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易经》和五行知识
西游记五位取经者的五行-道家学派

[原创]五位取经者的五行属性是什么?五位取经者的五行属性在书中均有暗示印证,其中唐僧属水,沙僧属土,孙行者属金,八戒属木,白龙马属火。
为什么是这样呢?首先唐僧与水有特别缘分。
其一出生就遭厄运,无依无靠,母亲为让他躲避恶人谋害,将之包裹后放到木板上随江水漂流,一直漂到金山寺被长老救起,取乳名就叫“江流”,江流当然是流水了。
并且,在生命心、肝、脾、肺、肾五脏中,肾主先天元精,五行也是水。
唐僧在生命修行中代表性,生命在投生之前,性就是佛学中说的“业报气”。
乃是意识态的阿赖耶识,五行属火。
投生前,唐僧是十世修行的金蝉子,蝉是像鸟雀能飞之物,五行属火,白龙马五行即是属火,你看唐僧与白龙马最为亲密,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合为一体(骑马)。
蝉通禅,蝉又名知了,知道了道呢,这正应合了取经的机缘。
但灵识投生后“业报气”即对应成生命的先天元精,五行正是水。
水火是天地中最根本的太极两仪,水火之性因时节因缘相互转化,所以唐僧在投生前与投生后五行属性是不一样的。
再有,《西游记》在整个取经行脚过程中,唐僧大部分时间都是骑着白龙马,唐僧之水在上,白龙马属火在下,水性往下,火性炎上,具易理交合之象,融合一体,这正应了易经的水火既济卦。
反映在生命体的内在修行,就是心火与肾水的平衡,和合归元为太极。
这是生命修行最关键所在,也是道家内丹修为法最为核心的。
不论哪家门派,这都是必然要经历的,只是不同宗派用的概念不同,实质是一样。
从世道日常头脑做事论,思考问题时如能时刻得肾水滋润,必然不急不躁,气质沉稳,思路清晰自合“非非想定”之禅定态。
沙僧未收服之前住流沙河也有明显暗喻,沙僧代表肉体,沙就是土。
在五行中,土即是金木水火对应各类物质的杂合。
生命体最为主要组成就是各类物质成分与水,并以水为核心为主体,反映的正是沙僧与唐僧关系。
书中多以“黄婆”代指沙僧,黄色五行即是属土。
如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说的就是沙僧取泉水之事。
还有第六十五回中有诗曰:“黄婆盲目同参礼,木母痴心共话论”说的是沙僧附和唐僧**假佛的事。
五行八卦基础知识书籍

五行八卦基础知识书籍五行八卦作为中国古老的哲学体系,是中华文化的宝贵瑰宝。
在探索自然、人生和宇宙的过程中,五行八卦的概念被广泛应用。
对于那些希望了解五行八卦基本知识的读者来说,有一些经典的书籍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这一概念。
1. 《易经》《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瑰宝,也是学习五行八卦基础知识的必备之书。
它是由周朝的伏羲、神农等智慧大师总结出的一部著作,通过八卦图和六十四卦的形式,展示了宇宙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生的变化规律。
《易经》包含了五行八卦的基本概念、运作原理以及如何应用于人生和决策的方法。
阅读《易经》,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五行八卦哲学的基本原理。
2. 《五行八卦大全》《五行八卦大全》是一本系统介绍五行八卦理论的工具书籍。
这本书详细解释了五行八卦中五行(木、火、土、金、水)以及八卦(乾、坤、震、巽、离、兑、艮、坎)的含义和特性。
它还介绍了五行八卦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五行八卦进行预测和辅助决策。
《五行八卦大全》是初学者的必备参考书,它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理解五行八卦的基本概念和运作原理。
3. 《中华五行八卦学》《中华五行八卦学》是一本综合性的五行八卦入门书籍。
它从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多个角度解读了五行八卦的含义和应用。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五行的生成关系、相克关系以及对应的象征意义。
同时,它还讲述了八卦的形成过程和八卦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华五行八卦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五行八卦的基本概念,还能够让读者了解五行八卦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 《五行八卦图解》图书《五行八卦图解》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五行八卦的概念和运作原理。
每个内容都有对应的图表和解释,读者可以通过图表直观地了解五行八卦的基本构造和相互关系。
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基于五行八卦的实际应用案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将五行八卦用于生活中的决策和判断。
5. 《五行八卦:中国古代智慧的密码》《五行八卦:中国古代智慧的密码》是一本系统性介绍五行八卦的著作。
西游记师徒五行对应关系

关于《西游记》中取经队伍的五行观念诠释
一引言
用阴阳五行观念来对应他们师徒几人并非后人对其的牵强附会,《西游记》原著文本上就多次用五行来代指他们师徒了,我们从各章回的题目就可以看到,在这里就不指出是哪些章回了,有兴趣可以去翻阅一下。
但在原著文本中作者真正对应起来的其实只有孙悟空、猪悟能和沙悟净,而唐三藏和白龙马虽然没有具体指明是对应的哪种元素,但我们可以根据文本来做一些推测。
二具体对应及原因
孙悟空:金(金公)
原因:道教称铅为金公,认为真铅生庚,庚于五行属金,又猴与地支申对应,申于五行属金,故孙悟空为金公。
猪悟能:木(木母)
原因:道教称汞为木母,认为真汞生亥,猪与地支亥对应,故猪八戒为木母。
