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操作和体会

合集下载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基本步骤。

这种方法的操作流程如下:1. 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准备好所需的物品,包括肥皂水、无菌手套、无菌巾、洗手液、酒精棉球、适量的消毒液、穿刺针、稳定器、外套管等。

2. 消毒双手,并穿戴无菌手套,按照洗手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3. 小儿患者取舒适仰卧位,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进行局部皮肤消毒。

4. 将穿刺针推入患者皮下组织,找到血管并顺利穿刺,然后顺利拔出穿刺针。

5. 将外套管通过穿刺针插入血管内,并拉出穿刺针。

6. 固定外套管,并进行后续的护理。

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双手穿刺法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穿刺的整个过程中,只需要用单手完成操作,另一只手可以用来固定患儿的肢体,让患儿感受到更多的安全保护和关怀。

在穿刺针插入皮下组织时,使用单手穿刺法可以更加灵活地触摸和调整穿刺角度,减少了患儿不必要的疼痛和创伤。

在实际操作中,我还发现了一些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选择穿刺部位时要尽量选择靠近表皮的浅部血管,这样可以减少穿刺深度和困难度;穿刺针的入刺和出刺速度要适当,不宜过快或过慢;穿刺的深度和方向要准确,避免对血管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疼痛。

在使用外套管时,要注意保持外套管的通畅性和稳定性,避免外套管脱落或血管外渗,造成污染或内渗。

在固定外套管时,应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型和运动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固定处理,让患儿感受到最舒适和安全的状态。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操作,我深刻地体会到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对于患儿的重要意义。

这种方法能够减轻患儿的痛苦和焦虑感,因为使用单手穿刺方法可以减少操作的次数和时间,降低了患儿的心理负担。

单手穿刺方法在操作过程中更加灵活和细致,可以更好地照顾患儿的身体和情绪,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这种方法还可以减少患儿的血管损伤和感染风险,因为单手操作可以减少操作者的反复挤压和注视,大大降低了操作的干扰和风险。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小儿静脉留置针(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简称PIVC)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静脉内治疗设备,用于输液、输血、给药等。

由于患儿年龄小、皮肤脆弱,穿刺技术要求高,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

而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在穿刺时能够减少手部的移动,增加稳定性,加大成功率。

下面我将分享一下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

穿刺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设备准备,需要准备好PIVC、透明敷料、注射器、药物等。

其次是环境准备,保持操作区域的清洁,准备好纱布、消毒剂等。

对于患儿,我们要提前告知他们的家长,并解释穿刺的目的和过程,得到他们的同意和配合。

然后,对于PIVC的选择很重要。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静脉情况选择合适的PIVC。

对于小儿来说,选择注射尺寸较小的PIVC,同时选择弯曲度较小的PIVC,更加符合小儿静脉的特点,减少皮肤穿刺的疼痛。

在穿刺过程中,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确实较为有效。

首先是皮肤消毒,用消毒剂进行局部皮肤消毒,注意消毒的时间和手法,以免对患儿造成过度刺激。

然后,在选择好穿刺点后,用一只手将患儿的手臂固定住,用拇指按住穿刺点的静脉,以防止静脉滑移。

然后,紧握PIVC的针管,用拇指控制进针角度和深度,同时用拇指推动送套管,使套管部分尽量插入到静脉内。

这种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相比传统的方法,确实减少了手部的移动。

这样一来,减少了手的颤动,增加了穿刺的稳定性,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减少了手的移动,也减少了对患儿的伤害和疼痛,更提高了穿刺的舒适度。

穿刺结束后要做好固定和患儿舒适的处理。

将穿刺点周围的透明敷料贴好,保护好穿刺点,以防止感染。

在透明敷料上标明穿刺时间和穿刺者姓名,方便观察和交接。

在固定PIVC时要注意不要压迫到患儿的关节,保持患儿的舒适度。

通过实践,我对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方法在穿刺时的稳定性和成功率上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减少了对患儿的伤害和疼痛。

心得体会之单手送管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体会

心得体会之单手送管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体会

单手送管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体会doi:10.16662/ki.1674-0742.2016.32.181[摘要] 目的探讨单手送管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价值。

方法方便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小儿400例,小儿入院后疾病类型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0例(接受单手送管)和对照组200例(接受双手送管)。

