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数字制作技术串讲重点

电视数字制作技术串讲重点
电视数字制作技术串讲重点

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

第一章电视制作概述

第一节电视系统构成

一个电视系统包括节目制作系统、传播系统和接受系统。

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

第二节电视制作手段

电视节目制作有以下手段:实况直播、电视影片制作、录像制作、电子制作。

录像制作手段又可分为ENG(电子新闻采集)、EFP(电子现场制作)、ESP(电子演播室制作)3种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这种方式,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它应当是对一整套使用于“野外”(电视台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这套系统包括3台以上摄像机,一台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第四节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前期制作流程:第一阶段:构思创作;第二阶段:现场录制

后期制作流程:第三阶段:编辑第四阶段:合成

(课后重点总结:通常的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前期工作包括构思创作、拍摄录制;后期工作包括编辑、合成。)

第二章电视技术基本原理

不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称为临界闪烁频率(选择题)

第二节电视扫描原理

进行扫描的时候,必须做到发送、接收两端的扫描规律严格一致,这称为同步。

所谓同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两端的扫描频率相同,这叫作同频;二是两端画面的每一行、每一幅的起始时刻相同这叫做同相。既同频又同相,才能实现同步扫描。实现了同步扫描,收端才可以重现发端图像。当收端、发端的频率与相位不同时,图像将无法正确重现。

水平扫描也叫行扫描,垂直扫描也叫帧扫描(逐行扫描中)或场扫描(隔行扫描中)。

在逐行扫描中,是逐行逐帧地不断扫描,反复地分解、综合图像;在隔行扫描中,是按相间行一场场地扫描图像。

水平扫描(行扫描)参数包括行正程时间,行逆程时间、行周期、行逆程系数和行扫描频率(简称行频)。

垂直扫描参数也包括正程时间、逆程时间、周期、逆称系数和扫描频率。

第四节黑白电视图像质量指标

能反映出电视系统客观质量的关键参数有5个,它们是:分解力、灰度级、几何畸变、扫描非线性、信噪比。

图像的清晰度是指主观感觉到的图像细节重现的程度。清晰度是一个主观感觉量,但它与电视系统的分解力有关。

分解力是指电视系统分解、综合图像细节的能力,是个客观物理量。

第五节色温与三基色原理

彩色是指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描述,称为彩色三要素。

目前世界上彩色广播电视制式最主要的有ZTSC制、PAL制、SECAM制。

第三章数字视频技术基础

第一节数字电视信号

电视信号的数字化需要三个步骤:取样、量化和编码。

在数字分量演播室中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及取样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格式,分别是:4:4:4取样格式、4:2:2子取样格式、4:1:1子取样格式、4:2:0子取样格式。(主要是选择题,记住规律,比如第一个都是4,第二个数字有4、2、1,第三个数字有4、2、1、0)。

第二节数字电视信号压缩编码

根据压缩编码前后,图像质量有无损失可分为:无损压缩编码和有损压缩编码。

无损压缩编码:是指使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重构(或称还原,解压缩),重构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完全相同。又称为可逆压缩编码或者信息保持编码。

有损压缩编码:是指使用压缩后的数据进行重构,重构后的数据与原来的数据有所不同,但不会让人对原始资料表达的信息造成误解。又称为不可逆压缩编码或者信息非保持编码。

许多重要的多媒体数据压缩标准,如JPEG、H.261、H.263、H.264、MPEG-1、MPEG-2 、MPEG-4等。(主要是选择题)

第三节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

目前的HDTV有3中显示分辨率格式,分别是:720P(1280x720,逐行)、1080i(1920x1080,隔行)和1080P(1920x1080,逐行),其中P代表英文单词Progressive(逐行),而i则是Interlaced (隔行)的意思。(重点记住P和i的意思。)

宽高比转换,SD上变换常用的3种变换模式有:拉伸模式、信箱模式、切边模式,HD 下变换有三种常用的变换模式:压缩模式、信箱模式、切边模式。记住73页的图,注意区分上变换与下变换,重要的是压缩模式与拉伸模式的不同。

第四章电视摄像机技术

广播电视用摄像机按其性能和用途不同,可划分为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

第二节摄像机的功能与调节

光学镜头能把景物空间中一定范围的物体在像平面上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个范围所对应的纵深距离称之为景深。从聚焦点A到最近清晰点的清晰范围称前景深,从聚焦点A到

最远清晰点的清晰范围称后景深,后景深大于前景深,二者之间合称为全景深。

景深范围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与镜头的焦距长短有关;与光圈的大小有关;与物距长短有关。(主要记住这三个因素,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需要有所了解)变焦倍数即镜头的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

光圈调整有如下3种方法:自动光圈调节法;手动光圈调节法;暂时自动调节法。

法兰焦距的调整

法兰焦距(Flange focal length)是从镜头法兰沿光学轴线到图像平面的距离。也就是从镜头卡口法兰盘到焦平面的距离,也叫后焦距,用F.f表示。

当第一次安装镜头或更换镜头之后,或者发现镜头在变焦操作时,镜头的长焦端和广角端的焦点不能很好吻合时,需要调节法兰焦距。

调节方法如下:

(1)将光圈选择器设在M(手动)位置。

(2)将光圈环调到f/1.8(完全打开)。这是为了获得尽可能浅的景深,方便观察聚焦情况。

(3)将所提供的法兰焦距调节测试卡置于大约3米处,然后调节照明,以便能获得在光圈f/1.8时合适的视频输出水平。

(4)松开F.f固定螺钉。

(5)将ZOOM(变焦)选择器设在MANU(手动)位置。

(6)将手动变焦控制按钮移到长焦位置。

(7)转动聚焦环,使镜头聚焦于测试卡上。

(8)将手动变焦控制按钮移到广角位置。

(9)转动F.f调节环,使镜头聚焦于测试卡上。此时切勿移动聚焦环。

(10)重复步骤(6)至步骤(9)的操作,直至无需调节F.f调节环时,测试卡图像在长焦位置和广角位置都能清晰成像。也就是在广角和长焦之间变焦的过程

中,焦点不发生改变。

(11)调节完成后,拧紧F.f固定螺钉。

如果我们使用一个偏色的白色卡片调整白平衡,摄像机拍摄的画面将会偏色,它必然偏向此偏色白卡片颜色的补色。比如,如果希望拍摄偏红的暖色调画面,可以在调白平衡的白卡片上调入少许的补色,也就是青色。如果想得到一个偏蓝的冷色调画面,可以使用偏黄的白卡片调白平衡。

目前CCD摄像机中采用的传感器主要有3种类型:行间转移式(IT)CCD、帧行间转移式(FTT)CCD、帧转移式(FT)CCD。(中英文名字都要记住。)

对于摄像机来说,彩色摄像机的灵敏度是指同一照度下,拍摄同一景物得到额定输出时,所用光圈大小的F值。通常取照度2000Lux,色温3200K,拍摄白反射系数89.9%的景物,视频信号输出为700毫伏。此时使用光圈越小,表示摄像机灵敏度越高。

电子快门的作用:用来拍摄快速运动物体。

清晰扫描功能可用于不带水平频带(黑白中的任何一种)顺向显示器的计算机显示器的拍摄。(即用于拍摄计算器显示屏幕。)

当拍摄场景是较暗的景物时,需要使用增益功能。运用增益,图像上的杂波会增多,图像信噪比下降,画面上出现雪花干扰,所以应尽量提高被拍摄体的照度。没有其他办法时,再用增益。

