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操作和体会

合集下载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基本步骤。

这种方法的操作流程如下:1. 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准备好所需的物品,包括肥皂水、无菌手套、无菌巾、洗手液、酒精棉球、适量的消毒液、穿刺针、稳定器、外套管等。

2. 消毒双手,并穿戴无菌手套,按照洗手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3. 小儿患者取舒适仰卧位,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进行局部皮肤消毒。

4. 将穿刺针推入患者皮下组织,找到血管并顺利穿刺,然后顺利拔出穿刺针。

5. 将外套管通过穿刺针插入血管内,并拉出穿刺针。

6. 固定外套管,并进行后续的护理。

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双手穿刺法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穿刺的整个过程中,只需要用单手完成操作,另一只手可以用来固定患儿的肢体,让患儿感受到更多的安全保护和关怀。

在穿刺针插入皮下组织时,使用单手穿刺法可以更加灵活地触摸和调整穿刺角度,减少了患儿不必要的疼痛和创伤。

在实际操作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选择穿刺部位时要尽量选择靠近表皮的浅部血管,这样可以减少穿刺深度和困难度;穿刺针的入刺和出刺速度要适当,不宜过快或过慢;穿刺的深度和方向要准确,避免对血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疼痛。

在使用外套管时,要注意保持外套管的通畅性和稳定性,避免外套管脱落或血管外渗,造成污染或内渗。

在固定外套管时,应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型和运动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固定处理,让患儿感受到最舒适和安全的状态。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操作,我深刻地体会到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对于患儿的重要意义。

这种方法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和焦虑感,因为使用单手穿刺方法可以减少操作的次数和时间,降低了患儿的心理负担。

单手穿刺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更加灵活和细致,可以更好地照顾患儿的身体和情绪,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这种方法还可以减少患儿的血管损伤和感染风险,因为单手操作可以减少操作者的反复挤压和注视,大大降低了操作的干扰和风险。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小儿静脉留置针(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简称PIVC)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静脉内治疗设备,用于输液、输血、给药等。

由于患儿年龄小、皮肤脆弱,穿刺技术要求高,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而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在穿刺时能够减少手部的移动,增加稳定性,加大成功率。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

穿刺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设备准备,需要准备好PIVC、透明敷料、注射器、药物等。

其次是环境准备,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准备好纱布、消毒剂等。

对于患儿,我们要提前告知他们的家长,并解释穿刺的目的和过程,得到他们的同意和配合。

然后,对于PIVC的选择很重要。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PIVC。

对于小儿来说,选择注射尺寸较小的PIVC,同时选择弯曲度较小的PIVC,更加符合小儿静脉的特点,减少皮肤穿刺的疼痛。

在穿刺过程中,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确实较为有效。

首先是皮肤消毒,用消毒剂进行局部皮肤消毒,注意消毒的时间和手法,以免对患儿造成过度刺激。

然后,在选择好穿刺点后,用一只手将患儿的手臂固定住,用拇指按住穿刺点的静脉,以防止静脉滑移。

然后,紧握PIVC的针管,用拇指控制进针角度和深度,同时用拇指推动送套管,使套管部分尽量插入到静脉内。

这种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相比传统的方法,确实减少了手部的移动。

这样一来,减少了手的颤动,增加了穿刺的稳定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减少了手的移动,也减少了对患儿的伤害和疼痛,更提高了穿刺的舒适度。

穿刺结束后要做好固定和患儿舒适的处理。

将穿刺点周围的透明敷料贴好,保护好穿刺点,以防止感染。

在透明敷料上标明穿刺时间和穿刺者姓名,方便观察和交接。

在固定PIVC时要注意不要压迫到患儿的关节,保持患儿的舒适度。

通过实践,我对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方法在穿刺时的稳定性和成功率上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减少了对患儿的伤害和疼痛。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在医院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为小儿患者留置静脉针,以方便输液或药物的给予。

由于小儿患者的年龄小、皮肤娇嫩,静脉较细等因素,留置静脉针对临床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种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以及我在实践过程中的体会与心得。

我将介绍一下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选择适当的留置部位,清洁和消毒留置部位,放好准备用的器材。

