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论文
大学生道德教育论文4篇.docx

大学生道德教育论文 4 篇第一篇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一、提升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重要性1 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进入21 世纪以来,增强高等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性,日益成为教育领域工作者交流与探讨的重点。
高等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化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也要随着知识的信息化、开放化、全球化、产业化而不断拓展创新。
希腊传记作家普卢塔克曾说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高校在不断地为社会输送物质财富创造者的同时,更需要输送用职业道德知识塑造的精神财富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因此,高校在以培养社会化的职业人为根本任务时,更加重视大学生社会化进程;职业道德自我内化,大学生择业、就业、敬业良性协调,这是时代赋予当前高校的责任与使命。
2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才市场也日益受到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影响,就业趋势日益严峻,因此,人才市场所需的人才,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职业技能,更需要就职人员具有公平正义意识、诚信法制观念、团结协作精神、自觉遵守职业规范与纪律意识,成为一个有职业道德之魂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风气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秩序,职业道德建设极大程度推进了公民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道德更高的社会化与公众化,对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建设性作用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将职业社会责任同自身的职业道德相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强化时代使命。
3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内在需求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意识和愿望,他们渴望付出辛勤的努力获得回报,但是在美丽憧憬的背后,隐藏着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迷茫。
因此,强化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自我内化的过程,使其明确将来在职业生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努力处理好个人利益同行业集体、社会大众、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而使自己在适应职业中得到发展。
职业道德_法律_案例(3篇)

一、引言职业道德与法律是职业行为中的两个重要准则,它们共同规范着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分析职业道德与法律在职业行为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案例背景甲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近年来在我国某城市开发了一项大型住宅项目。
项目由乙公司承建,乙公司是一家具有丰富建筑经验的建筑企业。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如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等。
甲公司认为乙公司的行为严重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给项目质量带来极大隐患。
于是,甲公司决定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三、案例分析1. 职业道德角度(1)乙公司违反了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勤奋敬业、团结协作、服务人民。
乙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不仅损害了业主的利益,也违背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2)甲公司秉持职业道德。
甲公司在发现乙公司违规行为后,及时采取措施,维护了业主的合法权益,体现了其职业道德。
2. 法律角度(1)乙公司违反了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乙公司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偷工减料,已构成违法行为。
(2)甲公司依法维权。
甲公司在发现乙公司违规行为后,依法向当地建筑主管部门投诉,要求对乙公司进行调查和处理,维护了自身合法权益。
四、处理结果在甲公司的投诉下,当地建筑主管部门对乙公司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乙公司确实存在使用劣质材料、偷工减料等违法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建筑主管部门对乙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暂停施工等。
同时,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修复损坏的工程、赔偿业主损失等。
1. 职业道德与法律在职业行为中具有密切关系。
职业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职业道德的保障。
2. 在职业行为中,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切实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
大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论文

大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论文摘要:职业活动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
道德、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同时,对于职业活动调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是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道德规范的实施没有强制性,法律的实施具有强制性。
将“知荣辱,有道德”;“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评价标准,不仅对大学生甚至各行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能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正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要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既需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更需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明确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的标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知荣辱,有道德道德,千古话题,历久弥新。
生活因道德而美好,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树立家庭美德、恪守社会公德,既是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应履行的职责。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只有学会并坚持运用内省的方法,才能逐步达到审读的境界;只有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向道德榜样学习,才能在持续不断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中提升道德境界。
(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康德曾说: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道德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
关于职业道德的论文四篇

关于职业道德的论文四篇(篇一)【关键词】职业道德;培养内容【摘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业道德建设应该从职业道德知识、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培养,达到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自觉形成.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完善。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与现存最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
社会主义职业道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新的内容和特点,并在社会发展、个人价值的体现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El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全面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对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
放眼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人的基本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的素质是多方面.而职业道德素质作为道德的一个基本方面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道德素质的高低.从而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高低职业活动是一个人一生中主要的生活内容,人生价值、人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职业活动实现的。
职业是个人与社会交往的交汇点.职业行为是个人与社会进行交往联系的基本方式。
所以人在职业行为中的道德表现、道德品质就成为一个人道德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的品德、精神境界、价值观念也主要通过职业活动体现出来,并充分展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
谈谈大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培养(样例5)