沙悟净:土(黄婆)
原因:“黄婆”就不解释了,有兴趣可以去查找一些资料。
对应很简单,因为是“沙”,故为土。
唐三藏:水
原因:《道德经》载“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唐三藏虽乃肉身凡胎,然取经意志之坚定无人能出其右,是为水。
白龙马:火
原因:这组对应有些牵强,这里就不作过多解释了。
三相克关系解释
金克木,是为悟空战力在悟能之上。
木克土,是为悟能战力在悟净之上。
土克水,第二十二回收悟净一章中悟净颈项下挂的骷髅来历(我之前跟你们讲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水克火,是为白龙马为三藏坐骑。
如何解读西游记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如何解读西游记中的阴阳五行思想《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阴阳五行思想贯穿始终。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哲学观念,也是一种对世界万物运行规律的解释。
在《西游记》中,通过对人物、情节和法术等方面的描绘,巧妙地展现了阴阳五行的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代表着事物的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属性,如白天与黑夜、男人与女人等;五行则是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这种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五行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变化的。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角色就体现了阴阳的观念。
孙悟空本领高强、性格叛逆,充满了阳刚之气,但他也有柔情和脆弱的一面,比如对唐僧的忠诚和对花果山猴子猴孙的牵挂,这便是阴的体现。
这种阴阳的平衡与转化,使得孙悟空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五行思想在《西游记》中的体现也颇为明显。
比如,孙悟空的金箍棒由纯金打造,金在五行中具有刚硬、锐利的特性,正符合金箍棒的威力和孙悟空的勇猛。
而猪八戒则与水有关,他性格随和、圆润,就像水一样具有柔顺的特点。
唐僧作为取经团队的核心,代表着土,土具有承载和包容的特质,唐僧以其坚定的信念和慈悲的心肠,承载着取经的重任。
从法术的角度来看,书中许多法术的施展和破解都遵循着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例如,孙悟空在与妖怪的战斗中,常常利用火眼金睛识破妖怪的伪装,火能照亮黑暗、洞察真相。
而妖怪们也会使用各种法术来克制孙悟空,比如用水系法术来对抗他的火焰。
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紧张感,也体现了阴阳五行思想在法术世界中的应用。
再看取经的路程,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阴阳五行相互调和的过程。
取经途中,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和艰难险阻。
这些磨难可以看作是阴阳失衡、五行失调所导致的。
而通过师徒四人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克服了困难,取得真经,实现了阴阳的平衡和五行的和谐。
如何看待西游记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如何看待西游记中的阴阳五行思想《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其中阴阳五行思想便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元素之一。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对事物的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在《西游记》这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小说中,阴阳五行思想也得到了巧妙的运用和体现。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自然界的万物变化中,也反映在人类社会和个人命运的发展中。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的金箍棒便是金属性的代表,它坚硬无比、威力无穷,象征着力量和正义。
而猪八戒所使用的九齿钉耙则具有木属性,代表着生机与活力。
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和能力也与五行有着紧密的联系。
唐僧性格温和、慈悲为怀,具有水的柔性和包容性。
孙悟空机智勇敢、神通广大,充满了火的热情和活力。
猪八戒贪吃懒做但心地善良,体现了土的敦厚和朴实。
沙僧则任劳任怨、忠诚老实,展现了木的坚韧和稳重。
他们四人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了取经的艰难使命,这也正是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平衡的体现。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阴阳五行思想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取经途中遇到的各种妖魔鬼怪,其法术和法宝往往都与五行相关。