接着,用一只手拉住患者的手臂,让患者保持手腕处内侧旋前,使静脉充盈,并固定住患者手臂,该手仅用于固定和提拉组织。

然后用另一只手拿起穿刺材料,穿刺成 20-30 度角,使之与皮肤平行,牢固握住穿刺器,两点并行下压,使外套管端尖端置入静脉内。

然后使入刀角度改变为 45 度与皮肤平行,慢慢推进找到静脉血管。

当血液进入外套管,抽出一点儿,在没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放松手。

当血液完全进入外套管后,固定外套管端,沿静脉方向将外套管完全送入静脉内,取出器械,固定外套管,拿出穿刺器,外套管离开皮肤,然后把自粘带用于固定外套管,拉稳,确认无误后让患者松开保护性固定带。

一般情况下,留置时间为 5 天~ 7 天,进行日常观察。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采用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可以减少小儿患者在留置静脉针过程中的疼痛感,因为用两只手同时固定和抽血会导致患者的疼痛感加剧,而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穿刺的准确率和速度,在小儿患者的留置静脉针过程中,穿刺的准确率和速度非常重要,因为小儿患者的静脉血管较细,而且活动较大,所以需要医生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来完成,而采用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保证穿刺的准确率和速度。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医生的操作风险,因为医生只需要用一只手进行穿刺和送外套管的操作,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手部动作,减少医生的操作风险。

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才能操作,尤其是在对小儿患者进行留置静脉针的过程中,需要医生有很高的经验和技术才能完成。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我是一名小儿护士,在近期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位需要静脉留置针的小患者。

与其他小患者不同的是,这位小患者需要进行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

这一操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经验和技巧,现在我将分享这些体验。

首先,我做好了准备工作。

我对病情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在操作过程中提前准备好需要用到的器材和药物。

具体来说,我检查了玻璃制品和针头是否完好无损,准备好了局部麻醉剂和贴纸等物品。

这些准备可以最大程度减小操作中的紧张感,并且更好地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我坚持了一些具体的原则。

首先,我与小患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让他了解整个操作的步骤,避免了他的恐惧和紧张感。

其次我止血的方法不是常用的床边止血,而是使用加压直至血止的方法,其次我使用的针头尽可能小,减小对儿童的疼痛感和不适。

关键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注意安全卫生,确保术后观察和有效处理突发状况。

我也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技巧。

比如,在使用麻醉剂时,应充分考虑麻醉剂对患者身体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同时在使用贴纸时要尽可能以迅速精准为原则,避免滞缓而导致无法完成进一步的操作。

需要强调的是,要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注意练习,加深对操作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毕竟,临床操作不是纸上谈兵。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找机会不断进行练习,并及时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

总之,这次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操作经历,让我意识到了在临床操作中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摸索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技巧,才能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一、前言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是对于静脉留置针的一种新的穿刺方法。

该方法使用一个器械,即外套管,可以有效地降低穿刺操作的难度和出错率,提高穿刺成功率。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方法的具体步骤。

二、方法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消毒液。

将患者的手臂放在位于体侧的手枕上,让患者保持舒适,同时确定穿刺部位的位置。

将患者的手臂彻底消毒,再将手臂与身体保持持续的稳定。

步骤二:穿刺将留置针插入穿刺位置,确保与血管垂直。

按照传统步骤,只用一只手来保持稳定,插入针头并应用轻度插入和退回动作,直到留置针进入了血管。

步骤三:固定当针头移动时,将外套管套在留置针的下部,确保外套管的一端位于血管内,另一端穿过留置针直接进入血管。

缓慢移动里面的留置针退出血管后,将外套管额外插入几毫米,以确保套在血管周围的下部完美贴合。

步骤四:连接旋紧固定器上的滑轮,并附上药品或液体。

将所需的药品或液体连接到留置针和外套管的连接器,并将其注入患者体内。

三、体会小儿患者的静脉穿刺一直是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单手穿刺和送外套管的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这种方法可以让医生在穿刺过程中保持更多的稳定性,同时减少移动距离并迅速准确地进入到血管内。

另外,在固定留置针时使用外套管,不仅可以确保留置针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的刺激,这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这种方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当然,手术医生必须熟练掌握这种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操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在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时,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我对这一技巧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

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在进行穿刺操作前,我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包括注射器、外套管、洗手液、消毒棉球等。

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患儿的安全和舒适。

在操作过程中,我必须保持手部和工作区域的洁净,并采取消毒措施,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对患儿进行准确的定位至关重要。

