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的特征

合集下载

杂文的语言特点

杂文的语言特点

杂文的语言特点以下是 6 条关于杂文语言特点的内容:1. 杂文的语言常常很泼辣呀!就像鲁迅先生写的那些文章,针砭时弊毫不留情!比如说在《纪念刘和珍君》里,“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多么犀利直白!这种泼辣让杂文像一把锐利的剑,直刺问题的要害。

2. 杂文语言还特别形象生动呢!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让人一下子就懂了。

就好像把复杂的社会现象比作一场闹剧,生动有趣得很呢。

比如有人写杂文说社会上的某些不良风气像一场雾霾,笼罩着人们,这不是很形象吗?3. 杂文的语言很幽默风趣呀!不是那种死板的一本正经,而是带着点诙谐的味道。

像一些杂文会用夸张的手法来调侃一些现象,让人读了忍不住笑出声来。

比如形容一个人很懒,说他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是不是很有意思呀?4. 杂文语言可以很激情澎湃的哟!当要抒发强烈的情感和观点时,那文字就像燃烧的火焰。

像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那充满激情的话语,简直要把人点燃了!“我们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是多么有力量的表达。

5. 杂文的语言也会很犀利尖锐呢!像一把尖锥直接扎中问题的核心。

比如有的杂文对不良现象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说这就像社会的毒瘤,必须铲除。

这话说得多么直白有力啊!6. 杂文语言还常常富有变化呀!一会儿深沉,一会儿活泼,一会儿严肃,一会儿幽默。

就像那天气,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比如上一句还在严肃地分析问题,下一句可能就用个俏皮话来缓和一下气氛。

这种变化多端让杂文充满了魅力,吸引着你不停地读下去。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杂文的语言丰富多彩、独具魅力,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力量在文学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语文文体中杂文的知识简介

语文文体中杂文的知识简介

语文文体中杂文的知识简介语文文体中杂文的知识简介1、杂文的特征:杂文有什么特征呢?从广义杂文来说,公认的有三条:一曰“杂”,二曰“文”,三曰“理”。

“杂”主要是指它的知识性,“文”是指它的文学性,“理”是指它的思想性和斗争性。

当然,还有一些,象“短小”、“讽刺与幽默”都可以算作是它的特点,但下列三点是主要的:一是知识性。

杂文跟一般的议论文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不一样。

它常常是谈古论今,说文道理,东西南北,海阔天空,显得很“杂”。

但“杂”又不是杂乱无章,是杂而不乱,总是服务于一个中心。

这样,在这所谓“杂”的形式下就给人许多知识,给人很多趣味,这就是它的知识性。

二是文学性。

杂文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形象性,一个是它的感情性。

杂文的形象性是说,杂文不仅可以借助现成的形象来说明道理,而且还可以勾勒出自己的“杂文形象”,从而来生动、形象地阐述事理。

杂文的感情性是说,作者要直抒胸臆,要表现自己的个性,要有鲜明的爱憎感情,使读者往往可以感觉到它的作者的音容笑貌,甚至是他的性格特征。

三是思想性和战斗性。

关于杂文的思想性和战斗性,我们在讨论狭义杂文时已经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杂文的形象性:怎样来创造杂文的形象呢?它的基本作法是:抓住某一事物或人物的一些本质特征,以生动的笔触,寥寥几笔描绘出他们的特点和脸谱来,从而创造出具有某种特质的形象。

