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脏病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合集下载

冠心病心脏康复专家共识

冠心病心脏康复专家共识

普通在出院后1-6个月进行。PCI、CABG后常规2-5周
进行。与第1期康复不一样, 除了患者评定、患者教育、
日常活动指导、心理支持外, 这期康复计划增加了每七天
3-5次心电和血压监护下中等强度运动, 包含有氧运动、
阻抗运动及柔韧性训练等。每次连续30-90 min, 共3个月
左右。
推荐运动康复次数为36次, 不低于25次。因当前我国
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 中国共识
冠心病心脏康复专家共识
第1页
冠心病康复详细内容包含:
1. 生活方式改变: 主要包含指导患者戒烟、合理饮食、科学运动以及睡眠管理。 2. 双心健康: 重视患者心脏功效康复和心理健康恢复。 3. 循证用药: 冠心病康复必须建立在药品治疗基础上,所以依据指南循证规范用药
(5)、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6)、急性非心原性疾病, 如感染、肾功效衰竭、甲状腺功效亢进
(7)、运动系统功效障碍, 影响测试进行 (8)、患者不能配合
第12页
相对禁忌证:
1.
2. 1.左主干狭窄或类似情况; 3. 2.重度狭窄性瓣膜病; 4. 3.电解质异常; 5. 4.心动过速或过缓; 6. 5.心房颤动且心室率未控制; 7. 6.未控制高血压[收缩压>160mm Hg和(或)舒张压>100
即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功效Ⅳ级, 未控制严重心律失常, 未控制高
血压[静息收缩压> 16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静息舒张压
> 100 mm Hg]。
2. 患者评定
综合患者既往史、此次发病情况、冠心病危险原因、日常生活方
式和运动习惯以及常规辅助检验, 如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
来不利影响(如运动耐量减退、低血容量、血栓栓塞性并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心脏康复在中国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概念。

虽然中国的心脏康复已经开展近20年,但对很多心血管医生而言,心脏康复是遥远的、神秘的、高高在上的。

实际上,国际心脏康复体系发展已有百年历史,并且经历了由被否定、质疑到普遍接受的过程。

今日,心脏康复已然成为一个非常具体细化的系统科学,一项蓬勃发展的学科,发达国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得益于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

荟萃分析显示,以运动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全因死亡率下降15%~28%,心源性死亡率下降26%~31%,猝死降低37%。

同时,其通过生活方式改善,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冠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

循证药物时代的到来和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冠心病的治疗结局得到了极大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但在我国,导致冠心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尚未得到控制,使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

面对众多的心血管病急性发病患者,目前我们重点关注其发病后的抢救与治疗,对于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大量发病后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医学指导,从而反复发病、反复住院,医疗开支不堪重负。

因此,开展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在中国非常迫切。

目前我国心脏康复几乎处于空白阶段,全国90%以上的心血管科没有开展心脏康复工作。

为了促进我国心脏康复工作的开展,提高心血管预防水平,改善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相关领域专家共同讨论并撰写了《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本文就“共识”内容给予一定的解读。

1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密不可分心脏康复的定义为通过多方面、多学科合作,采取综合干预手段,包括药物、运动、营养、心理和社会支持,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的行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探索中国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模式

探索中国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模式

探索中国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模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第恥届联合国大会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NCD)高级别会议上指出:全球每5个人中就有1人死于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症在内的NCD,超过1/4死于NCD的人还处于壮年,心血管疾病是病死率最高的NCD。

一、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堰塞湖”现象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预防不力导致患病年龄年轻化的双重压力,带病生存人口急剧增长,同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和介入治疗和针对心力衰竭(心衰)的药物治疗降低了患者病死率,我们面临的是中国心血管疾病“堰塞湖”现象所导致病死率的。

2011年我国的介入手术达到M万多例,但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体系基本为空白。

一方面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一方面又存在巨大浪费。

由于只治不防不管,大量医疗资源用于疾病终末期的高成本救治,患者反复住院,再支架,再手术,出现心衰后,使用高成本的双心室同步化起搏、埋藏式自动除和心,致医疗出大,病情却每况愈下,这也是产生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的医疗模式是对患者“大修”,而不是对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预防。

买汽车同时要付修,人的还不的。

在国际医学界,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历经50年的研究与发展,其获益已得到临床研究证据的充分支持。

心脏康复的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前以患者运动训练为核心,演化为以康复与二级预防相结合的服务关爱综合模式。

二、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内涵1.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目的: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综合长期医疗保健关爱和服务,最大程度减少心血管疾病对身心的不良影响,降低猝死和再梗死的危险,控制心脏症状,稳定和(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方面达到最佳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⒉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目标人群:主要包括1年内具有以下1种或多种情况的患者,如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术后等,现已延展至慢性心衰和外周动脉疾病(间歇性跛行)。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完整版)

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二级预防专家共识(完整版)引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在美国,每年有近40万例患者接受搭桥手术。

同样在中国,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CABG手术量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全国CABG手术量达4.2万例。

