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1930年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等。1930年作品《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华”

2、1936年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剧作家。主要剧作有《天边外》、《安娜·克利斯蒂》、《无穷的岁月》和自专性剧作《长夜漫漫路迢迢》等。1936年作品《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概念”

3、1938年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母亲》《爱国者》《龙种》等。1938年作品《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4、1949年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1949年作品《我弥留之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5、1954年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尔鸣》、《老人与海》等。1954年作品《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

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6、1962年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珍珠》和《烦恼的冬天》等。1962年作品《人鼠之间》“通过现实主义的、寓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7、1976年索尔·贝娄(1915~)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奥吉·玛琪历险记》、《赫索格》、《洪堡的礼物》等。1976年作品《赫索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8、1978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撒旦在戈雷》、《卢布林的魔术师》、《奴隶》等。1978年作品《魔术师·原野王》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9、1987年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韵文与诗》、《山丘和其他》、《悼约翰·邓及其他》、《驻足荒漠》;散文集《小于一》等。1987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10、1993年托尼·莫里森(女)(193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宝贝儿》、《爵士乐》等。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

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全文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全文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

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杨振宁预言中国10年内将出现获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预言中国10年内将出现获诺贝 尔奖获得者 中新社成都9月10日电题:杨振宁预言中国10年内将出现获诺贝尔奖获得者 作者刘贤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10日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演讲,向大学生推荐书籍,传授学习方法,并预言中国本土10年内将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 《神秘的宇宙》开启学习物理大门 演讲最初,杨振宁用一本书引起了满座学生的兴趣。 “我在读初中时,在校图书馆看到一本《神秘的宇宙》。它对于我后来钻研物理学有决定性影响”,杨振宁说,该书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初的30年物理学界的三次大革命,建议大家翻一翻,一个多小时就可看完。 杨振宁一边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一边穿插传授学习方法。 他说,即便是四五岁的小孩,也能够在过马路时判断自己是否会被车撞到。这说明人在很小的时