现代摄像机还有负增益档位,在照明足够的情况下用负增益可以提高信噪比。

第三节摄像机的实际应用

拍摄注意事项

第一,暂停状态不宜过长。

第二,拍摄每个镜头应提前录制5秒—10秒。

第三,拍摄一场戏或一个动作结束时,不要马上停机,应该多录几秒钟。

第四,摄像师应注意,即使导演没有要求,也要拍摄一些转场镜头。

第五,应当拍摄一些有特征的全景镜头,使人们能够辨认出发生事件的地点。

第六,拍摄时如果有时间的话,应该做场记,可以准确地记录每一个镜头的起始,也可以段落性记录,有利于后期编辑。

第七,注意考虑不同景别的搭配。如全景、中景、近景各占1/3左右。

第八,尽量采用顺光或侧顺光拍摄,以色彩的亮度和饱和度的关系来看,只有亮度适中,色彩才最饱和。具体情况应根据编导的意图、现场条件而定。

第九,尽量避免画面中出现高亮点。这时画面反差较大,效果不好,有过亮或过暗现象,CCD会出现垂直拖尾现象。

第十,摄像机使用前必须调整白平衡,若是室外拍摄,每1小时—2小时应进行一次白平衡调整,因为色温在不断变化。

第十一,正确使用蓄电池。

(考试时写上几个就行了,重要的是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条)第五章磁带录像机

磁带录像机是利用磁带与磁头间的相对运动,在磁带上记录图像和声音信号的磁性记录设备。

第一节录像机概述

磁带录像机种类很多,以磁带记录方式分为两大类: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

第二节录像机的基本原理

磁头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磁头线圈、磁芯和工作缝隙。

磁带录像机由4大部分组成:视频信号系统、音频信号系统、机械与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伺服系统是难点)

第三节常见录像机格式简介

常见的数字录像机格式有D-1格式、D-2格式、D-3格式、D-5格式、D-Betacam格式、DV格式、DVCPRO格式、Digital-S格式、DV-CAM格式、Betacam-SX格式、MPEGIMX 格式。用于记录高清晰度电视(HDTV)的数字录像机格式有HACAM格式、DVCPROHD 格式和HDD5格式。(课后重点只有DV、DVCPRO、DIGITAL、BETACAM、MPEGIMX、DIGITAL-S等,主要是选择题,有印象即可)

第六章视频切换与特技

第一节概述

特技的类别:光学特技、机械特技、模拟特技、数字特技。

第二节特技切换

一、普通特技

直接切换(Cut),简称“切”,是指一个画面瞬间变换成为另一个画面的过渡方式,它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使用最多的切换方式。它是通过视频开关实现的。

淡出淡入(Fade),是指一个画面逐渐消失之后,另一个画面逐渐分明的过渡方式。淡出淡入是节目进行段落过渡的常用手段,可以连贯使用。淡出给人以前面一段剧情或层次已结束,将开始另一个段落的感觉。淡入给人以节目或层次的开始,常常是字幕出现的一种手段。

溶出溶入(Dissolve),是指前一个画面逐渐消失的同时另一个画面逐渐分明的过渡方式,也称慢转换、叠化。溶出溶入体现了动作、情节、过程的省略,使画面过渡柔和、自然。常常用于音乐会、文艺晚会等节目。由于两个画面会出现重叠,因此,适于表现“幻想”、“梦境”等效果。

叠加(Super),是指将两个画面简单地重合在一起的方法。叠加的实现方法:溶出溶入的停顿操作。

划变(Wipe),是指一个画面以某种形状或方向逐渐缩小,渐渐地被另一画面取而代之,也称扫换。

二、键控特技

键控特技是一种分割电视屏幕的画面效果。其分界线多为不规则的形状,如文字、符号、复杂图形或自然景物等。两个画面通过电子手段镶嵌在一起,也称为“抠像”特技。键控特技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应用很普遍。

键控特技按键源的信号来源来划分,键控特技可以分为内键和外键。内键是以参与键控特技其中的一路信号作为键信号来分割画面的,也就是说键源与前景图像时同一个图像。内键也称自键,一般用于文字、图像的叠加。外键是相对于内键而言的,其键信号由第3路键源图像提供,而不是参与键控特技的前景或背景图像。

色键指利用参与键控制特技的两路图像信号之一的一路信号中的任一彩色作为键信号来分割和组合画面。

使用色键的注意事项:

1.光照要均匀,键电平调节要恰当;

2.人物不要离蓝幕太近,蓝幕本身避免强光照射;

3.人物的阴影不要落在蓝幕或蓝色地板上;

4.前景中避免过细的线条,可加轮廓光。

电视画面中的快慢动作和静止图像常常是在录像机上制作完成的。

模拟录像机如果要得到无杂波的静帧画面,需要由带有DT跟踪磁头的录像机才可以实现。第三节数字视频特技

概述部分要看一下。

镜像:原画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可以分别或同时产生对称的画面,如同镜子中的倒影一般的效果。

马赛克效果又称镶嵌效果。

第四节视频切换特技系统

切换台构成:一个完整的视频切换台除了具有上述的特技电路外,还包括复杂的系统控制和同步发生器。(一)系统控制;(二)同步信号发生器;(三)彩底信号发生器;(四)提示电路。

特技系统构成:实际制作效果时,不仅仅是使用数字特技设备,往往需要很多设备辅助,如播放素材的录像机、摄像机、字幕机、编辑控制器和音频混合器等组成一个特技制作系统。(一)信号源部分;(二)编辑控制部分;(三)特技效果部分。

数字特技效果包括二维数字特技和三维数字特技。二维数字特技所实现的图像变化和运动仅在X-Y平面上完成,在反映深度的Z轴上并无透视效果;三维数字特技则能使图像在围绕某个旋转时,同时产生远近变化的透视感,从而使图像呈现立体感。(主要记住三维数字特技的特征,有变形。)

第七章音频技术

广义地讲,录音包括拾音、调音、录音和还音几个环节。

录音方法:间接收录和直接收录两种方法。

有些话筒具有一种或几种指向,也有很多话筒具备所有的指向,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1.全指向性话筒

2.双指向性话筒。

3.单一指向性话筒:其拾音范围是单方向的,只拾取话筒正前方一个角度范围内的生活因,而这个角度范围以外的声音几乎不能拾取。单指向话筒的特点是对拾音范围以外的声音衰减很大。可以抑制串音,屏除环境噪声,提高节目信号的信噪比。(记住定义与特征,主要用于选择题和判断题。)

第二节电视音响合成

调音台:调音台又称调音控制台,它是将多路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混合、分配、音质修饰和音响效果加工的一种音响设备。(定义比较长,再看看。)

第八章后期编辑技术

第一节传统电子编辑系统

编辑录像机的技术条件:(一)伺服系统能够录放同步;(二)增设旋转消磁头;(三)增加消隐切换电路;(四)增加声音组合磁头。

一对一编辑系统:本系统是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简单编辑系统,由一台编辑放机、一台编辑录像机、二台监视器和一个编辑控制器构成。

第二节电子编辑的方式

直接编辑和间接编辑、CTL(控制磁迹)编辑和TC(时间码)编辑、联机编辑和脱机编辑、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手动编辑和自动编辑。