对比①研究组和对照组静脉穿刺部位。

②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

③研究组和对照组留置针置管时间。

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静脉穿刺部位(头皮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静脉炎、感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及皮下血肿)发生情况分别为(2例、1例、1例、1例、1例)、(7例、6例、8例、9例、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单手送管;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图分类号] r7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181-03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在临床中使用广泛。

小儿静脉细、管壁薄、弹性差,采取静脉留置针不仅可以减轻小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还能减轻护士工作量。

留置针在减少护士工作量的同时,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液体渗漏、导管堵塞及皮下血肿等。

有学者指出并发症的发生与送管方法及技巧密切相关[1]。

目前临床上静脉留置针根据置管方法可以分为单手送管法和双手送管法。

因此该文拟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400例该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小儿,探讨单手送管和双手送管的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 入选标准①患者外周静脉完整。

②家属知情同意、配合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②血液系统疾病者。

③恶性肿瘤者。

1.4 留置针穿刺方法处向前推送套管,食指、中指退出针芯3 mm,将带针芯留置针全部送入血管内,左手拇指固定留置针,右手将针芯全部抽出,贴无菌透明敷料贴[3]。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在医院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为小儿患者留置静脉针,以方便输液或药物的给予。

由于小儿患者的年龄小、皮肤娇嫩,静脉较细等因素,留置静脉针对临床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种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以及我在实践过程中的体会与心得。

我将介绍一下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选择适当的留置部位,清洁和消毒留置部位,放好准备用的器材。

接着,用一只手拉住患者的手臂,让患者保持手腕处内侧旋前,使静脉充盈,并固定住患者手臂,该手仅用于固定和提拉组织。

然后用另一只手拿起穿刺材料,穿刺成 20-30 度角,使之与皮肤平行,牢固握住穿刺器,两点并行下压,使外套管端尖端置入静脉内。

然后使入刀角度改变为 45 度与皮肤平行,慢慢推进找到静脉血管。

当血液进入外套管,抽出一点儿,在没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放松手。

当血液完全进入外套管后,固定外套管端,沿静脉方向将外套管完全送入静脉内,取出器械,固定外套管,拿出穿刺器,外套管离开皮肤,然后把自粘带用于固定外套管,拉稳,确认无误后让患者松开保护性固定带。

一般情况下,留置时间为 5 天~ 7 天,进行日常观察。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采用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可以减少小儿患者在留置静脉针过程中的疼痛感,因为用两只手同时固定和抽血会导致患者的疼痛感加剧,而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可以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穿刺的准确率和速度,在小儿患者的留置静脉针过程中,穿刺的准确率和速度非常重要,因为小儿患者的静脉血管较细,而且活动较大,所以需要医生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来完成,而采用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可以更好地保证穿刺的准确率和速度。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医生的操作风险,因为医生只需要用一只手进行穿刺和送外套管的操作,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手部动作,减少医生的操作风险。

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才能操作,尤其是在对小儿患者进行留置静脉针的过程中,需要医生有很高的经验和技术才能完成。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我是一名小儿护士,在近期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位需要静脉留置针的小患者。

与其他小患者不同的是,这位小患者需要进行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

这一操作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在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经验和技巧,现在我将分享这些体验。

首先,我做好了准备工作。

我对病情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并在操作过程中提前准备好需要用到的器材和药物。

具体来说,我检查了玻璃制品和针头是否完好无损,准备好了局部麻醉剂和贴纸等物品。

这些准备可以最大程度减小操作中的紧张感,并且更好地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我坚持了一些具体的原则。

首先,我与小患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让他了解整个操作的步骤,避免了他的恐惧和紧张感。

其次我止血的方法不是常用的床边止血,而是使用加压直至血止的方法,其次我使用的针头尽可能小,减小对儿童的疼痛感和不适。

关键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注意安全卫生,确保术后观察和有效处理突发状况。

我也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技巧。

比如,在使用麻醉剂时,应充分考虑麻醉剂对患者身体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剂量,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同时在使用贴纸时要尽可能以迅速精准为原则,避免滞缓而导致无法完成进一步的操作。

需要强调的是,要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注意练习,加深对操作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毕竟,临床操作不是纸上谈兵。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找机会不断进行练习,并及时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

