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统解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肺的解剖及分段【胸外科】 ppt课件

肺的解剖及分段
6
肺门和肺根
纵隔面中央的支气管、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 处叫肺门,这些出入肺门 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 在一起叫肺根。
肺的解剖及分段
7
支气管肺段
一个肺叶pulmonary lobar。各肺叶支气管在相应的肺 叶内再分出 2支~5支肺段支气管。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 分支和它们所属的肺组织,称支气管肺段 bronchopulmonary segments,简称肺段。各肺段呈 圆锥形,尖朝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按肺段支气管的 分支分布,左、右肺各分为10个肺段。各相邻肺段之间 有薄层结缔组织间隔,肺段支气管的分支与肺动脉的分 支伴行,肺静脉的分支走行于相邻肺段之间。因此,每 个肺段构成了肺的形态学和功能学上的基本单位。由于 支气管肺段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独立性,临床上常以 支气管肺段为单位施行定位诊断或肺段切除。
经四腔心下部层面
肺的解剖及分段
28
经四腔心下部层面
肺的解剖及分段
29
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s)。
肺的表面被覆脏胸 膜,透过胸膜可见 许多呈多角形的小 区,称肺小叶。每 一细支气管连同它 的分支和肺泡,组 成一个肺小叶。直 径1-2.5cm。每叶肺 有50-80个肺小叶。
肺的解剖及分段 30
右肺支气管肺段 外侧段(S IV ) 中 叶 内侧段(S V ) 中 叶
左肺支气管肺段
肺的解剖及分段
12
支气管肺段简表三 右肺支气管肺段 背段 (S VI ) 左肺支气管肺段 背段(S VI )
下 叶 前底段( S VIII ) 外侧底段(S IX )
后底段(S X )
内侧底段(S VII )
下 叶
人体解剖学课件:肺

肺
对比
右肺
左肺
外形
宽短
狭长
裂隙
水平裂 斜裂
斜裂
分叶
上、中、下 三叶
上、下 两叶
前缘 垂直 心切迹
左肺
肺
(三)肺门:肺内侧面中部的长圆形凹陷处。
右肺
5
肺门
左肺
肺
(三)肺门:肺内侧面中部的长圆形凹陷处。 肺动脉 主支气管 肺上静脉 肺下静脉
右肺
6
左肺
肺
(四)肺内支气管
肺叶支气管→肺 段支气管→小支 气管→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支气管 → 肺泡管→肺泡 囊 →肺泡
《人体解剖学》
肺
肺
知识目标
1.掌握:肺位置、形态、分叶。
能力目标
1.能够说出肺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肺
(一)肺的形态 一尖:肺尖 一底:肺底(膈面) 两面:纵隔面、肋面 三缘:前缘(心切 迹)、后缘、下缘
右肺
3
肺尖
纵隔面 肋面 前缘
后缘
肺底(膈面) 下缘
心切迹 左肺
(二)左右肺区别
右肺
4
பைடு நூலகம்
上叶
水平裂 中叶 斜裂 下叶
7
肺
(五)肺段(10个): 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肺组织。
尖段 后段 前段
尖后段 前段
上舌段 上段
气管
主支气管 肺叶支气管 肺段支气管
8
肺
(六)胸部正位X线片
正常
9
支气管造影
肺结核
肺癌
10
《肺解剖与生理学课件》

了解肺癌的全球流行病学趋势和影响因素。
肺部外科手术和气管切开
1
肺部切除手术
探究肺部切除手术的不同类型和对患者
肺移植
2
的疗效。
了解肺移植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过程。
3
气管切开和人工通气
介绍气管切开手术和人工通气的原理和 应用。
气体交换的过程及作用
了解肺是如何将氧气吸入血液,同时将 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肺的气道系统和分泌物
了解肺部气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肺部 分泌物在呼吸中的作用。
肺部防御和免疫机制
肺的免疫功能
探讨肺部免疫系统如何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的 侵害。
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
介绍肺泡巨噬细胞如何清除肺部的细菌和其他 病原体。
了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相关病理生理学。
3 肺纤维化
介绍肺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影响。
4 哮喘和COPD
探索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了解肺癌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 学
1 肺癌的原因
2 肺癌的类型
探索吸烟、环境暴露和遗传 因素等与肺癌发病相关的因 素。
3 肺癌的流行病学
介绍不同类型的肺癌及其特 点。
粘液和纤毛作用
了解肺部粘液和纤毛是如何清除异物和细菌的。
肺的炎症反应
了解肺部对炎症的反应,以及炎症在肺部疾病 中的作用。
肺的通气和血流量的调节
神经和激素调节
探索神经和激素如何调节肺部通 气和血流量。
通气功能的调节
了解通气功能是如何根据身体的 需求进行调节的。
肺血流的调节
探究肺血流量是如何根据体内需 求进行调节的。
了解肺的神经控制
1
副交感神经系统
《肺部解剖与病理生理课件》