直接编辑就是将一台或若干台录像机上的素材内容直接编录到录像机的工作母带上,是最常用的编辑方法。

脱机编辑时一个粗编过程,与一般电子编辑方法相同,操作简单,编导完全可以熟练掌握,将所需镜头的时码记下来,形成编辑清单(EDL)。通常也就是间接编辑的一种方法。

在线非线性编辑就是直接编辑,直接播出。

时码编辑过程中,为了迅速而准确地搜索记录在磁带上的视频信号中的某一帧画面,就需要在视频磁带上记录一个特殊的时序数字码,这个时序数字码同记录在录像磁带上每条

磁迹是一一对应的,并以一定顺序编辑,编成数字信号记录在视频磁带上,称之为时间码。

与控制磁迹(CTL)信号不同,时码是一种绝对地址码,计时器的清零钮对它不起作用,只有录制时,才能改变时间码。

目前有两种常用的时间码,LTC时间码和VITC时间码。

插入编辑时在一个有节目磁带上的某一部分换入新节目,即将母带中不需要的素材用更合适的素材替换下来。

插入编辑方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在已有完整节目的磁带中间插入新图像或声音,以代替原来的信号。

2.在已录有图像的磁带上加音乐或解说词。

3.在已录有声音的磁带上加图像。

插入编辑不能像组合编辑那样在空白磁带上进行,必须在记录有控制磁迹的磁带上才能进行,如果要使用全新磁带,则实现要把控制信号录好。

第四节编辑工作程序

一、准备工作

磁带的准备、编辑的设备调整、放机的调整、录像机的调整。

二、编辑工作

(一)审看素材;(二)素材镜头记录;(三)按照编辑顺序实际编辑;

(四)利用插入编辑。作局部调整;

(五)混录

画面编辑完后,常常需复制一版配音带供配解说、配音乐使用。混录就是将同期声、解说、音乐等按节目需要混合录制在1个声道上。

(六)检查复制

第五节非线性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把输入的各种视、音频信号进行A/D转换,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存入计算机硬盘中,将传统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的切换台、数字特技、录像机、编辑机、调音台、字幕机、图形创作系统等设备,用一台计算机来代替。

一个完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有以下特点:

数字化、非线性、随机存取、全功能(具体见231页,可能出简答题,要多答些)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优点:

(1)编辑制作灵活方便,效率高。

(2)编辑过程中,信号损失小。

(3)设备一体化,可靠性高,使用寿命擦汗能够。

(4)联成网络,资源共享。

(5)同一操作环境,操作方便。

压缩卡对数字视频信号的码率进行压缩,以适应数据总线传输带宽以及硬盘存贮的要求。压缩卡一般可以支持多种压缩比例,即压缩比可调。压缩比越高,图像数码率越低,图像质量也越差;反之,压缩比越低,图像数码率越高,图像质量也越好。

非线性编辑操作流程:

(1)素材量化采集(Digitize)

(2)素材剪辑(Edit Clip)

(3)节目制作(Program)

(4)特技处理(Transition)

(5)音频混录

(6)图文的制作

(7)输出录成母带

第九章虚拟演播室系统

虚拟演播室系统,是将真实演播室摄像机拍摄到的景物,由计算机将其信息转换成数据,与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图形背景实时合成的一种电视节目制作技术。

使三维虚拟场景的透视关系与前景保持一致。

典型的虚拟演播室系统是由蓝厢、摄像设备、摄像机位置参数分析和控制设备、计算机平台、图形工作站和图像合成设备等组成。

第二节虚拟演播室系统技术

虚拟演播室按摄像机运动参数的采集方式,主要可分为基于传感器方式、红外线发射和接收方式、网格识别方式。目前最常见的还是基于传感器方式的虚拟演播室系统。

摄像机运动参数包括镜头参数(变焦、聚焦、光圈)和机头运动参数(摇移、俯仰)以及摄像机空间位置参数(X、Y、Z)

(一)传感器方式

该方式使用附加在摄像机镜头上、摄像机与三角架之间和三角架上的传感器装置,通过机械的方式来获取真实摄像机的各项运动参数,进而对其进行数字化编码。

(二)网格识别方式

在演播室的蓝背景上绘制两种深浅程度不同的图形,虚拟演播室的最初值确定之后,当摄像机的运动参数发生变化时,它所拍摄的背景图形的特征,也发生相应变化,通过测试图形的变化,经过运算可以确定摄像机上下左右和镜头推拉的变化量。

(三)基于红外线发射和接收方式

该方式采用红外线信号发射和多点摄像头接收的原理,对摄像机位置进行定位。(具体见250页)

第三节虚拟演播室系统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1.可以实现更多创意

2.可以提高演播室使用效率

3.可以节省空间,减少费用

不足:

1.虚拟背景德逼真性不能令人满意。

2.利用虚拟演播室进行节目创作更加复杂,对节目制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

三维系统运作过于复杂,非专业人士很难胜任操作。

3.虚拟演播室的跟踪技术队摄像机运动参数的获取存在局限性。

4.虚拟场景的灯光和实际拍摄时的灯光很难配合。

发射台站数字电视试题

发射台数字电视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数字电视是从电视信号的采集、编辑、传播、接收整个广播链路都数字化的广播系统。 2、数字电视按清晰度可分为HDTV、SDTV、LDTV。 3、数字电视四大标准:DVB、ATSC、ISDB、DTMB。 4、数字电视的组成从硬件构成看主要包括节目制作、数字信号处理、传输、接收和显示几个部分。而从信号处理过程看主要包括物理层传输协议、中间件标准、信息表示、信息使用、内容保护几个层面的内容。 5、数字电视关键技术包括:信源编码技术、传输复用技术、信道编码和调制。 6、信道编码包括: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 7、基本压缩编码方法包括:D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CT离散余弦变换、游程长度编码、霍夫曼编码。 8、数字载波调制技术基本类型有:ASK、PSK、FSK、Q-PSK、QAM。 9、在通信系统中,影响接收端的BER的因素包括噪声、干扰、失真、比特同步错误、信号衰减等。 10、影响MER的因素,包括载噪比、突发脉冲、失真及IQ偏移量对信号造成的损伤。 11、广播电视发射信号基本都为单极化:垂直极化或水平极化。 12、传输线的种类很多,包括微带线、双线、同轴线、波导等。