候就有自己所不知道的能力,即直觉。 他特别提出:“当你的直觉所告诉你的,与老师、书本告诉你的不一致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直觉与书本知识冲突的时候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必须抓住这个机会,通过对直觉的修正,达到新的境界,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世界。 点评中西方教育异同 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在该校研究生毕业。1945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根据自身的中西方学习经验,杨振宁为预备或已经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出“点子”。对于“一些优秀的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却遇到困难”的现象,杨振宁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教育以训导为主,而美国是启发为主。” “我在西南联大时念书念得很好,到美国后也有一段困扰的时间”,杨振宁建议用“渗透性”学习法来克服这种不适应。美国大学举办专业性讨论会,有的学生反映听不懂。“第一次听不懂,第二次去听就懂得更多一点,再过一段时间就能懂了”,他鼓励说。 此外,杨振宁建议准备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出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主要作品集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主要作品 莫言 通过融合幻想与现实、历史视角与社会视角,莫言创造了一个复杂性堪比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世界,同时从中国古代文学和口述传统中找到一个起点。——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 1,《生死疲劳》——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最新长篇小说,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图解概念沼泽最辉煌的标志性著作。 内容简介: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则在六道轮回中,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从不同的视角讲述他所看到的故事。小说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民饱经患难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生命。故事情节极端、怪异、变形、荒诞,但是与寄寓其中的哲理浑然天成。全书从内涵到外延充满了作家的探索精神,充满了艺术灵气。究其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而言,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史诗性作品,是中国文学终于跳出图解概念沼泽最辉煌的标志性著作。 2,《红高粱》——收入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成名作 内容简介: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梁》,为莫言的成名之作。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这部《红高梁》同时收入题材或主题相近的其他中短篇,旨在加强读者对作家莫言的主要的中篇小说,或某一方面的创作思想的了解。莫言1985年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自此引起文坛关注。小说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的黑孩子,他坚忍地活在苦痛的现实中,以一种自虐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强大。作品成功写出了一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外部世界。 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梁》,为莫言的成名之作。书中创造了莫言的文学王国“高密东北乡”,通过“我”的叙述,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人生故事。《红高梁》曾荣获第4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据此改编的电影《红高梁》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3,《檀香刑》 内容简介:本书既是一部汪洋恣肆、激情迸射的新历史主义典范之作,又是一部借刑场为舞台、以施刑为高潮的现代寓言体戏剧。它以极度民间化的传奇故事为底色,借助那似非常传统的文本结构,充分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非凡的艺术想象力和高超的叙事独创性,张扬了作者长期所崇尚的那种生命内在的强悍美、悲壮美。同时,在这种强悍和悲壮的背后,莫言又以其故事自身的隐喻特质,将小说的审美内涵延伸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并直指极权话语的深层结构,使古老文明掩饰下的国家权力体系和伦理道德体系再一次受到尖锐的审视。 4,《丰乳肥臀》 内容简介:《丰乳肥臀》是莫言早期创作中的一座高峰,也是篇幅最为饱满的一部长篇力作。小说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汪洋恣肆的笔触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描绘。书中的母亲艰难孕育了上官金童和他的八个姐姐,众多儿女组成的庞大家族不可抗拒地被裹挟卷入了20世纪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小说通过描写家庭来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表现了莫言对于女性的同情和赞颂。同时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宗教信仰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宗教信仰 闲极无聊读杂书,读到一本《1901-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全》(Louise S. Sherby, "The Who’s Who of Nobel Prize Winners 1901–2000", Oryx Press, Westport, CT ? London 2002)。突然觉得手痒,量化癖发作,随手作了一个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宗教信仰统计。 此书编者,从公开文献中摘取物理学奖获得者的个人资料,包括宗教信仰。当文献中明确提到获奖者的宗教信仰及其所属教派时,编者会尽可能列出细分的教派名。当编者感觉相当肯定获奖者信仰某一宗教,但无法确认之时,就用“极可能信某教(如Most probably Christian)”标出。有时候,获奖者的宗教信仰有改变,编者就以“来自某某教背景(如From Jewish background)”标明。可以肯定获奖者没有宗教信仰时,编者就根据具体情况,标以“无神论Atheist”“疑神论Agnostic”“反教权论Anticlerical”或“无宗教归属 No affiliation”等等。无法确定宗教信仰时,编者就标以“无资料记录”。 我个人统计,此书中提到1901-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共计161人。其中有明确宗教信仰者116人,占72%;极可能或可能有宗教信仰者20人,占12.4%;本人信仰不明,但承认有宗教背景者8人,占5%;无神论或无宗教信仰者12人,占7.5%;无资料记录者5人,占3.1%。 不信教的12个人中,包括居里夫妇,他们是“反教权论者”;包括杨振宁与李政道,他们被标为“无宗教归属”;标明为“无神论”的只有一个人,即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1956年获物理学奖。 另外几个华人获奖者的情况:1976年获奖的丁肇中,基督教;1997年获奖的朱棣文,无资料记录;1998年获奖的崔琦,属路德教派(Lutheran)。 爱因斯坦曾经表示,他不相信人格化上帝(即可以听人祷告并且奖赏人惩罚人的上帝),但他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此书编者没有把他当做无宗教信仰者,仍把他归于信仰犹太教行列。 这个资料,可能有朋友会感兴趣。所以我把详细统计结果列在下面: 广义基督教,76人,占 47.2% Anglican 8 Catholic 10 Christian 26 Christian/Protestant 1 Congregationalist 2 Dutch Mennonite 1 Lutheran 8 Methodist 3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人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演讲全文:《讲故事的 人》 莫言:讲故事的人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

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稿(中文)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

莫言诺奖演说全文

莫言诺奖演说全文 莫言身着中山装发表诺奖演说“讲 故事的人”。 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零点30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领奖演讲。莫言的演讲主题是“讲