肺部疾病分类及常见疾病介绍
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和支气管哮喘
间质性肺疾病
肺纤维化和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感染
肺炎、结核病和肺真菌感染
肺炎的病理生理及致病原因分 析
深入了解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探究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肺部组织 受损的过程。
肺肺癌的关系 • 致癌物质的作用机制 • 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过程
《肺部解剖与病理生理课 件》
通过详细的解剖结构介绍和生理原理讲解,本课件将带领您深入了解肺部的 奇妙世界。
肺部的解剖结构介绍
• 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 • 肺叶、支气管树和肺泡的解剖结构 • 血液供应和淋巴引流
肺部的呼吸功能及其生理原理
• 胸腔扩张和呼吸肌的作用 •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气体交换 • 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生 理及治疗方法介绍
1
病理生理特点
气道狭窄和肺组织破坏
治疗方法
2
吸烟戒断、药物治疗和肺功能康复
3
辅助疗法
长期氧疗和呼吸机辅助等
肺栓塞的病因分析及发病机制
解析肺栓塞的形成原因和血栓阻塞肺动脉的病理生理过程。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原因及病理 生理特点
深入探究支气管哮喘的复杂发病原因及导致呼吸道高反应性和炎症的病理生 理特点。
内脏 呼吸系统 呼吸道、肺、胸膜与纵膈2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成人肺因含空气,比重较小( 0.345~0.746 ),能浮出水 面。随着生长,空气中的尘埃和炭粒等被吸入肺内并沉积, 使肺变为暗红色或深灰色。生活在烟尘污染重的环境中的人 和吸烟者的肺呈棕黑色。
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 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支气管肺段左右两肺各十段
(一)导气部
1、粘膜: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单层纤毛柱状,杯状细胞 少→消失。上皮分纤毛柱状细胞和Clara细胞。
2、粘膜下层:腺体减少→消失 3、外膜:软骨片→消失,平滑肌增多→环形。 终末性细支气管: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平滑肌组成
(二)呼吸部
1、呼吸性细支气管:
上皮: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结缔 组织和平滑肌
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一)位置:胸腔内,纵 隔的两侧,左右各一。 (二)形态:肺尖、肺底 、膈面、肋面、内侧面( 纵隔面)——肺门、肺根 分叶:
右肺——上、中、下 左肺二叶——上、下
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
胎儿和未曾呼吸过的新生儿肺不含空气,比重较大 (1.045-1.056), 可沉于水底。胎儿肺的重量为其体重的 1/70,体积约占其胸腔的1/2。在肺的发育过程中,生前 3个月胎肺生长最快,出生后肺的体积占胸腔的2/3。婴幼 儿肺呈淡红色。
锁骨中线 第6肋
腋中线 第8肋
肩胛线 第10肋
后正中线 第10胸椎棘突
三、肺的微细结构
•间质: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淋巴管。→肺泡隔 •实质:支气管入肺后的各级分支及所连肺泡。
导气部 呼吸部 •肺的血管 •肺的其他功能
支气管入肺后的各级分支及所连肺泡
导气部 呼吸部
导气部
组成:
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二、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
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 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支气管肺段左右两肺各十段
(一)导气部
1、粘膜: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单层纤毛柱状,杯状细胞 少→消失。上皮分纤毛柱状细胞和Clara细胞。
2、粘膜下层:腺体减少→消失 3、外膜:软骨片→消失,平滑肌增多→环形。 终末性细支气管:单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平滑肌组成
(二)呼吸部
1、呼吸性细支气管:
上皮:单层柱状或立方上皮结缔 组织和平滑肌
肺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一)位置:胸腔内,纵 隔的两侧,左右各一。 (二)形态:肺尖、肺底 、膈面、肋面、内侧面( 纵隔面)——肺门、肺根 分叶:
右肺——上、中、下 左肺二叶——上、下
胎儿肺与成人肺的区别
胎儿和未曾呼吸过的新生儿肺不含空气,比重较大 (1.045-1.056), 可沉于水底。胎儿肺的重量为其体重的 1/70,体积约占其胸腔的1/2。在肺的发育过程中,生前 3个月胎肺生长最快,出生后肺的体积占胸腔的2/3。婴幼 儿肺呈淡红色。
锁骨中线 第6肋
腋中线 第8肋
肩胛线 第10肋
后正中线 第10胸椎棘突
三、肺的微细结构
•间质: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淋巴管。→肺泡隔 •实质:支气管入肺后的各级分支及所连肺泡。
导气部 呼吸部 •肺的血管 •肺的其他功能
支气管入肺后的各级分支及所连肺泡
导气部 呼吸部
导气部
组成:
肺叶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小支气管——→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肺解剖 ppt课件

