被作为中医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医按照辨证施治的要求,针对个体进行治疗,多采用中药饮片配伍,煎制汤药服用的方法,以下简称为“汤药”.“汤药”的优点:1、符合辨证施治原则,不断调整处方,更符合个体差异情况,更有针对性.2、适合于复杂病的调理,通过机能改善,能够改善病人症状,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3、汤药的剂量普遍大于中成药,起效时间更快.“汤药”的缺点:1、中医因辨证施治等要求,使其传承学习的难度加大.因此中医比西医更依仗于大夫的个人能力.好中医非常稀缺.2、汤药应用中,对疗效评价多依靠于病人的自我主观感受.无法排除安慰剂效应,以及个体差异情况.降低了中药疗效的客观性.3、汤药服用量大,口感差,部分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用.4、汤药使用剂量大,加上大家普遍缺乏相应安全性意思,导致部分出现肝肾损伤的事件.强调:汤药长期服用中,朋友们一定要有安全意识,每三个月至少要检测一次肝肾功能,如果处方含有何首乌、马兜铃、、厚朴、粉防已、细辛等可能引发肝肾毒性的药物,至少每月检测一次肝肾功能.三、中成药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的精华.具有疗效确切、适应面广、服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个年销售额上亿的中成药品种,也从侧面证明了中成药的疗效及应用.再以病人腰背酸痛为例,如果被诊断为肝肾亏虚,可以选用具有补益肝肾、健骨作用的中成药,通过机体功能的改善,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慢性疾病治疗中,中成药更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更利于长期服用.中成药优点:1、符合中医理论,通过调节免疫及机体功能改善症状.对于病人主观症状方面改善明显.适合于老年性、复杂性疾病防治.2、相对于汤药,服用更加方便,易于接受.更适合于慢性病的预防治疗.3、因为适应面较广,可以开展大样本、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能够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严谨的验证.因此安全性较好.中成药的缺点:1、不能进行辨证施治.2、中成药因为基于中医理论,还是着重于整体机能调节,该类指标的客观评价体系,目前还不完善.相对西药而言,中成药临床疗效指标还在摸索建立过程中.3、大部分中成药对于客观疗效指标改善方面,不及西药明确.综上所述,我的观点:1、中医、西医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优势.不可能出现中西医结合这样的兼容状态.2、中药汤药因辨证施治的原因,无法与西药、中成药进行疗效对比.长期服用要高度关注安全性问题.3、中成药与西药进行疗效对比时,因理论基础不同,西药着重于客观指标的改善,中药着重于机能调节,目前很难采用同种指标比较,因此无法将中药与西药相互替代.4、中成药与西药的联用,目前具有一定临床可行性,两者在临床治疗中互为补充.但是验证中成药与西药是否具有协同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5、对于药企而言,如果已有某领域领先的中药品种,建议研发同领域的西药品种.因为中药与西药不能相互替代,不会影响公司现有品种的销售,还可利用现有销售渠道,节省推广成本.6、药企对中成药进行上市后研究时,建议将中、西药联合应用作为一个研究方向.。
钟南山权威讲解西药、中药、营养素的区别

钟南山权威讲解西药、中药、营养素的区别!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调理,营养重在修复,三个领域要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状况区别对待。
营养素和药物的区别:1 营养素是治本的,药物是治标的;2 营养素用来修补身体受损的组织,药物用来暂时控制疾病的症状,可能造成身体更严重的损伤;3 假设老鼠在墙上打了一个洞,药就是用来杀老鼠的,老鼠杀掉了,可洞还在,还会有新的老鼠来,那营养素就是用来补洞的;4 营养素针对所有人,药物只针对病人;5 营养素没有副作用,药物有副作用,用枪打老鼠时又给墙添了一些洞;6 营养素缓解压力,大部分药物造成压力;7 营养素提升免疫力,多数药物降低免疫力;8 营养素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药物却增加对营养的需求。
预防胜于治疗。
身体就像一台机器,每一天的均衡营养就是保养,不要等机器出现问题才去大修理,机器如此,身体也如此。
机器可以换,但生命只有一次,善待身体,珍惜生命!生命把握从健康意识自我觉醒开始!重视健康关注养生热爱生命。
听钟南山聊自己的衣食住行2015-06-30钟南山:生于193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
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70多岁的人,20岁的肌肉,身材健硕让人羡慕。
听钟南山聊自己的衣食住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自然”,像大自然的鸟儿一样作息,睡觉时让骨骼处于自然的状态……也许,这正是他在78岁的年龄仍保持年轻人的体型和肌肉,拥有“四十岁的身体,三十岁的心态”的秘诀所在吧。
自然作息:像鸟一样,天黑睡觉,天亮起床。
自然护颈:枕头低一点,让颈椎恢复自然状态。
自然饮食:不凭味道选择食物,而凭需要来选择。
自然工作:承担不了时不要硬撑,要懂得拒绝。
老人作息要像小鸟老年人作息应该恢复到自然天性,就像鸟一样,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床。
所以我赞成早睡早起,从晚上11点半睡到早晨7点,7个半钟头,再加上中午有半个小时的休息,这样每天能够保证8小时睡眠。
即使周六、周日,由于都有工作,也是保证这样的作息。
医药学中的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医药学中的中药与西药的区别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医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医学在实践中已经出现了许多极为有效的治疗药物,中药和西药就是医学中最为重要的两大类药物。