在勾勒形象的同时,也就进行了论证,“潜移默化地从中获得明确的结论”。

它的要点是:在勾勒形象的时候,要突出论点所强调的某一本质特征,其余则不需要费笔墨。

不要单纯地描绘,要为说理而描绘,在描绘中说明道理。

还要分析所勾勒的形象,在分析中使理更明。

达到通过形象来说理的目的。

这个形象就是杂文形象。

这种做法叫做“画像识类”或者是“取类画像”,即通过对某一形象的'勾勒,就可以看清一些事物的真谛或一些人物的心灵。

它的构思写作过程大致是:选取原形──分析原形──描绘论证。

杂文简介及其特点

杂文简介及其特点

3.讽刺幽默,寓庄于谐 所谓讽刺,就是用精炼、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偏 要把某种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谁也不以为奇,在那时 却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事提出来。 幽默是把错误的、不合理的东西故意绕一个弯子,并用 平和的口气十分认真地说出来,表面上看来是肯定,但由于 强调了那错误和不合理性,便会产生忍俊不禁的效果,使人 在笑声中得到启发。
4.善纵善搭,手法多样 一篇好杂文必须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味 。 善于用说东道西、谈天说地的方法展开议论。
5.锤炼语言,强化风格 要有文采 庄谐并呈 文白相杂 装痴作傻
运用反语
杂文具体写作
1.选好角度,巧妙结构 拟题 有将论敌的要害拟为题目。 有把主旨概括成一句话。 有把议论对象拟为题目。 有用现成诗句拟为题目。 有杂文涉及的典故拟为题目。
4.短小犀利,杂而能一 杂文内容驳杂,题材琐屑。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
多样。点滴感受,片段思想,大到宇宙,小到微尘,天南海
北,古今中外,新闻时事,奇闻趣闻,皆可入文。 短小精悍的内容当中,表达犀利有力,深刻剖析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
三、杂文的“杂味”
1.思维的“杂”
杂文是“叙事兼论说”,是用文学笔调进行议论、说理 ,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交互运用,是形象性与思辨性 的完美结合,这就决定了杂文思维的“杂”。既可驰骋想 象,旁征博引、挥洒自如,也可心思缜密,条分缕析。
一、杂文的发展
罗隐的《风雨时》、皮日休的《忧赋》、陆龟蒙的《记 稻鼠》等,是杂文的雏形。在我国,杂文有着悠久的历史传 统。早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那些“议论而兼叙述”的 “杂说”,应该是我国早期杂文的最初萌芽。如孟子的《齐 人》,庄子的《逍遥游》、《秋水》,荀子的《劝学》,韩 非子的《说难》等,用寓言、比喻的方法阐明事理,既有逻 辑的说服力,又有形象的感染力,可以说具备了后来人们所 说的杂文的基本特征。至于两汉、魏晋时期的“清言”和笔 记中,也有不少杂文的影子。 五四以来的杂文,是一种新的创造,是鲁迅先生对 于中国散文的一个新的开拓;无论形式内容、精神体貌,都 非旧传统所能范围。 ——钱谷融《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1、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2、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3、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寥寥几笔,逼真传神。

4、鲁迅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

5、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

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6、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延伸阅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地位如何2、首次对中国古代小说全面地进行了类型研究,从而开创了小说批评的新模式。

《中国小说史略》对宋代及其以前小说的分类并无太多的新意,基本沿袭了古人的说法;他对小说类型的新设计主要体现在元明清时期各类小说的划分与界定,如元明之讲史,明代之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拟宋市人小说,清代之拟晋唐小说、讽刺小说、人情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公案小说、谴责小说等,这些名称迄今沿用。

3、对每类小说的渊源与流变进行了系统地考述。

如第二十六篇关于狭邪小说的分类与源流、第二十八篇关于谴责小说的理论界定与例证阐释,即为显例。

格言鲁迅的格言真正的强者不是因件事而壮烈的死去,而是因件事而卑微的活着。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杂文的含义和特点

杂文的含义和特点

杂文的含义和特点杂文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散文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与传统的散文相比,杂文更加独特和自由。

它没有固定的结构和格式,可以随意发挥,展现作者的个性和观点。

杂文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杂文具有思想性和观点性。

作者通过杂文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以及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见解。

在杂文中,作者可以探讨各种话题,包括政治、文化、历史等,展示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其次,杂文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

杂文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可以是散文、小品、评论、随笔等形式。

它可以有不同的风格和语言,可以是幽默的、讽刺的、感伤的、理性的等等。

杂文的多样性使得它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再次,杂文具有启发性和反思性。

杂文并不局限于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杂文,作者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激发读者的思考,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杂文可以让人们思考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深层次的问题。

此外,杂文还具有情感性和个性化。

在杂文中,作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展示自己的个性。

杂文可以是作者的自传,也可以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通过杂文,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作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总之,杂文是一种自由而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具有思想性、观点性、多样性、启发性、反思性、情感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通过杂文,作者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与读者进行交流和思考。

在杂文中,读者可以获得启示和思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个性。

杂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

鲁迅的杂文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的特点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

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

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

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

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

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

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

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

鲁迅杂文的论辩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常彻底的解决。

毛泽东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

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①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

如梁实秋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

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简要概括鲁迅杂文的风格特点

简要概括鲁迅杂文的风格特点

简要概括鲁迅杂文的风格特点
鲁迅的杂文风格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犀利批判:鲁迅的杂文非常尖锐,经常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深刻的批判。

他以冷嘲热讽的方式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虚伪,展现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2. 语言简练:鲁迅的杂文语言力求简练、有力,用词精准,往往能通过少量的文字表达出强烈的意味。

他的笔触犀利直接,直指问题的核心,不浪费笔墨。

3. 冷静客观:尽管鲁迅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但他的杂文具有冷静客观的特点。

他以客观的立场观察与揭示问题,用理性而冷静的语调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和呼唤。

4. 幽默讽刺:鲁迅的杂文中常常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以戏谑和嘲笑的方式揭露现实的荒谬和荒唐。

他的幽默讽刺常常伴随着锐利的洞察力,使读者不禁感到警醒。

5. 独特的观察角度:鲁迅有着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看到普通人所看不到的问题和现象。

他常常从社会底层或犄角旮旯的角度出发,带给读者一种不同于常人的视角。

总体来说,鲁迅的杂文风格鲜明、独特,文字简练而尖锐,善于批判和讽刺,以客观冷静的语调展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他的杂文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引导读者思考与反思,并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而挖掘性的批判。

杂文的主要特征与写法

杂文的主要特征与写法

杂文的主要特征与写法杂文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文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和写法。

1. 主题多样性:杂文可以涉及各种各样的主题,包括社会问题、文化现象、历史事件、人生哲理等等。

杂文的主题范围广泛,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通过深入解读和批判,探讨其中的内涵和影响。

2. 观点独立性:杂文是作者个人的观点和思考的表达,不受限于学术规范和主流舆论。

作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无论是赞同还是批评,都能够通过杂文这个平台进行表达。

3. 文体自由性:杂文没有固定的文体格式要求,可以自由运用记叙、描述、议论、抒情等各种手法。

通过使用不同的文体表达方式,可以使杂文更加生动、有趣和具有感染力。

4. 组织结构的灵活性:杂文的组织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可以采用自由组织、融合多种文体等方式,使思路流畅、层次清晰。

同时,还可以运用辩证法、对比、类比等修辞手法,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5. 偏重思辨和启发:杂文不仅关注问题本身,更注重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启发。

通过深度剖析,杂文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其真正从中获得启示和思维的引导。

写杂文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主题和观点。

可以选择一个与自己关心的话题,或者深度阅读一本书籍、观察某种现象等作为素材。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立场: 在写杂文之前,要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立场,并在文章开头明确表达出来。

这样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角度,并建立共鸣。

2. 真实感受: 杂文是个人的表达,要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通过诚实地表达,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对问题的关切。

3. 进行思辨分析: 杂文要具有批判性和思辨性,需要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分析。

可以运用逻辑推理、对比对照、因果关系等方式,对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

4. 运用修辞手法: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更具有吸引力和表达力。

可以使用隐喻、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起到强化立意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文的特征
写作特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通过反驳论证来批驳错误的论点,主要采取反证的论证方法。

驳论的战斗性和文艺性是这篇杂文的特点。

这篇驳论性杂文,针对当时舆论界散布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种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进行有力的批驳。

文章在驳论部分,先摆出形成“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观点的三个既定事实,随即一一批驳,采取通过反驳论证批驳其论点的方法,从侧面批驳中除摆事实、讲道理外,还运用了反证的方法,先证明对立的另一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正确,来反证认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文章有破有立,这篇杂文虽然只有七八百字,却像匕首一样,刺向对方的要害,痛快淋漓。

杂文的特征
杂文有什么特征呢?从广义杂文来说,公认的有三条:一曰“杂”,二曰“文”,三曰“理”。

“杂”主要是指它的知识性,“文”是指它的文学性,“理”是指它的思想性和斗争性。

当然,还有一些,象“短小”、“讽刺与幽默”都可以算作是它的特点,但下列三点是主要的:
一是知识性。

杂文跟一般的议论文和一般的文学作品不一样。

它常常是谈古论今,说文道理,东西南北,海阔天空,显得很“杂”。

但“杂”又不是杂乱无章,是杂而不乱,总是服务于一个中心。

这样,在这所谓“杂”的形式下就给人许多知识,给人很多趣味,这就是它的知识性。

二是文学性。

杂文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形象性,一个是它的感情性。

杂文的形象性是说,杂文不仅可以借助现成的形象来说明道理,而且还可以勾勒出自己的“杂文形象”,从而来生动、形象地阐述事理。

杂文的感情性是说,作者要直抒胸臆,要表现自己的个性,要有鲜明的爱憎感情,使读者往往可以感觉到它的作者的音容笑貌,甚至是他的性格特征。

三是思想性和战斗性。

关于杂文的思想性和战斗性,我们在讨论狭义杂文时已经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杂文的形象性
怎样来创造杂文的形象呢?它的基本作法是:抓住某一事物或人物的一些本质特征,以生动的笔触,寥寥几笔描绘出他们的特点和脸谱来,从而创造出具有某种特质的形象。

在勾勒形象的同时,也就进行了论证,“潜移默化地从中获得明确的结论”。

它的要点是:在勾勒形象的时候,要突出论点所强调的某一本质特征,其余则不需要费笔墨。

不要单纯地描绘,要为说理而描绘,在描绘中说明道理。

还要分析所勾勒的形象,在分析中使理更明。

达到通过形象来说理的目的。

这个形象就是杂文形象。

这种做法叫做“画像识类”或者是“取类画
像”,即通过对某一形象的勾勒,就可以看清一些事物的真谛或一些人物的心灵。

它的构思写作过程大致是:选取原形——分析原形——描绘论证。

杂文的性质
杂文的性质从广义上来说,杂文就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

它的种类很多,例如:随感、随想、杂谈、笔记、小品、游记、演说等等,不一而足。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在“杂文”这个大家庭中那种以“激烈的战斗态度批判社会现实的杂文”。

它采取的是幽默、讽刺的手法,主张直接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正如鲁迅自己所说,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写得“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