56
2020/11/24
57
2020/11/24
58
下纵隔 后纵隔 胸导管
2020/11/24
59
2020/11/24
60
下纵隔
后纵隔
迷走神经 交感干 内脏大、小神经
2020/11/24
61
2020/11/24
62
纵隔的左侧面观
以肺根为中心:
前下:心包的隆凸 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左颈总动脉和
36
上纵隔
前层
胸腺 左、右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2020/11/24
37
2020/11/24
38
2020/11/24
39
2020/11/24
40
2020/11/24
41
上纵隔
中层
主动脉弓和三大分支 迷走神经 膈神经
2020/11/24
42
2020/11/24
43
2020/11/24
44
上纵隔
上段支气管 BVI
上段 SVI
内侧底段支气管BVII 内侧底段SVII
前底段支气管 BVIII 前底段 SVIII
外侧底段支气管 BIX 外侧底段 SIX
后底段支气管 BX
后底段 SX
21
侧 肺叶 肺叶支气管 肺段支气管 支气管肺段
左 上叶 上叶支气管上干 尖后段支气管
尖后段
BI+BII
SI+SII
肺、纵隔
2020/11/24
1
2020/11/24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肺的解剖及分段ppt课件

下方有一突起称左肺小舌 。
26
下缘位于膈肌上, 是肺三个面的移行 部,其位置随呼吸 运动而显著变化。
27
后缘在脊柱两侧 的肺沟中,为肋 面与纵隔面在后 方的移行处。
28
左肺斜裂由后上 斜向前下,将左 肺分为上、下两 叶。
29
右肺的斜裂和 水平裂将右肺 分为上、中、 下三叶。
30
41
42
经主动脉弓层面
43
经主动脉弓层面
44
经气管分杈(主-肺动脉窗)层面
45
经肺动脉分叉层面
46
经肺动脉分叉层面
47
经左上肺静脉层面
48
经左上肺静脉层面
49
经右上肺静脉层面
50
经下肺静脉层面
51
经四腔心下部层面
52
经四腔心下部层面
53
放映结束,多谢!
54
两肺外形不同, 右肺宽而短,左 肺狭而长。
3
肺呈圆锥形,分一尖、一底、三面、 三缘。
4
肺尖钝圆,经胸廓上口伸入颈 根部。
5
肺底在膈肌顶部上方,膈肌压迫使肺后壁相邻。
7
纵隔面 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 门。
其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 管的出入并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肺 根。
14
X线肺动脉造影
15
肺静脉
每侧两条,称 上肺静脉和下 肺静脉,由肺 泡周围毛细血 管逐级汇集而 成。
16
上肺静脉在主支气管和肺动脉下方行向内 下,平第3肋软骨高度穿心包入左心房.
17
下肺静脉水平向前,平第4肋软骨注 入左心房。
18
肺门结构示意图
19
肺门(CT图像)
26
下缘位于膈肌上, 是肺三个面的移行 部,其位置随呼吸 运动而显著变化。
27
后缘在脊柱两侧 的肺沟中,为肋 面与纵隔面在后 方的移行处。
28
左肺斜裂由后上 斜向前下,将左 肺分为上、下两 叶。
29
右肺的斜裂和 水平裂将右肺 分为上、中、 下三叶。
30
41
42
经主动脉弓层面
43
经主动脉弓层面
44
经气管分杈(主-肺动脉窗)层面
45
经肺动脉分叉层面
46
经肺动脉分叉层面
47
经左上肺静脉层面
48
经左上肺静脉层面
49
经右上肺静脉层面
50
经下肺静脉层面
51
经四腔心下部层面
52
经四腔心下部层面
53
放映结束,多谢!
54
两肺外形不同, 右肺宽而短,左 肺狭而长。
3
肺呈圆锥形,分一尖、一底、三面、 三缘。
4
肺尖钝圆,经胸廓上口伸入颈 根部。
5
肺底在膈肌顶部上方,膈肌压迫使肺后壁相邻。
7
纵隔面 中央有椭圆形凹陷,称肺 门。
其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 管的出入并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肺 根。
14
X线肺动脉造影
15
肺静脉
每侧两条,称 上肺静脉和下 肺静脉,由肺 泡周围毛细血 管逐级汇集而 成。
16
上肺静脉在主支气管和肺动脉下方行向内 下,平第3肋软骨高度穿心包入左心房.
17
下肺静脉水平向前,平第4肋软骨注 入左心房。
18
肺门结构示意图
19
肺门(CT图像)
肺的应用解剖-课件