13、常用的数字电视发射天线包括四偶极子天线、一体型垂直极化发射天线、缝隙天线。 14、天线常见故障:进水故障、短路开路故障、打火故障。 15、多工器的典型结构:星型、桥式、增强型桥式、多路星型、宽带桥式单元。 二、名词解释。 1、BER 答:比特误码率,发生误码的位数与传输的总位数之比。 2、MER 答:调制误差率,理想符号矢量幅度的平方和除以实际符号误差矢量幅度的平方和,计算的结果取对数,以dB表示,定义为MER。3、信噪比 答: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加性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 4、载噪比 答:已经调制的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加性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 三、简述题。 1、简述数字电视具体传输过程。 答:由电视台送出的图像及声音信号,经过数字编码压缩和数字调制后,形成数字电视信号,经过卫星、地面无线广播或有线电缆等方式传送,由数字电视接收后,通过数字调制和数字视音频解码处理还原出原来的图像及伴音。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期末复习指导9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期末复习指导(本科)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是中央电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限定性选修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该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和《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辅导与实验》,钟玉琢、冼伟铨、沈洪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和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有: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及其关键技术;视频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结构、超文本和超媒体、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技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电大的同学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下面按照教案大纲要求,对各章的复习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相应的练习题及解答,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一、复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多媒体计算机概述 1. 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的技术。 简单地说:计算机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具有集成性和交互性。 多媒体计算机的分类,从开发和生产厂商以及应用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家电制造厂商研制的电视计算机(Teleputer),是把CPU放到家电中通过编程控制管理电视机、音响。有人称它为“灵巧”电视-Smart TV; 另一类是计算机制造厂商研制的计算机电视(Compuvision),采用微处理器(80X86,68XXX)作为CPU,其它设备还有VGA卡,CD-ROM,音响设备以及扩展的多媒体家电系统,有人说它的发展方向是TV-Killer。 2. 多媒体计算机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1)视频音频信息的获取技术; (2)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 (3)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特技; (4)视频音频数据的输出技术。 3. 多媒体技术促进了通信娱乐和计算机的融合 (1) 多媒体技术是解决数字化及HDTV的可行方案 应用多媒体技术制造高清晰度电视(HDTV)它可以支持任意分辨率的输出,而且输入输出分辨率可以独立,输出分辨率也可以任意地改变。可以用任意的窗口尺寸输出,同时还具备许多新的功能,如图形功能、视频音频特技以及交互功能。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技术及交互式电视技术由于采用了数字式视频数字式音频及MPEG压缩编码算法以便于数据传输、存储及计算机控制和管理。国际标准MPEG-Ⅱ,提供了四种工具:空间可扩展性、时间可扩充性、信噪比可扩充性及数据分块等。 (2)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VCD、DVD及影视音响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制作VCD、DVD、影视音响卡拉OK机等。VCD播放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MPEG播放卡,另一种是VCD播放机。MPEG卡由Mediamatics公司研制的,这种卡由三块主要的芯片:MX501、4Mbit-DRAM和40MHzOSC。它由视频音频解码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点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纲要几种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比较短、中、长三种无线电波的特性差异(不用记频率) 颜色的三要素 了解 人对声音方位等的判断力 等能白光源 锥状细胞与杆状细胞 数字彩电和数字化彩电 绝对黑体 了解超声、次声的频率、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三种广播调制方式的名称,电视 伴音的制式 非线性编辑 三种电视制式及中、美、日、英四国电视制式 传声器和扬声器原理 基波和谐波 调频广播的优缺点电视播出系统的要求 录音棚的隔音方法

课件: 第一章广播电声基本知识 声音的基础知识广播的诞生和发展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广播中心技术电声换能器件 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什么是声音?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声源,频率、波长和周期 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用f 表示。人的频率范围20-20000。 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用T表示。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m),用入表示。声波的传播速度 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 入*f 15 度下的声速——340m 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软橡皮50m 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W 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 “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 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 声波的聚焦声波的吸收和折射水波的衍射声波的衍射电波的衍射? 散射——无规则的衍射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 人的听觉器官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3000。 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内耳:由耳蜗等组成,后者内部充满淋巴液,掌管听觉的耳蜗部分为听觉神 经。 狮子吼多响才有杀伤力?响度是一个主观指标,表现为波形的幅度不同。声压级:以基准声压作为参考所得的以分贝值表示的量听阀:声压级0,声压为基准声压。可听 阀:人能承受的最大声压,声压级120。响度也和频率相关。100,40。动态范 围:最大和最小声压级之差。120:70 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觉——音调主要与频率有关,且与变化的对数成正比。次声:低于 20 超声:高于20 调幅广播:低于4.5 音色——对频率和强度的综合反应 基波和多种谐波构成一种声音幅度最大、频率最低的称为基波 幅度较小、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正弦波称为谐波最终构成一个非正 弦波 听觉的方向感人根据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和相位上的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位。 低频率:声强无差别,时间有先后高频率:声强有差别。连续音:根据相位判断,但高频时不绝对。人的水平向判断力远超垂直向判断力。 听觉灵敏度——从忍者说起人耳对声压、频率和方位细小变化的判断能力称为灵敏度。响

孟群 电视数字制作技术串讲重点

孟群电视制作技术串讲重点 第一章电视制作概述 第一节电视系统构成 一个电视系统包括节目制作系统、传播系统和接受系统。 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 第二节电视制作手段 电视节目制作有以下手段:实况直播、电视影片制作、录像制作、电子制作。 录像制作手段又可分为ENG(电子新闻采集)、EFP(电子现场制作)、ESP(电子演播室制作)3种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这种方式,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 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它应当是对一整套使用于“野外”(电视台外)作业的电视设备的统称。这套系统包括3台以上摄像机,一台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辅助设备(灯光、话筒、录像机运载工具等)。 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演播室录像制作。 第四节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前期制作流程:第一阶段:构思创作;第二阶段:现场录制 后期制作流程:第三阶段:编辑第四阶段:合成

(课后重点总结:通常的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前期工作包括构思创作、拍摄录制;后期工作包括编辑、合成。) 第二章电视技术基本原理 不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称为临界闪烁频率(选择题) 第二节电视扫描原理 进行扫描的时候,必须做到发送、接收两端的扫描规律严格一致,这称为同步。 所谓同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两端的扫描频率相同,这叫作同频;二是两端画面的每一行、每一幅的起始时刻相同这叫做同相。既同频又同相,才能实现同步扫描。实现了同步扫描,收端才可以重现发端图像。当收端、发端的频率与相位不同时,图像将无法正确重现。 水平扫描也叫行扫描,垂直扫描也叫帧扫描(逐行扫描中)或场扫描(隔行扫描中)。 在逐行扫描中,是逐行逐帧地不断扫描,反复地分解、综合图像;在隔行扫描中,是按相间行一场场地扫描图像。 水平扫描(行扫描)参数包括行正程时间,行逆程时间、行周期、行逆程系数和行扫描频率(简称行频)。 垂直扫描参数也包括正程时间、逆程时间、周期、逆称系数和扫描频率。 第四节黑白电视图像质量指标 能反映出电视系统客观质量的关键参数有5个,它们是:分解力、灰度级、几何畸变、扫描非线性、信噪比。 图像的清晰度是指主观感觉到的图像细节重现的程度。清晰度是一个主观感觉量,但它与电视系统的分解力有关。 分解力是指电视系统分解、综合图像细节的能力,是个客观物理量。 第五节色温与三基色原理 彩色是指白黑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用亮度、色调和饱和度描述,称为彩色三要素。 目前世界上彩色广播电视制式最主要的有ZTSC制、PAL制、SECAM制。 第三章数字视频技术基础

电视技术考试重点优选稿

电视技术考试重点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电视技术考试重点(自己整理)1946年6月成功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于1958年3月 电视图像是一种光信号 由光学理论可知,光是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物质。 波长在380--780nm范围内的电磁波能够引起人眼的视觉反映,称为可见光 广播电视只利用可见光谱,其波长范围为380-780nm 每一种色带都有一个大致的波长范围,可见光谱对色感呈单一的对应关系。 这种一定波长的光谱呈现的颜色称为光谱色。 色感对光谱的对应关系不是唯一的 人眼是不能分辨单色黄光和由红、绿两光混合所得复合黄光的差别的,这种由不同光谱混合出相同色光的现象称为同色异谱。 电视台都以色温为9300K制作节目 但在欧美因为平时的色温和我国有差异,以一年四季平均色温约6000K 为制作节目的参考值 人眼的分辨力线数m=3438×H/(Lθ) =458线 上式说明,当458线时,即可达到两个视敏细胞之间夹角θ=1.5'的要求,在电视技术中就是根据此值来决定扫描行数的,即水平清晰度因屏幕的宽高比是4:3,同理可推出为610线。 人眼对扫描线区分大于458线,高清平板电视采用1080线。