有的妖怪擅长用火攻,有的妖怪凭借水的力量来制造障碍,而孙悟空等人则需要根据妖怪的特点,运用相应的法术和策略来应对,这实际上就是五行相克的原理在战斗中的应用。
此外,取经的过程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阴阳调和、五行平衡的过程。
取经团队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后,不断地修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逐渐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圆满。
这种成长和转变,正是阴阳五行思想所追求的和谐与平衡的境界。
在小说中,阴阳五行思想还与宗教信仰相互融合。
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观念,与阴阳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循环往复有着相似之处。
唐僧师徒取经的目的是为了传播佛法、拯救众生,这一过程也是在消除世间的恶业,实现阴阳平衡、五行和谐。
《西游记》中蕴含的五行理论

《西游记》中蕴含的五行理论《西游记》讲述了师徒五人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历经十四年,途经十一国,行程十万八千里,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其实《西游记》是一本难得的传统文化科普名著,里面含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易学文化,也有老子的《道德经》文化和佛教文化,可以说是汇集了三教于一体。
它借助一些神话人物和故事,通过拟人夸张的写作手法,把复杂难懂的传统文化知识比较全面地介绍给广大读者,可见作者的高明之处,对普及传统文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蕴含的五行理论我们知道“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
这里师徒五人其实就是“五行”的代表:唐僧为木,玄奘,是金蝉子转世,具有木的诚实、善良、心软的个性。
孙悟空为金,猴属相是申金,所以他具有金的个性,义气重,嫉恶如仇,勇敢机智,同时佩戴的金箍棒也属金,金公、心猿、心主、心君、行者,护驾有功。
猪八戒为水,猪是亥,属水,水性很好,猪八戒的前身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
主管天河。
悟能,天河水神临凡为猪妖。
沙僧为土,土的性格是诚实,诚信,任劳任怨,所以一路挑担子,牵马。
白龙马为火,白龙属相是巳属于火,变为白马属相是午,也是火,负人有功,最后在化龙池化回真身,水火既济成功之意。
这些分工、命名都是有意义的,可见作者的独具匠心。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有意义:“申下生金本是猴,意马胸头休放荡,心猿乖劣莫教嚎。
”这里是指孙悟空。
“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
”这里是说孙悟空和师傅唐僧的关系。
“金顺木驯成正果,心猿木母合丹元,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
”这里是说在师徒的共同努力下,修成正果。
我老孙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中。
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
五行匹配合天真。
那水(观音的甘露水)不许犯五行之器,人参果不能落地上,五辆车儿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
中道分离乱五行,五行联络如钩。
心神无主五行枯,五行山下定心猿。
如来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行山。
土乃五行之母,水乃五行之源。
易经中的智慧在西游记的展现

易经中的智慧在西游记的展现智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丰富的展现。
而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代表之一,在《西游记》中也有着深入的呈现和运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西游记》中的一些片段,探讨易经中的智慧在小说中的展现。
第一,易经中的智慧在《西游记》中体现在人物的各种智谋上。
例如,孙悟空在一次次与妖魔鬼怪的争斗中,总能斩草除根,找出对手的弱点并以巧妙的方式将其击败。
这种智谋的展现,与易经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思想相契合,显示出孙悟空超凡的智慧和洞察力。
第二,易经中的智慧在《西游记》中还体现在人物的行动决策中。
例如,唐僧作为取经的主角,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总是能冷静地思考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种谨慎和智慧的表现,与易经中“审慎持重”的理念相一致,让唐僧在险境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最终成功取得真经。
第三,易经中的智慧在《西游记》中还展现在人物的处事态度上。
例如,猪八戒虽然一直被描绘为粗鲁而愚笨的形象,但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他却能通过聪明的行动解决问题。
这种智慧在易经中有所体现,易经认为“达人无为而无不为”,即随机应变,不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方式。
