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的应用病例血痹岳美中医案:郭某某,女性,33岁,北京某厂干部。

于1973年6月间,因难产使用产钳,女婴虽取下无恙,但出血达1800毫升之多,当时昏迷,在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产院用冰袋敷镇止血,6个小时,血始止住。

极端贫血,血色素3克,需要输血,一时不易找到同血型的供血者,只输了400毫升,以后自觉周身麻痹不遂,医治未效,在弥月内于6月28日即勉强支持来求诊治。

患者脉现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是产后重型血虚现象,中医诊为“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卫和营以治之。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尖9克,白芍9克,大枣4枚(擘),生姜18克。

水煎温服。

7月2日二诊:上方服3剂,脉虚小紧象渐去,汗出,周身麻痹已去,惟余左胁及手仍麻,恐出汗多伤津,用玉屏风散加白芍、大枣作汤剂,以和阳养阴。

处方:生黄芪24克,白术30克,防风9克,杭白芍9克,大枣4枚(擘)。

水煎温服。

7月13日三诊:服上方10剂,汗出止,胁痛愈,右脉有力,左偏小,食指与小指作麻兼微痛,左臂亦痛,是心血仍虚而运行稍滞,用三痹汤治之。

本方养血补气之药多于祛风散邪,宜于气虚血少而有麻痹之证者。

处方:生黄芪18克,川续断6克,大独活6克,大秦艽6克,防风6克,辽细辛3克,川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黄9克,酒炒自芍9克,桂枝9克,云茯苓9克,杜仲炭9克,川牛膝9克,台党参9克,炙甘草6克。

水煎温服。

7月26日四诊:服上方10剂,周身觉有力,食指痛愈。

唯左脉仍弱,血虚宜补,予人参养荣丸。

8月1日五诊:左右脉渐趋平衡而仍弱,小指与无名指作痛。

按小指内侧,是手少阴心经脉所终,无名指是手少阳三焦经脉所起,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

从经脉寻求,很明显是心经虚弱,气血难以充周经脉所致,投予生脉散作汤用,以养心气。

处方:党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9克。

水煎服。

9月3日六诊:上方服2周,小指与无名指疼痛消失,所患产后病症已基本痊愈,唯脉仍现虚象,嘱常服人参养荣丸以善后。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感觉异常有效3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感觉异常有效3例

旁压痛 ( 右>左) ,脐上悸。首先给予吴茱英汤,服 药后头痛未改善。 虚寒之象明显, 遂以温里祛寒为主, 从第 3日 起改服获荃四逆汤后, 症状迅速好转, 病情
逐渐稳定。
( 郭恒击摘译 )
病例 3 3 岁女性, : 9 主诉: 头痛、 心悸。 长期偏 头痛常服麦角胺等制剂,因反复发作而接受汉方治
药2 周后转阴,另一种服药 2 个月后转为阴性。 . 5
上述结果表明, 对于重度脑血管障碍后遗症的患
者, 补中益气汤可改善低下的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抵
上述 3 例感觉异常患者伴有的症状均有肩酸痛、 畏寒, 体型肥胖、 腹部皮下脂肪厚等, 舌、 脉、 腹证 也基本相同, 辨证均属于阳虚。 因此服用相同方剂会 奏效。对于阳虚型感觉异常的患者,上述形寒肢冷、 气不化水的体征和症状可作为选择黄蔑桂枝五物汤
解而停药。
数 (L) .5: 般正常 在5 以 本组患 1 X 1 L 00 一 0 值 0 上,
者服药前 P I N 均低于4 , 0 服药 6 个月后均升至 4 0以
上。 MR A MR A阳性的3 ⑤ S : S 例服药后 2 周至 3 个
月均转为阴性。 种 MR A阳性的患者, 2 S 其中一种服
周时,出现右头部剧烈疼痛、呕吐。 之后每月发作 4
或 5次,经前头痛加重、焦虑。脑电图、头部 M 1 7 ;
等检查未见异常。 四诊所见: 头痛、 恶心, 晨起头重, 头、肩、背部酸痛,睡眠质量差,畏寒以下肢明显,
改 用黄蔑建中 汤提取剂 1 。 个月后面部麻木基 8 6 酬
本痊愈而停药。
皮肤粗糙, 痛经、 且经期持续 1 周以上。 面色稍苍白, 声音无力。 舌质淡、 舌体胖大有齿痕、以舌根为中心 呈地图状薄白苔、 舌尖无苔, 脉稍沉细弱。 腹软,中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效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效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疾病背景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阻,致使脑组织缺氧缺血,从而造成脑细胞损伤甚至坏死的疾病。