国际上规定红基色的波长为700nm 三基色原理是彩色信息传送和彩色电视广播实现的基础 空间混色法是同时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时间混色法是顺序制彩色电视的基础。 亮度公式 Y=0.30R+0.59G+0.11B 行扫描正程时间大于行扫描逆程时间) 只在显像管的行偏转线圈中通入行扫描电流,将在屏幕中间出现一条水平亮线,如图所示。 若只有场扫描过程,则荧光屏上就只出现一条垂直亮线 我国电视标准规定,每秒传送25帧,每帧图像为625行,每场扫描312.5行,每秒扫描50场。场频为50Hz,不会有闪烁现象;一帧由两场复合而成,每帧画面仍为625行,图像清晰度没有降低,而频带却压缩一半。 我国的电视标准中,场频选为50Hz 我国采用每帧扫描行数为625 场频确定为fv=50Hz,由于采用隔行扫描,所以帧频fz=25Hz,也就是一帧扫描时间为Tz=40ms。 当扫描行数选定为Z=625后, 行扫描时间TH=Tz/Z=40ms/625=64μs, 行频fH=fz x Z=25Hz X 625=15625Hz 黑白全电视信号由图像信号、消隐信号和同步信号叠加而成 31.5MHz的第一伴音中频信号伴音信号调制在第二伴音中频6.5MHz

数字电视技术复习题.docx

《数字电视技术》复习题选编 (2010.01.12) 一、填空题 1?人眼对高频信息的敏感件要低于对低频信息。而且,虽然它可以检测出静态图像屮细节和彩色部分的分辨率, 但对于快速移动的图像,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人眼对亮度的感受特性是一对数性的,而非线性的。当图像的刷新速 率低于5()?60次/s 时,人眼会感受到一种亮光“闪烁”的效应。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该频率值降低到24Hz 。 2. ITU-R 在BT.656里实施BT.601所必需的物理接口和数据流,描述符合525行或625行系统的4:2:2YCbCr 编码 格式的数字电视设备的互连方法和接口,定义了专用于专业或演播室数字视频设备间的通信接口,分为并行模式 和巾行模式。前者采用25-pin Sub-D 信号接口,只需要27 MHz 时钟以8或10对连线在吋钟信号周期的一 个“0尸正向跳变时传送一个8位或10位比特;后者采用75-Ohm BNC 连接的传统750hm 双绞线/同轴电缆接口, 需要270 MHz 时钟,每次传输1位比特。 3. 下而二图分别是对16个像素的模拟彩色电视信号进行亮度Y 和色度Pb, Pr 的采样和编码,设每个样值编码长 度均为8bits (或lBytc),则(a)(b)的数据分别32Bytcs 和 24Bytes 。(注明单位) K ” 4. 一路模拟视频经数字化、MPEG-2编码后得到速率为3.6MBits/S 压缩比特流,送入QPSK 和64QAM -种不同类 型的调制器,输出的调制信号的码元速率(即符号速率)分别为1.8 MSymbols/S 和0.6 MSymbols/S 。 5. MPEG 音频标准采用知觉编码,具体有三种方式:了带编码、变换编码、混合编码。 6. 欧洲DVB (Digital Video Bro DVB-—、DVB-工等° 7. IS0/1EC MPEG (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 运动图像专家组)的任务是开发运动图像及It 声音的数了编码标准, 成立于1988 ^到现在为止已陆续公布了一系列的规则与标准。其中MPEG-1和MPEG-2已为大家公认的二种视频 压缩规则,曾分别被VCD 和DVD 采用。此外,还有MPEG ?JL ,MPEG-J_, MPEG-2lo 而AVS 是我国自主知 识产权的音视频编解码技术。 & ITU-T VCEG 推出的音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系列有H.26J_, H.26 3和H.264,其中H.264是口前最先进的音视频 编解码技术之一。 9. 卫星电视接收站主耍由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二人部分组成:室外单元是指大线具支架及高频头(即馈源),室内单 元是指卫星电视接收机(数字机或模拟机)。高频头的主要作用 是 ____________ O 10. 卫星的信号有上行和下行Z 分,所谓上行是指从地面站到卫星;下行是指从卫星 到地面站。c 波段卫星 的卜行频率是从4 GHZ 至LLGHZ, KU 波段的卜彳亍频率是从12 GHZ 到18 GHZ 。 11. 视频信号压缩到lMbit/s(MPEG-l)和2?6Mbi"s(MPEG-2),音频信号压缩到100?400kbit/s,压缩后的视音频 信号称作 ES(elementary stream)流,包括: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数据流(任何类型的压缩或耒压缩数据)。ES 流被打成不同氏度的包,叫做PES(packctizcd elementary streams) o 12. MPEG-2解码器接收到MPEG-2 TS 流时,检测TS 包结构,从中查找同步字节,其:值总是 ___________ hex (十六 进制)。 13. 数字电视节目传输时,发送■接收端的TS 流必须保持同步,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可以确定为同步:(1)解码 器如果发现TS 流的一个字节为47hcx, R 总位于TS 包开始位置;(2)检测这个字节前后n 倍188字节的位置是否 也是同步字节,固定间隔为188字苴。如果是,则当前字节为同步字节;否则,当前字节只是码流中偶尔出现的47hex, 不是同步字节。 (a) YCDCr 4:2:2 十 O 十 O 十O 十 o 0303030 (b) YCbCr 4:2:0 (共位) oooooooo + + + + oooooooo

电视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 1.什么是像素?什么是负极性图像信号? P3、P4-P5 2.隔行扫描是如何实现的?P8 2. 3.图像信号的带宽是多少?是怎样计算出来的?P9 (5)(6) 4.什么是彩色三要素、三基色原理?P13 2。P13-P14之1.3.2 (1)-(4) 5.如何理解亮度、对比度、灰度?P8 6.如果要传迸的图像如图1-17(a)行示,现屏幕分别显示图1-17(b)、(c)所示的图形, 试分别说明出现了哪一种扫描电流的失真,并分别画出失真锯齿波电流的波形。 参见教材P11页图1-12 第二章 1.为什么彩色电视系统中采用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作为传输信号?P30-P31 1)-3) 2.已知色差信号(R-Y)和(B-Y),如何求得(G-Y)?写出相应表达式。P29 3.为什么要对色差信号的幅度进行压缩?PAL制红色和蓝色的压缩系数各为多少?确定 这两个压缩系数的依据是什么?P37-P38,P51 4.何谓频谱间置?试画出PALD制的频谱图。P34-P35,P44图2-18 5.色度信号的幅值和相角各反映出什么信息?P38 6.什么是正交平衡调幅制?为什么采用正交平衡调幅制传送色差信号?这样做的优点是 什么?P37之2。 7.NTSC制的主要优缺点是什么?PAL制克服NTSC制主要缺点所采用的方法及原理是什 么?P41 2,P42-44 2.PAL制对相位失真的补偿原理,包含图2-15 8.在PALD制中,副载频的选择原则是什么?为什么还要附加25Hz?P44-45 9.PAL制彩争全电视信号包含哪些信号?这些信号的作用各是什么?P58 FBAS 分别有 色度、亮度、消隐、同步这4种信号,并说明色度、亮度、消隐、同步的作用既可。10.PAL制色同步信号的作用是什么?简述其形成原理。P54 色同步信号的功用1)、2), P56-P57 色同步信号的形成原理 11.什么是射频电视信号?图像信号为什么采用负极性调制?P62:图像信号经残留边带调 幅,伴音信号经调频后的信号为射频电视信号。P61 负极性调制比正极性具有3大优点。 12.我国广播电视系统规定伴音采用什么调制方式?图像信号又采用什么调制方式?图像 信号采用残留边带调幅调制(VSB)方式,伴音信号采用调频调制方式。 13.我国电视频道是怎样划分的?P63 14.画出第6频道的射频电视信号的频谱图,并标明各主要指标的参数值。参考第62页图 2-38,第63页图2-39,第二频道,填入第6频道对应值。 第三章 1.电视信号数字化的3个步骤是什么?P70 2.什么是复合编码?什么是分量编码?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P81 3.对单极性信号,若采用均匀量化,则量化信噪比S/N与量化位数n之间的关系为S/N= (10.8+6n)dB,试分析其对实际量化的指导意义。 答:编码位数n是由所需量化的层数决定的,量化层数的多少又反映了数字视频信号对原图像幅度上的分解力大,由上述信噪比与量化位数的关系可知:量化位数越多,再生的图

