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无机化学
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无机化学教材

(4)逆元素 每个群元素必有一逆元素,它也是群的元素,即
AG ,则 A1 G ;且 AA1 A1 A E
群的例子
立正( ),向右转( ),向左转 ( ),向后转( )构成对称操作群
-1 =
-1 =
-1 =
全体整数对加法构成群,称为整数加群
封闭性: 所有整数(包括零)相加仍为整数
(1) 重叠型二茂铁具有 S5, 所以, C5和与之垂直 的σ也都独立存在;
(2) 甲烷具有S4,所以, 只有C2与S4共轴,但C4和与 之垂直的σ并不独立存在.
CH4中的映轴S4与旋转反映操作
• 注意: C4和与之垂直的σ都不独立存在
(5)恒等操作
旋转是真操作, 其它对称操作为虚操作.
1.2 对称操作的乘积
1.3 群论基本概念
群,与一位悲剧式的人物——法国青年数学家伽 罗瓦(1811–1832)——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他17 岁时第一个使用了这个名词并系统地研究群;19岁时 用群的思想解决了关于解方程的问题,这是当时连最 优秀数学家都感到棘手的难题. 20岁前就对数学作出 了杰出贡献. 不满21岁时在一次决斗中被杀. 遗书中留 下了方程论、阿贝尔积分三种分类等内容.
E
n 为偶数
h n 为奇数
S1
S2 i
S3 C3 h S4 hC4 S5 h C5
S6 C3 i
独立的元素
C2
2
1
σh
4 S2= i 示意图
对于Sn群,当 n 为奇数时,有
2n个操作,它由 Cn 和 h 组成;当 n
为偶数而又不为4的整数倍时,有n
Mater. Cryst. Growth Des.; …… Nature, Science ACS; RSC; join Wiely; ……
浅谈高等无机化学对大学生科研志趣及素质的培养

觉地思索和探究 ,发展和锻炼 了自己的
科学思维 。在随后进行的研究性实验和 毕业论文实践环节 中,改革后 的学生表 现 出比往届更加扎实 的科研素质和更加
果
2 0 0 5 . 、
情绪 。因此我们力 图通 过高等无机化学
的改革 ,不仅重视课堂 的知识性 ,更是 注重培养学生基本 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素 质, 帮助学生建 立科学研究 的一般思路 ,
挥 学生的主体作 用 ,而教师则从知识的
只有 这样 , 使其具备初步 的科学思维 以及科学研 究 传授者转变 为知识的引领者。 能力 ,为学生 打开一扇 通往科学殿 堂的 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 自己的领悟而不是
一
高等无机化学经过了两届的试 点改
革教学 ,取得了 良好 的教学效 果。在后
续 的专 业 课 程 学 习 中 ,多 数 学 生 能 够 自
对基础无机化学 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深
入 ,所 以在 学 习专 业 课 之前 ,有 必要 对
无 机化学的教学起到 “ 画龙点睛”的作 用 。而且我们在教学 中更加注重把教师
在分子反应层 次上形象地展示 了钱逸泰
院士溶剂 热合成金 刚石 的反 应原 理 ,并 介 绍 了此 方法 的科 研 思路 和取 得 的成
们 的一点浅见 ,并简要介绍相应的教学
实践活动。
生动化 、通俗化 、趣味化 ,而且课堂讲
解力求 表现力 、感染力甚至是对学生亲 和力。因此教师要努 力提高 自身教学水
大门 , 切 实使本 门课程 成为培养 化学 高
级工作者的 “ 启蒙课” 。
高等无机化学 陈慧兰7.5节

§7.5无机固相反应前面讨论了一些特殊的无机固体的结构和性质,同样无机固体的反应性能也引起化学家的极大的兴趣,同时对固体电子结构的了解和生产上的需要也促进了对固体反应的研究。
这方面已有许多文献和专著报道,这里我们只作简要的讨论。
固相反应顾名思义是指有固体物质参加的反应,也就是说反应物之一是固相物质的反应。
固相反应可以按不同的观点来分类,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可以分为(ⅰ)单种固体物质的反应,包括固体物质的热分解、聚合、光反应、固体中的相变与缺陷平衡;(ⅱ)固体和气体物质参加的反应;(ⅲ)固体和液体物质参加的反应;(ⅳ)两种以上固体物质之间的反应:(ⅴ)固体物质表面上的反应如固相催化反应和电极反应。