脑梗死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其中急性期发病后最为危急,需迅速采取治疗措施以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急性期脑梗死对患者的影响主要包括脑功能受损、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运动障碍等,而偏身感觉障碍是其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出现一个半侧或某一侧肢体的感觉丧失或异常感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1.2 治疗需求根据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常常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包括对侧肢体感觉丧失或减退、感觉异常等症状。

这些症状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

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偏身感觉障碍的治疗需求迫切。

2. 正文2.1 药物组成及功效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芪、桂枝、白术、炙甘草、大枣五味药组成。

各药物的功效如下:1.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作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 桂枝:能够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对于脑血管的扩张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

3. 白术:能健脾开胃、温中止泻,有助于增强脏腑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和代谢。

4. 炙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毒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效果,减轻药物对机体的刺激。

5.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有助于调整身体功能,改善体质。

综合以上药物的功效,黄芪桂枝五物汤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偏身感觉障碍中起到补气活血、调和脏腑的作用,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促进康复。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特点进行个性化调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 治疗机制治疗机制是指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偏身感觉障碍的具体作用机制。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黄芪、桂枝、白术、茯苓、陈皮五味药组成。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证新用举隅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证新用举隅

化斑解毒汤,药用黄芩、金银花、连翘、栀子、贯众各lOg,黄
连、紫草、薄荷、大青叶各7.59,赤芍、牡丹皮、厚朴各59。 若疱疹瘙痒明显者,加地肤子、蝉蜕、白蒺藜各7.59;若里 热炽盛者,可加生大黄2.59。常用中成药有加味解毒散、 蒲地蓝消炎片、莲花清瘟胶囊等。 邪减正复期,症见热退,口腔溃疡渐愈合,手足疱疹逐 渐干缩。治宜清解余邪,常选千金苇茎汤,药用芦根、薏苡 仁各lOg,车前子、大青叶各7.59,佩兰叶、薄荷各59。常 用中成药有板蓝根冲剂等。
・24・
CJTCM
June.2008
V01.20
No.3
“传化物而不藏”,浊气降则清气升,故大便通调应作为 临床观察指标之一。用辛香之品,意在醒脾化湿,调畅 气机。如果有湿热郁滞、舌苔黄腻者,可加山栀、黄芩、 竹茹、石菖蒲、神曲等;脾虚腹胀者,可与枳壳、白术相
伍为用。
10剂,诸症十好七八,已能骑车来院复诊。守方又服 15剂,同时服香砂六君子丸善后调理。
・243・
按《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 脾”。此病例属脾虚水肿。西医所谓功能性水肿。余 遵辨证施治原则,察其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气虚 证。气虚运化无力,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为水 肿。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陈皮理气,气行 则水行,标本同治。现代医药研究,茯苓能利尿,还能 增强免疫功能;橘皮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再加 桂枝温通脾阳,茯苓益气健脾利水;益母草现代医学研 究有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并有抗菌、利尿作用。 诸药合用,脾阳得振,水肿自除,诸证消失。
崩 漏
脉。治宜温通心阳,活血化瘀。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加味。药用:黄芪309,桂枝209,赤芍189,全瓜萎129, 丹参159,薤白99,半夏129,延胡索99,生姜3片,大枣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运用验案5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运用验案5则