总之,这次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操作经历,让我意识到了在临床操作中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摸索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技巧,才能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一、前言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是对于静脉留置针的一种新的穿刺方法。

该方法使用一个器械,即外套管,可以有效地降低穿刺操作的难度和出错率,提高穿刺成功率。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方法的具体步骤。

二、方法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消毒液。

将患者的手臂放在位于体侧的手枕上,让患者保持舒适,同时确定穿刺部位的位置。

将患者的手臂彻底消毒,再将手臂与身体保持持续的稳定。

步骤二:穿刺将留置针插入穿刺位置,确保与血管垂直。

按照传统步骤,只用一只手来保持稳定,插入针头并应用轻度插入和退回动作,直到留置针进入了血管。

步骤三:固定当针头移动时,将外套管套在留置针的下部,确保外套管的一端位于血管内,另一端穿过留置针直接进入血管。

缓慢移动里面的留置针退出血管后,将外套管额外插入几毫米,以确保套在血管周围的下部完美贴合。

步骤四:连接旋紧固定器上的滑轮,并附上药品或液体。

将所需的药品或液体连接到留置针和外套管的连接器,并将其注入患者体内。

三、体会小儿患者的静脉穿刺一直是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为了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单手穿刺和送外套管的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这种方法可以让医生在穿刺过程中保持更多的稳定性,同时减少移动距离并迅速准确地进入到血管内。

另外,在固定留置针时使用外套管,不仅可以确保留置针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少留置针对血管的刺激,这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这种方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当然,手术医生必须熟练掌握这种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操作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操作和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操作和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操作和体会[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儿科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容易被护理人员和病人接受,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

由于儿科患儿的特殊性,如血管细,穿刺不配合,给留置针穿刺增加了一定难度,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

1常规静脉留置针送管法缺点1.1儿科患儿年龄小,血管细,大多数患儿哭闹不配合,增加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的难度。

1.2双手送管法在患儿不合作的情况下,需另一个人或两人以上协助完成操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晚上夜班护士单独值班,穿刺需独立完成,抢救病人基本穿刺也需一人或两人以上来完成,单手送管法就能克服这个问题。

为改善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成功率低的现状,现将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操作介绍如下。

2用物准备和操作方法2.1材料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24g型号静脉留置针,3m无菌透明敷贴,弹力绷带。

2.2血管选择根据患儿不同年龄,用途,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不同血管,应选粗,直,有弹性,血流相对丰富,位置易于固定的血管,如手背,足背。

对较小患儿头皮正中或颞部静脉也可作为首选,易于固定,不影响活动,但夏天患儿头部出汗较多,应避免使用此部位。

2.3操作方法选择血管,若选择头皮静脉先剃去血管周围头发其范围超出3m敷贴为宜,穿刺部位以穿刺点为中心大于8cm。

取出留置针,旋紧肝素帽,连接输液器头皮针,排尽空气,旋转针芯,松动外套管,松动时避免上下拉动,以免损伤导管。

左手固定绷紧穿刺部位,使血管固定,右手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导管座和针翼部分,与皮肤角度15-30度角直刺静脉。

穿刺穿刺角度较头皮钢针稍高,避免角度过底损伤导管及静脉外膜;进针速度宜慢,以免刺破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约0.2cm,左手不动,右手食指轻轻前移以指腹顶住针翼向后用力,以拇指指腹顶住y型针座向血管内送软管,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后拔出针芯,松止血带,打开调速器;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加贴小胶布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高出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体会静脉留置针是医院常见的一种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小儿输液、输血、抽血等操作。

而对于小儿来说,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小儿的静脉细小、柔软,且常有恐惧心理,所以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如何采用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尽可能减轻小儿的痛苦,确保操作的准确和安全,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能够减少小儿的痛苦。

在传统的双手穿刺方法中,由于需要一个手握住小儿的手臂,另一个手进行穿刺,容易造成小儿的恐惧和不安,增加了疼痛的感受,而单手穿刺方法可以让医护人员用一个手臂固定小儿的手臂,另一个手进行穿刺,可以更好的减轻小儿的恐惧和痛苦。