最新数字电视技术考试基本知识

第一章 数字电视概述 1. 数字点数广播系统由:信源编码、多路复用、信道编码、调制、信道和接收机组成。 2. 信源编码是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的过程。是为了提高数字通信传输的可靠 性。 调制是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 3. 多路复用是将视频、音频、和数据等各种媒体流按照一定的方法复用成一个节目的数据 流,将多个节目的数据流再复用成单一的数据流的过程。 4. 数字电视分为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 )和高清晰度电视(HDTV )。 5. 传输速率有信息传输速率(数码率b R )和码元传输速率(传码率B R )。M R R B 2b l o g ?=其中码元进制M 与二进制码元位数m 关系:m M 2=。数码率越高,占用频带就越宽。 6. 误比特率也称信息差错率或比特差错率,是指传错信息的比特数与所传输的总信息比特 数之比值。 7. 频带利用率是衡量数字传输系统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单位频带 内传输信息的多少,即单位频带内所能实现的数码率,单位为比特/秒赫兹,用符号 b/(s ·Hz)表示。 8. 香农公式:)/1(log 2n s B C +?= 其中:n s /为信噪比,B 为信道传输频带宽度。 第二章 信源编码 1. 熵编码是一类无损编码,其基本原理是对信源中出现概率大的符号赋予短码,对出现概 率小的符号赋予长码,从而在统计上获得较短的平均码长。 2. 基于图像的统计特性进行数据压缩的基本方法就是预测编码。它利用图像信号的空间或 时间相关性,用已传输的像素对当前的像素进行预测,然后对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差—预 测误差进行编码处理和传输。 3. 变换编码是将空间域里描述的图像经过某种变换,在变换域中进行描述,即将图像能量 在空间域的分散分布变为在变换域的相对集中分布。 4. DCT 64个变换系数中包括1个代表直流分量的“DC 系数”和63个代表交流分量的“AC 系数”。 5. 对游程的 长度 进行游程编码。游程编码的方法是将扫描得到的一维序列转换为一个由 二元数组(run,level )组成的数字序列。 6. 静止图像编码是指对单幅图像的编码,其主要编码方法是DPCM (差值脉冲编码)和 变换编码。 7. 量化:左上角量化间隔小而右下角量化间隔大,这是因为图像的低频分量最重要,量化 间隔小,量化误差也小,精度高;图像的高频分量只影响图像的细节,精度要求可以低 一些,量化间隔可以大一些。 8. 活动图像信号就是电视信号,编码要求实时和高效。 图像编码的应用层次:1标准数字电视:采用ISO MPEG-2标准,约5Mb/s ;2会议电视:采用ITU-T H.261建议,属 中,低速码率的图像压缩,约384kb/s ;3:高清晰度电视:ISO MPEG-2标准,约20Mb/s ; 活动图像的压缩编码利用每幅图像内部的相关性进行帧内压缩编码,有变换编码和预测 编码两种基本类型;还利用相邻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帧间压缩编码,主要是运动补偿预 测和混合编码。 9. 混合编码是将变换编码和预测编码组合在一起,通常用DCT 等变换进行空间冗余度的

数字电视制作技术

数字电视制作技术

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况 二、电视节目制作的手段与方式 (一)电视节目制作手段 1. 实况直播 实况直播是在摄取图像、声音的同时进行广播的方式。它的特点是制作和广播这两个过程同步进行,因此现场性、即兴性和观众的参与性都十分强烈。 实况直播使用单台或多台摄像机和转播车,通过切换台,对图像和声音进行即兴处理,用微波传送给电视台,然后再广播发送出去。 2.电影制作 20世纪30—70年代,电视技术出现之前,大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都采用电视影片的制作手段。 电视影片图像清晰度很高,色彩还原性好,宽容度大,所以至今依然有一些节目采用电视影片的制作方式。 胶片较磁带交流方便,一些大型纪录片往往采用电影制作方式。如《话说长江》、《丝绸之路》、《话说黄河》等。 3. 录像制作 20世纪70年代之后,电视技术迅猛发展,磁带录像系统逐渐成为目前电视节目制作最普遍的一种手段。 ?节省经费开支 ?时效性强 ?安全、便携、可节省人力物力 4. 电子制作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视技术的融合应用,产生出新的制作手段。完全依靠计算机的制作来完成电视节目的创作及制作,人物、景物全部由计算机虚拟制作。 (二)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1. ENG方式 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这种方式是电视节目制作经常采用的,指的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 最简单的采集设备:一台摄像机+一条编辑线。使用便携式摄录机时通常用肩扛等方式,需要时再加上一名记者就可以构成一个流动新闻采访组,能方便灵活地深入街头巷尾、村庄山区进行实地拍摄采访。 2. EFP方式

数字电视技术试题

数字电视技术试题 一、填空题: 1、数字电视系统按信号传输方式主要分为有线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地面 _ 数字电 视。 2、数字电视系统主要包括数字电视传输系统、条件接收系统、用户管理系统以 及各种应用系统。 3、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归属于数字通信系统范畴,整个系统包括信源编码』道 _ 编码、传输 信道、信道解码、信源解码。 4、信道编码包括前向纠错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和上下变频几部分。 5、前端可分为四个主要的功能块,即信号输入模块、处理模块、信号输出模块 和系统管理模块,每一块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有的功能块之间都是用DVB ASI作为基带数字信号传输的接口格式,并可使用任何基于SNMP的管理系统。 6 STB软件由几个不同的层组成:硬件驱动程序、核心软件、应用程序。 7、对于数字信道的检测和维护,数字信号电平、误码率( BER)、调制误码率 (MER )和星座图等是常用且十分重要的测试指标。 8、国际上数字电视标准体系大致分为三类:DVB、ATSC、ISDB。 9、典型的条件接收系统由用户管理系统、节目信息管理系统、加密/解密系统、加 扰/解扰系统等部分组成。 10、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为NTSC制、PAL制和SECAM制规定了共同 的电视图像采样频率,对PAL制,采样频率f s为f s=625 X25 XN=15625 XN=

MHz,其中,N为每一扫描行上的采样数目864。 二、简答题 1、请简述数字电视的优点。 答:?更有效地利用带宽; ?数字信号易于处理和保存; ?抗干扰能力强,传输信号质量高; ?图像清晰度高,伴音效果好; ?服务多样化(数据交互应用等); ?通过条件接收系统,实现对用户和节目的运营管理; ?集中了通信和计算的优势。 2、一个模拟频道带宽为8MHz,实际使用带宽为,因此可传输的符号率为,如 采用QAM64调制方式,请计算实际传输比特率为: 答:Rb Mbps =〔xhg 264)/(1 +〕x(188/204 )~。 3、STB中有哪几种存储器,各有什么作用? 答:STB中常用几种不同的存储器。 a、用于软件的存储器 STB中用大量存储器保存处理数字服务的程序。现在几乎所有的STB中使用 较灵活的闪存取代原来的ROM。电视运营商能在他们愿意的任何时候将新软件下载到闪存中