小儿静脉较细且难以触摸,因此在穿刺前必须准确确定穿刺部位。

我通常会通过观察和触摸患儿的手臂,寻找较明显的静脉,如前臂的桡动脉旁的小静脉。

在进行穿刺时,我会将患儿的手臂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确保针头能够顺利穿刺入血管。

接下来,正确的穿刺技巧至关重要。

在单手穿刺中,我通过合理的角度和力度,将针头顺利穿刺入静脉。

在穿刺过程中,我要时刻保持稳定的手部姿势和适度的穿刺速度,以防止出现偏移或对静脉壁造成损伤。

我还要仔细观察和感受针头进入血管的反馈,确保成功穿刺。

然后,外套管的放置也需要技巧。

在穿刺成功后,我会将外套管迅速插入静脉,并通过固定带固定在患儿的手臂上。

在插入外套管时,要注意插入的深度和角度,以确保外套管与静脉连接紧密且不会脱落。

插入外套管后,我会检查是否有出血或渗液,以及外套管是否置入正确。

患儿的舒适和安全是最重要的。

在进行穿刺和外套管放置时,我会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适。

我会与患儿进行交流,告知他们整个过程,并尽力使他们感到安心和放松。

在操作结束后,我还会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并记录穿刺和外套管放置的相关信息,以便之后的观察和处理。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反思,我逐渐掌握了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并体会到了其中的技巧和难点。

我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会越来越熟练和精确,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我也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静脉留置针是医院常见的一种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小儿输液、输血、抽血等操作。

而对于小儿来说,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小儿的静脉细小、柔软,且常有恐惧心理,所以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如何采用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尽可能减轻小儿的痛苦,确保操作的准确和安全,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能够减少小儿的痛苦。

在传统的双手穿刺方法中,由于需要一个手握住小儿的手臂,另一个手进行穿刺,容易造成小儿的恐惧和不安,增加了疼痛的感受,而单手穿刺方法可以让医护人员用一个手臂固定小儿的手臂,另一个手进行穿刺,可以更好的减轻小儿的恐惧和痛苦。

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能够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在小儿的静脉较细、柔软,且表面静脉难以寻找的情况下,采用传统的双手穿刺方法很难保证成功率,而单手穿刺方法可以让医护人员通过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式,减少操作中的不稳定因素,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静脉难以穿刺的小儿,采用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最终可以成功穿刺,这充分说明了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

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也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效率。

传统的双手穿刺方法需要两个人合作进行操作,容易出现左右手不协调,操作效率低的问题,而采用单手穿刺方法,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整个穿刺过程,减少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操作效率。

除了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本身的重要性外,其操作时需要的一些技巧和经验也是非常关键的。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留置针。

小儿的静脉较细柔软,一般选择22G-24G的留置针。

在选择留置针时,还要考虑到输液液体的速度和黏稠度,避免使用太细或者太粗的留置针。

要注意保持小儿的心理稳定。

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小儿对留置针都会感到害怕和紧张,甚至有时会出现情绪失控行为。

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儿科的应用及体会

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儿科的应用及体会

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儿科的应用及体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既能减少患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又能有效的保持静脉通畅,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得到患儿家属及护理工作者的青睐。

近年来在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因小儿好动、不易合作,血管较细、弯曲较多等原因,造成穿刺难度大易失败。

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我科逐渐摸索出一种新的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现将操作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采用BD公司生产IntimaⅡ24G密闭式静脉留置针、无菌透明敷贴等。

1.2血管的选择选择粗、直、有弹性、血流量相对丰富、位置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对于较小患儿可将头皮正中或颞部静脉作为首选,因为易于固定,且不影响患儿活动。

较大患儿可选用手背、足背血管,但应避开关节处。

1.3皮肤准备若选择的是头皮静脉需先剃去血管周围的头发,范围以超出无菌透明敷贴为宜,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需以穿刺为中心直径>8cm。

1.4操作方法选择好患儿的穿刺部位,向家长解释清楚,指导并请家长协助固定肢体,取卧位或坐位。

将连接好输液装置的头皮针插入肝素帽中,排尽气体,扎止血带,按规范消毒穿刺点的皮肤。

然后旋转针芯松动外套管,把留置针的Y型软管座转到右侧蝶翼下方。

护士左手紧靠操作台面,固定好患儿肢体或头部,绷紧穿刺点皮肤,右手握住蝶翼,以15°~20°角度在血管上方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5°~10°,将穿刺针再推进1~2mm左右确保外套管也进入血管内,用右手的食指指腹抵住蝶翼的前端,向后用力使针芯回退到外套管内2~3mm,然后拇指和食指捏住留置针Y型软管座平行缓慢地向前推送入血管,送至适当的长度后,左手拇指固定软管座,患儿肢体不放开,右手将针芯抽出,松开止血带,确认输液通畅后,用无菌透明敷帖盖住穿刺部位,再用长胶布整圈固定住肢体或头部,注意松紧适度,并标明留置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操作和体会[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儿科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容易被护理人员和病人接受,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

