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心衰治疗的现状

合集下载

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现状及进展

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现状及进展

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现状及进展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类因多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以气喘、疲劳、胸腔积液等为主要表现的复合型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该疾病发病后出现的呼吸困难、乏力等现象都会对病人的身体机能及生存品质产生影响,但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

有些病人以较低的体力和较低的水分滞留为主,有些病人则以浮肿为主,出现呼吸困难和乏力症状的患者较少。

该疾病的复杂程度高,且患者的预后不良。

传统的治疗主要通过短期血流动力学和药理学治疗转变为长期修复性策略为主,即从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治疗措施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的治疗方式。

关键字:心理衰竭;诊断;治疗现状;进展引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早期心肌损害会引起心脏容积减小,心室压力增高,诱发各种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及炎症反应,引起心律失常,从而引起心功能不全。

在慢性心力衰竭发展的过程中,内源性神经内分泌及炎性因子的活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清除诱发因素和防治原发病的同时,控制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心力衰竭的分期临床上将心力衰竭患者的分期分为四个阶段。

A级:具有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危险因子,但是没有任何器官性质的心脏疾病、没有心力衰竭的征兆;B阶段:具有器官性心脏疾病,但是没有心力衰竭的征兆;C级:已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心力衰竭的器质性心脏疾病;D阶段:顽固性心力衰竭,要求特殊介入疗法;这种新的心脏损伤程度评定标准只是对 NYHA心脏损伤程度评定标准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取代。

二、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及进展根据疾病的不同,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也各不相同。

在此基础上,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液动力学特征的分析,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长期预后。

心力衰竭的防治应遵循减少心脏前后负荷,提高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积极清除诱发因素和处理原发病因素等基本原则。

心力衰竭是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对于疑似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应该在进一步完善各项检测指标的基础上,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展开讨论,介绍了目前各种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的应用情况。

分析了心力衰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现有医疗技术对心力衰竭治疗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强调了诊断和治疗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重要性,呼吁医学界和社会各界加大心力衰竭防治工作的力度。

文章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为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心力衰竭、诊断、治疗、现状、思考、医疗技术、问题、进展、发展方向、重要性、总结、展望1. 引言1.1 概述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送到身体各部分,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的一种疾病。

其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严重者可导致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休克。

及早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心力衰竭患者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各种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心功能评估等方法的应用,使得心力衰竭的诊断更加准确和及时。

在治疗方面,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移植等方法的不断完善,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和选择。

面对心力衰竭治疗的挑战,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药物耐受性、手术风险、治疗费用等。

心力衰竭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复发率较高,死亡率仍然较高。

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成为当前心力衰竭研究的重要方向。

1.2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预后的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关注。

据统计,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多,心力衰竭的患病率和相关死亡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心力衰竭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心力衰竭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固酮 系 统 ( A S 阻滞 剂 和 交 感 神 经 系 统 阻 断 剂 R A) ( B受 体 阻 断 药 ) 在 预 防 上 强调 早 期 预 防 , 期 干 。 早
1 心 力 衰 竭 的定 义 和 分 类
近 年 际 心 血 管 病 组 织颁 布 的 心 力 衰竭 ( 心
衰 ) 义 与过 去 的 定 义 有 所 不 同 , 此 间 也存 在 差 定 彼 异 。这 引起 了学 者 们 的讨 论 和 评 论 。20 0 9美 国心
是 一 种 症 状 性 疾 病 ( y tm t i re) 也 是 asmpo ai ds dr , c o 种 不 断 进展 的疾 病 ( rges edsre) 心 衰 aporsi i d r ; v o 是 一个 临 床名 称 ,反 映 的是 此 种 患 者 所 存 在 的复
有 以下特 征 : 心衰 的典 型症状 ; ① ②心衰 的体征 ; ③ 静 息 状 态下 心 脏 结 构 或 功 能 异 常 的客 观 证 据 ” 。
两 者 的 差异 在 于 , 者 着 重 于 临床 应用 , 后 而前 者 试
图在定 义 中覆 盖 基 础 心 血 管 病 、 理 生理 学 ( 病 主要 为 血流 动力 学 ) 改变 , 以及 临床 三 个 方 面 。这 两 个 定 义实 质 上 并 无 区 别 . 只是 各 有 侧 重 , 该 都 利 尿 药 和地 高辛 虽 不 能 改 善 预后 , 能改 善 心 衰 的症 状 , 高运 动耐 量 和 生 活 但 提
质 量 . 长期 应 用 不 会 对 病死 率 产 生 不 良影 响 。 且
合 的 。 而且 . 它们 都 传 达 了一 个 重 要 信 息 , 即心 衰

23 心力 衰 竭 药 物 治疗 现 状 来 自循 证 医学 .