其中两种以上股固体物质之间的反应更能体现固相反应的特点,在此将重点介绍。
此外有关气固相的化学迀移反应将作一般的介绍。
1.固相反应的特点固相化学反应与液相反应相比,尽管绝大多数得到相同的产物,但也有很多例外,即虽然使用同样摩尔比的反应物,但是产物却不同,例如:3434323434322646363])CH [()(])CH [()(])([K ])([])([NiCl N NCl CH NiCl NiCl N NCl CH NiCl I CN Fe KI CN Fe KI CN Fe K K−−→−+−−→−++−−→−+−−→−+固相液相固相液相不反应固体之间的反应包括两个基本过程:(ⅰ)化学反应本身涉及的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得到新的产物的核。
(ⅱ)物质迁移到反应的区域,影响这些核的形成。
第(ⅱ)个过程即反应物在固相的迁移(虽然对气相或液相是不重要的),取决于固体颗粒扩散的平均路程(即颗粒平均半径的一半,大约μm数显级)以及它们在固体内的扩散速率,该速率值很小,大约是相同温度下在气体或液体中扩散速率的百万分之一。
因此固相反应具有一些很重要的特性:(1)Tamnann 规则固体要发生反应,反应物的分子必须能够长程移动而且相互碰撞。
高等无机化学陈慧兰7.3节

§7-3无机固体电解质固体的导电性是由于固体中载流子的运动。
对于金属导体载流子是电子,半导体的载流子是电子或空穴。
固体电解质(solid electrolytes)具有与强电解质水溶液相当的导电性(见表 7-4)。
这类固体通过其中的离子迁移进行电荷传递,载流子是离子,故又称为固体离子导体 (solid ionic conductors)、快离子导体(fastionic conductors)或超离子导体( superionic conductors)。
早在1834年Faraday就发现第一个固体电解质PbF2 ,其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连续增大,这种现象被称Faraday相变。
1913年,发现AgI在400 ℃以上离子电导率可以与液体电解质相比。
1961年合成了AgI和Ag2S的固溶体Ag3SI,1967年发现了 RbAg4I5 ,它们的室温离子电导率与液体电解质相当。
现在发现的固体电解质材料已达到数百种之多。
表7-5列出一些重要的固体电解质,它们大部分是氧化物或卤化物,晶格中存在着缺陷或可提供离子迁移的通道,部分离子处于无序状态。
如AgCl晶体中,可能存在着Schottiky和 Frenkel两类缺陷,其中Ag+ 离子在晶格中迁移方式(图7-27)可以按以下两种机制:(ⅰ)空穴机制,这种模式涉及晶格中空穴的运动,当晶体中出现空穴时,其附近的离子跃入该空穴,原来填充离子的位置出现新的空穴。
(ⅱ)空隙机制。
空隙的Ag+ 离子跃入相邻的空隙空穴。
实际的固体电解质也可以是(ⅰ)和(ⅱ)的协同,可称为堆填子机制。
由于室温下原子或离子在固体中的扩散通常比气体、液体中的扩散慢得多,只有温度升高,缺陷的浓度增大,离子有足够的能量在体晶格中迁移,出现较大的离子导电现象。
离子固体的电导率(σ)随温度(T)的变化服从Arrenius方程式:熔点(600〜900℃)时才冇相当的导电性,电导率约10-4~10-3Ω-1cm-1。
高等无机化学第四章 金属原子簇

金属原子簇化合物分三类:
1.多核金属羰基,亚硝酰配合物
2.低价卤化物和羧酸配合物 3.无配体原子簇 Hg2Cl2可看作最简单的金属原子簇化合物. 1907,法,美分别报道Ta6Cl14· 2O. 7H 上世纪20年代Linder(Ger.)合成了[Mo6Cl8]Cl4. 1935,Brosset(Swed.)报道了K3W3Cl4···. ···
可被其它配体取代,这类簇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数量最大, 发展最快,又是最重要的一类金属簇化合物: Fe: [Fe3(CO)11]-1, Fe3(CO)12, [Fe6(CO)16C]2-··· ·· Co: Co3(CO)9CR (R=H.Cl.Me.Ph等), Co4(CO)12
[Co6(CO15C]12, [Co13(CO24C2H]4-·· ·,
第四章 金属原子簇
目前,金属原子簇化学已成为无机化学前沿领域
之一. 因其电子结构特殊,成键方式新颖,成为结构化
学新课题,也是对化学键理论的新挑战.