数字电视考试试题精编.doc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试题1 一、选择、填空(满分40分) 1.请列出广播电视常用的传输通道: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线、卫星、微波 2.请列出至少三种常用的视音频编码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61、H.263、MPEG-1、MPEG-2、MPEG-4、MPEG-7、H.264、AAC、AC3 3.MPEG2数据流的封装顺序,以下哪个正确?(3分) A.PES->ES->TS B. ES->TS->PES C. ES->PES->TS 答案:C 4.数字电视常用的调制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QAM、QPSK、COFDM、VSB 5.传送流(TS流)的每包长为______或_______字节。 答案:188、204 6.模拟信号数字化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样、量化、编码。 7.世界上现有的主要数字电视标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TSC(美国)、DVB(欧洲)、ISDB(日本) 8.我国数字电视标准以欧标DVB为主,具体而言,卫星数字电视标准:______, 有线数字电视标准______,地面数字电视标准______。 答案:DVB-S/S2、DVB-C/C2、DVB-T/DTMB 9.数字电视前端链路主要设备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编码器、复用(复用加扰)器、调制器。 10.数字电视中,对于音频压缩,常用的压缩标准是_______,典型的码流为每通 道_______kbps。 答案:MPEG-1第二层(层Ⅱ),128。 11.PSI是节目专用信息,其主要作用是自动设置和引导接收机进行解码,PSI由 四个表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节目关联表PAT、节目映射表PMT、有条件接收表CAT、网络信息表NIT。 12.当ASI接口的数据流需要在SDH网络传输时,需要配置________适配器。

XX年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复习大纲及参考书目

XX年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复习大纲及参考书 目 一、基础理论 1、模拟音频及声学理论 电信号的电平和监测,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谐波失真、互调失真)的运算,噪声的理论和运算,声压级、响度的概念和运算,音频采样率、码率的运算,模拟音频; 2、数字音频技术 数字音频:采样、量化、声道数,AD/DA原理及要紧指标,数字音频接口及相关指标,音频压缩编码技术:MPEG1/AC3,室内声场理论及声压级、混响时刻的运算,常用数字音频文件格式; 二、专业知识 1.音频系统 音频系统构成:话筒的功能和应用、音频分配器的功能和应用、数字调音台的功能和应用、音频工作站的 功能和应用、数字矩阵的功能和应用、扬声器的功能和 应用、音频编码器的功能和应用、响度操纵器的功能和 应用、技术监看设备的功能和应用; 音频相关指标:音频客观测量指标概念、技术要求,

音频接口指标; 其他:同步系统、工艺电源质量、系统接地、时钟系统; 2.电台网络化系统 IP网络的差不多概念,FC网络的差不多概念,储备的差不多概念,网络安全的差不多概念,以太网络性能和布线指标,网络监控和治理技术,网络节目质量自动技术审查; 3. 台内监控系统 4.运维和技术治理 5.其他相关知识 Webservice、SOA的差不多概念及相关协议(SOAP/HTTP/WSDL等),IP-SAN和NAS的差不多概念及相关协议,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概念及差不多应用,总局62号令及实施细则。 三、专业技能 1.仪器使用 音频信号源、音频测试仪、环境噪声分析仪、网络布线测试仪、以太网性能测试仪等的操作与使用。 2.模拟/数字音频特性测量 幅度电平、谐波失真、串话、幅频特性、双声道相

数字电视基础技术要点

数字电视基础技术 一、数字电视系统概述 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它的使用范围早已超越了广播娱乐界,被广泛地应用到文化教育、科研管理、医疗卫生、公安交通、军事宇航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信息和知识时代的到来,信息和数字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电视技术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的革命性转变后,自然而然的进入了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第二次革命。 1.1数字电视的概念 所谓数字电视,就是将传统的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转换成由二进制数组成的数字式信号,然后对数字式信号进行各种功能的传输、存储、记录和接收等各种处理的电视技术。 信号的数字化,将非常有利于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控制、监测。这个良好的技术平台将为新业务的开发提供非常大的发挥空间。数字电视系统简图如下图。 1.2 数字电视的优点: 频率利用率高:采用了先进的图像压缩编码技术,使每套节目占用的频带变窄,一个模拟电视频道可传送6~8套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节目;对于用户来说,意味着可供选择的节目将更加丰富,同时,大容量的节目、低廉的传输成本和广泛的收视将使网络运营费用大幅度降低。 抗干扰力强:数字电视信号的信号噪声比与连续处理的次数无关,在传输过程中,无噪声积累,不会降低信噪比,它不受地理因素的限制,几乎可以无限扩大覆盖面。 清晰度高:接收端画质接近演播室水平;

音频效果良好:可提供5.1的环绕立体声; 服务类型多样:包括传统广播类基本业务、广播电视增值业务和数据通信类新业务; 可控可管理:利用CA系统对节目进行加密控制,SMS系统进行用户管理; 扩展性强:开放的业务平台,适合大规模业务经营,符合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1.3 数字电视的意义 数字电视的技术优势,无论是对于消费者,还是对于相关企业,甚至是对于整个电子产业、广播行业,都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对于消费者而言,数字电视不只是图像更清晰、声音更逼真、屏幕更大及频道更多,而且集电视、电脑、电信的功能为一体,使电视的用途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成为千家万户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便捷通道。对于电视机厂家、电视台、电视制作和传播媒体而言,数字电视的出现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它所带来的电视市场的扩容潜力将无可估量,利用数字电视的交互式特点,开展各项增值业务,将推动多种行业的发展。 二、数字电视DVB系统 DVB-C系统原理图 DVB-C系统主要由信源系统、EPG管理系统、复用和加扰系统、编码和调制系统、条件接收系统、运营支撑系统、存储播出系统、回传处理系统、其它辅助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 2.1信源系统 数字电视信源系统:包括数字卫星信号的接收,模拟信号的编码,SDH网络信号的分

数字制作技术基础模板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数字制作技术基础课程代码: 01172 4月版 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况 第一节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发展 一、数字化的优点 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 给节目制作、传输直到播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电视系统全面数字化将导致信息业务的三大媒体( 通信、广播和计算机) 因广播电视数字化而最终融合, 使多种业务能在各种通道中传送。信息和业务将会发生很大变化, 不再是简单的声音、图形和图像, 而是多种格式和媒体的组合。 全面数字化的影响是数字电视业务的可分级性带来的各种业务的统一性。 二、数字电视系统的构成 电视数字化是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 电视广播实现全数字化是必然趋势。数字化演播室设备、数字化传输设备、数字化电视接收机都将出现。 三、电视节目制作环境 传统概念的节目制作环境中, 节目制作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制作阶段和后期制作阶段。 数字系统为基础的制作环境。图像、声音及有关信息统一作

为数字数据处理, 同时, 一些基本工作如选材、合成和编辑都是以综合方式来完成的。 第二节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及方式 一、电视节目制作手段 电视节目制作常见的手段有实况直播、电视影片制作、录像制作和电子制作。 1、实况直播是在摄取图像、声音的同时进行广播的方式。它的特点是制作和广播这两个过程同步进行。现场性、即兴性和观众参与性十分强烈。 2、电视影片制作是采用电影胶片来摄制电视节目。 3、录像制作是采用磁带来摄制电视节目。 4、电子制作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电视技术的融合应用, 是崭新的制作手段。完全依靠计算机的制作来完成电视节目的创作及制作, 人物、景物全部是计算机虚拟制作, 能够没有真实的人物、景物。 二、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1、ENG方式——即”电子新闻采集”( 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制作特点是前期拍摄, 后期编辑。 2、EFP方式——即电子现场制作( 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 。制作特点是多机拍摄, 同时编辑。 3、ESP方式——即”电视演播室制作”( 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 。制作特点是完善的照明、音响设施, 机动灵活。