心力衰竭治疗现状与展望

心力衰竭治疗现状与展望

心力衰竭治疗现状与展望【摘要】目的:对我国心里衰竭治疗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作出未来的展望。

方法: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

虽然最近十几年来还未研制出新的治疗心力衰竭的化学药物,但这些年对心力衰竭的基础研究,对心力衰竭发生机制还是有了较深的了解,也明确了对这种疾病许多潜在的治疗靶点。

本文将回顾性的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由于心里衰竭入院的8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分析其治疗方法。

结果:我国对于治疗心力衰竭疾病具有一定的研究与进展,但是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将会更加努力突破现阶段,更好的进行疾病的治疗研制。

结论:大量循证试验使几十年以来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很多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正在被推广应用,超滤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目前研究较多的、新的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心力衰竭;治疗现状;未来发展【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075-01近 30 年来在心力衰竭的治疗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但心力衰竭,特别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仍较高。

对心力衰竭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本文对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心力衰竭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比如现在美国每年用于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的费用已经高达400亿美元。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力衰竭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目前已有心力衰竭患者360万例,心力衰竭正在成为中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尽管现有的药物治疗和植入性器械治疗能减缓心力衰竭的发展以及提高心脏功能,但是心力衰竭患者的5年存活率只有50%。

因此,,现阶段,研究出更好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成为重要的任务。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回顾性的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由于心里衰竭入院的80例患者,并以其为主要研究对象。

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4例,女性患者26例,其中80例心力衰竭的患者的年龄段在34-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7)岁。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心力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该病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上升,在临床上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面临许多挑战。

诊断方面,目前的方法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等多种检查手段。

其中心脏超声是常用的诊断手段,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对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单一的诊断手段并不能完全确定心力衰竭的诊断,需要综合诊断。

临床上有时会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但在体格检查和心电图方面没有发现异常,需要通过其他检查方法来确定诊断。

此外,像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等心脏疾病与心力衰竭也有相似的表现,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方面,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治疗的主要手段,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CEI/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是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经典药物,已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一些新型的药物如ARNI(血管紧张素将AT1受体拮抗剂和神经肽Y抑制剂的合成物)、sGLT2 抑制剂等也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导管治疗、器械治疗、心脏移植等手段也被应用于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实践中。

对于仍然能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心脏手术可能是治疗的较好选择。

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如心脏起搏器、外科缩小心脏手术等。

对于一些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可能是最后的治疗选择。

此外,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也成为一个颇具研究前景的治疗方向。

总之,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因素。

开展心力衰竭的多学科协作以及加强对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早期干预非常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不断更新治疗方案,深入研究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心力衰竭的影响。

同时,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有可能进一步细化病情的评估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为心力衰竭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

晚期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晚期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 1290•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年丨2月第34卷第12期J Chin Pract Diagn Ther.Dec. 2020, Vol. 34, No. 12•综述•晚期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韩宗茂、高洁高传玉\尤士杰1(1.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华中阜外医院•郑州450003;2•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宵人民医院麻醉科,郑州450003 ;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0037)摘要:晚期心力衰竭是心力衰竭的终末阶段.强化药物治疗后仍不能控制症状,运动耐量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5年病死率高。

口前临床对晚期心力袅竭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可进一步采取机械循环支持、心脏移植等治疗方法。

随着近年新型药品及人T.材料研发进展•晚期心力衰竭的治疗途径进一步拓宽•本文就晚期心力衰竭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心力衰竭;晚期心力衮竭;机械循环支持;心脏移植Current status of treatmen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advanced heart failureHAN Zongmao1, GAO Jiez, GAO Chuanyu1 . YOU Shijie3(1. D e p u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H e n a t i P r o v i n c i a l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C e n t r a l C h i n a F u v i'a i H o s p i t a l Z h e n g z h o u450003 •, 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f i t o f A f i e s t h e s i u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P e o p l e's H o s p i t a l ^H e n a i i P r o v i n c i a l P e o p l e's H o s p i t a l s Z h e n g z h v u450003*C hina% 3.D e p a r t m erit o fC a r d i o l o g y,F u w a i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M 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B e i j i n g1000.37,.C h i n a)Abstract :Advanced heart failure is the terminal stage of heart failure. During this stage, symptoms still cannot be controlled even after intensive medical treatment, and the exercise tolerance is poor and declines progressively,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cjuality of patients' life. The 5-ycar mortality rate is extremely high. Currently,in addition to drug treatment, the mechanical circulation support, hearl transplantation and other methods can be also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heart fail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and technology, the 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art failure have been broaden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current treatments of advanced heart failure.Key words:heart failure;advanced heart failure;mechanical circulation support;heart transplantation晚期心力衰竭(advanced heart failure,A dH F)是 心力衰竭的晚期阶段,需机械循环支持、心脏移植和或姑息治疗(静脉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超滤或腹膜透析控制容M或临终关怀)等方法维持生命,最新指南进一步强调了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 心动过速)对A d H F预后有不良影响1。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一、心力衰竭的诊断1. 临床表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悸等,这些症状常常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医生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力衰竭。