金属原子间形成以多面体骨架为特征的金属原子
簇(metal cluster),最基本的共同点是含金属-金属 键,超越了经典Werner型配和物的范畴(仅考虑金属 与配体间化学键).
210o C 12 h
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原子簇增大,极端情况 下可形成金属Os.由于很大的金属羰基簇合物可以看
作是金属表面吸附了CO,因此金属多核羰基化合物反
应性能可能与Os表面吸附了一氧化碳分子有关,这对
多相催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型.
此外还有光化学缩合等方法. 3.金属-羰基原子簇反应
此类反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25 C,CO, KPa 100 THF
o
[Rh5(CO)15]+CO
高等无机化学第二章 非水溶剂

HClO4 + H2SO4→ H3SO4+ + ClO4H2S2O7 + H2SO4→ H3SO4+ + S2O7在H2SO4中, 真正强酸有四硫酸氢(合)硼酸HB(H2SO4)4。 H3BO3 + H2SO4 + 3SO3→ H3SO4+ + B(H2SO4)4焦硫酸
HF(l)是很有用的非水溶剂: 3HF → H2F+ + HF2- (二氟离子) HNO3为碱性 HNO3 + 2HF → H2NO3+ + HF2-
可发生自电离作用
H2SO4 = H3SO4+ + HSO4K(10℃) ≈ 10-4
Ho(H2SO4)= -11.9
质子给予能力大于HAc, H3PO4, HNO3,
Ho(HClO4) = -13.0< Ho(H2SO4)
2. 3. 2
氟黄酸
合成: SO3(g) + HF(g) = HSO3F O
一般的无机酸强106~1010倍。其大多为无机酸。
按状态分有液态, 固态超酸 。
按组成分有质子酸, lewis酸和共轭质子-lewis酸。
1).Bronsted super scid:
有HF, HClO4, HSO3Cl, HSO3F, HSO3CF3等。室
温下为液态, 本身都是酸性极强的溶剂。如HSO3F
很强的Lewis酸才表现为酸性:
SbF5 + HF → H+ + SbF6-
HAc也为常用的酸性试剂。
2.碱性溶剂
有亲质子行为。
液氨, 吡啶, N2H4等是常见的碱性溶剂。
液氨的离子积很小 [NH4+][NH2-]=10-33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高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无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教学学时:30(理论)+ 30(实践)课程学分:3先行课程:对于五年制学生,需要先学习基础化学;对于三年制学生,则可直接进行学习适用专业:药学参考教材:1、《无机化学》牛秀明吴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无机化学》主编:孟长功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专科层次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无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一种主要方法和手段,人类的生活能够不断提高和改善,化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部分。
内容包括化学平衡、溶液化学、电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原子和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元素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药学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药学应用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科学研究思维方法以及基本素质。
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综合教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准确掌握无机化学术语和一些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有关基本量和计算。
(2)掌握无机化学相关基础理论。
(二)职业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达到加深、巩固并扩大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注重实际应用,实现工学结合。
(三)素质养成目标通过无机化学的学习,增强学生课程的职业认同感;注重理论技能化,原理方法化,强化规范,训练技能以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原子与分子结构第一节原子结构(4学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掌握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掌握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规律.2.熟悉波函数、电于云的概念;熟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