( 中 国人 民解放 军第 3 0 2医 院中西 结合 肝病诊 疗 与研究 中心 , 北京 , 1 0 0 0 3 9 )
枝 1 5 g , 白芍 2 0 g , 山药 1 5 g , 黄柏 1 0 g , 知母 1 5 g , 生姜 8 g , 大 枣
5枚 。7剂 , 水煎 , 每 天 1剂 , 早 晚 分服 。服 药 7剂 后 , 患者 症 状 减轻 , 但 仍 然入 睡 困难。 守上 方 改桂 枝 1 0 g , 加 酸 枣 仁
范某 , 女, 5 7岁 , 2 0 1 3年 6月 2 3 日初 诊 。3个 月前 出现
山药 扶 温 , 专 于温 阳助 气 , 开 窍宣 闭 ; 白芍 、 大枣益 阴和血 , 调 和
阴阳 。全 方合 用 , 标 本兼 治 , 相 得益 彰 。
后 随访 , 患者 不 适 症 状 均 消失 。
微 涩而 紧之血 痹证 。《 素问 ・ 痹论 》 载: “ 营气 虚 , 则 不仁” , 用黄 芪 桂 枝 五 物 汤 , 黄芪合桂枝益气通 阳,
芍 药养 血合 营 , 姜、 枣 调 和 营卫 , 故 用 黄芪 桂 枝 五 物
按: 围绝 经期 是妇 女 一 生必 然 度 过 的一 个 生 理
痛、 喜按 , 按之痛 减 , 经西 药对症 治疗 ( 具体 用 药不详 ) 后痛
减 。后 自觉 下腹 部 隐痛 , 遇 寒 加 重 得 热 则 舒 缓 。7 d前 因过 食 凉物 , 致腹痛 、 腹 泻加 重, 并 伴神 疲 气短 、 腹 部微 胀 , 大便
溏 泄 。 自行 服 用 “ 香砂 六 君 汤” 未 效 。 就 诊 时 患 者 慢 性 病
3 慢性 结肠 炎
李 某, 男, 2 6岁, 于2 0 1 2年 9月 2 3日初诊 。腹痛 、 腹泻

赵国仁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验案四则

赵国仁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验案四则
按 :此例手 汗症为肺气虚 弱 ,皮毛腠理不 固 ,营卫不 和故也 ,卫虚故 肌冷而不 固 ,营虚则不敛而汗 溢 。方 中黄 芪 、大枣益气 固表 ,桂枝 、生姜 补其 卫气 ,重用 白芍 、甘草 敛其 营 阴 ,加牡蛎 以止汗 ,故能 收效 。
收 稿 日期 2017-07—06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018年 6月第 53卷 第 6期
· 437 ·
赵 国仁 运用 黄芪 桂枝 五物 汤验 案 四则
郭 立 崎 浙 江省 宁波 市奉 化 区中 医医院 浙江 宁波 315500
关键词 赵 国仁 黄 芪桂枝五 物汤 医案 .
赵 国仁 先生 为全 国基层 名老 中医药专 家学 术经 验 继承工 作指导老 师 ,临证五案四则介绍如下 。 l 强直 性脊柱炎
患者 ,男 ,55岁 。患者终年下水捕 鱼 ,平素体健无疾 。 十年 前忽感 腰脊 下肢强 直 ,颈 部拘 急疼痛 ,头面 四肢麻 木 ,上臂不 能抬举 ,下肢沉重疼 痛 ,多处诊治 ,其效不显 。 后赴上 海某 医院做磁共振检查 ,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长 期服用 激素 、非甾体止痛药治疗 。其病已久 ,痛苦难忍 ,前 至赵师处就诊 。诊见 面色惨 白不华 ,行 动僵直 ,阳事不兴 , 脉 沉细无力 。治 宜和营通络 ,强 筋壮骨 。方 以黄芪桂枝 五 物 汤加 减 :黄 芪 30g,桂枝 5g,川 断 、杜仲 、大 枣 、当归 各 lOg,炒 白芍 15g,甘草 6g,乌梢 蛇 20g。每 日1剂 。治疗 数 年 ,已停用激素等药 ,诸症 均明显减轻 。
按 :此例 患者 为下肢 静脉 曲张所致 肿 痛 ,静 脉 曲张
后血液 回流 障碍 ,血浆外溢 故肿 ,中医谓之 “血化 为水” 也 ;血瘀于 内 ,经络不通 ,不通则 痛 ,故肿痛并见 。本病多 发 于老年人 ,花 甲之后其气必虚 ,气虚而血瘀也 。黄芪桂 枝 五物 汤中黄 芪益气 ;桂枝 温通 ;当归 、芍药养 血和 营 ; 姜 、附温散寒 邪 ,温 阳通络 ;加 以各类虫 药活血 祛瘀 ,通 络 止痛 ,则病邪可 除。 3 脉 管炎

精品资料--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精校完美打印版)

精品资料--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精校完美打印版)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独语斜阑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方主治血痹亦可治疗风痹。

适当加减可治疗肩周炎、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疾患。

有报道以本方加牛膝、红花、木瓜和天麻等治疗末梢神经炎;加当归、白芷、细辛、威灵仙等治疗面神经麻痹;加羊肉250克煎汤并加鸡血藤、当归等治疗产后身痛;加党参、白术、赤芍、川芎等治疗肢端麻木;加全虫、地龙、蜈蚣、细辛等治疗桡神经损伤;加炙乳香、没药、牛膝、红花、当归、水蛭等治疗脱疽;加骨碎补、当归、续断、杜仲等治疗痛痹;合乌头汤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均证明有满意疗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攻效良。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四肢麻木面无华,温经通阳此方良。