2. 实验室检查血清心钠素(BNP)和钠尿素(NT-proBNP)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力衰竭诊断指标,它们的水平与心脏负荷和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心肌酶谱、甲型利钠肽(ANP)等指标也可以作为心力衰竭诊断的参考。

3. 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的关键检查手段,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大小、形态、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等,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也能够对心力衰竭做出辅助诊断。

1. 药物治疗目前,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是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手段。

通过有效地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心脏负荷,这些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 植入式治疗对于部分心力衰竭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仍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可以考虑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除颤器植入、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或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

这些植入式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心功能不全或心脏瓣膜病变等情况,需要进行心脏手术治疗,如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这些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修复心脏结构和功能,为患者带来新的生机。

三、心力衰竭治疗现状的思考心力衰竭的患者群体较为庞大,而每个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治疗需求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未来的心力衰竭治疗应该朝着个体化的方向发展,针对不同病情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2. 治疗策略综合化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部分患者进行植入式治疗或手术治疗。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和思考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导致身体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心力衰竭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目前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通过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心悸、气短、水肿等症状,以及检查心脏大小和杂音等情况,对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进行初步判断。

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可以检测出心脏的心律和心室肥厚等情况,对心力衰竭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3.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可以确定心脏射血分数、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脏瓣膜功能等重要指标来诊断心力衰竭。

4.血液学和心肌酶学检查:这些检查可以排除其他心脏疾病的可能性,如心肌梗死。

在诊断方面,虽然上述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心力衰竭的病情,但是它们存在诊断偏差、操作难度等问题,尤其在症状不典型、颜色多种多样的情况下,容易误诊。

因此,需要发展新的心力衰竭诊断技术和手段。

在治疗方面,目前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 ACEI 或 ARB、β受体拮抗剂、强心剂、利尿剂等。

此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等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是,单一的药物治疗远远不足以解决心力衰竭的问题,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措施。

如果患者的心力衰竭已达到严重程度,药物治疗可能失效,需要进行心脏移植等手术治疗,但是,心脏移植的限制条件太多,且术后不少并发症风险较高,仍然存在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均有影响。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积极研究和发展新的技术和手段,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加强心脏康复训练,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心衰治疗的现状
医学论坛报
在75届国际麻醉研究协会(IARS 2001)年会上,Butterworth医师报告了围手术期心衰的治疗问题。

围术期心衰可分为慢性心衰(CHF)和低心排综合征(LCOS)两类:前者是要接受手术病人的充血性心衰,后者是体外循环(CPB)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这两种综合征虽有区别,但均需正性肌力药治疗。

尽管药物疗法、心肌保护和外科技术在不断改进,围术期心衰特别是CHF的急性加重和LCOS仍在继续发生,除高龄和衰弱病人外,常规心脏手术也会出现心衰。

一、正性肌力药物:按作用机制可分为不依赖cAMP和依赖cAMP两类
(一)不依赖cAMP药物
1、地高辛:地高辛抑制Na+-K+ATP酶,使细胞内Na+增加,间接使细胞内Ca++增加,细胞内Ca++可与肌钙蛋白-C结合,增加心肌收缩力。

地高辛能增加CHF患者左室缩短和射血分数,但对LCOS紧急治疗无效。

2、钙剂:离体心脏和骨骼肌的收缩力可随细胞外Ca++浓度增加而加强,但引起肌肉收缩的钙大部分来自肌浆网,而不是细胞外。

应用钙剂会增加SVR。

对CABG术后的患者,钙能抑制对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的反应,但不抑制氨力农的反应。

钙还抑制β受体激动剂,可能是直接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结果。

CPB术后一次推注钙剂对CO无持久作用。

3、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引起严重的心血管抑制。

静注碘塞罗宁(T3)能迅速恢复心率、心搏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和正常SVR。

CPB术后病人一般循环中T3浓度低。

心脏外科手术常规应用T3能增加收缩功能,但不产生正性肌力以外效应;甲状腺素如何增加心肌收缩力尚不清楚。

T3增加心收缩力与异丙肾上腺素一样强,即使β受体阻滞过度或cAMP没有增加。

4、钙致敏剂:左西孟旦(levosimendan)能稳定钙与肌钙与肌钙蛋白C的结合,其作用高度依赖于细胞内Ca++。

它增加心肌收缩力而不损害舒张弛缓。

左西孟旦也开放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内K-ATP通道,能减少心肌梗塞范围,左西孟旦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正性肌力支持尤其有效。