同时必须认识到,CABG仅是冠心病治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接受CABG术的患者人群,多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疾病,更有大批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因此,CABG术后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规范的术后二级预防,不仅可以延缓自然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提高旁路血管通畅率,还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远期生存和生活质量。

本共识综合了欧美STS、AATS、EACTS、ACC、AHA、ESC、ADA、AACE、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相应学科分会等学术团体、机构发布的最新指南和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冠心病学术委员会发起,组织了心外科、心内科、内分泌科、消化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撰写本共识,以推动我国CABG术后二级预防的规范化。

本专家共识中,所有医学意见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强度,由强至弱依次为:“推荐”、“建议”、“认为”。

1.抗血小板/抗凝治疗CABG术后二级预防应尽早启动抗血小板治疗,而不是抗凝治疗(无论是华法林,还是新型口服抗凝药),除非患者合并其它抗凝指征,如房颤、深静脉血栓或人工瓣膜置换、室壁瘤等[1]。

个体化制订CABG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着重权衡以下三个方面:1. 疾病状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梗(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梗(STEMI)],还是稳定性冠心病(SCAD);2. 合并症:通常提示高血栓风险的因素有PCI、心梗、脑卒中、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慢性肾病等,而提示高出血风险的因素有高龄、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出血等;3. 手术因素:非体外循环下(Off-pump)CABG还是体外循环下(On-pump)CABG;动脉旁路血管还是静脉旁路血管;靶血管条件,如是否行内膜剥脱。

2022心脏康复分级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2心脏康复分级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在各级医疗机构治疗、康复和随访。

心脏康复是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稳定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医学干预的综合性医疗措施,包括医学评估、药物治疗、运动处方、均衡营养、精神心理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等,可降低心血管风险,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改善预后。

心脏康复是由多学科团队制订综合康复方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面全程管理。

通过心脏康复分级诊疗和三级医疗体系的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实现从医院到家庭的连续性康复医疗服务,可以满足不同临床需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得到高质量心脏康复治疗。

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已将心脏康复列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指南推荐。

近年来我国心脏康复发展迅速,大多数地区的部分医疗机构相继建立了心脏康复中心。

但是,各级医疗机构心脏康复技术发展仍不平衡,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复和二级预防需求。

心脏康复分级诊疗制度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要建立心脏康复分级诊疗服务和技术规范,促进心脏康复区域性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实现连续性心脏康复干预。

2021 年,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19号),提出加强各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能力建设等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规范心脏康复临床路径、技术规范及康复转诊标准,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心脏康复分级诊疗责任管理,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心脏康复的实施内容、转诊标准和转诊流程,结合《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运动康复分级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成人肺高血压患者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心脏康复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是心血管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对于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

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和生活能力的过程。

二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通过采取药物、运动、饮食等方面的干预措施,预防病情加重和复发。

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外对于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规范化、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依从性等方面。

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的深入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案。

心脏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精神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减轻症状、改善心功能、增强运动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等。

运动康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心理康复: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营养康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控制饮食。

戒烟限酒: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药物管理:对患者进行药物调整和管理,确保合理用药。

最近,中国专家们发布了一份关于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共识。

这份共识对于那些患有冠心病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为他们提供了如何进行康复以及如何预防病情再次恶化的建议。

让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从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病。

它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死因之一。

在这份共识中,专家们强调了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脏康复的重要性。

心脏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锻炼、心理支持、营养建议等方式来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77页)

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77页)

冠心病康复的具体内容
(1)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包括指导患者戒烟、合理饮食、 科学的运动以及睡眠管理 (2)双心健康:注重患者心脏功能康复和心理健康的恢复 (3)循证用药:根据指南循证规范用药
(4)生活质量的评估与改善:冠心病康复的同的是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使患者尽可能的恢复到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 生活质量水平
2.患者教育
最佳的患者教育时期
• 为患者分析发病诱因,从而避免再次发病
• 让患者了解冠心病相关知识,避免不必要的紧张、
焦虑情绪,
• 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同时对患者家属的教育也同样重要
• 本期宣传教育重点是生存教育和戒烟
生存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在家处理心脏突发问题
关注胸痛或不适特征,告诉患者如何识别胸痛等不适症状是否与心 脏病相关 告诉患者如果采取有效治疗与康复,可使心脏事件再发可能性减小 但一旦发生应积极处理 ①停止正在从事的任何事情 ②马上坐下或躺下 ③如果症状1~2 min后没有缓解,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0.5 mg);若3~5 min后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再舌下含服1片;必要时5 min后再含服1片; 如果经上述处理症状仍不缓解或不备有硝酸甘油应马上呼叫急救电 话,就近就医
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我们如何做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的目标
• 短期目标是控制心脏症状,提高心脏功能储备,限
制心脏病的不良心理和生理影响,提高患者心理社 会和职业状况
• 长期目标则是通过医学和生活方式的治疗提高对心
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最终
达到降低心血管疾病 (CVD)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作用
通过媒体宣传心脏康复
• • • • • • • •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

《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解读一、定义和循证医学证据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是一门融合生物医学、运动医学、营养医学、心身医学、行为医学的专业防治体系,是指以医学整体评估为基础,通过五大核心处方(药物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危险因素管理和戒烟处方)的联合干预,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以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全程的综合管理与服务。