谈谈大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培养(样例5)第一篇:谈谈大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培养谈谈大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素质培养最近,在社会上接二连三发生幼儿园老师打孩子事件。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家里都不舍得打孩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
对家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让孩子成才的地方;对孩子而言,幼儿园应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
但是老师却违背了“师德”,因为自己的一些情绪而动手去打孩子。
殊不知给孩子的以后造成了多大阴影。
我记得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全身心地去爱每一个孩子.我认为,这就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情操和品质的总和。
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则是指必须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及家长的关系等。
那么,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呢?那就是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爱护儿童,尊重儿童,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等等。
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共存亡的事业。
在人类文明史上,教师职业活动历史悠久,教师道德的发展源远流长。
在中国,教师职业是社会上最古老上的职业之一,教师职业道德很早就存在。
在我国数千年的教育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师范端严,学明德尊”的教育家,比如,孔子最早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主张,提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思想,提出了“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道德要求。
这些教育理伦思想和道德要求,不仅受到弟子们的衷心拥护,而且对后世教师人格的形成也产生深刻影响。
从幼儿园老师打孩子的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引人深思。
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培养。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强大动力,他们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和历史赋予的责任。
而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其道德与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个人理想抱负的实现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法律职业道德浅析论文

法律职业道德浅析论⽂ 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的“脊梁”,是法制社会进⼀步实现的重要保障,作为法律⼈我们理应坚守法律职业道德,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这是法律⼈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法律职业道德浅析论⽂,希望⼤家喜欢! 法律职业道德浅析论⽂篇⼀ 《坚守法律职业道德,做合格法律⼈》 【摘要】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的“脊梁”,是法制社会进⼀步实现的重要保障,作为法律⼈我们理应坚守法律职业道德,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这是法律⼈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法律⼈;法律职业道德;司法腐败;公平正义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感到深深的震撼,⼀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是我们内⼼崇⾼的道德法则。
——康德 法学是⼀门施展才华、满⾜⾃尊、唤起激情、伸张正义的学科,从事法律相关职业是法律⼈引以为豪的资本。
法律功能的发挥,不仅仅依赖于法律⼈(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专业⾼深的法律知识,更要依靠法律⼈过硬的法律职业伦理素养(包括坚定的政治信仰、⾼尚的司法道德素养、强烈的法律职业荣誉感、良好的从业⼼理素质等),⽽法律职业道德则是职业伦理素养中永恒的重点。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员在其职务活动中与社会⽣活中所应遵循的⾏为规范总和。
如果说法律法规是⼀个法治社会的⾎⾁,那么职业道德则是法治社会的灵魂和⽀柱。
法律职业道德需要被信仰,需要被遵守,否则法律就形同虚设,建设法治社会也只能是画饼充饥、痴⼈说梦。
⼀、在贪官横⾏,富豪霸道的时代,我们的“中国梦”何去何从?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在法治国家,私权利主体在法律⾯前⼀律平等,不允许有法外特权的存在。
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腐败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代名词,贫富两极分化则导致社会仇富⼼理⽇益突出,这两者是我国政治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社会稳定的最⼤障碍和瓶颈。
做为法律⼈,是否敢于坚守法律职业道德的阵地,敢于直⾯惨淡的现实和淋漓的鲜⾎,敢于⽤法律的武器给予那些忽视法律、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狂妄之徒以致命打击,关系到到中华民族伟⼤复兴“中国梦”和每个中国公民公平正义“中国梦”的实现。
职业道德与法律在我心中作文