高等无机化学试题与答案

大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年学期《高等无机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2×20=40分)A. 2;B. 3;C. 4;D. 以上答案都不对2、CuS溶于KCN的主要产物之一是()A. [Cu(CN)2]↓B. [Cu(CN)4]2-C. [Cu(CN)2]-D. [Cu(CN)4]3-3.10℃下A与B反应,每小时有5gA被转化,其它条件不变要使A每小时转化20g,则反应温度大约为()A. 20℃B. 30℃C. 40℃D. 无法估计4.ClO3F的分子构型为:()A. 四方锥B. 八面体C. 四面体D. 平面四边形5.下面哪一种说法最符合泡利(Pauli)原理()A.电子的运动状态需要用四个不同的量子数来描述B.同一原子中具有一组相同量子数的电子不能多于一个C.同一原子中不可能有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存在D.同一原子中每个电子的电子云伸展方向都不同6.下列分子中偶极矩最大的是:()A. H2OB. HFC. H2SD. HCl7.La2(C2O4)3饱和溶液的浓度是1.1×10-6mol·L-1,其Ksp为:()A. 1.2×10-12B. 1.6×10-30C. 1.6×10-34D. 1.7×10-288.下列物质碱性最强的是:()A. F-B. OH-C. NH2-D. H2O 9.下列物质属于超氧化物的是:()A. BaO2B. KO3C. KO2D. Na2O10.下列物质不属于一元酸的是:()A. H3PO2B. H3PO3C. H3BO3D. H2O11.下列说法那种是错误的:()A.固体物质溶于水均为熵增 B. 当△n(g)>0时,反应熵增C. 熵与焓一样只能有相对值D. 熵与Gibbs自由能的量纲相同12.下列物质溶于水不能产生气体的是:()A. PCl5B. Al2S3C. Al2(CO3)3D. BF313.磁性最弱的配离子是:()A. [FeF6]3-B. [Fe(CN)6]3-C. [Co(H2O)6]2+D. [Co(CN)6]3-14.下列哪种分子是极性分子:()A. P4B. S8C. O3D. PH315.已知反应PbS(s)+2HAc(aq)=Pb2+(aq)+H2S(aq)+2Ac-(aq),该反应的K值为:()A. Ksp·Ka1·Ka2/K2HacB. Ksp·K2Hac / Ka1·Ka2C. Ksp /Ka1·Ka2·K2HacD. Ksp·Ka1 /K2Hac·Ka216.P和V分别代表压力和体积,则乘积PV是哪种物理量的单位:()A. 熵B. 力C. 动量D. 能量17.0.2M甲酸溶液中,3.2%的甲酸已电离,它的电离常数是:()A. 9.6×10-3 B. 2.1×10-4 C. 1.25×10-6 D. 4.8×10-518.500K时,反应SO2+1/2O2=SO3的Kp=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无机合成 配位化学 有机金属化学
原子簇化学
超分子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 稀土元素化学 无机固体化学
核化学和放射化学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2.1 现代无机合成化学 无机化合物种类甚多,合成方法差别极大,无机合成化 学中未开拓的领域很多。发现一种新合成方法或一种新型结 构,将就有一系列新的无机化合物出现。因此无机合成化学
2.6 生物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是最近一二十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无机 化学与生物化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范围 很广,一方面,它应用无机化学(特别是配位化学)的理论
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生物体中无机金属离子的形态和功能,
阐明金属离子和生物大分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结构与生物功能 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要研究如何应用上述原理和规律为人 类服务,特别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2.4 原子簇化学
原子簇化合物的发现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化学分支学
科——原子簇化学。 原子簇化合物的基本类型有:硼烷及硼烷阴离子、金属 原子簇、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化学模拟生物固氮、金属原子簇化
合物的催化功能、生物金属原子簇、超导及新型材料等方面
第一节 无机化学的沿革与复兴
战后和平时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 无机化学 不仅在原有的天地中迅速发展, 而且还不断渗透到其他各种 学科而产生了新的边缘学科, 如: 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 无机固体化学 物理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和无机生物化学
第一节 无机化学的沿革与复兴
截止到2000年,CA中登录的无机化学物质条目近3000 万种,且以每年100万种的速度不断增加。美国无机化学物 质的产值为4000亿美元。