猪八戒的灵活性和务实态度,正是这一智慧的体现。
第四,易经中的智慧在《西游记》中还体现在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例如,师徒四人在面对魔障时,一方面要互相协作,共同应对,另一方面又要相互提醒,避免陷入困境。
这种相互关系的处理,与易经中“和为贵”的理念相符。
易经认为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师徒四人之间的默契和团结,正是通过智慧的运用实现的。
第五,易经中的智慧在《西游记》中还表现为人物的自我修养上。
例如,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但他们始终坚守正道,不受外界干扰。
这种修养的展现,与易经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相契合。
唐僧师徒通过修身养性,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
综上所述,《西游记》中的众多智慧体现了易经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
论《西游记》中的五行观念

联 系 起 来 ,助长 了五 行 说 的 神 秘 性 ,但 也 因牵 强 附 会 而 受
到 质 疑 ,甚 至认 为 “ 阳五 行 说 为 二 千 年 来迷 信 之 大 本 营 ” 阴
李德 强
( 复旦 大学 中文 系,上 海 2 0 3 ) 0 4 3
摘 要 :五 行 观 念 的 流行 即是 把 世 界 看 作 是 一 个 整 体 ,其 基 本 元 素 金 、 木 、 水 、火 、土 相 互 结 合 产 生 了 万 事 万
物 ,组 成 了这 个 完整 的世 界 。天 上 、地 下 、人 间 以及 自然 界 都 有 五 行 的 存 在 , 它 们 之 间相 互 发 生 作 用 ,相 互 影 响 。这 在 小说 《 游记 》 中更 是得 到 了 充分 的 体 现 。其 不 仅 存 在 于孙 悟 空 的 成 长 中 ,存 在 于 取 经 五 人 众 之 间 , 西 也 存 在 于妖 魔 的世 界 中 ,这 就 是 五 行观 念在 《 游 记 》 中的 体现 。 西
神” 。也 是 基 于此 而 言 的 ,而且 古 人 认 为 这 种 变化 在 鬼 神 的 世界 里 也 同样 发挥 作 用 。《 传 ・昭公 二 十 九 年 》 所 记 载 的 左
社 稷 五 祀 中 ,已经 分 五 行 以 配 四 时 ,并 配 食 五 行 之 神 。 后
影 响 。其 本 身 的 神 秘 性 亦 加 深 了 由此 带 来 的 神 化 色 彩 。在 神魔 小 说 《 游 记 》 中 ,五 行 观 念 的 影 子 更 是 无 处 不 在 , 西 与 《 游 记 》 魔幻 故 事 完 美 的 融 合 在 一 起 。 其 不 仅 存 在 于 西 孙 悟 空 及 成 长 中 ;存 在 于 取 经 队 伍 的 组 合 中 ;就 是 在 妖 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中的《易经》和五行知识
《西游记》是一本知识范畴很广泛的名著,佛道知识自然不必说,其余关于素食,中医,世情,村俗,俚语也多有涉及。
有些读者是容易读出来的。
关于《西游记》中八卦和五行也多处有明写和暗写,可以看出吴承恩对八卦和五行是很通晓的。
对于八卦书中有名写的地方,如第三回中所写“悟空心中想道:“这里定有现成的兵器,我待下去买他几件,还不如使个神通觅他几件倒好。
”他就捻起诀来,念动咒语,向巽地上吸一口气,呼的吹将去,便是一阵狂风,飞沙走石,好惊人也,炮云起处荡乾坤,黑雾阴霾大地昏。
江海波翻鱼蟹怕,山林树折虎狼奔。
诸般买卖无商旅,各样生涯不见人。
殿上君王归内院,阶前文武转衙门。
千秋宝座都吹倒,五凤高楼幌动根。
”巽地指东南方向,巽在易经中是风,孙悟空向巽地吸得其实就是风。
在太上老君八卦炉中,孙悟空躲在巽位,就是借助风的力量将火吹走。
其他卦位都不可以,即使选择坎位(坎为水)也不行,因为八卦炉中是三昧真火不怕水。
后边红孩儿一段就写悟空请龙王降雨灭火结果遇到水烧得更旺,差点把自己烧燻致死。
另外师徒五人按五行推断我觉得唐僧为火,悟空为金,八戒是木,沙僧为土,龙马为水(有的说法说唐僧为水,白龙马为火,另三个在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标题中已明确写出)。
《西游记》有一个细节“三藏举鞭遥指道:“悟空,好去处耶!”行者道:“师父,你在那假境界、假佛象处,倒强要下拜;今日到了这真境界、真佛象处,倒还不下马,是怎
的说?”三藏闻言,慌得翻身跳下来,已到了那楼阁门首。
只见一个道童,斜立山门之前叫道:“那来的莫非东土取经人么?”长老急整衣,抬头观看。
见他——
身披锦衣,手摇玉麈。
身披锦衣,宝阁瑶池常赴宴;手摇玉麈,丹台紫府每挥尘。
肘悬仙箓,足踏履鞋。
飘然真羽士,秀丽实奇哉。
炼就长生居胜境,修成永寿脱尘埃。
圣僧不识灵山客,当年金顶大仙来。
功满行完宜沐浴,炼驯本性合天真。
千辛万苦今方息,九戒三皈始自新。
魔尽果然登佛地,灾消故得见沙门。
洗尘涤垢全无染,反本还原不坏身。
”唐僧在马上,火在上水在下是火水未济卦,是取经大业未成,需执着坚持之时。
唐僧于马下,水在上火在下是水火既济卦,是大功告成之时。
基于在这个观点五行相生相克就很容易看出来,火克金,所以悟空怕唐僧。
金克木,所以悟空总拿八戒出气。
木克土,八戒有时欺负沙僧,土克水,所以是沙僧牵马。
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四众进山,缓行良久,过了山头,下西坡,乃是一段平阳之地。
猪八戒卖弄精神,教沙和尚挑着担子,他双手举钯,上前赶马。
那马更不惧他,凭那呆子嗒笞笞的赶,只是缓行不紧。
”这一段颠覆了西游记电视剧沙僧挑担,八戒牵马的形象。
原著中取经结束,如来封职时也强调了他们在取经途中各做了什么。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在书中也有所体现,如沙僧总帮悟空说话;唐僧似乎更偏向八戒。
乱谈一番为一笑,真经还需真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