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赏析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赏析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赏析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赏析

这是泰戈尔的一篇散文诗。相信很多人都对其中的某些诗句耳熟能详。爱情在我看是尊重与关怀。尊重对方,尊重自己。不要只是一味要求对方,问问自己做了些什么。请互相尊重彼此,学会关怀他人,如果他人漠视你,也请关怀他人,不要同样彼此漠视,爱情,真正的爱情应该可以给予双方力量与勇气。爱是一种怜惜。尊重与关怀,彼此的心才会互相包容。

如果有人不知道《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首诗,就象不知道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样,这是一首曾在网络上尤其是BBS上很流行的诗。无论是论坛上的校园情圣、酒吧里的时尚小资、还是BBS上的上海宝贝、拟或咖啡屋里的外企白领,都爱学那些电视剧里的主角一样装腔作势的呤上几句,反正也不难理解。但这首诗到也的确引起了许许多多的曾经、正在和将要爱和被爱的人的共鸣,也许是因为我们或多或少都暗恋过别人,也被人暗恋过吧?

这一首很凄美的诗,读她的时候,每次都有一种很伤感的感觉。全文共可分为十段。诗人首先写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暗恋的感觉,第二、三段也只是对这种单相思的痛苦作了进一步的表白。接下来,诗人对爱情作了深层的描述:"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这一段写出了这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痴男怨女的心境。古诗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彼此相爱,心心相印,不在一起,思念的味道苦涩却也甜蜜,但如果还要"装作毫不在意。"那就难免有点残酷了。自第六段起,诗人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作了哲理性的提炼与升华,以"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令我们感受着"距离"的残酷;以"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令我们感受着"距离"的无奈;以"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令我们感受着"距离"的茫然。这三段无疑是乐章中的高潮,让人黯然泪下,痛苦之余却仍让人找不着爱的方向。在对"最远的距离"不断的重复及否定与肯定之后,诗人最后的答案不仅仅是令人悲怆,更是让人绝望:"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鱼和飞鸟不仅注定近在咫尺却无法相聚,甚至无法在死前说一声"我爱你"。海与天永远是平行的,但即使海天一色,他们又在哪儿去建一个他们共有的家呢?永恒的思念难以穿越水天相隔的距离,当鱼躲在海底哭泣时,流泪的飞鸟也只能在海面低低的悲鸣。。。。。。在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最后的诠释中,诗人也给我们演绎了另一种悲剧:海阔天空、潮起潮落,彼此倾慕的鱼与飞鸟却都难以进入对方的领域,他们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绊过一次嘴,他们各自都有广阔的空间,但他们无法平视对方,他们不得不承受这天与海的隔阂,就象齐豫的《飞鸟和鱼》中的歌词"冲动赢不了永世的分隔……

有人说"最远的距离"是出自泰戈尔的《飞鸟集》也有人说出自《新月集》,泰戈尔是个浪漫主义者,但他也是一个崇尚古风的人,泰戈尔更偏向于展现牧歌式的爱情。泰戈尔不像济慈,迦梨陀沙那样的爱情诗人,泰戈尔的诗句清澈、优美、含蓄而富有哲理,泰戈尔的诗委婉动人但并不是一个赤裸裸的感伤主义者。《飞鸟集》共收诗325首,这是一部格言诗集,诗句短小、简洁、优美,笔调清新、生动、活泼;《新月集》共收儿童诗37首,这是一部为我们人类的天使、为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所作的颂歌,那清新、自然的风格以撼人心魄的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这首诗不象泰戈尔的风格,在我收藏的《泰戈尔散文诗全集》中,翻遍全书也未找到此文。

读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令我潸然泪下。是的,有一种比生与死更遥远的距离,不是时间上的跨古今,也非空间上的囊括宇宙,而是一种最难逾越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

生与死本是一种永远无法融合的距离,而近在咫尺却形同陌路是单相思者的心与所爱的人更遥远的距离。相爱却不能相处,有情人不能成眷属,是千古遗憾的情人间的距离,而明明爱着却装着不放在心上,是矛盾而痛苦,逆离真心的距离。可,比这更遥远的距离,你可知?是心的冷漠,是对爱的藐视,是面对爱自己的人断然掘上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把爱远远拒绝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外。

距离原本可以产生美,但这样一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却是痛苦的。全诗以爱为主线,诗人敏感的字里行间,流露着痛苦而无奈的情感,不能不令人动容。诗歌简短而整齐,全诗由四组“不是……而是……”构成,采取对比的手法,层层深入,把读者带到了那种痛苦的最遥远的距离,并把诗人情怀感染给每位读者。读至最后令人恍然大悟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实际上是心与心的距离,早已泪眼模糊。

人,为何不放下心的冷漠,把心与心的距离拉近,好好去感受别人赋予你的爱呢?别让心与心成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吧!这是一种悲哀。

当然这首诗还可以接着续写,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改写,不知道你试过没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