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约40分钟的演讲中,莫言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回顾了文学创作之路,并与听众分享了三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以下为演讲全文实录: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是有一个此刻我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

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最痛苦的事是目睹母亲被人扇耳光 我母亲生于1922年,卒于1994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英文,附莫言领奖照片)

莫言领奖 莫言诺奖颁奖词(英文版) Award Ceremony Speech Presentation Speech by Per W?stberg, Writer, Member of the Swedish Academy, Chairman of the Nobel Committee, 10 December 2012. Your Majesties, Your Royal Highnesses, Esteemed Nobel Laureates, Ladies and Gentlemen, Mo Yan is a poet who tears down stereotypical propaganda posters, elevating the individual from an anonymous human mass. Using ridicule and sarcasm Mo Yan attacks history and its falsifications as well as deprivation and political hypocrisy. Playfully and with ill-disguised delight, he reveals the murkiest aspects of human existence, almost inadvertently finding images of strong symbolic weight. North-eastern Gaomi county embodies China’s folk tales and history. Few real journeys can

历届(1901-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获奖作品及获奖理由

历届(1901-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获奖作品及获奖理由(完整)时间获奖人获奖作品体裁获奖理由 1901 [法]普吕多姆 (1839-1907) 孤独与沉思诗 散文“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1902 [德]蒙森(1817-1903)罗马风云散文“今世最伟大的纂世巨匠,此点於其巨著《罗 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 [挪威]比昂松 (1832-1910)挑战的手套剧本 小说 “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 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1904 [法]弗-米斯特拉尔 (1830-1914) 金岛诗 散文“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1904 [西]埃切加赖 (1832-1916)伟大的牵线人剧本“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 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1905 [波兰]显克维奇 (1846-1916) 第三个女人小说“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1906 [意]卡尔杜齐 (1835-1907) 青春诗诗 散文“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7 [英]吉卜林 (1835-1907)老虎!老虎!小说“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 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1908 [德]鲁-奥伊肯 (1846-1926)精神生活漫笔散文“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 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 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 露的热诚与力量” 1909 [瑞典]拉格洛夫(女 1858-1940)骑鹅旅行记小说“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 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1910 [德]保尔-海泽 (1830-1914)特雷庇姑娘小说“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 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 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 艺术臻境” 1911 [比利时]梅特林克 (1862-1949)花的智慧散文 剧本 “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 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奇想, 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 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奇妙地打动了读者的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 名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名单 2016年:鲍勃·迪伦 写作风格:歌词包含了政治抗议、社会评论、哲学和诗歌。除了在音乐上形式的探索以外,他也继承了美国传统的民谣、摇滚乐、乡村和蓝调音乐,甚至包括爵士和摇摆乐。 获奖作品:《像一块滚石》 2015年: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写作风格: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获奖作品:《二手时间》 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写作风格:前期小说大都以神秘的父亲和二次大战的环境为主题,运用大量的回忆、想象,把现实和虚构结合起来,描写并未经历过的故事。 获奖作品:《暗店街》 2013年:艾丽丝·门罗 写作风格:论文从人称的使用、叙事方式、人物与背景的融合、人物心理化等方面,对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进行了细致分析。 获奖作品:《逃离》 2012年:莫言 写作风格:莫言的写作风格在乡土文学的基础上加上魔幻现实主义和丰富的想象,用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将众多的人物故事描绘的多姿多彩。

获奖作品:《蛙》 2011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写作风格: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 获奖作品:《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 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写作风格:内容贴近现实,风格各异,体现了略萨对小说表现形式的不断探索和实验主义精神。略萨的创作以结构新颖见长。 获奖作品:《世界末日之战》 2009年:赫塔·米勒 写作风格:专注于师哥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真实图景。 获奖作品:《低地》 2008年:勒克莱齐奥 写作风格:新起点,诗歌冒险和感冒迷幻类的文学作家 获奖作品:《诉讼笔录》 2007年:多丽丝·莱辛 写作风格: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 获奖作品:《金色笔记》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