数字电视技术期末复习资料3

数字电视技术期末复习资料3 第一章 1.数字电视定义: 从技术上定义的话,数字电视是指从信源开始,将图象画面的每一个像素,伴音的每一个音节等用二进制数编码成多位数码,再经过高效的信源压缩编码和前向纠错、交织与调制等信道编码后,以极高比特率进行数码流发射、传输和接受的系统工程。 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有如下优点: 1、采用数字传输技术,可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不会产生噪声积累,信号抗干扰能力大大增 强,收视质量高。 2、彩色逼真、无串色,不会产生信号的非线性和相位失真的积累。 3、可实现不同分辨率等级的接收,适合大屏幕及各种显示器。HDTV图象、伴音达电影标准。 4、可移动接收,无重影。 5、可实现5.1路数字环绕立体声,同时还有多种语种功能,收看一个节目可以选择不同语种。 6、提高信道利用率。一路模拟彩色电视信道可传送4套SDTV(甚至8套)。减少传输成本。 7、易于实现加/解密和加/解扰处理。 8、理论上电视节目可进行无数次复制和长期保存。实现节目资源共享。 9、利用数字处理技术产生特技形式,增强节目的艺术效果和视觉冲击,使节目的娱乐性和观 赏性大大增强。 10、可以实现交互式收看、条件接收。 11、可以提供其他形式的多种信息服务,如数据广播、电子节目指南等。 发展数字电视的意义: 数字电视的真正意义在于,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将成为一个数字信号传输的平台,不仅使整个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传输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信道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还可以提供其他增值业务,如:数据广播、电视购物、电子商务等。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从形态、内容到服务方式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为“三网融合”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将诱发整个广播电视产业链的深刻改革,它已经被各国视为信息时代的一项“战略技术”。 2.简述数字电视系统的组成及其关键技术 数字电视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以下一些: 1)数字电视的信源编解码 信源编解码技术包括视频压缩及音频压缩编解码技术。(720*576*25*2*8=165.9Mbit/s; HDTV信号的数码率接近1G/s)(MPEG-2标准,降比特) 2)数字电视的传送复用 在数字电视的传送复用标准方面,国际上也统一采用MPEG-2标准。 3)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信道编码的要求是:可靠的传送数据流。 由于被传送的信息是经过高倍压缩的,所以对传输的可靠性的要求很高。DVB-S要求传输误码率在10(-10)^10(-11)。 主要采用各种纠错编码技术(加扰;RS编码;卷积交织等)(加比特)。 信道主要分为3种:卫星;有线电视和地面广播。针对不同信道的噪声来源,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S—QPSK; C—QAM; T—COFDM )。 3.HDTV、SDTV和LDTV的异同点:

数字视频技术基础复习题

数字视频技术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MPEG-1视频流采取分层式数据结构,包括视频序列、、图像、 像条、、块共六层。 2、已知HDB3码为-1000-1+1000+l-l+l-100-1+l,原信息代码 为。 3、以在上一帧图像中找到相似的块,这两个宏块之间的位移,称为。 4、数字复接过程中,按各支路信号的交织情况来分,可以分为复 接、复接和复接。 5、视频基本码流(ES)层次结构由视频序列层、、、像条层、 宏块层和。 6、当前宏块与它匹配的宏块之间的差值称为。 7、模拟彩色电视信号,世界存在三种制式,它们分别是制、制 和制。 8、PAL制式彩色电视信号中,为了节省频带宽度,一般将色度信号调制在 -----MHZ的频率上,再安插在信号中。 9、在NTSC制式电视信号中,色度矢量的幅度代表,初 相位代表。 10、标准清晰度电视演播室标准规定,亮度信号每行的取样点 数,取样频率为MH Z。 11、基带传输时,接收波形满足取样值无串扰的充要条件是:仅在本码元的取 样时刻上有,而在其他码元的取样时刻,本码元的值为。 12、准同步复接中一般采用正码速调节,其方式为当缓存器即将读空时,禁止 读时钟输出,使缓存器读出一位,在输出码流中插入一个,可以把码速调高。 13、某一信道传输二进制时,速率为a,如果利用这一信道传输8进制时, 传输速率将是。 14、MPEG-2结构可分为和层,针对不同的环 境,MPEG-2规定了两种系统编码句法,分时是流和流。 15、H.264标准算法在概念上分为2个层次,分别是层和层。 16、H.264除了有I、P、B帧之外,还有2个切换帧,分别是帧 和帧。 17、SDH帧结构由和两大部分组成,他们的字长分别 ()和。 18、在一个STM-1中,可包容的基群个数为。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

《电视节目制作》教案 授课对象:(根据不同专业、讲授内容侧重点不同) 教学目的: 本课程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解电视节目制作的规律和电视节目构思与策划。重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要领,能够独立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具体要求学生掌握摄像机、编辑机及非线性编辑等制作设备的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实践。 授课方式:讲授为主,实习为辅。 授课学时:36学时。 授课时间: 授课教材:《电视数字制作技术》孟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授课教师:孟群教授 授课内容与教学进度: 第一周讲授2学时观摩2学时 教学内容(章、节): 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况 第一节电视节目制作手段 第二节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第三节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教学目的: 了解电视节目制作概况, 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教学重点: 1、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使节目制作、传输直到播出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了解数字化带来的变化,具体体现的方面。 2、数字电视系统构成。数字系统为基础的制作环境(如图1-2)是图像、声音及有关信息统一作为数字数据处理,同时一些基本工作如选材、合成和编辑都是以综合方式来完成的 3、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实况直播;电视影片制作;录像制作;电子制作。 4、电视制作方式:ENG方式、EFP方式、ESP方式。 5、重视节目制作工艺流程,加强制作节目的计划性,遵循制作流程的科学性,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节目制作工作,提高制作节目的质量和效率。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二周讲授6学时实习4学时

教学内容(章、节): 第二章 ENG工作方式 第一节摄像机性能 第二节摄像机操作 第三节 ENG方式工作要点 教学目的: ENG工作方式特性, 熟练操作摄像机 教学重点: 1、摄像机是进行光电转换的设备,它利用三基色原理,通过光学系统,把彩色景物的光像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基色光像,由摄像器件完成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然后进行信号处理,编码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 2、摄像机按其性能和用途不同,可划分为广播级、业务级和家用级。CCD摄像器件常用的有IT方式、FT方式、FIT方式。 3、数字摄像机的基本操作,菜单的调出与调整,白平衡的调节,电子快门的调节等实用性技能的掌握。 4、摄像机的使用要点及维护保养。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上机操作 第三周讲授4学时观摩4学时 教学内容(章、节): 第三章电视节目策划 第一节电视节目类型 第二节电视节目策划 第三节电视节目编排 教学目的: 掌握电视节目策划规律, 了解电视节目类型与编排 教学重点: 1、电视节目策划是一个以观众为出发点、以节目为产品、以提高收视率进而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媒体运作过程 2、影响策划的外围因素:受众分析电视特性价值判断 2、电视特性: 3、价值判断: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