方解君黄芪──甘温补气,补在表之卫气。

. .... ┌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

臣┤. .... └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

佐生姜──辛温,疏散风邪。

使大枣──甘温、养血益气。

1.痹:张,形寒,手足痛,肌肉渐肿,劳力行走,阳气受伤,客邪内侵,营卫失和。

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阳虚者,与黄耆五物汤”。

黄耆、桂枝、茯苓、炙草、当归、煨姜、南枣。

2.真中风:诊得两手脉厚而长,惟左手略兼弦象,两寸稍紧,脉厚者,得土之敦气,厚道足以载福,为长寿之征。

但弦为风脉,紧为痛脉,今紧在两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据称手腕及臂上痛,时愈时作,已阅五年之久,且指尖时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减,细察此症,系风在关节而作痛,至其所以痛者,乃气血与风邪相抗拒,非同偏枯者之全不觉痛,其妙在于痛处,不难扶正以屏邪,书称中指麻木,三年内防患中风,以中指属手心经故也。

今幸麻木之处以食指、拇指为甚,系肺与大肠气之不调,尚无大害,然风善行而变数,必须及早治之,然斯时若肥风药以预防中风,是适招风取中,无异借寇兵而齐盗粮,宜出诸郑重,切勿孟浪以图一逞,宜用黄耆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颈肩腰腿痛的经验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颈肩腰腿痛的经验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颈肩腰腿痛的经验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颈肩腰腿痛的经验1. 引言颈肩腰腿痛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常常由于长期坐姿不正确、劳累过度或者年龄增长引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的应用病例血痹岳美中医案:郭某某,女性,33岁,北京某厂干部。

于1973年6月间,因难产使用产钳,女婴虽取下无恙,但出血达1800毫升之多,当时昏迷,在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产院用冰袋敷镇止血,6个小时,血始止住。

极端贫血,血色素3克,需要输血,一时不易找到同血型的供血者,只输了400毫升,以后自觉周身麻痹不遂,医治未效,在弥月内于6月28日即勉强支持来求诊治。

患者脉现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是产后重型血虚现象,中医诊为“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卫和营以治之。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尖9克,白芍9克,大枣4枚(擘),生姜18克。

水煎温服。

7月2日二诊:上方服3剂,脉虚小紧象渐去,汗出,周身麻痹已去,惟余左胁及手仍麻,恐出汗多伤津,用玉屏风散加白芍、大枣作汤剂,以和阳养阴。

处方:生黄芪24克,白术30克,防风9克,杭白芍9克,大枣4枚(擘)。

水煎温服。

7月13日三诊:服上方10剂,汗出止,胁痛愈,右脉有力,左偏小,食指与小指作麻兼微痛,左臂亦痛,是心血仍虚而运行稍滞,用三痹汤治之。

本方养血补气之药多于祛风散邪,宜于气虚血少而有麻痹之证者。

处方:生黄芪18克,川续断6克,大独活6克,大秦艽6克,防风6克,辽细辛3克,川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黄9克,酒炒自芍9克,桂枝9克,云茯苓9克,杜仲炭9克,川牛膝9克,台党参9克,炙甘草6克。

水煎温服。

7月26日四诊:服上方10剂,周身觉有力,食指痛愈。

唯左脉仍弱,血虚宜补,予人参养荣丸。

8月1日五诊:左右脉渐趋平衡而仍弱,小指与无名指作痛。

按小指内侧,是手少阴心经脉所终,无名指是手少阳三焦经脉所起,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

从经脉寻求,很明显是心经虚弱,气血难以充周经脉所致,投予生脉散作汤用,以养心气。

处方:党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9克。

水煎服。

9月3日六诊:上方服2周,小指与无名指疼痛消失,所患产后病症已基本痊愈,唯脉仍现虚象,嘱常服人参养荣丸以善后。

(《岳美中医案集》1978年版)按语:难产大出血后发生周身麻痹不遂,又见脉象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等血虚之象,故岳老以此断为血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取得良效,后以补气养血之品,以善其后。