Your Majesties, Your Royal Highnesses, Esteemed Nobel Laureates, Ladies and Gentlemen, 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女士们先生们, Mo Yan is a poet who tears down stereotypical propaganda post ers, elevating the individual from an anonymous human mass. Using ridicule and sarcasm Mo Yan attacks history and its falsifications as well as deprivation and political hypocrisy. Playfully and with ill-disguised delight, he reveal s the murkiest aspects of human existence, almost inadvertently finding images of strong symbolic weight.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North-eastern Gaomi county embodies China’s folk tales and history. Few real journeys can surpass these to a realm where the clamour of donkeys and p igs drowns out the voices of the people’s commissars and where both love and evil assume supernatural proportions. 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在这些民间故事中,驴与猪的吵闹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量。 Mo Yan’s imagin ation soars across the entire human existence. He is a wonderful portrayer of nature; he knows virtually all there is to know about hunger, and the brutality of China’s 20th century has probably never been described so nakedly, with heroes, lovers, torturers, bandits – and especially, strong, indomitable mothers. He shows us a world without truth, common sense or compassion, a world where people are reckless, helpless and absurd. 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 Proof of this misery is the cannibalism that recurs in China’s history. In Mo Yan, it stands for unrestrained consumption, excess, rubbish, carnal pleasures and the indescribable desires that only he can attempt to elucidate beyond all tabooed limitations. 中国历史上重复出现的同类相残的行为证明了这些苦难。对莫言来说,这代表着消费、无节制、废物、肉体上的享受以及无法描述的欲望,只有他才能超越禁忌试图描述。

最新收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及颁奖词(1901至2015)[个人整理]

史上最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及颁奖词(1901至2015)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该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主要诗作有《命运》,散文《诗之遗嘱》和《论美术》等。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惠的实证”。 1902年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主要诗作有五卷本《罗马史》等,并主编16卷《拉丁铭文大全》。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皇帝》、《挑战的手套》,诗集《诗与歌》等。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主要作品有诗作《黄金岛》《普罗旺斯》《米洛依》等。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伟大的牵线人》《不是疯狂,就是神圣》等。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1905年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小说家。主要作品有《第三个女人》《十字军骑士》等。1905年作品《第三个女人》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1906年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青春诗》、长诗《撒旦颂》、专著《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等。1906年作品《青春诗》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重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1907年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营房谣》《七海》,小说集《生命的阻力》和动物故事《丛林之书》等。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1908年鲁道尔夫·欧肯(1946~1926)德国哲学家。主要作品有《大思想家的人生观》、《人生的主义与价值》、《人与世界--生命的哲学》等。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笔》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1909年西尔玛·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典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耶路撒冷》,童话《骑鹅旅行记》等。1909年作品《骑鹅旅行记》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 1910年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830~1914)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拜尔堡》,小说《骄傲的姑娘》、《特雷庇姑娘》、《尼瑞娜》等。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表扬这位抒情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剧作《盲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发言及评论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发言及评论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女。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母亲生于年,卒于年,她的骨灰,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据开坟墓后,我们看到,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

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近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近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2008年10月09日19:23人民网-文化频道【大中小】【打印】 让-马利·勒克雷奇奥 人民网文化频道北京10月9日电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10月9日当地时间下午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小说家让-马利·勒克雷奇奥。 诺贝尔奖官网对让-马利·勒克雷奇奥的评语为:“a uthor of new departures, poetic adventure and sensual ecstasy, explorer of a humanity beyond and below the reigning civilization.” 新闻背景:近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透露了近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及其主要贡献(即获奖理由): 2007年 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2006年 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Orhan Pamuk)