是集预防、治疗、康复、随访一体化的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新模式,目的是缓解症状、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国际广泛认可,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支持,目前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防控的基石。

20 世纪80 年代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心脏康复降低心肌梗死后患者全因死亡率8%~37% 、心血管病死率7%~38%。

另有诸多研究证实,稳定性心绞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术后以及心脏移植术后患者都可从心脏康复项目中获益。

心脏康复还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降低急性缺血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和住院率。

二、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制定个体化心脏康复处方的基础和前提。

心脏康复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减少反复住院和血运重建率;二是帮助患者恢复最佳体力、精神状态及社会能力。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通过综合评估首先明确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预后,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化的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方案。

因此,全面的评估从首次接触患者开始,贯穿心脏康复的全过程。

心脏康复评估一般包括生物学病史、生活习惯、危险因素、营养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心脏功能、运动风险、生活质量及疾病的自我认知状况等。

部分患者还要对心肌缺血及是否需要血运重建进行评估。

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可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问卷、CCS分级量表进行严重程度初评,慢性心衰患者可以通过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堪萨斯心肌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等进行生活质量初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病康复二级预防中国 专家共识解读
制作流程
发起人:胡大一教授 组织:
➢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委员会 ➢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血管病康复委员会 ➢ 全国各省心脏康复和心血管专家参与,3次讨论定稿
专家写作团队 发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第四期
心脏康复治疗的历史
心脏康复是心脏病慢性期治疗的 最佳载体——包含二级预防
开展心脏康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人员基本要求
➢ 心脏康复医师1名和心脏康复治疗师1-2名、护士1名 ➢ 心理师、营养师可专职或兼职
场地可大可小,因地制宜 必备设备包括四个部分
➢ 常规急救设备 ✓ 除颤仪 ✓ 抢救车
➢ 评估设备 ✓ 运动负荷心电图或运动心肺仪
➢ 监护设备(可选) ✓ 遥测运动心电监护系统,有一定的抗运动干扰能力
➢ 运动训练设备(可选) ✓ 固定踏车、跑步机 ✓ 弹力带
对心脏康复医师的要求
康复医师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熟练掌握运动康复适应证和禁忌证,能恰当地危险分层 对运动试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能正确处理 能正确解读运动试验的相关数据,能根据运动试验结果开
具个体化运动处方,并能顺利实施运动方案 具备总结与科研能力,积累数据,促进心脏康复发展
中国心脏康复发展现状
全国仅有数家心脏康复中心或康复科内心脏康复小组 更关注肢体康复和神经康复 更关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运动疗法使用率非常低
– 医师缺乏意识和相关知识 – 患者缺乏意识,但非常期待 大医院因空间和人员不足,心脏康复发展受限,社区 心脏康复有发展空间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的具体内容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获益(IA)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 ( 运动康复 )
总死亡率
↓ 8%-37%
心血管死亡率 ↓ 7%- 38%
一年内猝死风险 ↓ 45%
反复住院
↓↓
反复PCI/CABG ↓ ↓
医疗费用

医患关系和谐 ↑
中国心脏康复发展现状
心脏康复/二级 预防缺失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 降低发病率 减少再发心血管事件 改善生活质量 维持正常社会功能
谢谢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8
➢ 时程为3-6个月,持续至9个月至1年
III期: 门诊康复体系或社区家庭康复
I期康复/二级预防
目标
➢ 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能力的恢复 ➢ 避免卧床带来的不利影响,如运动耐量减退、低血容量、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并为Ⅱ期康复做准备
内容
➢ 病情评估 ➢ 患者教育 ➢ 运动指导 ➢ 日常生活指导
心脏或心肺移植 慢性心力衰竭 外周血管病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暂不适用人群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IV级 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 未控制的高血压(静息收缩压>160mmHg或静
息舒张压>100mmHg)
冠心病康复/二级预防分期
I期: MI/ACS住院期间康复服务 II期:出院后早期门诊康复服务
II期康复/二级预防
内容 一般出院后1—6个月进行,是心脏康复的核心阶
段,是I期康复的延续,又是III期康复的基础 ➢ 增加了每周3—5次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的中
等强度的训练
III期康复/二级预防
III期康复又称院外长期康复,为一年后为心血管 病患者提供预防和康复服务
内容 此期维持已经形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 纠正危险因素,心理社会支持
生活方式治疗:
➢ 运动康复治疗 ➢ 戒烟方法指导/营养处方
循证用药:个体化用药达标 提高依从性 双心健康和睡眠管理:心理处方 日常生活指导 职业康复指导 随访管理
心脏康复/二级预防适用人群
一年内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的患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I/ACS PCI/CABG 稳定性心绞痛 心脏瓣膜手术
• 定义: – 对CVD患者提供综合长期医疗关爱(Care)/服务(Service)
• 内容: – 医疗评估、运动处方、危险因素控制、教育和咨询
• 目的: – 最大程度减少心血管疾病对身心的不良影响 – 降低猝死/再梗死的危险 – 控制心脏症状 – 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改善心理社会和职业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