痿证(原发性脑萎缩)胡青山医案:某女患,45岁。

四年来头痛,头晕,健忘,并日益加重。

经全脑造影、脑电图、超声、脑脊液等项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脑萎缩。

症见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头昏健忘,气短便难,舌质淡红,脉弱,属中医痿证。

用本方加减:黄芪150克,白芍50克,何首乌3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当归、鸡血藤、牛膝各20克。

水煎服,日1剂。

半年后基本痊愈,随访2年余,病情稳定。

(《黑龙江中医药》1985;<1):20)按语:肌肉萎缩而见头晕气短,健忘,脉弱,气血虚候迭现,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鸡血藤、牛膝等,以补益气血,通利血脉获愈。

中风后遗钟耀奎医案:陈某,62岁,广州江门。

1947年由美返国后,迷信风水,每日与地理师访寻龙穴,连续数月。

某日,寻穴方定,突然中风倒地,抬返家,延医诊治。

醒后,口眼向右歪斜,右半身瘫痪,不知痛觉。

舌微强,言语不能流利,病约50余日,数易医,未效。

初诊:六脉微细,便秘,两日一行,诊属气血俱虚,拟方大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750克,桂枝’750克,杭白芍750克,生姜750克,大枣100枚,虎胫骨300克,桑寄生300克。

上药用水一大锅,煎取12碗,每小时服1碗。

二诊:服后证如前,惟大便1次,较溏而已。

再服原方,续服7日,右手稍有知觉,可微举,足仍如前,言语较清楚。

续服至第10天,手足均能举动,但乏力,未能走动。

余认为病已去其半,药力亦宜酌减,因此照第一日之剂量减半,再服10天。

三诊:余诊后第20天,症状大有好转,可步出中庭走动,家人大为欣喜,但口眼仍微歪斜,说话不十分清楚。

改与干金附子散。

炮附子90克,桂枝尖90克,细辛15克,防风24克,生晒党参90克,干姜30克。

服3剂。

四诊:口眼较正,说话已清楚流利,惟足部乏力,手可举至与肩’平。

改与真武汤加味。

炮附子60克,杭白芍90克,云茯苓90克,生白术60克,生姜90克,虎胫骨90克,桑寄生90克,桂枝90克。

服10剂。

五诊:病者能行前来门诊。

此后以黄芪建币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真武汤等三方每日轮服。

服20天,各证均如常人,惟口眼微向右歪,不能复原,停药。

按语:本案重用黄芪至750克,桂、芍、生姜亦均用750克,大枣用到百枚,胆略之大,为常人所不及。

钟氏自注曰:病者对我信仰甚笃,故余能投此重剂,病者亦敢服,否则,难取速效也。

无脉症李宜方医案:田某,男,42岁。

1988年2月6日就诊。

右手麻木、发冷、脉测不得一年余。

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并背部紧缩疼痛,遇阴雨天加剧。

半年前曾在省级医院诊为大动脉炎。

血压左臂20/13kPa,右臂血压没有显示。

舌质淡红,苔薄白,右脉不得。

中医诊为脉痹,辨证属营卫不和,气虚血瘀,脉道痹阻。

治以调和营卫、补气温阳行痹。

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30g,芍药12g,桂枝9g,红花10g,川芎10g,生姜3片,大枣6枚。

水煎服,日1剂。

服药6剂后,自觉右手麻木减轻,脉搏微弱可取,背部紧缩疼痛亦明显好转。

药已中的,守方加当归20g、丹参20g,以增强活血之力,再进12剂。

药毕自述右手麻木、背部紧缩疼痛等症均消失,切诊右手脉有力可取。

至此,服药不足20剂而症获痊愈。

(山东中医杂志1993;(3>:33)按语:(原按):西医学认为,无脉症多发于大动脉或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其中以头和臂部动脉受累而多见,发病以青年为多。

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肢易疲劳、麻木或发凉,病侧血压测不出或极低。

治疗本病,西医以激素为主,效果多不理想。

无脉症属中医“脉痹”范畴,病机虽与气血相关,但症结在营卫不和,而此营卫不和的本质又为营卫不足。

《素问·逆调论》说:“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营血不足则不能充盈脉络,卫气虚弱则无力通达四末,故出现肌肤、血脉之“不仁”、“不用”病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本病对证之方,果获良效。

肩痛(肩周炎)张民钦医案:金某,男,48岁,1993年1月6日因车祸右肩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两月后右肩关节疼痛,右上肢不能抬举,X线示:右肩关节及诸骨质未见异常。