职业道德与法律在我心中作文
嘿,朋友们!说起职业道德与法律,可能有人觉得这话题太严肃,太高大上了。
但对我来说,它们就像我心里的两个小精灵,时刻提醒着我该怎么做。
有一次,我去一家小餐馆吃饭。
那餐馆不大,但生意还不错。
我点了一份炒饭,就坐在那儿等着。
过了一会儿,炒饭端上来了。
我刚吃了一口,就感觉味道不对,好像有点馊了。
我就叫来了服务员,跟她说这饭有问题。
那服务员一开始还不太相信,说不可能啊。
我就指给她看,那饭粒都有点黏糊了,闻着也有股怪味。
这时候,老板走了过来。
他听了我的话,没有找借口推脱,而是马上跟我道歉,说这是他们的疏忽。
然后他转身就去厨房,重新给我做了一份。
我在旁边看着,发现老板一边做一边跟厨师说:“咱们可不能这样糊弄顾客,这是违背职业道德的,要是吃出问题来,还得承担法律责任呢!”
新的炒饭很快就做好了,老板亲自端给我,还送了我一杯饮料,表示歉意。
我当时就觉得,这老板真不错。
他知道自己的错误,而且能马上改正,还能给员工强调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从那以后,每次我想到这件事,就会提醒自己,不管做什么,都要有职业道德,要遵守法律。
不然,就像那家餐馆,如果不重视这些,可能生意就做不下去啦。
所以说呀,职业道德与法律可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放在心里,时刻指导我们的行动。
这样,咱们才能走得正,行得稳!。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

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法律素质的强弱已成为衡量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法律与道德论文篇一《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摘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学生自身、教师、高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但对于专门肩负教书育人任务的各个高校和教师而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的任务更为艰巨和迫切。
就高校而言,不但应加强自身的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校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校园环境,而且应从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师资队伍、教育经费等方面加大对法治教育的投入;就教师尤其是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而言,应在努力提升自身法律素养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和国家的法治教育方针。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法治校园;法治教育;教师素养在我国已经将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手段、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奋斗目标的今天,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未来建设者,大学生本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但从众多问卷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整体不高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1]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大学生自身、教师、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需要大学生自己、教师、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因此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由于各个高校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战场”,教师是各个高校教书育人任务的具体承担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迅速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是两者不可推卸的首要职责,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因此拟专门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寻求有效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进而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参考。
一、各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各高校本身的法治状况会在无形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对法治的信念,进而对其学法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到高校法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加强自身的法治建设、落实依法治校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校园是各高校的当务之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论文
摘要:
职业活动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
道德、法律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行为规范,同时,对于职业活动调节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是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道德规范的实施没有强制性,法律的实施具有强制性。
将“知荣辱,有道德”;“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评价标准,不仅对大学生甚至各行业的从业者具有引导和约束作用,同时也能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正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对各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要积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既需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更需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明确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的标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有利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知荣辱,有道德
道德,千古话题,历久弥新。
生活因道德而美好,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树立家庭美德、恪守社会公德,既是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应履行的职责。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期望,也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只有学会并坚持运用内省的方法,才能逐步达到审读的境界;只有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向道德榜样学习,才能在持续不断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中提升道德境界。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康德曾说: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道德星空,二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
由此可见哲人也崇尚高德的道德品质,而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目标,不断努力去实现达到目标。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20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这一基本道德规范,既是对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又体现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道德建设的新要求。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归结到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基础,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
“富润屋,德润身”,道德高尚的人,襟怀坦荡,心底无私,有利于启迪智慧,开发智力,正确运用知识。
大学生只有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切实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塑造完美人格,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是道德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行为性、广泛性、实用性、时代性等特点。
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是各行
各业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虽然每个行业有自己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但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制定了最基本的准则,适用于各个行业。
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工作后要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拥有认真的态度,忠于职守。
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一个现代公民应尽的职责。
大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要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
只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崇尚社会主义法治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民主建设中,做一个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如人身财产、婚姻继承、购物旅行、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样样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调整。
我们既受法律保护,又要受法律的约束;既充分享受法律所赋予的公民权利,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应届大学毕业生王某与某公司及学校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书》,并如约到该公司上班,可是他才工作一个月(试用期内)就提出了辞职。
公司将他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2000元违约金以及因辞职引起的安排人员加班支付的加班费2500元等。
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某在试用期内辞职,不但不用向该公司赔偿,而且还可以领回一个月的工资。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不但维护了我们的合法权益,还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公民都可以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谋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按照法律规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可以依靠公安、司法机关寻求法律保护。
但同时不能采取不恰当、不理智或不合法的手段去应对。
不要通过非法途径与对方“私了”;不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不能感情用事;不逞血气之勇,不采取以牙还牙的非法手段报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