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能够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在小儿的静脉较细、柔软,且表面静脉难以寻找的情况下,采用传统的双手穿刺方法很难保证成功率,而单手穿刺方法可以让医护人员通过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式,减少操作中的不稳定因素,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静脉难以穿刺的小儿,采用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的方法,最终可以成功穿刺,这充分说明了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

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也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效率。

传统的双手穿刺方法需要两个人合作进行操作,容易出现左右手不协调,操作效率低的问题,而采用单手穿刺方法,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整个穿刺过程,减少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操作效率。

除了单手穿刺并送外套管方法本身的重要性外,其操作时需要的一些技巧和经验也是非常关键的。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留置针。

小儿的静脉较细柔软,一般选择22G-24G的留置针。

在选择留置针时,还要考虑到输液液体的速度和黏稠度,避免使用太细或者太粗的留置针。

要注意保持小儿的心理稳定。

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小儿对留置针都会感到害怕和紧张,甚至有时会出现情绪失控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操作和体会
发表时间:2014-06-06T10:11:32.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0期供稿作者:马庆霞[导读]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容易被护理人员和病人接受,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

马庆霞
(苏州市吴中区吴中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215000)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0-0241-02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容易被护理人员和病人接受,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

由于儿科患儿的特殊性,如血管细,穿刺不配合,给留置针穿刺增加了一定难度,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

1 常规静脉留置针送管法缺点
1.1儿科患儿年龄小,血管细,大多数患儿哭闹不配合,增加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的难度1.2双手送管法在患儿不合作的情况下,需另一个人或两人以上协助完成操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晚上夜班护士单独值班,穿刺需独立完成,抢救病人基本上穿刺也常一人或两人以上来完成,单手送管法就能克服这个问题,为改善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成功率低的现状,现将小儿静脉留置单手送管法操作介绍如下:
2.1材料
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型号留置针。

2.2患儿及家长的准备
操作前耐心给患儿及家长解释治疗目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做好患儿心理护理,年长儿可以用通谷易懂的语言告诉其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好处,鼓励患儿,对患儿的配合给予肯定和表扬。

2.3血管选择
选择直而粗、柔软、富有弹性、血流量相对丰富、位置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

一般来说,能选上肢,不选下肢,因远端血管回流慢,易导至静脉炎。

2.4穿刺方法
取出留置针,连接输液器头皮针,排净空气;转动针芯,松动外套管,松动时避免上下拉动,以免损伤导管,使套管在上,针翼在下,取下针尖保护套;左手固定穿刺部位,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上食指在下捏住导管座和针翼部分,穿刺点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以15~30°角进针直刺静脉。

穿刺角度较头皮钢针稍高,避免角度过低损伤导管及静脉外膜;进针速度宜慢,以免刺破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cm-0.5cm,左手不动,右手拇指指腹顶住外套管针座,食指协助,向血管内送软管(如果遇见穿刺难度大的患儿,见回血后,无法确定确切位置时,操作方法又有所不同,可将右手中指指腹顶住针心的针翼,但不向后用力,而是右手拇指拇指指腹顶住外套管针座,食指协助。

向血管内送软管,这时软管将沿着进入血管那少许针心的方向进入血管内,软管进入血管后中指才用力退出针心,这样更多时候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将软管全部送入后,中指指腹顶住针心的针翼向后用力,最后拔出针心,松止血带,打开调速器;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明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取出松解压脉带。

2.5注意要点
穿刺时左手固定不动,右手拇指食指相互配合同时用力,用力要均衡,以防针芯脱出太长而导至软管无法送入血管。

连续穿刺2次以上,导丝针尖部易折勾,导管软管曲裂,故仅可作一次性穿刺。

若穿刺失败,不可用原针头再次穿刺,必须重新更换留置针。

3 体会
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常规方法为患儿或烦躁患者操作需2人以上协助固定肢体,本操作法可由1人独立完成,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轻了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

护士独立完成技术操作,减少因多人操作造成对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特别是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敏感度及反应强度,同时提升患儿及家属对护士技术操作的满意度及信任度。

提高套管的成功率,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素质,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在操作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自信,见回血后要沿静脉进针少许,再抽出针芯,将外套管顺利进入,确保成功留置,掌握好每一环节,细心体会,使套管针的成功率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碧珠.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良[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志,2007 .5. 25.
[6]晏兰.单手循环送管法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7.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