它们在成分、功效、使用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因此,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识别其特点,掌握其规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中药和西药两方面,来解释中药与西药的区别。
1. 成分不同中药多源于天然中草药或者其他植物、动物的成分,比如枸杞,桂圆以及人参等等。
而西药则主要是人工合成出来的化学物质。
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因此中药是难以被分析出其结构的。
而西药则可以通过逆转合成的方法,来分析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确定其成分。
2. 对人体的作用不同中药多是温和的,其针对病患,不仅治标,还要治本,而且它的副作用相对比较少,皮肤排解也较好。
而西药则会立极短的时间内把药物分解,通过血流被吸收。
不过西药存在着副作用,比如胃肠道功能障碍,个体反应等问题。
3. 使用范围不同中药对治疗慢性疾病或者疑难杂症可以起到特别好的作用,对于一下长期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失眠、膝关节炎、失聪、慢性胃炎等等。
而西药则对化学药物过敏进行疾病治疗、治疗急危重症方面有着非常好的应用。
4. 口服/外用方式不同中药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两种方法都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而且外用方式更为安全。
而西药一般都采用口服或者注射,比较少在外用方面使用。
5. 单一或者复方方面不同中药通常以复方为主, 药物的组合多达十几种,相互作用使其能够针对更多疾病,并可以调配。
而西药则为单一成分或者成份相近的一类药物,因此,药效的疗效也一般来说比较单薄。
总之,中药和西药在药物的成分、功效、使用范围、途径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对于药物的治疗和预防方面有不同的应用。
因此,在选择药物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个人的状况和疾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中药保健药品

中药保健药品中药保健药品是指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取中草药并加工成药品形式,用于预防和改善人体健康的药品。
中药保健药品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千百年来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广泛应用于中华民族的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中。
以下将就中药保健药品的特点、功效以及其与西药的区别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药保健药品的特点中药保健药品与西药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源于自然:中药保健药品主要以中草药为基础,其药材都是天然植物或动物的组织,如根、茎、叶、花等。
相比之下,西药大多是化学合成物,虽然在疾病治疗上有一定效果,但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2.综合调理:中药保健药品采用综合方剂,通常由多种中草药组成。
这些方剂会根据人体情况的不同进行调理,既能辨证施治,又能综合调理体内的多个方面。
而西药则更多地关注治疗某一特定疾病,不能全面调理。
3.平和温和:中药保健药品重视平衡和谐,追求身体系统的平稳运行。
中药药理作用相对较为温和,对身体的刺激较小,因此长期使用对于身体的负担相对较小。
而西药则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用药剂量大、作用迅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压力。
二、中药保健药品的功效中药保健药品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功效。
1.强身健体:中药保健药品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使人体更加强健。
例如,人参、黄芪等药材可以增强人体的体质,提升人的精神状态。
2.延缓衰老:中药保健药品中的一些药材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可以延缓身体的衰老过程,让人们保持年轻和活力。
如何首乌、枸杞子等药材具有明显的抗衰老效果。
3.促进健康:中药保健药品还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保证身体的正常运作。
例如,柴胡、黄连等药材可以调节肝胆系统,帮助消化和排泄。
三、中药保健药品与西药的区别中药保健药品与西药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药理作用不同:中药保健药品主要通过温补和调理身体的方式来改善健康,具有综合调理的特点;而西药则趋向于针对特定病症,通过干预生理过程和代谢途径来治疗疾病。
中医养生与西医保健两种不同的健康观念

中医养生与西医保健两种不同的健康观念中医养生和西医保健是两种不同的健康观念,分别源自中国的中医学和西方医学。
中医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预防和调节身体功能,西医保健则关注疾病治疗和病症的预防。
本文将分别从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中医养生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调节饮食、锻炼、按摩、穴位刺激等方法来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健康观念。