获奖理由: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2005年 英国剧作家哈罗·品特(Harold Pinter)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强行打开了了压迫的封闭房间。品特让戏剧回归它的最基本元素:一个封闭的空间,不可预测的对话,人物相互之间都可能被对方击败,虚伪土崩瓦解。 2004年 奥地利女作家兼诗人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 获奖理由:小说和剧本中表现出了音乐动感,用超凡的语言显示了社会的荒谬及其使人屈服的奇异力量。代表作有:《利莎的影子》、《美好的、美好的时光》和《钢琴教师》。 2003年 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M. Coetzee) 获奖理由:小说“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代表作有:《声名狼藉》、《恭候野蛮人》和《国家中心》等。 2002年 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Imre Kertész) 获奖理由: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而其自传体文学风格也具有独特性。代表作有:《无形的命运》。 2001年 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V.S. Naipaul) 获奖理由: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人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代表作有:1961年的成名作《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和1971年获得布克奖的《在自由的国度》。

经典名句-2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100个经典名句,每一句都是人生

2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100个经典名句,每一句都是人生 萧伯纳,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1.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2. 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3. 真正的闲暇并不是说什么也不做,而是能够自由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4.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们不会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训。 5. 一个理智的人应该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只有那些不理智的人,才会想去改变环境适应自己。但历史是后一种人创造的。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6.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7.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8.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 9.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10.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1970)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等。 11. 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12.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13.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14. 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 15. 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作家、记者,两度出任英国首相。他写的《不需要的战争》获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 16. 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 17. 乐观的人在每个危机里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里看见危机。 18. 坚持下去,并不是我们真的足够坚强,而是我们别无选择。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北京时间昨晚11点30分,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于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0点16分许,中国作家莫言正式领取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从瑞典国王 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上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证书及金质奖章。今年诺贝尔奖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提名小组主席佩尔·瓦斯特伯格介绍了莫言的作品,阐述了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他介绍说,莫言是个诗人,粉碎了陈腔滥调,让茫茫人海中的个体得以升华,莫言的想像力翔越了人类存在的全部。瓦斯特伯格的颁奖辞全文如下: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Award Ceremony Speech Presentation Speech by Per W?stberg, Writer, Member of the Swedish Academy, Chairman of the Nobel Committee, 10 December 2012. Your Majesties, Your Royal Highnesses, Esteemed Nobel Laureates, Ladies and Gentlemen, Mo Yan is a poet who tears down stereotypical propaganda posters, elevating the individual from an anonymous human mass. Using ridicule and sarcasm Mo Yan attacks history and its falsifications as well as deprivation and political hypocrisy. Playfully and with ill-disguised delight, he reveals the murkiest aspects of human existence, almost inadvertently finding images of strong symbolic weight. North-eastern Gaomi county embodies China’s folk tales and history. Few real journeys can surpass these to a realm where the clamour of donkeys and pigs drowns out the voices of the people’s commissars and where both love and evil assume supernatural proportions. Mo Yan’s imagination soars across the entire human existence. He is a wonderful portrayer of nature; he knows virtually all there is to know about hunger, and the brutality of China’s 20th century has probably never been described so nakedly, with heroes, lovers, torturers, bandits – and especially, strong, indomitable mothers. He shows us a world without truth,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全文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全文 莫言诺奖颁奖词全文 他有技巧地揭露了人类最阴暗面 编辑:山间溪流 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导读: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报导: 北京时间12月10日,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0点16分许,中国作家莫言正式领取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成员作家、瓦斯特伯格为莫言领奖致辞。他以介绍莫言为一个诗人开头。“莫言是一个诗人,他把过去传统的诗文揭示出来,把个人从无名的人群中提升出来,通过

一些讽刺主义的手法,莫言能够信奉历史,并且能够站在超脱于政治的层面之上,通过比较戏谑的方法和个体的愉悦揭示了人性体验、人性存在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强势的、符号式的重量。” 颁奖词全文如下: 瑞典文学院诺奖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 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女士们先生们,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在这些民间故事中,驴与猪的吵闹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量。 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