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地图学》复习

《新编地图学》复习
《新编地图学》复习

《新编地图学》复习资料

(仅供参考)

第一章导论

1、地图学的四个基本特征。(详见P2)

(1)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2)地图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3)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4)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2、数学法则的三要素。(详见P2)

(1)比例尺(2)地图投影(3)坐标系统

3、地图的定义。(详见P4)

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也包括其他星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概况,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4、地图的四项功能。(详见P5)

(1)地理信息的载负功能(2)地图的传递功能(3)地图的模拟功能(4)地图的认知功能。

5、地图的类型。(详见P7)

(1)按比例尺划分:

①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大于等于1:10万);

②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在1:100万到1:10万之间);

③小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万)。

(2)按区域范围划分:①星球图、地球图;②世界图、半球图、大洋图;③国家图、下属行政区地图;④局部区域图,如海湾图、流域图。

(3)按地图的图型划分:①普通地图(地形图、地理图)②专题地图

6、了解地图学的发展史,对重要的事件、代表作品、人物进行识记。(详见P9)(1)在国外,最古老的地图是:古巴比伦地图,迄今已有4500多年;

(2)国内的裴秀提出了地图史上闻名的“制图六体”,代表作晋朝全国《地形方丈图》“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禹贡地域图十八篇》。

7、地图的成图方法。(详见P21)

地图的成图方法分为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两类。(1)实测成图法:野外地形测图、摄影测量成图(2)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

8、地图学的定义。(详见P26)

地图学是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9、地图学的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详见P27廖克)

第二章地球体与地图投影

1、名词解释:(详见P35)

①大地水准面:没有棱角、没有褶皱,以这个水准面作为基准面向大陆延伸,穿过陆地、岛屿,最终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②大地体: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即地球物理表面。

③旋转椭球体:人们假想,将大地体绕短轴(地轴)飞速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即旋转椭球体,或称地球椭球体。它包含5个参数:长半轴:a;短半轴:b;扁率:α=(a-b)/a;第一偏心率:e2=(a2-b2)/a2;第二偏心率:e2=(a2-b2)/b2。

④参考椭球体:在局部地区确定一个与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地球椭球体。

⑤什么是一级、二级、三级逼近(近似):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旋转椭球体是对地球球体的二级逼近;参考椭球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

2、地理坐标系的三种坐标系。(详见P36)

(1)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其基准面是大地水准面。(2)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其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3)地心经纬度:主要用于GPS。

3、我国采用的大地测量系统。(详见P39)

(1)平面控制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2)高程控制系统:1985黄海高程系

4、地图投影的概念、分类。(详见P52)

(1)概念: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椭球表面的经纬网转换到平面上,使地面地位的地理坐标(ψ,λ)与地图上相应点位的平面坐标(x,y)之间,建起一一对应的函数关系。

(2)分类

(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①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

②非几何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2)按投影变形性质: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

5、了解几种重要的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详见P61)、UTM投影(详见P63))

6、地图比例尺的概念(两种情况)。(详见P75)

(1)当制图区域比较小时,地图比例尺指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之间的长度比例。(2)当制图区域相当大时,地图比例尺是指进行地图投影时对地球半径缩小的比率,通常称为地图主比例尺。

第三章地图数据源

1、地图数据的四种量表系统。(详见P107)

(1)定名量表(2)顺序量表(3)间距量表(4)比率量表

第四章地图概况

1、地图概况概念、意义(目的)。(详见P123)

(1)概念:在制图过程中对地图数据和图解形式经过科学化处理,使其能表现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基本的、典型的面貌和主要特点。

(2)意义:揭示制图区域或制图对象最主要的本质性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2、地图概况的内容和方法。(详见P127)

(1)选取(资格法和定额法)(2)简化(3)夸张(4)符号化(开方根规律法)。资格法的优缺点

优点:标注明确,简单易行。

缺点:以一个指标作为选取的条件优势不能全面衡量地物的重要程度,不易体现选取后的地图质量。

定额法的优缺点

优点:保证图面选取的内容既能清晰易读,又能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密度。缺点:难以保证选取的数量同所需的质量指标取得协调。

第五章地图符号化

1、符号的五种基本视觉变量。(详见P165)

形状、尺寸、颜色、方向、网纹。

2、(1)色彩三要素:色相、亮度、彩度。(2)色光的三原色:红(R)、绿(G)、蓝(B)。(3)颜料三原色:黄(Y)、品红(M)、青(C)。

3、几种常用的计算机表色系统。(详见P173)

(1)RGB模型;(2)HSB模型;(3)CMYK模型。注意后者与前两者相比的区别、优点。

第六章地图表示法

1、地图表示方法的种类及概念。(详见P188)