由于儿科患儿的特殊性,如血管细,穿刺不配合,给留置针穿刺增加了一定难度,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

1常规静脉留置针送管法缺点
1.1儿科患儿年龄小,血管细,大多数患儿哭闹不配合,增加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的难度。

1.2双手送管法在患儿不合作的情况下,需另一个人或两人以上协助完成操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晚上夜班护士单独值班,穿刺需独立完成,抢救病人基本穿刺也需一人或两人以上来完成,单手送管法就能克服这个问题。

为改善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成功率低的现状,现将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操作介绍如下。

2用物准备和操作方法
2.1材料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24g型号静脉留置针,3m无菌透明敷贴,弹力绷带。

2.2血管选择根据患儿不同年龄,用途,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不同血管,应选粗,直,有弹性,血流相对丰富,位置易于固定的血管,如手背,足背。

对较小患儿头皮正中或颞部静脉也可作为首选,
易于固定,不影响活动,但夏天患儿头部出汗较多,应避免使用此部位。

2.3操作方法选择血管,若选择头皮静脉先剃去血管周围头发其范围超出3m敷贴为宜,穿刺部位以穿刺点为中心大于8cm。

取出留置针,旋紧肝素帽,连接输液器头皮针,排尽空气,旋转针芯,松动外套管,松动时避免上下拉动,以免损伤导管。

左手固定绷紧穿刺部位,使血管固定,右手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导管座和针翼部分,与皮肤角度15-30度角直刺静脉。

穿刺穿刺角度较头皮钢针稍高,避免角度过底损伤导管及静脉外膜;进针速度宜慢,以免刺破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约0.2cm,左手不动,右手食指轻轻前移以指腹顶住针翼向后用力,以拇指指腹顶住y型针座向血管内送软管,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后拔出针芯,松止血带,打开调速器;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加贴小胶布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高出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

在贴膜上写明患者姓名,穿刺日期和时间,责任人。

穿刺四肢部位可使用弹力绷带固定。

3注意要点
3.1右手拇指与食指互相配合同时用力,用力均衡,以防针芯脱出太长,故软管无法送入血管。

3.2穿刺部位选择血管弹性好,相对粗且直的血管,尽可能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固定牢固,以防活动使留置针软管折曲,造成输液不畅或脱出。

3.3穿刺成功后固定至关重要,固定时既要位置准确,动作敏捷,
又要稳妥,安全。

肝素帽接头处不要固定,以便更换输液装置,针管,拔针等工作。

3.4连续穿刺2次以上,导致针尖部易折勾,导管软管曲裂,故应一次穿刺成功,若穿刺失败,应重新更换留置针。

4封管方法
4.1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4.2封管时采用双重镇压封管法,就是输液完毕后夹闭输液器,将头皮针斜面撤于肝素冒腔内,反折头皮针乳头,与夹闭的输液器断开,连接含肝素盐水溶液的5ml注射器均匀推注肝素盐水溶液
3ml,右手将留置针延长管抬高30度角后,将其延长管上的小夹将延长管夹闭,再推注肝素盐水溶液0。

5ml封管,分离退出以再次呈正压的头皮针;封管后再次输液时套管内肝素溶液相对呈高压状态,使液体通畅的流入体内。

5体会
5.1单手送管法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解决了小儿静脉穿刺的难题,为静脉输液抢救治疗赢得了时间。

5.2穿刺部位宜固定,左手始终固定穿刺部位,送管通畅,不容易刺破血管。

5.3单手送管法只需1人完成,节约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合中夜班单独当班的护士。

5.4提高套管的成功率,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素质,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在操作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自信,见回血后要沿静脉进针少许,再抽出针芯,将外套管顺利进入,确保成功,掌握好每一步环节,使穿刺成功率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碧珠.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改良[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7,5,25.
[2]唐莉.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使用中问题探讨[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4,9.
[3]居佳.小儿短管型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方法介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