左肺
尖后段 上 叶 前段 上舌段 下舌段 SⅠ + Ⅱ SⅢ SⅣ SⅤ
背段
下 叶
SⅥ
内前底段 SⅦ+ Ⅷ 外侧底段 SⅨ 后底段 SⅩ
(三)肺动脉
来源 分支
肺动脉入肺后的分支特点
大多数(90%以上)起于肺的纵隔面及 叶间面 分支的分裂和合干频繁,形态变化多样, 规律性较差
(四)肺静脉
行程 注
段间支:行于相邻的肺段之间 段内支:行于肺段内
上肺静脉 下肺静脉
肺叶(右)
肺叶(左)
肺段(右上叶)
肺段(右中叶)
肺段(右下叶)
肺段(左上叶)
肺段(左下叶)
肺段(CT)
肺段(CT)
肺段(CT)
肺段(CT)
肺段(CT)
肺韧带
右
二、肺内管道及肺段
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一)主支气管及其分支
肺叶支气管 肺段支气管 其它分支
(二)肺的分段
右肺
上 叶 中 叶 下 叶 尖段 SⅠ 后段 SⅡ 前段 SⅢ 外侧段 SⅣ 内侧段 SⅤ 背段 SⅥ 内侧底段 SⅦ 前底段 SⅧ 外侧底段 SⅨ 后底段 SⅩ
肺段(CT)
肺段(CT)
肺段(CT)
肺段(CT)
肺段(CT)
肺段(CT)
肺段(CT)
纵隔(CT)
纵隔(CT)
纵隔(CT)
纵隔(CT)
纵隔(CT)
纵隔(CT)
纵隔(CT)
肺手术注意事项
1. 右上肺静脉汇集来自上叶及中叶的静脉分支血液,行右上肺叶切除时需注意千万不能将中叶静脉一同结扎。只能处理右上肺静 脉上叶支。 2. 右上肺静脉除分布于上叶同名肺段者外,尚有一支深静脉汇集前段下部的血液,它位于上、中叶之间的水平裂,在后支的前方 且与后支常相互重叠,手术时注意不要损伤。 3. 左、右两肺上、下四支肺静脉通常在心包外主干的距离不超过1cm,其中最短的是右下肺静脉在心包外仅0.4cm,故在行肺叶切 除手术安全的处理方法是游离其属支后再加以妥善处理。 4. 四支肺静脉在心包内均有少许行程再入左心房,故发生肺静脉意外出血处理困难时,可先局部压迫,然后切开心包,在心包内 处理肺静脉控制出血。 5. 肺动、静脉血管同体循环血管比通常壁薄、口径粗、变异多,手术时应采用“五重结扎法”妥善处理。术中一旦出现大出血险 情,应沉着快速地用纱布填压出血处并吸除积血,查明出血部位,准确予以钳夹止血或修补出血点,切勿慌忙钳夹,否则将会造成 更大血管撕裂,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由于肺循环压力低,对破裂在0.2cm以内的小损伤,可采用纱布压迫5~10分钟的“冷处 理“,常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6. 清扫淋巴结时须注意保护邻近结构,如食管气管上腔静脉奇静脉和主动脉,剥离要耐心动作要轻柔。清扫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 要注意保护支气管动脉。防止刺激隆突造成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室颤和心跳骤停,主动脉弓下淋巴结要注意保护左侧喉返神经,尽量 不用电灼止血。对解剖困难的淋巴结为避免血管损伤可用金属夹标记以便术后定位放疗。 7. 良性疾病行肺切除时,多先处理肺动脉,后处理肺静脉;但在肺部恶性肿瘤切除时应先结扎处理肺静脉,而后再处理肺动脉。 以防术中挤压使肿瘤细胞脱落,进入静脉,造成癌栓血行转移。 8. 有时右肺动脉上干发出过早,在右肺动脉还未进入肺门即位于上腔静脉后方时,即发出上干,在行右全肺切除时可先处理右肺 动脉上干后再处理右肺动脉。另在游离动脉的过程中有的上肺静脉分支恰好遮住需处理的动脉上,故可先处理该静脉再处理相关血 管。 9. 右肺中叶支气管起始部的周围,有三组淋巴结围绕,加上中叶支气管细而长,一旦炎症、结核、肿瘤等的原因引起淋巴结肿大, 可造成细而长的中叶支气管狭窄或梗阻引起中叶肺不张。 10. 肺裂常因炎症及先天发育不全而形成肺裂不全,常给肺叶切除手术带来困难,可用钝性分离剪刀剪开及钳夹切断等方法处理, 但在肺门时要小心解剖避免损伤肺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