(1)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点位符号法:点状符号通过图面定位和视觉变量组合,表达了地理数据的属性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

(2)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①线状符号法;②动线法。

(3)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①质底法:;②范围法:;③点值法:;④分区统计图法:;⑤定位图表法:;⑥分级统计图法:。

(4)动态地图基本形式:①动态模拟方式;②实时响应方式;(3)虚拟现实。

2、比率符号的分类(概念)。(详见P191)。

(1)概念:符号尺寸与其所代表的属性数值具有明确的比率关系

(2)分类:因计算方法和数据组织方式的不同,比率符号分为绝对比率符号和

条件比率符号两类,以及连续比率和分级比率两种方式。

绝对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为一常数k的符号

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符合某一函数关系的符号(3)注意:在实际制图工作中,条件比率比绝对比率方法更常用,分级比率比连续比率方式更普遍,而条件分级比率方法的应用最广泛。

第七章地图编辑

1、地理图、地形图的区分(以概括程度区分)。(详见P241)

(1)概念:

地理图:是以反应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

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示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数据和相关数据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2)区别:

(1)地理图的地势要素多以等高线加分层设色表示,它的地物多以抽象符号表示。

(2)地形图的集合精度高,内容详细。地形图的地势要素主要用等高线显示,其他地物则按统一规定的图示符号,注记加以表示。

(3)这两种地图主要依据概括程度来区分,不能简单地依比例尺划分。概括程度较高的是地理图,较低的是地形图。

2、自然地理要素与社会人文要素的种类及表示。(详见P241)

(1)自然地理要素:①水系②地势③地质和植被。

(2)社会人文要素:①居民点②交通网③境界线。

3、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的种类及特点。(详见P249)

(1)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的种类:

1:5000;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8种。

(2)国家基本比例尺系列地形图的特点:

①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系统(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②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分幅编号系统;

③依据国家测绘管理部门统一制订的规范和图试。

4、地形图的分幅编号(在打印纸上必考题)

(已知某地经纬度,求其所在比例尺(1:5000)地形图的编号)

5、专题地图的类型。(详见P254)

(1)按内容分类:①自然地图②社会经济地图③环境地图④其他专题地图。(2)按概括程度分类:①解析图②组合图③合成图。

6、专题地图的数据类型。(详见P259)

(1)地图数据:①普通地图②专题地图(2)影像数据

(3)实测数据和统计数据(4)文字资料。

7、遥感系列成图。(概念、要求)(详见P277)

(1)概念: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避免各生产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要求重复地分别进行航空摄影或卫星数据采集,而是统筹兼顾多方面需要,进行一次航空摄影或卫星数据收集,然后按照统一的规范和作业顺序,联合编印一系列的专题地图。

(2)要求:①统一信息源;②统一对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认识;

③制定统一的设计原则;④按一定的规则顺序成图。

8、地图集与系列地图的异同。

①数据来源不同:地图集数据复杂,精度不一;系列地图数据源统一,精度一致。

②每幅地图显示区域有差别:地图集往往把整个区域分为多个组成小区域,分别表示在每幅地图上;系列地图中每幅地图表示区域相同,但反映不同的地理现象或专题现象。

第八章数字制图

1、数字制图(计算机地理制图)的定义。(详见P290)

定义:数字制图亦称计算机地图制图,它是根据地图学原理,利用计算机和输入、输出设备,应用数据库技术和图形图像处理方法,实现地图数据获取、处理、识别、显示、存储与输出的技术。

2、国内外常用软件。(详见P296)

(1)CAD软件:AutoCAD、CorelDRAW、MicroStation;

(2)GIS平台软件:①国外:ArcGIS、MapInfo;

②国内:MapGIS、GeoStar、SuperMap。

3、数字地图制图方法(一般过程)。(详见P300)

(1)数据输入(2)数据编辑与符号化(3)地图输出。

4、GIS软件与CAD软件在数字制图中的异同比较。

(1)从功能上讲,CAD软件强调的是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表达,GIS软件强调的是空间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2)GIS软件半智能化的专题制图功能,能轻松实现从数据到图形的地图可视化,但符号设计能力有限;而CAD软件强大的辅助设计功能能够获得精美的图形,但由于没有数据库,对一些属性数据与地图符号的管理与设计很不方便。

(3)正确综合GIS软件与CAD软件,可以取长补短,使地图既有科学价值,又有艺术美感。

第九章地图复制

1、地图复制的方法。(详见P329)

①传统印刷②电子出版(印前系统)③无胶版直接印刷

第十章地图分析

1、地图分析的主要方法。(详见P359)

①阅读分析②图解分析③复合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