(二)依赖cAMP药物
1、β受体激动剂儿茶酚胺类与β受体结合能激活膜与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从而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产生cAMP。

cAMP增加促使钙内流,也增加钙调节蛋白的钙敏感性。

β受体激动剂也减少可收缩性肌丝对钙的敏感性,促进舒张功能。

1)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P)能与β1、β2受体结合并呈剂量依赖性。

去甲肾上腺素(NEP)与α1、α2和β1受体结合比β2受体更容易。

EP与NEP相比,对平均动脉压的增加相似,但EP增加CO更明显。

EP与NEP相比,对平均动脉压的增加相似,但EP增加CO更明显,故EP常作为CPB后一线正性肌力药。

EP注入左房可使心脏和外周血管的作用浓度更高,同时又可能降低肺动脉高压。

NEP也是相对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尤其是与酚妥拉明合用可对抗NEP的α1和α2强效激动活性。

NEP可作为强效的血管收缩剂对抗CPB后发生的“血管麻痹综合征”。

2)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丁胺能与β1和β2受体结合,产生剂量依赖性的心率和CO 增加及充盈压下降。

β受体介导的静脉容积减少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和CO。

在CABG术后,多巴酚丁胺比肾上腺素增加心率更明显。

多巴酚丁胺已广泛用于危重患者增加组织氧供,希望能改善转归。

3)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是强效β受体激动剂,它没有α受体兴奋活性。

故当今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尤其是心脏移植术后)、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以及小儿心脏术后的心衰等。

2、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兴奋DA1和DA2、β受体和α受体并呈剂量相关。

多培沙明对α受体无直接兴奋作用,但能表达β2和DA1受体的活性,还抑制突触前去甲肾上腺素的再摄取。

DA1兴奋产生肾、肠系膜、脑动脉血管扩张,而DA2兴奋可产生恶心、呕吐。

激活DA2的剂量范围是0.2~0.4 μg/kg/min,稍大剂量(0.5~3μg/kg/min)加强DA1兴奋,更大剂量(5~10μg/kg/min)则兴奋β受体和α受体,并广泛用于心脏手术后的正性肌力支持。

小剂量多巴胺增加肾血流和调节肾脏皮质髓质的血流分布,且强于对CO 的增加。

多巴胺也常用于肾脏应激期如主动脉手术、败血症、复苏、CPB和NEP输注时。

多巴胺和多培沙明增加空肠黏膜的灌注比多巴酚丁胺更显著。

在CPB后多培沙明和多巴酚丁胺对增加CI同样有效,但用多培沙明的心动过速更常见。

3、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PDE抑制剂减慢cAMP向5 -AMP代谢,增加cAMP 浓度,它们也增加收缩蛋白对钙的敏感度,增加钙内流并对抗腺苷。

1)氨力农在脱离CPB时用氨力农比多巴酚丁胺更有效且并发症少。

对左室功能低下的患者,氨力农与肾上腺素一样有效,但两药合用比单用一种效果更好。

在CABG术后氨力农增加SV、CI,降低体、肺循环血管阻力的作用呈剂量相关,但它增加肺内分流,降低PaO2。

2)米力农米力农的正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与氨力农相似,但强15~20倍,先给予负荷剂量50μg/kg,再持续输注0.5 μg/kg/min可使有效浓度保持100> ng/ml。

有些病例单次用米力农50 μg/kg有助于脱离CPB。

依诺昔酮和奥普力农是另一类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已在外科病人中试用,前者广泛用于欧洲,后者在日本;但它们血流动力效应与氨力农、米力农相似。

二、药物的协同/拮抗作用临床医师常将二种以上药物一起使用,目的是最大限度发挥其正面效应而限制其不利影响。

两种药物相互作用可叠加,协同或拮抗。

据发现在钙和β受体激动剂之间,多巴酚丁胺和肾上腺素之间有拮抗作用,PDE抑制剂与β受体兴奋剂合用比单用更有效。

三、机械辅助装置冠脉疾病和LCOS的患者均可从主动脉气囊泵(IABP)中受益。

IABP可提高舒张期冠脉血流而不增加心肌氧耗。

有严重心室功能不全或心肌病患者可能需要安装左室或右室辅助装置,或全心辅助装置,这些装置仅适用于心室功能有希望恢复和等待原位心脏移植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