中医养生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身体、心理、社会的和谐统一。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健康的状态下,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调和,形成一个生命的统一体。
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天地万物保持平衡关系密切,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医养生倡导“顺应自然、协调内外”的原则,认为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作息规律等,可以保持人体内外的平衡,进而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二、西医保健的基本概念西医保健是一种在西方医学的基础上,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来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观念。
西医保健注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强调科学技术和医疗手段的应用。
西医将健康定义为身体器官功能正常,没有疾病的状态。
西医保健的核心理念是“科学”。
西医认为,疾病是一种生物学上的异常状态,可以通过科学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
西医保健强调科学的医学方法和现代医疗设备的应用,通过药物、手术等手段来治疗疾病,预防病症的发生。
三、两种健康观念的比较中医养生和西医保健在健康观念和健康管理上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中医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养生的过程和方法,而西医保健注重医疗技术和药物的应用,强调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其次,中医养生倡导平衡的观念,追求身心的和谐,注重自然的调节方法,而西医保健以科学手段为依托,重视专业医疗技术的应用。
虽然中医养生和西医保健有所不同,但也可以相辅相成。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中西医结合的健康观念也逐渐被接受。
西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养生和药物的区别
养生针对所有人,药物只针对病人。叔叔阿姨在这里做量子也看到了, 来这里做量子的小孩子特别多,包括9个月大宝宝,我们这台仪器不分年 龄,从出生的婴儿到百岁的老人都可以做,有病没病都可以做,人之所 以生病,是因为身体里面的毒素太多了,所以坚持排毒就能够预防疾病, 坚持排毒也是阻止我们不去跳火坑,把我们挡在去医院的路上;吃药相 当于我们已经跳到火坑里了,对身体已经造成伤害了,再想方设法的去 补救,吃药也相当于羊已经丢了再去修补羊圈,其实太晚了。 预防胜于治疗。身体就像一台机器,每一天的均衡营养就是保养,不要 等机器出现问题才去大修理,机器如此,身体也如此。今天不养生,明 天养医生!
西药、中药、养生,区别在里?
西药、中药、养生,区别在哪里?
人生在世,年轻的时候多是小病不离身,头痛腹痛牙齿痛, 都要和药物打交道,那么,我们经常使用的西药、中药与养 生,这三者的区别又在哪呢?
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调理,养生重在预防,三个领域要 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状况区别对待哦!
养生和药物的区别
1、养生是治本的,药物是治标的;比如说癌症,人之所以得癌症就是 因为身体里的细胞受损了没有活力了,缺水了缺氧了造成的,养生也 就是我们每天的排毒,在激活细胞,给细胞补充营养,使细胞活过来, 细胞有活力了癌症就好了;药物只会使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不能够 从根本上驱除疾病,药物吃多了还会造成药毒在体内积存,药毒又会 引起各种各样的慢性病,比如说一个人有糖尿病,药物虽然能缓解糖 尿病的症状或者治好了糖尿病但,但其他的慢性病又来了。
养生和药物的区别
5、养生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药物却增加对养生的需求; 比如说叔叔阿姨,身体疼痛了不舒服了,会买一些保健品吃,如果体内的毒 素多,药物可能被细菌病毒吃了,真正身体能吸收的少之又少,如果我们坚 持排毒,毒素排出去了再吃保健品效果会翻倍,所以叔叔阿姨要把排毒放在 第一位。 6、养生谈不上副作用,药物有副作用,用枪打老鼠时又给墙添了一些洞;叔 叔阿姨做了几个月了,有的做了4个多月了,都知道量子排毒没有任何副作用, 没有毒,很安全;而药物都有副作用,我们平时也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对人 体的伤害特别大,吃错了药会中毒甚至危机生命。 7、养生缓解压力,大部分药物造成了压力;
揭秘保健品不是药确比药效果还好———

揭秘保健品不是药确比药效果还好———一.保健品与药品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病魔,挽救了无数生命,并被人们当成了征服疾病的法宝。
不管大病小病,只要是病,非药不行,用了药,马上病人就感觉舒服,所以,有人说,药品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有了五花八门的药品,人类可以无忧矣!情况果真如此吗?据统计:每年,我国光死于各种慢性病的,就有500多万人,超过了许多国家的人口总数,而更有许多人,正在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我国每年直接死于药品毒副作用的超过30万人,我国人均药品消耗更居世界首位,而疾病却越来越猖獗,老百姓看病难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药品本身问题更突出:假药、劣质药品等横行医疗市场,滥用药、乱用药现象严重。