是无机化学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当前无机合成化学的研究重点是发展新合成反应、新合 成路线和方法、新制备技术及相关反应机理的研究。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2.2 配位化学 配位化合物种类庞大,约占无机化合物的75%以上,因 此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研究中一个主要方向。 配位化学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与生命科学结合,成为生物无 机化学产生的基础。 配位化学与材料科学也形成了最紧密的结合。配合物的
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高等无机化学
任课教师:杨文胜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2010年秋
教学参考书
《高等无机化学》
陈慧兰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教学参考书
《高等无机结构化学》
麦松威 等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教学参考书
《无机化学》
申泮文 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第 章 绪论
1
目标&要求
无机化学是一门丰富多彩具有无限发展前途的学科。
第四节 本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
4.1 课程主要内容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分子对称性和群论基础 第3章 配位化学 第4章 有机金属化学 第5章 原子簇化学 第6章 超分子化学 第7章 生物无机化学 第8章 稀土元素化学 第9章 无机固体化学
的研究需要,促使(金属)原子簇化学快速发展。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配位化合物
原子簇 化合物
有机金属 化合物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2.5 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就是“超越分子概念的化学”,它是指两 个以上的分子以分子间作用力所形成的有序聚集体的化学。
超分子化学是近年来在一些交叉学科中产生的边缘学科,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2.6 生物无机化学 研究金属离子在生命体中的生理生化行为,是目前十分重 要的研究领域。如:血红素,细胞色素,叶绿素,维生素,铁 蛋白,钼铁蛋白,锌蛋白,硒蛋白,钙调蛋白及几十种重要的 金属酶的结构与存在形式,生理生化功能,毒副作用等。
血红素
O2
卟啉环
高自旋亚铁脱氧 Fe-N 218pm
第三节 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特点
3.4 既分化又综合,出现许多边缘学科 20世纪的无机化学一方面是加速分化,另一方面却又是 各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综合、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新兴的 边缘学科。如: 无机化学 + 有机化学 = 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 生物化学 + 无机化学(配位化学) = 生物无机化学
固体物理 + 无机化学 = 无机固体化学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2.8 无机固体化学 无机固体化学是研究固体物质(包括材料)的制备、组 成结构和性质的科学。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晶体学和
多种技术学科的边缘学科。
无机固体材料是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材料、能源、 信息的基础。无机固体化学与无机固体材料密切相关,是 无机固体材料研究开发的理论基础。
理论体系。
第三节 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特点
3.1 从宏观到微观 与此要求相适应,现代的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例如光谱 学的、能谱学的、磁学的以及射线晶体学的方法也都是在分 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工作的。现代无机化学不再是“无理”化
学,而是既有翔实的实验资料又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完全的
科学。
第三节 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特点
1828年:有机化学
1828年武勒由氰酸铵制得尿素,动摇了有机
物只是生命体产物的观点,有机化学应运而生。
第一节 无机化学的沿革与复兴
1887年:物理化学
为研究能掌握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的
一般规律, 产生了新的化学分支──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通常是以1887年德国出版« 物理化学 学报» 杂志为其标志)