诊断为他伤性右肩关节炎。

处方:黄芪30g,白芍12g,桂枝12g,生姜10g,大枣5枚,鸡血藤12g,秦艽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1服。

服药10剂后,右肩关节内旋及外旋外展功能恢复,疼痛较前减轻。

守法治疗2周而愈。

随访1年,右肩关节功能正常。

(国医论坛1995;<3):11)按语:(原按):创伤性肩周炎临床较少见,但素体虚弱,复加肩部或上肢外伤史者容易诱发。

《素问·痹论》曰:“营气虚,则不仁。

”人至中年,素体“骨弱肌肤盛”,劳而汗出,邪遂凝于血脉,再加外伤,而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方中黄芪益气,桂枝、芍药通阳行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鸡血藤、秦艽通络止痛,共奏益气温阳除痹之功,用治创伤性肩周炎可谓方证相符,故收效颇佳。

低热刘殿青医案:朱某某,女,35岁,教师。

1982年10月5日初诊。

低热二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偶尔达38℃。

伴有怯风怕冷,自汗津津,声低气短,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证。

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

证属气虚身热。

拟取甘温除热法,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焦白术10克,炙甘草3克,生姜3克,大枣5枚。

服上方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服半月以善其后,随访至今未发。

(江苏中医杂志1984;<1):37)按语:“甘温除热”大法,肇始于《内经》,自张仲景起,代有发挥,至金代东垣氏,其理论已臻成熟。

所使用方剂,概为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升阳益胃汤之属。

本案中气虚弱兼有营卫不调之候,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加白术、炙甘草者,以增培补中气之功。

盗汗刘殿青医案:张某某,男,36岁。

1982年6月5日初诊。

患者夜间盗汗二年余。

近因工作繁劳,盗汗加重,每夜汗湿衬衣,伴头昏目眩,心悸气短,肢倦无力,纳谷减少,面黄神疲,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缓少力。

此乃劳倦伤气,卫阳不固,营失内守之故。

拟益气温阳,敛营固卫,少佐敛汗之法,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30克,桂枝lO克,白芍10克,炒党参15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30克,生姜3克,大枣5枚。

上方服8剂后,盗汗止,食纳增加,精神好转。

继用黄芪30克,大枣5枚,煎汤代茶饮,巩固一周,随访至今未发。

(江苏中医杂志1984;<1):37)按语:自古之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

然于临床,并非绝对。

张景岳指出:“然以余观之,则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

……何以辨之?曰:但察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见矣。

盖火胜而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可知也;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

本案盗汗见头昏目眩,气短乏力,舌淡脉缓,显为阳气虚弱之证,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党参、煅龙牡以温阳益气,调和营卫,固表上汗,方证相对,是获佳效。

汗出偏沮高濯风医案:赵某,女,29岁。

1982年9月3日初诊。

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每至子夜左半身汗出如洗,汗后自觉虚弱之至,伴心悸气短、少寐多梦、月事衍期、量少色淡。

高老予调和营卫、补虚敛汗。

药用:黄芪15克,桂枝、白芍各9克,白术15克,防风3克,生龙骨、生牡蛎、生地、百合各30克,炙甘草6克。

连服9剂,汗止而寐安,心悸气短消失,月事如期来潮,色转红而量亦增。

继服3剂,固其后效。

(辽宁中医杂志1987;(1l>:25)按语:“偏沮”一证,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其云:“有伤于筋,纵,其若不荣,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本案因汗出而致虚,气不足则心悸气短,血不足则心神失养而少寐多梦,汗泄过多则阴血亏损,故月事衍期,量少色淡。

高老谓血汗同源,汗止则血充,血充则经自荣,故不调其经,而治在调和营卫,补虚敛汗。

因汗泄过多,遂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加生地、百合,以助阴液生复。

辨证准而遣药精,故收效甚捷。

癫痫(Jackson发作)钟强医案:李某某,女,45岁,1994年10月5日诊。

以左侧颜面及上肢阵发性抽搐3月求治。

左眼及口角阵发牵扯,继之左上肢阵挛抽搐,为时几秒至数十秒,且感左上肢酸麻无力,数分钟后复如常人,每日数次发作,甚为其恼。

脑电图示:右额顶叶有少许棘尖波发放,中度异常脑电图。

诊为“Jackson氏癫痫”。

患者舌苔薄白,舌质有少许瘀点,脉来细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