作为药品的主要使用者–医生们,却对药品越来越没有了信心:从爱滋病、“非典”、禽流感等传染病到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医生们均束手无策,就连最简单的关节炎,都无法让病人彻底恢复健康!唯一信心十足、在广告上大呼小叫、号称能包治百病的,是那些商人们。
药品在我们人类生活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药品真的能拯救我们的健康、延长我们的寿命吗?对药品作用不能正确定位是导致灾难的主原因。
要弄清楚药品的真正面目、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需要从了解疾病来着手,我们一最常见的感冒为例,来做一次剖析: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内因和外因。
感冒也同样如此,内因就是免疫功能下降,外因就是病毒感染。
免疫功能好,即使有病毒,也不会感冒,免疫功能不好,如果没有感冒病毒的入侵,也没有感冒发生,所以,免疫功能下降和感冒病毒入侵共同出现,才产生感冒。
感冒后会出现发烧、鼻塞、头痛、咳嗽等常见症状,到医院看医生,医生会给你开一大堆退烧药、通鼻药、止通药、止咳嗽药等等。
这些药用完了,以上发烧、鼻塞、头痛、咳嗽等症状全部消失,那么这时候病人就感觉自己感冒好了,这就是药品所发挥的作用,当然,能发挥这样作用的药五花八门,有价格很高的,超过百元以上的;也有很便宜的,只有几块钱。
中药、中成药和西药的区别有哪些

中药、中成药和西药的区别有哪些中药、中成药和西药的区别有哪些中药的来源有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
一般认为,中药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补泻归经及其配伍禁忌等方面。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中药、中成药和西药的区别的知识,欢迎阅读。
1、四气五味:中药的“气,味”实际上就是药物的性质,味道。
“四气”也称“四性”是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这是同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一般来说,寒性凉性的药物都具有清热性,泻火,解毒等作用。
热性温性的药物多具有祛寒,助阳,温中,通络等作用。
此外,尚有一类药性平和的药物,称为性平。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的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味道。
味辛的药物具有发汗,行气,活血的作用;味甘的药物具有缓解,调和,补益的作用;味酸的药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味咸的药物具有软坚散结的作用。
此外药物还有涩味和淡味,涩味的作用与酸味类似,可归入酸味;淡味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因淡味理解为无味,所以习惯上也只称“五味”而不称“七味”。
2、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分别产生上升,下降,发散和泻利的作用趋向。
一般来说,具有升浮性质的药物,有向上向外的趋向,分别有升阳,发表,散寒,催吐和透疹的作用。
具有沉降性质的药物,则有下行向内的趋向,分别具有潜阳,收敛,清热,降逆,渗利,泻下安神的作用。
3、补泻:补就是补其不足,即补益身体的亏损,增强机体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虚弱症状。
如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
泻就是泻其有余,即祛除致病因素,调整机体功能,制止病势发展。
如解表,泻下,利气,利水,祛痰,导滞,催吐,消积等。
4、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人体不同部位疾病的`选择性治疗作用。
它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某些药物能治某经的脏腑及其经络之病,则此种药物就归入该经。
此外,药物的五味与五脏亦有一定的关系,即辛入肺,甘入脾,酸入肝,苦入心,咸入肾,这也可作为药物归经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南山院士讲解西药、中药、保健品的区别
来源:钟南山简介:
福建厦门人,生于南京,出身医学世家,呼吸病学专家。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抗击“非典”先进人物。
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等职。
主要从事高氧/低氧与肺循环关系研究。
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学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
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调理,保健品重在修复,三个领域要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的状况区别对待哦!
保健品和药物的区别:
●1 保健品是治本的,药物是治标的;
●2 保健品用来修补身体受损的组织,药物用来暂时控制疾病的症状,可能造成身体更严重的损伤;
●3 假设老鼠在墙上打了一个洞,药就是用来杀老鼠的,老鼠杀掉了,可洞还在,还会有新的老鼠来,
那保健品就是用来补洞的;
●4 保健品针对所有人,药物只针对病人;
●5 保健品没有副作用,药物有副作用,用枪打老鼠时又给墙添了一些洞;
●6 保健品缓解压力,大部分药物造成压力;
●7 保健品提升免疫力,多数药物降低免疫力;
●8 保健品可以提升药物的疗效,药物却增加对营养的需求。
预防胜于治疗。
身体就像一台机器,每一天的均衡营养就是保养,不要等机器出现问题才去大修理,机器如此,身体也如此。
机器可以换但生命只有一次,善待身体,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