低自旋正铁氧合 Fe-N 201pm
NH
NH
Fe
NH NH
N HN
咪唑基
血红蛋白血红素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2.6 生物无机化学 应用研究方面:抗癌药物(顺铂), 稀土放疗,艾兹病(杂多酸),营养 滋补品(各类补钙、铁、锌、锗、硒 制剂)。生物无机化学是配位化学、 生物化学、医学、营养化学、环境科 学等学科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产物。
态的研究;重视无机功能材料的复合、组装与杂化;加强功能性无机物质
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开展介观和微观结构的理论研究;无机化学与生 命科学的交叉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内涵,突出无机物生物效应的化学基础
研究;深化金属生物大分子、无机仿生过程及分子以上层次生物无机化学
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3.2 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化方向发展 现代无机化学尤其是理论无机化学和结构无机化学,已 普遍应用线性代数、群论、矢量分析、拓扑学、数学物理等 现代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并且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 对许多反映结构信息及物理化学性能的物理量进行数学处理。 这种数学计算又与高灵敏度、高精确度和多功能的定量实验
第一节 无机化学的沿革与复兴
1800~ 1900:无机化学的建立和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无机化学家的贡献是:
发现新元素
合成已知元素的新化合物 确立了原子量的氧单位 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表 维尔纳提出了配位学说
第一节 无机化学的沿革与复兴
1900 ~ 二次世界大战:无机化学萧条时期
良好催化作用在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在功能材料(如光、电、磁、超导、信息存储等)领域也展 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2.3 有机金属化学
有机金属化学研究金属与有机基团直接相键合的化合物,
包括了为数众多的一大类化合物,它是有机和无机化学相互渗 透的边缘领域,同时又是无机化学极其活跃的新兴领域之一。 有机金属化合物在催化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半导体材 料、液晶材料、抗肿瘤药物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一节 无机化学的沿革与复兴
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后 ~ : 无机化学复兴时期
美国曼哈顿工程(原子能计划 ) 极大地催化了无机化学
的发展,使无机化学进入复兴时期。
原子反应堆 新型无机材料 同位素工厂 现代分析分离方法 粒子加速器 超铀元素的合成 无机化学理论:周期律理论、原子分子结构理论 配位化学理论、无机热力学动力学理论
测定方法相结合,使对无机化合物性质和结构的研究达到了
精确定量的水平。
第三节 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特点
3.3 静态与动态(过程)相结合 合成-结构表征和测定的研究模式属于静态结构研究模式, 为人们留下一大批新的化学物质的资料,是化学界的重要财富。 化学作为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科学,也重视化学反应过程
的研究,但由于方法和思路的限制,化学反应历程的早期研究 仅限于小分子参与的宏观动力学研究,且只能研究速率较慢的 简单反应。 停留技术及各种快速检测和收集数据的手段才使人们有可 能研究快速反应过程。近年来把微观概念引进反应过程研究的 微观反应动力学有了重大突破。形成现代化学的一个热点。
从分子化学到超分子化学标志着化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 历史阶段。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2.5 超分子化学
分子化学和超分子化学间及超分子化学与分子器件科学间的关系:
“分子”和“超分子”的键合作用明显不同。 分子组装和体现某种特定功能的分子器件和超分子器件是超分子 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第二节 无机化学发展现状及趋势
无机化学 + 高分子化学 = 无机高分子化学
小 结
现代无机化学既有理论又有事实,它把最新的量子力学成 就作为自己阐述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理论基础, 也力图用热力 学、动力学的知识去揭示无机反应的方向和历程。无机化学
家不是单纯地提供实验结果而是也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理论探
索。他们擅长于实验合成,也胜任于对自己的实验发现作出 理论说明。无机化学涉猎的范围很宽,周期表中的100多种元 素以及除烃和烃衍生物以外的所有化合物都是无机化学的研 究对象。因此无机化学的研究任务异常繁重, 但同时也说明: